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新版部编本二年级上册《古诗诵读-望庐山瀑布》教案设计_opt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望庐山瀑布》教案(推荐3篇).doc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望庐山瀑布》教案(推荐3篇)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望庐山瀑布》教案由的***投稿精心推荐,我希望以下3篇范文对你的学习工作能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第1篇: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望庐山瀑布》教案给大家带来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望庐山瀑布》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庐、瀑、炉、疑”4个生字。
2、有感情朗读《望庐山瀑布》,背诵并默写。
3、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画面,吟诵古诗想象意境,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边读边想象画面,品词赏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流程】(一)揭题:理解诗题,知晓诗人。
1、谈话激趣:师:同学们,大家肯定知道唐代大诗人李白,他号称“诗仙”,五岁时就开始读书习字,读了很多书,二十六岁起离乡远游,走了大半个中国。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望庐山瀑布》就是他畅游庐山后写下的。
2、揭题:指课题,齐读。
谁知道诗题的意思?①什么是瀑布?谁看见过?瀑布是冲陡峭的高山上倾泻下来的水流,远看象一块白布垂挂在山前。
“瀑”字是什么结构?齐读:“瀑布”。
②知道庐山在什么地方吗?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的南边。
庐山的瀑布更是举世闻名。
现在就请小朋友们跟着老师随着诗仙李白一起去庐山游览一番吧!(二)初读:疏通句读,初知诗意。
想游览啊,老师这里有个要求,如果能把古诗正确的读出来,就马上带小朋友们去!1、读准字音,认识生字①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或书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
②认识生字:相机区别“庐、炉”③指名读整首诗,纠正、齐读。
④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律美。
读古诗特别要读出诗的韵律美,韵脚一定要读准,读到位。
(如“烟”“川”“天”)谁能把这首诗再读一遍。
⑤出示诗的停顿及重音,谁能读出古诗的节奏美?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会“庐、瀑、炉”三个生字,有韵律地、有感受地吟诵古诗。
2、过程与方法:能结合课文注释或、体会诗句含义。
在反复诵读中,想像诗句所描绘的景象。
在个体探究后,小组合作交流中,质疑解难加深体会。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色中,体会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
感受诗人李白奇丽、大胆的想像,感受中国文化的丰富、美好,热爱祖国语言文字。
教学重点:想像古诗描绘的画面,品读重要词语,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具准备:音乐、板画教学流程:一、创境导入,初读感知。
1、配乐范读2、谈话揭题,揭题。
学习“瀑”字。
3、版画,引趣:李白看到了怎样的瀑布。
4、组织初读: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古诗。
要求读正确,有节奏。
二、学生选择学法,批注学习古诗。
1、可以用什么方法学习古诗。
2、自己先学学,拿着笔,圈圈、写写、画画,把读懂的和读不懂的做上记号。
三、小组交流,市参与讨论。
四、互动对话谈瀑布。
1、交流体会诗意及想像画面。
2、根据学情,结合板画、配乐,通过想像,诵读互动对话,相机引导读悟,体会情感。
(1)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a、学生说感受,生再补充(香炉指香炉山)。
b、引导其他学生想像,想像大河。
c、教师相机板画,引导再想像:瀑布还像什么?d、体会“生、挂”字用得生动,形象。
e、引导学生再读。
(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a、生说体会。
体会“飞流、直下、落”用词准确,感受瀑布高,水流快急的特点。
b、生补充“银河,九天”传说的资料,感受祖国民间动人传说,丰富学生。
c、启发想像。
d、旁征博引:“白发三千丈”,“危楼高百尺”,“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等等诗句与“三千尺”的用法相同。
e、朗读。
f、引导感受诗人李白神话般的想像风格。
(3)放乐闭眼,在脑海中勾画,庐山瀑布图。
五、吟诵升华,谈感受。
1、创设情境:此时此刻,你们就站在庐山脚下,眼前就是这一帘瀑布,你想说什么?2、当小诗人,吟诗。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望庐山瀑布》语文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望庐山瀑布》语文教案一、教材分析本教案针对部编版二年级上册中的《望庐山瀑布》一课进行教学设计。
该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课文内容、词语解读和感悟思考。
通过本课教学,学生将了解到庐山的美丽风光和瀑布的神奇景象,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庐山的地理位置和瀑布的特点;•学习并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采用听、说、读、写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分组合作、小组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学习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意义;•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提高阅读理解水平;•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课文内容的拓展。
四、教学过程设计步骤一:导入(5分钟)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先跟学生们进行简短的交谈,通过图片或小短片展示庐山的美丽风光,引起学生对庐山瀑布的好奇和兴趣。
步骤二:预习导引(10分钟)•引导学生扫读课文,了解主题;•提问导向,让学生先自己思考一下:“你猜这篇文章是关于什么的?”;•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说一下预习中理解的内容。
步骤三:课文学习(15分钟)•先整体呈现课文内容,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逐句分析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词义;•针对课文中的生词和较难理解的句子进行解释。
步骤四:深入理解(15分钟)•调动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提出一些思考问题,如“为什么庐山瀑布能够吸引很多游客?”等;•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内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进行交流讨论。
步骤五:词语解读(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词义;•教师进行适当拓展,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对词义进行辨析。
步骤六:感悟思考(1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文中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两句诗的意义,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感悟;•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第1篇】《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会正确读“瀑、布、炉、烟、遥、川”6个生字。
会写“照、炉、烟、挂、川”5个生字2、理解古诗内容,了解祖国的山河壮美。
3、背诵古诗。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了解古诗描绘的景色。
体会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2、难点:把学生引入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理解诗题,知晓诗人1、同学们,喜欢读诗吗?你愿意把你自己最喜欢的诗背给大家听听吗?2、师:我们既要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
今天老师就带你们领略江西庐山的美丽风景。
学生观看庐山风景,饱览庐山秀美的风光。
3、导入新课:这样的美景不但吸引你们,也吸引了许多的文人墨客,留下无数优美的诗篇。
其中就有大诗人李白,李白看到庐山瀑布这么壮观,诗兴大发,挥笔写了一首《望庐山瀑布》,请举起小手一起随老师写写课题。
望是什么意思?同学们肯定知道大诗人李白,关于他,你们知道多少?(设计意图:展示背诵,既创设展示舞台,又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欣赏庐山风景图片,创设情境,解释题目意思,带学生走进诗篇,建立第一印象。
)二、读准字音,认识生字1、读准字音,认识生字:瀑、布、炉、烟、遥、川。
2、“走迷宫”小游戏巩固所学的字词。
3、我会写:照、炉、烟、挂、川,提醒学生容易出错的生字,关注学生的书写习惯。
(设计意图:认读生字,书写生字,游戏巩固所学的字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初读古诗,熟悉内容1、自由读诗,争取把诗读正确,读流利。
指名读,让学生纠正读音。
2、出示读出节奏,指名读、3、古人读诗,是吟诵出来了,这次不仅要读出节奏还要读出味道,师生合作读诗。
(设计意图: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了解古诗内容,为更好地开展下面的教学作铺垫。
)四、细品诗文,感知诗意1、出示:“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让你看到了什么景色?(自由汇报)李白远远地望着瀑布,觉得瀑布像什么?(自由说)2、红日、青山、紫烟、白色的瀑布,这样的美景,激发了诗人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于是,他写出了千古名诗。
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望庐山瀑布》的作者以及创作背景。
2.学习古诗《望庐山瀑布》的朗读和默写。
3.掌握古诗《望庐山瀑布》中的常用字词及含义。
4.学习古诗《望庐山瀑布》中的诗句,并了解其中的修辞手法。
5.培养学生欣赏江南山水的情感,在朗读古诗时将情感表现出来。
二、教学重点难点•加深学生对《望庐山瀑布》的理解。
•感受江南山水的独特之处。
•掌握古诗的基本朗读技巧以及修辞手法。
三、教学准备•教师:古诗《望庐山瀑布》的课件、录音。
根据教学需要,可以准备一些关于江南山水的图片或者实地采风的照片。
•学生:文具、笔记本。
四、教学内容及流程Step 1. 导入•让学生观看关于江南山水的视频片段,了解江南山水的基本特征,以及江南山水在文学史上的重要性。
•让学生朗读《望庐山瀑布》,提问学生识别这首诗中出现的地名。
Step 2. 了解古诗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望庐山瀑布》的作者及其创作背景。
•请学生听录音并跟读诗句,然后简单介绍白居易。
•引导学生回顾“白居易看泰山”课文,了解白居易之行的原因、行程以及见闻,加深对《望庐山瀑布》的理解。
Step 3. 默写与词语解释•请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古诗《望庐山瀑布》的默写。
•教师带领学生对古诗中的生字、生词、熟语进行词语解释。
•重点词汇:庐山、瀑布、风光、气象、之间、白日、足下。
Step 4. 学习古诗中的诗句•让学生跟读整首诗,然后老师解释一些重要的句子。
•让学生观察、感受、领悟每句话中所表达的意思。
Step 5. 学习修辞手法•让学生寻找《望庐山瀑布》诗中使用的修辞手法:比喻,夸张,排比,对比,想象等。
•然后老师可以通过解释明确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
Step 6. 思考与欣赏•让学生思考古诗《望庐山瀑布》所表达的含义。
•让学生通过观察、欣赏图片,了解江南山水的独特之处。
•让学生朗读古诗,并鼓励学生在朗读时表现出对江南山水的感受和情感。
五、教学总结通过对《望庐山瀑布》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白居易的生平及其诗歌创作背景。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望庐山瀑布》教案优秀5篇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望庐山瀑布》教案优秀5篇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望庐山瀑布》教案【篇1】学习目标1、了解、掌握作者的有关文学常识,掌握重点生字词。
2、领略作者笔下所描绘的自然之美,体会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3、加强朗读指导,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感知课文。
4、培养学生欣赏自然美的情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按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感。
重点难点重点:把握诗歌的内涵。
体会作者所运用的拟人写作手法。
难点:领略作者笔下所描绘的自然之美,体会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教法选择朗读指导法、讨论法课型新授课前准备搜集并阅读有关描写瀑布的诗文是否采用多媒体是教学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揭示学习目标1、以旧引新,激发兴趣。
同学们谁来给大家读读或背背你搜集的描写瀑布的诗文,有没有李白写的,你们对李白还有哪些了解呢? 《静夜思》、《夜宿山寺》、《送孟浩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2、揭示学习目标。
二、指导学生先学出示古诗的一般学习步骤:①理解课题,认识作者;②解释词语,说说诗意;③联系实际,发挥想象;④感情朗读,体会诗境。
三、学生先学,教师巡视学习《望庐山瀑布》完成下列任务:1、知作者:看课下注释及练习册走近作者,了解作者。
李白生卒年月(701-761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号称诗仙,现存诗900多首。
风格飘逸、豪放;想象丰富、气魄雄伟。
2、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1)师范读全诗。
学生画出节奏。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全班自由读、齐读这首诗。
讨论;读题目,谁能用这个“望”字组词?你觉得在这指名学生背或读自己搜集的描写瀑布的诗文。
结合练习册学法导航及诗歌五步教学法指导学生学习《望庐山瀑布水》。
指导学生看课下注释及练习册走近作者,按名、时、地、著、称的要求了解作者。
播放课件进行对照。
范读诗歌,并将请朗读要领巡视并进行个别指导或点拨。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望庐山瀑泉》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望庐
山瀑泉》教案
教学目标
1. 能够正确朗读《望庐山瀑泉》这首古诗,理解其中的意思;
2. 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瀑布的景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合适的词语,完
成本课时的绘画作品。
教学重点
通过让学生感受到自然风光的美,激发他们爱祖国的热情,培
养他们爱好自然、保护自然的惯。
教学难点
如何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观察自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放映有关庐山的影像资料,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庐山的风光,不要求过于详尽,引起学生神秘感和兴趣。
然后教师就“庐山瀑布
的排名” “中国有哪些著名瀑布”等问题展开提问,让学生发表一下
对瀑布的看法,和对自然风光的理解。
2. 研究课文
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重点是读懂意境和语言表达,感知诗
人的寄托。
评点课文的形象描写和修辞手法,以及有什么优美的文
言文表达。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这首诗的意思,并对比当地的
风景,加深感受,并引导学生慢慢清理内心,找到对故乡、对祖国
的爱。
3. 创意绘画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进行绘画(或采用其他形式进行表现),让学生表达出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望庐山瀑布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望庐山瀑布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望庐山瀑布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庐、瀑、炉、烟”,积累识字方法,会写“炉、烟”;2.有感情朗读《望庐山瀑布》;3.通过画面理解诗句,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4.学习做一个勤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人。
教学重难点:通过观察画面,吟诵古诗想象意境,理解诗句。
教学流程:(一)揭题导入,知晓诗人。
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哪些诗人?猜一猜这位诗人是谁?老师给你们一点提示:他是唐代大诗人,有“诗仙”之称;他五岁时就开始读书习字,读了很多书,曾留下“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故事;他二十六岁起离乡远游,在那个牛马舟车的时代,他的自己遍布大半个中国,他曾到过18个地区,206个州县,80多座大山,60多条江河,20多个湖泊;他写过很多诗,其中最著名的有《静夜思》《古朗月行》。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叫《望庐山瀑布》,是李白游历庐山观看黄岩瀑布时写下的一首名诗。
同学们,你们去过庐山,看过瀑布吗?就让我们跟着李白一起走进庐山,走近瀑布吧。
图片图片(二)疏通句读,初知诗意。
想游览啊,老师这里有个要求,如果能把古诗正确的读出来,就马上带小朋友们去!1.指导读诗,读出韵律:①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或书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
②指名读整首诗,纠正、齐读。
③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律美。
读古诗特别要读出诗的韵律美,韵脚一定要读准,读到位。
(如“烟”“川”“天”)谁能把这首诗再读一遍。
④出示诗的停顿及重音,谁能读出古诗的节奏美?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图片图片2. 读准字音,认识生字:①出示生字新词:庐山、香炉、紫烟、瀑布、飞流、银河。
②指名小老师带读,学生跟读;③巩固旧的识字方法;④在交流汇报的基础上,学习新的识字方法:归类和比较图片图片3.图文结合,画中会意①出示三幅图片,你能根据图片找出对应的诗句吗?②根据图片说说前三句诗的意思:“日照香炉生紫烟”中描写了哪些景色?“生”的含义是什么?从“遥看瀑布挂前川”中的“挂”字,你能看出瀑布像什么吗?“飞流直下三千尺”中的“飞流直下”和“三千尺”分别说明了什么?③为什么第四句诗不能用图片来概括?“疑是银河落九天”中的“疑”是把瀑布想象成了什么?④李白是一个很会观察和思考的人,我们再来看看他写的前两首诗《静夜思》和《古朗月行》,这里面同样有个“疑”字,同学们,你们知道李白又有怎么样的想象吗?情感价值观渗透:我们应该努力向李白学习,做一个勤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