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能源结构
广州市高耗能行业节能技术指引

附件:广州市高耗能行业节能技术指引一、广州市能源利用现状及“十一五”节能总体目标(一)广州市能源利用现状1.能源生产量广州市能源以外部输入为主,自给量低.广州市目前的能源自给主要是水力发电,2005年为35.63 ×108kWh ,折合134.32×104t标准煤,能源自给量仅占消费总量的3.33 %,能源供应主要依赖国内外市场,经济发展受外部能源价格的波动影响较大,能源安全存在隐患。
表1 能源生产量2.能源消费量2005年广州市的能源消费总量为4029.29×104t标煤,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的比例在50%左右,原油消费比例为40 %左右,液化石油气的消费不足 3 %,清洁能源所占比重仍然偏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煤炭比例高不但造成能源利率低,产品的能耗指数高,而且环境污染严重. 广州市煤炭消费中90 %以上是原煤,由于大量煤炭直接或间接的燃烧使用,使得空气质量日益恶化,烟尘、总悬浮颗粒物成为了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
此外,大气污染还来自石油的消耗,使用石油类燃料,虽然能减少烟尘,但如果燃烧技术不清洁,氮氧化物的排放增加,成为光化学烟雾污染的来源,目前广州市的大气污染类型已不是单纯的硫化物污染,而是硫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混合型污染,呈现发达城市的大气污染特征,因此,广州市经济发展与能源供应保障,能源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3.能源利用效率广州市单位GDP能耗近几年的变化如表2所示。
表2 广州市能源强度广州市的单位GDP能耗由1995年的1.28t标准煤/万元下降到2005年的0.78t标准煤/万元,体现了广州市能源的利用效率不断提高,但与先进国家的能源利用水平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
(二)广州市工业能源利用现状工业是能耗最大的产业,也是节能潜力最大的领域,广州市的工业能耗占全市总量的60%。
与国内城市相比,广州市主要行业的能耗指标已位居大城市的前列。
广州市能源消费与GDP及能源结构关系的实证研究

维普资讯
度统计数据基础上 。 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 验研究 了时间序歹 变量 之 间是 否存在 因果 关系 ; 运用协整 理论研 究 了广 州市 18 哇 并 90— 20 03年能源消费与 G P及能源结构之间的关 系。研究结果表明广州市 G P和能源结构是能源消费的 Ga- D D rr口原因 。 日 并且 G P与能源 D 消费及能源结构之 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 能源结构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大于经济增长 的影响。 关键词 环境 与生态经济 ; 广州能源需求; 能源结构 ; 协整 ; r - Ga日 r口 X4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编号 10 12—2 (0 0 一03 —0 1 埘 2 )l 15 4 中图分类号
要 的理论 意义 和现 实意义 。随着广 州市 经济 的发 展 , 能源 需 求增 长迅速 , 能源供需 缺 口不断增 大 。广州 市 由于地 域 狭窄 , 地 无 煤 矿 、 油 , 力 资 源 可 开 发 量 仅 为 7 本 原 水 5万 k 能源供 给主要 由国内兄弟 省市 调 入煤 炭 、 油 和并 网 W, 石
中国 人 口 ・ 源 与环 境 20 资 07年 第 1 卷 第 1 7 期
C N P U A I N。 E O RC SA N I O ME T V 11 HIA OP L T O R S U E ND E V R N N o 7
.
No 1 .
20 07
广州市能源消费与 G P及能源结构关系的实证研究 D
广州清洁能源发展情况汇报

广州清洁能源发展情况汇报
广州作为中国南方经济中心城市,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清洁能源的发展。
近年来,广州在清洁能源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就,为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首先,广州在可再生能源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城市积极推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加大了对可再生能源的投入和支持力度。
目前,广州已建成多个太阳能发电站和风能发电项目,有效地提高了清洁能源在城市能源结构中的比重。
其次,广州在清洁能源技术研发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城市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的清洁能源技术,加大了对清洁能源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不断提升清洁能源技术水平。
目前,广州已建成多个清洁能源技术研发基地,为清洁能源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此外,广州还在清洁能源政策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和完善。
城市制定了一系列的清洁能源政策,包括对清洁能源项目的补贴、技术标准的制定、市场准入的规范等,为清洁能源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同时,广州还加大了对清洁能源产业的扶持力度,为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总的来看,广州在清洁能源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未来,广州将继续加大对清洁能源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不断推动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为打造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做出更大的努力和贡献。
广州地区能源结构与污染控制战略的思考

广州地区能源结构与污染控制战略的思考摘要煤炭是广州市最主要的一次能源,目前,约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54.2%。
如果能源结构不作根本性改变,采取有效的二氧化硫控制削减措施,仅燃煤(油)的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将突破30万吨,广州市大气环境将受到更大的压力,燃煤二氧化硫污染控制仍然是广州环境保护的一个重点。
因此在广州地区提出污染控制的战略性思考策略。
关键词煤炭;二氧化硫;能源消费比例;气脱硫该文拟从广州地区二氧化硫和酸雨污染特征、经济发展与二氧化硫排放控制水平相关关系等方面入手,对广州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燃煤电厂排放二氧化硫污染控制战略进行探讨。
1广州地区能源消费现状及特点1995年广州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已达1252.71亿元,当年能源消耗总量为1587万吨标准煤,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费量为1.267吨标煤(按不变价计算),低于全国同年平均水平2.21吨标煤。
说明广州市低耗能的轻工业和第三产业较发达,能源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受到控制,能源消费结构基本合理。
2能源结构与消耗量预测1)能源结构。
广州地区能源结构主要以燃料煤为主。
燃料的构成主要分为煤炭、燃料油、液化气或煤气。
1991~1995年,广州市工业用煤及工业用原料煤消耗量呈上升趋势,与1990年相比,1995年分别增加79.8%和48.1%;民用燃煤量逐年下降,1995年比1990年减少47.9%,气化率逐年明显上升,1995年已达86.6%(按人口计算),比1990年增加45.7%。
2)能源消费预测。
据有关部门测算,1992~2010年,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将翻近两番半。
其中,第二产业所需能耗将增长37倍,第三产业能耗增长4.17倍,能耗增长最快的期间为2000~2005年,增加150.17%,其中第二产业比2000年增加289.39%。
能源消耗最大的部门为电力部门,“七五”期间,其年均增长速度为42%,“八五”为20%,2010年电力部门用原煤将达到1392.16万吨,占全市用煤总量的51.11%,要比目前翻一番。
2023年广东省能源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3年广东省能源行业市场分析现状广东省是中国最重要的能源消费地和能源供应地之一,其能源行业市场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当前,广东省的能源行业呈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特点和现状。
一、能源需求和消费量大。
广东省是中国最发达的经济区之一,工业、交通、建筑和人口密集等特点决定了其能源需求量巨大。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广东省的一次能源消费量在全国居于前列,尤其是电力和煤炭消费量位居全国首位。
二、能源结构和供应方式不够优化。
广东省能源结构主要以化石能源为主,尤其是煤炭和石油的使用量较大。
同时,由于地理位置和能源资源利用的限制,广东省的能源供给方式还依赖于外地的输送。
三、能源行业技术创新和发展较快。
广东省积极推动能源行业技术创新和发展,加大了对高效节能技术和清洁能源的引进和应用。
同时,广东省也鼓励能源行业企业加大科研投入,提高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四、能源行业市场竞争激烈。
广东省的能源行业市场竞争激烈,主要表现为市场主体众多、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各类能源企业在市场上展开激烈的竞争,提高企业效益和市场份额。
五、能源行业政策扶持力度大。
广东省政府积极出台和实施一系列能源行业发展政策,包括财政扶持、减税降费、项目支持等。
这些政策的出台和实施,有效提升了广东省能源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六、能源环保意识和措施加强。
广东省能源行业逐渐提高了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加大了环境保护投入和力度。
广东省能源企业积极采取了一系列环保措施,推动能源行业向绿色、低碳、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总体来说,广东省能源行业市场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既面临各种机遇和挑战,也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未来,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广东省能源行业市场将进一步扩大规模、提升质量和效益,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的实际需求。
广东绿色能源发展现状

广东绿色能源发展现状广东作为中国重要的经济大省,绿色能源的发展一直是其关注的重点之一。
随着中国加快推进绿色能源转型的步伐,广东省积极响应并加大投入力度,在绿色能源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广东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水能、风能、太阳能等,为绿色能源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近年来,广东省重点推动太阳能、风电、生物能等绿色能源的开发利用,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太阳能方面,广东省加大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建设力度。
截至目前,广东省累计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容量超过6000兆瓦,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约15%。
广东省还积极探索新的太阳能利用途径,如建设大型光热发电项目、推动建筑太阳能利用等,进一步提高太阳能利用率。
在风电方面,广东省通过鼓励投资、加大政府支持等措施,加快了风电项目的推进。
截至目前,广东省风电装机容量达到了2000余兆瓦,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约10%。
同时,广东省还积极开展离岸风电建设,利用海洋风能资源,进一步拓展风电发展空间。
在生物能方面,广东省多年来致力于生物质能源的研究与利用。
广东省不仅大力发展生物质能源利用技术,如生物质发电、生物质燃料等,还积极推动农村生活垃圾等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通过这些措施,广东省有效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
为了支持绿色能源的发展,广东省还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例如,加大对绿色能源项目的财政支持、降低绿色能源发电上网电价、推进绿色能源技术研发等。
这些措施为广东省的绿色能源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支持。
广东省绿色能源的发展成果不仅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也为改善生态环境做出了积极贡献。
绿色能源的推广应用有效减少了传统能源的消耗,降低了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
这些成果进一步促进了广东省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然而,广东省的绿色能源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
例如,目前绿色能源发电的成本较高,依然存在着技术和经济上的限制;绿色能源与传统能源之间的转换还需要时间和资金的投入。
广东四大经济区域电力消费驱动因素分析

广东四大经济区域电力消费驱动因素分析广东是中国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拥有四大经济区域:珠三角、粤东、粤西和粤北。
在这些经济区域中,电力消费一直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从不同区域的特点出发,分析广东四大经济区域电力消费的驱动因素。
一、珠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等城市,是中国最富裕的地区之一,也是广东省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
在这一地区,电力消费的驱动因素主要有:1. 工业发展:珠三角地区是中国最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各种工业生产需要大量的电力支持,特别是电子、汽车、纺织等行业,对电力需求量很大。
2. 城市发展:作为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珠三角地区的城市化程度非常高,城市的建设和运营需要大量的电力支持,比如住宅用电、商业用电、交通用电等。
3. 科技创新:珠三角地区拥有众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研发机构,这些机构和企业对高品质、高可靠性的电力供应有着极高的要求,因此对电力消费的质量和可靠性要求也很高。
二、粤东地区粤东地区包括汕头、梅州、揭阳等城市,是广东省的东部地区,电力消费的驱动因素主要有:2. 商贸物流:粤东地区的一些城市拥有较为发达的商贸和物流业,商业、仓储、物流等领域的发展需要大量的电力支持。
3. 基础设施建设:粤东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有较大的需求,例如水利工程、交通运输等,这些都需要大量的电力支撑。
1. 能源资源利用:粤西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天然气等能源资源,这些资源的开采和利用都需要大量的电力支持。
2. 重化工产业:粤西地区的化工、钢铁、有色金属等重化工产业比较发达,这些行业对电力的需求量比较大。
3. 环境保护:粤西地区也在积极推进环保产业的发展,这些新兴产业对电力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2. 农业发展:粤北地区也是广东省的农业产区之一,农业生产对电力的需求较大。
在总结上述四大经济区域电力消费的驱动因素后,我们发现不同地区的驱动因素各有不同,但整体上都与地区的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有关。
广东绿色能源发展现状

广东绿色能源发展现状
广东省是中国南部的一个经济发达的地区,也是全国重要的绿色能源发展领域。
近年来,广东省大力推动绿色能源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果。
首先,广东省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上有着明显的优势。
该省拥有丰富的水能、风能和太阳能资源,因此积极发展水电、风电和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项目。
据统计,截至目前,广东省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全省发电总量的比例已达到30%以上。
其次,广东省致力于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升级。
该省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通过加大对清洁煤、清洁石油和清洁天然气等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有效减少了大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
此外,广东省还积极推进能源技术创新和应用。
该省加大对新能源技术的研发投入,推动了各类绿色能源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例如,在储能技术和智能电网等领域,广东省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和进展。
最后,广东省注重能源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
该省在能源项目建设过程中,坚持“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原则,注重环境影响评估和生态保护。
同时,广东省加强了对能源行业的监管和管理,确保了绿色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广东省在绿色能源发展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未
来,广东省将继续加大绿色能源的利用和推广力度,促进能源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能源结构前言:我国的经济发展面临能源资源和环境保护等因素制约。
2007年我国的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为27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7.8%。
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比例为69.5%,石油对外依存度超过50%。
据国际能源署最新预测,2020年我国的能源需求总量将达到45~50亿吨标准煤。
国际原油价格由于受到国际经济和政治局势等多重因素影响涨跌不稳,2008年,国际石油价格曾升到每桶147美元,带动煤炭、天然气价格大幅度上升。
随着美国金融危机造成全球经济动荡,世界经济发展步伐明显放缓,发达国家加大新能源的投入,促使全球发展新能源的步伐加快。
进入21世纪,全球性的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最大挑战,发展低碳经济,大力推广利用新能源,将成为减缓气候变化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Preface: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face factors such as energy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2007 China's total primary energy consumption of 2.7 billion tons of standard coal, up 7.8% from a year earlier. Compared with 69.5% in energy consumption structure, coal, oil's far more than 50%. According to the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s latest forecast, in 2020 China's total energy demand will reach 45 ~ 5 billion tons of standard coal. International crude oil prices due to affected by multiple factors such as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 political situation and instability, in 2008, the international oil prices rose to $147 a barrel, coal, natural gas prices rose significantly. As the U.S. financial crisis caused the global economic turmoil, the pace of the slowdown in the worl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increased investment in new energy, spur the pace of the global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In the 21st century, the glob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climate change become one of the biggest challenges facing human society, development of low carbon economy, promoting utilization of new energy sources, will be to slow climate change and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mportant way.一、广州能源结构太阳能有较好的利用价值。
根据广东省气候中心《广州太阳能资源评估报告》,广州地区2005年至2006年太阳年辐射总量为4GJ/m2;每年日照时数超过6小时的天数为107天,广州太阳能日变化不大,只要有太阳直射辐射,则在一天中的任何时段其利用效率均比较稳定。
热泵技术推广应用条件良好。
2007年广州市年平均气温已超过23℃,最低气温为5℃,湿度在50~95%,非常适合利用空气源热泵生产生活热水。
此外,广州市水资源较为丰富,珠江水和一些较大的地表水库可为附近建筑的地源热泵应用提供水源。
虽然广州土壤与环境温差不大,但地质条件较好(粘土层较深)的地方,也可以适度应用地源热泵技术。
此外,广东属于东南沿海的地热区域中,地热资源属中温和低温,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
南沙、万顷沙沿海一带的风能具有一定开发价值。
广东省风电资源主要集中在东西两翼,有3300多公里的海岸线和上千个岛屿,沿海一带及岛屿风速大,风能资源非常丰富。
广州地处广东中南部,总体风力资源不理想,根据现有资料,可成片开发的风能场主要在2个区域,装机容量估计在50万千瓦。
包括:以中高山脊为代表的广州市东北地区,风电可装机容量10万千瓦左右;以位于南沙区南沙、万顷沙沿海一带的滩涂区,可装机容量40万千瓦左右,近海海上风能也具有一定开发价值。
增城和从化等区域水力资源尚可进一步挖掘。
广州市地处珠江三角洲平原区,水力资源有限,从化市东北部的流溪河及增城市北部增江,河流的纵坡较陡,有一定的水力蕴藏量。
70年代开始,各区、县级市陆续兴建小水电站,据2006年统计,累计总装机容量为17.5万千瓦,年发电量约3.5亿千瓦时。
根据现有资料,在增城和从化等区域尚有3万千瓦以上可开发水力资源,可进一步调研开发利用。
生活废弃物等生物质资源有待开发利用。
广州市十区二市每天生活垃圾产量已达11000吨,每年垃圾产生量高达400万吨,预计到2010年将达每天13000吨,每年垃圾产生量近500万吨。
2007年我市共有规模化猪场1008个,年出栏量198万头,全市养殖场污水总量约为2600万立方米,生产沼气的潜力约为1580万立方米。
其中,万头猪以上的大型猪场有20余个,适合建设集约型沼气处理站。
广州市地处亚热带,生物质资源比较丰富,木屑、秸秆等农林废弃物资源较丰富且未得到有效利用。
二、广州能源企业的发展南沙区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东方电气(广州)重型机器有限公司(核岛关键设备)已成为我国核电站核岛核承压设备、常规岛设备主要制造基地,久泰能源公司年产15万吨二甲醚项目已经投产,风电设备项目取得进展;荔湾区“广东光电科技基地”一批新能源企业快速成长;广日集团垃圾焚烧发电成套装备、迪森公司的生物质颗粒和生物质油项目试点初步成功;新兴的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如迪森能源集团(生物质油装备、生物燃料锅炉)、广东同益电气有限公司(热泵)、广州中宇冷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花都广州市雅图风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广州红鹰能源科技公司(小型风电机组、太阳能风电互补机组)、广东中科天元再生资源工程有限公司(生物质燃料)等一批企业发展迅速,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技术和材料、热泵、输水储水装置等装备制造业发展有了良好开端。
三、广州能源现状近年来,广州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能源效率,单位GDP能耗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0%左右,处于全国先进地位。
然而由于经济总量增长迅猛,重化工业产能不断扩大,能源需求总量的增长势头仍然未得到有效的遏制。
2002-2007年广州市能源消费总量的年均增长率为11.6%,比同期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年均增长速度快近2个百分点。
2007年,全市人均能耗已达4.5吨标准煤,显著高于全国人均能耗2.38吨标准煤的水平,按目前的发展现状以及广州市政府明确的未来社会经济发展预计,到2020年,我市能源需求为7000~9000万吨标准煤。
由于广州市的化石能源几乎全部依赖省外调入和国外进口,能源发展受到资源和环境的制约,因此,发展新能源是贯彻我市“控总量、减增量、调存量、抓减量”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新能源开发应用现状广州市新能源的应用和产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新能源占我市总能源消费的比重还较低。
新能源应用方面:小水电装机约17.5万千瓦,年上网电量约3.5亿千瓦时;垃圾(含沼气)发电装机2.5万千瓦,年上网电量约1.3亿千瓦时,装机容量2万千瓦的李坑垃圾发电厂各项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太阳能光伏发电约100千瓦(广东科学中心、南沙丰田汽车公司等),目前我市太阳能利用主要是光热利用,在工厂、医院等公共建筑安装的太阳能集热板约40万平方米,普及率约5%。
完成了一批新能源的应用示范,如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路灯、交通信号灯等一批新能源的示范项目。
广州商学院、爱群大酒店等一大批单位开展了热泵空调和制热水节能工程示范,番禺中心区医院将采用太阳能节能一体化技术和热泵制热水系统,南沙区、萝岗区安装了风光转换电三位一体的示范性路灯等。
环保部门在全市范围内推进饮食服务业“油改气”,交通部门在交通领域推广使用LPG清洁能源,广州市现有6961台LPG车和295台无轨电车,占公交总数的83%;全市18721辆出租汽车全面完成LPG清洁能源改造。
新能源技术研发方面:广州市的新能源科技研发、研发队伍以及技术成果在国内具有优势,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知名度。
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等单位已开展新能源相关研发,研究领域涉及太阳能光伏、生物质气化发电、生物质合成燃料、生物柴油、燃料乙醇、沼气工程和生物质制氢、燃料电池等多个领域,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成果。
广州能源研究所的生物质气化发电技术已在国内多个省份和东南亚数国建立了生物质电站,汽车集团和华南理工大学开展了混合动力公交车的研发,中山大学也开展了纯电动车研发。
根据各类新能源的资源潜力、技术状况和市场需求情况,我市2010年和2020年新能源的重点发展领域如下:(一)太阳能1、太阳能热利用在城区推广普及太阳能一体化建筑、太阳能集中供热水工程,并建设太阳能空调制冷示范工程。
在农村和小城镇推广户用太阳能热水器。
到2010年,太阳能热水器总集热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到2020年,太阳能热水器总集热面积达到约500万平方米。
2、太阳能发电在城市建筑物和公共设施建设与建筑物一体化的屋顶太阳能并网光伏发电设施,首先用在公益性建筑物上,然后逐渐推广到其它建筑物;在有经济实力的企业建设小型光伏电站,作为企业办公用电的补充电源;在道路、公园、车站、以及风力资源较好的农村等公共设施照明中推广使用光伏电源和风光互补路灯照明,建设一批新能源照明示范项目。
扩大城市光伏发电的利用量,为光伏发电提供必要的市场规模。
促进我市太阳能发电技术的发展,做好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战略储备。
到2010年,太阳能发电总容量达到5000千瓦,到2020年达到10万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