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血压因素

合集下载

心理因素对高血压的影响

心理因素对高血压的影响

心理因素对高血压的影响引言: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通常由于多种因素引起,如遗传、饮食、生活方式等。

然而,除了这些因素外,心理因素也被认为是高血压发病和控制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讨论心理因素对高血压的影响,并探讨如何通过心理调节来改善高血压病情。

一、压力与高血压压力是现代社会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而长期的心理压力被认为是导致高血压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人们处于压力环境中时,身体会释放应激激素如肾上腺素和皮质醇,这些激素会导致血管收缩、心率加快和血压升高。

长期处于压力下,这些生理变化可能会导致高血压的发生。

二、负面情绪与高血压负面情绪如焦虑、抑郁和愤怒,被普遍认为是高血压发生和进展的心理因素之一。

当人们经历负面情绪时,身体会产生应激反应,导致血压升高和血管收缩。

长期积累的负面情绪可能会导致慢性高血压的发生,并对已经患有高血压的患者产生不利影响。

三、社交支持与高血压与社交支持网络密切相关的因素也与高血压发生和控制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良好的社交支持可以减轻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从而降低高血压的风险。

与朋友、家人和社区进行积极的互动可以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实质上的帮助,有助于缓解压力和提高心理健康。

四、心理调节对高血压的影响心理调节技巧被广泛应用于高血压的治疗和管理中。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心理调节技术:1. 放松训练:通过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和冥想等技术,可以降低紧张和焦虑,从而有助于降低血压。

2. 心理疏导:心理疏导是通过识别和应对负面情绪和压力来改善心理健康的技术。

通过与心理咨询师进行交流,患者可以学会应对压力和负面情绪的有效方法。

3. 运动和健身:适度的运动和健身活动可以释放身体和心理的压力,提高心血管健康,并有助于降低高血压的风险。

4. 健康饮食:饮食对心理健康和高血压有着密切的关系。

通过均衡饮食,特别是减少钠摄入、增加水果和蔬菜摄入,可以提高心血管健康,并有助于降低高血压的风险。

结论:心理因素对高血压的影响不可忽视。

影响血压的因素

影响血压的因素

血压受许多因素影响,是各种影响因素及体内调节机制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处于一种动态平衡,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影响血压的因素主要通过调节以下几个方面:( 1 )心脏功能状态(包括心脏每搏输出量和心率):收缩压的高低主要反映每搏输出量的多少;心率快慢主要表现为脉压的改变;( 2 )阻力血管收缩状态决定外周阻力的改变,舒张压的高低主要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 3 )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功能;( 4 )循环血量与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

体内存在的调节主要通过负反馈机制对血压进行调节,神经调节迅速但不持久,如果影响因素超出机体的调节能力,将出现明显的血压改变。

(一)一般因素1 .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血压逐渐升高,与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功能减弱及体内调节机制灵敏性下降等多种因素有关。

2 .性别女性在绝经前血压低于男性,在绝经期后则无明显差别。

目前的研究表明雌激素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可产生 NO 而促使血管舒张,并且能拮抗内皮素( ET )、去甲肾上腺素等因素的缩血管效应。

3 .体块指数体块指数( BMI ,体重指数或体质指数)等于体重( kg ) / 身高的平方( m 2 ),正常值为 18.5 ~ 24.9 , >25 为超重, <18.5 为体重过低。

一般来说,体块指数超过正常值越多的人群中,血压升高的比例越高。

4 .日节律正常人血压呈明显的昼夜波动,表现为夜间血压最低,清晨起床活动后血压迅速升高,大多数人的血压在凌晨 2 ~ 3 时最低,上午 8 ~ 10 时及下午 4 ~ 6 时最高,从晚上 6 时起血压呈缓慢下降趋势,表现为“双峰双谷”,这一现象称为日节律。

在老年人中,这种“日高夜低”更为显著,有明显的低谷与高峰。

了解这种现象对于高血压病人的药物治疗时,精确给药的时间及剂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但发病时间较长的高血压患者这种血压的日节律减弱甚至消失,可能与血管平滑肌的增生有关。

量血压实验报告

量血压实验报告

量血压实验报告量血压实验报告引言:血压是人体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测量血压可以了解到人体循环系统的工作状态。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量血压的方式,探究不同因素对血压的影响,并进一步了解血压与健康之间的关系。

实验方法:本次实验采用了非侵入性的测量方法,即利用血压计和听诊器进行测量。

实验前,首先要让被试者保持安静,松弛身体,坐在舒适的位置上。

然后,将袖带固定在被试者的上臂上,然后通过橡皮球将袖带充气到一定程度,然后逐渐放气,同时用听诊器听取被试者动脉搏动声音,记录下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数值。

实验结果: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三个不同的因素进行探究:年龄、运动和饮食。

下面将分别介绍每个因素对血压的影响。

1. 年龄:通过对不同年龄段被试者的血压进行测量,我们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血压呈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

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血管弹性逐渐下降,血管壁变得更加僵硬,从而导致血压升高。

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内分泌系统的功能也会发生变化,进一步影响到血压的调节。

2. 运动:运动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适度的运动可以有效地降低血压。

运动可以增强心脏的收缩力,提高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从而降低血压。

此外,运动还可以消耗体内多余的脂肪,减轻体重,进一步降低血压。

3. 饮食:饮食对血压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高盐饮食是导致高血压的重要原因之一。

过量的盐分会导致体内水分潴留,增加血管内的血液量,进而导致血压升高。

因此,合理控制盐的摄入量,保持均衡的饮食结构对于维持血压的稳定非常重要。

讨论与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血压与健康之间的关系。

年龄、运动和饮食都是影响血压的重要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血压逐渐升高;适度的运动可以降低血压;合理的饮食结构也能维持血压的稳定。

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控制这些因素,以保持健康的血压水平。

结语:血压的测量是了解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了血压与健康之间的密切关系。

高血压的原因

高血压的原因

高血压的原因高血压病因不明,与发病有关的因素有:1、年龄:发病率有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40岁以上者发病率高。

2、食盐:摄入食盐多者,高血压发病率高,有认为食盐<2g/日,几乎不发生高血压;3-4g/日,高血压发病率3%,4-15g/日,发病率33.15%,>20g/日发病率30%。

3、体重:肥胖者发病率高。

4、遗传:大约半数高血压患者有家族史。

5、环境与职业:有噪音的工作环境,过度紧张的脑力劳动均易发生高血压,城市中的高压发病率高于农村。

高血压急需调理,及早发现及早调理是最好不过的:可以尝试饮用九味草堂舒蕥茶,配方中的天然草本,调节人体阴阳平衡,在不破坏人体本身调节能力下,清理血管,软化血管,保持血管弹性,以利于维持正常的血压。

平时的饮食也很重要:“一皮一芯”、“二黑二青”、“一葫芦一蒜”、“一豆一茄”“一皮一芯”指西瓜皮、莲子芯。

取西瓜皮、草决明各9克,用水煎服,有降压作用。

莲子芯是莲子的胚芽,其中的非结晶生物碱Nn-9,具有很好的降压作用。

“二黑二青”:黑木耳、荸荠、菠菜、芹菜。

黑木耳被称为“素中之荤”,其降压作用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改善血管间接降压。

沈雁英特别推荐:将黑木耳15克、银耳15克泡发后去蒂、撕成瓣,放入碗中,然后加冰糖、枸杞子各20克及适当清水,上锅蒸30分钟。

取出后放凉,调入蜂蜜20克即可。

当点心,分早晚两次服用。

适用于各种高血压病,尤适用于高血压病伴有动脉粥样硬化、眼底出血的患者。

荸荠是一种食药作用兼具的好食品。

由于含有一种抗病成分——荸荠英,对于抗癌、降血压都有一定的作用。

荸荠英不耐热,所以荸荠最好当水果生吃。

菠菜含大量胡萝卜素、钾和维生素C等抗氧化物,有助减慢自由基对血管的伤害,其中丰富的钾更有助降血压。

动脉血压的调节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动脉血压的调节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动脉血压的调节机制及其影响因素动脉血压是指在动脉内血液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

调节动脉血压是人体自身的一项重要功能,维持血液循环的平稳运行。

本文将详细阐述动脉血压的调节机制及其受影响的因素。

动脉血压的调节机制主要包括神经、体液和体内激素三个方面:1. 神经调节机制:神经调节通过自主神经系统来控制血压。

交感神经系统将使心脏收缩增强,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而副交感神经系统则能够使心脏收缩减弱,血管舒张,血压降低。

这两个系统之间的平衡调节对于稳定血压起着重要作用。

2. 体液调节机制:体液调节主要是通过肾脏调节血容量,影响血压的维持。

肾脏主要通过调节尿量、水分和电解质的排泄来维持血浆容积及离子浓度的平衡。

当血液中的容量减少时,肾脏会通过减少尿量来保存水分,增加血容量,达到提高血压的目的。

反之亦然。

3. 激素调节机制:多种激素在动脉血压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其中最主要的激素包括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儿茶酚胺和抗利尿激素等。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过程中,肾素释放增加,血管收缩素生成,醛固酮分泌增加,导致血压升高。

而儿茶酚胺作为一种神经递质,能够通过收缩血管平滑肌起到收缩血管的作用,升高血压。

抗利尿激素如利尿激素能够通过增加尿液排泄,降低血容量从而降低血压。

动脉血压的调节不仅受到上述的神经、体液和体内激素的影响,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遗传、饮食、运动等等。

遗传因素:研究发现,动脉血压具有遗传背景。

有家族史的人患高血压的风险较大。

然而,具体哪些基因与高血压发生相关,目前仍在研究中。

了解遗传因素对调节血压的重要性,能够帮助预防和治疗高血压。

饮食因素:摄入高盐饮食可能会导致高血压。

高盐饮食会导致体液中的钠浓度和血容量升高,使得动脉血管紧缩,血压增高。

另外,摄入饮食中缺乏钾、钙、镁等矿物质也会增加高血压的风险。

生活方式因素:缺乏体育锻炼、长期久坐、肥胖、饮酒以及吸烟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均与高血压的发生有关。

体育锻炼对于改善动脉血压调节机制至关重要,而久坐和肥胖则会导致代谢异常,增加动脉硬化的风险。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实验报告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实验报告篇一:实验八人体动脉血压的测定及其影响因素084120003陈明辉实验八人体动脉血压的测定及其影响因素一、实验目的1.学习间接测量人体血压的方法和原理;2.观察影响血压的一些因素;3.学习用统计学的方法处理数据。

二、实验原理1.通常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是没有声音的,但当外加压力使血管变窄形成血液涡流时,则可以发生血管音。

因此,可以根据血管音来判断血压的大小。

2.当声音出现以后,测的是收缩压,而声音消失的时候,则为舒张压。

正常情况下,人或哺乳动物的血压是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保持某种相对稳定性能,但是血压测定时动态的,是在不断变化,不是静止不变的。

人体的体位、运动、呼吸、温度以及大脑的思维活动等因素对血压都有一定的影响。

三、实验器材1.实验对象:人(一个人男生一个女生);2.试验器械:血压计、听诊器、冰水。

四、实验步骤1.受试者取坐位,静坐五分钟,待肢体放松、呼吸平稳与情绪稳定。

2.测量血压(1)测量正常血压;(2)加深加快呼吸对测量血压的影响:在记录正常血压之后,令受试者加深加快呼吸,一分钟后测量血压;(3)情绪对血压的影响:令受试者回忆最气愤的事,一分后测量血压;(4)运动对血压的影响;(5)冰水刺激对血压的影响。

3.将实验中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总结(1)实验数据:编号正常对照血压收缩压1m1f2m2f3m3f4m4f5m5f10592901001291021181179991舒张压70546070858170776269呼吸加快时的血压变化值收缩压1101001001041219310810610185舒张压56587369858070756567收缩压58104-8-9-10-112-6舒张压-4413-10-1023-2编号1f2m2f3m3f4m4f5m5f正常对照血压收缩压舒张压92901001291021181179991 546070858170776269情绪变化时的血压变化值收缩压舒张压收缩压舒张压104110100125105981051039364706589806868726512100-43-20-12421010-54-1-2-910-4编号1f2m2f3m3f4m4f5m5f正常对照血压收缩压舒张压92901001291021181179991 546070858170776269运动时的血压收缩压舒张压111.511210912811698.511713011969.56572878672717770变化值收缩压舒张压9.5229-114-19.50312815.552252-6151编号1f2m2f3m3f4m4f5m5f正常对照血压收缩压舒张压92901001291021181179991 546070858170776269手握冰时的血压收缩压舒张压10298100113106981129582617271818572696860变化值收缩压舒张压1080-164-20-5-4-117121-442-85-9*m=malef=female分别代表男女生(2)数据分析结果和结论:性别对血压的影响对性别进行检验,t=0.279,p=0.781,认为性别对血压的影响是不显著的。

高血压的病因与环境因素

高血压的病因与环境因素

高血压的病因与环境因素高血压,也被称为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着全球人口的健康。

高血压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其中病因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本文将探讨高血压的主要病因和与环境相关的因素。

一、遗传因素遗传是高血压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各项研究表明,高血压有家族聚集的趋势。

如果一个人的父母或亲属患有高血压,那么他们自己也易感高血压的风险会大大增加。

具体来说,高血压的遗传基因可能会影响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导致血管收缩和血压升高。

二、生活方式1. 饮食习惯:高盐饮食是高血压的一大因素。

摄入过多的钠会导致身体内的水分增加,从而使心脏负担加重,血压升高。

此外,饮食中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和胆固醇,对心血管健康也有不良影响。

2. 饮酒和吸烟:过量饮酒和长期吸烟会损害血管壁,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进而导致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

3. 缺乏体育锻炼:长期缺乏体育锻炼会增加肥胖、血糖异常、血脂异常等疾病的机会,从而进一步诱发高血压。

三、环境因素1. 高盐环境:长期处于高盐环境中,人体容易过度摄入钠从而导致高血压。

一些地区的饮食习惯和传统菜肴特点使得人们更易受到高盐饮食的影响。

2. 空气污染:研究发现,长期居住在气象污染物浓度高的地区的人患高血压的风险明显增加。

空气中的颗粒物污染、二氧化氮等有害物质对心血管系统有不良影响,进而引发高血压。

3. 噪音污染:长期暴露在高强度噪音环境中会引发高血压。

噪音可以刺激患者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血压升高。

四、心理因素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压力过大等心理状态也是引发高血压的一个原因。

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下,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进而引发血压升高。

五、其他因素除了遗传、生活方式、环境和心理等因素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可能对高血压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一定作用。

例如,年龄的增长、慢性疾病的存在(如糖尿病、肾脏疾病)、某些药物的使用等都可能增加罹患高血压的风险。

结论高血压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其发病原因涉及遗传、生活方式、环境因素和心理等多个方面。

高血压的主要诱因有哪些

高血压的主要诱因有哪些

高血压的主要诱因有哪些高血压,这个熟悉又让人头疼的健康问题,正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

了解其主要诱因,对于预防和控制高血压至关重要。

首先,不良的饮食习惯是导致高血压的重要因素之一。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常常依赖外卖和快餐,这些食物往往高盐、高脂、高糖。

盐的摄入量过多是一个关键问题,盐中的钠离子会引起水钠潴留,增加血容量,从而导致血压升高。

每天超过正常的盐摄入量(一般建议不超过6 克),长期下来,血压就容易出现问题。

还有那些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等富含大量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食物,会让血管壁变得狭窄,血流阻力增大,进而促使血压上升。

精神压力过大也是高血压的一大诱因。

在如今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工作压力、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等让人们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中。

这些情绪会刺激交感神经兴奋,导致体内分泌过多的儿茶酚胺等激素,使得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血压也就随之升高。

长时间的精神压力还会影响睡眠质量,睡眠不足又进一步加重了血压的不稳定。

缺乏运动同样不可忽视。

很多人整天坐在办公室里,回家后也是躺在沙发上看电视、玩手机,运动量严重不足。

长期不运动,身体的代谢能力会下降,脂肪容易堆积,导致肥胖。

而肥胖是高血压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因为肥胖者的心脏需要更大的力量来推动血液循环,血管承受的压力也更大。

此外,缺乏运动还会使血管弹性变差,无法有效地缓冲血压的波动。

遗传因素在高血压的发生中也起着一定作用。

如果家族中有直系亲属患有高血压,那么自身患高血压的风险就会相对较高。

这并不意味着一定会患上高血压,但意味着需要更加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提前做好预防措施,比如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

年龄的增长也是高血压的一个不可抗拒的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加,血管会逐渐老化,弹性降低,变得僵硬。

同时,肾脏的功能也会有所减退,调节血压的能力下降,这些都使得中老年人更容易患上高血压。

长期大量饮酒对血压的影响也很大。

酒精会刺激血管,使其扩张,但随后又会引起血管收缩,导致血压波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压的量度单位是毫米水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于1999年的指引,120/80以下是理想的收缩压/舒张压,139/89以下是正常血压,140/90至160/95是偏高血压,161/96以上便属于高血压。

血压令血液于动脉里正常输送至全身,若血压过低,便无法将血液供应全身,相反,血压过大,有可能令血管受损,亦反映血液或心脏可能出现异常。

血压会受到以下因素影响:
1、身高:身体越高,心脏便需要更大压力去泵出血液,令血液能流遍全身
2、年龄:年纪越轻,新陈代谢率越高,血流量较大,心脏需要较大压力泵血,随着年龄增长
3、血黏度(血液密度):血液越黏稠,心脏需要越大压力泵出血液
4、姿势:站立时血压高于坐姿血压,而坐姿时的血压又高于平躺时之血压。

因受重力原理影响
5、血管质素:血管如果变窄,血液较难通过,心脏便需要更大压力泵出血液
6、其他:精神状态、生活节奏、个人差异、饮食习惯、药物、遗传、天气变化等等
偶测血压:被测者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测得的血压。

动态血压:使用动态血压记录仪测定一个人昼夜24小时内,每间隔一定时间内的血压值。

动态血压包括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以及它们的最高值和最低值等项目。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凡能影响心输出量和血管外周阻力的因素都能影响动脉血压。

每搏输出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动脉血压,心输出量多,血压升高,输出量少,血压下降。

输出量的多少决定于每搏输出量和每分钟的心搏频率,如每搏输出量不变而心搏频率增加,则动脉血压明显上升,一般对舒张压影响较大,心输出量增加使舒张期缩短﹐舒张压也上升﹐脉搏压减小。

如心搏率不变只是每搏输出量加多﹐则收缩压明显升高﹐舒张压稍有增加﹐因而脉搏压加大﹐收缩压主要反映每搏输出量的多少。

血管外周阻力的改变对收缩压和舒张压都有影响﹐但对舒张压的影响更为明显。

外周阻力减小使舒张压降低﹐脉搏压加大。

外周阻力加大﹐动脉血压流速减慢﹐舒张期末动脉存血加多﹐使舒张压升高﹐脉搏压减小。

可见舒张压的高低可以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

高血压病患者由于动脉硬化会使外周血管阻力过高﹐从而导致动脉血压特别是舒张压的显著升高。

大动脉管壁的弹性有缓冲动脉血压升高的作用﹐可以降低脉搏压﹐在健康成年人正常动脉血压的保持中起一定作用。

老年人很多血管弹性纤维和平滑肌逐渐被胶原纤维所取代﹐血管壁的弹性大减﹐缓冲血压升高的作用相应减弱从而导致血压上升。

循环血量的影响,正常封闭型循环的动物,循环血量与心血管容积基本适应,能使之充盈﹐可维持约7毫米汞柱的循环平均压。

这一数值正常生理情况下变动不大,不是动脉血压显著升降的重要因素。

但在严重失血时,如失血量超过30%,循环血量不能维持心血管系统的充盈状态,体循
环平均压将下降到不能推动足够的血量回心。

由于回心血量不足,会使心输出量减少,严重时可减少到零毫米汞柱。

可见循环血量是决定动脉血压的重要因素。

以上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是一些分析性实验得到的结果,在整体情况下常几种因素相继出现,互相影,出现复杂情况。

如心搏率的显著变化会引起心血管系统充盈度和心输出量的相应改变。

而心输出量的改变也会引起动脉血流速度和血管外周阻力的改变。

在神经体液调节下,凡能引起心输出量改变的因素也常引起血管外周阻力的改变,呈现血压的相应升降。

心血管系统内血压的形成因素有:由心血管系统内充满血液而产生。

这在封闭型循环系统的动物最为明显。

当这种心血管系统各部的典型血压动物心搏停止时﹐心血管系统各部仍有比大气压高 7毫米汞柱的血压。

这种由于血液充满心血管系统的压力叫体循环平均压﹐是一种充盈压﹔由心脏的射血力产生。

心搏周期心室肌收缩所释放的能量﹐一部分成为推动血液迅速流动的动能﹐另一部分转化为位能﹐表现为动脉血压﹐它使主动脉骤行扩张﹐存储部分输出血量成为心室舒张时继续推动血液流动的动力。

这使动脉系统无论在心脏的收缩期和舒张期都能保持稳定的血压来推动血液循环。

如果用T形动脉插管接动脉再连以测压计,则由T形管侧管测得的血压是该部的侧压﹐关闭侧管﹐将血压计与直管相连所测的血压为终端压。

终端压即侧压与血液流动动能之和的压力。

等于1/2 ( 为血液密度﹐为血流速度)。

人在静息时心输出量每分钟约5升,主动脉血流速度约每秒20厘米﹐主动脉侧压与终压之差仅毫米汞柱。

大小动脉血流速逐步减慢﹐二者之差更小﹐侧压的位能比流动能量大得更多﹐因此血液的动能因素可以略而不计。

通常所说的血压即所测部位血管内的侧压。

在静息状态下是适用的﹐但在剧烈运动时﹐心输出量大增﹐此时心脏收缩产生的动能便成为血流总能量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

调节机制
在整体情况下﹐影响血压的主要因素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整合作用下进行活动的﹐另外还有涉及肾上腺﹑垂体等激素分泌和肾功能状态和体液平衡等因素的影响。

动物在多种刺激下出现血压的变动﹐但通过神经体液的调节机制总能保持动脉血压的稳定。

按照调节恢复的速度﹐血压调节机制可分为快速调节机制和缓慢的调节机制。

快速调节机制
作用迅速﹐在血压突然改变数秒钟后就开始作用。

包括动脉压力感受器反射﹐即减压反射﹔中枢神经系统缺血性升压反射(通过交感缩血管神
经的作用)﹔化学感受器引起的反射(血中氧分压降低或二氧化碳分压升高时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脉体的化学感受器所引起的加压反射)。

血压变动数分钟后其它调节机制开始活动,包括: 肾素─血管紧张素─血管收缩调节机制﹔血管应力性舒张反应(血压改变后血管口径也相应改变以适应可以利用的血量)﹔从组织间隙进入毛细血管或从毛细血管逸出的体液转移以保证必要的血量和适当的血压。

长期缓慢调节机制
血压快速调节机制一般在数小时或数月内由于动物适应而失效。

在血压长期调节中要依靠肾脏─体液─压力调节机制。

这种机制包括通过调节血量所产生的血压调节作用以及由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和醛固酮对肾功能的调节作用。

其中也有负反馈作用。

当血压下降时﹐肾的泌尿量减少,体液得到保存,部分进入循环系统﹐血量因之增加﹐使静脉回心血量和输出量都增加﹐从而导致血压的回升。

在血压过高时肾的泌尿量增加﹐使一般体液和血液都减少﹐静脉回心血量和心输出也随之减少﹐结果引起血压的下降。

这种调节机制在血压未恢复正常以前﹐可以长期起有效调节血量和血压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