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合集下载

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课前延伸】结合所学知识,快速阅读课本回答下列问题:1、秦汉之际,匈奴的杰出首领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起强大的国家。

2、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分别率精骑出击北匈奴,经过战役的沉重打击,取得胜利。

3、公元前一世纪中期,匈奴一部的首领向汉朝称臣,入朝请求和亲,宫女自愿前往,他们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中的贡献。

【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昭君出塞等相关的知识。

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和昭君出塞所起的历史作用,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民族友好是我们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

【教学重点】1.冒顿统一蒙古草原。

2.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当时的民族关系。

【学习指导】:明确目标、问题导学、阅读课本、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等。

【课内探究】:一、自主学习:(我学习,我快乐;我思考,我收获)(认真细致阅读教材,在课本上勾画要点,完成导学案上自主学习的问题,用红笔将疑难问题标出,同桌或小组讨论解决,注意随时巩固基础知识)(一)、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匈奴的兴起阅读课本77和78页,完成以下任务:1、统一(1)、背景:在蒙古草原过着游牧生活,逐水草迁徙。

(2)、时间:之际。

(3)、人物:匈奴族的杰出首领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建立起强大的国家。

2、影响:(1)、业兴旺发达,牲畜满山遍野。

(2)、业发展起来,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和军事。

(3)、一些匈奴人从汉族那里学会了,开始垦田种谷。

说明了。

(二)、卫青、霍去病破匈奴——汉匈的战争1、条件:时,国力强盛,阻止了强大的骑兵部队。

2、概况:①开始反击:夺取了和。

②经过:公元前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帅精兵出击北匈奴,在漠北与匈奴主力激战,大胜而归;挥师北上,追击匈奴兵。

第十四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第十四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西汉初年
汉武帝时期
汉元帝时期 (西汉末年)
汉武帝以前和汉武帝时期,西汉对匈奴的 政策有什么不同?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1、武帝以前,对匈奴实行退让和亲政策;武帝时,则对 匈奴实行大规模的武力反击。 2、变化原因:这种变化取决于西汉国力的变化,国力强 盛与否,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基础。
1、匈奴族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做出了哪些贡献?
昭君墓远景
二、读史料后回答:
“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马之警,黎庶亡 (无)干戈之役。”—---《汉书》 1、这反映的是同什么历史事件有关?这一事件起到 的是什么作用?
昭君出塞;使汉匈两族之间保持友好的关系, 促进了两族的经济文化交流。
2、当时两族的最高统治者分别是谁?
匈奴族的是呼韩邪单于;西汉的是汉元帝
匈奴族开发了祖国的北疆,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匈奴文化 丰富了祖国的文化宝库,汉匈人民密切联系,共同缔造着祖国历史。 2、回顾前面两课,结合本课内容,想一想,汉武帝的大一统表现 在哪些方面 ?(提示: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方面) 汉武帝的大一统,表现在政治上实行削藩,加强中央集 权;在经济上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实行 抑商政策;在军事上大力反击匈奴,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国 家的统一;在思想上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儒家 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昭君出塞
第十四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乔官中学 刘红梅
一、匈奴的兴起
冒顿(modu)
单(chan)于
2、匈奴在历史上的 汉高祖 白登之围
西汉对匈奴“和亲” 2、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使匈奴不能与西汉相抗衡(前119年)
3、昭君出塞

王昭君,今河北 姊归人,姓王名嫱。 昭君是她的字,汉元 帝时被选入宫。公元 前33年,自请嫁匈 奴呼韩邪单于。她出 塞和亲,对汉匈的友 好合作关系,起了积 极的作用。

七上历史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七上历史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汉武帝为什么能取得战争的胜利?
客观:景帝后期的国力强盛。 主观:汉武帝的雄才大略
政治:削弱诸侯国的势力
大一统 措施
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经济: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 军事: 大破匈奴
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王昭君出塞 呼韩邪单于
1、王昭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王昭君出塞的意义是什么? 3、汉初的和亲与昭君出塞的和 亲,同样是和亲,结果不一 样,为什么?
2、为什么霍去病和王昭君对匈奴“一”战 “一” 和,却同样都受到人们的尊敬和怀念?
王昭君墓
霍去病墓
公元前119年,大败匈奴
东汉将领大败匈奴 答应匈奴和亲请求
汉武帝
卫青 霍去病
出塞
汉元帝 王昭君 窦固 窦宪
做出反击匈奴的决策
国力衰微,屈辱求和 向汉元帝主动请求和亲
(三)理关系
匈奴
汉高祖 汉武帝 汉元帝



民族关系
1、匈奴族在我国历史上做出了哪些贡献? 今天的56个民族中,有匈奴族吗?
论从史出 (昭君出塞后)边城晏闭,牛马 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
之役。
——《史记 匈奴传》
东汉与匈奴的战争
(一)历史人物考 一位和平使者 王昭君
Mò dú yé
二位匈奴单于 冒顿单于 三个汉朝皇帝 汉高祖 四个汉朝大将 卫青
呼韩邪单于
汉武帝 汉元帝 窦宪
霍去病
窦固
(二)连故事 冒顿单于 刘邦
第14 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
和战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王昭君墓
霍去病墓
冒顿(Mò dú)单于统一蒙古草原
匈奴鼎盛的原因 和表现?

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二、重点、难点重点: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难点:正确理解当时的民族关系。

三、课时:1课时四、教学方法:1、讲解法对于匈奴生活的习性,匈奴族的演变这些学生不太熟悉的内容,要以教师讲述为主。

2、分析法对于匈奴与汉的和战,如何给予一个恰如其分的评价,怎么样正确看待,都可用此法。

3、比较分析法对于汉初和汉中期对待匈奴的不同政策,可以引导学生比较、分析。

4、讲述法对于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的过程,教师可用讲述的方法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授课类型:新授课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我:同学们知道北朝民歌《敕勒歌》吗?哪位同学能够背诵一下它的内容?(“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生:略。

我:这首民歌较形象地展现了草原的广阔和水草牛羊之盛。

此处所指的阴山山脉起于河套西北,绵亘于内蒙古自治区南境一带,和内兴安岭相接。

同学们知道这首民歌反映的是北朝时期哪个少数民族的生活场景吗?(鲜卑族)那么在秦汉时期生活在这片广袤的大草原上的是哪个民族呢?(匈奴族)匈奴族是怎样兴起的?它与中原地区的关系如何?匈奴最后的去向怎样?带着这些疑问就让我们共同走进今天的课题“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二)、新课教学1、冒顿统一蒙古草原我:首先,请同学们阅读“冒顿统一蒙古草原”这个标题下的内容,并思考:冒顿为什么能统一蒙古草原?统一对匈奴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好,哪位同学能告诉我们:冒顿为什么能统一蒙古草原?统一对匈奴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生:略。

我:匈奴族生活在蒙古草原,过着游牧生活,逐水草而居。

冒顿之所以能统一蒙古草原,因为他是匈奴族的杰出领袖,励精图治,严格治军,建立了一支纪律严明,听从指挥的强大骑兵队伍。

他依靠强大的骑兵,逐渐征服了周围的游牧民族,于公元前 209 年完成了统一北方草原的伟业。

统一使匈奴族生产迅速发展:① 畜牧业发达牲畜漫山遍野,冒顿单于骑兵数量达到30万之众② 冶铸业得以发展铁器被广泛用于生产、生活和军事③ 学会了农耕开始垦田种谷这样匈奴势力不断壮大,进入鼎盛时期。

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匈奴未灭,何以为家。
霍去病,河东平
阳人。卫青的外甥, 善骑射。18岁跟随 卫青作战官至骠骑 将军。霍去病为人, 很少说话敢于冲锋 陷阵。常带领精壮 的轻骑兵,远离大 军,深入蒙古大沙 漠数千里,追击匈 奴贵族。
公元前119年漠北战役
想一想:你认为汉武帝为什么能 够取得对匈奴战争的胜利?
(1)武帝时国力强盛是反击匈奴战争中取 得胜利的根本原因。 (2)反击匈奴的战争顺应了人民渴望边境 安宁的愿望,得到人民积极支援。 (3)卫青、霍去病等汉军将士英勇善战。
二 、卫青、霍去病破匈奴
1、为什么汉武帝时能对匈奴发动反攻?
国力强盛
2、汉武帝时期国力强大的原因有哪些?
3、汉武帝时有两位杰出的将领,他们因 大破匈奴而名垂青史,这两位将领是谁呢?
卫青,河东平阳
人。卫皇后弟。本平 阳公主家奴,后被汉 武帝重用,官至大将 军,即最高的军事将 领。多次带兵同匈奴 作战,屡立战功。史 书说:卫青为人,谦 虚爱士,深得部下拥 戴。
回顾前面两课,结合本课内容,想一想 ,汉武帝的大一统表现在哪些方面?
1、政治上:实行“推恩令”,实行 削弱诸侯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2、经济上:将地方的铸币和盐铁经 营权收归中央 3、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军事上:大力反击匈奴
汉 武 帝
公元前1世纪中期(西汉后期)
匈奴分裂
汉 元 帝
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汉书·佚名·匈奴民歌》
失去了我的祁连山,失去了我的焉知山,我的家畜们(六畜是六种家畜的合称, 即:马、牛、羊、猪、狗、鸡。蕃息是指滋生众多;繁殖增多)都没办法生长繁衍了; 我那要嫁人的新妇都没办法施粉黛,漂漂亮亮出嫁了。

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课件

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课件

卫青,河东平阳人。 卫皇后弟。本平阳公主 家奴,后被汉武帝重用, 官至大将军,即最高的 军事将领。多次带兵同 匈奴作战,屡立战功。 史书说:卫青为人,谦 虚爱士,深得部下拥戴。
卫青
霍去病
霍去病,河东 平阳人。卫青的外 甥,善骑射。18岁 跟随卫青作战官至 骠骑将军。霍去病 为人,很少说话敢 于冲锋陷阵。常带 领精壮的轻骑兵, 远离大军,深入蒙 古大沙漠数千里, 追击匈奴贵族。
政治: 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推恩令) 思想: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把儒家学说封 建正统思想(董仲舒) 文化: 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 经济: 把地方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 统一铸五铢钱。 军事: 反击匈奴,使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
一、匈奴的兴起:
冒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进入鼎盛时期。
二、汉朝与匈奴的关系:和

单于 和亲砖


汉初
国弱
国强
汉武帝
一、匈奴的兴起:
冒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进入鼎盛时期。
二、汉朝与匈奴的关系:和

单于 和亲砖


汉初
国弱
国强
汉武帝
夺回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漠北战役
公元前119年 时间:
领导人: 卫青、霍去病 作用: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
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一、匈奴的兴起 二、汉与匈奴的关系:和 战
一、匈奴的兴起:
1、匈奴族生活在 蒙古草原 ;过着 游牧生活 生活。 2、匈奴的首领称为 单于 。 。 3、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的是 冒顿单于 4、匈奴势力壮大,进入鼎盛时期 畜牧业发达 铁器的运用 学会农耕
鼎盛时期
边境得到开发

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被迫采取 和亲政策
和亲政策 效果如பைடு நூலகம்?
没从根本上 解除匈奴的威 胁。
文治武功,雄才大略
赵信城
贝 尔 湖
敦煌 酒泉
陇西
汉武帝反击匈奴的战争
时间
过程
战果
汉收复河套地区
公元前127年 匈奴南进汉派 卫青出击
公元前121年 汉派霍去病北击匈奴 匈奴退出河西走廊
匈奴南进汉以卫青 公元前119年 霍去病出击
一、匈奴的发展
1、冒顿统一蒙古草原
2、匈奴经济的发展
匈奴的经济以畜牧业为主。在与中原的长 期交往中,匈奴已逐步掌握了农业生产技 术,从事于农业生产。匈奴最重要的手工 业是冶铁业。
匈奴鹰形金冠
白登之围
祁连山
白登之 围说明 了什么?
西汉国力不 足,相对匈 奴处于劣势
对匈奴的骚 扰西汉该怎 么办?
“匈奴未灭,无以为家”
“冠军”的来历
汉武帝称赞霍去病:
“初生之犊不畏虎,你年纪轻 轻的,打起仗来就这样勇敢, 你一往无前,勇冠三军,就封 你为冠军侯吧!”
为什么汉武帝时能对匈奴发动反攻? 汉王朝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经 济繁荣,国力强盛。 出色的将领
骑兵的建设
灵活的战术
昭君出塞
昭君出塞和汉初的“和亲” 有什 么不同呢?
匈奴大败北徙漠北
卫 青
河东平阳人。卫皇后 弟弟。本平阳公主家 奴,后来被汉武帝重 用,官至大将军,即 最高的军事将领。多 次带兵同匈奴作战, 屡立战功。史书说: 卫青为人,谦虚爱士, 深得部下拥戴。
霍去病
(约公元前140--前117 年),西汉著名的将军, 五年内六次率部队反击匈 奴侵扰,六战六捷,为解 除匈奴对汉朝的军事威胁 和打通西域道路建立了不 朽功勋,官至骠骑将军、 冠军侯,但英年早逝,去 世时年仅二十四岁。在他 死后,得到了汉武帝的厚 葬。《马踏匈奴》石雕正 是高度概括了霍去病戎马 征战的一生。

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一、知识空间昭君出塞昭君出塞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真实故事。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原为汉宫宫女。

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韩邪单于被他哥哥郅支单于打败,南迁至长城外的光禄塞下,同西汉结好,曾三次进长安入朝,并向汉元帝请求和亲。

王昭君听说后请求出塞和亲。

她到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阏氏”(阏氏,音焉支),象征她将给匈奴带来和平、安宁和兴旺。

后来呼韩邪单于在西汉的支持下控制了匈奴全境,从而使匈奴同汉朝和好达半个世纪。

后来也有根据这个故事创作的诗歌、琵琶曲、戏剧、电视剧等艺术作品。

在王昭君的家乡湖北姊归,流传着这样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王昭君为了汉胡和好,远嫁塞外。

昭君出塞前返回故里探亲,怀抱琵琶,坐在香溪河上的小舟上,深情弹了一曲《琵琶行》,不禁黯然泪下,晶莹泪珠滴入河水顿时化作体态透明的桃花鱼。

从此每年三月,当香溪河畔桃花盛开的时候,就可以在溪水中看到悠悠游荡的桃花鱼。

王昭君出塞以后更加思念家乡,可又不能回到汉朝。

年老的时候,她立下遗嘱,要求在她死后安葬在归化(呼和浩特)郊外,坟墓要坐北朝南,让她能够遥望自己的父母之邦。

她去世后,她的子女们在归化郊外选了一块向阳的水草丰茂的小坡地,为她修建了坟墓。

沙漠地区寒冷干燥,大多数地方只在夏季很短一段时间才长青草,据说昭君墓上的草却是四季常青。

因此,后人就把昭君墓称为“青冢”。

马踏匈奴西汉时期的中国雕塑艺术成就,突出表现在和园林的装饰性雕刻上,其中汉朝骠骑将军霍去病墓石刻就是留存至今的一组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石雕作品。

这件《马踏匈奴》就是整个群雕作品的主体,同时也是这些雕塑所讴歌的主题。

雕塑中,作者运用了寓意的手法,用一匹气宇轩昂、傲然屹立的战马来象征这位年轻的将军。

它高大、雄健,以胜利者的姿态伫立着,有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气势;而另一个象征匈奴的手持弓箭的武士则仰面朝天,被无情地踏在脚下,显得那样渺小、丑陋,蜷缩着身体进行垂死挣扎。

二、材料解析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匈奴人失去河西,损失重大,唱道:“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再息(意为生长繁盛),失我焉支(胭脂)山,使我嫁妇无颜色(不能打扮得漂亮了)!”材料二史书记载,昭君和亲后,边关的城门很晚才关闭,处处都是放牧和贸易的牛马,好几代人再听不到报警的狗叫声,老百姓再也没有战争之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四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秦汉时期中央汉族政权与匈奴政权之间的关系。

了解匈奴的兴起及对祖国历史的贡献、两汉以来汉与匈奴的和战情况:包括汉初的和亲政策、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汉元帝时期昭君出塞的基本史实。

理解汉对匈奴政策的变化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汉与匈奴关系的和战情况,增强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知道国力的强弱是决定对外关系的关键因素。

通过汉武帝时期大破匈奴史实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对匈奴的战争也是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而实行的军事措施,使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匈奴兴起和与汉朝和战关系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到匈奴对祖国历史的贡献,培养学生了解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民族之间的友好往来是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

昭君出塞促进了汉与匈奴的友好交往,是值得后人尊敬的。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卫青、霍去病破匈奴难点:正确理解汉与匈奴的关系三、教学方法讲述法、演示法、讨论法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五、课时一课时六、教学过程导课:PPT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这是唐代著名大诗人王昌龄的一首边塞诗。

诗中表达了对胡人的痛恨、并且提出如果有汉朝的飞将军李广在,那些胡人就不敢侵扰中原。

那么,飞将军李广是何许人也?他为什么会使得匈奴人害怕呢?今天,我们学习14课,匈奴的兴起与汉朝的和战。

板书: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一、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师:我们经常讲,我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我国的历史也是由包括汉族在内的诸多民族共同创造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些少数民族他们也在很早的时候就生活在祖国这片大地上,他们在历史上也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过贡献。

这些少数民族有的今天还存在,比如说:蒙古族、满族;有的已经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消失了,比如汉朝时期的匈奴、隋唐时期的突厥等。

今天我们要讲到的这个少数民族就是在秦汉之际兴起的匈奴。

请大家阅读课本77页第一目的内容,了解一下匈奴的兴起。

生:阅读师:匈奴族是怎样兴起的?生:秦汉之际,匈奴杰出的首领冒顿单于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

建立起强大的国家。

师:通过课本,我们了解到,匈奴族原本在蒙古草原过着游牧生活,逐水草而居,在秦汉之际,匈奴族出现了一位杰出的首领,就是冒顿单于。

冒顿单于训练出一支纪律严明、能征善战的军队,就是依靠这支军队,使冒顿单于逐渐打败周边的游牧民族,从而统一了蒙古草原。

师:冒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之后,对匈奴的发展起了什么影响?生:生产迅速发展,畜牧业、冶铸业、农耕。

匈奴进入鼎盛时期。

师:想一想:匈奴对我国的历史作出了哪些贡献?生:统一了蒙古草原,经济生产迅速发展。

师: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后,匈奴族的生产迅速发展,畜牧业特别发达,冶铸业也获得发展,匈奴人也逐渐使用铁器作为生产生活用具和打造兵器。

在与中原的交往中,匈奴人也学会了农耕,开始了农业生活。

总之秦汉之际,在我国北方,兴起了一个强盛的奴隶制国家。

并且这个国家还不断南下,骚扰中原地区。

严重威胁到当时的中央政权,给国家的安定,人们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师:同学们想想,我们在学习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时候,讲到了秦为了抵御匈奴,曾采取了怎样的措施?生:修长城,派蒙恬驻守,并迁移人们在河套地区垦田戍边。

师:当时,秦朝的势力比较强大,秦始皇对于匈奴的侵扰当然不会坐视不管,他采取积极防御的措施。

一方面派大将蒙恬反击匈奴,取得河套地区;另一方面,又让蒙恬修筑长城,以便阻挡匈奴人南下骚扰。

然而,到了秦末,中原地区发生战乱,匈奴人趁机多次南下扰边,又重新取得了河套地区。

到了汉代,汉与匈奴的关系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整个两汉时期,汉政权与匈奴的关系是如何变化的?我们一起看第二、三目——卫青、霍去病破匈奴和昭君出塞。

板书:二、汉与匈奴的关系1、汉初和亲师:请大家预习课本第二目和第三目,梳理出整个两汉时期,汉与匈奴的和战关系。

生:阅读,整理。

师:两汉与匈奴的关系分为几个阶段?生:师:首先是汉初。

汉王朝被迫和亲。

什么是和亲?古代,为实现民族关系的友好相处,中央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采取联姻的方法,以巩固双方的关系,维护汉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友好相处。

这种政策就叫和亲政策。

师:为什么西汉初年,要实行和亲政策?生:国力弱。

师:对,前面我们学习两汉经济的发展一课时提到,汉初社会经济萧条,社会的物资也十分匮乏,就连皇帝都找不到四匹毛色一样的马来拉车,就何况普通老百姓了。

而相比起汉朝,匈奴的政权正处于鼎盛时期。

我们刚才提到了,匈奴的畜牧业发达,所以,匈奴拥有强大的骑兵。

汉高祖曾经亲自率兵出击匈奴,结果被匈奴单于围困于白登,就是今天的山西大同。

由此之后,汉朝统治者被迫与匈奴实行和亲政策,以尽量换取和平。

师:但就是这样,也不能阻止匈奴挥师南下。

这样,匈奴始终在汉初威胁这中央政权,直到汉武帝的时候情况才有所改观。

师:汉武帝时,汉与匈奴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板书:2、汉武帝时期反击生:大规模反击,取得河套地区和河西走廊地区。

师:大家想想,为什么汉武帝时期不再实行和亲政策,而是对匈奴进行了大规模反击?生:汉武帝时国力强盛。

有条件进行大反击。

汉武帝本人的雄才大略。

师:汉武帝时期,涌现出许多抗击匈奴的名将,我们在本节课开始讲到的飞将军李广,就是抗击匈奴的名将。

而其中,最有名的当数卫青和霍去病。

师:大家结合课本找找,卫青和霍去病有哪些功劳?生:……师:经过漠北战役,匈奴人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

师:想一想:汉武帝为什么能够打败匈奴?汉武帝的大一统表现在哪些方面?生: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军事。

师:匈奴发展到公元1世纪中期,分裂为几个部落,其中一个部落首领呼韩邪单于向汉称臣。

汉元帝将宫女王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此后,边境安定了很长一段时间。

板书:3 昭君出塞师:怎样看待昭君出塞?此时的和亲与西汉初年的和亲政策有何区别?生:讨论。

师:昭君出塞为促进汉与匈奴的友好交往作出了重大贡献,是值得颂扬的。

PPT 昭君墓人们的题诗师:我们再看看东汉时期,匈奴又进行了哪些活动?生:东汉时期,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南匈奴向汉称臣,逐渐与汉族融合;北匈奴退居漠北,并控制西域地区,还一度侵扰中原,东汉先后派大将窦固、窦宪反击,北匈奴大败,开始了西迁。

板书:4 东汉时期反击匈奴与汉有战有和,决定战和的根本因素是什么?生:总结,思考。

师:国力是根本。

1.(2006年,四川宜宾)比较题。

很多历史事件有相同的名称,然而在具体的历史背景下却又有着不同的含义,请写出下列历史事件的不同。

1.秦末汉初,中原长期战乱,匈奴乘机夺取河套地区,并继续南下;西汉初期,限于国力,对匈奴实行“和亲”;2.汉元帝时,呼韩邪单于入朝请求和亲。

(提示:可从性质、原因入手,解答此题。

)解析:此题是以比较的方式来考查不同时期类似的历史事件。

考查了学生对汉代不同时期实行的和亲政策的原因的理解。

答案:第一个“和亲”是被迫的,是为了抵御匈奴而进行的;第二个和亲是双方在平等互利基础上进行的。

2.(2007年,黄石)对下图历史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A.汉武帝时国力强盛 B.汉元帝把王昭君嫁给了松赞干布C.东汉时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 D.此事促进了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解析:此题考查了对汉代王昭君出塞历史作用的理解。

要求学生首先对“昭君出塞”图能够记忆和再认,在此基础上选出正确的答案。

答案:D六、同步检测1.匈奴历史上称首领为()A.可汗 B.单于C.赞普 D.大王2.匈奴在统一后经济迅速发展,其中不包括()A.畜牧业兴旺 B.冶铸业发展C.制瓷业发达 D.逐渐有了农耕3.秦汉时期反击匈奴的战争之所以具有正义性,是因为()A.维护了国家的统一B.促进了民族融合C.保护了中原的经济文化D.打击了外族入侵4.使匈奴不能再与西汉抗衡的历史事件是()A.白登之围 B.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C.蒙恬出击匈奴 D.窦固、窦宪出击北匈奴5.下列历史人物都是抗击匈奴的名将,其中属于西汉时期的有①卫青②霍去病③窦宪④窦固()A.①② B.②③ C.③④D.②④6.“边城晏闭,牛马遍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描述的是哪一事件之后的匈奴关系()A.冒顿统一蒙古草原B.汉朝宫女王昭君出塞C.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D.东汉王朝派窦固、窦宪出击北匈奴7.阅读下列材料:西汉时,有一名将,在反击匈奴的战争中英勇善战,屡建战功,汉武帝奖励他,为他建造了精致的住宅。

他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位名将死时仅20多岁,汉武帝为他修建了一座形似祁连山的墓,象征他的赫赫战功。

请回答:①材料中的名将指的是谁?②“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表达了这位名将的什么品质?③他的英勇善战对当时的边防产生了什么影响?8.问答题:简述西汉与匈奴的关系。

参考答案:1.B 2.C 3.C 4.B 5.A 6.B7.①霍去病;②为国忘家,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③使匈奴再无力与西汉对抗,维护了北部边郡的安宁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8.①汉初,汉高祖刘邦被匈奴围困在白登,七天七夜才解围。

②白登之围后,汉与匈奴“和亲”。

③汉武帝时,派卫青,霍去病攻打匈奴,把匈奴赶到漠北,从此不能与西汉抗衡。

④汉元帝时,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