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山墙的安妮》整本书阅读教学案例
《绿山墙的安妮》阅读交流课教案

《绿山墙的安妮》阅读交流课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通过阅读《绿山墙的安妮》,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和鉴赏能力。
促进学生对小说中的人物、情节和主题进行深入思考和交流。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1.2 适用对象初中学生1.3 教学材料《绿山墙的安妮》小说阅读交流指导手册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小说的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
学生能够分析小说中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学生能够参与小组讨论和分享自己的观点。
2.2 教学重点小说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分析。
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的探讨。
学生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2.3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小说中的情感描写和心理活动。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阅读指导在课程开始前,向学生介绍小说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分发阅读交流指导手册,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重要人物和情节。
3.2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小说中的特定情节或主题进行讨论。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促进交流和思考。
3.3 口头表达练习设计口头表达练习,让学生就小说中的某个情节或角色进行描述和分析。
鼓励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提出问题并对他人的观点进行评价。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
评估学生在口头表达练习中的表现和思维深度。
4.2 学生理解程度评价通过提问和讨论,了解学生对小说情节和主题的理解程度。
评估学生在阅读交流指导手册中的完成情况。
第五章:教学计划5.1 第一课时介绍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
分发阅读交流指导手册。
进行第一次小组讨论,让学生初步了解小说的人物和情节。
5.2 第二课时继续进行小组讨论,深入分析小说中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进行口头表达练习,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5.3 第三课时组织全班讨论,让学生就不同观点进行交流和辩论。
总结课程内容,强调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
《绿山墙的安妮》导读课教案

《绿山墙的安妮》导读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绿山墙的安妮》,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和阅读热情。
2. 帮助学生了解小说的背景和作者,为深入理解作品做好铺垫。
3. 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 通过讨论和写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介绍小说背景和作者:L.M.蒙哥马利,加拿大女作家,以及她的创作背景。
2. 分析小说封面、插图和,引发学生对故事的期待和好奇心。
3. 阅读第一章至第四章,引导学生关注主人公安妮的出生、成长和性格特点。
4. 探讨小说中的主题思想:如友谊、成长、自我认同、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等。
5. 分析主要人物形象:安妮、玛瑞拉、马修等,探讨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关系。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作品中的主题和人物。
2. 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 运用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提高表达和创造力。
4. 采用案例分析法,挑选典型段落和句子,深入剖析作者的写作技巧和风格。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写作活动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兴趣和投入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达和倾听能力,以及他们的观点和创意。
3. 写作练习:评估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以及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4.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阅读心得和感想,以了解他们对作品的认同和接受程度。
五、教学资源1. 《绿山墙的安妮》原著,方便学生随时查阅和阅读。
2. 相关背景资料和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和作者。
3. 课堂讨论和写作所需的纸张、笔等基本文具。
4. 投影仪和电脑,用于展示相关资料和作品片段。
六、教学步骤1. 引入:简要介绍小说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封面和分析:让学生观察小说的封面和,猜测故事内容,并分享他们的期待。
3. 快速浏览:学生快速阅读第一章至第四章,了解故事的开端和主要人物。
《绿山墙的安妮》阅读交流课教案

《绿山墙的安妮》阅读交流课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引导学生阅读和理解《绿山墙的安妮》这本书。
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思考能力。
1.2 适用对象初中学生1.3 教学方法阅读指导: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小说,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讨论交流:学生之间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故事和人物的看法。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小说背景介绍介绍作者露西·蒙哥马利和《绿山墙的安妮》的背景。
引导学生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和地域特色。
2.2 故事情节概述简要介绍小说的主要情节和章节安排。
引导学生关注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2.3 人物形象分析介绍主人公安妮的性格特点和成长过程。
引导学生关注其他重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对故事的影响。
第三章:教学活动3.1 读前活动引导学生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关系的变化。
学生之间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预测结果。
3.2 阅读指导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小说的指定章节。
学生阅读后,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故事情节和人物的理解。
3.3 读后活动学生之间进行小组交流,分享彼此的读后感。
第四章:教学评估4.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情况,评估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4.2 读后感评估第五章:教学资源5.1 小说《绿山墙的安妮》提供给学生正版的小说教材,确保他们有足够的阅读材料。
5.2 教学指导手册提供教师使用的教学指导手册,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等。
5.3 投影仪和显示屏使用投影仪和显示屏展示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读后感。
第六章:教学规划6.1 课时安排本课程共安排1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包括读前活动、阅读指导、读后活动和评估等环节。
6.2 教学进度安排第一课时:介绍小说背景和故事情节概述。
第二课时:阅读第一章节,进行小组讨论。
第三课时:阅读第二章节,进行小组讨论。
以此类推,每课时阅读一个章节,并进行小组讨论。
第七章:教学策略7.1 引导学生主动阅读鼓励学生在课堂外自主阅读小说,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整本书阅读《绿山墙的安妮》教学设计

整本书阅读《绿山墙的安妮》教学设计第十二课时:整本书阅读《绿山墙的安妮》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共读,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与他人分享阅读的感受,提升语文素养。
2.通过交流,让学生学会复述故事大意,理清文章脉络。
3.通过思考,学生学会品析书中的人物形象,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感受人物魅力。
二、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研究了第七组主题为“四时景物皆有趣”的文章,知道了作者是通过动静结合把句子写生动等细节描写来刻画景物的动态美,抒发美好情感的。
今天我们要交流的这本《绿山墙的安妮》又是如何描写景物的变化,抒发美好情感的呢?下面就让《绿山墙的安妮》带我们走进“XXX的世界”的读书旅程。
(二)书中内容知多少老师在这一环节中设了三关,大家有没有信心闯过去?1.第一关:基本内容选一选。
(1)《绿山墙的安妮》作者XXX是哪国人。
()A.英国B.美国C.加拿大D.法国(2)“绿山墙”是()。
A.一个人名B.一个城堡C.一堵长满青苔的墙D.一个农舍的名字(3)XXX来自()。
A.孤儿院B.工厂C.富人家庭(4)安妮来绿山墙的原因是()。
A.住亲戚家B.XXX夫人的失误C.上学(5)被XXX定名的地方有()。
A.“情人的小径”B.“紫罗兰溪谷”C.“闹鬼的森林”D.“闪光的小湖”(6)XXX请XXX赴茶会,XXX喝到的是()。
A.木莓汁B.葡萄酒C.茶D.苹果汁(7)XXX在XXX的教师是()。
A.菲利普斯B.雷切尔C.鲁比D.斯塔西(8)XXX送给XXX的圣诞礼物是()。
A.一件衣服B.一个项链C.一束花D.一幅画(9)XXX剪短头发的原因是()。
A.头发太长B.学校不允许留长发C.XXX绿了头发D.喜欢留短发(10)XXX一直努力研究的原因是()。
A.和XXX竞争B.让XXX和XXX拉高兴C.换一件新衣服D.对研究非常感兴趣(11)女王专科学院入学考试第一名是()。
A.XXX.XXXD.XXX(12)马修的死因是()。
名师教学设计《绿山墙的安妮》示范教学教案

Anne of Green Gables主体人物探究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绿山墙的安妮》讲述了纯真善良、热爱生活的女主人公小安妮,自幼失去父母,11岁时被绿山墙的马修和玛丽拉兄妹领养,但她个性鲜明,富于幻想,而且自尊自强,凭借自己的刻苦勤奋,不但得到领养人的喜爱,也赢得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和友谊。
成长与梦想是全书的主题,作者以安妮的故事告诉人们:只要胸怀梦想,不懈努力,生活就会丰富多彩,生命就会美丽多姿。
本节课基于学生精读津津有味《Anne of Green Gables》进行阅读提升,从老师及学生分享最有感触的句子及感悟导入,引起学生思想和感情的共鸣。
并以True or False 练习为载体进行了小说细节内容回顾。
以问题What completed Anne?激发学生对安妮的成长历程进行思考,从三方面进行概括:Anne’good qualites, Anne’s attitude towards mistakes, People who helped her。
最后以小说最后一章的句子God’s in his heaven, all’s right with the world.结尾,激发学生对自己成长的思考,并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文章理解能力达到一定的程度,但表达能力欠缺教学目标定位:1.通过课堂互动,学生可以总结出安妮的人物性格特点,并能表达出促使安妮成长的因素。
2. 学生思想上能对安妮的人生态度的认同,并能转化为自己成长的内驱力,追求真善美。
教学重难点:1. 教学过程中people who helped Anne任务型阅读部分词汇2. 理解并表达出成就安妮的一些内在和外在因素教学过程:Step 1 Lead in1)share my favourite sentence and thoughtsIt’s lovely to be going home and know it’s home.2) choose two sentences appreciated by 2 students and invite them to share their feelings It’s nicer to think dear, pretty thoughts and keep them in one’s heart, like treasures.I’m not giving up my dream! It has just changed a little--- a bend in the road.Step 2 True or False•Mrs. Lande said that Anne’s hair was the color of apples.•Marilla cut off almost half of Anne’s hair.•Marilla noticed that Anne talked much more than she used to after she went to Queen’s.•Gilbert saved Anne from the wooden pile and asked Anne to be friends.•Most people in Avonlea thought Anne was brave for not going to Redmond.•Gilbert was going to teach at White Sands.Ask students to tell the answers and correct it one by one.Step 3 Discussion:What completed Anne?Factor 1:Anne’s good qualities:•Kind and helpful•Grateful•Hard-working and determined•Having a good imaginationReason2:Anne’s attitude towards mistakes:Isn’t it nice to think that tomorrow is a new day with no mistakes?I’ve been making mistakes, and each mistake helps me.Reason3:People who helped herStep4 sublimate the theme•God’s in his heaven, all’s right with the world.I encourage the students to realize their dream with a grateful heart and strong will.。
《绿山墙的安妮》阅读交流课教案

《绿山墙的安妮》阅读交流课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帮助学生理解并欣赏《绿山墙的安妮》这本书。
促进学生对书中主题、人物和情节的深入思考和交流。
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1.2 适用对象适合初中学生进行阅读交流。
1.3 教学资源《绿山墙的安妮》书籍。
阅读记录表。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书目简介作者:露西·蒙哥马利。
出版时间:1908年。
故事背景:加拿大的爱德华王子岛。
主要人物:安妮·雪利。
2.2 教学重点书中重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成长变化。
书中重要情节的主题意义和作者的表达手法。
2.3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书中的人物心理和情感变化。
引导学生思考书中的主题,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和感受。
第三章:教学安排3.1 第一周:阅读前导介绍作者和书目背景。
分发阅读记录表,介绍使用方法。
3.2 第二周:阅读第一部分(第1-20章)学生自主阅读。
课堂上进行阅读交流,分享阅读心得和感悟。
3.3 第三周:阅读第二部分(第21-42章)学生自主阅读。
课堂上进行阅读交流,分享阅读心得和感悟。
3.4 第四周:阅读第三部分(第43-67章)学生自主阅读。
课堂上进行阅读交流,分享阅读心得和感悟。
3.5 第五周:总结与讨论学生总结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收获。
课堂上进行整体讨论,探讨书中的主题和意义。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阅读记录表的完成情况。
4.2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
4.3 学生的阅读心得和感悟的深度和质量。
第五章:教学建议5.1 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做笔记和心得记录。
5.2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和分享。
5.3 引导学生思考书中的主题,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和感受。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堂讨论在每个阅读阶段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感悟。
引导学生关注书中的主题、人物和情节,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
6.2 角色扮演学生可以选择书中的一个角色,进行角色扮演,体验角色的情感和心理。
绿山墙的安妮整本书阅读教学案例

《绿山墙的安妮》整本书阅读教学案例【主要内容】《绿山墙的安妮》是一部最甜蜜的描写儿童生活的小说,一部描写孤儿与关爱、青春与成长的励志故事,一本让两位英国首相都为之着迷的感人故事,也是一本可以让家长、老师和孩子都能从中获得感悟的心灵读物。
加拿大女作家蒙哥马利以清新流畅、生动幽默的笔触,讲述了纯真善良、热爱生活的女主人公小安妮,自幼失去父母,十一岁时被人领养,但她个性鲜明,富于幻想,而且自尊自强,凭借自己的刻苦勤奋,不但得到领养人的喜爱,也赢得老师和同学的敬重和友谊。
【作者简介】露西·M·蒙哥玛丽(Lucy Maud Montgomery,1874——1942)加拿大著名女作家,生于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一个名叫克利夫登的小镇。
在露西两岁的时候,她的母亲就去世了,父亲把她寄养在外祖父母家——凯文迪斯村,自己则搬到加拿大西部去,后来就在那里再婚和定居。
露西就在凯文迪斯慢慢成长。
《清秀佳人》一书的故事背景——阿庞利村,其实就是以有着美丽景观的凯文迪斯作为蓝图所塑造的。
《清秀佳人》于一九○八年出版,甫出版便成为炙手可热的畅销书。
至一九四二年四月二十四日去世为止,露西写了二十二部小说,其中以“安·雪丽”为主角的系列小说就有十部,譬如《安的少女情怀》、《安的梦幻小屋》、《安的阿庞利记趣》等等,根据“安妮’小说拍摄的电视剧曾风靡西方国家,‘红发安妮’也成为全世界青少年最喜爱的少女形象。
【设计理念】阅读能力是一切学习能力的基础和核心。
选择最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弄懂课外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有效激发学生阅读课外书的兴趣,引导学生品读欣赏文章,从而提高阅读与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1为学生提供课外阅读交流的平台,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2.让学生学会读书方法,乐于讨论,与他人分享阅读感受。
3.通过对书中人物的讨论,体会人物个性,感受人物魅力。
《绿山墙的安妮》阅读分享课教案详案

《绿山墙的安妮》阅读分享课教案一、导入(猜人物)伟大的作家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每一本书都在我们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们看到一个崭新的世界,这学期我们共同阅读的加拿大作家蒙哥马利的《绿山墙的安妮》也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本书。
在聊之前老师向问问,你认为聊书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什么?礼貌(我们应该注意哪方面的礼貌?表达的礼貌?倾听的礼貌?)(1)倾听这位同学关注到了倾听,倾听是对他人最基本的礼貌。
这节课我们也要认真倾听同学们的发言,并能有效的与之互动、交流、思维碰撞。
(2)表达表达的时候要围绕中心条理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要自信大方,感与交流。
期待你们精彩的表现。
这本书读完的请举手,有没有读两遍及以上的?是什么原因让你读了第二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书就是要常读常新。
)那我们阅读的质量怎么样呢?我来考考大家。
1.看图猜人物成功穿过第一关,加大难度,文字猜人。
2.文字猜人物同学们读书时都很用心呀,那通过对话能不能猜出人物呢?3.对话猜人物你还记得对话发生的情节吗?(学生复述情节)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此时安妮还没有被林德太太接受。
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出安妮很有自己的特点和个性。
这本书中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么书中的哪些事情也让你印象深刻呢?根据阅读单,按时间顺序说说本书中的主要事件。
有什么好方法能帮助我们快速回顾本书的内容?借助目录借助目录能够很好的帮助我们快速回顾梳理主要内容。
找到了好方法,谁能再补充一下本书的主要事件?(学生补充事件。
)二、回顾梳理内容,发现主题从出生地博林布鲁克到霍普顿的孤儿院,再到绿山墙,安妮几经辗转,历经磨炼,终于有了安定的生活,我们能从安妮的经历与变化中找到本书的主题吗?成长你认为什么是成长呢?1.年龄的增长是一种自然的成长。
2.为人处事思虑周全,冷静面对是走向成熟稳重的成长。
3.懂得责任与担当也是一种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山墙的安妮》整本书阅读教学案例【主要内容】《绿山墙的安妮》是一部最甜蜜的描写儿童生活的小说,一部描写孤儿与关爱、青春与成长的励志故事,一本让两位英国首相都为之着迷的感人故事,也是一本可以让家长、老师和孩子都能从中获得感悟的心灵读物。
加拿大女作家蒙哥马利以清新流畅、生动幽默的笔触,讲述了纯真善良、热爱生活的女主人公小安妮,自幼失去父母,十一岁时被人领养,但她个性鲜明,富于幻想,而且自尊自强,凭借自己的刻苦勤奋,不但得到领养人的喜爱,也赢得老师和同学的敬重和友谊。
【作者简介】露西· M·蒙哥玛丽( Lucy Maud Montgomery , 1874—— 1942)加拿大著名女作家,生于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一个名叫克利夫登的小镇。
在露西两岁的时候,她的母亲就去世了,父亲把她寄养在外祖父母家——凯文迪斯村,自己则搬到加拿大西部去,后来就在那里再婚和定居。
露西就在凯文迪斯慢慢成长。
《清秀佳人》一书的故事背景——阿庞利村,其实就是以有着美丽景观的凯文迪斯作为蓝图所塑造的。
《清秀佳人》于一九○八年出版,甫出版便成为炙手可热的畅销书。
至一九四二年四月二十四日去世为止,露西写了二十二部小说,其中以“安· 雪丽”为主角的系列小说就有十部,譬如《安的少女情怀》、《安的梦幻小屋》、《安的阿庞利记趣》等等,根据“安妮'小说拍摄的电视剧曾风靡西方国家,‘红发安妮' 也成为全世界青少年最喜爱的少女形象。
【设计理念】阅读能力是一切学习能力的基础和核心。
选择最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弄懂课外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有效激发学生阅读课外书的兴趣,引导学生品读欣赏文章,从而提高阅读与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1 为学生提供课外阅读交流的平台,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2. 让学生学会读书方法,乐于讨论,与他人分享阅读感受。
3. 通过对书中人物的讨论,体会人物个性,感受人物魅力。
【教学策略描述】1、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2、品读讨论,解决问题,提升能力。
3、指导课外阅读方法,提升课外阅读效率。
【教学流程】一、激趣引路1、最近我们班开展了“爱阅读会阅读”班级读书会,相信你们都看了不少课外书吧!你能告诉同学们你都看了什么书吗?2、出示《绿山墙的安妮》片段:谁知道这段话的出处?3、出示《绿山墙的安妮》封面,介绍作者。
4、学生快速默读阅读提要,了解整本书的主要内容。
二、走进文本让学生利用一周的课余时间自由读完本书。
三、交流感悟小组交流:1、把你认为最精彩的句段或故事读出来,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发或体会。
2、你喜欢故事中的谁,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四、走进人物1.跟随安妮,认识朋友,理出人物关系图2、在你眼中,安妮是个怎样的女孩呢?请结合文章内容,小组交流一下。
3、全班交流,抓住“平凡中的不平凡”和“想像力丰富”这两点组织学生讨论。
五、概括方法读懂一本书要 1、提要入手2、品味人物、 3、交流感悟4、体会情感六、真情对话书读完了,相信我们每个人的心中也有很多很多的触动,千言万语,万语千言,让我们把心中的感受抒写下来:(1)绿山墙的安妮,我想对你说(2)读了《绿山墙的安妮》,我想说【案例描述与分析】作为语文教师,要加强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连接,而且要文道结合。
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高效阅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每位语文教师面临的一个迫切的课题,这个问题一旦解决,我们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将是一次质的飞跃。
本学期我以第三单元“美好心灵”的课外书屋为依托,在班内开展了一次以“爱阅读会阅读”为主题的班级读书会,下面将结合活动实际谈一谈。
(一)激趣引路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学习该科的学习效果、学习成绩。
读书亦是如此,要想让孩子爱阅读会阅读,教师首先要考虑如何调动学生读书的兴趣 , 激发其阅读的欲望。
活动伊始,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书读,并且特意给我们班的两个“小书迷“每人一本《绿山墙的安妮》。
过了两周,我才在班里组织交流:你读了哪些书?介绍书的主要内容,说说你最喜欢哪个人物?你收到那些启发?这样一来,按我要求读书的学生争先恐后地介绍自己阅读的书籍:老师,我读了《鲁滨孙漂流记》,主人公那种机智、勇敢、敢于面对困难的精神让我很佩服;老师我读了少年版《水浒传》,我最喜欢书中的武松;我读了《汤姆叔叔的小屋》⋯⋯我读了⋯⋯ . 爱读书的孩子说得津津乐道,而没有读书的学生有的大眼瞪小眼,有的一头雾水,更多的是向这些读书的同学投来了羡慕的目光。
于是我趁机大肆表扬读书的同学。
然后我特意出示《绿山墙的安妮》中两个精彩的片段为引子,让两位小书迷“借题发挥” ,听着这两位同学滔滔不绝的介绍,我发现其他同学兴致盎然,于是我又趁热打铁:“老师这有十本书,谁要保证一周内看完并不被老师的问题问倒,这书就先给谁看”。
有几个活跃的同学马上把手举得高高的,杨子衡同学直接跑上讲台拿走了一本书,其它同学见状也上前来抢,十本书很快被一抢而空,这恰恰吊足了没拿到书的学生胃口,激发起学生读这本书的兴趣和欲望。
果然,下午上学时其他同学也纷纷借来或买来了这本书。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德国教育家第惠多斯则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这都说明了“兴趣”在教育教学中的巨大作用。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只有找到并正确运用了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的方法,小学生才会将老师的“要我读” 转化为“我要读”。
(二)品读讨论班级读书会重在阅读讨论,那是个“颇费心神的再造过程”。
老师们需要一组完整的问题来辅导学生畅谈读书心得。
在《绿山墙的安妮》的讨论中,我重点抓住书中的人物来组织孩子们进行讨论。
孩子们对安妮有着不同的解读:懂得感恩的安妮、想像力丰富的安妮、乐观的安妮、冷静的安妮⋯⋯孩子们不仅在心中对安妮有着自己的一个评价,并且能从书中找到“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在孩子们一次次的互相驳斥、互相补充中,安妮的形象丰满了,孩子们的阅读理解提高了。
在孩子们对安妮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理解后,我抓住安妮最鲜明的性格特点——想像力丰富,进一步深入讨论,更深层次的人是安妮。
课堂上的讨论,孩子们交流了自己的理解,分享了同伴的感受,深化了对作品的认识,增添了阅读兴趣。
讨论时,教师以一个大朋友的身份认真倾听学生的交流对话;启发他们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启发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讨论主题和争论的焦点上;引导讨论向纵深发展,谋求问题得到解决,从而提高孩子们的阅读能力。
(三)方法指导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
学生在课外阅读,尤其是阅读中外名著的过程中,由于知识、经验的不足,往往看问题不全面,甚至有些偏颇,教师要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必要的指导,因此我们在活动中不能只教会学生读好一本书,而是要教会学生读书的方法。
出示封面,简介作者后,我首先让学生了解要想知道一本书的主要内容,帮助自己选择喜欢的书,可以先读书的内容提要,这种方法可以让我们快速把厚厚的一本书读薄。
然后我引导学生通过精读、小组讨论等方法品味主要人物,在小组和全班交流读后的感悟,进而体会文章要表达的情感。
只要我们潜心于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便能使学生逐步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使课程标准规定的课外阅读目标落到实处,进而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发展和提高(四)读后感悟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
“读后感” 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
“读”是“感” 的基础。
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了解,哪能有“感” ?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
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
在活动的最后,我要求学生以“《绿山墙的安妮》,我想对你说”或“读了《绿山墙的安妮》,我想说”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目的是让学生再次品读文本,筛选出自己喜欢的和给自己留下感悟的内容,抒发内心的感受。
周一我把读后感收上来后,我感觉此次读后感学生大部分都是有感而发,并且感受真实深刻。
以下是从学生文章中截取的几个片段:看着安妮的那些天真而充满着美好梦想的话与想象,你会感觉你进入了一个奇妙而甜蜜的通信世界,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神奇与快乐。
让我们向安妮那样,乐观向上,用积极的心态微笑着迎接生活中的每一次挑战,越过一个又一个障碍,冲破一个又一个难关,朝着我们美好的梦想奋进吧!——何旭晨安妮是一个热爱生活的孩子,她对周围的世界,对大自然的一花一草,一树一木,都充满了爱心。
她对亲人,朋友,同学,师长,都怀揣着一颗善良,纯洁,热忱的心。
尽管有时候因为这些和她那丰富的想象力使她闹出了一些天真的笑话,可她却一如既往。
她对知识和学习都有一股狂热的劲头,那种积极向上,拼搏奋斗的精神令人感动。
——葛洋安妮虽然是个满脸雀斑的女孩儿,长着奇怪的红头发,也惹了不少祸,却让她学到了很多。
“胸针事件”让她明白不该乱动别人的东西;药水蛋糕让她懂得不要粗心大意;染头发的愚蠢行为让她开始警惕虚荣心;差点儿落水治疗了她过分追求浪漫的毛病。
安妮时刻都在进步,也越来越讨人喜欢。
我很羡慕:如果我也能有安妮那样堪称传奇的人生!我该多幸福!——薛冲看着孩子们一片片有感而发的文字,我再一次深刻体体会到“读是写的基础” 这句话的内涵。
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
“班级读书会”这一阅读指导形式,为学生提供课外阅读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与他人分享阅读快乐,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营造班级读书氛围方面起了较大的作用,为阅读指导打开了一扇窗。
让孩子们在阅读的过程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书,做自己想做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相信文学的阳光,会照进他们稚嫩的心田,相信那“爱阅读,会阅读”的种子会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