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高考物理大纲
全国新课标高考物理考试大纲

全国新课标高考物理考试大纲Ⅰ.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简称“高考”)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确定课程标准实验省(自治区、直辖市)高考理工类物理科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包括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
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并有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考试目标与要求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
通过考核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
目前,高考物理科要考核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理解能力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述);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推理能力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作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分析综合能力能够独立地对所遇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北京市高考物理大纲

高考物理考试大纲(大纲版)(一)能力要求高考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核放在首要位置。
通过考查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
目前,高考物理科要考查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理解能力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地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推理能力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作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分析综合能力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较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4.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分析。
5.实验能力能独立完成"知识内容表"中所列的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能(灵活地)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二)考试范围和要求物理要考查的知识按学科的内容分为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及原子和原子核物理五部分。
详细内容及具体说明列在本大纲的"知识内容表"中。
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知识内容表"中用罗马数字Ⅰ、Ⅱ标出。
2023高考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物理

2023高考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物理一、考试要求- 强调基础物理知识和运用能力的考查。
- 测评学生对物理学原理、概念和实验操作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 综合考察学生的物理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1. 物理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重点掌握物质、运动、力、能量等基本物理概念和相关定律。
- 理解牛顿力学,包括运动学、动力学和万有引力定律等。
- 熟悉电磁学基本概念,包括电荷、电场、电流等。
2. 基本物理实验- 熟悉并掌握常见的基本物理实验操作。
- 理解实验原理和步骤,能进行实验数据分析和处理。
3. 应用物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掌握工程力学基本原理,包括静力学和动力学相关知识。
- 了解热力学基本概念和定律,包括热传导、热膨胀等。
- 研究光学基本内容,包括光的传播和反射、折射等。
4. 现代物理- 了解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熟悉原子结构和核物理的相关知识。
三、考试形式- 闭卷考试。
- 组成部分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
- 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四、考试评分- 根据题目难度和解答准确度进行评分。
- 解答题的答案应简洁明确,计算过程清晰。
- 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正确分析和解决问题可以得到更高分数。
五、备考建议- 充分理解物理学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实验操作技巧。
- 高效使用时间,进行大量练和题目训练。
- 注意解答题的步骤和计算过程,准确性和清晰性很重要。
- 寻求老师和同学的帮助,相互讨论和研究。
以上为《2023高考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物理》的简要内容概述,提供给考生备考参考。
高考物理大纲

高考物理大纲
高考物理大纲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物理知识和思维方法,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学生需要学习力学、热学、电学、光学和原子核物理等基本内容。
在力学方面,学生需要了解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掌握牛顿三定律、动量守恒定律以及能量守恒定律等关键概念。
另外,还需要学习质点运动、曲线运动、圆周运动等基本运动规律,并能够应用这些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热学部分主要包括热量、温度、物态变化和热力学定律等内容。
学生需要了解温度的测量方法和热量的传递方式,掌握物态变化规律,并能够运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解决与气体热力学性质相关的问题。
电学部分学生需要学习电荷、电场、电势、电流、电阻以及电路的基本知识。
此外,还需要掌握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和安培定律等电路分析方法,并能够处理与电路相关的实际问题。
光学方面,学生需要了解光的传播规律和光的成像规律。
此外,还需要学习光的反射、折射和光的波动性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光学问题。
原子核物理部分,学生需要了解放射性衰变和核能的基本概念,了解核反应和核能的转化以及核能的应用等内容。
总结来说,高考物理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并能够
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探究能力。
高考物理实验题考试大纲修订版

高考物理实验题考试大纲修订版关键信息项:1、实验题考查范围2、实验题题型设置3、实验题分值分布4、实验题评分标准5、实验题教材参考6、实验题命题原则11 实验题考查范围111 力学实验1111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1112 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1113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1114 验证牛顿运动定律1115 探究动能定理1116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112 电学实验1121 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同时练习使用螺旋测微器)1122 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1123 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1124 练习使用多用电表1125 传感器的简单使用113 热学实验1131 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114 光学实验1141 测定玻璃的折射率1142 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12 实验题题型设置121 设计型实验题要求考生根据给定的实验目的和条件,自行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器材,确定实验步骤,并进行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
122 改进型实验题给出一个已有的实验方案,要求考生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措施。
123 探究型实验题提出一个研究问题,让考生通过实验探究来得出结论,重点考查考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
124 综合型实验题将多个实验内容综合在一起,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13 实验题分值分布131 高考物理试卷中实验题的总分值约占物理总分的X%。
132 其中力学实验、电学实验、热学实验和光学实验的分值比例大致为具体比例 1、具体比例 2、具体比例 3、具体比例 4。
14 实验题评分标准141 实验原理理解准确理解实验所依据的物理原理,得X分;对原理理解有偏差,酌情扣分。
142 实验步骤完整性实验步骤完整、合理、有序,得X分;步骤缺失、混乱或不合理,酌情扣分。
143 实验数据处理能正确处理实验数据,得出正确结论,得X分;数据处理错误或结论不正确,酌情扣分。
144 误差分析对实验误差进行合理分析,得X分;误差分析不全面或不正确,酌情扣分。
北京市高中物理知识框架

北京市高中物理知识框架一:高中物理知识体系 1. 力和运动 2. 动量和能量 3. 电磁场4. 近代物理、振动和波 二:高中物理高考考点分析 第一部分:力和运动1.运动学(必修1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重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难点:追及、相遇问题2.静力学(必修1 第二章:力 ; 第四章:物体的平衡)重点:弹力、重力、摩擦力;难点:物体受力分析的常用方法 3.动力学(必修1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重点:牛顿第二定律; 难点: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4.曲线运动(必修2 第一章:抛体运动;第二章:圆周运动)重点:平抛运动和匀速圆周运动的规律;61. 2直线运动 参考系、质点、时间和时刻、位移和路程速度、速率、平均速度 加速度 运动的描述 典型的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s=v t ,s-t 图,(a =0) 匀变速直线运动 特例 自由落体(a =g )竖直上抛(a =g ) v - t 图规律at v v t +=0,2021at t v s +=as v v t 2202=-,t v v s t 20+=力 概念 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不能离开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而存在。
效果: 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图示) 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分类 效果:拉力、动力、阻力、支持力、压力性质:重力: 方向、作用点(重心的位置) 弹力: 产生条件、方向、大小(胡克定律) 摩擦力:(静摩擦与动摩擦)产生条件、方向、大小 运算——平行四边形定则力的合成力的分解|F 1-F 2|≤F 合≤F 1+F 2第三部分:电磁场1. 电场(选修3-1 第一章:静电场)重点:带点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难点:电场力做功和电势能2. 恒定电流(选修3-1 第二章:恒定电流)重点:电学实验 难点:半偏法测电阻 3. 磁场(选修3-1 第三章:磁场)重点: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难点: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 4. 电磁感应(选修3-2 第四章:电磁感应)重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难点:电磁感应的综合题型 5. 交流电(选修3-2 第五章:交变电流) 重点:交流电的产生、远距离输电 第四部分:近代物理、振动和波 1. 光(选修3-4 第十三章:光)(1)光的折射、光的全反射 (2)光的色散 (3)光的干涉 (4)光的衍射 (5)光的电磁说 (6)光电效应 重点:光的全反射、光的干涉、光电效应2. 原子物理(选修3-4 第十八章:原子结构;第十九章:原子核)(1)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 (2)玻尔原子能级结构 (3)衰变 (4)核能 重点:玻尔原子能级结构3.振动和波(选修3-4 第十一章:机械振动;第十二章:机械波) 重点:振动图像和波的图像 周期:gLT π2=机械振动简谐运动物理量:振幅、周期、频率 运动规简谐运动图阻尼振动 无阻尼振动 受力特回复力:F= - kx弹簧振子:F= - kx单摆:x L mgF -= 受迫振动共振在介质中的传播机械波 形成和传播特点类型 横波 纵波的公式:vT =λ干涉 衍射。
2023年高考物理考试大纲

2023年高考物理考试大纲一、考试内容概述2023年高考物理考试旨在全面测评考生在物理学领域的基础知识、认知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主要包括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和现代物理五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及其应用。
二、知识点和考点1. 力学1.1 运动的描述和理解1.1.1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1.1.2 物体的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描述和分析1.2 牛顿运动定律1.2.1 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和应用1.2.2 牛顿第二定律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2.3 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和应用1.3 力的性质与力的分解1.3.1 力的合成与分解1.3.2 重力与弹力的计算和应用1.4 动量和动量守恒1.4.1 动量的概念和计算1.4.2 动量守恒定律的原理和应用2. 热学2.1 温度和热量2.1.1 温度的概念和温标的转换2.1.2 热量的计算和传递2.2 理想气体定律2.2.1 理想气体的特性和状态方程2.2.2 理想气体定律及其应用2.3 热力学第一定律2.3.1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概念和表达式2.3.2 热力学第一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 光学3.1 光的传播3.1.1 光速的概念和相对性3.1.2 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定律3.2 光的折射和色散3.2.1 光的折射定律和折射现象的分析3.2.2 光的色散现象及其应用3.3 光的波动性和光的粒子性3.3.1 光的波动性和波的特性3.3.2 光的粒子性和光子的概念3.4 光的干涉和衍射3.4.1 光的干涉现象和干涉定律的理解3.4.2 光的衍射现象和衍射定律的应用4. 电磁学4.1 电场和电势4.1.1 电场概念和电场强度的计算4.1.2 电势概念和电势差的计算4.2 电容和电容器4.2.1 电容的概念和计算4.2.2 并联和串联电容器的等效电容及其应用 4.3 电流和电阻4.3.1 电流的概念和电流强度的计算4.3.2 电阻和电阻率的概念及其计算4.4 欧姆定律和电功率4.4.1 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和应用4.4.2 电功和电功率的概念和计算4.5 磁场和电磁感应4.5.1 磁场线和磁感应强度的概念4.5.2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及其应用5. 现代物理5.1 相对论和狭义相对论5.1.1 相对论的基本假设和相对论效应 5.1.2 狭义相对论中的相对论动力学定律 5.2 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散射5.2.1 光电效应的描述和应用5.2.2 康普顿散射的概念和应用三、考试要求和评分标准1. 考试要求考生需要综合运用所学物理知识,灵活运用解题方法,准确分析问题,正确解答题目。
2014北京物理高考考试大纲

说
明
1不要求知道静摩擦因数 2能够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处理共点力 的平衡问题
斜抛运动只作定性要求
1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只 限于一维的情况1动量定理和动量守 恒定律的应用只限于一维的情况 2能够运用机械能知识和动量知识解 决包括碰撞、反冲、火箭等问题
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带电粒子在 电场中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带电 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2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的计 算,只限于带电粒子进入电场时速 度平行或垂直于场强的情况 的运动
并联电路的分流作用 49电功和电功率、串联、并联电路的功率分配 焦耳定律 50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路端电压 51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测量、电流表、电压表和 多用电表的使用。伏安法测电阻 52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53电流的磁场 54磁感线、地磁场 55磁性材料、分子电流假说 56磁感应强度、磁场对通电直导线的作用,安培力、左手定则 57磁电式电表原理 58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洛伦兹力。 59质谱仪和回旋加速器 60电磁感应现象、磁通量、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楞次定律 61导体切割磁感线时的感应电动势、右手定则 62反电动势 63自感现象、日光灯、涡流 64交流发电机及其产生正弦式电流的原理、 交变电流的图像和三角函数表达式、最大值 和有效值,周期和频率 65电阻、电感、电容对交变电流的作用 66变压器和原理、原幅线圈电压电流的关系 67电能的输送 68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的热运动,布朗运动,分子间的 相互作用力 69阿伏伽德罗常数,温度和气体压强的微观意义(原来是围观解释) 热力学温度 70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势能,内能 71热力学第一定律 72能量守恒定律 73光的折射定律、折射率 74全反射、临界角 75光导纤维 76光的色散 77电磁场、电磁波、电磁波的周期、频率、波长和波速 78无线电波的发射和接收 79光的干涉现象、双缝干涉、薄膜干涉 80双缝干涉现象的条纹间距与波长的关系 81光的衍射现象 82光的偏振现象 83光谱和光谱分析、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γ 射线以及它们的应用、光的电磁本性、 电磁波谱 84能量量子化、光电效应、光子、爱因斯坦、 光的电磁效应 85光的波粒子二象性、光波的概率波 86粒子的波粒二象性、物质波 87不确定性关系 88激光的特性及应用 89电子的发现、电子比荷的测定 90α 粒子散射实验、原子的核式结构 91氢原子的能级结构、光子的发射和吸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高考物理考试大纲(大纲版)
(一)能力要求
高考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核放在首要位置。
通过考查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
目前,高考物理科要考查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理解能力
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地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推理能力
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作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分析综合能力
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较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4.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分析。
5.实验能力
能独立完成"知识内容表"中所列的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能(灵活地)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二)考试范围和要求
物理要考查的知识按学科的内容分为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及原子和原子核物理五部分。
详细内容及具体说明列在本大纲的"知识内容表"中。
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知识内容表"中用罗马数字Ⅰ、Ⅱ标出。
Ⅰ、Ⅱ的含义如下:
Ⅰ.对所列知识要知道其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使用它们。
Ⅱ.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运用。
知识内容表
十五、原子和原子核
(三)命题要求
要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要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答卷方式
闭卷、笔试
二、考试时间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300分。
三、题型
试卷一般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其中非选择题包括填空题、实验题、作图题、计算题、简答题等题型。
四、内容比例
物理、化学、生物三科的比例约为40%、36%、24%
五、试题难度
试卷包括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以中等难度题为主。
六、组卷原则
试题主要题型、内容和难度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同一学科中不同试题尽量按由易到难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