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写的散文诗听后感等后的散文父亲写的散文诗听后感
小生活的大共鸣(父亲写的散文诗)

小生活的大共鸣——评《父亲写的散文诗》《父亲写的散文诗》是诗人董玉方写的一首诗,同为80后的音乐人许飞将之谱曲成歌,发布近一年后又被李健改编演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一首优秀的诗,一曲好听的歌,并未在诞生之初就大红大紫,然而到了注定的时刻再也掩藏不住光芒,大放异彩。
相比其他歌手在舞台上大喜大悲的表演,李健不做“过分夸张的渲染”,有“节制”的去演绎,台下不少观众竟“失声痛哭,而不是潸然泪下”。
这样一段看似平实的作品、朴素的演绎,为何能有这么大的能量?首先,歌曲的词本是一首现代诗,初读寻常,甚至还有些“土里土气”:所述年代距今已有时日,语言不华丽,内容尽是普通百姓的日常琐碎。
然而作品的魅力就在这貌似平凡的字里行间显露出来。
歌词中父亲的日记,写子女、妻子、老母亲,串联起来,描绘出一幅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画面;父辈的生活压力不小,这种压力既来自于家庭内的生计,也源于社会和时代。
时过境迁,当初父辈呵护下的少年们已成长为家庭与社会的中坚,承担着看似不同却又相同的压力,忽然间就理解了父辈当年的感受。
那些年代的拮据与艰难在好几代人心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记,虽然今时不同往日,但生活的不易并没有消亡或衰减,而是摇身一变,换一副脸面,更为隐蔽的存续着。
所以,尽管我们大部分人不再需要挽起裤腿收庄稼,却也不难接受、认同这类作品。
其次,歌曲旋律虽算不上出类拔萃,但依然是不错的。
诉其妙处,大概就是旋律与歌词的情感起伏相吻合:在记述日记中生活点滴时,较为平缓,提及父亲的感怀时,又比较抒情,最终当子女读到父亲日记文字的时候,旋律与情感共同走高。
再者,李健在台上的演绎使得作品的影响力裂变式的扩大。
他有人气、有平台,为作品的广泛传播奠定了基础;其音乐诗人的智慧与阅历,有能力将这类风格平实的民谣作品演绎的恰到好处。
李健在登台前对歌词进行了改编,将其中原本叙述父女之情的部分,改为叙述父子之情。
也恰如他所说,中国传统的父子情感很有特点,“藏而不漏”、“心照不宣”,却也长期压抑,较之父女情感更需要释放与宣泄。
《父亲写的散文诗》听后感

《父亲写的散文诗》听后感
听完整首词,第一大感触是想到自己的老家与父亲。
老家是在比较偏僻的乡下,自己小时候是由爷爷奶奶照看,身处于乡下,农活是少不了的。
感觉那时候的自己像词词中的“女儿”,农活虽然忙碌,但闲暇之余自己是躺在父亲怀里酣睡的。
有时候看到他们收割时的劳累,自己竟也会递上一杯水,水是在农田的小水沟里挖的山泉。
我每次的任务就是挖泉水,等泉水清澈时便舀上一瓶开心的送给父亲。
现在老家农田里小水沟的水已经不能喝了,参杂了太多微生物。
父亲也不再耕种,我也不再找寻田边的山泉。
上一辈的生活虽然疾苦但更多的是疾苦之余的甘甜。
也正是上一辈的辛勤劳作为我们现在的生活奠定了基础,也愿下一辈的人们不
会活的如此艰难。
有时候会很向往耕耘般的生活,因为那里埋葬的不仅仅是心酸的往事,还有他们用生命留下的散文诗。
词曲好听不仅仅在于旋律还有其词,闲暇之余或忙碌之中都会来一首《父亲的散文诗》,成了单曲循环播放。
有时候觉得越听越入耳,这首词播放后有很多人听,喜欢的人也很多,今天在这里分享,希望你能听到。
父亲写的散文诗感想

父亲写的散文诗感想
我最近看了一篇父亲写的散文诗,深受感动。
这篇诗以一种深刻的方式描述了父亲对家庭、亲情、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诗中,父亲用诗意化的语言表达出了对家庭的深深眷恋,他说:“家,是一群人的共同呼吸,是一份温馨的情感,是一份归属感。
”
这些词语让我想到了自己的家庭,也让我更加珍惜和爱护自己的家人。
在诗中,父亲还表达了对亲情的深深感悟,他说:“亲情是一种
最纯粹的情感,它似乎从来不会变质,不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的亲人,也让我更加感悟到亲情的珍贵和重要。
除此之外,父亲在诗中也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他说:“生
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是我们始终需要积极面对它,因为人生中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追求的东西。
”这些话让我感到温暖和力量,也让
我更有信心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总的来说,父亲写的散文诗让我更加了解和感悟到家庭、亲情、生活的重要性和价值,也让我更加珍惜和爱护这些美好的东西。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更加积极地去面对生活,也会更加珍惜自己的家人和亲人。
- 1 -。
父亲写的散文诗读后感

父亲写的散文诗读后感
父爱是沉默的,如果你感觉到了那就不是父爱了。
这句话让我深有感触,父爱不像母爱那样显而易见,它更像是沙漠中的一滴水,需要我们用心去寻找和感受。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父亲总是默默地付出,他的爱不是那种挂在嘴上的甜言蜜语,而是通过实际行动来表达。
父亲写的散文诗中,他用朴实的语言描绘了自己对家庭、对子女的爱。
这种爱不是华丽的辞藻所能描述的,而是通过生活中的点滴细节来展现。
比如,为了子女的教育,父亲可以不顾一切地付出;为了家庭的幸福,父亲可以默默地承担着责任。
这些细节让我感受到了父爱的伟大和深沉。
同时,父亲也在散文诗中表达了自己对家庭、对子女的期望和希望。
他希望子女能够健康成长,成为有用之才;他希望家庭能够和睦幸福,成为人生中最温暖的港湾。
这些期望和希望让我感受到了父爱的真挚和无私。
读完这篇散文诗后,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父爱的伟大和无私。
父亲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之一,他的爱是我们成长路上最坚实的支撑。
我们应该珍惜父爱,感恩父爱,用心去感受和回报这份伟大的爱。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像父亲一样,用自己的行动来表达爱,让家庭成为我们人生中最温暖的港湾。
教师散文听父亲的散文诗想到了我的父亲

教师散文听《父亲的散文诗》想到了我的父亲在《我是歌手》的舞台上我听到音乐诗人李健深情演绎《父亲的散文诗》,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璇技的高音,歌者不紧不慢的演唱,舒缓深情的旋律,直抵人心,不知不觉间我已潸然泪下。
在倾听的过程中我不由得想起我的父亲。
常说父爱如山,曾经父亲在我心目中也如山一样高大稳固,儿时经常仰望父亲感觉父亲是世界上最亲特别的人,慢慢的我感觉到父亲的卑微和许多无能,父亲并不能如我所愿实现我所有的幻想。
在心中父亲的形象已不再那么高大,也不再那么完美。
我的父亲只是一个普通人,他也会发脾气,也会大声吼我训斥我,我对父亲有些失望的感觉,但他仍然是我最亲的亲人,在内心中我更爱父亲。
我的父亲不会写日记,也许他年轻是也写过,也曾是爱看武侠小说的,爱看电影,爱唱歌,有自己梦想的年轻人,但在我遇到他时,他就是我的父亲。
父亲很少说笑,至少和我是这样。
他也不会用日记去记录自己的内心世界,也不会倾诉自己的内心世界,所以我是不理解父亲的。
父亲留给我最多的是默默工作的场景。
父亲工作的时候很投入,做事情很少说话,所以他特别讨厌油嘴滑舌,光说不做的人,也特别看不起吹牛皮的人。
父亲为了生计父亲基本上一年到头都在外工作很少在家。
即使有几年他在家附近上班,也是早出晚归,所以小时候经常会想念父亲,可是父亲在家时我们似乎也没有太多的交流。
他顶多是要求我好好学习,听妈妈话之类的,还有就是带着我做些事情,他还老嘲笑我不会做事,这让我的自尊心很受伤害,既讨厌父亲也在心里暗暗较劲,想让父亲高兴地夸夸我。
其实我知道父亲也挺为我骄傲的特别是我在学习上工作上取得了成绩,他会很开心地和朋友分享,心里特别自豪。
这时我心里明明很开心却偏又装出无所谓的样子。
也许我和父亲一样都把对彼此的爱藏了起来。
后来得知这首歌是是青年歌手许飞与著名诗人董玉方的合作之曲,诗人董玉方采撷自己父亲日记中的文字成歌词。
平铺直叙,却在不动声色之间就能轻易引起共鸣每句歌词都直击灵魂。
如何评价父亲写的散文诗

如何评价父亲写的散文诗
父亲写的散文诗,是一种深度表达内心感受的方式,具有浓郁的
情感色彩和独特的文学风格,可以说是他灵魂的另一面。
在这些散文
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探索,也可以从中
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和智慧。
首先,父亲的散文诗贯穿了浓郁的情感色彩,诗中所描绘的情景,无论是感性的还是理性的,都能让读者产生共鸣。
他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对生命和自然的深情,让人们感受到生命的的神奇和自然
的美丽。
同时,他也在诗中讲述了自己的感性经历,让人们从中体味
到情感的温暖和感人之处。
其次,父亲的散文诗凝聚着生活的智慧和人生的真谛。
他对生活
的观察和领悟,让人们更好地理解人生的本质和意义,从而更加深入
地认识自我。
在他的散文中,有关于成长的探讨和对生命的思考,让
我们明白了生命的意义,也让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挣扎的时候,更加勇敢,坚定地走出前行的道路。
最后,父亲的散文诗也具有指导意义,在他的散文中,通过对生活、人性、人际关系等的描写和探讨,传达给我们珍视生命的价值,
关注人性的美好,从而引领人们更好地面对人生的挑战。
他的诗歌散文,不仅启迪了我们的智慧,更让我们在思想上得到了新的启示。
总体来说,父亲的散文诗不仅具有深刻的感性、智慧和指导意义,更能带给人们面对生活的勇气和前行的动力,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
发现生命的闪光点。
他的散文诗是他对人生的一份用心厚礼,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生命,保持内心的韧性和向上的姿态。
许文父亲写的散文诗听后感

许文父亲写的散文诗听后感
《父亲写的散文诗》这首歌是由许飞作曲并演唱的,董玉方作词的,一开始并不是一首歌。
1984年出生的董玉方,从小愿望就是成为一名诗人,因为他从小就知道自己的父亲是写诗的,在他们那个地方,他的父亲是非常受人尊重的,非常的有威望。
随着董玉方渐渐地长大,他受着父亲的熏陶也写了一手的好诗。
可是上天给了你一些东西就要拿走你的一些东西,突然的一天他的父亲犯了脑梗病,幸好抢救的及时,命是保住了,但是身体状态也不是从前的样子了……
从那天起父亲就不会写字了,也说不了话了,回忆着和你父亲的快乐生活,董玉方整理父亲过去读过的书,写过的稿,意外地翻到了一本日记,日记里的内容就是我们听到的《父亲写的散文诗》的开头。
这不是一首歌,这是董玉方写的一首诗,后来许飞和董玉方商议,想把这首诗改成一首歌来表达出来,之后就有了我们听到的这首歌。
《父亲写的散文诗》这是一首不敢多听的歌,怕触动了伤心的魂!父爱如山,厚重凝实;母爱如水,碧波轻漾山因水而独秀。
在这人间,灯光是不会灭的,我想着想着,不觉对着山那边微笑了,而大多数人的父亲没有散文诗,而是日记本里只有干活的日期,父亲也许什么也给不了我,但也什么都给了我们……。
父亲写的散文诗的评论

父亲写的诗这首歌不论是许飞还是李健,他们都唱出了对父辈情愫的流露。
父亲写的散文诗的评论一
诗歌区别于小说散文,主要是因为它有较强的抒情性。
用较少的文字,将感情集中起来爆发。
所以诗歌主要以抒情诗歌为主,诗中多有一些画面描写,大多写写景色。
结尾的两句再发表一下个人的观点和想法,也就是议论。
因此,叙事诗本来就少。
重点来了,流传下来的叙事诗都是极品。
《木兰诗》﹑《孔雀东南飞》、《长歌行》、《长恨歌》、《琵琶行》。
每一篇都是选进中学课本里面的,无论何时何地,谁都能诵读出其中几句。
为什么人们更容易接受叙事诗
表达方式有,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一般小学作文是从记叙开始学习,就是你先要会讲一个故事,哪怕是看图写话,或者日记中的记流水账的故事。
就像寓言故事一样,情感和哲理蕴含在故事中会被人更容易接受和共鸣。
原因和简单,故事是具体的,容易感知的,情感和哲理是抽象的。
叙事诗是好理解的诗歌。
《父亲写的散文诗》好在哪里
开头一句,一九八四年,庄稼早已收割完。
60%的中国人已经奔溃了,有农村经历的孩子都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了,就像罗中立的油画《父亲》一样,我们大多人的父亲都是辛苦的形象。
一九八四年,让人想到《你的背包》:1995年,我们在机场的车站。
《父亲的写散文诗》有两个主画面,84年女儿刚出生时,父亲的状态。
此时父亲年轻,忙于生计,刚刚为人父,迫于生活压力很自责,让人心疼。
94年,女儿亭亭玉立后的父亲,担心女儿的心事,想想要为女儿做嫁衣,难免心寒,让人疼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父亲写的散文诗听后感等后的散文父亲写的散文诗听后感透明的溪水,明净得就像母亲的眼睛。
春天,你的眼里是一片斑斓;夏天,你的眼里是一片浓绿;秋天,你的眼里是一片澄碧;冬天,你疲倦了——合上眼睛,也停止了唱歌。
你摄取蓝天的云朵、黄昏的晚霞、夜空的星星;还留下我儿时的身影。
呵!这溪边沙沙作响的甘蔗林,带甜味的风,曾把我童年的梦吹拂!我躺在你的身边,感到靠在母亲胸膛上的幸福……你是我们生活里的一支古老的歌——你望见骑毛驴的迎亲的队伍来了,几支唢呐奏出悲哀的音乐;你望见几个壮实的汉子,抬着笨重的木棺来了,把老人送上山坡;你也听见:山脚下的独轮车,带着吱吱哑哑的声音,在贫穷的土地上呻吟而过……如果没有你,谁给我们留下自然的彩色;谁给我们记载山民的悲哀和欢乐呢?透明的溪水,你给了我一双能够分辨色彩的眼睛。
当我在你身边,发现自己成为一个少年时,就不得不远行了。
你像养育我的母亲一样,送我出山吧!我的感受:文章开头把溪水视为“母亲的眼睛”,接着写出了春夏秋冬“眼睛”里流露出的色彩,这既是对溪水的歌唱,也是对母亲的歌唱,因为这溪水里曾“留下我儿时的身影”,曾让我享受过母爱般的幸福:她记住了山沟里发生的一切,记住了“山民的悲哀和欢乐”,并把养大了的“我”送出了山去。
溪水是歌,母亲是歌,文章本身也是一支哀怨的抒情山歌。
溪水啊,我的“母亲”。
母亲啊,就如同这溪水。
母亲啊。
,你看着我长大,无微不至地照顾我。
我留恋与你在一起的时候,与你在一起的感觉。
我感受到了母爱!请原谅我儿时的淘气,请原谅我小时候不懂事!这一切,就让我现在来“弥补”。
我爱你,我的母亲!秋天的风雨我好想淋雨,好想让雨冲走那段回忆。
也许,雨会让我清醒。
雨点打在脸上的感觉,可以让人分不清是泪还是雨,于是,我可以说:男孩不哭!雨水轻轻的、柔柔的洒在大地上,冲洗掉人间地面上一切脏乱的灰尘,给人们带来清洁干净的感觉,然而冰冷的雨水却不能冲洗掉我身上灰色的心情!也许,我们的相遇就像是一场梦,一个让我开心片刻却让我伤心很久的梦。
我从喧闹的街心走出来,那灯光的世界距我是那样的遥远。
我走到那条林荫道中央,站在那里,前后只有雨声,人们不知藏到哪儿去了。
这样真好!可以尽情地想你,深深地呼唤你……撑着一把伞,一遍又一遍在念着你的名字,心中有一种柔软而又温馨的几乎不敢呼吸的感觉。
曾经有过的一幕一幕,一个又一个镜头仿佛早就商量好,慢慢地从我雨中的眼前走过,慢慢地走过……山水流长情依旧,日月光转泪犹新!那一天,你离我而去,我那荒凉的心灵就再没人理会。
我并没有幻想过有一天你能回来,看到我的创伤,而涌起惆怅,因为我不愿意你有丝毫的不快乐。
站在校园中那条林荫小道上,看着不远处依稀相拥的双影,心中一阵阵的酸痛。
从天上落在伞上,从伞上湿进我渐冷的身子,我只是站着,不知道站了多久,也不知道是不是累了。
我再也无从选择的用这样的一种眼神忧伤地凝望着你,这样的我,幸福的感觉已变成一种心痛!这雨,看不清是横的还是斜的,我的伞,也不知道该遮向哪一个方向。
一把伞,一个人,走在风雨中的感觉是那么的落寞!凝望着你远去的背影,我已经满足在你的快乐中,然后默默的转身,离开那个我可以欣赏你而不被你所知的角落。
虽然是匆匆的一瞥,已经足够我回味一整天了。
雨慢慢停了,萧瑟的秋风吹过,吹散了满地的玫瑰,点点成泪,飘去远方,化作一片云。
心丢掉,随萧然秋风去追却无处可寻!落地,成尘。
谁,曾经以为祈祷可以让天空繁星点点,真诚可以得到永恒的爱情;又是谁,曾经捧着玫瑰祈盼黎明的幸福,却于夕阳之中扬手让花瓣随风飘零!直到何时,抬头看天才可见彩虹,回头望风而不见砂尘;直到何时,真心一片可换花开四季?也许水长向东,物是人非;也许缘本擦肩,回首已逝!也许是我太过幻想而忘记我非神灵;也许是我太过痴迷而忘记成事在天。
我非神灵但我愿众神感动,成事在天但我信上天有知。
找片净土种支玫瑰,画幅蓝图代替天空。
我但愿四季随心,花开艳丽;我但愿秋风如歌,真爱永恒!友情是相知。
当你需要的时候,我还没有讲,友人已默默来到你的身边。
他的眼睛和心都能读懂你,更会用手挽起你单薄的臂弯。
因为有友情,在这个世界上你不会感到孤单。
当然,一个人也可以傲视苦难,在天地间挺立卓然。
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面对艰险与艰难,一个人的意志可以很坚强,但办法有限,力量也会有限。
于是,友情像阳光,拂照你如拂照乍暖还寒时风中的花瓣。
友情常在顺境中结成,在逆境中经受考验,在岁月之河中流淌伸延。
有的朋友只能交一时,有的朋友可以交永远。
交一时的朋友可能是一场误会,对曾有过的误会不必埋怨,只需说声再见。
交永远的朋友用不着发什么誓言,当穿过光阴的隧道之后,那一份真挚与执着,已足以感地动天。
挚友不必太多,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何况有不止一个心灵上的伙伴。
朋友可以很多,只要我们有一个共同的追求与心愿。
友情不受限制,它可以在长幼之间、同性之间、异性之间,甚至是异域之间。
山隔...等待,成长时间街角的书屋,沉静温暖。
不经意间走进再次浏览,只为心中的一份惦念。
那个春天的午后,在这个周围布满爬山虎的书屋。
送走了执著于心中梦想、只为好奇流浪的青年。
他说,站在青春的尾巴上,应该尽全力为梦想再去尝试。
我点头,知道会是这样的结果,远方的青山绿水、天高云阔都是诱惑,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
我微笑祝福:平安就好。
从未想过,有一天会各奔东西,各自寻找。
我惊慌失措于你远行的背影中,就像一只寻不到家的小猫。
失落,黯自忧伤,原来,你早已驻进我的心房,而我仍在强装欢颜开口说再见。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我知道,有一些理由不足以挽留,有一些理由也无法出口。
往昔的点滴,便是所有的回忆。
呆久了便习惯于依赖,有烦恼时习惯诉说,有欢喜时习惯跳跃。
在一起的时光总是快乐而短暂。
曾畅想一起去一望无际的大海边,送走日落迎来朝霞,捡贝壳、看潮起潮落。
也曾想一起去如诗如画的江南,看炊烟袅袅升起,感受斜风细雨。
期待着千里莺啼绿映红的风采,而今却等来古道西风瘦马的苍凉。
我想像,一个背起行囊,四处流浪驻足的你,是否也在盼望早日归来。
是否,一路风尘,一边坚毅微笑呢?行走。
等待。
一朝离别,何日再见。
一日一日。
一月一月。
习惯于守候,习惯于倔犟。
送走了春天,也送走了夏天。
而今的这间书屋里,音乐依旧在响着,那么舒缓。
坐于这窗前,闲散地翻着书页,心却在千里之外。
窗外,秋日阳光照射,爬山虎的叶子已变得红灿。
远方的你,是否行走的快乐安全?是否知道原地有人在为你等待?是否忘记了所有的美好畅想期盼?但愿时光不要轻贱,也不要随意拽走欢颜。
旧事,亦不会越走越远三毛文章中最容易引起读者共鸣的是她的真诚和爱心,此外还可以非常强烈地感受到三毛对身为一个海外中 __自豪和对祖国的热爱。
在她的笔下,对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的外 __批评讽刺随处可见,就连对她的岳父岳母也不例外,例如,她在文章中说,荷西刚刚去世,公公婆婆就通过女婿在饭桌上开口与三毛理论怎样分割继承荷西与三毛的住房。
当然,在三毛的后期作品中,她这方面的转变比较大,“所有民族一律平等的地球人概念”表达得比较强烈。
三毛作品中比较消极的东西是对教育制度的全盘否定和对前世今生之类灵异神秘世界的过分渲染。
在她生命的最后十年里,她除了三年讲学之外,主要的时间用于巡回演讲,回答读者来信,可以说是在用她的生命反馈报答社会,像一个布道者一样。
在此期间,她在忍受着精神上的孤独之外,还要忍受肌体上病痛的折磨。
从众多的读者来信中,她看到的,感受到的大多是人们的抱怨,痛苦和求助,所以她要尽一己之力去帮助别人,在公开发言中呼吁人们要向逆境抗争,要热爱生活,要爱人。
她生命中最后的十年,可以说几乎不是为她自己活的,是为家人和读者活的,她在尽她的一份力。
当她觉得她已经完成了她的使命,她有权选择休息,或许这个决定,在她去世的十年前就已经计划好了。
理解了这些,对三毛的自杀就不会觉得奇怪,也不会觉得三毛的自杀与她生前热爱生命,珍惜生命,不向困难低头等的文章有什么矛盾。
我甚至觉得,三毛选择自杀来结束生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有点类似于安乐死。
2席慕容滴把向你借来的笔还给你吧。
”,我正在看席慕容的短诗,《独白》。
“我的彻悟如果是缘自一种迷乱,那么,我的种种迷乱不也就只是因为一种彻悟?”。
笔,是借来的,所以不是我的。
当我突然间明白这个道理时,才发现曾经种种迷惘和伤心都只是为着一个原因。
我曾用笔书写过些许篇章,按照他们的思维,写着他们喜欢的故事。
正如我“一生的种种努力,不过只为了要使周遭的人对我满意而已。
我战战兢兢地将自己套入所有的模式,所有的桎梏。
”。
我逐渐隐藏自己,进而淡忘自己,可又在内心深处保留着属于自己的一个挥之不去的影子,但这时的我“只剩下一副模糊的面目,和一条不能回头的路。
”“他们说,在这世间,一切都必须有一个结束。
”。
正如人的生命不是永恒的,所以很多人觉得任何事情一定会有个终点,无论是感情、文化、事态都会沿着一个轨迹发展然后最终结束。
“不是所有人都能知道时光的涵义,不是所有的人都懂得珍惜,太多的人喜欢把一切都分成段落,每一个段落都要斩钉截铁地宣告落幕。
”但我不希望这些结束。
我有太多“无法落幕的盼望”,希望我的感情、文化、事态都不仅仅存在于这个有五官感知的空间,而是长留于一种精神在心的最深处。
“只有极少数的人才会察觉,那生命里最深处的泉源水远不会停歇。
”心里总会汩出热流,充满着爱,而这感觉不会随着分离与衰老而落幕,它源源不断的让人有所感知。
“涌泉仍在,岁月却飞驰而去。
”“那夜的山林都曾含泪聆听,聆听我简单而又美丽的心灵,却无法向我警告,那就在前面窥伺着的种种曲折变幻的命运。
目送着我逐渐远去,所有的冷杉都在风里试着向我挥手,知道在路的尽头,必将有怆然回顾的时候。
怆然回顾,只见烟云流动,满山郁绿苍蓝的树丛。
一切都结束在回首的刹那。
”。
直接将最后一段摘抄了下来,不想再继续评了。
席慕容到最后其实还是无奈的,只有山林才能懂得她,那我又何苦也将“一切都结束在回首的刹那”呢?就评到这里吧。
我好像只能用她的语气,以她的文章中“我”为第一人称才写得出来。
可能我也与这首诗有共通的地方吧。
我认真选择,希望对你有用认可采纳这是我们两个人的战役,从一开始,就没有回旋的余地,以爱之名,赌上全部的回忆,然后换回最凄美的,属于我们两个人的胜利。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手那样的凉,还是握住雪花,一片一片,融成泪,滴在心上。
如果下次遇到,不再回头,因为这世界,不会再,不再会,再不会,有同样的你。
推荐去摘抄豆花文,有的句子非常美爱的沉思碧蕨国语屑生活是一部精深的书,而爱情则是其中最精彩而又最艰涩的一页,别人的注疏不了自我的理解。
“不即不离,若即若离”是艺术的最高境界,也是爱情的最高境界。
人在寂寞的时候接近异性,便会很容易地发生爱情。
尽管眼前人还不是意中人,但也因心中事而升华为意中人,因此不能一概目之为寻求解脱或寻找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