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概述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学前儿童心理学》课件

《学前儿童心理学》课件

促进学前儿童心理 健康发展
培养学前儿童良好 的社会适应能力
增强学前儿童的自 信心和自尊心
有助于学前儿童形 成积极的个性品质
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 点
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促进学前儿童心理发展
实施有效的教育策略
了解学前儿童心理 发展阶段和特点
针对不同发展阶段 采取相应的教育策 略
运用游戏、故事、 音乐等多种教育手 段
注重个体差异,因 材施教,促进全面 发展
了解孩子的兴趣和需求 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和特点
针对不同孩子制定不同的教 育策略
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建立 良好的师生关系
全面发展:注重学前儿 童在认知、情感、社交 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提 供多样化的教育活动和 资源。
个性培养:尊重每个学 前儿童的个性和特点, 采用个性化的教育方法 和手段,促进其独特潜 力的发挥。
添加文档副标题
目录
01.
02.
03.
04.
05.
06.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的定义
每个阶段的发展特点和表现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划分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遗传因素: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先天因素 环境因素:家庭、教育、社会等环境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儿童自身因素:年龄、性别、性格等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遗传与环境、先天与后天、内因与外因的相互作用
促进儿童身体发育:通过运动活动,可以锻炼儿童的肌肉和骨骼,促进身体发育。
记忆发展:从机械记忆到理 解记忆,记忆容量逐渐增加
感知觉发展:从简单到复杂, 从具体到抽象
思维发展:从直观行动思维到 具体形象思维,再到抽象逻辑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章PPT课件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章PPT课件
❖二、主观因素
❖ (一)儿童自身的心理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 (二)儿童心理的内部矛盾是推动儿童心理发展的根本 原因
案例描述
❖ 早晨光杰入园时早饭还没有吃完就带到了教室 里面,吃完以后他就随手把塑料袋扔在了地上,我 马上提醒他让他捡起来,并且问他应该扔在哪里? 他很茫然的看着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我牵着他把 垃圾袋捡起来之后来到了垃圾桶面前,让他把垃圾 扔进去,他才扔进去了。并且向全班的幼儿讲,垃 圾一定要扔进垃圾桶里。
第二节 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理论及方法
❖ 观察法: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处于自然情境下的学前儿童在 日常生活过程中的表现,并根据观察结果分析儿童心理发展的 规律和特征 v 自然实验法
v 实验法 v 实验室实验法
❖ 问卷法:通过由一系列问题构成的调查表,收集资料以测量学 前儿童行为和态度的基本研究方法
❖ 测量法:根据一定的测验项目和量表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水平 的方法。
❖ (一)心理学 ❖ 1、概念: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发生及其发展规律
的科学。
❖ 2、研究对象:心理现象
❖ 3、心理实质
心理现象复杂多样,通常被划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部分。
心理过程






个性心理
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 情感过程:喜、怒、哀、惧等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个性倾向性:需要、兴趣、理想、世界观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v 提供人类心理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前提 v (心理是脑的机能,人脑是心理的器官)
v 奠定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
第三节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2.生理成熟
❖ 定义:生理成熟也称生理发展,是指身体生长发育的程 度或水平。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本部PPT课件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本部PPT课件

都有一定影响。
能力发展
基本能力
学前儿童在感知、运动、语言和社交等方面需要掌握的基本能力, 如走、跑、跳、抓握、语言表达能力等。
能力发展的阶段
学前儿童的能力发展可以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操作阶段、操作 阶段和符号阶段等。
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
影响学前儿童能力发展的因素包括遗传基因、环境刺激、教育训 练等。
情绪调节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儿童逐渐 能够调节自己的情绪,学会控制 情绪的表达和反应,以适应环境
和社交需求。
情绪表达
学前儿童开始能够通过面部表情、 肢体语言和声音来表达自己的情
绪,与他人分享情感体验。
社会性发展
社交技能
学前儿童逐渐发展出与同龄人和成人建立关系的能力,愿意分享 自己的玩具和经验,也愿意帮助别人。
道德观念
在学前阶段,儿童开始形成初步的道德观念,能够理解并遵守一些 简单的规则和指令。
性别角色
学前儿童逐渐开始理解并接受性别角色的差异,模仿和学习与自己 性别相关的行为和角色。
自尊与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尊心
学前儿童开始意识到自己 的价值,希望得到他人的 认可和赞扬,对批评和拒 绝也变得敏感。
自我评价
学前儿童开始能够评价自 己的能力和表现,对自己 的优点和不足有初步的认 识。
通过改变不良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帮助学前 儿童建立积极的思维和行为习惯。
游戏疗法
利用游戏的形式,帮助学前儿童表达情感、 宣泄情绪,解决心理问题。
家庭治疗
通过改善家庭环境、家庭关系和家庭成员的 互动模式,解决学前儿童心理问题。
团体疗法
通过小组活动和互动,帮助学前儿童建立社 交技能和同伴关系。
家庭教育指导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本部ppt课 件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全套精品优质课件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全套精品优质课件
把心理和行为发展划分为由高到低的五个渐次阶段: —口唇期(0-1岁) —肛门期(1-3岁) —性器期(3-6岁) —潜伏期(6-11岁) —生殖期 (11岁以上)
弗洛伊德(1856—1939)
●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0-1岁 基本信任 对不信任
1-3岁 自主 对羞愧
3-6岁 主动 对内疚
6-12岁 勤奋 对自卑
12
在这个阶段,抽象推理开始萌芽,儿童学会了操纵思想,
推测事件的可能性;可以进行演绎推理,提出并检验假设。
●社会文化理论
●儿童心理的发展是通过成人或年长伙伴来习得和掌握的, 这就是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 ●维果斯基的“文化”主要是指儿童所处组群的信仰、 价值观、传统和惯常的行为习俗,儿童就是通过文化 这个中介来完成与客体的对话并形成自己的能力; ●最近发展区的概念(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要点
什么是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什么是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发展阶段 ●发展的领域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任务
●发展阶段
•出生前的发展(从受精卵形成到出生) —胚胎前9个月是发展最快的阶段;
•婴儿阶段(0-3岁) —身体和大脑都出现巨大的变化;
—对婴儿概念的界定和婴儿阶段的划分; •幼儿阶段(3-6岁)
●发展的领域
●生理发展
●认知发展
—身体的发展
—记忆
—脑的发展
—思维
—感知觉的发展
—问题解决
—运动能力的发展;
—语言
●情感和社会性发展
—情绪那里的发展
—气质
—自我的发展
—对他人的认知

学前教育心理学ppt课件完整版

学前教育心理学ppt课件完整版

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中的物理因素(如噪音、光 照等)和化学因素(如污染物等)都 可能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不良 影响。
社会文化、价值观念、社会交往等也 会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影响。
教育因素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教育内容
符合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特点的教 育内容可以促进其心理发展,反
之则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调查法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
要点一
调查法的定义及作用
调查法是通过各种途径,间接了解被 试心理活动的一种研究方法。在学前 教育中,调查法有助于收集大量、真 实的数据和信息,了解幼儿家庭背景 、教育经历、发展现状等,为制定个 性化的教育计划提供依据。
要点二
调查法的实施步骤
确定调查目标、设计调查问卷或访谈 提纲、选择调查对象、实施调查、整 理和分析调查数据、撰写调查报告。
个案研究法在学前教育 中的具体应用
个案研究法是对单一研究对象进行深 入具体研究的方法。在学前教育中, 个案研究法有助于深入了解个别幼儿 的发展特点和问题,为制定针对性的 教育措施提供支持。
确定研究对象、收集个案资料、分析 个案问题、制定个案教育计划、实施 个案教育措施、评估个案教育效果。
针对具有特殊发展需求或面临特定问 题的幼儿进行个案研究,深入了解其 发展特点和问题所在;结合个案研究 结果和相关专业知识,为幼儿制定个 性化的教育计划和发展目标;通过持 续的跟踪和评估,确保个案教育措施 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02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
感知觉与运动能力的发展
感知觉的发展
学前儿童感知觉逐渐敏锐,能够辨别颜色、形状、大小等基本属性,同时听觉、触觉等感知能力也在不断发展 。
运动能力的发展
学前儿童运动能力逐渐增强,从最初的翻身、爬行到后来的走路、跑步,再到精细动作如握笔、搭积木等,不 断展现出新的运动技能。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概论PPT课件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概论PPT课件

单元1
绪论
林崇德教授研究表明同卵双生子在对现实的态度 上,其相关系数的差异十分显著,如表1-1所示。
单元1
绪论
2.幼儿园教育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幼儿园是幼儿生活、活动的重要环境之一,对幼儿 的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因为幼儿园教育是按照一定培 养目标,针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有目的、有计 划、有系统地对幼儿施加积极影响的过程,比社会环境 中自发的、偶然的、无计划的影响效果要好得多。
(1)心理过程
(2)个性心理
单元1
绪论
心理过程包括以下几个过程。 1)认识过程
2)情感过程
3)意志过程
单元1
绪论
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之间既有区别 又有联系。认识过程是最基本的心理过程,是情感 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基础;情感过程是认识过程和意 志过程的动力;意志过程对人的认识过程和情感过 程有调控作用。总之,三者是密切联系的,共同构 成心理过程的有机统一体。
单元1
绪论
1.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奥地利著名 的精神病医生和精神分析学 派的创始人,如图1-6所示。 其理论观点主要体现为以下 几点:1)意识层次理论;2) 人格结构理论;3)性本能 理论及儿童发展阶段理论。
单元1
绪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单元1
绪论
2.埃里克森的心理 发展观 埃里克森,美国精 神分析医生,著名的发 展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 学家,如图1-8所示。他 提出了人格终生发展的 心理社会理论。
单元1
绪论
(二) 社会因素 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作为生物因 素仅仅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提供了可 能性,并不能决定儿童心理的发展, 还必须有社会环境的作用。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优秀课件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优秀课件
• 2、一般在儿童3~4岁左右获得。 • 3、性别稳定性的理解程度会影响学前儿童对同性
榜样的模仿。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优秀
(三)性别恒常性的获得
• 1、性别恒常性指一个人外表(如发型、衣着)和活 动不管发生什么变化,儿童对其性别始终保持不变 的认识。
• 2、学前儿童一般在6、7岁获得性别恒常性。 • 3、对性别稳定性和恒常性的理解水平不仅限制
会认知能力的发展,这些能力是他们与同伴、父母、 兄弟姐妹以及陌生人相处所必需要的。 • (二)帮助儿童阅读和理解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优秀
(三)促进儿童元认知能力的发展
• 心理理论研究的经典模式之一的“意外地点”任 务。
• (四)为儿童接受学校教育服务 • 建构论的学习观认为,儿童的学习是主动构建的
过程,要使儿童获得相应的社会理解力,即儿童 需要拥有理解信念的能力。
成人对他们的态度和评价将影响它们的道德判断, 以致整个人格的发展,因此成人对儿童的评价必 须适当。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优秀
第三节 学前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
• 心理理论就是指个体对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的认识, 并由此对相应的行为做出因果性的预测和解释。
• 一、心理理论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 (一)促进儿童理解和协调人际关系 • 拥有良好的心理理论,就可以促进学前儿童诸多社
• (3)儿童在4岁左右拥有复制式心理理论,在6、 7岁左右获得解释性心理理论。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优秀
3. 从仅包含信念和愿望向具有稳定性的人格 特质的转变
• (1)6岁后,儿童才发展起人格特制的概念。 • (2)7、8岁后的儿童能逐渐开始使用人格特质
描述他人或自己。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优秀
第四节 学前儿童社会行为的发展

2024版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2024版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研究意义
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为教育实践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儿童健康成 长。同时,有助于家长和教师更好地了解儿童,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和指导。
02
认知与语言发展
感知觉与注意发展特点
感知觉发展
01
儿童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并解释外界信息,包括视觉、听觉、触
觉、味觉和嗅觉等。
注意发展特点
02
学前儿童的注意力以无意注意为主,逐渐向有意注意发展,且
游戏激发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思维。
游戏活动增强社会交往技能
游戏中的合作与分享
通过团队游戏,培养儿童合作意识和分享精 神。
游戏中的规则与秩序
遵守游戏规则有助于培养儿童自律性和秩序 感。
游戏中的情感与情绪
游戏为儿童提供情感表达平台,促进情绪管 理能力提升。
游戏中的竞争与挫折
竞争性游戏能培养儿童抗挫折能力和竞争意 识。
适应能力。
同伴交往能力及友谊观念形成
同伴交往能力
友谊观念形成
学前儿童在与同龄伙伴的交往中,逐渐发展 出合作、分享、互助等社交技能。
儿童开始理解友谊的含义,学会选择朋友并 建立稳定的友谊关系。
影响因素
培养策略
家庭、幼儿园和社会环境都会对儿童的同伴 交往能力和友谊观念产生影响。
家长和教师应鼓励儿童参与集体活动,提供 与同龄伙伴交往的机会,同时引导他们学习 正确的社交技巧和友谊观念。
亲子依恋关系建立及影响
亲子依恋关系
学前儿童与家长之间建 立的深厚情感联系,对 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重
要影响。
依恋类型
根据儿童在陌生情境中 的反应,可分为安全型、 回避型和矛盾型依恋。
影响因素
家长的抚养方式、亲子 互动质量、家庭环境等 都会影响亲子依恋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初生到入学前儿童
(0----6岁儿童)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一、需明确的几个概念
(一)“学前儿童”的概念
心理学中对人的一生各时期的划分国内外学者虽 然不尽相同,但一般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周念丽、 张春霞编著《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华师大出版 社) : (1)新生儿期(出生-----1个月) (2)乳儿期(1个月-----1岁 ) (3)婴儿期(1岁------3岁) (4)幼儿期(3岁------6岁)
本课程的先导课程
先导课程: 普通心理学、学前卫生学 相关课程: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本课程的结构
➢ 总论(包括对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概述、基本理论与流派等) ➢ 各年龄段发展的基本特点与趋势(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 ➢ 学前儿童认知的发展(包括感知觉、注意、记忆、想象、思维、
言语等) ➢ 学前儿童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包括情绪情感、社会性、 能
(5)童年期(6岁------12岁) (6) 少年期(12岁------15岁) (7) 青年早期(15岁---18岁) (8) 青年期(18岁------30岁) (9) 中年期(30岁------60岁) (10)老年期(60岁------死亡)
我们所说的学前儿童,是指处于前四个时期, 即新生儿期、 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的儿童, 而以婴、幼儿期的儿童作为主要研究和阐述的对象。
学出版社 《幼儿心理学》李红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 《当代儿童发展心理学》桑标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
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
第一章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概述 第二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第三章 新生儿心理的发生 第四章 婴儿心理的发展 第五章 先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 第六章 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 第七章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第八章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第九章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第十章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第十一章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第十二章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第十三章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第十四章 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第十五章 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复习、机动
陈帼眉《学前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二)“发展心理学”的概念
1.发展的含义: 获得新结构或引起心理结构发生改变的过程。
发展包含三个要素: ⑴发展是在个体内部进行的变化; ⑵这种变化是连续、稳定、不可逆的; ⑶发展最后导致结构性改变。
发展是指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相应环境的作 用下,整个反应活动不断得到改造,日趋完善、复杂 化的过程,是一种体现在个体内部的连续而又稳定的 变化。
力、气质、性格等)
本课程的参考书目
《婴儿心理学》庞丽娟、张娟主编 浙江教育出版社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周念丽、张春霞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王振宇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 《学前心理学》陈帼眉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 《学前心理学》钱峰 汪乃铭主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 《孩子们儿童心理发展》[加]Gry R.Lefrancois著 王金志译 北京大
3.发展心理学 (1)广义:研究种系和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的科学。 (2)狭义:个体发展心理学。
种系心理发展:从动物到人类的心理演变 过程。 1.动物心理进化过程—动物心理学 2.人类心理演变过程—民族心理学、个体发 展心理学
种系心理的进化过程
➢ 刺激感应阶段--低级生命物体(植物、单细
胞动物)
心理发展变化从开始到成熟大致表现:
一是反应活动从混沌未分化向分化、专门化演变;
二是反应活动从不随意性、被动性向随意性、主动性 演变;
三是从认识客体的外部现象向认识事物的内部本质演 变;
四是对周围事物的态度从不稳定向稳定演变。
2.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心理活动)及其规
律的科学。
心理学是一个庞大的科学体系,有很多分支学科。 如普通心理学(研究心理活动最一般的规律);生 理心理学(揭示心理现象与生理过程的规律与关 系);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 的各种心理);社会心理学(研究人的社会心理及 社会行为)等。目前心理学的分支达100个左右。 随着社会发展,会有新的分支不断出现。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概述
本课程的学科性质
本课程属于学前教育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理论课。从学 科体系上说,它是发展心理学的分支。本课程主要阐述学前儿童 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各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揭示学 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及其在各个发展阶段的不同表现。通 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奠定坚实 的心理学基础,同时为学生将来解决学前教育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提供帮助。
直至衰老的生命历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特点和 规律,即研究毕生心理发生、发展特点和规律。
发展心理学基本框架
研究种系和个 广义Βιβλιοθήκη 动物心理进化动物心理学
发 展
体心理发生与 发展
人类心理进化
民族心理学 个体发展心理学

(狭义)
➢ 感觉阶段--无脊椎动物的心理发展 ➢ 知觉阶段--低等脊椎动物的心理发展 ➢ 思维萌芽阶段--哺乳动物心理的发展












人类心理的进化过程
1.人类是由动物界进化而来的。 2.动物的进化受生物原理或规律支配;人
类的发展受社会原理或规律支配。
心理的个体发展: 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到成熟、
本章主要内容
➢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任务和意义 ➢ 研究学习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原
则和方法
教材分析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 研究对象、任务、内容和方法。
【教学重点】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学难点】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
方法
第一节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 研究对象
4学时 4学时 1学时 3学时 2学时 2学时 4学时 3学时 4学时 2学时 8学时 4学时 4学时 4学时 2学时 3学时
本课程考核方式
1、本课程属于考试科目,考试形式:闭卷、 笔试;
2、成绩评定: ➢ 平时(包括作业、提问、考勤等)占30% ➢ 考试占70%
第一章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概述
发展 — 人生永恒的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