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客家文化

合集下载

客家饮食文化

客家饮食文化

客家是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分支族群,也是汉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围广阔、影响深远的民系之一。

从西晋永嘉之乱开始,中原汉族居民大举南迁,抵达粤赣闽三地交界处,与当地土著居民杂处,互通婚姻,经过千年演化最终形成相对稳定的客家民系。

此后,客家人又以梅州为基地,大量外迁到华南各省乃至世界各地。

客家四州为梅州、赣州、汀州、惠州。

福建宁化石壁是客家传说民系形成的中心地域,石壁被成称为“客家祖地”。

、客家饮食风俗古风浓密。

探究客家菜系和客家饮食习俗,就会发觉,非论是其烹饪身手诸如“捣珍”、“酒”之类古法的秉承和演变,仍是日常习俗外诸多礼仪礼规,都证了然客家人将古代外本文明一代代传承下来,根底流近流长;印证了客家平易近系历尽沧桑,多次变化的历史。

2、奇巧的烹饪手艺是客家人勤恳、聪慧的结晶。

糊口的动荡,情况的不竭变化,使客家人正在取天然斗让外,考验出了顽强的保寄望志和创制夸姣糊口的奋斗精神。

客家菜讲究功取法,以法求奇,以功求妙,于奇奥外穷其食物之甘旨。

“平易近以食为天”,客家人注沉烹饪之术,反是其保留不雅观的表现。

3、客家饮食习俗反映出浓密的保守文化不雅观念。

其一简朴好客。

客家人平昔饮食俭仆,不事奢华,而待客则十分风雅,讲究“六碗八盆十样”,菜肴实惠量脚,盛器多用盆、钵、大碗,无古平易近遗风;其二卑老知礼。

客家人设筵用八仙方桌,依辈份排座次,席间礼规繁多,吃鸡以鸡头敬老,上座留空位于未故先祖,以示敬礼,席间小辈给长辈敬菜敬酒等等;其三逃求吉利。

如客家人筵席第一道菜上鸡,无“无鸡不成筵”之说,既取“鸡、吉”谐音,又取鸡为掌管人世吉利之鸟之意。

过年吃“团方饭”,元宵吃汤丸,都为取“团方”的好兆头。

4、客家饮食风俗外的摄生客家饮食文化保健认识尤为较着。

客家菜用料讲究新颖,讲究野生、家养、粗类;加工讲究煮、煲、炖,讲究粗刀大块,不破坏食物养分取纤维;烹饪讲究本汁本味,不使过浓佐料,清淡可口,利于消化;伙食讲安搭配,讲究效用,多用药材调度阳阳,清降补泻,并按照时令删减食物品类。

宁化酒席习俗

宁化酒席习俗

宁化客家人从中原迁徙而来。

除把中原的文明礼俗带入新地方之外,在与当地人相互问不断交往、磨合中。

还形成了宁化客家特有的礼仪风情。

他们从小孩一出生开始,其宴席就不断:出生三天,有做三朝饭的汤饼之庆,周岁有周星之庆。

接着是十岁之庆、二十岁之庆;三十岁有而立之庆、四十岁有强士之庆、五十岁有五秩(杖村)之庆、六十岁有杖乡(花甲)之庆、七十岁有古稀(杖国)之庆、八十岁有杖朝(耋龄)之庆、九十岁有耄龄之庆、百岁有期颐之庆。

此外,结婚有新婚之庆,再娶有续弦之庆,满月(30天之庆称为小满月;60天之庆称为大满月)有弦月之庆。

架屋有轮奂之庆。

迁居有乔迁之庆。

兄弟分家有添灶之庆。

女儿出嫁有于归(出阁、添箱)之庆。

安葬有牛眠(还山)之庆。

此外还有入学之庆、升学之庆、夫妻圆满六十年之庆。

兄弟共合三百岁之庆等等。

以上种种之庆,有的设宴人数较少,有的设宴人数较多。

因而对各种的宴席其宾客入席也各不相同。

宁化客家人使用的桌子是四方桌,也称八仙桌,即一个桌子只坐8个人(特殊情况除外),即使是同样的八仙桌,其入席也有不同的坐法。

一、不同的厅堂有不同的入席方法:如是上梁厅或上厅下廊的厅,其坐法是——对子席。

如是楼下厅的(即厅上有加层的厅),其坐法是——一字席。

二、不同的宴席有不同的坐法。

如小孩子做三朝或周岁,由其小孩的外公或小孩母亲的兄弟坐首席。

如女孩出嫁,由女婿坐首席。

宁化客家人认为女婿一辈子在岳父母家只有这次娶媳可坐首席,”半边细郎半边子”,以后女婿就像自己儿子一样了。

操办任何宴席就得在场帮忙了。

孩子结婚,由新婚媳妇的兄弟(即送嫁的)坐首席。

如男人做寿,由本村叔伯长者坐首席;女人做寿,由女方娘家长者坐首席。

如上梁、乔迁,由本村叔伯长者坐首席,木匠或泥水师傅坐第二席。

清明扫墓做清明。

若有请外房长者,由外房长者坐首席;若没有请外房长者的,由本房长者坐首席。

丧事,因这天厅堂门上写着比例为1:3的“当大事”三个大字。

要以死者为大,因此丧事是随便坐的,没有请人坐首席的风俗。

客家文化:专题一客家渊源

客家文化:专题一客家渊源

• 客家方言 • 综述 • 客家方言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叫法。在粤 东叫客话、客家话、广东话(正因为客家话在粤 东也叫广东话,所以四川才称土广东话);四川 叫土广东话,却鲜见‘土广东人’的说法,客家 人直接被叫做‘广东人’。闽、赣迁川的,同样 以‘广东人’自称。在粤桂交区叫涯话、麻介话、 新民话。在浙江叫‘汀州腔’(因浙江客家祖籍 福建省汀州府)。通称客家话,这是自称和他称 的合一。
• •
客家的形成 目前的主要观点有:五代宋初;宋明时期;明代中叶以后;清代中叶以 后。 一般认为在南宋时客家群体分化成为汉族的一个支系,初具规模。 到明代中期,已经人数众多,成为一大社会势力,及至清代,客家人的自我 意识更为增强,在社会舞台上表现很是积极、主动。客家在南宋时期形成的 主要依据是什么? ⑴客方言的形成。这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是重要标志。 据多方面的研究表明,客家方言最迟在南宋时已形成。 南迁的移民保留 了部分中原故乡的乡音,而留在中原的百姓则保留了另一部分古中原音,并 不见得现在的北方语言已经完全不存在古汉语因素。闽语诸支系,存在一部 分较为明显的江南古腔调(古吴语)和三国两晋中原语表达法;粤语方言, 存在一部分较为明显的秦汉交广古腔调和宋元中原语表达法;客家方言的发 音,继承了较多隋唐两宋时的中原语腔调。粤语对南北语都有继承,因此与 闽语、客家都有相近之处。 ⑵相当的人口规模。人口是民族、民系的载 体,没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就无所谓民族、民系。对客家人口的历史估量, 难以用统计数字表示,但可从客家集中区的县治数量作分析。 ⑶共同的 地理环境。赣闽粤三省交界地区为多山密林地区,交通闭塞,交往困难,十 分有利于客家民系的形成。
• 客家源流 • 综述 • 客家城市——河源 • 目前关于客家渊源的看法主要有2种: (1)北方南迁汉人发展演变而来; (2)北方南 迁汉人融合南方土著发展演变而来; 在一般 人看来,客家人是移民,是北方汉人南迁移民的 一支,在漫长岁月里,筚路蓝缕,颠沛流离,历 尽艰辛,不断融合当地原住居民而形成、演变和 发展起来的拥有数千万人口的大民系。

客家文化

客家文化

客家历史为什么在这里会产生具有如此强烈地域特色的客家文化呢?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这里是一块四周被大山包围的丘陵山地,在它的西面是罗霄山脉,东面是武夷山与九连山脉,南面是南岭,在罗霄山脉的中段还有一条雩山山脉与武夷山相连结,从而把江西的南部与中部隔开,形成一个对外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

生活在这里的原始居民是与赣、闽、粤、浙等南方地区同一族属的百越民,他们“各有种姓,互不统属”。

秦汉以后,由于北方汉子不断进入该地区,使得百越民,有的成批汉化,有的被强制迁往江淮地区,有的则退出平原,进入深山老林,成了历史上曾经名藻一时的“山越”民,所以,从总的方面看,这里早已是一块人烟稀少的地方。

两晋之际,尤其是唐宋之际,由于北方不断遭受战争的摧残,农村经济凋敝,因而使得大批难民渡江南下,另求生计。

在经过不断辗转迁徙之后,部分移民来到了这块被大山屏蔽的赣、闽、粤三角地区,与当地土著相互杂居,并在相对封闭的社会与自然条件下,与土著民相互融合,从而创造出一支以汉文化为主导的、与周边文化相区别的地域文化,这就是客家文化。

所以,组成该文化的原始基础是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土著文化和具有汉唐风韵的中原汉文化,而推动该文化产生与发展的巨大动力是唐宋以来大批进入赣、闽、粤三角地区的北方移民。

故有学者称其为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移民文化,亦不为过。

正是由于客家文化是以中原汉文化为主体的移民文化,所以它不仅具有中原文化的深厚底蕴,而且还具有作为移民这一特殊群体所具有的文化面貌。

比如,客家文化中所具有的十分强烈的寻根意识与乡土意识,正是移民在离开祖居地之后所表现出来的对原有文化的眷恋。

同时,也正是由客家人有很长一段漂泊流离的经历及到达定居地以后所面临的种种困境,从而锤炼出客家人坚忍不拔的意志、勇于开拓的精神、勤劳朴实的品格及善于用血缘、亲缘、地缘等各种条件建立同宗、同乡、同一文化内相互合作关系的团体主义精神。

而所有这些,都是为了确保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实现由移民社会向定居社会转变需要。

宁化县世界客属文化交流中心展示大厅布展

宁化县世界客属文化交流中心展示大厅布展
4、方案报送及施工时限
①第一轮方案报送截至时间2012年3月31日,并在评选结束后在福建省政府采购网上公布首次入围供应商,第二轮方案于公布入围结果后15天内报送。②设计单位自行踏勘现场,确定中标后,三个月内完成装修施工及布展。
5、招标办法及费用补偿
①通过政府采购,对投标人提交的设计、施工、布展一体化方案,首次采用方案比选方式择优选择3家以上入围供应商。
地址:福建省宁化县翠江镇中山路1号,邮编:365400
宁化县政府采购中心
二O一二年三月二日
宁化县"世界客属文化交流中心展示大厅"
布展设计施工方案征集公开招标采购公告
58、江西省崇义县客家联谊会
59、江西省寻乌县客家联谊会
60、江西省信丰县客家联谊会
61、江西省定南县客家联谊会
62、江西兴国县客家联谊会
63、江西修水县客家联谊会
64、江西省吉安地区客家联谊会
65、陕西省客家联谊会
66、湖南衡阳市客家联谊会
67、山东省客属联谊会
22、广东省湛江市客属海外联谊会
23、广东省河源市客家联谊会
24、广东省客家海外联谊会
25、广东省大埔县百侯乡亲联谊会
26、广东深圳宝安龙川客联会
27、广东深圳客属企业家联谊会
28、广东珠海客家联谊会
29、广东深圳市客家文化学会
30、世界客家之旅深圳联络委员会
宁化县世界客属文化交流中心展示大厅布展
设计方案征集公开招标采购公告
受宁化县客家工作办公室的委托,就宁化县世界客属文化交流中心展示大厅的布展设计施工方案项目拟采用方案比选方式择优选择入围设计及施工单位,欢迎有能力提供本次货物及服务的国内合格供应商参与并提交设计施工方案。

客家文化的调查报告 3

客家文化的调查报告 3

社会调查报告调查题目:关于研究宁化客家文化的报告调查时间:2013年8月10日—8月16日小组成员:所属班级:指导老师:目录引言 (3)一.调查背景 (3)二.调查目的 (4)三.调查方法 (4)四.客家和客家文化的概述 (4)五、宁化客家文化和中原文化的关系 (5)六、宁化客家文化的演变 (8)1、农业生产习俗 (8)2、饮食习俗 (9)3、婚姻习俗 (10)4、丧葬礼俗 (10)5、服饰 (10)6、语言 (11)七、对于保护客家文化时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12)八、小组关于保护客家文化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12)1、政府角度 (12)2、政府与组织合作角度............................. (12)3、组织与组织合作角度.......................... (12)参考文献 (13)附:照片访谈提纲关于研究宁化客家文化的报告引言:宁化客家文化由来已久,与中原文化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同时又受到宁化独特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和南方土著文化的影响,形成为一种有着鲜明特色的多元文化。

本文从农业习俗、教育、语言文字、饮食、建筑、婚丧习俗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调查背景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和历史现象。

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文化包括交通工具、服饰、日常用品等,也包括生活制度、家庭制度、社会制度以及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审美情趣,同样指人们普遍的社会习惯,如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

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资源是当地人们长期生活积累的产物,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大部分学生对各自的地方文化不甚了解,甚至对部分文化产生怀疑和抵制,无意学习、继承和发扬。

这就要求我们寻找教育的新支点来引导我们加深对各地文化的认识、思考。

俗语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因而育好一方人就要用好一方土,暑期时间我们通过对宁化客家文化资源的充分挖掘和研究,提高审美欣赏能力,促进了我们走出教室与课本的学习,走进自然与社会生活的学习。

客家文化——宁化

客家文化——宁化
经国家地质矿产部岩溶地质研究所 专家考察论证“其洞群规模之大、溶洞 数量之多、洞穴分布之密、岩溶景观发 育之完善为福建之冠”,并誉为“中国 东南地区罕见的洞群世界”。
位于宁化县北部的安远乡境内,西与江西省 交界,总面积为4733.3公顷。有珍稀濒危野生 动物69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华 南虎、金钱豹、云豹、梅花鹿、白颈长尾雉等 5种;国家一级保护树种有香果树、种萼木、 南方红豆杉等3种,药用植物有短萼黄连、绞 股兰、八角莲、金钱兰等,观赏植物有钟花樱、 野含笑、春兰、寒兰等;香料及其它植物有中 华猕猴桃、山苍子、灵芝、茶薪菇、红菇、木 耳等。
客家酒酿为宁化特产。自古至今,宁化客家人盛情好客, 远近闻名,客来必以家酿酒浪相待。饮酒必到尽兴,欢乐而 散客家娘酒是客家原住民用糯米酿造的一种酒,属于黄酒。 客家米酒主要原料是糯米,以天然微生物纯酒曲发酵而成, 不加酒精和任何添加剂,是纯天然绿色饮品,可以直接饮用, 也可与鸡等一起煲。有活气养血、活络通经、补血生血以及 润肺之功效。
1930年1月,著名的古田会议后,毛 泽东率部途经宁化时,曾写下光辉的词章 《如梦令·元旦》。
——
风山直今路宁
展下指日隘化
毛 泽 东
《 如 梦 令
红 旗 如 画 。
山 下 ,
武 夷 山 下 。
向 何 方


➢ 2008年宁化石壁客 家祭祖习俗入选福建 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 遗产。
➢ 2011年宁化石壁客 家祭祖习俗入选国家 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宁化石壁客家公祠是世界客家人的总家庙。1995年落成后,每年都举办一届世界 客属石壁祖地祭祖大典,并将每年公历10月定为“祭祖月”,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十一 届。宁化石壁客家祖地被海内外客家人公认为客家人的“麦加”,客家人的“朝圣中 心”。

客家祖地

客家祖地

8 旅游专线 客家人素有爱国爱乡、慎终追远、敬祖穆宗之传统美德。改革开放以来,在 海外掀起了一股"客家寻根"热潮。1992年开始,宁化县人民政府为满足众多 海内外客属乡亲的"寻根谒祖"需求,在石壁村兴建了一座仿古建筑群--客家公 祠,世界客家人从此拥有自己的总家庙。从1995年客家公祠落成至今,每年 都举办一届"世界客属石壁祖地祭祖大典",并将每年的10月定为"祭祖月"。 祭祖大典期间(每年阳历10月15日-17日),众多海内外客家乡贤千里寻根,共 聚石壁、虔诚谒祖,一起参加盛大的祭祖仪式,有祭诞、仪仗、乐舞、主事、 仪式等五项程序,而后查阅族谱等史料,细品客家酒娘、石壁擂茶,欣赏客 家山歌、舞蹈等艺术表演,祭祖大典庄严肃穆、场面宏大、古典性强、民间 文艺节目丰富多彩、客乡情结浓郁。1997年还举办了"福建省首届客家文化旅 游节"活动。十年来,石壁客家祖地景区共接待来自国内19个省、直辖市、自 治区及海外24个国家和地区的游客共27万人次,其中海外寻根祭祖团207个, 14309名代表海外80多个客属团体。尤其在2004年,隆重举办了第十届世界 客属石壁祖地祭祖大典暨石壁客家公祠建竣十周年"双庆"活动,世界客属十 九届恳亲大会在江西赣州举行,石壁祖地祭祖大典作为恳亲大会的一项重要 内容,其规模和声势大大超过历届的祭祖大典,特别是新华网的介入,不仅 现场直播了"双庆"盛况,而且将石壁历次祭祖活动、历史定位等全方位宣传 宁化,此届祭祖大典在海内外客家人中引起了轰动效应。如今,随着海内外" 客家寻根热"的不断升温,前来石壁客家祖地寻根祭祖的海外客家人络绎不绝, 石壁客家祖地日益成为五洲四海客家人的朝圣中心。同时,以宁化客家祖地 为主要内容的"客家风情旅游专线"已列入福建省三大联合促销线路之一,"客 家祖地"品牌亦成为三明旅游三大知名品牌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30年1月,著名的古田会议后,毛 泽东率部途经宁化时,曾写下光辉的 词章《如梦令· 元旦》:“宁化、清 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 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 红旗如画 。
宁化红色历史文化 content
宁 化 革 命 纪 念 馆 宁 化 红 军 医 院 旧 址
客家人结婚历来有闹洞房的习俗, 又称搞新娘。婚礼闹房连续三天, 这三天内不分大小,男女老幼均 可参加。而客家闹房,还受一种 观念的支配,认为越闹越吉祥。
宁化红色历史文化 content
宁化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第二次 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宁化 石壁是 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 红军长征的四个起点县之一,毛 泽东、朱德、彭德怀等老一辈无 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宁化进行过 革命实践活动
2008年宁化石壁客家祭 祖习俗入选福建省第三批 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1年宁化石壁客家祭 祖习俗入选国家级非物质 文化遗产
宁化客家祖地 content
宁化石壁客家公祠是世界客家人的总家庙。1995年落 成后,每年都举办一届世界客属石壁祖地祭祖大典,并 将每年公历10月定为“祭祖月”,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十 一届。宁化石壁客家祖地被海内外客家人公认为客家人 的“麦加”,客家人的“朝圣中心”
宁 化cont生活中,但凡有宴席必有此 道菜。酿豆腐是中原传统饮食习 惯与迁徙地特殊产生生活方式相 结合的典范食品。
“汀州八大干”之一的宁化老鼠干 是用捕获的山、田鼠,剥去皮毛, 置糠入铁锅,将鼠架其上加盖薰成 干。有滋补功能,以猪肉、冬笋、 大蒜炸炒田鼠干,香酥适口,为下 酒名菜
宁化 客 家 婚 嫁 content
开伞出门是由新娘的亲兄弟
开伞,无亲兄弟的由其他亲属代替。 开伞者站在大门口左边,打开伞后, 由陪娘拉上新娘从伞底下穿过。走到 轿门前新娘有点假意不愿进去,还流 泪哭唱,甚至用脚踢轿门,陪娘就用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或者回去早生贵 子的吉利话劝她上轿。
宁化 客 家 婚 嫁 content
宁 化content 饮食文化
烧卖是宁化客家传统小吃。把芋子煮烂,剥皮,捣成 糊状,掺入地瓜粉反复揉搓,切成小圆团,捍成圆形 的皮,再用葱、香菇、瘦肉丁、萝卜等做馅,包成圆 锥形,放入蒸笼约20分钟,取出装盘,洒上麻油、酱 油,趁热食用,有嫩、香、鲜的美味。
宁 化content 饮食文化
宁化客家擂茶是一种饮料。将茶叶(淮山茶叶或大茶叶)、青草 药、茶油、放入擂钵,擂烂,再倒入煮熟的绿豆(或赤豆)、猪 小肠、花生、炒米、粉皮、粉干混合而成后,即可食用。擂茶味 道鲜美,既可解渴,又可充饥,且有祛风除湿、清热解毒之功效 福建省第二批非遗保护名录:客家擂茶制作工艺”
目录
一 Add your title
Add your title 二
宁化客家文化简介 宁化客家饮食文化 宁化客家酒文化 宁化石壁客家祖地 宁化客家婚嫁文化
Add your title 三
Add your title 四
五 Add your title

宁化红色历史文化
宁化地处福建省西部,武夷山东 麓,为闽赣两省交界县之一。这 里是三江(闽江、赣江、汀江)源 头之一。至今已有1280年历史。 2011年底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中 国分部认定为“中国地名文化遗 产——千年古县”。 中原的优秀文化随客家辗转南迁 而陆续传人,直接影响和促进当 地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形成较为 独特的客家方言、民间文艺、风 俗习惯和传统意识,产生了客家 文化。
宁化 酒 文 化 content
客家酒酿为宁化特产。自古至今,宁化客 家人盛情好客,远近闻名,客来必以家酿 酒浪相待。饮酒必到尽兴,欢乐而散客家 娘酒是客家原住民用糯米酿造的一种酒, 属于黄酒。客家米酒主要原料是糯米,以 天然微生物纯酒曲发酵而成,不加酒精和 任何添加剂,是纯天然绿色饮品,可以直 接饮用,也可与鸡等一起煲。有活气养血、 活络通经、补血生血以及润肺之功效 宁化客家人但凡婚嫁、寿宴等都热衷 于大办筵席请客,小则十几桌大则几 十上百桌,形成了独特 酒文化现象。 宁化客家人办酒席,喜欢大鱼大肉, 以吃饱为上。在农村要大块红烧肉配 饭。城区一般习惯“八大碗”即:鸡、 面、燕、肉,后续四道时鲜菜,最后 甜汤散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