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血压的因素及其生理变化
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与病理生理

心脏超声提示LVH (LVMI男性≥125g/m2,女性≥110g/m2)
心脏超声提示LVH (LVMI男性≥115g/m2,女性≥ 95g/m2)
颈动脉壁增厚(IMT>0.9mm)或斑块
缓激肽
无活性片断
AT1
AT2
血管收缩 血压升高 醛固酮分泌 水钠潴留 交感神经兴奋
血管扩张 抗细胞增殖 调节细胞程序化凋亡
非ACE途径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 Renin-Angiotensin System 循环RAAS 血管紧张素II 是循环RAAS 的最重要成份,通过强有力的直接收缩小动脉或通过刺激刺激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醛固酮而扩大容量,或通过兴奋交感神经,均可显著升高血压。 局部RAAS 存在于心脏、脑、肾上腺皮质以及血管壁,尤其大动脉之中。血管壁局部血管紧张素II 激活平滑肌受体,刺激血管收缩以及促进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儿茶酚胺,从而使血压升高。 体内存在两种RAAS,即循环RAAS 和局部RAAS:
高血压概述
高血压的靶器官损害及RAAS的影响
血压的形成和调节 定义 分级 流行病学及危害
内容提要
什么是高血压
Page *
A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B
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将高血压定义为:
C
未服用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
D
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血压的形成和调节
高血压概述
高血压的靶器官损害及RAAS的影响
影响血压测量值的有关因素

影响血压测量值的有关因素目的探索影响血压测量的有关因素,为临床提供准确的科学依据。
方法对血压测量部位、测量方式及受测者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降低干预因素。
结果间接血压测量的准确性受被测量者、测量者和仪器等多方面的影响。
结论同一时间段多次重复测压以保证血压的准确性。
血压测量是一个非常严谨的操作,影响测量值的因素颇多,下面一一阐述。
标签:影响血压测量因素血液在血管内流动,其对血管壁的侧压力称之血压(BP)。
血压分为动脉压、和静脉压,一般说的血压是指动脉血压,如无特别注明则指的是肱动脉血压。
一、正常血压及生理变化1. 正常血压临床上测量血压一般以肱动脉血压为标准。
正常成人安静状态下的血压范围为:收缩压90—139mmHg(12---18.5kpa),舒张压60----89mmHg(8---11.9kpa),脉压30---40mmHg(4---5.3kpa)。
用分式记录法:收缩压∕舒张压。
mmHg和kpa换算公式:1kpa=7.5mmHg1mmHg=0.13kpa。
2. 生理变化正常人的血压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但波动范围小并保持着相对的恒定。
生理情况下,多种因素可影响血压的变化,多以收缩压改变为主。
常见的影响血压的因素如下。
(1)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血压会增高,但收缩压的升高比舒张压的升高更为显著,如表所示:各年龄组的平均血压值年龄组血压mmHg年龄组血压mmHg1个月84∕5416---17岁120∕701岁95∕65 成年人120∕806岁105∕65老年人140∕80--8510—13岁110∕65(2)性别:女性在更年期前,血压低于男性;更年期后,血压逐渐升高,与男性差别不大。
(3)昼夜和睡眠:血压在清晨最低,白天逐渐升高,至傍晚血压最高。
睡眠不佳时血压可稍升高。
(4)环境:外界气温低则血管收缩,血压可略有升高;外界气温高则血管扩张,血压可略下降。
(5)体形:高大、肥胖者血压较高。
(6)体位:一般情况下,卧位血压小于坐位血压,坐位血压小于立位血压,与重力代偿机制有关。
基础护理:血压测量法

测量血压 驱气整理
正确记录
洗手转记
选取体位
安置手臂
开血压计
缠好袖带
仔细视听
输气加压
置听诊器
(二)下肢血压测量法 测量部位:腘动脉
核对解释
测量血压 驱气整理
正确记录
洗手转记
选取体位 安放下肢
缠好袖带
(将袖带缠于大腿下部, 其下缘距腘窝3~5cm, 松紧以能塞入一指为宜, 将听诊器胸件放于腘动 脉搏动最明显处
THANK YOU!
血压的测量---计划
病人 护士
了解血压测量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 体位舒适,情绪稳定
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
用物
血压计、听诊器、记录本、笔
环境
整洁、安静、安全
血压的测量---实施 (一)上肢血压测量法
测量部位:上肢肱动脉
核核对对解解释释
测测量血血压压 驱驱气气整整理理
正正确确记记录录
洗洗手手转转记记
血压的测量---注意事项
★1.需密切观察血压者应做到“四定”: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定血 压计。 ★2.若测量前病人有剧烈活动、剧烈情绪波动、吸烟、进食等情况,待 安静休息30分钟后再测。若病人膀胱充盈,请其排空膀胱后再测。 ★3.偏瘫、肢体有损伤的病人测血压时应选择健侧肢体,避免选择静脉 输液一侧肢体。
选取体位
安置手臂
开血压计
缠好袖带
仔细视听
输气加压
置听诊器
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坐位时手臂平第四肋, 仰卧位时平腋中线
核对解释
测量血压 驱气整理
正确记录
洗手转记
选取体位
安置手臂
开血压计
缠好袖带
仔细视听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实验报告篇一:实验八人体动脉血压的测定及其影响因素084120003陈明辉实验八人体动脉血压的测定及其影响因素一、实验目的1.学习间接测量人体血压的方法和原理;2.观察影响血压的一些因素;3.学习用统计学的方法处理数据。
二、实验原理1.通常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是没有声音的,但当外加压力使血管变窄形成血液涡流时,则可以发生血管音。
因此,可以根据血管音来判断血压的大小。
2.当声音出现以后,测的是收缩压,而声音消失的时候,则为舒张压。
正常情况下,人或哺乳动物的血压是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保持某种相对稳定性能,但是血压测定时动态的,是在不断变化,不是静止不变的。
人体的体位、运动、呼吸、温度以及大脑的思维活动等因素对血压都有一定的影响。
三、实验器材1.实验对象:人(一个人男生一个女生);2.试验器械:血压计、听诊器、冰水。
四、实验步骤1.受试者取坐位,静坐五分钟,待肢体放松、呼吸平稳与情绪稳定。
2.测量血压(1)测量正常血压;(2)加深加快呼吸对测量血压的影响:在记录正常血压之后,令受试者加深加快呼吸,一分钟后测量血压;(3)情绪对血压的影响:令受试者回忆最气愤的事,一分后测量血压;(4)运动对血压的影响;(5)冰水刺激对血压的影响。
3.将实验中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总结(1)实验数据:编号正常对照血压收缩压1m1f2m2f3m3f4m4f5m5f10592901001291021181179991舒张压70546070858170776269呼吸加快时的血压变化值收缩压1101001001041219310810610185舒张压56587369858070756567收缩压58104-8-9-10-112-6舒张压-4413-10-1023-2编号1f2m2f3m3f4m4f5m5f正常对照血压收缩压舒张压92901001291021181179991 546070858170776269情绪变化时的血压变化值收缩压舒张压收缩压舒张压104110100125105981051039364706589806868726512100-43-20-12421010-54-1-2-910-4编号1f2m2f3m3f4m4f5m5f正常对照血压收缩压舒张压92901001291021181179991 546070858170776269运动时的血压收缩压舒张压111.511210912811698.511713011969.56572878672717770变化值收缩压舒张压9.5229-114-19.50312815.552252-6151编号1f2m2f3m3f4m4f5m5f正常对照血压收缩压舒张压92901001291021181179991 546070858170776269手握冰时的血压收缩压舒张压10298100113106981129582617271818572696860变化值收缩压舒张压1080-164-20-5-4-117121-442-85-9*m=malef=female分别代表男女生(2)数据分析结果和结论:性别对血压的影响对性别进行检验,t=0.279,p=0.781,认为性别对血压的影响是不显著的。
生理学影响血压调节的因素实验报告分析

动物血压的调节1观察正常血压波动曲线。
血压曲线有时可看到三级波:一级波(心搏波):乃由于心室舒缩所引起的血压波动,频率与心率一致,但由于记录系统有较大惯性,波动幅度不能真实反映收缩压与舒张压的高度。
二级波(呼吸波):乃由于呼吸运动所引起的血压波动。
三级波:常不出现,可能由于血管运动中枢紧张性的周期性变化所致。
2夹闭一侧颈总动脉10s后,观察到兔动脉血压升高的现象。
这是由于颈动脉窦管壁的外膜下分布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是动脉张力感受器。
这个感受器位于兔颈总动脉的远心端,颈内动脉与颈外动脉的分叉交界处。
夹闭颈动脉后,远心端的颈动脉窦张力感受器感受到血压下降,传出神经冲动的频率减慢。
信息沿窦神经上传至延髓孤束核心血管中枢。
使心迷走紧张减弱,心交感和心缩血管紧张加强,作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血管收缩,血管外周阻力增加。
从而血压恢复性升高。
若血压下降过大,交感缩血管紧张还会扩展到静脉系统,是静脉收缩,促进血液回心,使每博输出量增加。
3刺激完整减压神经及其中枢端均可引起血压下降,而刺激该神经外周端基本不变。
兔减压神经是传入神经,其作用是将主动脉弓感受器发出的冲动传入延髓心血管中枢,反射性引起血压降低。
因此,刺激完整的减压神经或其中枢端,使传入中枢的冲动增加,致血压明显下降,而刺激其外周端虽又冲动传向外周,但不会引起血压变化。
5.4刺激迷走神经后观察到,刺激迷走神经和迷走神经外周端都能引起明显的减压反应,迷走神经中含从延髓下行的传出纤维,通向心脏。
节前纤维末端释放Ach,节后纤维末端释放Ach,属于副交感神经纤维,能使cAMP浓度降低,心率减慢,心房收缩力减弱,传导性减弱。
从而使心输出量变小,平均动脉压降低。
此外,还有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的上行纤维在迷走神经中并行,化学感受器受刺激的效应是血压升高。
所以,刺激迷走中枢不能引起减压反应,却可以使血压轻微抬高。
此外,若切断两侧迷走神经,迷走紧张消失,迷走吸气兴奋反射通路也断了,动物的吸气变深,周期变长,二级曲线周期性变得不明显。
生理因素及药物对动脉血压的影响

生理因素及药物对动脉血压的影响【目的和原理】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很多。
在一定范围内机体可通过神经、体液途径来调节心血管系统使之维持在正常水平,这为生理性调节因素。
但在致病因素或药物作用下,引起心血管功能改变,就可造成动脉血压的明显改变。
不管是哪种因素均是通过影响心输出量、外周阻力、循环血量等而引起动脉血压的变化。
本实验目的在于观察与验证影响动脉血压的不同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掌握动脉血压的直接测量方法。
【实验对象】兔,体重2.5kg以上。
【实验器材和药品】哺乳类手术器械一套、兔手术台、动脉夹、注射器(1、5、20、50ml)、二道生理记录仪与刺激器(或计算机实时分析系统)、血压换能器。
20%乌拉坦、0.5%肝素生理盐水、10-4肾上腺素、10-4去甲肾上腺素、2.5%妥拉苏林、10-4乙酰胆碱。
【实验步骤】1.手术前准备准备好二道生理记录仪及刺激器。
二道生理记录仪参考参数:灵敏度12kp/cm,走纸速度1mm/cm;基线为零。
刺激器参考参数:刺激强度6V,刺激方式连续,波宽5ms。
2.手术(1)麻醉固定动物称重后,从耳缘静脉缓慢注入20%乌拉坦5ml。
(2)分离颈部迷走神经、减压神经、颈总动脉按3.8所示方法切开家兔颈前皮肤,分离颈前肌肉,暴露出气管旁颈动脉鞘(有搏动),以玻璃分针剖开颈动脉鞘,仔细识别三根神经,其中迷走神经最粗,一般位于外侧;减压神经最细(头发样细),一般位于内侧;交感神经粗细与位置介于两神经之间。
先分离出减压神经,穿一生理盐水浸过的丝线,后分离迷走神经与颈总动脉,穿不同颜色的丝线。
(3)颈总动脉插管术按3.8所示方法在左颈总动脉向心插入充满肝素生理盐水并连有三通管的动脉插管,结扎固定以防脱落。
去除动脉夹,调节三通管使血压换能器与动脉插管相通,并描记一段正常血压曲线。
3.观察项目(1)夹闭颈总动脉张开动脉夹置于右侧颈总动脉上,夹闭时同时作标记,观察心率与血压的变化,在出现一段明显变化后,去除夹闭。
生理学理论指导:试述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影响动脉⾎压的因素有⼼脏每搏输出量、⼼率、外周阻⼒、主动脉和⼤动脉的弹性贮器作⽤及循环⾎量和⾎管系统容量的⽐例等5个因素。
1、⼼脏每搏输出量:在外周阻⼒和⼼率变化不⼤的情况下,每搏输出量增⼤,动脉⾎压升⾼,主要表现为收缩压升⾼,脉压增⼤。
2、⼼率:在外周阻⼒和每搏输出量变化不⼤的情况下,⼼率增加,动脉⾎压升⾼,但舒张压升⾼幅度⼤于收缩压升⾼幅度,脉压减⼩。
3、外周阻⼒:在每搏输出量和⼼率变化不⼤的情况下,外周阻⼒增加,阻⽌动脉⾎流流向外周,在⼼舒期末存留在主动脉内的⾎量增多,舒张压升⾼幅度⼤于收缩压升⾼幅度,脉压减⼩。
4、⼤动脉弹性贮器作⽤:⼤动脉弹性贮器作⽤主要起缓冲动脉⾎压的作⽤,当⼤动脉管壁硬化时,弹性贮器作⽤减弱,以⾄收缩压过度升⾼和舒张压过度降低,脉压增⼤。
5、循环⾎量和⾎管系统容积的⽐例:在正常情况下,循环⾎量和⾎管系统容积是相适应的,⾎管系统充盈程度的变化不⼤。
任何原因引起循环⾎量相对减少如失⾎,或⾎管系统容积相对增⼤,都会使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下降,导致动脉⾎压下降。
血压的形成和影响因素

L e c t u r e n o t e s血压的形成和影响因素【摘要】形成动脉血压的三个基本因素包括:循环系统内足够的血液充盈,心脏射血,外周阻力。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每搏输出量,心率,外周阻力,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积的比例。
1、血压血压(blood pressure)是指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即压强,常用高于大气压的千帕(kPa)或毫米汞柱(mmHg)值表示(1mmHg=0.133 kPa)。
血压形成的前提是循环系统内有足够的血液充盈,其充盈的程度可用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来表示。
2、动脉血压的概念和正常值动脉血压(arterial blood pressure)是指流动的血液对单位面积动脉管壁的侧压力。
心室射血时,动脉血压升高,大约在快速射血期末达最高,其最高值称为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
心室舒张时,动脉血压下降,血压降至最低值,称为舒张压(diastolic pressure)。
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差值称为脉搏压,简称脉压(pulse pressure)。
整个心动周期中各瞬间动脉血压的平均值,称为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一般所说的动脉血压是指主动脉压。
由于大动脉中血压降落不大,为便于临床测量,通常将上臂测得的肱动脉血压代表主动脉压。
我国健康青年人在安静状态时的收缩压为100~120mmHg(13.3~16.0kPa),舒张压为60~80mmHg(8.0~10.6kPa),脉搏压为30~40mmHg(4.0~5.3kPa)。
3、动脉血压的形成(1)循环系统内足够的血液充盈;(2)心脏射血;(3)外周阻力。
4、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1)每搏输出量:每搏输出量的变化主要影响收缩压,而收缩压的高低也主要反映了每搏输出量的多少。
(2)心率:心率增快时,收缩压虽有升高,但与舒张压相比,升高幅度不如舒张压升高显着,脉压减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血压的因素及其生理变化
14护本:海尚,侯培培,杨国梅,夏玉,郑瑞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脑血管疾病已经取代了传染病成为了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而高血压就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罪魁祸首,具有高发病率,低控制率的特点。
那么,对于血压,我们大多素人都不能够比较准确的了解,下面我们来瞧一瞧影响血压的因素有哪些,它就是一个怎样的机理运行过程及其相对应的生理变化。
血压(blood pressure)就是指血管里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
人体的循环器官包括心脏、血管与淋巴系统,它们之间相互连接,构成一个基本上封闭的“管道系统”。
正常的心脏就是一个强有力的肌肉器官,就像一个水泵,它日夜不停地、有节律地搏动着。
心脏一张一缩,使血液在循环器官内川流不息。
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无论心脏收缩或舒张,都对血管壁产生一定的压力。
当心脏收缩时大动脉里的压力最高,这时的血液称为“高压”;左心室舒张时,大动脉里的压力最低,故称为“低压” 。
在生活中对于正常血压有一组正常值标准,收缩压为60~90mmHg,舒张压为90~130mmHg、血压在24小时内、一定范围内就是变动的,随着运动量,心情紧张(如白袍血压)而起伏。
人体内有几个特殊的血压调节系统即血压影响因素,影响血压的升降。
(1)压力感受器机制
正常人心脏、肺、主动脉弓、颈动脉窦、右锁骨下动脉起始部均存在有压力受体(感受器),位于延髓的血管运动中枢可以接受来自感受器的冲动,同时也可以接受来自视丘下部与大脑皮层高级神经中枢的冲动。
汇集到血管运动中枢的冲动,经过调整处理,通过传出神经达到效应器,起着调节心率、心排出量及外周阻力的作用。
当血压升高时,压力感受器兴奋性增强而发生冲动,经传入神经到达血管运动中枢,改变其活动,使降压反射的活动增强,心脏收缩减弱,血管扩张,外周阻力下降,血压下降并保持在一定水平;当血压降低时,压力感受器将冲动传入血管运动中枢,使降压反射活动减弱,心脏收缩加强,心输入量增加,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高,血压升高。
另外,在颈动脉窦与主动脉弓附近存在着化学受体(感受器),对于血液中的氧与二氧化碳含量极为敏感。
在机体缺氧状态下,化学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反射性的引起呼吸加速,外周血管收缩,血压上升。
(2)容量压力调节机制
在肾脏肾小球入球小动脉的肾小球旁器,其中的球旁细胞含肾素颗粒,当肾动脉下降时分泌肾素。
当动脉血压下降时,刺激球旁细胞分泌肾素,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钠与水的回吸增多,水、钠潴留,直至血容量增加血压回升为止;相反,如血压升高,则钠与水的排泄增加,使血容量缩减,心排出量减少,血压恢复正常。
(3)体液调节机制
(4)血液与组织中含有一些化学物质,对心肌、血管平滑肌的活动以及循环血量均有调节作用。
儿茶酚胺类(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
等),肾素、血管紧张素,抗利尿激素等具有收缩血管作用,可使血压升高。
缓激肽、前列腺素e、心钠素等具有较强的扩血管作用,使血压下降。
上面所说的主要就是从生理角度以专业的眼光来考虑的血压影响因素,血压同时也受运动量及心情等影响。
血压的生理变化有以下几种:
1 部位与体位
(1)右臂高于左臂10~20mmHg(1、33~2、67kPa),其原因就是右侧肱动脉来自主动脉弓的第一大分支无名动脉,而左侧肱动脉来自主动脉的第三大分支左锁骨下动脉,根据血循环中能量消耗的原理,因此右臂高于左臂。
(2)下肢血压高于上肢20~40mmHg(2、67~5、33kPa),因为股动脉的管径较肱动脉的粗,血流量大,因此下肢高于上肢。
(3)体位:立位血压低于坐位血压,坐位血压低于卧位血压,这与重力引起的代偿机制有关。
2 年龄血压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新生儿血压最低,小儿血压较成年人低。
3 性别女性在更年期之前,血压低于男性,更年期后,血压上升,二者之间差别减小。
4 时间与睡眠血压在傍晚时较清晨稍高,睡眠时血压逐渐下降。
5 其她情绪激动、紧张、恐惧、剧烈运动、吸烟等可使血压升高。
饮酒、摄盐过多、某些药物对血压也有一定影响。
以上对于血压的影响因素的介绍能够更好的让人们预防及治疗关于血压的疾病,也能够让人们更了解自身的身体状况,注重健康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