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美术上册第6课《罗丹的雕塑》教案人美版

合集下载

罗丹的雕塑 教案

罗丹的雕塑 教案

《罗丹的雕塑》教学方案
选自人美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六课
教师:缪爽
现任职学校:北京市北苑中学
初中美术教案《罗丹的雕塑》
教学目标:
1、欣赏西方近代雕塑艺术中的典范人物罗丹的作品,了解以法国为中心的近代雕塑的艺术成就及风格。

2、通过欣赏罗丹等人的雕塑作品,使学生领悟到雕塑可以深入表现人的精神世界与思想内涵,以及作者通过雕塑这一艺术语言对自己情感的抒发。

3、通过对罗丹雕塑作品《思想者》的临摹,初步了解雕塑的艺术方法及其工作的艰辛和快乐。

教学重点:
1、了解罗丹雕塑的艺术风格与思想内涵。

2、通过对罗丹的作品的欣赏,领悟其内心情感的表达。

教学难点:作品通过艺术语言,具体地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和艺术的理解。

历史背景:14世纪百年战争时期,英国军队即将攻陷法国的加莱市,莱市被英军围困将近两年,市民的生命危在旦夕。

经过双方的谈判,
爱德华三世提出残酷的条件:加莱市必须选出六个高贵的市民任他们处死,并规定这六个人出城时要光头、赤足、锁颈,把城门钥匙拿在手里,才可保全城市。

这是法国人民永难忘怀的历史悲剧。

临摹罗丹的雕塑《思想者》
1、雕塑的分类
2、泥塑的基本手法
3、临摹要求:
a、比例确当
b、形体基本准确。

第六课 追求深度的艺术--泥塑创作-人美版《雕塑》教案

第六课 追求深度的艺术--泥塑创作-人美版《雕塑》教案

第六课追求深度的艺术–泥塑创作-人美版《雕塑》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泥塑创作的基本技法和表现形式;2.熟悉代表性雕塑作品及其艺术特点;3.理解雕塑作品在当代艺术中的地位和价值。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2.提高学生的手工制作能力和造型能力;3.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素养。

情感目标1.增强学生对艺术的热爱和兴趣;2.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操和美好情感;3.丰富学生的艺术人生阅历和体验。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1. 泥塑创作的基本技法和表现形式1.1 材料准备泥塑的材料:粘土,刀子,模具,雕刻刀,腻子1.2 泥塑的基本技法•涂泥的方法:拿一小块泥在手中捏成均匀的球型,然后沾上少量水,在拇指和食指之间轻揉。

•手法:将揉好的泥放在桌子上,用手掌及手指压、拍,制出所需的形状和大小。

可以使用工具来协助塑造,如刀子、雕刻刀等。

•粘接:泥塑需要零件粘接,可以在其中一块涂上薄薄的泥浆,再将两块拼起来。

•完成后表面需要抹上一层腻子使之光滑,然后上颜色。

2. 代表性雕塑作品及其艺术特点2.1《大卫》《大卫》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巨匠米开朗基罗的代表作品之一。

这件雕塑体现了米开朗基罗对古代希腊文化的深刻理解和表现,以及对人体比例和结构的深入研究。

整件雕塑呈现出大卫青年挺拔、自信的形象,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和审美理念。

2.2 《思想者》《思想者》是法国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的代表作品之一。

这件雕塑塑造了一个深思熟虑、沉思良久的人物形象,表现出人们内心独有的思考和反思能力。

整件雕塑呈现出富有张力与动感的形象,展现了抒情主义抒发情感的艺术风格。

3. 雕塑作品在当代艺术中的地位和价值在当代艺术中,雕塑作品依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人们审美意识的提升和观念的变革,雕塑艺术也在不断发展,涌现出一批新兴的雕塑家和作品。

雕塑作品通过形态塑造、造型表现和象征意义等多重方式表现出对话当下社会、人性和生态等问题的深刻关注,同时也通过艺术形式,传达出独具艺术魅力和文化底蕴的独特品质。

美术《外国雕塑》教案

美术《外国雕塑》教案

美术《外国雕塑》教案课题:外国雕塑课时:1课时课堂类型:欣赏评述教学目标:通过欣赏教材中外国著名雕塑作品使学生对世界各国不同历史时期雕塑艺术有所了解和认识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艺术鉴赏力的目的教学重难点:认识雕塑艺术的特点以及雕塑艺术表现手法的多样性教具学具:课本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二、讲授新课:1、导入:外国雕塑作品浩如烟海题材内容十分广泛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其雕塑作品风格也各不相同我们这节课选择了几件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欣赏2、新授:欣赏雕塑要从以下几个方面:(1)雕塑的主题:艺术创作源于生活生活也是雕塑创作的源泉一件优秀的雕塑作品应反映生活中的真、善、美除此之外雕塑创作和其他艺术一样还应高于生活在主题上扣紧时代脉搏弘扬时代主旋律这样的作品才能得到人民的喜爱和认可才能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和作用(2)雕塑的语言和形式美:雕塑艺术有其特有的艺术语言首先它具有三维空间的体量感不同于平面的绘画它是以实在的体积占有空间通过立体的形象来表现艺术主题其次雕塑的艺术形象具有凝练性雕塑的特点是把丰富的内涵凝缩为一个具体的形象(3)雕塑的材质美:雕塑作品由于题材的不同所选用的材料也不同材料以其自身的材质美感为主题服务如历史题材的作品宜选用石材或铸铜等材料现代造型作品可选用不锈钢材料等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雕塑材料不断涌现如玻璃钢、钛铝合金等为雕塑艺术增添了新的风采3、作品赏析:《思想者》(青铜高186厘米)这是十九世纪法国雕塑家罗丹的作品在这一作品中罗丹使整个雕像缩成一团让人感到他仿佛不仅是用脑袋在思考而且全身的每块肌肉每条神经都处在紧张的思索之中罗丹有意识的把支着下颏的右胳膊肘放在左膝上形成一种富于表现力的扭转脚趾深深的抠在台座上使思考的运动从肩背一直贯穿到脚尖从而体现出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人们从这一艺术形象中产生丰富的联想受到启迪和鼓舞《工人与集体农庄女社员》(不锈钢高24米)这一雕像是前苏联最优秀的女雕塑家穆西娜的作品这一雕塑之所以著名不仅是由于它所体现的重大而深刻的思想意义还在于它在艺术构思特别是雕塑的构图上和新材料不锈钢的使用上所作的种种努力青年工人和集体农庄女社员两个巨大的人像勇猛前进的动势通过向上高举的手势使构图取得了平衡共同向着一个目标前进的意义和统一步伐是苏维埃国家的伟大象征至于雕像所用的材料不锈钢这在当时还是首创不锈钢本身所呈现的银亮色可以反射太阳光和灯光当晨曦和晚霞照射到雕像上时就闪耀出更加明亮的光辉使雕像更有表现力《柏林城市雕塑》在欧洲林立的高层建筑和遍布城市的雕塑仿佛是一首巧妙的乐章和谐而生动这些造型各异的雕塑能折射出当代异域文化的一个断面当我们置身于一种与发达的现代社会生活紧密相关的现代艺术的氛围中时就会强烈的感受到人们对于自己生活空间的悉心关怀和爱时代的节奏要求艺术家创造出与之协调的雕塑作品课本中的西柏林街头的抽象雕塑与具象雕塑不同虽没有明确告诉我们表现得内容但那坚硬光亮的不锈钢质材、庞大高耸的四个圆柱弯曲缠绕而挺立向上的造型都给我们一种不屈不挠强悍有力地感受一种精神力量一个美好的想象空间因而有着强烈的时代感《家庭》看了这座雕塑相信你一定会很快地认出这是有爸爸、妈妈和孩子组成的家庭虽然艺术家并没有对人物的五官和服装进行细致的刻画但是生动简明的造型仍然是我们感受到一家人的亲情这是一件具有现代风格的作品它不追求逼真的人物形象而是受取“写意”的手法抓住三口人体形上的特征用光滑圆润的外形组成了一个整体亨利·摩尔是英国著名的雕塑家是现代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人物他善于对雕塑做全面地思考不受具体形象的限制而且充分考虑雕塑与环境的关系从而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雕塑语言《挑刺的少年》(青铜高76米)这是一件公元前四世纪左右的古希腊雕塑它的显著特点是高度的写实和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并且还带有一点幽默感从造型上看少年的形象基本处于静止状态但静中有动一个少年坐着挑脚刺这样一个似乎微不足道的生活细节雕塑家也怀着极大的兴趣去表现它体现了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彼得大帝纪念碑》(青铜黄冈石)这是十八世纪法国著名雕塑加法尔柯涅的作品彼得大帝是俄国伟大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他领导俄国逐渐强大起来法尔柯涅把彼得大帝塑造成一个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它骑着骏马在奔驰中突然勒住马头作品充满了豪迈的气概雕像的底座由巨大的整块花岗岩雕成犹如波涛汹涌的浪潮它象征着彼得大帝的改革是在冲破重重惊涛骇浪中进行的俄罗斯许多进步思想家、作家都赞美过这座纪念碑例如:普希金为此写了长诗《青铜骑士》《美国国家纪念碑》这座纪念碑位于美国中西部的南达科他州的拉计莫尔山利用海拔1800米的山峰依据天然岩石雕刻了自美国独立以来享有盛誉的四位总统的胸像(自左至右:华盛顿、姐弗逊、林肯、罗斯福)利用拉计莫尔山峰雕刻伟人像这是南达科他州的历史学家多恩、鲁宾逊于1923年倡议的1924年当年已经58岁的雕刻家加特森·鲍格勒姆(18071941)勇敢地接受了这项创作任务从1927年正式动工到他74岁时逝世还未全部完成他逝世后八个月由他的儿子完成了父亲未完成的事业四座巨像面部平均高度约20米鼻长7米嘴宽2.6米眼宽1.5米依山势的变化姿态生动自然成为美国现代著名的纪念碑雕刻之一三、小结:学生谈谈感受。

册《罗丹的启示》教案设计

册《罗丹的启示》教案设计

《罗丹的启示》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罗丹的背景和雕塑艺术的意义。

引导学生欣赏罗丹的作品,激发对艺术的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1.2 教学内容罗丹的生平介绍:让学了解罗丹是法国著名的雕塑家,他的作品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雕塑艺术的意义:解释雕塑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价值和特点。

罗丹作品欣赏:展示罗丹的代表作品,如《思想者》、《吻》等,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

1.3 教学活动图片展示:展示罗丹的雕塑作品,让学生初步感受其艺术风格。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罗丹的作品,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观点。

创作练习:让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雕塑作品,可以是用泥巴或其他材料。

第二章:罗丹的作品分析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深入理解罗丹的作品,分析其艺术特点和表达的主题。

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批判思维。

2.2 教学内容罗丹作品分析:详细介绍罗丹的代表作品,如《思想者》、《吻》等,分析其雕塑技巧和主题表达。

艺术欣赏与批判:引导学生如何欣赏和批判艺术作品,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

2.3 教学活动作品展示:展示罗丹的作品,让学生仔细观察和分析。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罗丹的作品,分享自己的欣赏和批判观点。

第三章:罗丹的影响和启示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罗丹对后世艺术的影响,思考罗丹的作品对自己的人生启示。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造力。

3.2 教学内容罗丹的影响:介绍罗丹的作品对后世艺术家的影响,如对现代雕塑的影响。

罗丹的启示:引导学生思考罗丹的作品对自己的人生有何启示,如何从中学到经验和教训。

3.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罗丹的作品对自己人生的启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创作练习:让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雕塑作品,可以是用泥巴或其他材料,表达自己的人生感悟。

分享和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作品,并分享自己的人生感悟。

第四章:总结与反思4.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本课程的学习内容,总结自己的收获。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造力。

初二【美术(人美版)】罗丹的雕塑 教学设计

初二【美术(人美版)】罗丹的雕塑 教学设计
比较欣赏《巴尔扎材料
《巴尔扎克》
《思》
学生活动:
学生尝试根据学习任务单的提示,分析作品,获得相关知识。积极交流信息,感受不同雕塑作品。
分组从课本第27-28页中任选一幅作品,用学过的欣赏方法进行小组交流。小组讨论对作品的看法,推荐学生代表论文交流,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作品。
作品题材。
作品表现的是六位加莱市民慷慨赴死的情景。群像富有戏剧性地被排列在一块低台座上。刻画了不同身份、年龄的市民在面对死亡时的神情、动作和内心活动。
形势分析。
雕塑构思新颖。罗丹并没有把这些以高贵品德而牺牲的义民雕塑成无私无畏的战士,而是用深刻的心理刻划和鲜明的性格表现,使作品具有震撼人心的情感力量。这种有血有肉的方法是真正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巴尔扎克》没有被罗丹雕塑成正在写作或低头沉思的文豪模样,而是被雕塑成穿着睡衣、乱发如麻的样子,加上雕塑手法的毫无修饰、塑像表面不是呈光滑圆润而是坑洼丑陋的的形态,更增强了人物的粗狂之气。正是这粗狂之气,反映出罗丹对巴尔扎克内在精神的独到见解。
《青铜时代》通过舒展的青年人体,表现人类刚从自然束缚中苏醒过来的状态,象征人类从蒙昧走向文明的时代特征,是人类文明初始的真是象征和生动写照。
学生欣赏《加莱义民》后进行探讨交流,表达对作品的总体看法,仔细欣赏典型人物的动作特征。
学生合作模仿雕塑中的主要人物,审图体会任务的内心活动。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
鼓励学生表达观点,增强学生掌握知识的自信心。
通过几个连续设问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学习雕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有利于欣赏知识的保持和应用。
学生活动:
学生倾听,并思考。初步了解本节课内容,谈谈自己印象中的罗丹是谁?代表作有什么?

七年级美术上册 第6课《罗丹的雕塑》课件1 人美版

七年级美术上册 第6课《罗丹的雕塑》课件1 人美版

K12教育资料
4
罗丹在欧洲雕塑史上的地位,正如诗人但 丁在欧洲上的地位。罗丹和他的两个学生 马约尔和布德尔,被誉为欧洲雕刻“三大 支柱”。对于现代人来说,他是旧时期 (古典主义时期)的最后一位雕刻家,又 是新时期(现代主义时期)最初一位雕刻 家。
K12教育资料
5
他的作品所体现出的思想和精神魅力,永远 带给人以深沉的美,启迪着人们不停地思 考。
10
关于罗丹为什么要用这尊粗壮结实的裸体形象来
创造《思想者》,并准备把它安放在他的大件浮 雕门饰《地狱之门》的顶上,不妨用罗丹自己的 几句话来解释,他说:“一个人的形象和姿态必 然显露出他心中的情感,形体表达内在精神。对 于懂得这样看法的人,裸体是最具有丰富意义 的。”雕刻家在这件作品中,一方面采用了现实 主义的精确手法,同时表达了与诗人但丁相一致 的人文主义思想,他们对人类的苦难遭遇寄予了 极大的同情和悲痛。
K12教育资料
14
爱情,本就是世间万古不朽的永恒主题。
罗丹选取了裸体男女的接吻,这纯洁肉体 的最初接触,因而是最动人心弦的。这对 受欲望之火燃烧的恋人被放在“地狱之门” 中,表达了作者那永无答案的痛苦而矛盾 的思索:人的罪恶由不可克服的欲望而来, 而欲望是由于人类对光明与欢乐的追求而 来,因此人类的欲望就是罪恶的深渊,人 类的欢乐就是导向罪恶的途径,而人类的 痛苦就是注定不可抗拒的,永无完结的。
K12教育资料
6
青铜 198×129.5×134厘米, 法国雕塑家奥古斯 迪·罗丹创作于1880- 1900年,藏于巴黎罗 丹美术馆。
K12教育资料
7
《思想者》 罗丹在设计《地狱之门》铜饰浮雕
的总体构图时,花了很大的心血塑造了这一尊后 来成为他个人艺术的里程碑的圆雕《思想者》, 它是被预定放在未完成的《地狱之门》的门顶上 的。后来独立出来,放大3 倍。最初罗丹给这尊 雕像命名为《诗人》,意在象征着但丁对于地狱 中种种罪恶幽灵的思考。为了这个形象,罗丹倾 注了巨大的艺术力量。

罗丹及其雕塑作品ppt课件

罗丹及其雕塑作品ppt课件
10
《吻》
原本是“地狱之门”右下边一 个雕像,表现热恋中的男女。 后来,罗丹又把它制成一件单 独的雕塑,并且成为他著名的 代表作。 《吻》是表现男女爱情的不朽 之作,它是那样坦率真挚,感 情充沛,造型动人,它体现出 作为艺术家的罗丹浪漫气质的 一面,也说明他思想的矛盾性、 复杂性和感情的无比丰富广阔。
这件作品创作的是一个秀丽的 女性的头像,她线条之高雅与 细腻,堪称完美。她的头微微 倾侧着,幻想的光辉笼罩着她, 让人感觉有脱离尘世之感。头 巾的边缘仿佛是梦幻的翅膀, 可是她的颈项就陷在大块的白 石中像一座枷,使她摆脱不得。 这象征着超现实的“思想”, 在僵冷的“物质”中飞舞活跃, 她的壮丽与崇高,即在“物质” 中反映出她的光彩。然而她要 想从现实的羁绊中解脱出来, 却又不可能。这是一件让人回 味无穷的作品。
两尊雕塑作品中的一件, 肚子越来越大,才知道丽萨怀有
《地狱之门》两侧的两尊雕 身孕。由于隐情被发现,丽萨紧
塑作品分别是《夏娃》英文 抱双臂遮掩面孔和乳房。她因为
名Eve和《亚当》英文名Adam;羞涩窘迫所引起的紧张感,却给
创作这件作品的模特是意大 罗丹创造了灵感,在罗丹看来这
利人丽萨,丽萨是一个矮小 非常符合夏娃犯下原罪被逐出伊
4
雕像《青铜时代》
高1.74米,创作于1876-1877 年,现位于法国。
以一个像植物一样律动而舒展 的青年人体,表现人类刚从自 然束缚中过来的状态,以象征 人类从蒙昧走向文明的时代特 征。这件作品与的风格迥然不 同,因而受到攻击和诋毁,成 为艺术界争论的对象,不断地 遭到攻击。但是历史证明,的 这件人体,是初始的真实象征 和生动写照。
5
思想者
这件作品将深刻的精神内涵与完
整的人物塑造融于一体,体现了

美术教案-罗丹雕塑艺术

美术教案-罗丹雕塑艺术

美术教案-罗丹雕塑艺术一、教学目标•了解罗丹雕塑艺术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分析罗丹雕塑作品的构图和表现手法;•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罗丹雕塑艺术的历史背景罗丹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法国雕塑家,他对人体的形态和表情非常敏感,通过自己对人体的研究和观察,创作了许多具有深刻内涵的雕塑作品。

罗丹的作品主题广泛,包括人物雕塑、肖像雕塑、群体雕塑等。

2. 罗丹雕塑作品的艺术特点•罗丹的作品注重表达人物内心世界的情感和思想,表现出深邃的情感和真实的生活气息;•罗丹善于捕捉人物肌肉的张力和肢体的动态,塑造出具有生命力和动感的形象;•罗丹的作品采用了不完整的手法,使观众可以参与到作品中去,产生共鸣和体验。

3. 罗丹雕塑作品的构图和表现手法•构图:罗丹的作品构图严谨,注重整体效果和平衡感,通过线条和形状的组合,营造出动感和厚重感;•表现手法:罗丹运用凹凸的浮雕技法表现人物的形态和情感,同时也注重细节的表现,如肌肉的凹凸和面部的表情。

4. 罗丹雕塑艺术的鉴赏和创作•鉴赏:通过欣赏罗丹的作品,学生能够提升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学习欣赏艺术的美感和内涵;•创作:通过学习罗丹的艺术手法和表现技巧,学生可以自己创作出属于自己的罗丹风格的雕塑作品。

三、教学步骤1. 了解罗丹雕塑艺术的历史背景•分组或个人自学罗丹的生平和创作经历;•在课堂上分享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罗丹雕塑艺术的影响和意义。

2. 分析罗丹雕塑作品的艺术特点•挑选几个典型的罗丹雕塑作品,展示给学生进行观赏;•引导学生思考作品的艺术特点,并进行讨论。

3. 分析罗丹雕塑作品的构图和表现手法•通过图像和模型的展示,解析罗丹雕塑作品的构图和表现手法;•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作品的构图和表现手法。

4. 鬼斧神工的手工创作•提供一些常见的材料,让学生用罗丹的雕塑风格进行手工创作;•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展示和评价。

四、教学评价•制作学生观看罗丹作品的观察记录表,让学生记录观看的感受和理解;•对学生的手工创作进行评价,包括构图、表现手法、创意等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丹的雕塑》
教学目标:
1、欣赏西方近代雕塑艺术中的典范人物罗丹的作品,了解以法国为中心的近代雕塑的艺术成就及风格。

2、通过欣赏罗丹等人的雕塑作品,使学生领悟到雕塑可以深入表现人的精神世界与思想内涵,以及作者通过雕塑这一艺术语言对自己情感的抒发。

3、通过对罗丹雕塑作品《思想者》的临摹,初步了解雕塑的艺术方法及其工作的艰辛和快乐。

教学重点:
1、了解罗丹雕塑的艺术风格与思想内涵。

2、通过对罗丹的作品的欣赏,领悟其内心情感的表达。

教学难点:作品通过艺术语言,具体地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和艺术的理解。

捐献国家,特建立罗丹博物馆。

1917年11月17日罗丹在巴黎附近的缪当去世。

四、罗丹的雕塑作品赏析(10分钟)
深入分析《加莱义民》(10分钟)
欣赏其他作品:运用4种1、《加莱义民》
历史背景:14世纪百年战争时期,英国军
队即将攻陷法国的加莱市,加莱市被英军
围困将近两年,市民的生命危在旦夕。


过双方的谈判,英王爱德华三世提出残酷
的条件:加莱市必须选出六个高贵的市民
任他们处死,并规定这六个人出城时要光
头、赤足、锁颈,把城门钥匙拿在手里,
才可保全城市。

这是法国人民永难忘怀的
历史悲剧。

图片展示加莱义民的不同角度。

加深学生
对雕塑是三维立体作品的印象。

作品题材:六位市民慷慨赴死的情景。


画了不同身份的市民在面对死亡时的内
心活动。

形式分析:雕塑构思新颖。

罗丹用深刻的
心理刻画和鲜明的性格表现,使作品具有
震撼人心的情感力量。

作品评价:罗丹偏爱悲壮的主题,善于从
残破中发现美,这使他的艺术具备博大精
深的品格。

局部分析:通过对作品的局部分析对作品
能深入的了解和简单的分析。

(这一环节
通过学生讨论分析达成目标)。

提问:六位义民中哪位是挺身而出并鼓舞
别人的长者?哪位昂首挺胸拿着将要交
给英军的钥匙?哪位扭过头去,不敢面对
现实?哪位是痛苦抱头的年轻人?
启发学生用肢体语言模仿雕塑中的动作,
和大家分享。

总结:群像富有戏剧性地被排列在一块象
地面一般的低台座上。

组雕是一个整体,
是一种充满着可歌可泣的义举形象的整
体。

罗丹以彻底逼近真实和深入探索的精
学生根据教师
提出的问题进
一步思考。

学生配合教师
共同完成局部
分析。

学生可以展开
联想,充分发
挥。

按小组到台前
展现动作。

引导学生通
过美术作品
的审美特征
发掘其内在
的历史价值。

穿越历史时
空,让学生想
象作为古人
的感觉。

提高学生兴
趣。

学生初步掌
握欣赏评述
罗丹雕塑作
品的方法步
(15分钟)
六、小结
(3分钟)临摹罗丹的雕塑《思想者》
1、雕塑的分类
2、泥塑的基本手法
3、临摹要求:
a、比例确当
b、形体基本准确
c、注意人物内在神情的表现
(四)、思考与讨论:
1、谈谈你对罗丹雕塑的理解及感受。

2、试分析罗丹作品的风格。

3、归纳总结:对罗丹来说,艺术的美存
在于内在的真实表达。

它的雕刻作品,无
论是青铜雕还是大理石雕,一般采用两种
风格:一种是刻意造就粗糙表面和粗旷表
面造型的颇有个性的风格;另一种,其特
征是抛光的表面和精细的外型。

作品的特点:一、高超的艺术技巧,特别
是刻画人物心理技巧;二、对人体艺术的
深刻理解和娴熟的表现力;三、不断的探
索和勇于革新的精神。

罗丹的思想与作品
是极其一致的,充满了忧郁、苦闷、伤感,
及对命运的挣扎。

他所塑造的人物都是忍
辱负重、现实生活的内涵写照,他的艺术
力量不是外在的呼喊,而是理性意义的表
露,是内心情感与思想的自然爆发。

这正
是能够启发观众、打动人心的魅力所在。

教师总结:这是一个强劲而富有内力,
成熟而又深刻的形象。

那生命感强烈的躯
体,在一种极为痛苦状的思考中剧烈地收
缩着,紧皱的眉头,托腮的手臂,低俯的
躯干,弯曲的下肢,似乎人体的一切细节
都被一种无形的压力所驱动,紧紧地向内
聚拢和团缩,仿佛他凝重而深刻的思考是
整个身体的力量使然。

罗丹认为深刻的思
想是靠富有生命活力的人体来表现的,所
以,他的人体雕塑不仅展示人体的刚健之
美,而且蕴籍着深刻与永恒的精神。

生自己总结本
课体会。

强课程内容
延伸,进一步
培养学生审
美素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