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版药典 浙贝母
浙贝母(清热化痰,散结解毒)

浙贝母(清热化痰,散结解毒)【药名】:浙贝母【拼音】:ZHE BEI MU【英文名】:原植物 Thunberg Fritillary Bulb【来源】: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的鳞茎。
【功效】:清热化痰,散结解毒。
【主治】:治风热咳嗽,肺痈喉痹,瘰疬,疮疡肿毒。
【性味归经】:《本草正》: "味大苦,性寒。
"《本草正》: "入手太阴、少阳,足阳明、厥阴。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撒。
【别名】:土贝母(《本草正》)、象贝(《经验广集》)、浙贝、象贝母(《百草镜》)、大贝母(《本草正义》)【处方名】:浙贝、象贝、大贝、大贝母、元宝贝、苏贝母、象贝母【商品名】:浙贝母:又名大贝母、象贝母、浙贝、大贝、象贝。
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的地下鳞茎。
主产于浙江、安徽、江苏、湖南等地。
多为人工栽培。
以鳞茎肥壮、质坚实、干燥、断面色白、粉性足者为佳。
象贝母:又名象贝。
为浙贝母中产于浙江象山者。
元宝贝:为象贝中鳞瓣一面凹入形如元宝状者。
品质最优。
珠贝母:又名珠贝。
为象贝中鳞茎完整呈偏圆球形者。
品质略次。
苏贝母:为浙贝母的野生种。
其鳞茎较栽培者小。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浙江、江苏、安徽、湖南等地。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5~6月采挖,洗净泥土,大小分开,大者摘去心芽,分作2片,呈元宝状,称"元宝贝",小者称"珠贝"。
分别置擦笼内,擦去外皮,加石灰拌匀,经过一夜,使石灰渗入,晒干或烘干。
【拉丁名】:药材Bulbus Fritillariae Thunbergii原植物Fritillaria verticillata Willd. Var.Thunberqii Bak.【炮制方法】:拣去杂质,清水稍浸。
捞出,润逐后切厚片,晒干。
【考证】:出自《药材学》①《神农本草经逢原》:"贝母,川者味甘最佳:西者味薄次之,象山者微苦又次之,一种大而苦者仅能解毒。
中药“清化热痰药”——浙贝母

中药“清化热痰药”——浙贝母本品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的干燥鳞茎。
主产于浙江。
初夏植株枯时采挖,洗净。
大小分开,大者除去芯芽,习称“大贝”;小者不去芯芽,习称“珠贝”。
分别撞擦,除去外皮,拌以煅过的贝壳粉,吸去擦出的浆汁,干燥;或取鳞茎,大小分开,洗净,除去芯芽,趁鲜切成厚片,洗净,干燥,习称“浙贝片”。
本品气微,味微苦。
以切面白色,粉性足者为佳。
生用。
一、药性和功效本品性味苦,寒。
归肺、心经。
具有清热化痰止咳,解毒散结消痈之功效。
用法用量:煎服,5~10克。
使用注意: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
二、歌括《药性歌括四百味》歌诀:贝母微寒,止嗽化痰,肺痈肺痿,开郁除烦。
三、临床应用1.风热咳嗽,痰火咳嗽本品功似川贝母,苦寒之性较甚而偏苦泄,长于清化热痰,降泄肺气。
多用治风热咳嗽及痰热郁肺之咳嗽,前者常与桑叶、牛蒡子等同用,后者多配瓜蒌、知母等。
2.瘰疬,瘿瘤,疮毒,肺痈,乳痛本品苦泄性寒,清解热毒,化痰散结消痈。
治痰火郁结之瘰疬结核,可配玄参、牡蛎等,如消瘰丸(《医学心悟》);治瘿瘤,配海藻、昆布;治肺痈咳吐脓血,常配鱼腥草、金荞麦、桃仁等;治疮毒,乳,多配连翘、蒲公英等,内服外用均可。
四、现代药理研究1.化学成分本品主要含生物碱类成分:贝母素甲(浙贝甲素),贝母素乙(浙贝乙素).浙贝母酮,贝母辛,异浙贝母碱,浙贝母碱苷,浙贝母丙素等。
2.药理作用浙贝母祛痰效力略强于川贝母;所含生物碱有明显的镇咳作用;能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具有一定的平喘作用。
贝母甲、乙素能镇痛、镇静,并有扩瞳效应。
浙贝母生物碱能兴奋子宫,对离体动物心脏有抑制作用,并有降压作用。
去氢浙贝母碱能抑制唾液分泌,对肠道有松弛作用。
此外,本品还有抑菌、抗肿瘤、抗溃疡、抗甲亢等作用。
五、湖北贝母、土贝母1.湖北贝母本品为百合科植物湖北贝母的干燥鳞茎。
性味微苦,凉;归肺、心经。
功能清热化痰,止咳,散结。
适用于热痰咳嗽,瘰疬痰核,肿疮毒。
中药浙贝母的功能主治

中药浙贝母的功能主治1. 浙贝母的概述浙贝母(学名:Fritillaria thunbergii Miq.),是百合科、贝母属植物的一种,别名有浙贝母、钱贝母、客贝、胆贝,是中药中常用的一味药材。
浙贝母主要分布在我国的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四川等地。
浙贝母呈球茎状,外层覆有褐色的鳞片,内部白色,质地脆而坚硬。
2. 浙贝母的药用价值浙贝母在中药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其具有多种药用价值。
浙贝母的干燥鳞茎入药,能够清肺化痰、润肺止咳,是治疗痰多咳嗽的重要药物之一。
浙贝母还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止咳、利咽生津的功效,在中医临床上被广泛应用。
3. 浙贝母的功能主治浙贝母以其独特的化学成分,具备了许多功能主治,以下是浙贝母的主要功效:3.1 清热化痰浙贝母具有清热化痰的作用,能够有效缓解因肺热引起的疾病症状。
在中医临床上,常用浙贝母治疗痰热咳嗽、咯血、心烦口渴等症状。
3.2 止咳平喘浙贝母具有镇咳平喘的功效,能够抑制咳嗽、缓解哮喘等症状。
浙贝母中的药用成分能够舒张支气管、抑制咳嗽中枢,对于治疗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有一定疗效。
3.3 润肺止咳浙贝母含有丰富的黏液质,并具有润肺止咳的作用。
浙贝母可以增加呼吸道的黏液分泌,润滑呼吸道,从而缓解干咳、咳痰困难等症状。
3.4 清心安神浙贝母还具有清心安神的功效,能够缓解因心火旺盛引起的病症。
浙贝母中的有效成分可抑制中枢神经,具有镇静、安神的效果。
3.5 对抗炎症浙贝母具有抗炎作用,能够抑制炎症反应,缓解炎症相关疾病。
浙贝母中的有效成分能够降低炎症介质的释放,抑制白细胞的活化,从而减轻炎症反应。
3.6 其他功效除了上述主要功效外,浙贝母还具有一些辅助疗效。
比如,它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还能够缓解痰湿引起的胸闷、气促等不适感受。
4. 使用浙贝母的注意事项在使用浙贝母时,需要特别注意以下事项:• 4.1 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婴幼儿慎用浙贝母,以免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
贝母类药材的鉴别使用

贝母类药材的鉴别使用【摘要】目的比较2010版《中国药典》中川贝母、浙贝母、湖北贝母、平贝母、伊贝母、土贝母的药材来源、性状等,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方法根据2010版《中国药典》和查阅相关文献,对上述药材的来源、性状、性味归经、功能主治、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进行对比。
结果土贝母和其他贝母存在多种不同之处。
在功效、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上,川贝母与伊贝母、平贝母相似,湖北贝母与浙贝母相似。
结论由于川贝母资源匮乏,价格昂贵,市场上代用品、伪品名目繁多,造成了临床使用上的混乱。
建议把功效相同,药源充足,基源相近的平贝母、伊贝母,替代使用川贝母,从而保证川贝母的临床用药需要。
【关键词】川贝母;浙贝母;湖北贝母;平贝母等;区别使用2010版《中国药典》收载的贝母类药材包括川贝母、浙贝母、湖北贝母、平贝母、伊贝母、土贝母6种,因其名称相近似,功效除土贝母外,其余均相近,所以在临床应用时极易发生混淆使用的现象。
为保证用药安全,在检验和临床上能够很好的鉴别使用,对贝母类药材进行品种澄清和鉴别比较很有必要。
1 贝母类药材来源、性状及功效比较1.1 川贝母1.1.1 药材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Fritillara cirrhosa D. Don、暗紫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Hsiao et K.C. Hsia 、甘肃贝母Fritillaria przewalskii Maxim. 、梭砂贝母Fritillaria delavayi Franch.、太白贝母Fritillaria taipaiensis P.Y. Li、或瓦布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Hsiao et K.C. Hsia var. wabuensis(S. Y. Tang et S.C. Yue)Z.D. Liu,S.Wang et S.C. Chen的干燥鳞茎。
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松贝”、“青贝”、“炉贝”和“栽培品”[1]。
浙贝母的用法用量功能主治

浙贝母的用法用量功能主治一、浙贝母的简介浙贝母,又称浙贝、贝母,为百合科植物浙江贝母的干燥根茎。
浙贝母在中医药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具有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等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下面将介绍浙贝母的用法、用量以及功能和主治。
二、浙贝母的用法用量1.用法:浙贝母通常以煎汤、口服或外敷的方式使用。
2.用量:–成人口服:一次3-9克,一日2-3次。
–儿童口服:酌情减少用量。
–煎汤:一般用量为3-9克,煎服。
–外敷:适量饮片研末,加入适量滚开水搅拌均匀,待其温度适宜时作为外敷使用。
三、浙贝母的功能和主治1.清热化痰:浙贝母能清热燥湿,清除体内热毒。
对于痰热咳嗽、痰多黄稠者,具有较好的疗效。
2.润肺止咳:浙贝母具有润肺止咳的作用,适用于痰热引起的咳嗽、痰多、咳嗽有痰难咯或咯痰时有痰血等症状。
3.清心安神:浙贝母可清热安神,对于心烦不寐、烦躁不安、健忘、失眠等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4.利尿通便:浙贝母还具有一定的利尿通便作用,可用于水肿、尿少、便秘等症状。
四、浙贝母的注意事项1.使用浙贝母时应注意避免久煎,以免药性损失。
2.由于浙贝母具有滋阴作用,因此痰湿重者慎用。
3.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慎用浙贝母。
4.儿童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浙贝母。
5.对浙贝母过敏者禁用。
五、浙贝母的常见配伍1.浙贝母与炙甘草:合用于痰热咳嗽、吐血、痰多黄稠者。
2.浙贝母与黄连:合用于心烦不寐、烦躁不安、口干舌燥等症状。
六、浙贝母的药物相互作用1.浙贝母与柴胡、阿魏酸:有可能增加毒性,应避免同时使用。
2.浙贝母与乌头:有可能增强毒性,应避免同时使用。
七、浙贝母的储藏方法将浙贝母放在通风干燥处储存,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
储藏期限一般为2-3年。
八、浙贝母的市场价值浙贝母广泛用于医药领域,具有重要的市场价值。
根据市场调查数据显示,浙贝母的价格逐年上涨,其珍贵药材的地位已得到认可。
以上就是对浙贝母的用法、用量、功能和主治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贝母类药材的生药学鉴定

贝母类药材的生药学鉴定贝母类药材的生药学鉴定贝母类药材的生药学鉴定【摘要】目的鉴别区分五种贝母,保证临床用药质量。
方法根据贝母外观性状特征、显微特征,鉴别区分贝母不同品种。
结果不同品种的贝母临床功效差异很大,广大医药工作者要仔细鉴别。
结论为确保贝母质量,鉴别药材和分类时可从外观形状特征和粉末特征入手,仔细区分。
【关键词】贝母;鉴别贝母来源于百合科(Liliaceae)植物的干燥鳞茎,是常用的名贵中药,中医临床用于清热散结、化痰止咳。
2010年版《中国药典》收载的贝母品种有川贝母、平贝母、伊贝母、浙贝母、湖北贝母,其中川贝母项下又较05年版药典新增太白贝母和瓦布贝母。
由于贝母资源匮乏,商品价格较高,而市场需求量大,所以导致市场上出现了贝母品种繁多、商品混淆的现象。
为了保证贝母能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临床,避免误用。
现将太白贝母、瓦布贝母、新疆贝母、伊犁贝母及湖北贝母的外观形状和显微鉴别研究结果分述于下。
1 性状鉴别1.1 太白贝母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太白贝母(Fritillria taipaiensisi P.Y.Li)的干燥鳞茎。
本品呈扁球形或圆锥形,高1.0~1.5 cm,直径0.8~1.5 cm;表面黄白色,有的具斑;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或近等大,顶部开裂而略尖,内有心芽。
太白贝母的栽培技术已经较为成熟,且产量大,适宜低海拔栽培,现市售已可见栽培品,栽培品形态不似野生品规则,长圆锥形,体表凹凸或部分缢缩,欠光滑,高约0.8~1.7 cm,直径可达0.3~1.4 cm,外层2瓣鳞叶大小不等或近等大,紧密抱合,顶端闭合,偶有开裂,小鳞片矩圆形、条形、或近线形;气微、味淡。
[1]1.2 瓦布贝母来源为百合科植物瓦布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Hsiao et K.C.Hsiavar. wabuensis Z.D.Liu,S.Wang et S.C.Chen)的干燥鳞茎。
本品呈扁球形,高1.0~1.5 cm,直径1.5~2.5 cm;表面黄白色;外层2瓣鳞叶大小悬殊,顶端开裂而钝圆或闭合,内有心芽;基部微凹陷,残留有少数须根;质硬,断面白色,粉性;气微、味微苦[2]。
2010年版药典新增品种

2010年版药典(一部)来源变化品种名单1.甘松:来源变化,减少1个来源本品为败酱科植物甘松Nardostachys jatamansi Dc.的干燥根及根茎。
2.续断:来源变化本品为川续断科植物川续断Dipsacus asper Wall. ex Henry的干燥根。
3.绵萆薢:来源变化,拉丁文本品为薯蓣科植物绵萆薢Dioscorea spongiosa J.Q.Xi,M.Mizuno et W.L. Zhao 或福州薯蓣Dioscorea futschauensis Uline ex R.Kunth的干燥根茎。
4.川贝母:来源变化,新增2个品种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Don、暗紫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Hsiao et K.C.Hsia、甘肃贝母Fritillaria przewalskii Maxim.、梭砂贝母Fritillar delavayi Franch.、太白贝母Fritillaria taipaiensis P.Y.Li或瓦布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Hsiao et K.C.Hsia var. wabuensis(S.Y.Tang et S.C. Yue)Z.D. Liu,S. Wang et S.C.chen的干燥鳞茎。
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松贝”、“青贝”、“炉贝”和“栽培品”。
5.没药:新增,来源变化本品为橄榄科植物地丁树Commiphora myrrha Engl.或哈地丁树Commiphora molmol Engl.的干燥树脂。
6.乳香:新增,来源变化本品为橄榄科植物乳香树Boswellia carterii Birdw.及同属植物Boswellia bhaw-dajiana Birdw.树皮渗出的树脂。
分为索马里乳香和埃塞俄比亚乳香,每种乳香又分为乳香珠和原乳香。
2010年版中国药典目录

2010年版中国药典目录一枝黄花(p3)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丁公藤(p3)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丁香(p4)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角茴香(p4)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人工牛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人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人参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贝母
ZhebeimuFRITILLARIAE THUNBERGII BULBUS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Fritillara thunbergii Miq.的干燥鳞茎。
初夏植株枯萎时采挖,洗净。
大小分开,大者除去芯芽,习称“大贝”;小者不去芯芽,习称“珠贝”。
分别撞擦,除去外皮,拌以煅过的贝壳粉,吸去擦出的浆汁,干燥;或取鳞茎,大小分开,洗净,除去芯芽,趁鲜切成厚片,洗净,干燥,习称“浙贝片”。
【性状】大贝为鳞茎外层的单瓣鳞叶,略呈新月形,高1~2cm,直径2~3.5cm。
外表面类白色至淡黄色,内表面白色或淡棕色,被有白色粉末。
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白色至黄白色,富粉性。
气微,味微苦。
珠贝为完整的鳞茎,呈扁圆形,高1~1.5cm,直径1~2.5cm。
表面类白色,外层鳞叶2瓣,肥厚,略似肾形,互相抱合,内有小鳞叶2~3枚和干缩的残茎。
浙贝片为鳞茎外层的单瓣鳞叶切成的片。
椭圆形或类圆形,直径l~2cm,边缘表面淡黄色,切面平坦,粉白色。
质脆,易折断,断面粉白色,富粉性。
【鉴别】(1)本品粉末淡黄白色。
淀粉粒甚多,单粒卵形、广卵形或椭圆形,直径6~56μm,层纹不明显。
表皮细胞类多角形或长方形,垂周壁连珠状增厚;气孔少见,副卫细胞4~5个。
草酸钙结晶少见,细小,多呈颗粒状,有的呈梭形、方形或细杆状。
导管多为螺纹,直径至18μm。
(2)取本品粉末5g,加浓氨试液2ml与三氯甲烷20ml,放置过夜,滤过,取滤液8ml,蒸干,残渣加三氯甲烷l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贝母素甲对照品、贝母素乙对照品,加三氯甲烷制成每1ml各含2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10~20μl、对照品溶液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 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醇一浓氨试液(17:2: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稀碘化铋钾试液。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水分不得过18.O%(附录ⅨH第一法)。
总灰分不得过6.O%(附录ⅨK)。
【浸出物】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附录X A)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稀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8.O%。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B)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水-二乙胺(70:30:O.03)为流动相;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
理论板数按贝母素甲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贝母素甲对照品、贝母素乙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贝母素甲0.2mg、贝母素乙O.15mg 的混合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过四号筛)约2g,精密称定,置烧瓶中,加浓氨试液4ml浸润1小时,精密加入三氯甲烷一甲醇(4:1)的混合溶液40ml,称定重量,混匀,置80℃水浴中加热回流2小时,放冷,再称定重量,加上述混合溶液补足减失的重量,滤过。
精密量取续滤液10ml,置蒸发皿中蒸干,残渣加甲醇使溶解并转移至2ml 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10μl、20μl,供试品溶液5~15μl,注人液相色谱仪,测定,用外标两点法对数方程分别计算贝母素甲、贝母素乙的含量,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贝母素甲(C27H45NO3)和贝母素乙(C27H43NO3)的总量,不得少于O.080%。
饮片【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或打成碎块。
【性味与归经】苦,寒。
归肺、心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化痰止咳,解毒散结消痈。
用于风热咳嗽,痰火咳嗽,肺痈,乳痈,瘰疬,疮毒。
【用法与用量】5~10g。
【注意】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
【贮藏】置干燥处,防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