翠华山国家地质公园详解
翠华山地质公园导游词3篇

翠华山属秦岭山脉,由中元古界距今10亿年前变质杂岩组成,秦岭北麓大断层从山北侧通过。
该断层目前仍在活动,其北侧相对下降形成吴中平原,南侧抬升形成高耸立的秦岭,一万年以来平均每年上升173-34毫米。
强烈的断裂活动,加上构成翠华山山体的岩石质坚性脆,又地处地震带且多瀑雨,从而引起山体崩落。
《国语》卷1《周语》篇就记述了周幽王二年公元前780年地震引起山崩的情况:"周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三川竭、岐山崩"。
这里的山崩地质作用形成了一系列山崩地质景观如:山崩悬崖景观、山崩石海景观、山崩地堆砌洞穴景观、山崩堰塞湖景观、山崩瀑流景观及山崩形成的各种造型奇石景观等。
其山崩地貌类型之全、保存之完整典型,为国内罕见,堪称"山崩地质博物馆"。
其不但在研究秦岭和关中平原形成历史、在研究山崩地质作用类型上有重大的科学价值,而且由于园区内环境幽、奇、险、奥,从而有重要的旅游价值、科普功能和地质遗迹保护价值。
翠华山地质公园导游词范文2:西安翠华山山崩国家地质公园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县,总面积32平方公里,主要地质遗迹类型为山崩地质遗迹翠华山距西安约23公里,是终南山的支峰,山上名胜古迹很多,风景如画,因汉武帝曾在此祭太乙神,又称太乙山。
翠华山属秦岭山脉,由中元古界距今10亿年前变质杂岩组成,秦岭北麓大断层从山北侧通过。
该断层目前仍在活动,其北侧相对下降形成吴中平原,南侧抬升形成高耸立的秦岭,一万年以来平均每年上升173-34毫米。
强烈的断裂活动,加上构成翠华山山体的岩石质坚性脆,又地处地震带且多瀑雨,从而引起山体崩落。
《国语》卷1《周语》篇就记述了周幽王二年公元前780年地震引起山崩的情况:"周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三川竭、岐山崩"。
这里的山崩地质作用形成了一系列山崩地质景观如:山崩悬崖景观、山崩石海景观、山崩地堆砌洞穴景观、山崩堰塞湖景观、山崩瀑流景观及山崩形成的各种造型奇石景观等。
翠华山

1992年翠华山旅游公司成立;01-08 万人登山挑战赛陕西翠华山山崩景观国家地质公园为2001年3月国土资源部首批的11个国家地质公园之一,而且是全国第一批建成揭碑的国家地质公园。
公园位于陕西省长安秦岭北麓,距西安市区20公里,主峰终南山海拔2604米,总面积32平方公里,是我国山崩地质作用最为发育的地区之一,山崩地貌类型之全,结构之典型,保存之完整,规模之巨大,旅游价值之高,经陕西省科技情报研究所检索,国内外罕见,素有“中国山崩奇观”、“地质地貌博物馆”之美称。
《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著作。
记录了周朝王室和鲁国、齐国、晋国、郑国、楚国、吴国、越国等诸侯国的历史。
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990)西征犬戎(约前947年),下至智伯被灭(前453年)。
包括各国贵族间朝聘、宴飨、讽谏、辩说、应对之辞以及部分历史事件与传说。
记载:“幽王二年(公元前780年),西周三川皆震,是岁也……三川竭,岐山崩。
”《史记》等也有此记载。
据推测,翠华山山崩由地震诱发形成,最早有文字记载的为《国语》,其它关中地震对翠华山山崩形成均有不同程度影响。
在地质历史上,翠华山属秦岭山脉,由中元古界(距今10亿年前)变质杂岩组成,秦岭北麓大断层从山北侧通过,其北侧相对下降形成关中平原,南侧抬升形成高耸的秦岭,一万年以来平均每年上升1.73—3.4毫米,构成了翠华山山体的岩石质坚性脆,经长期风化作用,也加速了山崩形成。
翠华山山崩分布面积5.2平方公里,倒石量达3亿立方米,目前初步开发1.5平方公里,分布在水湫池、甘湫池、大坪三处,主要由残峰断崖,崩塌石海,堰塞湖三大部分组成。
残峰断崖主要指玉案峰、甘湫峰、翠华峰及形成的山崩临空面。
三峰鼎立,负势竞上,突兀险峻,直冲云霄。
“南望终南如翠屏环列,芙蓉万仞直插青冥。
”(清•陕西巡抚给乾隆奏章)玉案峰,海拔1688米:半峰劈裂,崩面平齐峻峭,好像玉案倒竖,甚为壮观。
《关中记》载:“太乙谷东,山峰齐如案,峰腰有金华洞,洞中常有冉冉行云如瀑则澍雨,故古诗有‘云从玉案峰头起,雨自金华洞中来’之名句。
西安翠华山简介

西安翠华山简介
西安翠华山简介
翠华山,位于陕西省东南部,是中国五岳之一泰山的支脉,与华山、
嵩山、太白山并列为陕西四大名山之一,被誉为“西北第一山”。
景点介绍
1. 翠华山主峰
位于翠华山中央,海拔2124米,是翠华山的最高点,也是翠华山五十
四峰中的一座。
2. 妙应观
始建于明代,是翠华山最古老的庙宇之一,建筑风格典雅,内部设有
殿堂、佛像和碑刻等。
3. 翠华山风景区
翠华山景区主要有岩画和瓷板画两大景区,是翠华山文化的主要代表,也是游客必去的景点之一。
4. 翠华山国家森林公园
位于翠华山的南坡,面积达到了5800余公顷,其中森林面积占到了98%以上,是一个集自然风光、生态环境、体育健身为一体的旅游区。
5. 翠华山千佛洞
是翠华山内最大的一个佛教遗址,建于唐代,洞内有佛像和佛教故事
壁画等。
历史文化
1. 翠华山佛教文化
翠华山素有“西北佛教名山”的美誉,是中国佛教中心之一,拥有众多
佛教文化遗址和建筑。
2. 翠华山文化遗址
翠华山上不仅有佛教文化遗址,还有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和战国时期
的秦国遗址,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3. 翠华山武术文化
翠华山是中国武术发祥地之一,有着悠久的武术文化传承历史,是中
国武术的发祥地之一。
4. 翠华山民俗文化
翠华山地区的民俗文化独特,如舞狮、打旋鼓等传统表演形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喜爱。
总结
翠华山是中国的一个重要旅游区,其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自然景观和民俗文化吸引着广大游客前来探索与领略。
翠华山国家地质公园详解

西安翠华山旅游风景区旅游攻略指南翠华山风景区距西安约23公里,是终南山的支峰,山上名胜古迹很多,风景如画,因汉武帝曾在此祭太乙神,又称太乙山。
翠华山由翠华天池、山崩石海、鹰崖珠帘、盘道红叶、双瀑飞虹等18个主要景点组合而成,它集山、石、洞、水、林、庙于一体,其山崩地貌奇特、自然风光优美,是游览观光、度假疗养、登山考察最佳去处。
这块终南山的游览胜地上,汉唐两代曾建过太乙宫和翠微宫,是历代帝王祭祀神仙和游乐避暑之所。
翠华山旅游景区由碧山湖景区、天池景区和山崩石海景区三部分组成。
翠华山旅游风景区特有的山崩地质遗迹规模巨大,地貌形态多样、特殊,保存系统完整,有残峰断崖、堰崖湖、石海三大部分组成,总面积29平方公里,山崩总体积约3亿立方米,目前在保护中初步开发1.5平方公里,堪称中国独具特色的山崩地质、科普、教育、科研基地。
堰崖湖共有三处:一处在甘湫池,位于保护区的甘湫峰下,面积0.2平方公里。
由于水源不足池中严重渗透成为干涸之湖,故名甘湫池;另一处在大坪,由于石沙堆积,湖己被洪水冲击填平,故名大坪;最有名的一处称水湫池,又称天池,系山体崩塌石块堵塞太乙河形成的水面,水域面积0.14平方公里。
翠华山山清水秀、景色如画、气候凉爽,最引人入胜的是峰顶的湫池。
它群山环峙、碧波荡漾、清明如镜、纤尘不染。
池南的太乙殿,是旧时遇旱祈雨之所。
更有吕公洞、黄龙洞,池北的冰洞、风洞、八仙洞等颇有盛名。
冰洞在盛夏仍坚冰垂凌,风洞则四季寒风飕飕砭人肌骨。
冰洞东南有飞流直下的瀑布,形容壮观。
湫池周围,古代曾建许多庙宇,诸如老君庵、圣母行宫等。
“终南毓秀太乙钟灵,始悟翠华招汉武;冰洞垂凌龙湫池玉,应知胜景在长安”。
陕西翠华山山崩景观国家地质公园不仅拥有山崩湖光、奇石异洞,气势蓬勃的天崩地裂壮景,更有其深厚的大文化、大自然背景和优质的服务。
当您在观赏山崩奇观同时,更多的会感到中国国家地质公园的特色和地质遗迹与自然文化的相融,开发与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西安翠华山旅游攻略

西安翠华山旅游攻略西安翠华山攻略概要翠华山是自然风景名胜区,位于西安市南23公里的秦岭北脉,海拔2132米,面积1785公顷。
以“终南独秀”和“中国地质地貌博物馆”著称。
翠华山旅游景区由碧山湖景区、天池景区和山崩石海景区三部分组成。
翠华山原名太乙山,传说有太乙真人在此修炼过,所以得此名。
自中国秦王朝起,就已是历代王朝选为皇家“上林苑”、“御花园”之地。
秦始皇曾经在次狩猎休闲,汉武帝曾在此设立祭天道场。
秦圣宫是唐王李世民避暑消夏行宫。
独特的自然景观,丰富的历史。
渊源二千年来被人们视为三秦旅游胜地。
翠华山国家地质公园地处秦岭北麓,主峰即终南山,它集山、石、洞、水、林、庙等景观为一体,自然与人文并胜,尤以罕见的山崩地貌而著称,素有“终南独秀”的美誉。
翠华山旅游景区由碧山湖景区、天池景区和山崩石海景区三部分组成。
景区内山清水秀,景色如画。
景色之中,以湫池为最,群山环抱一汪碧水,清澈如镜,纯净灵秀;每至秋季,柿叶早红,盘道上红叶片片,随风漫舞。
此外,景区内还有吕公洞、黄龙洞、冰洞、风洞、八仙洞等景点。
翠华山同样也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自秦汉唐起这里就被辟为皇家的“上林苑”、“御花园”,汉唐两代曾在此建太乙宫和翠微宫,是历代帝王祭祀及游乐避暑之地。
此外,历代文人墨客多有登临,如王维、祖咏、司马光、于右任等近百名人,为翠华山留下100多幅墨宝。
西安翠华山怎么去:详细地址西安市南郊西安市内西高新乘905路旅游专线。
明德门城南客运站乘4-01路旅游专线直达翠华山。
乘车地点:西安市大南门外体育馆南门汽车站市长安路至韦曲沿途均可乘旅游专线车自驾游行走路线:从西安绕城高速曲江口进包茂高速(西柞段)太乙宫口下;或从子午大道经秦岭环山旅游路向东半小时可抵达。
从南门外或南稍门什字南乘旅游专线车可直达。
西安翠华山可以玩什么:看奇石,赏山景,放松紧绷了一周的神经。
部分景点介绍:双瀑飞虹:景区内有一个坝高30余米,蓄水37万立方的正岔水库,水库北侧,两处泄洪,形成两条落差达25米的瀑布,宽达6米,在山崖上分三级落下,十分壮观。
西安市翠华山国家地质公园的地质特征分析

身, 因此 被 冠 以” 国 山崩 奇 观 m中 国 山崩 博 物馆 ” 美 称 。 文 从 区域 构 中 , 等 本
造 运 动 方 向 、 层 岩 石 组 合 、 性 、 貌 等 方 面 分 析 了其 形 成 的 地 质 特 征 , 地 岩 地
阐明 了其 在 旅 游 开发 及 地 质 科 研 方 面 的 重 大 价值 。
,
在 国 内外 享 有 盛誉 。 山 崩遗 迹 成 因复 杂 、 模 宏 大 、 量 可观 、 态 各 该 规 体 形
异 、 存 完 整 , 有 奇 、 、 、 野 的 风 格 , 集 科 考 、 闲 、 险 、 游 于 保 具 险 幽 秀、 休 探 旅
一
翠 华 山 山体 地 处 北 秦 岭 , 露 地 层 为宽 坪 群 。 岭 北 坡 的 断块 出 秦 抬 升 是 翠 华 山 山崩 形 成 的 构 造 主 动 力 。这 里是 秦 岭 造 山带 中从 组 成 到 构 造 最 为 复 杂 的地 带 ,现 今 地 表 成 大 小 不 一 的 透 镜 状 岩 块 以
西安市翠华山国家地质公园的地质特征分析
高 熙 贺
(长安 大学 资源学 院 7 0 5 ) 10 4
I 摘 要】翠华山山崩遗迹 国家地质公 园是陕西省著名的地质旅游景观之
一
宝 贵 的 地 质 遗 迹 景 观 ,翠 花 山 山崩 地 质 遗 迹 就 受 控 于 于此 大 地 构 造背景之下。
翠 华 山 国家 地 质 公 园 的主 要 景 观 包 括 山 崩 活 动 遗 留 的残 峰 断
壁 、 塌 堆 积 形 成 的 石 海 以及 崩积 物堵 塞 河 谷 而 成 的堰 塞 湖 , 崩 分别 分布 在 水 湫 池 、 甘湫 池 和 大坪 三地 , 成 三 个 独 立 的 景 区 。其 地貌 形
世界地质公园——翠华山

连 ,雾气横 索 ,气势磅 薄 。一 时之 间 ,只觉浊 气散尽 ,心胸瞬 间开 朗 ,激动悦乐不 能自已。
郎, 日夜纺线 。有 天夜里 ,姑娘 来
到潘 郎门前 ,正欲敲 门 ,突然有 狗
狂 叫,吓走了她 。于是姑娘把 纺线 系在 门前树 上 ,纺线直奔 太 乙山 . 小 。一入 洞 内。便觉 凉风嗖嗖 。 “ 夏之春”也是 因崩塌 巨石堆 砌叠置形成 的洞穴 ,洞 为直 立式 。
区 ,西安十大 旅游景点 之一 ,位 于西安 市南2 公 里的秦 3 岭北 脉 ,海拔2 3 米 ,面积 1 8 公 顷 ,翠华 山旅游景 区 12 75 由碧 山湖景 区 、天 池景 区和 山崩石 海景 区三部分组成 , 秀美 的湖光 山色和 其国 内罕见的 山崩地 貌使其 有 “ 南 终 独秀 ”之称 。 自秦 王朝起 ,翠华 山就 已是皇家 的 “ 上林 苑” 、 “ 御花 园” ,秦 王赢政 曾经在此 狩猎休 闲 ,汉武
积体 。其 中有一 块砾 石的长 、宽 、高分别 达6 米 、4 O 0
米 、3 米 。当地 有人 将房子直接 建在崩积 体上 ,稳 如磐 0
石 ,这 些 山 崩 砾 石 沿 沟 谷 堆 积 。形 成 大 面 积 的 砾 石 斜
坡 ,一坡 巨石前挤后 拥 ,似 有翻滚奔 腾之势 ;从高处俯 视 ,砾石 奇形怪状 ,或立 或卧 ,或直或斜 ,千 姿百 态 , 嶙 峋峥嵘 ,甚为壮观 。山崩 时 ,巨大 的砾石在 崩落过程 中,有 时会沿节理 断开 。在风 洞下 面的玄关 ,是两块 高 3 余米 的巨砾之 间的一道狭 缝 。缝 宽仅数米 ,这也 可能 0 是 巨砾断开 所形成 的狭窄通 道 。 山崩 时 ,巨大 的砾石相 互碰撞 、挤压 、垒叠 ,在 巨 砾 间留下许 多幽深 的缝 隙 。冰 洞和 风洞就 是这类缝 隙 中
陕西翠华山山崩地质遗迹特征、成因及景观价值

陕西翠华山山崩地质遗迹特征、成因及景观价值吕艳;董颖;张茂省;杨建平;李亚哲【摘要】Xi’an is one of the oldest cities in China and has a civilization history of more than 3000 years. Recently, several large-scale rock avalanches have been found in peaks of the Qinling Mountains on the southern side of this city, and these rock avalanches might have a history as long as the city’s civilization. Among them, the Cuihua rock avalanche (CRA) located 30 kilometers to the south of Xi’an City is the most typical one, which, with characteristics of large scale, magnificent scene and good preservation, is called geological museum or miracle scenery of rock avalanche in China. Based on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geophysical prospecting, the authors studied such features of this rock avalanche as its geomorphology, volume, age, genetic mechanism and dynamics proces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volume of the rock avalanche is up to 1.8×107 m3 and its age is about 2900 years, suggesting that it resulted from the earthquake of 780 BC. The results of numerical simulation show that the whole failure process included four stages of starting up, accelerating, decelerating and accumulating; furthermore, the rock avalanche has some features of high speed and long distance. The study of the Cuihua rock avalanche has special importance for geological heritage protection, landslide research and 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西安已有3000余年的文明史,在其南部秦岭山峰中发育的多处大型基岩山崩体的形成历史与西安文明史一样久远,其中以西安市南30 km的翠华山大型山崩最为典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安翠华山旅游风景区旅游攻略指南翠华山风景区距西安约23公里,是终南山的支峰,山上名胜古迹很多,风景如画,因汉武帝曾在此祭太乙神,又称太乙山。
翠华山由翠华天池、山崩石海、鹰崖珠帘、盘道红叶、双瀑飞虹等18个主要景点组合而成,它集山、石、洞、水、林、庙于一体,其山崩地貌奇特、自然风光优美,是游览观光、度假疗养、登山考察最佳去处。
这块终南山的游览胜地上,汉唐两代曾建过太乙宫和翠微宫,是历代帝王祭祀神仙和游乐避暑之所。
翠华山旅游景区由碧山湖景区、天池景区和山崩石海景区三部分组成。
翠华山旅游风景区特有的山崩地质遗迹规模巨大,地貌形态多样、特殊,保存系统完整,有残峰断崖、堰崖湖、石海三大部分组成,总面积29平方公里,山崩总体积约3亿立方米,目前在保护中初步开发1.5平方公里,堪称中国独具特色的山崩地质、科普、教育、科研基地。
堰崖湖共有三处:一处在甘湫池,位于保护区的甘湫峰下,面积0.2平方公里。
由于水源不足池中严重渗透成为干涸之湖,故名甘湫池;另一处在大坪,由于石沙堆积,湖己被洪水冲击填平,故名大坪;最有名的一处称水湫池,又称天池,系山体崩塌石块堵塞太乙河形成的水面,水域面积0.14平方公里。
翠华山山清水秀、景色如画、气候凉爽,最引人入胜的是峰顶的湫池。
它群山环峙、碧波荡漾、清明如镜、纤尘不染。
池南的太乙殿,是旧时遇旱祈雨之所。
更有吕公洞、黄龙洞,池北的冰洞、风洞、八仙洞等颇有盛名。
冰洞在盛夏仍坚冰垂凌,风洞则四季寒风飕飕砭人肌骨。
冰洞东南有飞流直下的瀑布,形容壮观。
湫池周围,古代曾建许多庙宇,诸如老君庵、圣母行宫等。
“终南毓秀太乙钟灵,始悟翠华招汉武;冰洞垂凌龙湫池玉,应知胜景在长安”。
陕西翠华山山崩景观国家地质公园不仅拥有山崩湖光、奇石异洞,气势蓬勃的天崩地裂壮景,更有其深厚的大文化、大自然背景和优质的服务。
当您在观赏山崩奇观同时,更多的会感到中国国家地质公园的特色和地质遗迹与自然文化的相融,开发与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最佳时间:翠华山四季景色都不同,一年四季都适合旅游。
夏季水量充沛,瀑布会有足够水流。
翠华天池内落差达25米的瀑布,飞瀑如注,倾喷而下,似滚雪涌潮。
巨流击石,轰鸣如雷,水花飞溅,雾气缭绕,一在阳光下,时现彩虹,甚为壮观。
投入到翠华山绿色健康的怀抱之中,徜徉于奇山秀水之中,在天池岸边,山里微风吹来,凉意顿然而至,自然的“空调”只有在翠华山才可享受。
冬季,天池就是一面宝镜,白得自然,白得丰润,白得有几分妖娆;瀑布已成冰瀑,全部结冰,发出幽蓝柔光,寒冷之余,神秘无比。
交通指南:市内交通:西安市明德门城南客运站乘401或西高新乘905旅游专线直达翠华山。
百科名片翠华山翠华山是自然风景名胜区,位于西安市南23公里的秦岭北脉,海拔2132米,面积1785公顷。
以“终南独秀”和“中国地质地貌博物馆”著称。
翠华山旅游景区由碧山湖景区、天池景区和山崩石海景区三部分组成。
翠华山原名太乙山,传说有太乙真人在此修炼过,所以得此名。
目录1 基本信息2 自然景观2.1 奇石(崩积体与巨砾)2.2 奇洞--冰洞与风洞2.3 奇景-残风断崖2.4 奇湖-堰塞湖2.5 山崩天然博物馆3 人文景观3.1 翠华姑娘神奇的爱情故事3.2 国民党黄埔军校七分校校训字迹3.3 摩崖石刻林3.4 终南山艺术创作基地3.5 地质博物馆3.6 太乙真人3.7 汉武帝拜谒太乙神道场4 旅游指南4.1 最佳旅游季节4.2 景区天气概况4.3 推荐浏览行程4.4 自助游交通指南4.5 住宿指南5 国家地质公园6 旅游开发门票优惠人群展开编辑本段1 基本信息翠华山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翠华山位于西安市以南23公里处的秦岭北脉(长安区太乙宫镇),秀美的湖光山色和其国内罕见的山崩地貌使翠华山以“终南独秀”和“中国地质地貌博物馆”著称。
翠华山旅游景区由碧山湖景区,天池景区和山崩石海景区三部分组成。
翠华山高峰环列,峭壁耸立,险不可攀,中有一天然水池,称“天池”,又称“太乙池”或“龙移湫”,池水面积约5万平方米。
这块终南山的游览胜地上,汉唐两代曾建过太乙宫和翠微宫,是历代帝王祭祀神仙和游乐避暑之所。
翠华山山清水秀,景色如画,最引人入胜的是峰顶的湫池。
湫池群山环峙,碧波荡漾,清明如镜,纤尘不染。
池南的太乙殿,是旧时遇旱祈雨之所。
更有吕公洞、黄龙洞,池北的冰洞、风洞、八仙洞等颇有盛名。
冰洞在盛夏仍坚冰垂凌,风洞则四季寒风飕飕砭人肌骨。
冰洞东南有飞流直下的瀑布,形容壮观。
湫池周围。
古代曾建许多庙宇,诸如老君庵、圣母行宫等。
位于池西的风洞,为山崩遗迹,由巨大花岗岩相抵而成,进入洞中,凉风袭人,顿觉凉爽。
冰洞由巨石相依而成,虽夏亦有坚冰,四季阴冷刺骨,寒气逼人。
池东南翠华山风光有龙涎窝,东北有老君庵、金花洞、玉案峰等名胜,这里风景优美,清雅幽静,为西安远郊夏日避暑,游览胜地。
这里每年农历六月初一至初三,举行翠华庙会,游人如织,十分热闹。
自秦王朝起,就已是皇家“上林苑”、“御花园”之地。
秦王赢政曾经在次狩猎休闲,汉武帝曾在此设立祭天道场,秦圣宫是唐王李世民避暑消夏行宫。
这里被人们视为三秦旅游胜地。
1992年批为“终南山国家森林公园”,1997年推荐入“西安旅游十大景”之一。
翠华山门票价格:70元,持学生证45元编辑本段2 自然景观2.1 奇石(崩积体与巨砾)甘湫池和水湫池旁,崩积物的总量可达3亿立方。
大块砾石以山体崩裂处向下,堆积成巨大的崩积体。
有一块巨砾的长、翠华山山崩奇观宽、高分别达60米、40米、30米。
当地有人将房子直接建在巨砾上,稳如磐石,这些山崩砾石沿沟谷堆积,形成大面积的砾石斜坡。
一坡巨石前挤后拥,似有翻滚奔腾之势;从高处俯视,砾石奇形怪状,或立或卧,或直或斜,千姿百态,嶙峋峥嵘,甚为壮观。
山崩时,巨大的砾石在崩落过程中,有时会沿节理断开。
水湫池旁,就有一砾石被锯齿状节理分为两块,犬牙交错的破裂面甚为典型。
风洞下面的玄关,是两块高30余米的巨砾之间的一道狭缝,缝宽仅数米。
这也可能是巨砾断开所形成的狭窄通道。
2.2 奇洞--冰洞与风洞山崩时,巨大的砾石相互碰撞、挤压、垒叠,在巨砾间留下许多幽深的缝隙。
冰洞和风洞就是这类缝隙中最特殊的两种。
冰洞和风洞位于翠华峰崩积体的上部,海拔约1200米。
冰洞较深,洞内地势低陷,形成形状不规则的外洞与内洞。
由于缺少与洞外进行冷暖空气交换的条件,因而洞内外夏季温差可达到23℃以上,外洞阴冷,内洞结冰常年不化。
风洞是由两块巨大砾石呈“人”字形相互支撑而形成的狭长缝隙。
洞呈狭长的三角形,长30余米,高15米。
洞内常年不见阳光,气流经过时,速度加快,风力变小。
游人进入洞内,便觉凉风嗖嗖。
2.3 奇景-残风断崖翠华峰与甘湫峰是山崩破坏最严重的两座小峰。
翠华峰海拔1414米,周围耸立着一座座山崩后留下的残峰。
这些残峰规模不大,尖角突出,直指苍穹,构成一幅奇特的花岗岩峰岭地貌景观。
在翠华峰旁有一孤立残峰,四壁如削,傲然耸立,气势不凡。
翠华峰侧的断崖峭壁高约200米,十分险峻,这里是山崩源地之一,大量崩塌积物就堆积在断崖下面。
甘湫峰海拔2145米,这里也是山崩源之一。
在这里,一条1500多米,宽260-900米,高400多米的山体,近南北方向就地崩塌,形成巨大的崩积体。
翠华山的悬崖峭壁几乎随处可见。
鹰崖瀑布正是在60余米高的断崖面上人工引水而形成的珠帘式瀑布。
2.4 奇湖-堰塞湖天池堰塞湖、甘湫池堰塞湖和大坪堰塞湖。
山崩地质形迹和地貌类型保存齐全,特别是山崩凌空面及冰风洞以北的崩塌石海区由于巨石相互叠置,高低错落,植被茂密,通达性极差,加之石体本身的耐受性,遗迹保存的更加完好。
山崩后山谷两侧形成的垂直断裂面,犹如刀削过一样,光滑陡峭,十分险要,气势及其磅礴。
天然大坝堵截了太乙河上游的山间流水,在坝后1公里处,形成一个面积为0.14平方公里的天然湖泊—堰塞湖。
可划船、垂钓等。
此湖有“秦岭明珠”之称,为秦岭72峪唯一一处堰塞湖,烟波浩渺,云蒸霞蔚,蔚为壮观。
山崩巨石与天池湖光相融,碧峰绿水,奇石异洞,构成一幅人间仙境。
当地群众称其为“天池”、“水湫池”、“翠华湖”、“太乙池”等。
在太乙河上游源头,还有一个堰塞湖—甘湫池。
甘湫池位于甘湫峰下,面积0.2平方公里,由于水源不足,池水严重渗透,现已成干涸之湖,故名甘湫池。
甘湫池一带山崩堆积物规模更大,山崩堆积体厚达500多米。
据初步测算,整个翠华山山崩堆积物总体积达3亿立方米,山崩遗迹分布范围约5.2平方公里;目前初步开发范围1.5平方公里,主要集中在天池周围。
2.5 山崩天然博物馆翠华山山崩形成的各种特殊地貌在中国十分罕见,因而被地学工作者誉为:“山崩天然博物馆”。
编辑本段3 人文景观3.1 翠华姑娘神奇的爱情故事历史传说有:“云从玉案峰头起,雨自金华洞中来”,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善男信女披星戴月赶上山来,烧香、祈祷,追求爱情的忠贞。
这里有翠华姑娘汉白玉塑像。
相传很久以前,泾阳县有个叫翠华姑娘,心灵手巧,美丽出众,与本村潘郎两情相悦,私订了翠华山姑娘汉白玉塑像终身。
由于父母早亡,兄嫂为图彩礼而将她许配给咸阳城里的王姓富豪为妾,逼令成婚。
眼看婚期降至,翠华思恋潘郎,日夜纺线。
有天夜里,姑娘来到潘郎门前,正欲敲门,突然有狗狂叫,吓走了她。
于是姑娘把纺线系在门前树上,纺线直奔太乙山,藏于山间湖畔,盼着潘郎能顺着纺线找到她。
妹妹跑了,兄嫂难以向王家交代,其韩玉就四处寻找。
韩玉听一南山翁说,上山打柴的村人在太乙山见到一位仙女,她头戴山花,身披女萝,绿叶遮面,不露红颜,似如翠华山姑娘。
其兄忙上太乙山寻找,果然见到妹妹坐在石洞旁。
他正待上前扯住妹妹,只听霹雳一声,地动山摇,立流成泉,山景骤变,天乐响起,天仙出现,在仙女们的陪伴下,翠华架风冉冉升空。
为了纪念这位敢于反抗封建礼教的姑娘,人们将太乙山改称为翠华山,又在山中天池湖畔建立翠华宫,其遗址今亦可见。
我们上山后便可参观。
后人为了纪念这位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姑娘,每年农历六月初一举行翠华姑娘庙会,成千上万的善男信女披星戴月赶上山来,香火旺盛。
3.2 国民党黄埔军校七分校校训字迹国民党黄埔军校七分校曾在民国二十九年在此留有校训。
字迹为:“生于理智,长于战斗,成于艰苦,终于道义”。
国民党黄埔军校七分校校训字迹3.3 摩崖石刻林有历代诗人和现代书画家,其中有王维、祖咏、司马光、于右任等;现代书画家有赵璞初、刘自犊、魏俊秀、陈少默、邱星、茹桂、赵步唐、吴三大、杜中信、萧云儒、雷珍民、李成海、赵熊等尽百名人,为翠华山及山崩奇观留下100多幅墨宝,可供您大饱眼福。
3.4 终南山艺术创作基地是为了在翠华山现有的科普、科考、观光游览功能的基础上向文化旅游方面发展,景区向多功能、多层次全面发展,最大限度满足游客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