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九 数字基带通信系统实验

合集下载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3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一、实验目的1、掌握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误码率计算;2、熟悉升余弦传输特性的时域响应特征,观察不同信噪比下的眼图。

二、实验内容1、误码率的计算:画出A/σ和误码率之间的性能曲线;2、眼图的生成①基带信号采用矩形脉冲波形(选做)②基带信号采用滚降频谱特性的波形(必做)3、仿真码间干扰对误码率的影响(选做)三、实验步骤及结果1、误码率的计算10个二进制信息数据,采用双极性码,映射为±A。

随机产生高斯噪声(要求A/σ为0~12dB),随机产生6叠加在发送信号上,直接按判决规则进行判决,然后与原始数据进行比较,统计出错的数据量,与发送数据量相除得到误码率。

画出A/σ和误码率之间的性能曲线,并与理论误码率曲线相比较。

(保存为图3-1) 注意:信噪比单位为dB,计算噪声功率时需要换算。

Snr_A_sigma = 10.^(Snr_A_sigma_dB/20);1代码:clear all; clc;close all;A = 1;%定义信号幅度N = 10 ^ 6;%数据点数;a=A*sign(randn(1,N));Snr_A_sigma_dB = 0:12;Snr_A_sigma = 10 .^ (Snr_A_sigma_dB/20);sigma = A./Snr_A_sigma;ber = zeros(size(sigma));for n = 1 : length(sigma)rk = a + sigma(n) * randn(1, N);dec_a = sign(rk);ber(n) = length(find(dec_a~=a)) / N;endber_Theory = 1/2* erfc(sqrt(Snr_A_sigma.^2/2));semilogy(Snr_A_sigma_dB, ber, 'b-', Snr_A_sigma_dB, ber_Theory, 'k-*'); grid on;xlabel('A/\sigma'); ylabel('ber');legend('ber', 'ber\_Theory');title(' A/σ和误码率之间的性能曲线');2.绘制的图2、绘制眼图①设二进制数字基带信号{}1,1n a ∈-,波形()1,00,s t T g t ≤<⎧=⎨⎩其他,分别通过带宽为()15/4s B T =和()11/2s B T =两个低通滤波器,画出输出信号的眼图(保存为图3-2),并画出两个滤波器的频率响应。

数字基带通信系统实验

数字基带通信系统实验

预习报告成绩:指导教师审核(签名): 2012年 6 月 11 日预习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完整的数字基带通信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功能。

2.掌握汉明码的编码规则,了解信道编码在通信系统中的作用。

3.掌握高斯白噪声、带限信道的概念,加深对信道模型的理解。

4.掌握同步信号在数字通信系统中的作用。

5.掌握眼图波形与信号传输畸变的关系。

二、实验器材1. 信号源模块2.信道模拟模块3. 终端模块同步信号提取模块5. 20MHz双踪示波器一台误码率测试仪(可选)一台频率计(选用)一台连接线若干三、预习要求1.复习信道模拟、差错控制编码、位同步提取等数字基带系统原理。

2.写出实验方案和步骤,完成“实验内容及步骤”之中的第一项内容。

3.完成预习报告,应包括实验名称、目的、方案、步骤和记录。

四、实验思考题1. 本实验中的噪声为加性噪声,试说明实际信道中的加性噪声有什么特点?2. 本实验中使用的纠错码为汉明码,举出汉明码的优缺点。

3. 本实验中差错控制编码前后,传码速率是否相同?试说明原因。

4. 为什么利用眼图能大致估算接收系统性能的好坏程度?画波形说明带限信道对传输信号的影响。

5. 提取的位同步信号频率是否与传码率相同?画波形说明。

实验报告成绩:指导教师审核(签名): 2012 年 6 月 11 日实验报告五、实验原理图4-1 数字基带通信系统实验框图1.信道在数字通信系统中,如果我们仅着眼于讨论编码和译码,采用编码信道的概念是十分有益的。

所谓编码信道是指编码器输出端到译码器输入端的部分。

这样定义是因为从编译码的角度看来,编码器的输出是某一数字序列,而译码器的输入同样也是某一数字序列,他们可能是不同的数字序列。

因此,从编码器输出端到译码器输入端,可以用一个对数字序列进行变换的方框来加以概括。

本实验中可选用无限带宽信道和带限(8K)信道。

测量眼图来观察出码间干扰和噪声的影响时应选用带限(8K)信道,从而估计出系统性能的优劣程度。

通信原理_数字基带传输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_数字基带传输实验报告

基带传输系统实验报告一、 实验目的1、 提高独立学习的能力;2、 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 学习matlab 的使用;4、 掌握基带数字传输系统的仿真方法;5、 熟悉基带传输系统的基本结构;6、 掌握带限信道的仿真以及性能分析;7、 通过观察眼图和星座图判断信号的传输质量。

二、 实验原理在数字通信中,有些场合可以不经载波调制和解调过程而直接传输基带信号,这种直接传输基带信号的系统称为基带传输系统。

基带传输系统方框图如下:基带脉冲输入噪声基带传输系统模型如下:信道信号 形成器信道接收滤波器抽样 判决器同步 提取基带脉冲各方框的功能如下:(1)信道信号形成器(发送滤波器):产生适合于信道传输的基带信号波形。

因为其输入一般是经过码型编码器产生的传输码,相应的基本波形通常是矩形脉冲,其频谱很宽,不利于传输。

发送滤波器用于压缩输入信号频带,把传输码变换成适宜于信道传输的基带信号波形。

(2)信道:是基带信号传输的媒介,通常为有限信道,如双绞线、同轴电缆等。

信道的传输特性一般不满足无失真传输条件,因此会引起传输波形的失真。

另外信道还会引入噪声n(t),一般认为它是均值为零的高斯白噪声。

(3)接收滤波器:接受信号,尽可能滤除信道噪声和其他干扰,对信道特性进行均衡,使输出的基带波形有利于抽样判决。

(4)抽样判决器:在传输特性不理想及噪声背景下,在规定时刻(由位定时脉冲控制)对接收滤波器的输出波形进行抽样判决,以恢复或再生基带信号。

(5)定时脉冲和同步提取:用来抽样的位定时脉冲依靠同步提取电路从接收信号中提取。

三、实验内容1采用窗函数法和频率抽样法设计线性相位的升余弦滚讲的基带系统(不调用滤波器设计函数,自己编写程序)设滤波器长度为N=31,时域抽样频率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o为4 /Ts,滚降系数分别取为0.1、0.5、1,(1)如果采用非匹配滤波器形式设计升余弦滚降的基带系统,计算并画出此发送滤波器的时域波形和频率特性,计算第一零点带宽和第一旁瓣衰减。

通信实验(数字基带信号实验)

通信实验(数字基带信号实验)

实验一数字基带信号一、 实验目的1、了解单极性码、双极性码、归零码、不归零码等基带信号波形特点。

2、掌握AMI、HDB3码的编码规则。

3、掌握从HDB3码信号中提取位同步信号的方法。

4、掌握集中插入帧同步码时分复用信号的帧结构特点。

5、了解HDB3(AMI)编译码集成电路CD22103。

二、 实验内容1、用示波器观察单极性非归零码(NRZ)、传号交替反转码(AMI)、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HDB3)、整流后的AMI码及整流后的HDB3码。

2、用示波器观察从HDB3码中和从AMI码中提取位同步信号的电路中有关波形。

3、用示波器观察HDB3、AMI译码输出波形。

三、 基本原理1.简述AMI码的编码规律。

2.简述HDB3码的编码规律。

3.设信息码为0000 0110 0001 0000 0011,绘制NRZ码、AMI码、HDB3码波形。

4.分析AMI码和HDB3码的功率谱,说明如何得到位同步信号。

四、 实验说明本实验使用数字信源模块和HDB3编译码模块。

1、数字信源本模块是整个实验系统的发终端,模块内部只使用+5V电压,其原理方框图如图1-1所示,电原理图如图1-3所示(见附录)。

本单元产生NRZ信号,信号码速率约为170.5KB,帧结构如图1-2所示。

帧长为24位,其中首位无定义,第2位到第8位是帧同步码(7位巴克码1110010),另外16位为2路数据信号,每路8位。

此NRZ信号为集中插入帧同步码时分复用信号,实验电路中数据码用红色发光二极管指示,帧同步码及无定义位用绿色发光二极管指示。

发光二极管亮状态表示1码,熄状态表示0码。

本模块有以下测试点及输入输出点:• CLK 晶振信号测试点•BS-OUT 信源位同步信号输出点/测试点(2个)• FS 信源帧同步信号输出点/测试点NRZ信号(绝对码)输出点/测试点(4个)•NRZ-OUT(AK)图1-1中各单元与电路板上元器件对应关系如下:•晶振CRY:晶体;U1:反相器7404•分频器U2:计数器74161;U3:计数器74193;U4:计数器40160•并行码产生器 K1、K2、K3:8位手动开关,从左到右依次与帧同步码、数据1、数据2相对应;发光二极管:左起分别与一帧中的24位代码相对应•八选一U5、U6、U7:8位数据选择器4512•三选一U8:8位数据选择器4512•倒相器U20:非门74HC04•抽样U9:D触发器74HC74图1-1 数字信源方框图图1-2 帧结构下面对分频器,八选一及三选一等单元作进一步说明。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实验报告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实验报告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实验报告数字基带传输系统实验报告引言:数字基带传输系统是现代通信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各个领域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一个基带传输系统的模型,来研究数字信号的传输特性和误码率等参数。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原理和应用。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搭建一个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模型,并通过实验研究以下几个方面:1. 了解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结构;2. 研究数字信号的传输特性,如传输速率、带宽等;3. 分析误码率与信噪比之间的关系;4. 探究不同调制方式对传输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由发送端、信道和接收端组成。

发送端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通过信道传输到接收端,接收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

在传输过程中,信号会受到噪声的干扰,从而引起误码率的增加。

三、实验步骤1. 搭建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模型,包括发送端、信道和接收端;2. 设计不同的调制方式,如ASK、FSK和PSK,并设置不同的传输速率和带宽;3. 测试不同调制方式下的误码率,并记录实验数据;4. 分析误码率与信噪比之间的关系,探究不同调制方式对传输性能的影响。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一系列的数据,并进行了分析。

我们发现,随着信噪比的增加,误码率逐渐减小,传输性能逐渐提高。

同时,不同调制方式对传输性能也有一定的影响。

例如,ASK调制方式在低信噪比下误码率较高,而PSK调制方式在高信噪比下误码率较低。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数字基带传输系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了解了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结构,研究了数字信号的传输特性和误码率与信噪比之间的关系。

同时,我们也探究了不同调制方式对传输性能的影响。

通过实验,我们对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应用和优化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六、实验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向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方法可以进一步改进,实验中的噪声模型也可以更加精确。

通信原理实验数字基带传输仿真实验

通信原理实验数字基带传输仿真实验

通信原理实验数字基带传输仿真实验本文记录的是一次通信原理实验,具体实验内容是数字基带传输仿真实验。

这个实验旨在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数字基带传输的基本原理、信号调制和调制解调的方法,并通过仿真实验加深对数字基带传输的理解。

实验步骤:第一步:实现数字基带信号的产生。

我们采用MATLAB编写代码来产生数字基带信号。

具体而言,我们可以选择产生脉冲振幅调制(PAM)、脉冲宽度调制(PWM)、脉冲频率调制(PFM)等各种调制方式。

第二步:实现数字基带信号的传输。

我们可以通过MATLAB编写代码,将数字基带信号在传输媒介中进行仿真。

具体而言,我们可以选择传输介质为AWGN信道、多径信道等,通过加入信噪比、码元传输速率、波特率等参数来模拟不同的传输环境。

第三步:实现数字基带信号的调制。

我们采用调制器进行数字信号的调制。

常见的数字调制方式有AM调制、FM调制、PM调制等。

此处我们选择了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调制来进行数字基带信号的调制。

第四步:实现数字基带信号的解调。

我们采用解调器来实现数字基带信号的解调。

常见的数字解调方式有包络检测法、抑制互调法等。

此处我们选择了直接判决法来进行数字基带信号的解调。

第五步:实现数字基带信号的重构。

我们通过将数字基带信号解调后还原成原始信号进行数字信号的重构。

此处我们需要通过MATLAB代码将解调后的数字信号还原成原始信号,并绘制出波形图进行对比分析。

实验结果:通过对仿真实验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一些结论。

首先,不同的数字基带信号相对应不同的调制方式,比如我们可以选择PAM调制来实现计算机通讯中的以太网传输。

其次,数字基带信号的传输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信道的噪声、信噪比、码元传输速率、波特率等。

第三,数字基带信号的解调方式有很多种,我们需要根据传输环境的不同来选择最适宜的解调方式。

最后,数字基带信号的重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能够让我们了解数字基带信号在传输过程中所带来的信息损失和失真情况。

数字基带传输 实验报告

数字基带传输 实验报告

数字基带传输实验报告数字基带传输实验报告1. 引言数字基带传输是现代通信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以便在传输过程中进行传输。

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实验平台,探索数字信号的传输特性和相关参数的测量方法。

2. 实验设备和方法实验所使用的设备包括信号发生器、示波器、传输线等。

首先,我们将信号发生器的输出连接到传输线的输入端,然后将传输线的输出端连接到示波器,以便观察信号的传输效果。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会改变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和幅度,以研究其对传输信号的影响。

3.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记录,我们发现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对传输信号的带宽有着直接的影响。

当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增加时,传输信号的带宽也随之增加。

这是因为高频信号具有更多的频率成分,需要更大的带宽来进行传输。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信号发生器的输出幅度对传输信号的幅度衰减有着重要的影响。

当信号发生器的输出幅度增加时,传输信号的幅度衰减也随之增加。

这是因为高幅度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容易受到噪声和衰减的影响。

4. 数字信号的传输特性数字信号的传输特性是指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失真情况。

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信号的失真主要表现为幅度衰减和相位偏移。

幅度衰减是指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幅度减小的现象,而相位偏移是指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相位发生变化的现象。

这些失真现象会导致信号的质量下降,从而影响通信系统的性能。

5. 数字信号的传输参数测量在实验中,我们还对数字信号的传输参数进行了测量。

其中,最重要的参数是信号的带宽和信号的衰减。

带宽的测量可以通过观察传输信号在示波器上的频谱来进行,而衰减的测量可以通过比较信号发生器的输出幅度和传输信号的接收幅度来进行。

通过测量这些参数,我们可以评估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性能,并进行相应的优化。

6.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数字基带传输的原理和特性。

我们发现信号的频率和幅度对传输信号的带宽和幅度衰减有着直接的影响。

数字基带信号实验报告

数字基带信号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数字基带信号实验报告篇一:《通信原理》数字基带信号实验报告武夷学院实验报告课程名称:_______________项目名称: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专业:_______班级:________学号:____同组成员_______1注:1、实验预习部分包括实验环境准备和实验所需知识点准备。

2、若是单人单组实验,同组成员填无。

2注:实验过程记录要包含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页码不够可自行添加。

实验报告成绩(百分制)__________实验指导教师签字:_________3注:1、实验小结应包含实验所需知识点和实验方法的总结,实验心得体会等。

2、分组实验需包含同组讨论内容。

篇二:数字基带信号报告数字基带信号实验20XX年04月01日08:43www.elecfans.co作者:本站用户评论(0)关键字:实验一数字基带信号一、实验目的1、了解单极性码、双极性码、归零码、不归零码等基带信号波形特点。

2、掌握AmI、hDb3码的编码规则。

3、掌握从hDb3码信号中提取位同步信号的方法。

4、掌握集中插入帧同步码时分复用信号的帧结构特点。

5、了解hDb3(AmI)编译码集成电路cD22103。

二、实验内容1、用示波器观察单极性非归零码(nRZ)、传号交替反转码(AmI)、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hDb3)、整流后的AmI码及整流后的hDb3码。

2、用示波器观察从hDb3码中和从AmI码中提取位同步信号的电路中有关波形。

3、用示波器观察hDb3、AmI译码输出波形。

三、基本原理本实验使用数字信源模块和hDb3编译码模块。

1、数字信源本模块是整个实验系统的发终端,模块内部只使用+5V电压,其原理方框图如图1-1所示,电原理图如图1-3所示(见附录)。

本单元产生nRZ信号,信号码速率约为170.5Kb,帧结构如图1-2所示。

帧长为24位,其中首位无定义,第2位到第8位是帧同步码(7位巴克码1110010),另外16位为2路数据信号,每路8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名:班级学号:47
实验九数字基带通信系统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时分复用数字基带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及数字信号传输过程
2.掌握位同步信号抖动、帧同步信号错位对数字信号传输的影响
3.掌握位同步信号、帧同步信号在数字分接中的作用
二、实验内容
1.用数字信源、数字终端、位同步及帧同步连成一个理想信道时分复用数字基带通
信系统,使系统正常工作。

2.观察位同步信号抖动对数字信号传输的影响。

3.观察帧同步信号错位对数字信号传输的影响。

4.用示波器观察分接后的数据信号、用于数据分接的帧同步信号、位同步信号。

三、基本原理
本实验使用数字信源模块(EL-TS-M6)和数字终端、位同步及帧同步模块(EL-TS-M7)。

1. 数字终端模块工作原理:
原理框图如图7-1所示。

它输入单极性非归零信号、位同步信号和帧同步信号,把两路数据信号从时分复用信号中分离出来,输出两路串行数据信号和两个8位的并行数据信号。

两个并行信号驱动16个发光二极管,左边8个发光二极管显示第一路数据,右边8个发光二极管显示第二路数据,二极管亮状态表示“1”,熄灭状态表示“0”。

两个串行数据信号码速率为数字源输出信号码速率的1/3。

在数字终端模块中,有以下测试点及输入输出点:
∙ FS-IN 帧同步信号输入点
∙ S-IN 时分复用基带信号输入点
∙ BS-IN 位同步信号输入点
∙ SD 抽样判决后的时分复用信号测试点
∙ BD 延迟后的位同步信号测试点
∙ FD 整形后的帧同步信号测试点
∙ D1 分接后的第一路数字信号测试点
∙ B1 第一路位同步信号测试点
∙ F1 第一路帧同步信号测试点
∙ D2 分接后的第二路数字信号测试点
∙ B2 第二路位同步信号测试点
∙ F2 第二路帧同步信号测试点
图7-1 数字终端原理方框图
2. 时分复用数字基带通信系统
图7-5为时分复用数字基带通信系统原理方框图。

复接器输出时分复用单极性不
码等),发归零码(NRZ),码型变换器将NRZ码变为适于信道传输的传输码(如HDB
3
滤波器主要用来限制基带信号频带,收滤波器可以滤除一部分噪声,同时与发滤波器、信道一起构成无码间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

复接器和分接器都需要位同步信号和帧同
步信号。

图7-5 时分复用数字基带通信系统
本实验中复接路数N=2,信道是理想的、即相当于将发滤波器输出信号无失真地传输到收滤波器。

为简化实验设备,收、发滤波器也被省略掉。

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掌握位同步信号及帧同步信号在数字基带传输中的作用,故也
可省略码型变换和反变换单元。

姓名:班级学号:49
四、实验步骤
1.熟悉本次实验使用的数字信源(EL-TS-M6)、位同步、帧同步、数字终端(EL-TS-M7)这四个单元,按照图7-6将这四个单元连在一起,打开电源开关。

图7-6 数字基带系统连接图
2.用示波器CH1观察数字信源NRZ波形,判断是否工作正常。

3.用示波器CH2观察位同步模块BS-OUT,调节位同步模块上的可变电阻,使位同步信号BS-OUT相对于信源NRZ抖动最小。

4.将数字信源模块的K1置于 1110010,用示波器CH2观察帧同步模块FS-OUT波形及与NRZ相位关系,判断是否工作正常。

5.当位同步单元、帧同步单元已正确地提取出位同步信号和帧同步信号时,通过发光二极管观察两路8bit数据是否已正确地传输到收终端,若不正确,观察终端模块的SD 信号和FD信号是否符合要求,可调节数字终端单元上的电位器R413使FD处于SD数据1的第一位。

6.用示波器观察分接出来的两路8bit周期信号D1和D2。

7.调节电位器R413,使FD为图7-4中的FD2,观察分接出来的两路信号,总结D1、D2与帧同步信号FD的关系。

8.观察位同步抖动对数据传输的影响。

调节R413,使BD上升沿应处于信源模块NRZ-OUT的码元中间,FD处于SD数据1的第一位,用示波器观察数字终端单元的D1或D2信号,然后缓慢调节位同步单元上的可变电阻(增大位同步抖动范围),观察D1或D2信号波形变化情况和发光二极管的状况(R413在某一范围变化时,D1或D2无误码,R413变化太大时出现误码)。

五、实验报告要求
1、回答上述实验步骤中的问题
2.帧同步信号在对复用数据进行分接时起何作用,用实验结果加以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