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音乐
京剧音乐发展历程与艺术成就系列

京剧音乐发展历程与艺术成就系列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之一,以其独特的音乐表演形式和丰富多样的曲调而闻名于世。
它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辉煌的发展历程,不断地将中国古典音乐与戏剧相结合,创造出了许多经典的艺术作品。
本系列文章将为您介绍京剧音乐发展历程与艺术成就。
第一篇:京剧音乐的起源与演变京剧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代,当时的南戏、北戏等各种戏曲形式都对其产生了影响。
经过多年的整合和创新,京剧音乐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它融合了北方曲艺与南方戏曲的特点,以及汉民族音乐、宫廷音乐等元素,形成了独具一格的京剧音乐体系。
京剧音乐以它独特的旋律、节奏和唱腔而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
它通常采用复调的形式,既有主调又有伴奏,使得演唱者能够更好地表达角色的情感和个性。
在演唱上,京剧音乐分为主唱、副唱、和音等不同的角色,每个角色都有其独特的声腔和表演方式。
第二篇:京剧音乐的曲调与唱腔京剧音乐以其独具特色的曲调和唱腔而闻名于世。
它的曲调多变,有高亢激昂的《探案追凶》、悲壮凄美的《霸王别姬》等。
每个曲调都有其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使得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剧情和人物性格。
京剧的唱腔也是其独特之处,它有长音、颤音、滑音等多种唱法,通过声腔的变化,演唱者能够更好地表达角色的情感。
除了曲调和唱腔,京剧音乐还有独特的乐器伴奏,如二胡、琵琶、锣鼓等。
这些乐器在演唱过程中,通过不同的演奏方式,为观众呈现出丰富多样的音乐效果,增强了舞台表演的感染力。
第三篇:京剧音乐的传承与创新京剧音乐的传承与创新是其发展的关键。
在传统京剧音乐的基础上,各代相传不断发展创新,使京剧音乐保持着时代的活力。
戏曲家和音乐家们不断尝试结合现代音乐元素,创造出新的音乐形式和风格,使京剧音乐更好地与现代观众产生共鸣。
同时,京剧音乐的传承也非常重要。
传统的唱腔、曲调、乐器等要素需要由优秀的艺术家来传承和弘扬。
许多京剧院团和个人都致力于这项事业,通过举办演出、组织培训等方式,将京剧音乐的传统艺术形式传递给更多的人。
好听京剧歌曲大全

好听京剧歌曲大全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其中,京剧歌曲作为京剧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艺术表现上具有独特魅力,更是中国传统音乐的珍贵遗产。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好听的京剧歌曲吧!《霸王别姬》。
《霸王别姬》是京剧中的经典之作,其歌曲描绘了霸王项羽与美人虞姬的离别之情,歌词深情动人,旋律悠扬动听,是京剧中不可或缺的经典之作。
歌曲中表达了虞姬对项羽的深情厚爱,以及项羽对虞姬的眷恋和不舍,让人听了不禁感叹人间真情。
《红楼梦》。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而京剧《红楼梦》中的歌曲更是动人心弦。
其中的《贾宝玉挑灯入梦》、《林黛玉悼红玉》等歌曲,以其深情的旋律和动人的歌词,将红楼梦中的爱恨情仇娓娓道来,让人仿佛置身于红楼之中,感受其中的悲欢离合。
《牡丹亭》。
《牡丹亭》是中国古典戏曲文学的杰作,其歌曲更是令人流连忘返。
其中的《行香子·拾遗》、《牡丹亭序》等歌曲,以其悠扬的旋律和深沉的情感,将牡丹亭中的爱恨情仇诉说得淋漓尽致,让人为之动容。
《西厢记》。
《西厢记》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浪漫爱情故事,而京剧《西厢记》中的歌曲更是将这段爱情故事演绎得淋漓尽致。
其中的《秋夜月·临江仙》、《解语花》等歌曲,以其婉转动听的旋律和细腻动人的歌词,将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的爱情故事诉说得深情款款,让人为之倾倒。
以上便是一些好听的京剧歌曲,每一首歌曲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无论是旋律还是歌词,都让人为之动容。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欣赏这些经典的京剧歌曲,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体会其中蕴含的深刻情感,让我们一起走进京剧的艺术世界,感受其中的美好与深情。
京剧交响音乐《沙家浜》唱词

京剧交响音乐《沙家浜》唱词
01 序曲
红旗飘,军号晌,山河震荡!驱日寇,除汉奸,保国土,挽危亡,中华儿女慷概高歌上战场国民党反动派,卖国求荣不抵抗,
假抗日,真反共,屈膝求降,为虎作怅
02 军民鱼水情
朝霞映在阳澄湖上,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全凭着劳动人民一双手,
画出了锦绣江南鱼米乡祖国的好山河寸土不让,岂容日寇逞凶狂!
03 敌寇入侵/枪声报警芦苇荡
昨日后门方出虎,今朝前门又进狼,鬼子撤走他换防,捕鱼捉蟹有名堂,
莫非是想诱我亲人出芦荡?黑心毒手必须防,我们是非明眼睛亮你纵然施诡计、
设陷阱,笑里藏刀也狂费心肠
04 坚持
要学那泰山顶上一育松,挺然屹立傲苍穹,八千里风暴吹不倒,
九千个雷霆也难轰烈日喷炎晒不死,严寒冰雪郁郁葱葱
05 授计
风声紧雨意浓天低云暗,不由人一阵阵坐立不安亲人们粮缺药尽消息又断,
芦荡内怎禁得浪激水淹!他们是革命的宝贵的财产,十八个人和我们骨肉相连
06 斥敌
你们是汉好走狗卖国贼,少廉无耻、丧尽天良!你有理,敢当着百姓们讲,
纵然把我千刀万剐也无妨!沙家浜总有一天会解放,且看你们这些走狗汗奸好下场!
07 奔袭/胜利
乘东风,荡乌云,红霞万丈!沙家浜得解放,胜利凯歌纵情高唱,祖国河山无限好,
遍城乡红旗飘扬,新四军踏破长江千重浪,为人民,杀敌寇,百炼为钢……胜利属于革命人民,
光荣归于英明的领袖毛主席,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中央乐团集体创作
独唱:曹连生、梁美珍、林寄语
演奏:中国中央交响乐园演唱:中央乐团合唱队
指挥:李德伦。
《唱脸谱》音乐教案(通用6篇)

《唱脸谱》音乐教案(通用6篇)《唱脸谱》音乐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和学唱《唱脸谱》,体验京剧艺术与流行歌曲的融合,进而提高学生对本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唱脸谱》和亲自学唱其中的音乐片段,充分体验《唱脸谱》中音乐与美术的结合,从而提高学生对综合艺术审美的能力。
【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欣赏《唱脸谱》,掌握京剧与脸谱的一些知识,能够简单的演唱这首歌曲。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欣赏《唱脸谱》中的京剧部分,并能知道部分脸谱所代表的一些人物。
【难点】学生能随着京剧的音乐,有感情、简单的演唱歌曲。
三、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钢琴、脸谱的图片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课件播放视频《新贵妃醉酒》,请学生探究以下问题:1、演唱者是谁?2、这首歌曲属于通俗歌曲还是戏曲?“戏歌”是把戏曲声腔和通俗歌曲结合起来的一种艺术形式,这种既像戏曲又像歌的唱段它就是戏歌。
戏歌是戏曲这种传统而古老的艺术形式与当代流行因素结合的产物,中国戏曲是经过千锤百炼的,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文化特色,动听的同时也感动人的心灵,而流行歌曲却是新时代人的极宠,二者结合,自然相得益彰,风格独特。
环节二:新课教学1、欣赏《唱脸谱》,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1)这首作品跟上面的那首形式是一样的吗?这首歌曲也是“戏歌”,中间我们听到有蓝、红、黄、白、黑几个颜色的脸谱。
(2)什么是脸谱?在传统的戏曲表演中,演员根据剧情的需要,在脸上绘有五颜六色的图案,称为“脸谱”。
(3)什么叫京剧?出示京剧的基本知识以及传统的剧照2、再次欣赏戏歌《唱脸谱》,然后回答问题。
(1)这首戏歌可以分为几个部分?(2)这首戏歌中唱了哪几种颜色的脸谱?出示课件:蓝、红、黄、白、黑、紫、绿、金、银、灰(3)不同颜色的脸谱分别代表的性格?红色:忠勇白色:奸诈黑色:正直蓝色脸谱:窦尔敦,是一员勇猛、刚强的武将。
红色:关羽。
刘备手下的一员武将性格耿直忠勇。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京剧唱腔联奏》课件

京剧声腔板式:西皮导板
西皮导板是西皮散板的延伸和发展,导板只有上句形式。它是大唱段的 起始句,常用于剧中人感情激越奔放之时。 西皮导板用特定的锣鼓开唱,这个锣经的名字也叫“导板”,因为它是 导板的头,很多人就把它叫作了“导板头”,这与散板的开唱锣鼓“凤 头”、“扭丝”、“撞金钟”是明显不同的。 导板的过门和唱腔比散板更凝重、更延伸、比散板的音域更高,导板的 旋律比散板更长和更具有终止感。
京剧声腔板式:西皮散板
西皮散板是将“西皮原板”通过拆散手法发展出的一种板式,西皮散板 是自由节拍、无板无眼的唱腔结构,根据剧情的需要,演唱速度可快可 慢。一般用“凤点头”、“纽丝”、“撞金钟”锣鼓点开唱。在剧中一 般不作为重点唱段使用。
散板是用锣鼓接过门起唱的,上、下句的落音同原板一样:上句落2、3、 6,(嘎调可落5和高音1)下句落51。伴奏和演唱一样,都是自由节奏 的,属散拉、散唱形式。上、下句之间要加一锣,在小分句之间,“过 门”可有可无,不做硬性规定。要根据演唱者气囗停顿的大小,由琴师 来掌握用不用加过门。
皮是京剧的主要声腔之一。
西皮的曲调活泼、欢快,唱腔刚劲 有力、节奏紧凑,非常适合表现欢 乐跳跃、坚定、愤懑的情绪。
西皮的板式有:原版、快板、慢板、流水、导板、散板、 滚板、摇板、二六、回龙、快三眼、娃娃调、反西皮等等。
——京剧声腔板式:西皮原板
西皮原板是西皮声腔的基本板式。 西皮原板的结构形式和二黄原板相同,也就是2/4节拍, 一板一眼,中速节奏的板式。 西皮原板的用处极为宽泛,常用于叙事、抒情和景色描述。 在京剧剧目中,独立存在的西皮原板唱段很多,不同行当接唱的形式、原板与 其他板式接转、组合的形式也不少。《状元媒》导板“蛟龙得意上九天”是生 旦接唱形式的原板。 旦角行当的唱腔比老生、花脸的唱腔要复杂、节奏较慢,因此旦角的西皮原板 一般用4/4节拍记谱。 花脸的西皮原板和老生西皮原板的结构完全相同,因行当不同,演唱风格则有 所不同,花脸唱腔要比老生唱腔的棱角大,粗犷强烈、比较夸张。
京剧的音乐简介

第六章京剧的音乐简介戏曲是综合艺术。
京剧和其他戏曲一样,也是由文学、音乐、表演、美术、舞蹈等结合在一起的综合艺术。
而京剧音乐则在全部艺术组成局部中占重要地位。
它由唱腔、念白、曲牌、打击乐四个局部组成。
一、唱腔1、唱腔在京剧音乐中的地位和作用唱腔是戏曲音乐的中心,是戏曲剧种最显著的艺术特征。
我国的三百余种戏曲剧种,其主要区分就在于唱腔的不同。
京剧唱腔是京剧音乐的中心,它不仅是区分于其他剧种的主要标志,而且也是区分京剧中不同艺术流派的重要标志。
唱腔是表达和抒发人物的思想感情,提醒人物的内心思维活动,刻画人物性格,呈现故事情节,表现戏剧冲突冲突,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在众多京剧剧目中有很多剧目以唱为主。
京剧演唱具有旋律性强、美丽抒情、生动活泼、富于变化和比照、通俗易懂和较强的表现力等优点。
深受宽阔观众的宠爱。
很多剧目都有其代表性的唱段在群众中流传,京剧艺术之所以能有巨大的进展和雄厚的群众根底,脍炙人口并在群众中广为传唱,京剧唱腔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京剧的唱腔体制和声腔构造我国戏曲声腔分两类:一为“联曲体”,另为“板腔体”。
联曲体系由各自独立的曲牌组成。
板腔体则由不同的板式组成,板腔体唱腔的曲式构造虽比较简洁,但由于演唱速度的不同、音区运用的不同、节奏、完毕音的变化,衬字托腔的使用,转调以及唱法上的变化等,使它格外富于表现力。
同一种板式,不同的行当和不同的角色,不同的思想感情都可应用和表达。
京剧的唱腔虽然也有联曲体的构造形式〔如昆腔等〕,但它的主体局部——皮黄腔,却是典型的板腔体构造。
京剧的唱腔为多声腔构造,皮黄腔为主,其他声腔也有表达,如昆腔,吹腔和杂腔小调。
3、京剧唱腔的板式分类及节奏形态京剧唱腔中的西皮、二黄等凡用胡琴伴奏的唱腔,均有不同的板式构造,在传统戏中,大致由以下几类组成:二黄:原板、慢板、快三眼、散板、摇板、滚板、导板反二黄:原板、慢板、快三眼、散板、导板西皮:原板、慢板、快三眼、二六板、流水、快板、散板、摇板、滚板、导板30反西皮:二六、散板四平调:原板、导板、反四平高拨子:原板、散板、摇板、导板南梆子:快三眼、导板唱腔的板式虽然繁多,但其节奏形态,则主要为四种:4/4拍一板三眼──各类慢板、快三眼2/4拍一板一眼──各类原板、二六1/4拍有板无眼──各类流水、快板自由节奏无板无眼──各类散板、摇板、滚板、导板京剧唱腔的板式在表现人物感情方面虽无固定的分工,但由于节奏形态的不同、旋律和演唱速度的不同,因而也有个相对的侧重。
京腔京韵|京歌20首(收藏版)

郊道邓丽君 - 珍贵历史性演唱会精选
情怨刘欢 - 经典20年珍藏集锦
⼤宅门胡晓晴 - ⼤宅门⾳乐专辑
粉墨情缘张也 - 歌曲合辑
重整河⼭待后⽣骆⽟笙 - 正义之声—100⾸优秀抗战歌曲集故乡是北京李⾕⼀ - 中国戏歌姚明作品集
北京欢迎你谭晶 - 祖国万岁·作品全集
前门情思⼤碗茶杭天琪 - ⽔与⽕的缠绵
江⼭⽆限屠洪刚 - 精忠报国
精忠报国屠洪刚 - 精忠报国
梦北京王泓翔 - 歌声的翅膀第8期
梨花颂李⽟刚;⽩⾦ - 2019北京电视台元宵晚会
冰糖葫芦龚玥 - 70恋歌
知⾳李⾕⼀ - 20世纪中华歌坛名⼈百集珍藏版
唱脸谱杭天琪 - ⼀⼈⼀⾸成名曲9
霸王别姬屠洪刚 - 中国功夫
北京北京汪峰 - 汪峰2017经典歌曲新编精选集
国⾊天⾹李⽟刚;霍尊 - 歌曲合辑
⿊头发飘起来张迈 - 中国著名作曲家孟庆云作品经典新贵妃醉酒逐梦令李⽟刚 - 祈年纪国风⾳乐盛典。
京调

新课教学4、京剧的表演形式三、聆听《京调》1、从《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两首选段中,基本感受了京剧的唱腔,现在请听这段笛子吹出的曲调是什么风格的音乐?2、初听第一主题的笛子主奏曲调与第二主题笛子的曲调。
(1)设问:哪一主题的曲调舒展悠长,哪一主题的曲调活泼、紧凑?(2)听辨教师弹奏这两个主题的某一主题,请学生用手指表示是第一还是第二主题。
(3)哼唱:视谱哼唱这两个主题的曲调。
3、聆听《苏三起解》片段,了解在旋律上的关系。
4、欣赏全曲。
设问:全曲分为几部分?如果第一主题用A表示,第二主题用B表示,那么全曲的结构图式是怎样的?(ABABA)5、复听全曲,完成教材下方的作业。
四、表演《京调》1、初听歌曲,知道歌曲是根据乐曲《京调》的主题填词而来的。
播放乐曲、歌曲两个版本的音乐,让学《京调》是根据京剧《苏三起解》中的唱腔片段《苏三离了洪洞县》音调编创的。
生听后谈谈这两首歌(乐)曲在曲调上的联系。
2、再听歌曲,说出歌词中所包含的京剧艺术。
如:京剧的行当(生旦净丑),表演形式(唱念做打),脸谱艺术(油彩脸上画),伴奏形式(锣鼓)等。
请学生带着问题聆听,听后交流分享,复习,渗透京剧相关知识。
3、学唱歌曲,唱出京剧的韵味。
(1)用“deng”跟琴哼唱旋律,并比较歌(乐)曲在旋律、节奏上的不同之处。
练习时,适宜用稍慢的速度,注意唱准切分音及后半拍节奏的地方,换气的地方要迅速。
旋律哼唱准确后再模唱旋律。
(2)先用轻声高位置的念白来念歌词,找到高位置的状态后,再迁移到歌唱中,使演唱更有京剧的韵味。
(3)处于变声期的学生,教师要提示他们不要太大声和用力,高音处可用假嗓轻声唱。
4、结合教科书插图的角色、动作,边唱边表演。
5、表演歌曲《我是中国人》《京调》6、了解地方戏曲,弘扬民族文化教师展示豫剧片段《谁说女子不如男》,学生回家学习一段京剧或地方戏曲。
7、小组合作做一做本课的活页习题。
“为脸谱涂颜色”的练习,涂上自己喜好的色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京剧音乐
以歌舞演故事,是戏曲艺术的基本特征,而音乐又可视为戏曲艺术的灵魂。
京剧由“秦腔”“昆曲”“汉调”“徽调”等等发展而来,形成了自己的“皮黄腔”(即“西皮”“二黄”)。
京剧中西皮腔、二黄腔发展的较为完善,影响很大,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皮黄在戏曲发展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至今仍然有着旺盛的艺术生命力。
西皮定弦为6―3,(定弦的标准是建立的演员的嗓音音高的基础上)西皮腔有很多种板式:“西皮原版”、“西皮慢板”、“西皮快三眼”、“西皮二六”、“西皮导板”、“西皮回龙”、“西皮流水”、“西皮快板”等等。
西皮的曲调活泼跳跃,节奏紧凑,例如:现代京剧《沙家浜》中郭建光唱段“朝霞映在阳澄湖上”,还有《龙江颂》中江水英唱段“一轮红日照胸间”。
而有的西皮腔旋律
是刚劲有力的,例如:现代京剧《红灯记》李玉和唱段“屈膝投降是劣种”;现代京剧《沙家浜》郭建光唱
段“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等都充分证明以上的观点。
西皮原板的主要特点就是:眼起板落,即上句眼起,下句板落。
(民族音乐称为弱拍起,强拍落)而西皮慢板,西皮快三眼上句是在中眼起(民族音乐称为次强拍起)下句板落。
例如:传统京剧《空城计》诸葛亮唱段“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等可以说明以上观点。
西皮腔分生腔,旦腔,西皮生腔的落音,上句一般落为6、2、3音,下句多落1音。
旦腔的落音,上句一般落低音6、3、1。
下句多落5音。
生旦腔所用的过门也基本相同,但两者唱腔的旋律,句子的落音以及音区,音域都有所不同。
在调高相同的情况下,生腔与旦腔是同调异腔的关系,可以组成对唱的唱段,例如《四郎探母》中铁镜公主与杨延辉在“坐宫”中精
彩的对唱。
反西皮是由西皮变化而来,单板式不够完整,传统戏和现代戏都不常见。
京剧二黄分二黄腔、反二黄腔,另外还有四平调和唢呐二黄,唢呐二黄与二黄腔的区别只是在于伴奏的乐器不同,唢呐二黄的伴奏是以唢呐伴奏为主,其他乐器为辅,不用胡琴,但是在唱腔旋律上基本上是相同的,四平调也属于二黄类,旋律非常优美,委婉动听。
二黄、反二黄也分生腔、旦腔两大类,这两种板式的生腔,在皮黄戏中占着很大的比重。
具有重要的位置,无论是传统戏,还是现代戏,在京剧音乐的创作上,总是综合二黄、反二黄的大部分板式。
写成中心唱段来反映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二黄生腔与二黄旦腔伴奏乐器定弦也是相同的,都是5、2弦。
正、反二黄伴奏的胡琴与汉剧,徽剧的伴奏胡琴
基本一样,都是用的大筒子胡琴,伴奏二黄与反二黄的琴弦略粗一些。
上面说过二黄的定弦为5、2,反二黄的定弦是1、5,但这也是根据演唱者自身的嗓音条件以及音区和旋律的音高而定的。
二黄腔、反二黄,通常是老生腔比青衣腔高出一个至两个调。
正、反二黄生腔与正、反二黄旦腔虽然胡琴定弦相同,但是两者唱腔的旋律,句子的落音、调式以及音域都有所差异。
二黄生腔上句多落1音,下句多落2或5音,从上、下句的落音已经旋律的进行时,其他音也多围绕它而进行。
旦腔的上句多落1音,或者6音,下句多落5音,但在戏中心唱段大部分多落2音。
二黄、反二黄的板式均很丰富,有二黄原版、反二黄原版、二黄慢板、反二黄慢板、二黄快三眼、反二黄快三眼、二黄二六、二黄垛板、反二黄垛板、二
黄导板等等。
二黄、反二黄与西皮腔的不同之处在于板起、板落。
如现代京剧《红灯记》中李铁梅唱段“打不尽豺狼绝不下战场”的反二黄腔,现代京剧《龙江颂》中江水英和李志田对唱“百花盛开春满园”的二黄腔。
以上二黄腔与反二黄腔的例子仅是证明与西皮腔版式上不同的特点,二黄腔与反二黄腔不同的是上下句的落音旋律的进行以及调式上的不同。
二黄的旋律稳重大方、平和,而反二黄的旋律则深沉、悲郁。
如现代京剧《杜鹃山》柯湘唱段“血的教训”等都能生动的体
现反二黄在旋律上那种厚与沉稳而又有感染力的魅力。
京剧音乐是由多种地方戏曲的音乐成分构成的,这也与戏曲音乐几百年来的继承、积淀有关。
外地戏曲生腔的流入,是京剧音乐的来源。
所以,京剧的强调来自外地。
对京剧的强调,大家有一个共识,就是它以皮黄生腔为主而兼其他。
把它归属在皮黄系统中
为皮黄戏,这也是因为京剧的绝大多数剧目是用皮黄演唱的剧目,事实也是如此。
京剧发展至今,京剧的伴奏以及配乐是发挥了重要作用的,伴奏乐队称为“场面”,分为“文场”、“武场”两部分.无论古装戏还是现代戏,京剧的伴奏乐器“三大件”都是其他乐器代替不了的,从某种意义来说,“三大件”代表了一个剧种“京剧”。
随着时间的推移,仅靠“三大件”是不能完全反应出时代气息的,相继增加了三弦,二胡,琵琶,等名族乐器。
也有为了剧情。
为烘托气氛又增加了西洋管弦乐。
不可否认的是,西洋乐器的加入,在给京剧音乐增添许多色彩的同时,也确实给观众在听觉上带来了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