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的缺氧对小鼠的影响实验
缺氧性缺氧实验报告

缺氧是指组织细胞在氧气供应不足或组织细胞利用氧气障碍时,导致细胞代谢异常,进而影响生命活动的病理生理过程。
缺氧可分为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和组织中毒性缺氧。
本实验旨在通过模拟缺氧环境,研究缺氧对小鼠生理和行为的影响,并探讨缺氧耐受性的影响因素。
二、实验目的1. 复制缺氧性缺氧动物模型,观察缺氧对小鼠生理和行为的影响。
2. 分析缺氧对小鼠呼吸、心跳、运动轨迹等指标的影响。
3. 探讨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昆明种小白鼠10只,体重20-25g。
2. 实验设备:缺氧箱、生理记录仪、温度计、秒表、呼吸频率计、心跳频率计、运动轨迹记录仪。
3. 实验试剂:生理盐水、5%亚硝酸钠、氰化钾、钠石灰、甲酸、浓硫酸、硝酸钠。
四、实验方法1. 将小白鼠分为5组,每组2只,分别标记为A、B、C、D、E组。
2. A组:正常对照组,置于正常环境中饲养。
3. B组:低氧环境组,置于缺氧箱中,模拟低张性缺氧环境,持续观察小鼠生理和行为变化。
4. C组:血液性缺氧组,腹腔注射5%亚硝酸钠,模拟血液性缺氧环境,持续观察小鼠生理和行为变化。
5. D组:组织中毒性缺氧组,腹腔注射氰化钾,模拟组织中毒性缺氧环境,持续观察小鼠生理和行为变化。
6. E组:缺氧耐受性影响因素组,腹腔注射钠石灰,模拟排除CO2干扰,持续观察小鼠生理和行为变化。
7. 每组小鼠分别记录呼吸频率、心跳频率、运动轨迹等指标,持续观察72小时。
1. A组小鼠生理和行为正常,呼吸频率、心跳频率、运动轨迹等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
2. B组小鼠在缺氧环境下,呼吸频率、心跳频率逐渐加快,运动轨迹逐渐变得不稳定,最终死亡。
3. C组小鼠在注射5%亚硝酸钠后,呼吸频率、心跳频率逐渐降低,运动轨迹逐渐变得缓慢,最终死亡。
4. D组小鼠在注射氰化钾后,呼吸频率、心跳频率迅速降低,运动轨迹逐渐消失,最终死亡。
5. E组小鼠在注射钠石灰后,呼吸频率、心跳频率基本稳定,运动轨迹无明显变化,存活时间较长。
缺氧小鼠实验报告小结

实验名称:缺氧对小鼠生理功能的影响实验目的:探讨缺氧环境对小鼠生理功能的影响,为临床医学研究和疾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实验时间:2021年10月1日至2021年10月15日实验地点:某大学实验中心动物实验室实验动物:SPF级雄性C57BL/6小鼠,体重20-25g,共40只。
实验分组: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对照组、轻度缺氧组、中度缺氧组和重度缺氧组。
实验方法:1. 对照组:小鼠在正常环境中饲养,给予标准饲料和清洁饮水。
2. 轻度缺氧组:将小鼠置于低氧环境中,氧浓度控制在10%左右,持续暴露24小时。
3. 中度缺氧组:将小鼠置于低氧环境中,氧浓度控制在5%左右,持续暴露24小时。
4. 重度缺氧组:将小鼠置于低氧环境中,氧浓度控制在2%左右,持续暴露24小时。
实验指标:1. 生化指标:测定小鼠血清中的乳酸脱氢酶(LDH)、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尿素氮(BUN)水平。
2. 生理指标:观察小鼠的呼吸频率、心率、体温和活动度。
3. 组织学观察:观察小鼠心脏、肝脏、肾脏等器官的病理变化。
实验结果:1. 生化指标:与对照组相比,轻度缺氧组小鼠血清中的LDH、ALT、AST和BUN水平无明显差异;中度缺氧组小鼠血清中的LDH、ALT、AST和BUN水平显著升高;重度缺氧组小鼠血清中的LDH、ALT、AST和BUN水平极显著升高。
2. 生理指标:与对照组相比,轻度缺氧组小鼠呼吸频率、心率、体温和活动度无明显差异;中度缺氧组小鼠呼吸频率、心率、体温和活动度显著降低;重度缺氧组小鼠呼吸频率、心率、体温和活动度极显著降低。
3. 组织学观察:与对照组相比,轻度缺氧组小鼠心脏、肝脏、肾脏等器官无明显病理变化;中度缺氧组小鼠心脏、肝脏、肾脏等器官出现轻度病理变化;重度缺氧组小鼠心脏、肝脏、肾脏等器官出现明显病理变化。
实验结论:1. 缺氧环境对小鼠的生理功能具有显著影响,随着缺氧程度的加重,小鼠的生理功能逐渐受损。
小鼠各型缺氧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复制不同病因导致小鼠缺氧的模型,了解乏氧性、血液性、组织中毒性缺氧的分类。
2. 观察缺氧对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以及血液颜色变化。
3. 了解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通过模拟不同类型的缺氧环境,观察小鼠的生理反应,了解缺氧对机体的影响。
实验分为三种缺氧类型:乏氧性缺氧、血液性缺氧、组织中毒性缺氧。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动物:健康小白鼠若干只。
2. 实验仪器:小鼠缺氧瓶(100ml-125ml带塞广口瓶)、一氧化碳发生装置广口瓶、恒温水浴箱、5ml或2ml刻度吸管、1ml注射器、酒精灯、剪刀、镊子、钠石灰、甲酸、浓硫酸、5%硝酸钠、0.1%氰化钾、生理盐水、耗氧量测定装置、记录表格等。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乏氧性缺氧实验- 将四只小鼠分别编号为甲、乙、丙、丁。
- 将甲、乙、丙鼠放入缺氧瓶中,每2分钟记录一次死亡情况(记录时间及耗氧量)。
- 观察并记录甲鼠尸体部分肝叶颜色变化。
2. 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实验- 将一只小鼠放入一氧化碳发生装置的广口瓶中,观察并记录其死亡时间。
3. 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实验- 将一只小鼠腹腔注射5%亚硝酸钠,观察并记录其死亡时间。
4. 缺氧耐受性实验- 将四只小鼠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
- 实验组小鼠腹腔注射氯丙嗪,使其进入人工冬眠状态;对照组小鼠注射生理盐水。
- 将两组小鼠分别放入装有5g钠石灰的广口瓶中,塞紧瓶塞,连通测氧耗装置。
- 开始计时,每3分钟重复观察并记录上述指标一次,直至动物死亡。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乏氧性缺氧实验- 甲、乙、丙鼠均死亡,耗氧量逐渐减少,肝叶颜色变暗。
- 结果表明,乏氧性缺氧会导致小鼠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进而引起肝细胞缺氧,导致肝叶颜色变暗。
2. 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实验- 小鼠死亡时间较短,耗氧量迅速下降。
- 结果表明,一氧化碳中毒会导致小鼠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迅速引起缺氧。
3. 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实验- 小鼠死亡时间较长,耗氧量逐渐减少。
缺氧鼠实验报告

缺氧是机体在氧气供应不足或组织利用氧气障碍时,出现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
缺氧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如血液携氧能力下降、呼吸系统功能障碍、组织利用氧气障碍等。
本研究旨在通过模拟不同类型的缺氧,观察缺氧对小鼠的影响,探讨缺氧对机体生理、生化及形态学方面的变化。
二、实验目的1. 复制不同类型的缺氧模型,了解缺氧对小鼠的影响。
2. 观察缺氧对小鼠呼吸、循环、神经系统及形态学方面的变化。
3. 分析缺氧对小鼠生存时间的影响,探讨缺氧耐受性。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动物:健康昆明小白鼠20只,体重20-25g。
2. 实验设备:缺氧瓶、气体分析仪、呼吸机、显微镜、电子天平等。
3. 实验分组:将2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低张性缺氧组、血液性缺氧组、组织中毒性缺氧组。
4. 实验方法:(1)低张性缺氧组:将小鼠放入缺氧瓶中,瓶内充入95%氮气和5%二氧化碳,使氧分压降低至10mmHg,观察小鼠的呼吸、循环、神经系统及形态学变化。
(2)血液性缺氧组:将小鼠放入缺氧瓶中,瓶内充入95%氮气和5%二氧化碳,同时向瓶内注入10%氰化钠溶液,使血液中氧合血红蛋白含量降低,观察小鼠的呼吸、循环、神经系统及形态学变化。
(3)组织中毒性缺氧组:将小鼠放入缺氧瓶中,瓶内充入95%氮气和5%二氧化碳,同时向瓶内注入10%亚硝酸钠溶液,使组织利用氧气障碍,观察小鼠的呼吸、循环、神经系统及形态学变化。
(4)正常对照组:将小鼠放入正常环境中,观察小鼠的呼吸、循环、神经系统及形态学变化。
5. 数据采集与处理:记录每组小鼠的生存时间、呼吸频率、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理指标,并观察小鼠的神经系统及形态学变化。
1. 低张性缺氧组:小鼠生存时间为(60±5)min,呼吸频率为(80±10)次/min,心率降低,血压降低,血氧饱和度降低,出现呼吸困难、精神萎靡、四肢无力等症状。
2. 血液性缺氧组:小鼠生存时间为(30±5)min,呼吸频率为(100±15)次/min,心率降低,血压降低,血氧饱和度降低,出现呼吸急促、口唇发绀、抽搐等症状。
缺氧的创新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缺氧是人体在氧气供应不足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系列生理和病理变化。
了解缺氧的类型、机制及其对人体的影响,对于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创新性地研究缺氧对小鼠的影响,并通过模拟不同缺氧环境,探究缺氧对小鼠生理指标的影响。
二、实验目的1. 模拟不同缺氧环境,观察缺氧对小鼠生理指标的影响。
2. 分析缺氧对不同类型缺氧的耐受性。
3. 探究缺氧对小鼠组织器官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昆明种小白鼠,体重20克左右,共40只。
2. 实验设备:缺氧箱、呼吸频率监测仪、心电图仪、血氧饱和度仪、显微镜等。
3. 实验试剂:NaOH、NaCl、Na2CO3、CO2、H2O2等。
四、实验方法1. 将40只小白鼠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0只,分别为对照组、低氧组、CO中毒组、H2O2中毒组。
2. 对照组:正常饲养,作为正常生理指标参考。
3. 低氧组:将小白鼠置于缺氧箱中,模拟海拔3000米的高原环境,观察并记录生理指标变化。
4. CO中毒组:将小白鼠置于CO浓度浓度为1000ppm的环境中,观察并记录生理指标变化。
5. H2O2中毒组:将小白鼠置于H2O2浓度浓度为1000ppm的环境中,观察并记录生理指标变化。
6. 在实验过程中,定期监测并记录各组小鼠的呼吸频率、心率、血氧饱和度、心电图等生理指标。
7. 实验结束后,取小鼠组织器官,进行显微镜观察,分析缺氧对组织器官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1. 低氧组小鼠的呼吸频率、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生理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随缺氧时间延长,生理指标下降趋势更加明显。
2. CO中毒组小鼠的呼吸频率、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生理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出现呼吸困难、皮肤发绀等症状。
3. H2O2中毒组小鼠的呼吸频率、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生理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
4. 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缺氧对小鼠的心脏、肝脏、肾脏等组织器官造成不同程度损伤。
六、讨论与分析1. 本实验通过模拟不同缺氧环境,观察缺氧对小鼠生理指标的影响,发现缺氧对小鼠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造成严重影响。
小鼠缺氧实验实验报告

小鼠缺氧实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小鼠进行不同类型的缺氧处理,观察和记录小鼠在缺氧环境中的生理反应和行为变化,深入了解缺氧对生物体的影响机制。
二、实验材料1、实验动物:健康昆明种小鼠若干只,体重 18 22g,雌雄不拘。
2、实验器材:密闭广口瓶、钠石灰、测氧仪、计时器、解剖器械等。
3、实验药品:生理盐水。
三、实验方法1、低张性缺氧(1)将小鼠放入盛有钠石灰的密闭广口瓶中,瓶容积约为 500ml,通过测氧仪监测瓶内氧浓度的变化。
(2)观察并记录小鼠的呼吸频率、深度、行为表现(如活动情况、精神状态)以及存活时间。
2、血液性缺氧(1)给部分小鼠腹腔注射亚硝酸盐溶液,剂量为 01ml/10g,建立血液性缺氧模型。
(2)观察注射后小鼠的皮肤黏膜颜色变化、呼吸状态和行为表现,并记录存活时间。
3、组织性缺氧(1)给另一部分小鼠腹腔注射氰化物溶液,剂量为 01ml/10g,造成组织性缺氧。
(2)同样观察并记录小鼠的各项生理指标和存活时间。
四、实验结果1、低张性缺氧(1)随着瓶内氧气逐渐减少,小鼠呼吸频率加快,深度加深,活动逐渐减少,精神状态变差。
(2)小鼠的存活时间个体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平均存活时间约为_____分钟。
2、血液性缺氧(1)注射亚硝酸盐溶液后,小鼠皮肤黏膜呈现青紫色,呼吸变得急促但浅弱。
(2)存活时间相对较短,平均约为_____分钟。
3、组织性缺氧(1)注射氰化物溶液后,小鼠很快出现呼吸困难,痉挛等症状。
(2)存活时间最短,平均仅为_____分钟。
五、结果分析1、低张性缺氧时,由于外界氧分压降低,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引起呼吸加深加快,以增加肺通气量,试图获取更多的氧气。
但随着缺氧时间延长,机体能量供应不足,导致活动减少和精神萎靡,最终因严重缺氧而死亡。
2、血液性缺氧是由于血红蛋白的性质改变,使其携氧能力下降,导致组织缺氧。
亚硝酸盐可使血红蛋白中的二价铁离子氧化为三价铁离子,形成高铁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从而引起皮肤黏膜青紫等症状。
小鼠耐缺氧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研究不同因素对小鼠耐缺氧能力的影响。
2. 探讨缺氧对小鼠生理机能的影响。
3. 了解小鼠在缺氧环境下的生存策略。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模拟缺氧环境的方法,通过观察小鼠在缺氧条件下的存活时间、生理指标变化等,评估小鼠的耐缺氧能力。
缺氧是指机体在氧气供应不足的情况下,导致细胞代谢障碍和功能受损的病理状态。
本实验通过模拟缺氧环境,研究不同因素对小鼠耐缺氧能力的影响,为临床治疗缺氧相关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动物:昆明种小白鼠,体重20-25g,雌雄各半。
2. 仪器:缺氧箱、电子天平、呼吸计数器、血压计、心电图机等。
3. 药品:生理盐水、1%咖啡因、0.25%氯丙嗪等。
四、实验方法1. 将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
2. 实验组分为A、B、C三组,分别给予1%咖啡因、0.25%氯丙嗪和生理盐水。
3. 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
4. 将所有小鼠置于缺氧箱中,观察其在缺氧环境下的存活时间、生理指标变化等。
5. 记录每组小鼠的存活时间、呼吸频率、血压、心电图等数据。
五、实验结果1. 实验组小鼠在缺氧环境下的存活时间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 实验组小鼠的呼吸频率、血压和心电图均无明显变化。
3. 不同处理组之间,呼吸频率、血压和心电图无显著差异。
六、讨论1. 本实验结果表明,给予小鼠咖啡因和氯丙嗪可提高其耐缺氧能力。
这可能是因为咖啡因具有中枢兴奋作用,可提高小鼠的代谢水平,增加能量供应;而氯丙嗪具有中枢抑制作用,可降低小鼠的代谢水平,减少能量消耗。
2. 实验组小鼠在缺氧环境下的呼吸频率、血压和心电图无明显变化,说明小鼠在缺氧条件下具有一定的生理代偿能力。
3. 本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组之间,呼吸频率、血压和心电图无显著差异,说明咖啡因和氯丙嗪对小鼠耐缺氧能力的影响无显著差异。
七、结论1. 给予小鼠咖啡因和氯丙嗪可提高其耐缺氧能力。
2. 小鼠在缺氧条件下具有一定的生理代偿能力。
缺氧性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研究缺氧对小鼠生理功能的影响。
2. 观察不同缺氧程度对小鼠呼吸、心跳和神经系统的影响。
3. 探讨缺氧耐受性的影响因素。
二、实验原理缺氧是指机体组织、细胞因氧供应不足或氧利用障碍而导致的生理和代谢异常。
本实验通过模拟不同缺氧条件,观察小鼠在缺氧环境下的生理反应,探讨缺氧对机体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动物:健康成年小鼠6只,体重约20g。
2. 仪器设备:缺氧箱、呼吸计、心跳计、体温计、显微镜、电子天平、注射器、生理盐水、缺氧剂等。
四、实验方法1. 实验分组:将6只小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只,分别标记为A组、B组和C 组。
2. 缺氧处理:A组为正常对照组,B组为轻度缺氧组,C组为重度缺氧组。
- B组:将小鼠放入缺氧箱内,控制缺氧时间为30分钟。
- C组:将小鼠放入缺氧箱内,控制缺氧时间为60分钟。
3. 观察指标:- 呼吸频率:使用呼吸计测量小鼠在缺氧前、缺氧过程中和缺氧恢复后的呼吸频率。
- 心跳频率:使用心跳计测量小鼠在缺氧前、缺氧过程中和缺氧恢复后的心跳频率。
- 体温:使用体温计测量小鼠在缺氧前、缺氧过程中和缺氧恢复后的体温。
- 神经系统反应:观察小鼠在缺氧过程中的运动、行为和反应能力。
4.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不同缺氧程度对小鼠生理功能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1. 呼吸频率:A组呼吸频率在缺氧前后无明显变化,B组呼吸频率在缺氧过程中明显增加,C组呼吸频率在缺氧过程中明显增加,且呼吸节律不规律。
2. 心跳频率:A组心跳频率在缺氧前后无明显变化,B组心跳频率在缺氧过程中明显增加,C组心跳频率在缺氧过程中明显增加,且心跳节律不规律。
3. 体温:A组体温在缺氧前后无明显变化,B组体温在缺氧过程中略有下降,C组体温在缺氧过程中明显下降。
4. 神经系统反应:A组小鼠在缺氧过程中表现正常,B组小鼠在缺氧过程中出现运动迟缓、反应迟钝,C组小鼠在缺氧过程中出现抽搐、昏迷等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鼠号
1 2 3 4 5 6 7 8
平均值
( X ± SD)
肾上腺素
+酚妥拉明组
肾上腺素+生理盐水组
11.43 10.48 10.00 14.80 11.50 10.36 15.56
12.06 ±2.21
16.17 19.58 12.41 22.03 14.76 24.55 22.38
18.91 ±. 4.44
140.5±42.6﹡
﹡vs 肾上腺素与生理盐水合用组: P<0.01
.
缺氧
(P. 263)
.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为学习和掌握缺氧的类型、 发病机制、机能代谢变化及缺氧耐受性 的影响因素等打下基础。
学习掌握小鼠实验操作的基本方。
.
二、实验项目
乏氧性缺氧 血液性缺氧
✓ CO中毒性缺氧 ✓ NaNO2中毒性缺氧
生理盐水组
11.25 12.63 14.64
8.33 11.20 19.62
8.70 14.5 12.61 ±3.67
表2.不同处理因素对小鼠肺系数的影响(周三上午本室)
(Table 2 Effect of different measures on the coefficient at the whole lab.)
20.00 ±. 3.64
生理盐水组
8.08 8.67 9.05 8.12 8.57 8.89 8.75 8.64
8.60 ±0.34
肾上腺素组+NS
.
肾上腺素+酚妥拉明
.
生理盐水
.
.
.
.
心 率 ( 次 /m in )
900
Adr
800
﹡
Adr+Atrop
﹡
700
600
500
400
300
平均值
( X ± SD)
肾上腺素
+酚妥拉明组 18.46 13.33 13.23 8.00 9.58 21.30 12.40 13.48 13.72 ±4.34
肾上腺素+生理盐水组
18.33 24.29 11.85 10.45 17.10 17.82 17.22 16.25
16.66 ±. 4.22
鼠号
1 2 3 4 5 6 7 8
平均值
( X ± SD)
肾上腺素
+酚妥拉明组
12.00 18.84 12.96 15.00 11.82 14.67 15.65 12.00
14.12 ±2.43
肾上腺素+生理盐水组
17.78 22.22 17.69 16.36 16.25 16.91 26.19 19.64
病理生理学实验二 Pathophysiological Experiments(Ⅱ)
表2.不同处理因素对小鼠肺系数的影响(周二本室)
(Table 2 Effect of different measures on the coefficient at the whole lab.)
鼠号
1 2 3 4 5 6 7 8
鼠号
1 2 3 4 5 6 7 8
平均值
( X ± SD)
肾上腺素
+酚妥拉明组
17.50 17.93 19.50 16.74 20.00 20.43 11.00 11.30
16.80 ±3.71
肾上腺素+生理盐水组
23.75 20.91 15.61 20.40 18.50 26.11 15.91 18.64
循环性缺氧 组织性缺氧
✓ KCN中毒
.
三、实验材料
缺氧瓶和钠石灰 一氧化碳生成装置及相关试剂(浓硫酸、甲酸) 两种浓度亚硝酸钠溶液:5% 和 1% 10%硫代硫酸钠溶液、0.1%氰化钾溶液 生理盐水 天平、1ml注射器、小鼠手术用器械
.
四、方法、步骤及观察指标
.
观察指标
每项实验前均要观察小白鼠在正常时的一般情 况、呼吸频率和深度、皮肤黏膜等的颜色。 (定量指标)
呼吸频率的观察方法:腹式呼吸。 (定量指 标)
观察存活时间(min)
.
1. 乏氧性缺氧
将称量体重后小白鼠,取2只体重相同 的小白鼠先观察正常的呼吸和皮肤黏膜 颜色,再按0.2ml/10g体重的剂量向小 鼠腹腔注射实验试剂,即将其放入盛有 定量钠石灰的缺氧瓶内;
然后塞紧瓶塞,记录时间,每隔5分钟 重复观察,直到动物死亡,记录并比较 用不同试剂后动物的存活时间及其差异。
19.14 ±. 3.47
生理盐水组
10.00 9.58 12.22 10.50 8.75 10.00 11.54 9.09
10.21 ±1.18
表2.不同处理因素对小鼠肺系数的影响(周三下午本室)
(Table 2 Effect of different measures on the coefficient at the whole lab.)
.
4. KCN中毒性缺氧
取2只体重相近的小鼠,称重,观察正常表现。 4支注射器内都抽好药物,腹腔内分别注射:
0.1%KCN ( 0.1ml /10g body weight) + 1% NaNO2 ( 0.1ml /10g body weight) + 10% Na2S2SO3 ( 0.1ml /10g body weight)
.
3. NaNO2中毒性缺氧
取2只体重相近的小白鼠,观察正常表现。 将3支注射器内都抽好药物,腹腔内分别注射:
0.3ml 5%NaNO2 + 0.3ml 1% 美兰
0.3ml 5%NaNO2 + 0.3ml NS
然后观察反应并记录动物存活时间。
机制:
Hb-Fe2+
NaNO2 Hb-Fe3+.OH 美兰
生理盐水组
9.09 10.00 10.36 11.85 12.38 11.25 9.58
10.64 ±1.22
表2.不同处理因素对小鼠肺系数的影响(周五上午本室)
(Table 2 Effect of different measures on the coefficient at the whole lab.)
NaOH •CaO
Wide-mouth bottle
.
2. CO中毒性缺氧
3ml methanoic acid (HCOOH) + 2ml concentrated sulfuric acid (H2SO4)
H2SO4 HCOOH ——Δ-—→H2O+CO↑
观察呼吸变化、皮肤和黏 膜颜色;
记录存活时间。
200
100
0
前
1
2
3
4
5
给药前后时间(min)
图2 中毒剂量肾上腺素对小鼠心率的影响及大剂量阿托品 的干预作用( ﹡ VS 合用阿托品组:P<0.01)
.
组别
n
X±s)
Adr+NS
8
16.8±51.1
Adr+x At异r常o心p律次数(
6
x
10.9±26.1﹡
Adr+Pu
6
Adr+Me
177.2±91.3﹡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