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血管超声检查简要

合集下载

四肢血管超声检查

四肢血管超声检查

第五节四肢血管的超声诊断一、上肢静脉的解剖基础☐由深、浅静脉组成;☐上肢自手掌至腋窝均与同名动脉伴行,多为两条;☐成对的桡尺静脉于前臂近端汇入肱静脉→成对上行于上臂二头肌的下缘移行为腋静脉;☐头静脉和贵要静脉组成上肢的浅静脉系统;☐头静脉走行于前臂外侧汇入腋静脉;贵要静脉走行于上臂的内侧近正中汇入肱静脉;一、下肢动脉解剖基础自腹股沟韧带逐次向远侧:股总A→股浅A →腘A →胫前A →足背A↘股深A ↘胫后A →至内踝以下↘腓A一、下肢静脉解剖基础●静脉血流缓慢,压力较低,故管壁薄,收缩力弱,管径较相应的动脉略大;●壁内具有静脉瓣,由内膜皱襞形成,薄而柔软;●瓣膜顺血流开放,逆血流闭锁,防止血液逆流;一、下肢静脉解剖基础(5)➢分为深静脉与浅静脉,二者之间有交通支;➢自足到小腿的深静脉(胫前后V)都与同名动脉伴行,每条动脉有两条静脉伴行→腘静脉→股浅静脉→股总静脉➢下肢浅静脉包括大隐静脉和小隐静脉;➢大隐静脉由下肢内侧上行注入股总静脉;➢小隐静脉由下肢外侧上行注入腘静脉。

一、下肢静脉解剖基础(6)☐下肢深、浅静脉的交通支有调整下肢静脉血流的作用;☐交通支常以直角方向,由浅静脉至深静脉;☐交通支内有瓣膜,阻止向浅层回流;二、四肢血管的检查方法➢检查体位1、上肢血管:取平卧位,上肢外展;2、下肢血管:取仰卧位、下肢轻度外展外旋取俯卧位、足抬高20~30度预设置条件➢四肢动脉/ 静脉彩色多普勒调节●探头频率7~14MHZ●探测深度6 ~ 12cm●声束与血流夹角<60˚●取样容积1 ~ 2mm观测数据➢二维超声观察血管壁有无增厚及斑块、管腔内有无血栓、血管搏动幅度;➢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观察彩色血流分布状况、充盈度、有无异常血流;➢脉冲多普勒观察血流流速曲线形态及性质并记录血液动力学参数。

三、彩色多普勒检查注意事项◆对比检查◆近心端向远心端◆取样容积置于血管中央◆多普勒增益适当◆探头压力适当◆肌肉放松◆调整速度范围、滤波器及彩色增强器◆聚焦点◆连续扫查四、正常四肢动脉的超声特征(1)✓二维超声表现✓彩色多普勒(CDFI)表现✓脉冲多普勒(PW)表现四、正常四肢动脉的超声特征(2)二维超声表现左右对称,管径由近至远逐渐变小;管壁为三层结构:内膜、中膜、外膜,连续性好,呈两明一暗三条平行回声带;探头加压不易变形;腔内血液为无回声;有规律的搏动,收缩期内径大于舒张期内径;彩色多普勒(CDFI)表现彩色血流充盈良好,边缘整齐;色彩呈单一色;于血管轴心处较明亮。

四肢血管超声的优势与限制

四肢血管超声的优势与限制

四肢血管超声的优势与限制628000四肢血管超声是一种非侵入性、无辐射的医学影像技术,用于评估四肢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它通过利用超声波的高频振荡,能够生成清晰的血管图像,为医生提供丰富的信息,以帮助诊断和治疗各种与四肢血管有关的疾病。

四肢血管超声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诊断和评估各种血管疾病,具有许多优势,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限制。

本文将介绍四肢血管超声的优势与限制。

一、四肢血管超声的概述及应用四肢血管超声是一种无创的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用于评估四肢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超声波的高频振荡,可以生成清晰的血管图像,以便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

四肢血管超声常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血流评估:通过血流彩色多普勒技术,可以观察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情况,包括血流速度、方向和异常血流信号等。

这对于检测血管狭窄、骨折后的血管损伤、深静脉血栓等具有重要意义。

2、血管壁评估:四肢血管超声对血管壁的评估也十分重要。

它可以检测血管壁的厚度、弹性和任何异常的增厚、硬化或炎症反应。

这有助于早期发现相关病变,如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炎等。

3、血管解剖结构:通过超声波的高分辨率成像,可以清晰地显示血管的解剖结构和分布。

这对于了解血管的走行、分支和异常变异等情况非常有帮助。

4、指导治疗:四肢血管超声可以在介入手术过程中起到引导作用。

它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定位和测量血管,以及评估手术后的血流恢复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四肢血管超声作为一种无创、安全、无辐射的检查方法,适用于各年龄段的患者。

它具有操作简便、结果可靠、成本较低等优势,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中。

但在实际应用时,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判断进行综合考虑。

二、四肢血管超声的优势四肢血管超声在临床上有许多优势,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无创性:四肢血管超声是一种无创检查手段,不需要进行任何刺破或侵入性操作,避免了传统检查带来的疼痛和感染等风险。

2、安全性高:四肢血管超声采用的是超声波技术,没有辐射,对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风险较低。

四肢动脉超声检查规范

四肢动脉超声检查规范

四肢动脉超声检查规范一.髂动脉及下肢动脉超声检查1.技术要求检查技术要点:(1)采用横切面及纵切面检查,评价有无内中膜增厚及斑块形成,并测量厚度,以股总动脉及其分叉处、腘动脉较为清晰。

(2)将彩色多普勒血流速度标尺调至合适水平,使正常动脉段不出现混叠,扫查髂动脉和(或)下肢动脉全程,观察有无提示血流增速的混叠现象。

(3)分段采集髂动脉和(或)下肢动脉多普勒频谱,角度应≤60°。

如有可疑狭窄,应在狭窄处、狭窄前及狭窄即后段采集多普勒频谱,并测量血流速度。

检查步骤:(1)髂动脉检查包括髂总、髂外和髂内动脉。

可从腹主动脉远端向髂外动脉顺行扫查,也可从髂外动脉向腹主动脉远端逆行扫查。

髂内动脉病变较少引起下肢动脉缺血症状,可不作常规检查。

(2)下肢动脉检查包括股总动脉、股深动脉近段、股浅动脉、腘动脉、胫腓动脉干、胫后动脉、腓动脉、胫前动脉及足背动脉。

图1 下肢动脉超声检查的探头位置注意事项:(1)为减少肠气对髂动脉检查的干扰,患者需禁食、禁水、禁烟、禁嚼口香糖8小时以上。

检查髂动脉时,为了使患者腹部肌肉充分放松,将患者上肢放在胸部或身体两侧,不宜放在头下。

检查肥胖患者髂动脉时,探头声束向内侧倾斜检查可能较前后方向检查效果好。

(2)下肢动脉近心端至远心端血流速度不断降低,检查过程中,特别是检查高度狭窄或闭塞远端的动脉时,应不断优化(降低)彩色多普勒血流速度标尺。

(3)下肢动脉斑块及壁严重钙化时,影响声束穿透,彩色和脉冲多普勒可能均不能显示血流,造成血流中断假阳性表现。

此时应检查其近端和远端的动脉,判断血流是否存在。

(4)从腘窝探查腘动脉时,应向近心端方向扫查,以保证从大腿内侧检查和从腘窝检查范围相互覆盖,使股浅动脉和腘动脉任何节段均不被遗漏。

如果有腘动脉瘤,应该测量其最大直径及是否存在瘤内血栓。

2.下肢动脉狭窄和闭塞超声诊断 (表)表:下肢动脉狭窄和闭塞的超声诊断标准(Cossman等)*病变处与相邻近侧正常动脉段相比;动脉狭窄程度:直径狭窄率。

四肢血管超声诊断ppt参考课件

四肢血管超声诊断ppt参考课件
(2) 彩色多普勒表现:在动脉不完全闭塞时,表现为彩色血流变细,粗细不等, 呈节段性明、暗变化,或彩色血流不呈束,出现点条状微弱的彩色血流显示。 完全性闭塞则在闭塞部位及其远端无血流信号。
(3) 脉冲多普勒表现:舒张期反向血流消失,呈单相血流频谱。收缩期峰值流 速、平均血流速度及加速度均明显减慢,频带增宽,类似静脉血流频谱。
2020/3/26
4
二.正常四肢血管的超声表现
1、二维超声表现(图1,图2):正常四肢血管左右对称,管径清晰,自近心端至 远心端逐渐变细。动脉管壁较厚,有弹性,静脉管壁较薄,有压缩性。管腔内 均为无回声。使用高分辨率的探头,可见动脉管壁呈三层结构,可见静脉管壁 上的瓣膜及管腔内的“雾状”回声随血流流动。
(3) 脉冲多普勒表现(图12):完全性闭塞时,栓塞处及其远端无血流频谱;不 完全性栓塞时,远端血流频谱呈低速低阻力,单相连续性,酷似静脉血流频谱。 栓塞区域内血流速度较快,频谱窗消失。
2020/3/26
26
2020/3/26
27
4、多发性大动脉炎 为主动脉及其分支的慢性、多发性非特异性炎症。多见于青年女性。
四肢血管超声诊断
2020/3/26
1
四肢血管超声诊断
杨适应症:
1、动脉系统疾病: (1) 动脉硬化性闭塞,显示斑块大小,管腔狭窄程度。 (2) 急性动脉栓塞和动脉血栓形成,可显示栓塞部位及程度,为外科手术提供
有用信息。 (3) 动脉瘤(真性、假性、夹层)及动-静脉瘘。 (4) 动脉炎,包括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多发性大动脉炎等。 (5) 动脉手术后随访观察,包括人造血管移植及栓塞治疗等,可观察人造血管
(一) 动脉系统疾病 1、动脉硬化闭塞症 为动脉内膜粥样硬化斑块、钙化、纤维化致管腔狭窄,继发血栓形成引起的慢

四肢血管超声检查规范

四肢血管超声检查规范

四肢血管超声检查规范【检查方法】动脉:1.体位:一般采用仰卧位,检测上肢时外展、外旋各45-90°。

探测下肢时,略外展、外旋,探测腘动脉及胫后动脉采用俯卧位,探测足背动脉时采用仰卧位或坐位并屈髋、屈膝足平放体位。

2.探测上肢时:选择7.5-10MHz的线阵探头,一般扫描深度为3-4cm,彩色增益为50-70%,取样容积宽度1-3mm。

从锁骨下动脉开始,在腋前探测腋动脉,沿肱二头肌内侧探测肱动脉,依据血管体表投影探测尺、桡动脉,探测深度为2-3c m。

3.探测下肢时:选择5-10MHz的线阵探头,扫描深度根据受检动脉深度及受检者胖瘦情况变化,一般髂外动脉深度为5-8cm或10-12cm,胫后动脉远端及足背动脉时,深度设置为2-4cm左右,探测时应从股动脉开始。

如果临床上怀疑髂动脉疾病则应探查髂动脉(禁食8小时)。

4.探查顺序:首先获得最佳二维图像,在最佳图像上进行彩色多普勒成像,然后在彩色血流图上取多普勒频谱。

若动脉存在狭窄,则判断程度。

静脉:1.体位:上肢取仰卧位,下肢可采用立位、仰卧位、坐位等。

一般髂静脉、股静脉、大隐静脉采用仰卧位,腘静脉及小隐静脉采用站位。

2.探头:髂静脉采用相对低频探头,3-5MHz,余采用5-10MHz。

3.探测上肢静脉:(1)浅静脉:根据浅静脉体表投影位置,首先纵切,探查的顺序可依顺行法或逆行法。

纵行探查后,将探头转90度,横切探查。

(2)深静脉:按照伴行动脉指引首先探测锁骨下静脉逐渐向远侧段探测。

4.探测下肢静脉:(1)浅静脉:大隐静脉从入股静脉处向下追踪可探查全程,在入口处可见隐股静脉瓣。

小隐静脉从入腘静脉处由近及远根据其解剖走行的体表投影探查。

小隐静脉入腘静脉前有一较长段在筋膜下走行,位置较深,要注意与深静脉鉴别。

(2)深静脉:首先从腹股沟开始确定股总静脉位置,然后按照血管走行或伴行动脉的指引依次以常规探测髂外静脉、股总静脉、股浅静脉、股深静脉、腘静脉、胫前静脉、胫后静脉。

下肢血管超声报告描述

下肢血管超声报告描述

下肢血管超声报告描述
肢血管超声报告:左侧股动脉狭窄
肢体血管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血管状况。

本次检查发现患者左侧股动脉存在狭窄,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股动脉是人体下肢的主要动脉之一,负责向大腿和膝盖供血。

如果股动脉出现狭窄,会导致血液流动不畅,从而影响下肢的血液供应。

狭窄的原因可能是动脉硬化、血栓形成、动脉炎等。

在肢体血管超声检查中,医生会使用超声波探头对患者的股动脉进行检查。

通过观察超声图像,医生可以了解血管的直径、血流速度、血管壁的厚度等信息。

如果发现股动脉存在狭窄,医生还可以进一步确定狭窄的位置、程度和原因。

对于左侧股动脉狭窄的治疗,医生会根据狭窄的程度和原因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一般来说,轻度的狭窄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变来缓解症状。

如果狭窄较为严重,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血管成形术或血管搭桥术等。

除了治疗,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如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适当运动、戒烟限酒等。

这些措施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症状,预防病情进一步恶化。

肢体血管超声检查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和诊断血管疾病。

对于患有股动脉狭窄的患者,及时治疗和注意生活细节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颈部及四肢血管超声检查

颈部及四肢血管超声检查
②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观察上述动脉的血流充盈状态。
③采用多普勒超声(PW)测量动脉的峰值、舒张末期血流速度。
(三)、超声检查步骤及项目
(2)正常椎动脉的超声检查
①采用灰阶显像方式以纵切面连续观察,观察椎动脉的椎外段(特别 是开口处)、椎间段血管直径、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观察 有无动脉硬化斑块。

颈动脉超声检查
二 四肢血管超声检查
一、颈动脉的超声检查
(一)、超声探测方法
• 选择探头:高频线阵 • 仪器条件:血管大条件-颈动脉条件 • 体位及扫查方法:仰卧位,患者右侧或头部后方扫查
(二)、颈动脉解剖结构★
1、解剖图示
2、颈动脉解剖示表
主动脉弓
头臂干/无名动脉
左侧颈总动脉 LCCA
左侧锁骨下动脉
颈动脉粥样硬化并局部狭窄
• CDFI状态下探及颈内动脉斑块导致管腔狭窄
颈动脉粥样硬化并局部狭窄
• CDFI状态下显示颈内、颈外 动脉管腔面积狭窄率
颈动脉粥样硬化并局部狭窄
• PW:测量狭窄的颈动脉血流阻力指数
颈动脉粥样硬化并局部狭窄
• CDFI显示椎动脉血流充盈尚好
病例: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症
病例:颈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中内膜增厚、毛糙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局部狭窄
• 灰阶图像显示增厚的内膜及斑块
• CDFI图像显示彩色血流充盈缺损,血流束毛糙
颈动脉粥样硬化并局部狭窄
• 横切面:灰阶图像显示狭窄的管腔,呈 “鱼嘴”样
颈动脉粥样硬化并局部狭窄
• 灰阶图像状态下,测量横切 面的“管腔面积狭窄率”
上窝颈动脉起始处开始经颈动脉分叉处至颈内动脉入 颅处显示不清为止;椎动脉的扫查也是从锁骨上窝椎 动脉起始处开始,沿着椎管向上走行至入颅处显示不 清为止。

四肢静脉的彩色多普勒超声

四肢静脉的彩色多普勒超声

四肢静脉的彩色多普勒超声一、下肢、上肢静脉解剖与检查(一)下肢静脉解剖1)浅静脉系统:足背静脉弓:外侧续小隐静脉、内侧续大隐静脉。

大隐静脉:全身最长的静脉(76cm),行于小腿和大腿的内侧,止于股静脉。

小隐静脉:外踝-小腿后面-腓肠肌两头间,止于腘静脉。

2)交通静脉:多条下肢深浅静脉之间、正常是由浅到深静脉,当深静脉发生血栓时,血流方向相反。

大隐静脉和小隐静脉之间3)静脉瓣膜:功能:防止血液倒流。

位置:多在静脉汇合之前。

瓣膜数目:股总静脉—1,股浅静脉—1-5,股浅静脉—0-3。

大隐静脉--9-10。

腘静脉—2-4。

瓣膜形态:双瓣型,游离端向上。

(二)上肢静脉的解剖头静脉:手背桡侧静脉网,前臂和肘窝的前面,肱二头肌外侧,三角肌胸大肌间沟,腋静脉。

贵要静脉:手背尺侧静脉网,前臂尺侧,肱二头肌内侧,上臂中点稍下入肱静脉。

肘正中静脉:肘窝处头静脉和贵要静脉之间的吻合支。

伴行与同名静脉的两侧,多为两条,相对较细。

上肢的血液大多由浅静脉回流。

(三)检查方法体位:站立位、坐位、头高足低、卧位。

探头:高频线阵,5.0-10.0MHz。

体胖、腿粗、髂静脉可用3.0-5.0MHz。

与同名动脉伴行,可先显示动脉。

探头压力要轻,尤其表浅静脉。

但横切检查时探头加压,判断血管是否有可压性,非常重要。

1)正常四肢静脉超声声像图二维超声:管壁薄、连续性好、内膜光滑,呈中等回声。

管腔内透声性良好。

伴行同名动脉的左右、前后、交叉等。

深静脉较同名动脉管径稍宽。

管径随呼吸运动的时相、体位改变、探头加压和挤压肌肉等变化。

近心脏的静脉随心脏搏动变化。

2)静脉瓣膜只能显示部分较大的瓣膜。

静脉瓣膜纤细、柔软、双瓣型对称、开闭活动灵活。

静脉瓣膜基底部附着于静脉壁的部位较膨大,为静脉窦。

血液向心回流时瓣膜开放,贴在内壁。

站立或憋气时瓣膜关闭,瓣膜尖向心方向,尖部在管腔中央闭合,防止血液倒流。

3)静脉的二维超声正常为无回声。

血流缓慢或淤滞时可呈云雾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上肢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一、目的上肢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是为了评价上肢动脉病变的部位、范围和严重程度。

具体如下:1. 动脉内中膜增厚及斑块特征。

2. 动脉狭窄。

3. 动脉闭塞。

4. 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

二、适应证1、上肢乏力、发凉2、与上肢运动有关的上肢无力、疼痛或指端溃疡、坏疽。

3、与上肢运动有关的头晕等颅脑缺血症状。

4、上肢动脉搏动减弱、消失或双上肢血压差异20mmHg以上。

5、疑有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

6、上肢动脉手术或介入治疗后的随访。

三、禁忌证和局限性上肢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无绝对禁忌证。

但相应部位有插管、石膏固定时,检查可能受限。

四、仪器设备通常采用5~10 MHz线阵探头。

检查无名动脉及左侧锁骨下动脉起始段时,可采用相控阵探头(心脏探头)或2~5 MHz凸阵探头。

五、检查前准备无须特殊准备。

一般采用平卧位,被检肢体外展、外旋,掌心向上。

当被检者疑患胸廓出口综合征时,可采用坐位检查锁骨下动脉和腋动脉以便了解上肢体位变化对上述血管产生的影响。

六、检查技术及狭窄诊断标准1、检查技术要点灰阶超声:采用横切面及纵切面检查,评价有无内中膜增厚及斑块形成,并测量厚度。

彩色多普勒超声:将彩色多普勒血流速度标尺调至合适水平,使正常动脉段不出现混叠,扫查上肢动脉全程,观察有无提示血流增速的混叠现象。

脉冲多普勒超声:分段采集上肢动脉多普勒频谱,多普勒角度应≤60°。

如有可疑狭窄,应在狭窄处、狭窄前及狭窄即后段采集多普勒频谱,并测量血流速度。

2、检查步骤首先从锁骨上窝开始检查锁骨下动脉。

应尽量显示双侧锁骨下动脉起始段、无名动脉(头臂干)。

锁骨下动脉远心段可从锁骨下方显示。

然后依次检查腋动脉、肱动脉、桡动脉和尺动脉。

3、动脉狭窄和闭塞超声诊断标准:参照下肢动脉脉狭窄和闭塞超声诊断标准(表1)。

表1 下肢动脉狭窄和闭塞的超声诊断标准(Cossman等)*病变处与相邻近侧正常动脉段相比;动脉狭窄程度:直径狭窄率。

4、操作注意事项上肢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动脉狭窄、大动脉炎、动脉夹层等多位于锁骨下动脉起始部及右侧头臂干,应重点检查这些部位。

若锁骨下动脉起始段显示欠佳,观察椎动脉血流方向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锁骨下动脉近段严重狭窄或闭塞。

七、报告基本内容和要求应包括超声描述、超声诊断和可能的建议三部分,前两者为必须内容。

以动脉粥样硬化为例具体阐述如下:超声描述:应包括有无病变(内中膜增厚;粥样硬化斑块;动脉壁点状或斑片样强回声、钙化等);病变范围(单侧或双侧上肢;每侧肢体病变范围;局限性病变或弥漫性病变;单发狭窄或多发狭窄等);病变严重程度(有无狭窄;狭窄程度;有无闭塞及侧支循环情况);具体血流参数(如狭窄处、狭窄前和狭窄即后段的收缩期流速峰值等)。

超声诊断:主要包括部位、定性、定量等信息。

第二章上肢静脉血栓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一、目的上肢静脉血栓多普勒超声检查是为了判断上肢静脉有无血栓性病变及其部位、范围。

具体如下:1. 有无深静脉和浅静脉血栓形成。

2. 静脉血栓治疗后随访。

二、适应证1.上肢肿胀。

2.上肢沉重、疼痛。

3.上肢和/或胸壁浅静脉扩张。

4. 不明原因的肺动脉栓塞。

三、禁忌证和局限性一般无绝对禁忌证。

上肢出现以下情况时,超声检查有一定的局限性。

1.上肢重度肥胖。

2.上肢严重肿胀。

3.需检查的上肢节段皮肤破损、插管、敷料遮挡、石膏固定。

四、仪器设备上肢静脉血栓多普勒超声检查所用的超声仪应配备4~7 MHz探头,具有彩色多普勒和脉冲多普勒功能。

可用2~5 MHz凸阵探头检查锁骨下静脉近段。

5~12 MHz探头可用于消瘦上肢的浅静脉检查。

五、检查前准备检查前一般无需特殊准备。

被检者应脱去上衣显露腋窝和上肢。

超声检查前应简略询问病史,检查上肢,并向被检者简单介绍超声检查步骤。

1、病史:①是否有长期卧床史;②是否有外伤、手术、介入性治疗史;③是否有深、浅静脉血栓形成史;④是否有肿瘤病史(尤其是颈、胸部肿瘤);⑤是否存在静脉病变相关临床症状。

2、体检:①是否存在肢体肿胀;②是否存在手术或外伤后疤痕;③是否存在静脉扩张。

3、体位:常用平卧位,被检上肢外展、外旋。

六、检查技术1、上肢静脉血栓的超声诊断上肢静脉血栓超声检查主要采用间断加压法。

其操作如下:在短轴切面,用探头按压静脉,静脉被压瘪。

然后放松,沿静脉移动探头2~3cm,再次按压。

沿静脉全程,重复此操作。

如果有静脉血栓形成,则静脉不能被压瘪。

彩色多普勒及频谱多普勒检查,显示血流消失,血栓远心端静脉频谱期相性消失或减弱,对Valsalva试验反应减弱或消失。

锁骨下静脉血栓检查主要依赖于彩色和脉冲多普勒。

急性期静脉血栓最初几天呈低回声,随着时间推移,回声逐渐增强;静脉管腔增粗;有时可见到血栓头在腔内飘浮;随着病史延长,血栓回声逐渐增强,慢性期可出现强回声纤维条索。

管壁增厚、管径变窄、继发性静脉反流等。

2、检查步骤①从锁骨上、下窝或胸骨上窝探查锁骨下静脉,纵切面扫查全程。

②采用横切面间断加压法依次检查腋静脉、肱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

采用彩色及脉冲多普勒纵切面依次检查上述静脉。

3、操作注意事项①一旦超声诊断急性期血栓,尤其观察到自由漂浮血栓时,必须十分小心,避免不必要的操作,以免引起血栓脱落。

②间断加压检查时不应在长轴切面下进行,以便静脉滑出探查切面而产生静脉被压瘪假象。

③肱静脉多为两条同名静脉伴行,检查时应全程探查两条血管内有无血栓形成,以防漏诊。

④可通过锁骨下静脉血流频谱间接评价左右无名静脉及上腔静脉的通畅性。

单侧无名静脉血栓并闭塞,则出现同侧锁骨下静脉频谱呼吸期相性消失。

上腔静脉或双侧无名静脉血栓形成并闭塞,则双侧锁骨下静脉频谱呼吸期相性消失。

七、检查报告包括超声描述、超声诊断和可能的建议三部分,前两者为必须内容。

超声描述:①描述被检深静脉和浅静脉可压缩性,血栓回声特点、范围。

②描述病变部位彩色及脉冲多普勒超声特征。

超声诊断:检查结论应包括解剖结构(如右侧锁骨下静脉)和其病理改变。

如右锁骨下静脉血栓形成(急性期、完全栓塞)。

第三章髂动脉及下肢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一、目的髂动脉及下肢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是为了评价上述动脉病变的部位、范围和严重程度。

具体如下:1. 动脉内中膜增厚及斑块特征。

2. 动脉狭窄。

3. 动脉闭塞。

4. 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

二、适应证1. 下肢乏力、发凉。

2. 下肢间歇性跛行、疼痛、溃疡或坏疽。

3. 下肢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4. 疑有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

5. 下肢动脉手术或介入治疗后的随访。

三、禁忌证和局限性髂动脉及下肢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无绝对禁忌证。

但相应部位有插管、溃疡、石膏固定时,检查可能受限。

四、仪器设备髂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常用2~5MHz凸阵探头。

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常用4~7 MHz线阵探头。

股浅动脉的远段和胫腓干的部位较深,必要时可用2~5 MHz凸阵探头。

胫前动脉的远段和足背动脉则较为浅表,可采用5~12 MHz线阵探头。

五、检查前准备为减少肠气对髂动脉检查的干扰,患者需禁食、禁水、禁烟、禁嚼口香糖8小时以上。

糖尿病患者酌情处理。

六、检查技术及狭窄诊断标准1、检查技术要点灰阶超声:采用横切面及纵切面检查,评价有无内中膜增厚及斑块形成,并测量厚度,以股总动脉及其分叉处、腘动脉较为清晰。

彩色多普勒超声:将彩色多普勒血流速度标尺调至合适水平,使正常动脉段不出现混叠,扫查髂动脉和(或)下肢动脉全程,观察有无提示血流增速的混叠现象。

脉冲多普勒超声:分段采集髂动脉和(或)下肢动脉多普勒频谱,角度应≤60°。

如有可疑狭窄,应在狭窄处、狭窄前及狭窄即后段采集多普勒频谱,并测量血流速度。

2、检查步骤①髂动脉:髂动脉检查包括髂总、髂外和髂内动脉。

髂总动脉向盆腔深部走行,在盆腔深部发出髂外动脉和髂内动脉,髂外动脉可视为髂总动脉的直接延续,沿腰大肌内侧缘向外下前方行至腹股沟韧带深面,至股部移行为股动脉。

可从腹主动脉远端向髂外动脉顺行扫查,也可从髂外动脉向腹主动脉远端逆行扫查。

髂内动脉病变较少引起下肢动脉缺血症状,可不作常规检查,但是存在阳萎或臀部间歇性酸痛等缺血症状时则应该检查。

②下肢动脉:下肢动脉检查包括股总动脉、股深动脉近段、股浅动脉、腘动脉、胫腓动脉干、胫后动脉、腓动脉、胫前动脉及足背动脉。

3、下肢动脉狭窄和闭塞超声诊断标准(表1)表1 下肢动脉狭窄和闭塞的超声诊断标准(Cossman等)*病变处与相邻近侧正常动脉段相比;动脉狭窄程度:直径狭窄率。

直径狭窄率≥50%的动脉狭窄即后段伴有血流紊乱,这是一个重要征象。

动脉主干闭塞时,闭塞近心端和远心端可能有侧支循环形成,侧支动脉血流可能增高,此时应该注意与动脉主干狭窄的鉴别。

侧支动脉高速血流往往无湍流现象,而≥50%动脉狭窄即后段有湍流。

另外,彩色多普勒可观察血流增速所在位置,有助于鉴别。

对于多发动脉狭窄,诊断第二个及其以远的动脉狭窄,应用血流速度比值较流速绝对值更有意义。

4、操作注意事项检查髂动脉时,为了使患者腹部肌肉充分放松,将患者上肢放在胸部或身体两侧,不宜放在头下。

检查肥胖患者髂动脉时,探头声束向内侧倾斜检查可能较前后方向检查效果好。

下肢动脉近心端至远心端血流速度不断降低,检查过程中,特别是检查高度狭窄或闭塞远端的动脉时,应不断优化(降低)彩色多普勒血流速度标尺。

下肢动脉斑块及壁严重钙化时,影响声束穿透,彩色和脉冲多普勒可能均不能显示血流,造成血流中断假阳性表现。

此时,应检查明显钙化动脉段近端和远端的动脉,判断血流是否存在。

从腘窝探查腘动脉时,应向近心端方向扫查,以保证从大腿内侧检查和从腘窝检查范围相互覆盖,使股浅动脉和腘动脉任何节段均不被遗漏。

如果有腘动脉瘤,应该测量其最大直径及是否存在瘤内血栓。

七、报告基本内容和要求应包括超声描述、超声诊断及可能的建议三部分,前两者为必须内容。

以动脉粥样硬化为例具体阐述如下:超声描述:应包括有无病变(内中膜增厚;粥样硬化斑块;动脉壁点状或斑片样强回声、钙化等);病变范围(单侧或双侧下肢;每侧肢体病变范围;局限性病变或弥漫性病变;单发狭窄或多发狭窄等);病变严重程度(有无狭窄;狭窄程度;有无闭塞及侧支循环情况);具体血流参数(如狭窄处、狭窄前及狭窄即后段的收缩期流速峰值等)。

超声诊断:主要包括部位、定性、定量等信息。

第四章髂静脉及下肢静脉血栓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一、目的髂静脉及下肢静脉血栓多普勒超声检查是为了判断髂静脉及下肢静脉有无血栓性病变及其部位、范围。

具体如下:1. 有无深静脉和浅静脉血栓形成。

2. 静脉血栓治疗后随访。

二、适应证1、下肢肿胀。

2、下肢沉重、疼痛。

3、下肢色素沉着和(或)溃疡。

4、下肢浅静脉扩张。

5、不明原因的肺动脉栓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