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道士 读后感(总结类)

合集下载

崂山道士读后感

崂山道士读后感

崂山道士读后感崂山道士读后感崂山道士读后感1我读了一本叫《幽默故事》的书,其中让我最难忘的是一个叫《崂山道士》的故事。

传说以前在崂山上有一位仙人,会许多法术,大家叫他崂山道士。

有个叫王七的人从县城过来要学法术,道士怕他吃不了苦,但王七一口否认。

几个月来,道士只带他上山砍柴,什么法术也没教他。

王七的手上渐渐起了血泡。

他终于忍不住了,要在走之前让道士教他一个法术。

王七学会后回家一用,根本不行,于是骂起了道士。

这个故事告诉我许多道理:一个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意思是:你如果吃得常人吃不了的`苦,就会成为像崂山道士一样的人上人,这还有几个例子。

如果农民伯伯不能坚持每天在烈日下为禾苗浇水、施肥,那禾苗还能长高吗?如果小蜘蛛不能一直吐丝,那还能结成网吗?如果比赛选手不在平时努力训练,可能拿到金牌吗?我现在一定要刻苦学习,将来报答祖国,让国家更富饶,更强大!崂山道士读后感2《聊斋志异》是清初文学家蒲松龄的代表作,它的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包括道士传记、书生奇遇、人鬼之恋等。

蒲松龄通过这些看似荒诞不经的故事,对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进行了有力的批判,揭露社会矛盾,表达人民的愿望。

崂山道士这个故事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世家子弟姓王的书生因为仰慕道学,听说崂山有很多的.仙人,就背着书箱去求道。

来到崂山,王生见道长精通玄理,便求道长收其为徒,但道长怕王生娇生惯养,受不了苦修不想收其为徒,王生坚持自己能受得了苦修,于是道长便收下其为徒弟,并让他与众人一起去砍柴,这样过了一个月王生觉得太辛苦便暗地里有了回家的念头。

但看到道长的法术后又打消了念头继续坚持了一个多月,后来坚持不下去了就向道长告辞并请求道长教给他一些法术,道长便教给他穿墙术,并告诫他不可乱用法术,不能用法术做坏事,也不能炫耀自己。

王生回到家后吹嘘自己遇到仙人,在崂山学会了穿墙术并当众表演,结果撞到了墙上,气的王生大骂道长没良心。

通过这个故事,我知道了我们一定不能娇生惯养,学会本领不要炫耀,也不能用本领做坏事,否则就会受到惩罚。

《崂山道士》读后感

《崂山道士》读后感

《崂山道士》读后感《崂山道士》是由中国作家萧红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

这部小说以崂山道士的故事为主线,通过描写主人公的人生经历和思想感悟,反映出萧红对中国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关注。

读完这本小说,我深受触动,下面是我的读后感。

首先,这部小说以崂山道士为主角,通过他的人生经历和思想感悟,展现了一个普通人如何在动荡的时代中追求真理、追求人生价值的艰辛和勇气。

崂山道士是一个虔诚的信徒,他在年轻时接受了崂山老方士的教导,从而投身道教修行。

在修行的过程中,他经历了无数的磨砺和困难,但他一直坚持着自己的信仰,从不动摇。

这种对信仰的忠诚和坚持给人以极大的鼓舞和启示。

其次,这部小说通过对主人公的人生经历和思想感悟的描写,深入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崂山道士在修行的过程中,经历了很多的困苦和痛苦,但他依然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和热爱。

他通过修行,在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中,逐渐领悟到了生命的真谛和意义。

他说:“我也知道观山看海还是个魔障,可是我有我的办法,我不让它造成魔障。

我只愿调情,不愿造出一只蝈蝈”这说明崂山道士对于生活的态度是积极向上的,他不止步于物质的追求,而是追求一种内心深处的祥和与宁静,追求一种超越物质的精神层面的满足。

再次,这部小说通过对崂山道士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关系的描写,展现了个体与社会、个人与集体的矛盾和冲突。

在小说中,崂山道士与其他人物之间存在着许多摩擦和矛盾,比如与谷啾啾的恋爱关系、与方思怡的关系等。

这些矛盾和冲突使得崂山道士不得不在个人选择和社会规范之间做出抉择,这种矛盾既是个人生活的困扰,也是时代的局限与社会价值观的约束。

通过这些矛盾和冲突,小说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追求自由和独立精神的凡人是如何在尘世中寻找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生命的意义的。

最后,这部小说通过对崂山道士的内心世界的描写,通过对他的思想感悟的展示,表达了作为一个现代人如何面对世界和自我,如何超越现实的局限,实现自我的价值和满足。

崂山道士作为一个修道的人,通过对生活的思考和对自我修行的意义的追问,逐渐领悟到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崂山道士》读后感【精选汇编】

《崂山道士》读后感【精选汇编】

《崂山道士》读后感《崂山道士》读后感1我读了一个故事,名字叫《崂山道士》,它是一个出自《聊斋志异》的故事。

这个故事讲了一个王姓书生,去崂山拜道士为师,想学些法术。

可是道士只是让王生砍柴。

王生受不了苦,有了回家的打算。

一天晚上,王生看到道士和两个人饮酒。

三个人施起法术来:道士剪下圆纸片贴在墙上,纸片竟开始发光,像月亮一样;一个客人拿出一个小酒壶倒酒,酒壶里的酒怎么也倒不完;另一个客人则把筷子变成了月中嫦娥,在他们面前又歌又舞;三个人又和酒席一起升到了空中。

王生见了这种神奇法术,就不想回家了。

可一个月后,王生又受不了了。

于是他就去求道长传他一点法术,让他下山。

道士就传了他穿墙而过、来去自如的本领。

并叮嘱他不可用这法术害人,也不可乱用法术,否则就不灵了。

王生回到家对妻子说他能穿墙而过。

妻子不信,他就演示给妻子看,不料他一头撞在墙上。

王生又羞又气,大骂老道没有良心。

这个故事真神奇,虽然它不是真实的,却也给我们很多幻想和启迪。

故事中的王生,不愿吃苦也就算了,可他不听道长叮嘱,乱用法术,实在是不应该。

幸好他自作自受,不能再用法术,不然,以后一定会害人的。

虽然大家都讨厌像王生这样的人,可是这样的无耻小人在现实中还真有不少。

他们贪图富贵,吃不得苦,受不得累,损人利己。

我们可不能学他们。

我们应多向好人学习,坏人坏事则要引以为戒。

这样我们才会更加优秀,将来为祖国多做贡献。

《崂山道士》读后感2《崂山道士》里的秀才王七,是一个富家子弟,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却不发奋读书,天天幻想着能够学到成仙之术。

当他来到崂山之后,师傅让他每天上山砍柴,“过月余,手足重茧不堪其苦,因有归志。

”于是就央求师傅,教会了他“穿墙术”,他高高兴兴的回到家中,得意洋洋的向妻子吹嘘自己的本领,早就把师傅的嘱咐:“归宜洁持,否则不验”的教诲抛到了九霄无外,按照师傅教给他的方法,使劲朝墙壁冲过去,结果头上被撞了一个鸡蛋大的包,他坐在地上大骂师傅没有良心。

《崂山道士》读后感

《崂山道士》读后感

《崂山道士》读后感《<崂山道士>读后感》《崂山道士》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读完之后,让我思绪万千,感触颇多。

故事里的王七,一心想着求仙学道,能够拥有神奇的法术。

他满怀期待地去了崂山,找了一位道士拜师学艺。

这个道士看起来仙风道骨,很是厉害。

王七一开始那是兴致勃勃,满心期待着自己能早日学成归来,一展身手。

在崂山的日子里,王七可吃了不少苦头。

道士让他干各种杂活,砍柴、挑水、打扫庭院,这和他想象中的学法术完全不一样。

他心里开始犯嘀咕,觉得这师傅是不是在故意刁难他。

可又不敢违抗师傅的命令,只能硬着头皮干下去。

有一天,王七砍柴累得不行,坐在石头上休息。

他看着自己满手的水泡,心里别提多委屈了。

“我这是来学法术的,不是来当苦力的!”他小声嘟囔着。

就在这时,一只小松鼠从他眼前跳过,王七看着那灵活的小松鼠,心想:“连这小松鼠都能自由自在的,我却在这里受苦受累。

” 但他又一转念,“也许师傅是在考验我呢,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 于是,他咬咬牙,又继续干活去了。

过了些日子,道士终于开始教王七一些法术了。

王七那个兴奋啊,眼睛都放光了。

可是,真正学起来才发现,这法术可没那么容易掌握。

就说那穿墙术吧,师傅演示的时候,轻轻松松就穿过去了。

轮到王七自己练,不是撞得头晕眼花,就是根本穿不过去。

王七心里那个着急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师傅能行,我怎么就不行呢?” 他一遍又一遍地尝试,可每次都以失败告终。

有一次,王七练习穿墙术的时候,用力过猛,一下子摔倒在地上,摔了个狗啃泥。

旁边的师兄们看到他那狼狈的样子,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王七的脸一下子红到了脖子根,“哼,笑什么笑,我早晚能学会!” 他从地上爬起来,拍拍身上的土,又继续练了起来。

经过无数次的失败,王七渐渐有些灰心了。

他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根本就没有学法术的天赋。

就在他想要放弃的时候,师傅好像看出了他的心思,对他说:“徒儿啊,学法术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有耐心和毅力,心不诚则术不成。

聊斋志异读后感之崂山道士

聊斋志异读后感之崂山道士

聊斋志异读后感之崂山道士
《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的代表作,里面的文言短篇写了许多小故事,有的写人,有的写鬼,都反映着那时社会的种种问题。

《崂山道士》是其中的一篇。

一个叫王生的富二代,想要学道,却三番五次受不了苦,但始终也抵抗不住修仙问道的诱惑。

终于,崂山道士交给他一个“穿墙术”的口诀,并告诫他,不要四处炫耀。

可他回去还是没有忍住,给他老婆说了,再表演时,自然无法成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凡事都要有忍耐的心性,学习任何知识都要过两关:一是要能够吃苦,没有捷径可以走,二是必须耐得住心性,战胜自己。

否则,就会像王生一样,一事无成。

在这一故事里,还说明了一个道理,就是为人要善,心术要正。

王生屡次出逃,几次被师祖房中的美人吸引,可见此人内心的丑恶,自然也是无法修得正果。

《崂山道士》读后感范文

《崂山道士》读后感范文

《崂山道士》读后感范文《崂山道士》读后感范文2今天,我读了《聊斋志异》中的《崂山道士》,给我很大的启发。

古时候,有一个姓王的书生,他自幼仰慕道学,听说崂山有很多仙人,就背着书籍,准备去求道。

走了大半个月来到了道观,见门前有一个小道在扫地。

他走上前去说:“我是来学道的,请你带我去见师傅吧。

”来到道长跟前,道长说:“只怕你受不了这里的苦修啊。

”王生说:“只要师傅能收下我,我什么苦都能承受。

”第二天,王生就拿着斧子砍柴去了,刚砍了一个月,就受不了想回家。

有一天,他看见道长施展了一些法术非常羡慕,就又干了一个月。

一个月后他又想回家了,他找到道长想让道长教他些法术,道长教他了穿墙术,他没有学好就走了。

回家后他演给妻子看,结果一头撞在了墙上,撞起来了一个大包,他不后悔自己没有下功夫学道,却大骂道长是骗子。

读了这篇文章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一个人要学会一项本领必须不怕苦不怕累。

例如我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又从高中到大学共计20xx年,上了多少节课,写了多少本作业,经过多少次的.考试,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才大学毕业。

再例如,咱们学滑板,不是一次就能学会的,必须经过很多次摔跤磨练才能学会吧!再例如学骑车一不小心就会摔跤,可是摔了几次跤可能就学会了。

所以,只要我们不怕苦,不怕累,就能学好一门功夫。

《崂山道士》读后感范文3《崂山道士》是语文书上的课文,主要讲了王七到崂山向道士学艺,但又不愿意吃苦,结果无功而返,为了耍小聪明,他只向道士学了一个穿墙的小法术,道士叫他不要去炫耀,不要有邪念,否则法术就不灵了,可王七下山后,为了炫耀,结果法术失败,头上还撞了一个包。

读了这篇课文,我的感受是做什么事情都不会没有吃苦、受累、努力,就能得来成功,只有付出坚持不懈的努力,才会有成功。

课文中的王七见道士会那么多的法术,他企图在不付出任何努力的情况下,学到法术,他不知道道士也是吃了许多苦,才学到这些本领的。

在学习中,我们一定不能象王七那样,要认真思考,不怕困难,不怕吃苦,学习起来一定会很轻松的。

《崂山道士》读后感5篇最新范文

《崂山道士》读后感5篇最新范文

《崂山道士》读后感5篇最新范文《崂山道士》讲的是原为财主的王七因只会吃喝嫖赌,不会劳动生产,把家财败光了,竟异想天开到崂山去求道,想通过学会法术过上好日子。

可崂山道士只叫他每天上山打柴,却不提传授法术之事。

那么崂山道士读后感怎么去写呢,以下是整理的崂山道士读后感范文5篇,希望可以分享给大家提供参考和借鉴。

《崂山道士》读后感范文一今天,我读了《聊斋志异》中的《崂山道士》,给我很大的启发。

古时候,有一个姓王的书生,他自幼仰慕道学,听说崂山有很多仙人,就背着书籍,准备去求道。

走了大半个月来到了道观,见门前有一个小道在扫地。

他走上前去说:“我是来学道的,请你带我去见师傅吧。

”来到道长跟前,道长说:“只怕你受不了这里的苦修啊。

”王生说:“只要师傅能收下我,我什么苦都能承受。

”第二天,王生就拿着斧子砍柴去了,刚砍了一个月,就受不了想回家。

有一天,他看见道长施展了一些法术非常羡慕,就又干了一个月。

一个月后他又想回家了,他找到道长想让道长教他些法术,道长教他了穿墙术,他没有学好就走了。

回家后他演给妻子看,结果一头撞在了墙上,撞起来了一个大包,他不后悔自己没有下功夫学道,却大骂道长是骗子。

读了这篇*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一个人要学会一项本领必须不怕苦不怕累。

例如我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又从高中到大学共计20年,上了多少节课,写了多少本作业,经过多少次的考试,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才大学毕业。

再例如,咱们学滑板,不是一次就能学会的,必须经过很多次摔跤磨练才能学会吧!再例如学骑车一不小心就会摔跤,可是摔了几次跤可能就学会了。

所以,只要我们不怕苦,不怕累,就能学好一门功夫。

《崂山道士》读后感范文二今天,我读了清代作家蒲松龄著的《聊斋志异》中的一个小故事《崂山道士》,颇有感触。

故事讲的是原为财主的王七因只会吃喝嫖赌,不会劳动生产,把家财败光了,竟异想天开到崂山去求道,想通过学会法术过上好日子。

可崂山道士只叫他每天上山打柴,却不提传授法术之事。

《崂山道士》读后感(通用8篇)

《崂山道士》读后感(通用8篇)

《崂山道士》读后感《崂山道士》读后感(通用8篇)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

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崂山道士》读后感(通用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崂山道士》读后感1崂山道士这个故事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世家子弟姓王的书生因为仰慕道学,听说崂山有很多的仙人,就背着书箱去求道。

来到崂山,王生见道长精通玄理,便求道长收其为徒,但道长怕王生娇生惯养,受不了苦修不想收其为徒,王生坚持自己能受得了苦修,于是道长便收下其为徒弟,并让他与众人一起去砍柴,这样过了一个月王生觉得太辛苦便暗地里有了回家的念头。

但看到道长的法术后又打消了念头继续坚持了一个多月,后来坚持不下去了就向道长告辞并请求道长教给他一些法术,道长便教给他穿墙术,并告诫他不可乱用法术,不能用法术做坏事,也不能炫耀自己。

王生回到家后吹嘘自己遇到仙人,在崂山学会了穿墙术并当众表演,结果撞到了墙上,气的王生大骂道长没良心。

通过这个故事,我知道了我们一定不能娇生惯养,学会本领不要炫耀,也不能用本领做坏事,否则就会受到惩罚。

《崂山道士》读后感2我读了一个故事,名字叫《崂山道士》,它是一个出自《聊斋志异》的故事。

这个故事讲了一个王姓书生,去崂山拜道士为师,想学些法术。

可是道士只是让王生砍柴。

王生受不了苦,有了回家的打算。

一天晚上,王生看到道士和两个人饮酒。

三个人施起法术来:道士剪下圆纸片贴在墙上,纸片竟开始发光,像月亮一样;一个客人拿出一个小酒壶倒酒,酒壶里的酒怎么也倒不完;另一个客人则把筷子变成了月中嫦娥,在他们面前又歌又舞;三个人又和酒席一起升到了空中。

王生见了这种神奇法术,就不想回家了。

可一个月后,王生又受不了了。

于是他就去求道长传他一点法术,让他下山。

道士就传了他穿墙而过、来去自如的本领。

并叮嘱他不可用这法术害人,也不可乱用法术,否则就不灵了。

王生回到家对妻子说他能穿墙而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不能怕吃苦
——读《崂山道士》有感
《崂山道士》是蒲松龄所着的《聊斋志异》中的一则故事。

讲述了一个年轻慕道的人,听说崂山有很多仙人,便前往求学。

老道士收下了他,让他每天去砍柴割草。

他嫌苦,总想回家。

为了不白来一趟,临走时,跟老道士学了穿墙术,结果回家后因为炫耀而不灵验,头上撞出个大包。

这只是个虚构的故事,听起来很好笑,但却耐人寻味:学习没有捷径,怕吃苦就一无所成。

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是学知识学本领的前提。

因为学习是一种艰苦的劳动,需要认真听讲、反复练习、勤于实践。

听不明白、苦苦思索而没有结果的情况会时常出现。

如果没有毅力、怕吃苦,是不可能学好的。

老道士之所以让王七天天去砍柴,无非是磨练他的意志,让他能吃苦,可他不懂得这个道理,总想当逃兵,最终自然什么也学不到。

请看那些取得成就的人,哪一个不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精神呢?史学家司马迁写下名垂千古的《史记》,花了年时间;大物理学家牛顿为了做实验,居然记不得自己是否已经吃饭;曹雪芹写《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

”钢琴家郎朗岁开始学琴,为了提高琴技,童年时远离故乡,年不能和妈妈相伴……试想,如果他们也像王七那样害怕吃苦,怎么会有如此辉煌的成就呢?
人生的道路是漫长的。

今天我们不愿吃苦,明天我们吃的苦可能就会更多。

为了明天能够从容地品尝成功的甘甜,请千万不要学《崂山道士》中的那个王七。

让我们今天主动地去吃苦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