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与系统综合实验报告-带通滤波器的设计DOC

合集下载

信号与系统实验报告(一) 大二下

信号与系统实验报告(一) 大二下

电气学科大类级《信号与控制综合实验》课程实验报告(基本实验一:信号与系统基本实验)姓名学号专业班号同组者1 学号专业班号同组者2 学号专业班号指导教师日期实验成绩评阅人综合实验和实验报告要求信号与控制综合实验,是集多门技术基础课程以及其它延伸课程理论于一体的综合性实验课程,需要综合多门学科理论知识和实验方法来体现,因此,实验目的不是简单的课程理论验证和练习,而是综合应用、研究开发、设计创新。

应采用尽可能好的设计,使所设计的电路和系统达到要实现的功能,步骤和方案自行拟定,实现对设计思路的实验验证。

完成多个实验项目的,应将实验内容整理综合后写成一份总报告,以利于锻炼整理归纳和总结能力,在总报告中以第二级标题形式依次写下所完成的实验项目、内容及实验设计过程。

实验报告按“题目、目录、正文(分所完成的各实验项目)、结论、心得与自我评价、参考文献”6个部分撰写;正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任务和目标、总体方案设计(原理分析与方案设计特点,选择依据和确定)、方案实现和具体设计(过程)、实验设计与实验结果、结果分析与讨论。

(格式方面请注意:每个图应该有图号和图名,位于图的下方,同一图号的分图应在同一页,不要跨页;每个表应该有表号和表名,位于表的上方,表号表名与表(数据)也应在同一页,不要跨页;建议各部分题目采用四号黑体、设计报告内容文字采用小四号宋体)注:报告中涉及实验指导书或教材内容,只需注明引用位置,不必在报告中再加以阐述。

不得不加引用标记地抄袭任何资料。

每一基本实验部分按计划学时100分成绩计算(100%),需要完成60分的实验项目;实验报告、设计部分和创新研究内容另外计分(分别为10%、20%和10%)。

再按照学时比例与本课程其它部分实验综合成为总实验成绩。

每一部分实验均为:基本实验:0~60分,考核基本理论的掌握和基本操作技能、实验室道德规范;实验报告:0~10分,考核思考和总结表述能力;完成设计性实验:0~20分,评价设计能力;完成创新性实验:0~10分,鼓励创新。

信号与系统实验

信号与系统实验

实验一信号与系统认知一、实验目的1、了解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强化安全教育、说明考核方法。

2、学习示波器、实验箱的使用、操作知识;3、学习常用连续周期信号的波形以及常用系统的作用。

二、实验仪器1、信号与系统实验箱(本次实验使用其自带的简易信号源,以及实验箱上的“信号通过系统”部分。

)2、示波器三、实验原理1、滤波器滤波器是一种常用的系统,它的作用为阻止某些频率信号通过,或只允许某些频率的信号通过。

滤波器主要有四种:这是四种滤波器的理想状态,实际上的滤波器只能接近这些效果,因此通常的滤波器有一些常用的参数:如带宽、矩形系数等。

通带范围:与滤波器最低衰减处比,衰减在3dB以下的频率范围。

2、线性系统线性系统是现实中广泛应用的一种系统,线性也是之后课程中默认为系统都具有的一种系统性质。

系统的线性表现在可加性与齐次性上。

齐次性:输入信号增加为原来的a倍时,输出信号也增加到原来的a倍。

四、预习要求1、复习安全操作的知识。

2、学习或复习示波器的使用方法。

3、复习典型周期信号的波形及其性质。

4、复习线性系统、滤波器的性质。

5、撰写预习报告。

五、实验内容及步骤1、讲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强化安全教育、说明考核方法2、通过示波器,读出实验箱自带信号源各种信号的频率范围(1)测试信号源1的各种信号参数,并填入表1-1。

(2)测试信号源2的各种信号参数,并填入表1-2。

3、测量滤波器根据相应测量方法,用双踪示波器测出实验箱自带的滤波器在各频率点的输入输出幅度(先把双踪示波器两个接口都接到所测系统的输入端,调节到都可以读出输入幅度值,并把两侧幅度档位调为一致,记录下这个幅度值;之后,将示波器的一侧改接入所测系统的输出端,再调节用于输入的信号源,将信号频率其调至表1-3中标示的值,并使输入信号幅度保持原幅度值不变。

观察输出波形幅度的变化,并与原来的幅度作比较,记录变化后的幅度值。

),并将相应数据计入表1-3中。

4、测量线性系统(1)齐次性的验证自选一个输入信号,观察输出信号的波形并记录输入输出信号的参数,将输入信号的幅度增强为原信号的一定倍数后,再对输入输出输出参数进行记录,对比变化前后的输出。

设计滤波器实验报告

设计滤波器实验报告

设计滤波器实验报告设计滤波器实验报告引言:滤波器是信号处理中常用的工具,它可以通过选择性地传递或抑制特定频率的信号,对信号进行滤波。

本实验旨在设计并实现一个滤波器,通过对不同类型的信号进行滤波,验证滤波器的性能和效果。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1. 了解滤波器的基本原理和分类;2. 掌握滤波器的设计方法和实现技巧;3. 验证滤波器的性能和效果。

二、实验原理滤波器根据其频率响应特性可分为低通、高通、带通和带阻滤波器。

低通滤波器能够通过低频信号,抑制高频信号。

高通滤波器则相反,能够通过高频信号,抑制低频信号。

带通滤波器则能够通过一定范围内的频率信号,抑制其他频率信号。

带阻滤波器则相反,能够抑制一定范围内的频率信号,通过其他频率信号。

三、实验步骤1. 确定滤波器类型和频率响应特性;2. 根据所选滤波器类型和频率响应特性,设计滤波器的传递函数;3. 根据传递函数,计算滤波器的电路参数;4. 根据计算结果,搭建滤波器电路;5. 连接信号源和示波器,输入信号;6. 调节信号源的频率,并观察示波器上的输出信号;7. 对比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频谱特性,验证滤波器的性能和效果。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中,我们设计了一个低通滤波器,频率响应特性为通过0-1 kHz的低频信号,抑制1 kHz以上的高频信号。

通过计算和搭建电路,我们成功实现了滤波器的设计。

在实验中,我们输入了不同频率的信号,并观察了输出信号的频谱特性。

结果显示,当输入信号的频率低于1 kHz时,输出信号基本保持不变;当输入信号的频率高于1 kHz时,输出信号的幅度逐渐减小,直至完全抑制。

通过对比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频谱特性,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滤波器对高频信号的抑制效果。

这表明我们设计的滤波器能够有效地滤除高频噪声,保留低频信号。

五、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设计滤波器并验证其性能,使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滤波器的原理和应用。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掌握了滤波器的设计方法和实现技巧。

LC带通滤波器的设计与仿真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LC带通滤波器的设计与仿真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1.3.2 国内外投入滤波器产业概况................................6
1.3.3 滤波器的前景....................................................7
1.3.4几种新型滤波器介绍..........................................8
●阻带滤波器:它的阻带限定在两个有限频率ƒ1与ƒ2之间,阻带两侧都有通带。
1.1.2 滤波器的种类
根据使用的波段和元件的不同,滤波器有很多种类,而且随着技术的发展,种类还在不断增加。总的来说,滤波器可分为两大类:无源滤波器和有源滤波器。
在无源滤波器中,所使用的是无源元件。他们在个体或组合的情况下,能够把一种形式的能量变换为另一种形式,并重新变回到原来的形式,换言之,它们必须是谐振性的。例如,在一个LC谐振电路中,在电容器的电场和电感线圈的磁场之间不断发生着能量的反复交换。因此,如果两个不同储能装置当相互偶合时,能够以很小的损耗实现能量的交换,它们就可以被利用为滤波器元件。
结束语.................................................................................43
致谢....................................................................................45
摘要
随着电子信息的发展,滤波器作为信号处理的不可缺少的部分,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LC滤波器作为滤波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应用相当的广泛。因此对于它的设计也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如何设计利用简单的方法设计出高性能的LC滤波器是人们一直研究的课题。

信号与系统虚拟实验(电器)

信号与系统虚拟实验(电器)

信号与系统虚拟实验教学系统实验指导书(OWVLab SSS)北京邮电大学北京润尼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实验一 零输入、零状态及完全响应一、实验目的1、 掌握电路的零输入响应;2、 掌握电路的零状态响应;3、 学会电路的零状态响应与零输入响应的观察方法;二、实验仪器1、双踪示波器一台。

2、电阻R=100k ,R=51k ,R=10k 。

3、电容C=0.1uF 。

三、实验内容1、观察零输入响应的过程。

2、观察零状态响应的过程。

四、实验原理1、零输入、零状态和完全响应: 零输入响应:没有外加激励的作用,只有起始状态(起始时刻系统储能)所产生的响应。

零状态响应:不考虑起始时刻系统储能的作用(起始状态等于零)。

2、典型电路分析:电路的响应一般可分解为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

首先考察一个实例:在下图中由RC 组成一电路,电容两端有起始电压Vc(0-),激励源为e(t)。

图1 RC 电路则系统响应-电容两端电压:τττd e e RC Vc et Vc t t RC RCt)(1_)0()(_0)(1⎰---+=上式中第一项称之为零输入响应,与输入激励无关,零输入响应_)0(Vc e RCt -是以初始电压值开始,以指数规律进行衰减。

第二项与起始储能无关,只与输入激励有关,被称为零状态响应。

在不同的输入信号下,电路会表征出不同的响应。

五、实验模块说明“零输入响应与零状态响应”单元,它的电路组成如下图所示,在电路单元中,元件的值为:电阻R=100k,R=51k,R=10k,电容C=0.1uF。

图2 实验电路图六、实验步骤1、在实验台上搭建图2所示电路。

其中电阻R=51k、电容C=0.1uF。

2、系统的零输入响应特性观察:(1)打开“函数信号发生器”电源,选择波形为“方波”,调节方波频率为1Khz,幅度为5v的方波信号。

用导线将脉冲信号输出端与R1左端相连,用脉冲信号作同步,观察输出信号的波形。

(2)同上步,将信号产生模块中脉冲信号输入到R2、R3端口,用脉冲信号作同步,分别观察输出信号的波形。

实验四微带线带通滤波器设计

实验四微带线带通滤波器设计

实验四微带线带通滤波器设计实验四:基于ADS软件的平⾏耦合微带线带通滤波器的设计与仿真⼀、实验原理滤波器是⽤来分离不同频率信号的⼀种器件,在微波电路系统中,滤波器的性能对电路的性能指标有很⼤的影响,微带电路具有体积⼩,重量轻、频带宽等诸多优点,在微波电路系统应⽤⼴泛,其中⽤微带做滤波器是其主要应⽤之⼀。

平⾏耦合微带线带通滤波器在微波集成电路中是被⼴为应⽤的带通滤波器。

1、滤波器的介绍滤波波器可以分为四种:低通滤波器和⾼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和带阻滤波器。

射频滤波器⼜可以分为以下波导滤波器、同轴线滤波器、带状线滤波器、微带滤波器。

滤波的性能指标:频率围:滤波器通过或截断信号的频率界限通带衰减:滤波器残存的反射以及滤波器元件的损耗引起阻带衰减:取通带外与截⽌频率为⼀定⽐值的某频率的衰减值寄⽣通带:有分布参数的频率周期性引起,在通带外⼜产⽣新的通带2、平⾏耦合微带线滤波器的理论当频率达到或接近GHz时,滤波器通常由分布参数元件构成,平⾏耦合微带传输线由两个⽆屏蔽的平⾏微带传输线紧靠在⼀起构成,由于两个传输线之间电磁场的相互作⽤,在两个传输线之间会有功率耦合,这种传输线也因此称为耦合传输线。

平⾏耦合微带线可以构成带通滤波器,这种滤波器是由四分之⼀波长耦合线段构成,她是⼀种常⽤的分布参数带通滤波器。

当两个⽆屏蔽的传输线紧靠⼀起时,由于传输线之间电磁场的相互作⽤,在传输线之间会有功率耦合,这种传输线称之为耦合传输线。

根据传输线理论,每条单独的微带线都等价为⼩段串联电感和⼩段并联电容。

每条微带线的特性阻抗为Z0,相互耦合的部分长度为L,微带线的宽度为W,微带线之间的距离为S,偶模特性阻抗为Z e,奇模特性阻抗为Z0。

单个微带线单元虽然具有滤波特性,但其不能提供陡峭的通带到阻带的过渡。

如果将多个单元级联,级联后的⽹络可以具有良好的滤波特性。

⼆、耦合微带线滤波器的设计的流程1、确定滤波器指标2、计算查表确定滤波器级数N3、确定标准滤波器参数4、计算传输线奇偶模特性阻抗5、计算微带线尺⼨6、仿真7、优化再仿真得到波形图设计参数要求:(1)中⼼频率:2.4GHz;(2)相对带宽:9%;(3)带波纹:<0.5dB;(4)在频率1.9GHz和2.9GHz处,衰减>20dB;(5)输⼊输出阻抗:50Ω。

信号与系统实验报告

信号与系统实验报告

电气学科大类2012 级《信号与控制综合实验》课程实验报告(基本实验一:信号与系统基本实验)姓名丁玮学号U201216149 专业班号水电1204 同组者1 余冬晴学号U201216150 专业班号水电1204 同组者2 学号专业班号指导教师日期实验成绩评阅人实验评分表基本实验实验编号名称/内容实验分值评分实验一常用信号的观察实验二零输入响应、零状态相应及完全响应实验五无源滤波器与有源滤波器实验六LPF、HPF、BPF、BEF间的变换实验七信号的采样与恢复实验八调制与解调设计性实验实验名称/内容实验分值评分创新性实验实验名称/内容实验分值评分教师评价意见总分目录1.实验一常用信号的观察 (1)2.实验二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及完全响应 (4)3.实验五无源滤波器与有源滤波器 (7)4.实验六 LPF、HPF、BPF、BEF间的转换 (14)5.实验七信号的采样与恢复 (19)6.实验八调制与解调 (29)7.实验心得与自我评价 (33)8.参考文献 (34)实验一常用信号的观察一.任务与目标1.了解常见信号的波形和特点;2.了解常见信号有关参数的测量,学会观察常见信号组合函数的波形;3.学会使用函数发生器和示波器,了解所用仪器原理与所观察信号的关系;4.掌握基本的误差观察与分析方法。

二.总体方案设计1.实验原理描述信号的方法有许多种,可以用数学表达式(时间的函数),也可以使用函数图形(信号的波形)。

信号可以分为周期信号和非周期信号两种。

普通示波器可以观察周期信号,具有暂态拍摄功能的示波器可以观察到非周期信号的波形。

目前,常用的数字示波器可以方便地观察周期信号及非周期信号的波形。

2.总体设计⑴观察常用的正弦波、方波、三角波、锯齿波等信号及一些组合函数的波形,如y=sin(nx)+cos(mx)。

⑵用示波器测量信号,读取信号的幅值与频率。

三.方案实现与具体设计1.用函数发生器产生正弦波,并且设定波形的峰值及频率,用示波器观察并记录波形,测量和读取信号的幅值与频率;2.用函数发生器产生方波,并且设定波形的峰值及频率,用示波器观察并记录波形,测量和读取信号的幅值与频率;3.用函数发生器产生三角波,并且设定波形的峰值及频率,用示波器观察并记录波形,测量和读取信号的幅值与频率;4.用函数发生器产生锯齿波,并且设定波形的峰值及频率,用示波器观察并记录波形,测量和读取信号的幅值与频率;5.用函数发生器产生两个不同频率的正弦波,分别设定波形的峰值及频率,用示波器叠加波形,并观察组合函数的波形。

信号与系统课程设计滤波

信号与系统课程设计滤波

信号与系统课程设计滤波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滤波器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工作原理;2. 学会分析不同滤波器的频率响应特性,并能运用相关理论知识进行滤波器设计;3. 掌握数字滤波器与模拟滤波器之间的转换方法。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针对特定信号处理需求,设计合适的滤波器;2. 学会运用相关软件(如MATLAB)对滤波器进行仿真,验证滤波效果;3. 能够分析实际信号处理问题,提出滤波器设计的解决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信号与系统领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他们探索未知、解决问题的热情;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使他们学会在团队中发挥个人优势,共同解决问题;3.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使他们具备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本科生,结合信号与系统课程的知识体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滤波器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他们在信号处理领域的实际应用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滤波器基本概念:滤波器的定义、分类及其在信号处理中的应用;相关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二节“滤波器的分类及其应用”2. 滤波器的工作原理:重点讲解低通、高通、带通和带阻滤波器的工作原理及频率响应特性;相关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三节“滤波器的工作原理与频率响应特性”3. 滤波器设计方法:介绍切比雪夫、巴特沃斯等滤波器设计方法,分析其优缺点;相关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一节“滤波器设计方法”4. 数字滤波器与模拟滤波器的转换:讲解z变换在滤波器设计中的应用,实现模拟滤波器到数字滤波器的转换;相关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二节“模拟滤波器到数字滤波器的转换”5. 滤波器仿真与实现:运用MATLAB等软件对所设计滤波器进行仿真,分析滤波效果;相关教材章节:第四章“滤波器仿真与实现”6. 实际信号处理案例分析:结合实际信号处理问题,分析滤波器设计的具体应用;教学安排:课后作业及课堂讨论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一周:滤波器基本概念及分类;第二周:滤波器工作原理与频率响应特性;第三周:滤波器设计方法;第四周:模拟滤波器与数字滤波器的转换;第五周:滤波器仿真与实现;第六周:实际信号处理案例分析及讨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大学
综合设计性实验
报告册
实验项目选频网络的设计及应用研究
学院物电学院年级专业班电子131 姓名朱大神学号成绩
实验地点电子楼316 指导老师
《综合设计性实验》预习报告
实验项目:选频网络的设计及应用研究
一 引言:
选频网络在信号分解、振荡电路及其收音机等方面有诸多应用。

比如,利用选频网络可以挑选出一个周期信号中的基波和高次谐波。

选频网络的类型和结构有很多,本实验将通过设计有源带通滤波器实现选频。

二 实验目的:
(1)熟悉选频网络特性、结构及其应用,掌握选频网络的特点及其设计方法。

(2)学会使用交流毫伏表和示波器测定选频网络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3)学会使用Multisim 进行电路仿真。

三 实验原理:
带通滤波器:
这种滤波器的作用是只允许在某一个通频带范围内的信号通过,而比通频带下限频率低和比上限频率高的信号均加以衰减和抑制。

典型的带通滤波器可以从二阶低通滤波器中将其中一级改成高通而成,如图1所示。

电路性能参数可由下面各式求出。

通带增益:CB
R R R R A f vp 144+=
其中B 为通频带宽。

中心频率:)1
1(121
3
12
20R R C R f +=
π
通带宽度:)2
1(14
321R R R R R C B f -+=
品质因数:B
f Q 0
=
此电路的优点是,改变f R 和4R 的比值,就可以改变通带宽度B 而不会影响中心频率0f 。

四 实验内容:
设计一个中心频率Hz f 20000=,品质因数5>Q 的带通滤波器。

五 重点问题:
(1)确定带通滤波器的中心频率、上限频率及下限频率。

(2)验证滤波器是否能筛选出方波的三次谐波。

六 参考文献:
[1]熊伟等.Multisim 7 电路设计及仿真应用.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吴正光,郑颜.电子技术实验仿真与实践.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4]童诗白等.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图1 二阶带通滤波器
[3]承江红,谢陈跃.信号与系统仿真及实验指导.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综合设计性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选频网络的设计及应用研究 摘要:
带通滤波器理论计算:中心频率Hz f 20000=,下限频率Hz f L 2100=,上限频率Hz f H 1900=。

带通滤波器Multisim 仿真:中心频率Hz f 19990=,下限频率Hz f L 1954=,上限频率Hz f H 2015=。

带通滤波器实际电路实验:中心频率Hz f 19920=,下限频率Hz f L 1875=,上限频率Hz f H 2112=。

设计的带通滤波器可以筛选出频率为2000Hz 的方波的三次谐波。

一 引言:
选频网络在信号分解、振荡电路及其收音机等方面有诸多应用。

比如,利用选频网络可以挑选出一个周期信号中的基波和高次谐波。

选频网络的类型和结构有很多,本实验将通过设计有源带通滤波器实现选频。

二 实验要求:
设计一个带通滤波器,要求中心频率Hz f 20000=,品质因数5>Q ,要求带通滤波器能筛选出频率为2000Hz 的方波的三次谐波。

三 实验仪器:
四 实验内容及步骤:
(1)理论设计
1.用图1所示电路设计带通滤波器。

2.参数计算
①取品质因数Q=10,中心频率Hz f 20000=,通带增益2=vp A ,F C C μ1.021==,
ΩK R 204=,ΩK R 10f = ②通带增益20010
2000
0===
Q f B ③上限频率Hz B f f H 21002200
200020=+=+
= 下限频率Hz B f f L 19002
200
200020=-
=-= ④由CB R R R R A f
vp 144+=,200
101.010201010102026
133
3⨯⨯⨯⨯⨯⨯+⨯=-R 得ΩK R 5.371= ⑤由)1
1(121
3
1220R R C R f +=
π 和)21(14321R R R R R C B f -+
= 联立
)1
10
5.371()101.0(121200033
262R R +⨯⨯⨯⨯=

)102010102105.371(101.012003
33
236⨯⨯⨯-+⨯⨯⨯=-R R 解得ΩK R 6.12≈,Ω4003≈R
(2)Multisim 电路仿真
按图1所示电路及步骤(1)计算所得参数搭建仿真电路,如图2所示。

1.测试中心频率0f ,下限频率L f ,上限频率H f
开启仿真开关,调节信号发生器输出V U i 2=(有效值)的正弦波,调节频率,使输出o U 最大,此时频率为中心频率0f ;继续调节频率使输出为0.707o U ,此时的频率分别为下限频率L f ,上限频率H f ,数据记入表1-1,波形记入表1-2。

2.测试带通滤波器的频响特性
打开虚拟波特测试仪,观察带通滤波器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数据记入表2。

3.用带通滤波器筛选出频率为2000Hz 的方波的三次谐波
图2 二阶有源带通滤波器仿真电路
调节信号发生器,输出频率为2000Hz 的方波,调节频率为
Hz f 6663
199930≈=,用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数据记入表3。

(3)真实电路实验
按图1所示电路及步骤(1)计算所得参数在万用板上焊接电路,其中
ΩK R 6.12=,Ω4003=R 这两个电阻用两个10K Ω的电位器代替便于调试ΩK R 5.371=由两个阻值为75K Ω的电阻并联而成,ΩK R 204=由两个阻值为
ΩK 10的电阻串联而成。

1.测试中心频率0f ,下限频率L f ,上限频率H f
接通电源,调节信号发生器输出V U i 2=(有效值)的正弦波,调节频率,使输出o U 最大,此时频率为中心频率0f ;继续调节频率使输出为0.707o U ,此时的频率分别为下限频率L f ,上限频率H f ,数据记入表1-1,波形记入表1-2。

2.用带通滤波器筛选出频率为2000Hz 的方波的三次谐波
调节信号发生器,输出频率为2000Hz 的方波,调节频率为
Hz f 6643
199230==,用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数据记入表3。

五 实验数据处理及结果表示:
表1-1 测试L f ,0f ,H f
表1-2 0f 处波形
表2 带通滤波器的频响特性
表3 筛选频率为2000Hz的方波的三次谐波
六实验结果分析:
(1)理论设计、仿真电路、真实电路实验结果对比
(2)误差分析
1.真实电路实验中输出波形不稳定原因:原件接触不良;电路排线太密,两条焊锡之间产生电容,影响电路功能;单运放电路不稳定。

2.中心频率不准确:原件精度不够;欠进一步调试。

总体来说,实验虽有误差,但设计的滤波器实现了选频功能,实验设计合理,结果比较理想。

七实验心得:
历时两周,这次设计性实验随着老师在记录表上打钩画圈,结束了。

两周时间不长,但带给我的体验与感受却很多。

我在理论设计上花的时间并不多,因为刚好模电实验也做了关于滤波器的实验,我就参考模电实验中带通滤波器的电路,按设计要求计算好参数,画出了电路。

从设计到Multisim仿真,一切都很顺利,并没有消耗太多时间。

前期的顺利让我以为这个设计性实验将会一直很顺利地进行下去,但是在实际电路的实验中,我才真正体会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我先用面包板插上原件测试了一下电路,中心频率是2100Hz,当时想着面包板可以做出来,那就焊一个电路吧,于是又焊了一个电路。

然而焊接的电路效果却没有面包板那么理想,调试了好久才调出了波形,调出波形后又调试了好久才把中心频率调到了1992Hz。

最后是拿焊的板去检查,因为我在焊接的板子上花了更多的心思,我希望展示花了心思的成果。

在电路调试过程中,烦躁过,不耐心过,不过最后做出来了还是觉得很有成就感。

这次设计性实验步不仅仅让我更加了解带通滤波器的性能,还让我变得更有耐心,更细心,因为带着焦急烦躁的心情是很难做成事情的。

由于单运放做出来的滤波器不够稳定,所以在后续的学习中,我打算借鉴做双运放滤波器的同学的电路,尝试设计双运放的滤波器。

希望能在对比中进步。

八参考文献:
[1]熊伟等.Multisim 7 电路设计及仿真应用.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吴正光,郑颜.电子技术实验仿真与实践.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4]童诗白等.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承江红,谢陈跃.信号与系统仿真及实验指导.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