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

合集下载

中医药规范化培训岗位培训制度

中医药规范化培训岗位培训制度

中医药规范化培训岗位培训制度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的规定的要求,为进一步提高我院中医住院医师、中药师业务素质,培养合格的中医药人才,结合我院实际,按照科学、规范的原则,制定本制度,望全院相关科室遵照执行。

一、培训对象1、高等医学院校医学本科、专科毕业的临床住院医师。

2、医学研究生毕业后从事临床工作及新调入住院医师,按其临床工作实际水平参加相应年度的培训。

一、培训目标1、住院医师经过规范化培训,要达到卫生部《卫生部技术人员职务试行条例》规定的主治医师水平。

2、具备良好的从医所需的人文综合素质。

二、培训方法(一) 培训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三年,第二阶段为两年。

第一阶段(第一年至第三年)第一阶段为二级学科基础培训,培训目的是使住院医师掌握二级学科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训方法以二级学科的各专业轮转为主,兼顾相关科室。

医学理论:巩固大学理论知识,阅读本学科经典著作,学习培训要求的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

临床技能:掌握本学科基本诊断、治疗技术,本学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处理方法、门、急诊处理、重危病人抢救、接待病人、病历书写、临床教学等技能。

专业外语:每小时能笔译2500个印刷符号以上。

文献综述:阅读指定的参考书刊及专题文献,完成一篇综述或论文。

完成第一阶段培训项目和内容,通过各项考核,成绩合格者方可进入第二阶段培训。

第二阶段(第四年至第五年)第二阶段根据各学科特点进行二级或三级学科培训。

进一步加强本专业的“三基”训练,主要从事专业临床工作,安排一定的门、急诊和实验室工作。

打好本专业的临床工作基础,担任总住院医师或相当的医疗行政管理工作半年以上,并安排适当时间参加基层预防保健工作。

医学理论:巩固本学科各专业知识,熟练掌握本专业常见病的相关理论,学习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

临床技能:通过专科培训,能熟练掌握本专业常见病诊疗技术,能完成专科病房高年住院医师工作,如承担专科院内会诊,带教实习医师晚查房等。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2022年版)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2022年版)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2022年版)
1、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
(1)住院医师基本职能:包括临床医疗工作,科技新兴领域探索,社会及行政工作背景及其相关规定;
(2)临床医疗培训:全面深入学习和理解临床医疗知识、临床技能和工作程序;
(3)医疗卫生法规:学习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卫生技术指导意见及社会及行政相关的工作要求;
(4)医疗风险管理:了解医疗风险管理,学习应对各类医疗风险的措施和方法;
(5)预防保健护理:关注临床防护、应急处理等预防保健护理知识;(6)诊断护理:了解和掌握各个诊断科室的护理,学习护理诊断、诊断护理技术;
(7)治疗技术:通过掌握各种治疗技术手段,熟悉临床治疗过程;(8)医疗新技术:了解病理学、影像学等新兴领域,学习最新诊疗技术;
(9)护理咨询与护理规范:学习和掌握护理咨询的正确方式,明确实施的护理规范;
(10)职业生涯规划:探究职业发展路径,学习面向未来学术研究及实践必备的技能。

2、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
(1)学习成绩要求:参加培训的住院医师需要达到课程要求,完成练
习与考试等,合格率达到90%以上;
(2)课程完成标准:培训的过程中,住院医师需通过系统实践和学习,形成定期回顾,最终完成课程要求;
(3)知识更新标准:根据临床新发展的需要,定期开展新的培训,保
持住院医师知识的更新;
(4)技能要求:明确需要掌握住院医师在临床医疗护理实践中所需要
的临床护理技能;
(5)效能测评:进行定期测评,考核学员培训成果,以及解决实际工
作问题的能力;
(6)专家考核要求:培训过程中需要专家外部考核,提高学员的实践
能力。

中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方案

中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方案

中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方案一、培训目标二、培训内容1.基础知识培训: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及辨证论治基础、中医药学基础等方面的知识。

2.临床技能培训:包括中医临床常用疾病的诊疗技巧、中医临床技术操作等方面的培训。

3.中医药学知识培训:包括中药学、方剂学、针灸学、推拿学等相关知识的培训。

4.临床实践培训:通过临床实践活动,加强住院医师的临床操作能力和诊疗能力。

三、培训方法1.理论教学:通过讲座、授课等形式进行基础知识的传授。

2.临床实习:在指导下参与临床诊疗活动,积累临床经验。

3.实践操作:针对临床技能培训,通过模拟患者或实际患者进行操作练习。

4.学术讨论:定期组织学术讨论,促进医学知识的交流和分享。

5.病例讨论:通过病例的讨论和分析,提高住院医师的临床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培训周期及考核1.培训周期:中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周期为三年。

2.考核内容:包括理论知识考核、临床技能考核、临床操作考核等方面的考核。

3.考核形式:采用书面考核和实际操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评价。

4.考核标准:参考国家相关法规和规范,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考核标准。

五、培训资源和师资1.培训资源:包括中医学教材、临床案例库、模拟患者、临床技能实践设备等。

2.培训师资:由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教学经验的中医师担任培训讲师及指导师。

六、培训管理1.培训计划: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明确培训的目标、内容和时间。

2.学员管理:建立学员档案,记录学员培训过程和成绩,对学员进行个别指导和辅导。

3.培训评估:定期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从而不断完善培训内容和方法。

4.培训反馈:定期收集学员的培训反馈和建议,及时改进培训工作。

通过中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可以提高住院医师的临床技能和综合素质,进一步推动中医临床工作的规范化和质量提升,满足患者对中医医疗服务的需求。

《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办法(试行)》

《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办法(试行)》

附件1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办法(试行)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规范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根据《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办法(试行)》,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中医药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临床医师队伍建设的基础环节,其目标是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扎实的中医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临床技能和必要的西医知识与技术,能独立承担常见病、多发病及某些疑难危重病证诊疗工作的合格中医住院医师,特别是为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能够胜任岗位要求的中医类别全科医生。

第三条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对象为:(一)拟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工作的中医学类、中西医结合类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二)已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工作并获得执业医师资格,需要接受培训的人员;(三)其他需要接受培训的人员。

第四条中医药管理部门对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行全行业管理、分级负责,充分发挥中医药相关行业协会、专业学会和有关单位的优势和作用。

第五条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参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办法(试行)》中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的职责负责本地区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组织实施和管理监督。

第六条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部门制定的培训标准实施。

第七条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分为两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主要在中医内科、中医外科、中医妇科、中医儿科、针灸推拿(含中医康复)、中医骨伤、中医五官等学科轮训。

第二阶段根据学员预期从事的专业选择在相应的学科以及相关科室轮训。

培训学科由国家中医药管理部门统一规定,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增设或调整培训学科,须报请国家中医药管理部门批准后实施。

第八条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采取理论学习、临床轮训和跟师学习相结合的方式。

学员进入培训基地后,即确定一名中医临床工作8年以上、主治及以上医师作为其跟师学习的指导老师。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院对住院医师进行系统培训的重要环节,旨在提高住院医师的临床能力和专业水平,使其能够胜任临床工作。

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的制定对于提高住院医师的整体素质和医疗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培训内容。

1. 临床技能培训。

住院医师需要系统学习临床技能,包括但不限于基本检查、常见病症的诊断和治疗、急救技能等。

培训内容应涵盖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多个临床科室,确保住院医师全面掌握临床技能。

2. 专业知识培训。

住院医师需要系统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包括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方法、治疗方案等内容。

培训内容应结合临床实际,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住院医师的专业水平。

3. 医患沟通与医疗纠纷处理。

住院医师需要学习医患沟通技巧,了解医患关系的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要求,培养良好的医患关系。

同时,还需要学习医疗纠纷的预防与处理方法,提高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

4. 医学伦理与法律知识。

住院医师需要了解医学伦理与法律知识,包括医疗事故的责任认定、医疗纠纷的处理程序、患者知情同意等内容,确保医疗行为合法合规。

二、培训标准。

1. 培训计划的制定。

医院应根据住院医师的实际情况和培训需求,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明确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方式等,确保培训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2. 培训指导的落实。

医院应配备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教学经验的专业人员,对住院医师进行系统指导和培训,指导内容应贴近临床实际,注重实战能力的培养。

3. 培训效果的评估。

医院应建立科学的培训评估机制,对住院医师的培训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培训计划,确保培训效果的实际达到预期目标。

4. 培训资源的保障。

医院应提供良好的培训资源,包括但不限于临床实习机会、学术交流机会、学习资料等,为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结语。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的制定对于提高住院医师的整体素质和医疗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实施细则

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实施细则

附件2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试行)根据《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办法(试行)》、《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办法(试行)》的有关要求,制定本培训标准。

第一章概述培训目标、原则和对象(一)目标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目标,是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培养合格的中医住院医师。

通过培训,使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扎实的中医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临床技能和必要的西医知识与技术,能独立承担常见病、多发病及某些疑难危重病证的诊疗工作。

(二)原则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遵循中医临床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和特点,体现整体性、系统性和实践性。

培训应以中医临床实际需要为出发点,立足于中医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训,重在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技能的培养。

(三)对象本培训标准适用于拟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工作的中医学类(不包括民族医类)、中西医结合类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或已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工作并获得执业医师资格,需要接受培训的人员;以及其他需要接受培训的人员。

民族医类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由省级中医药(民族医药)管理部门另行制定。

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按照《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执行。

培训方式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采用理论学习、临床轮训与跟师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以临床轮训为主。

(一)理论学习结合临床实际应用开展理论学习,内容包含中医小讲课、中医临床进展、紧密结合临床的中医药基础理论、经典医籍,以及开设若干职业道德、医学伦理、法律法规、人际沟通、中医辨证思维以及相应的公共卫生等专题讲座。

理论学习以自学为主,结合必要的集中辅导。

(二)临床轮训1.培训计划培训年限一般为3年。

已具有中医学类、中西医结合类相应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历的人员和已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工作的医师参加培训,由培训基地根据临床经历和诊疗能力确定接受培训的具体时间和内容。

培训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4个月,第二阶段为9个月。

《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标准(试行)》

《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标准(试行)》

附件3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标准(试行)根据《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办法(试行)》有关要求,制定本标准。

第一章培训基地总体要求一、培训基地基本条件1.等级及规模(1)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民族医医院),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放射诊疗许可证》。

(2)总床位数≥400张。

(3)开展中医诊疗技术项目数≥22项。

(4)具有同时接纳不少于60人培训(每年不少于20人)的能力。

2. 诊疗疾病范围符合《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的要求,详见第二章培训科室要求。

4.科室设置科室设置满足《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的要求:中医内科、中医外科、中医妇科、中医儿科、针灸科、推拿科、中医康复科、中医骨伤科、中医耳鼻喉科、中医眼科、辅助科室(包括心电图、影像、中药房等)。

5。

医疗工作量(1)年门诊量≥70万人次。

急诊量≥5万人次。

中医专病门诊≥30个.(2)床位使用率≥80%.平均住院日≤21天。

病床周转次数≥17次/年。

6.医疗质量(1)入出院诊断符合率≥95%。

(2)中医参与治疗率≥90%。

(3)中西医结合治疗率≥70%.7.师资条件(1)带教医师与学员比例应达到1:2.(2)中医医师占医师的比例≥60%。

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占药剂人员总数≥60%。

二、培训基地教学条件1。

有满足培训要求的教学设备和能容纳60人以上的教室。

2。

有培训临床技能的示教室。

3。

图书馆藏书的专业种类比较齐全,具有满足培训所需的专业书籍和期刊,有互联网等获取专业信息的渠道和设施。

三、培训基地组织管理1。

成立中医药毕业后教育领导小组,由院级领导分管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

2。

有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部门,并配备专职工作人员。

3。

建立完善的培训基地管理、考试考核等制度.四、培训基地支撑条件1.能够提供培训基地建设和维护所需的基本经费。

2.能够为学员提供基本的学习和生活条件。

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细则

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细则

XX中医院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细则各科室:按照国家卫计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国中医药人教发〔2014〕25号)要求,结合山东省卫计委和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鲁卫中综合发[2015]2号)规定,特制定了《XX中医院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细则》,请各科室结合实际工作认真贯彻执行。

XX中医院XX中医院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国中医药人教发〔2014〕25号)、《山东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办法》(鲁卫科教国合发[2013]6号)等要求,为推动医院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顺利开展,培养合格的临床医师,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坚持以强化临床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提高中医住院医师职业素质,加强培训过程管理,规范培训模式,统一培训标准,不断提高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能独立处理本专科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工作的合格临床医师。

第三条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对象是从事中医类、中西医结合类专业岗位工作的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

本细则适用于在本医院进行规范化培训的中医、中西医结合住院医师。

第四条本科学历的中医、中西医结合住院医师培训时间为3年;已取得中医学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根据是否有临床经历确定培训时间。

硕士培训一般不低于2年,博士培训一般不低于1年。

第二章培训管理和组织领导第五条医院作为山东省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只对本单位的中医、中西医结合类住院医师进行规培。

第六条成立XX中医院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加强对培训工作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第七条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在院长、分管院长的领导下,由医务科、科教科负责具体工作的实施,并安排专人负责轮转培训管理工作,实施分级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省中医住院医师规化培训大纲(试行)省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二○一二年六月目录第一章概述 (5)一、培训目标、原则和对象 (5)二、培训方式 (5)(一) 理论学习 (5)(二) 临床轮训 (6)(三) 跟师学习 (7)(四) 其他 (7)第二章第一阶段培训 (9)一、中医科 (9)(一) 培训目标 (9)(二) 培训方法 (9)(三) 培训容和要求 (9)(四) 中医科各专科培训容和要求 (11)1. 呼吸科 (11)2. 心血管科 (13)3. 消化科 (15)4. 科急诊 (17)5. 分泌科 (20)6. 肿瘤科 (22)7. 血液科 (24)8. 肾病科 (26)9. 神经科 (28)10. 风湿科 (30)二、中医外科 (32)(一) 培训目标 (32)(二) 培训方法 (32)(三) 容和要求 (32)(四) 中医外科各专科培训容和要求 (33)1. 中医外科(疮疡、乳腺或其他专病专科) (33)2. 中医皮肤科 (35)3. 中医肛肠科 (36)三、中医妇科 (38)四、中医儿科 (41)五、针灸科、推拿科、中医康复科 (43)(一) 培训目标 (43)(二) 培训方法 (43)(三) 容和要求 (44)1. 针灸科 (44)2. 推拿科 (47)3. 中医康复科 (50)六、中医骨伤科 (52)七、中医五官科(含中医眼科) (54)(一) 培训目标 (54)(二) 培训方法 (54)(三) 培训容与要求 (55)1. 中医耳鼻咽喉科 (55)2. 中医眼科 (57)八、跟师学习 (59)九、辅助科室 (61)(一) 培训目标 (61)(二) 培训方法 (61)(三) 培训容和要求 (61)1. 心电图室 (61)2. 放射科 (62)3. 中药房 (63)第三章第二阶段培训 (64)一、中医科 (64)(一)培训目标 (64)(二)培训方法 (64)(三)学习容 (65)1. 科急诊 (65)2. 心血管科 (70)3. 呼吸科 (72)4. 消化科 (74)5. 分泌科 (76)6. 肿瘤科 (78)7. 血液科 (80)8. 肾病科 (82)附:血液透析室 (84)9. 神经科 (85)10. 风湿科 (87)二、中医外科 (89)(一) 培训目标 (89)(二) 培训方法 (89)(三) 培训容和要求 (90)1. 中医外科(疮疡、乳腺或其他专病专科) (90)2. 中医皮肤科 (92)3. 中医肛肠科 (94)4. 普通外科 (96)三、中医妇科 (97)四、中医儿科 (100)五、针灸科、推拿科、中医康复科 (103)(一) 针灸科 (103)附:推拿科轮训 (106)附:中医康复科轮训 (108)(二) 推拿科 (110)附:针灸科轮训 (113)附:中医康复科 (115)(三) 中医康复科 (117)附:针灸科 (119)附:推拿科轮训 (120)六、中医骨伤科 (123)七、中医五官科 (128)(一) 中医耳鼻咽喉科 (128)附:眼科轮训 (130)(二) 中医眼科 (133)附:耳鼻咽喉科轮训 (135)省中医住院医师规化培训大纲(试行)(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住院医师规化培训标准)第一章概述一、培训目标、原则和对象(一)目标中医住院医师规化培训的目标,是为各级各类医疗培养合格的中医住院医师。

通过培训,使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扎实的中医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临床技能和必要的西医知识与技术,能独立承担常见病、多发病及某些疑难危重病证的诊疗工作。

(二)原则中医住院医师规化培训遵循中医临床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和特点,体现整体性、系统性和实践性。

培训应以中医临床实际需要为出发点,立足于中医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训,重在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技能的培养。

(三)对象培训对象为拟从事中医临床工作的中医学(含中西医结合,下同)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或已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工作并取得执业医师资格,需要接受培训的人员。

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化培训按照《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化培训大纲》执行。

二、培训方式中医住院医师规化培训,采用理论学习、临床轮训与跟师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以临床轮训为主。

(一)理论学习结合临床实际应用开展理论学习,形式以自学为主,配合集中上课、网络学习及临床培训基地中医小讲课、病例讨论等;容包含中医临床进展、紧密结合临床的中医药基础理论、经典医籍,以及职业道德、医学伦理、法律法规、人际沟通、临床科研设计与方法、中医辨证思维以及相应的公共卫生等。

(二)临床轮训1、培训时间培训时间一般为3年,医学专业学位博士、在硕士研究生阶段为医学专业学位的医学科学学位博士要接受不少于1年的培训;硕士研究生阶段为医学科学学位的医学科学学位博士要接受不少于2年的培训;曾在三级医院相关学科培训、工作累计满三年的硕士研究生要接受不少于1年的培训;医学专业学位硕士要接受不少于2年的培训;医学科学学位硕士要接受3年的培训。

2、轮转安排培训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4个月,第二阶段为9个月。

第一阶段在中医各专科轮转培训,培养中医临床工作能力,掌握相关的西医基本技能。

主要轮训科室为中医科、中医外科、中医妇科、中医儿科、针灸科、推拿科、中医康复科、中医骨伤科、中医耳鼻咽喉科、中医眼科、辅助科室(心电图室、放射科、中药房)等。

中医科:培训时间为12个月(硕博士二年期培训时间为5个月,硕博士一年期培训时间为3个月)。

学员主要在呼吸、心血管、消化、急诊、分泌、肿瘤、血液、肾病、神经、风湿等专科的门诊和病房及辅助科室轮转学习。

其中科急诊为必须轮转的科室,其余科室至少选择3个科室轮转。

中医外科:培训时间为2个月。

学员主要在门诊、病房轮转学习。

可以在中医外科(疮疡、乳腺或其他专病专科)、中医肛肠科、中医皮肤科中选择科室轮转。

中医妇科:培训时间为2个月。

学员主要在门诊、病房轮转学习。

中医儿科:培训时间为1个月,学员主要在门诊和病房轮转学习。

针灸科、推拿科、中医康复科:培训时间为3个月,学员主要在针灸科、推拿科、中医康复科门诊选择轮转学习。

中医骨伤科:培训时间为2个月。

学员主要在急诊、门诊、病房轮转学习。

中医耳鼻喉科、中医眼科:培训时间为1个月,学员主要在中医耳鼻喉科、中医眼科门诊、检查室、治疗室选择轮转学习。

辅助科室:培训时间为1个月,学员主要在心电图、放射科、中药房轮转学习。

第二阶段通过以轮转为主的强化培训,进一步提高中医专科疾病的诊疗能力,掌握相关学科西医的基本技能,熟悉相关辅助科室的检查检验容和诊断方法。

学员根据预期从事的专业选择在相应的二级学科病房、门诊以及密切相关科室轮训。

(三)跟师学习根据中医知识传授和人才培养特点,各临床培训基地均应将师承培养方式融入到培训之中,安排学员选择相关学科指导老师,在三年培训期间跟随指导老师临证学习。

每周半天。

(四)其他各培训学科,结合本学科特点对学员提出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容:1、阅读本专业相关书籍,结合本专科临床工作实践,三年撰写与临床相关的论文(临床总结、文献综述、临床研究等)。

2、参加医学生的见习、实习等教学工作,包括参与临床带教、教学查房和小讲课等。

3、参加院专题讲座及病例讨论会。

第二章第一阶段培训一、中医科中医科临床常见病证包括肺系病证、心系病证、脾胃系病证、肝胆病证、肾系病证、气血津液病证、肢体经络病证等相关疾病,以及疑难危重病证等。

学员需熟悉和掌握常见病证的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疑难危重病证的处理原则和抢救方法,临床辅助检查方法。

(一)培训目标通过培训,使学员系统掌握中医科相关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在临床实践中训练辨证思维分析能力,熟悉中医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和随访工作,对少见或疑难病的诊断与治疗,急诊和危急重症的急救与抢救具备初步的认识,了解临床辅助检查方法,打好中医科临床工作基础。

(二)培训方法培训时间为12个月。

学员主要在呼吸、心血管、消化、急诊、分泌、肿瘤、血液、肾病、神经、风湿等专科的门诊、病房轮转学习。

至少选择4个科室轮转学习,其中急诊(或ICU)为必须轮转的科室。

(三)培训容和要求1.体格检查及病历书写掌握规的体格检查和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方法,能准确发现阳性体征。

熟练掌握中医科常规医疗工作中病历、医嘱、处方等医疗文件的书写。

2.中医科常用方剂、中成药和医院制剂(1)常用方剂一贯煎、二汤、二仙汤、二至丸、十全大补汤、十灰散、八珍汤、八正散、人参败毒散、三拗汤、三仁汤、大承气汤、大补阴丸、小柴胡汤、小建中汤、小蓟饮子、天王补心丹、天麻钩藤饮、止嗽散、五苓散、五皮饮、五磨饮子、五子衍宗丸、香砂六君子汤、六味地黄丸、化肝煎、丹参饮、乌头汤、乌梅丸、血府逐瘀汤、少腹逐瘀汤、玉女煎、玉屏风散、龙胆泻肝汤、左归丸、右归丸、平胃散、甘露消毒丹、四逆散、四君子汤、四物汤、四妙丸、补中益气汤、补阳还五汤、玉屏风颗粒、桃红四物汤、增液汤、独活寄生汤、真武汤、黄连温胆汤、旋覆代赭汤、羌活胜湿汤、茵蒿汤、麻黄汤、桂枝汤、银翘散、桑菊饮、藿香正气散、射干麻黄汤、定喘汤、三子养亲汤、葶苈大枣泻肺汤、苏子降气汤、麻杏石甘汤、泻白散、桑杏汤、清燥救肺汤、百合固金汤、半夏厚朴汤、沙参麦冬汤、炙甘草汤、归脾汤、参苓白术散、逍遥散、凉膈散、清暑益气汤、白虎汤、犀角地黄汤、葛根汤、导赤散、生脉散、程氏萆薢分清饮、芍药甘草汤、瓜蒌薤白半夏汤、半夏白术天麻汤、白头翁汤、芍药散、川芎茶调散、牵正散。

(2)中成药(参考目录,下同)九味羌活丸(颗粒)、感冒清热颗粒、柴胡注射液、银翘解毒丸(颗粒、片)、防风通圣丸(颗粒)、玉屏风颗粒、保济丸、藿香正气水、十滴水、麻仁润肠丸(软胶囊)、黄连上清丸(颗粒、胶囊、片)、牛黄解毒丸(胶囊、软胶囊、片)、牛黄上清丸(胶囊、片)、双黄连合剂(颗粒、胶囊、片)、银黄颗粒(片)、板蓝根颗粒、护肝片(胶囊、颗粒)、茵栀黄颗粒(口服液)、复方黄连素片、附子理中丸(片)、香砂养胃丸(颗粒、片)、通宣理肺丸(颗粒、胶囊、片)、蛇胆川贝液、橘红丸(颗粒、胶囊、片)、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养阴清肺丸、蛤蚧定喘丸、清开灵颗粒(胶囊、片、注射液)、安宫牛黄丸、苏合香丸、缩泉丸(胶囊)、补中益气丸(颗粒)、参苓白术散(丸、颗粒)、香砂六君丸、归脾丸(合剂)、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胶囊、片)、金匮肾气丸(片)、四神丸(片)、消渴丸、参麦注射液、生脉饮(颗粒、胶囊、注射液)、天王补心丸(片)、槐角丸、三七胶囊(片)、血栓通注射液、注射用血栓通(冻干)、血塞通注射液、注射用血塞通(冻干)、丹参注射液、麝香保心丸、复方丹参片(胶囊、颗粒、滴丸)、血府逐瘀丸(胶囊)、脉络宁注射液、冠心苏合丸(胶囊、软胶囊)、速效救心丸、地奥心血康胶囊、通心络胶囊、丹栀逍遥丸、逍遥丸(颗粒)、气滞胃痛颗粒(片)、胃苏颗粒、元胡止痛片(胶囊、颗粒、滴丸)、三九胃泰颗粒、保和丸(颗粒、片)、川芎茶调丸(散、颗粒、片)、正天丸(胶囊)、松龄血脉康胶囊、华佗再造丸、五苓散(胶囊、片)、普乐安胶囊(片)、癃闭舒胶囊、尪痹颗粒(片)、血脂康胶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