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船和风筝文本解读
《纸船和风筝》说课稿13篇

《纸船和风筝》说课稿13篇《纸船和风筝》说课稿1一、教材解读《纸船和风筝》是第五单元中的第四篇课文。
是一个有关友谊的感人至深的故事。
细读课文会发现,里面蕴涵着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纸船和风筝带着问候,带着祝福,在山顶和山脚架起了一座友谊的长桥,让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
第二个故事是:松鼠和小熊因为一件小事的争吵,象征着友谊的纸船和风筝不见了,两个小伙伴也陷入失去友谊的痛苦中。
最后,他们终于鼓起勇气,再次向对方伸出了友谊之手,用自己独特的方式重新找回了这一段真挚的友情。
整篇课文以“情”为主线。
我上的是第一课时,根据二年级语文阅读教学阶段目标以及这篇文本的特点,本节课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1.认识“坏”等8个字,会写“幸、福”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6自然段,体会松鼠和小熊之间友谊所带来的快乐。
3.相机结合一些语言文字的练习,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重难点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松鼠和小熊之间的友谊,学会交友。
二、设计理念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所以本课教学以读为主,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读悟体会。
2.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
尊重和相信是实现平等对话的前提。
在课堂学习中,要实现与学生平等的对话交流,首先要尊重学生,而尊重学生首先要相信他们的学习能力,尊重孩子的情感体验。
3.创设情境,教师以自身的情感及有效的课堂活动为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评价的环境。
三、教学设计(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课前聊幸福快乐的事,使学生处于一种兴奋快乐的状态下,顺势带他们走进课文的插图,并描述在美丽的地方发生了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并板书。
同时,着重指导“筝”的发音。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首先提出要求,自由读课文。
读了课文后,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形象A 啦多梦进行三关的字词大闯关。
【文体解读】《纸船和风筝》文本解读

《纸船和风筝》文本解读《纸船和风筝》是刘保法的一篇拟人体童话,原名“四十九只风筝和四十九只纸船”。
文章所在的单元的主题是“友好相处、团结合作”。
课文主要讲述了发生在小熊和松鼠之间的友情故事,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语言简洁生动,可爱的人物形象承载着丰厚的情感和内涵。
下面,就让我们一同漫步于《纸船和风筝》,先沉入故事情节品味感人情谊,再站上言语高点细看教学风景。
一、走进故事,一波三折话情谊“松鼠和小熊住在一座山上。
松鼠住在山顶,小熊住在山脚。
山上的小溪往下流,正好从小熊的家门口流过。
”这样“正好”的、得天独厚的居住环境,暗示着一段美好的友谊即将展开。
1、“纸船、风筝”传友情“松鼠折了一只纸船,放在小溪里,纸船漂呀漂,漂到小熊的家门口。
”松鼠不仅聪明,而且特别有情趣,他追求友情的方式是这么与众不同,能够想到借助小溪水之力,用小小的纸船装载自己的心意—“纸船里放着一个小松果,松果上挂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祝你快乐!’”可以想象,松鼠折纸船、选松果时是如何的用心,写纸条时又是怎样的满脸笑意。
他在想:小熊收到纸船该有多高兴啊!这只满载着松鼠情谊的纸船,顺着小溪水“漂呀漂,漂到小熊的家门口”。
果然,“小熊拿起纸船一看,乐坏了”。
什么是“乐坏了”?看看第一幅插图中小熊的表情和动作就知道了—小熊拿着放有松果和纸条的纸船,喜笑颜开,手舞足蹈……”是啊,松鼠送给了小熊一份多大的惊喜啊!他怎能不乐坏了呢!高兴之余,小熊也在想:我也得表达一下我的心意啊!朋友之间应该礼尚往来,纸船不能漂到山上去,我就请风儿来帮忙,让“风筝乘着风,飘啊飘,飘到了松鼠家门口”。
小熊也用行动把满心的情谊快乐传达。
“松鼠一把抓住风筝的线一看,也乐坏了。
风筝上挂着一个草莓,风筝的翅膀上写着:‘祝你幸福!’”松鼠乐呵呵地一把抓住了这份美丽的友谊。
就这样,“纸船和风筝让他们俩成了好朋友”。
2.不见“纸船、风筝”的日子“可是有一天,他们俩为了一点小事吵了一架。
纸船和风筝二年级上册课文讲解

纸船和风筝——二年级上册课文讲解一、课文简介《纸船和风筝》是小学二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文之一,内容生动有趣,旨在通过描述纸船和风筝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力。
二、课文内容分析1. 内容概要:本文主要讲述了小男孩小明和小女孩小丽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分别放着纸船和风筝,在湖面上和天空中飞舞的情景。
小明的纸船受到了湖水的推动,一路上遇到了鱼儿和蜻蜓,最终安全返回了岸边;小丽的风筝在风的轻抚下,翱翔在蓝天白云之间,获得了小鸟们的陪伴。
2.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主要围绕着纸船和风筝的故事情节展开,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体会其中蕴含的友爱和乐观的精神。
3.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则在于引导学生理解抽象的情感意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纸船和风筝,并理解课文中的基本情节。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细节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书写能力。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感悟友爱、乐观的情感,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阐述纸船和风筝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正确阅读和理解课文内容。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文中所蕴含的情感色彩,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方法1. 听说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听教师朗读课文、说出课文内容、读懂课文、回笔记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2. 视听教学法:结合PPT、图片、视瓶等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 讨论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
六、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老师可在课堂开始前播放风筝和纸船的相关视瓶,引发学生对话题的兴趣。
然后可以用一些生动的语言引入到课文的内容当中。
第二步:学习课文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并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小组讨论,相互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第三步:理解课文通过提问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纸船和风筝说课稿

《纸船和风筝》说课稿一、教材解读: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纸船和风筝》。
1、文本解读:课文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松鼠住在山顶,小熊住在山脚,他们用“纸船和风筝"表达祝福,传递谅解。
文章语言优美,感情真挚,充满了童真童趣,在娓娓的叙述中,轻轻地拨动着情感的心弦,是对学生进行维护友谊、友好相处的典型范例。
2、文章在本单元中的地位及作用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围绕“友好相处,团结合作”这一专题共安排了四篇讲读课文。
《纸船和风筝》是本组的第三篇课文,处于由知识的学习向知识的运用转化的过渡位置,所以,我认为它是本单元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中的一步棋子,是从掌握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架桥梁。
二、设计理念:有真情付出,才会有心灵交汇;有情感体验,才能与文本对话。
教学中教师应该紧紧抓住松鼠和小熊感情变化这条线,用浓浓的友情,拨动学生情感心弦。
引导学生读中品味,读中悟情,读中明理,在充满童话意境的课堂氛围中,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文基本功的训练。
三、学情分析:童话故事是学生们乐于接受的文学形式,而乐于结交好朋友更是小学生共有的特征,二年级的小学生对课文所提供的故事情节没有太大的陌生感,可以放手让学生在读中自主感悟,教师在学生理解出现困难时做适度点拨引导.四、教学目标:针对本课教材的特点和二年级孩子认知、思维、情感等方面的实际情况,我拟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1、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字词的规律,交流积累识记生字的方法。
认识本课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之间深厚的友谊之情.过程与方法:以读贯穿教学始终,通过创设情境,换位体验,补白等方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朗读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松鼠和小熊建立友谊时的快乐,失去友谊时的痛苦,以及寻回友谊后的激动,愿意与同学建立友情。
五、教学重点、难点:凭借对教材的理解,以及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会生字,积累词语;通过反复地朗读课文感受友谊的珍贵,懂得与人友好相处。
纸船和风筝的主要内容

纸船和风筝的主要内容《纸船与风筝:关于友情的那些事儿》纸船和风筝,这两样看似简单的东西,却藏着无尽的温暖和情谊。
纸船在水上漂啊漂,就像一个小小的冒险者,顺着水流,摇摇晃晃地开始自己的旅程。
它是那么的脆弱,一阵稍大的风或者一个小小的漩涡,都可能让它翻个跟头。
可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纸船,却能承载着满满的心意。
就好比我们在生活中的小举动,也许在别人眼里微不足道,可对那个在乎的人来说,却如同珍宝。
你看那纸船,可能只是孩子用随手捡到的纸张折成的,上面也许还带着一点污渍或者折痕,可这并不影响它的使命。
它就像我们在忙碌生活中挤出一点时间给朋友的一个小问候,虽然简单,却充满真诚。
风筝呢,在空中高高地飞着,线的那头系着放风筝人的期待和快乐。
它在蓝天中随风舞动,像是一个自由的精灵。
风筝的飞翔需要风的助力,就像我们的友情需要外界的一些推动。
有时候,一场共同经历的事情,就像那阵恰到好处的风,把我们的友情吹得更高更远。
风筝飞得高了,地上的人仰头看着,满心欢喜。
这多像我们看着自己的朋友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成就时的感觉啊,心中满是骄傲和祝福。
我记得小时候,我和邻居家的小伙伴就是这样。
我们没有什么特别贵重的礼物可以送给对方,就像那纸船和风筝一样,简单却又充满意义。
我会折一只纸船,放在家门前的小水沟里,看着它慢慢漂向小伙伴家的方向,心里想着他看到这个纸船的时候会不会很开心呢?而他呢,会在有风的日子里,拿着自己亲手做的风筝,在那片小空地上放飞,然后大声叫着我的名字,让我也能分享他的快乐。
那时候的友情啊,纯粹得就像那纸船下清澈的水,像风筝飞过的那片湛蓝的天空。
可是啊,友情有时候也会像纸船遇到狂风暴雨,像风筝断了线。
有一次,我和小伙伴因为一点小事吵架了,就像突然来了一场暴风雨,把那只美好的纸船打翻了,风筝也从天上掉了下来。
我们谁也不理谁,心里都憋着一股气。
那时候觉得,之前的那些美好好像一下子就没了,就像纸船沉入水底,风筝消失在天空中一样。
二年级语文《纸船和风筝》说课稿

二年级语文《纸船和风筝》说课稿一、介绍说课的内容: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20课《纸船和风筝》,是第五单元中的第四篇课文。
二、教材解读:(一)文本解读:《纸船和风筝》讲的是一个很感人的故事,故事讲了小松鼠和小熊因为纸船和风筝成为了好朋友,后来又因为一点点小事而吵架,最后两人互相体谅,互相宽容,又和好如初。
故事的动人之处在于,当松鼠和小熊因为一点小事吵了一架之后,他们表现出的内心失落和难忍的痛苦,以及修补“裂缝”的独特的方式和感人场面。
当我们的感情和友谊产生“裂缝”的时候,赌气只能使“裂缝”扩大,容忍和谅解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只要我们带着一颗童心,带着对真挚友情的向往,去学习课文,就一定会受到深深的感染。
对于这样一篇文章,敢于率先伸出友谊之手的人,是令人敬佩的。
通过文章的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自悟、从而克服自私、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品格。
(二)、文章在本单元中的地位及作用第五单元是围绕友好相处,团结合作这一专题编写的。
从识字五到语文园地,从团结起来力量大,到相互称赞、学会欣赏别人,到相互帮助、和睦相处,尊重别人的生活方式。
本篇课文是本组教材中的第四篇课文,通过学生对本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在相互称赞、学会欣赏别人的基础上能更好地与人沟通。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一)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这8个要认识的生字是:坏、松、扎、抓、祝、福、句、幸。
会写8个字,这8个要会写的生字是:坏、松、扎、抓、祝、福、句、幸。
理解词语“快乐、幸福、飘荡、漂流、难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之间深厚的友谊之情。
3、抓住“松鼠高兴得哭了”这句话,引导学生体会松鼠为什么高兴得哭了?从而使学生明白当我们的感情和友谊产生“裂缝”的时候,容忍和谅解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二)教学重点:1、认识8个生字,这8个要认识的生字是:坏、松、扎、抓、祝、福、句、幸。
人教版小学语文《纸船和风筝》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纸船和风筝》课文原文及赏析《纸船和风筝》课文原文:松鼠和小熊住在一座山上。
松鼠住在山顶,小熊住在山脚。
他们是一对好朋友。
松鼠每天都会折一只纸船,写上一句祝福的话,然后放到小溪里,让纸船顺水漂到小熊的家门口。
小熊每天都会收到松鼠的纸船,看到上面的祝福,心里非常高兴。
小熊也想给松鼠送礼物,于是他做了一只风筝,上面挂着一个草莓,放飞到天空中。
风筝飘啊飘,最后落在了松鼠的家门口。
松鼠看到风筝和上面的草莓,也非常开心。
就这样,纸船和风筝在他们的友谊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但是有一天,他们因为一点小事吵了一架,谁也不再送纸船和风筝了。
过了几天,松鼠感到很寂寞,他想起了和小熊一起分享快乐的日子。
于是,他又折了一只纸船,上面写着:“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风筝吧。
”他把纸船放进了小溪。
小熊看到了纸船,他也想起了和松鼠的美好时光。
他立刻做了一只风筝,挂在高高的树枝上。
松鼠看到了风筝,他知道他们的友谊又恢复了。
赏析:《纸船和风筝》这篇课文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讲述了一个关于友谊的故事。
故事中的松鼠和小熊通过纸船和风筝来表达对彼此的友情和祝福,展现了孩子们纯真、善良的心灵世界。
课文通过“纸船”和“风筝”这两个象征性的物品,寓言式地表达了友谊的传递和维护需要双方的付出和努力。
当松鼠和小熊因为小事争吵而停止互送礼物时,他们的友谊也因此受到了影响。
然而,他们都意识到了友谊的重要性,并通过再次送出纸船和风筝来修复和恢复了友谊。
这篇课文教育孩子们要珍惜友谊,理解友谊需要双方的尊重和理解,也需要在出现问题时积极沟通和解决。
同时,课文也通过生动的故事和形象的象征物,激发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他们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的魅力。
纸船和风筝文本解读

纸船和风筝文本解读
《纸船和风筝》是一首描写成长与回忆的诗歌。
从文本上来看,这首诗包含了一种对于逝去的童年和美好回忆的怀念与追忆,以及对于成长和现实的思考和感慨。
首先,诗歌中的纸船和风筝是童年时代的象征物,它们代表着一种单纯、快乐和自由的状态。
纸船象征着童年时在小溪里放飞纸船的美好经历,而风筝则象征着童年时放飞风筝的乐趣和挑战。
这些童年的游戏经历给人们带来了快乐和自由,是每个人童年时代无法忘怀的经历。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诗中的“纸船归来”和“风筝再现”暗示着熟悉而遥远的回忆再次浮现在思绪中。
这些回忆带来了一种情感上的触动,让人不禁想起那段快乐而单纯的时光。
同时,也暗示着童年的快乐和自由已成为过去,无法再回到那个纯真的状态。
除此之外,诗歌还表达了一种对于成长和现实的思考和感慨。
纸船和风筝以及童年时的游戏经历与现实生活中的责任和压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成长意味着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不再能像童年时那样单纯而自由。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于童年快乐时光的回忆和怀念,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于成长和现实的思考和感慨。
纸船和风筝成为人们回忆和追寻童年时光的象征,同时也是对于那段纯真快乐生活的怀念和追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纸船和风筝文本解读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聚焦角色情感着力语言运用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纸船和风筝》文本解读
《纸船和风筝》是刘保法的一篇拟人体童话,原名“四十九只风筝和四十九只纸船”。
文章所在的单元的主题是“友好相处、团结合作”。
课文主要讲述了发生在小熊和松鼠之间的友情故事,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语言简洁生动,可爱的人物形象承载着丰厚的情感和内涵。
下面,就让我们一同漫步于《纸船和风筝》,先沉入故事情节品味感人情谊,再站上言语高点细看教学风景。
一、走进故事,一波三折话情谊
“松鼠和小熊住在一座山上。
松鼠住在山顶,小熊住在山脚。
山上的小溪往下流,正好从小熊的家门口流过。
”这样“正好”的、得天独厚的居住环境,暗示着一段美好的友谊即将展开。
1、“纸船、风筝”传友情
“松鼠折了一只纸船,放在小溪里,纸船漂呀漂,漂到小熊的家门口。
”松鼠不仅聪明,而且特别有情趣,他追求友情的方式是这么与众不同,能够想到借助小溪水之力,用小小的纸船装载自己的心意—“纸船里放着一个小松果,松果上挂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祝你快乐!’”可以想象,松鼠折纸船、选松果时是如何的用心,写纸条时又是怎样的满脸笑意。
他在想:小熊收到纸船该有多高兴啊!这只满载着松鼠情谊的纸船,顺着小溪水“漂呀漂,漂到小熊的家门口”。
果然,“小熊拿起纸船一看,乐坏了”。
什么是“乐坏了”看看第一幅插图中小熊的表情和动作就知道了—小熊拿着放有松果和纸条的纸船,喜笑颜开,手舞足蹈……”
是啊,松鼠送给了小熊一份多大的惊喜啊!他怎能不乐坏了呢!高兴之余,小熊也在想:我也得表达一下我的心意啊!朋友之间应该礼尚往来,纸船不能漂到山上去,我就请风儿来帮忙,让“风筝乘着风,飘啊飘,飘到了松鼠家门口”。
小熊也用行动把满心的情谊快乐传达。
“松鼠一把抓住风筝的线一看,也乐坏了。
风筝上挂着一个草莓,风筝的翅膀上写着:‘祝你幸福!’”松鼠乐呵呵地一把抓住了这份美丽的友谊。
就这样,“纸船和风筝让他们俩成了好朋友”。
2.不见“纸船、风筝”的日子
“可是有一天,他们俩为了一点小事吵了一架。
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
”原来每天的幸福期盼,突然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溪水哗哗地流着,却再也漂不来快乐的纸船;风儿轻轻地吹着,却再也带不来幸福的风筝。
闹别扭的日子里,“难过”的小熊和松鼠是怎么过的呢“小熊很难过。
他还是每天扎一只风筝,但是不好意思把风筝放起来,就把风筝挂在高高的树枝上。
松鼠也很难过。
他还是每天折一只纸船,他也不好意思把纸船放进小溪,就把纸船放到屋顶上。
”透过这样的文字,我们似乎能看到,白天小熊呆呆地坐在小溪旁,一边漫不经心地扎着风筝,一边不住地往小溪上游张望,当一天又过去的时候,他无精打采地回到家,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满脑子都是和松鼠开心玩耍的情景。
松鼠呢,一点儿也不比小熊好过,脸上一丝笑容都没有,平时最喜欢在树枝上蹦来跳去的他,对兄弟姐妹的热情招呼熟视无睹,只是有一搭没一搭地折着纸船,不时地望向天空。
两个小伙伴心里都满满地装着对方,但谁也不好意思先开口。
是啊,松鼠可能会想:“再也不跟你好”是我先说出口的,我怎么好意思再去找他!小熊可能会想:那天可是我不对在先,松鼠会原谅我吗
刘保法在原文《四十九只风筝和四十九只纸船》中写道:小熊“难过了七七四十九天,四十九只风筝挂在了大树下。
”松鼠“难过了七七四十九天,屋顶上丢了四十九只纸船。
”小熊和松鼠把满腔的懊悔、满腔的孤寂、满腔的思念寄托在纸船和风筝上,他们每天折好了纸船、扎好了风筝,却没有勇气放出去。
这样的日子是多么难过啊!
终于,“松鼠再也受不了啦。
他在一只折好的纸船上写了一句话:‘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风筝吧!’他把这只纸船放进了小溪。
”一个“受不了”再次让我们联想到松鼠在这段时间里的痛苦和煎熬。
他勇敢地率先伸出友谊之手。
他的行为值得称赞、令人佩服!原文还写出了松鼠心情的忐忑—“他真怕小熊不理睬他……
3.又见“纸船、风筝”时
松鼠啊,你可知道,“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风筝吧”这句话对小熊来说是多么的动听!再看课文第三幅插图,美丽的风筝把松鼠失去多时的友谊带回来了!原来小熊也是渴望和好的。
想到这段时间失去朋友的痛苦,想到自己又重新获得了珍贵的友谊,松鼠“高兴得哭了”,忙不迭地把一只只纸船放到了小溪里……
二、发展语言,紧扣五个关注点
与小熊和松鼠历经了这段温馨、动人的情感之旅,在细读文本的过程中,文本表达的秘妙也呈现在眼前,这篇课文“教什么”“怎么教”的思路越来越清晰。
基于二年级学生的学习基础与生活经验,结合学段目标和文本表达特点,我认为,《纸船和风筝》至少有以下几个教学关注点:
1.关注故事脉络
小熊和松鼠活脱脱就是学生中的两个小伙伴。
因此,学生读这个故事,特别能产生情感共鸣。
对二年级学生来说,读懂这个故事不难。
按故事情节的推进和人物心情的变化,只要疏通字词,学生在初读后就可轻松把握文章的三个板块,即相好时的“乐坏了”,闹别扭时的“难过、不好意思、受不了”和云开雾散时的“高兴得哭了”。
教师可以此作为教学主线,引导学生找出体现两个小伙伴心情变化的词语,并在随后的阅读教学中重点展开朗读、想象、说话等实践活动。
2.关注用词准确
从学段目标看,字词教学是低年段教学的重点。
就低年级学生来说,同音字混淆、词语混搭,用词不准确是常见的现象。
这就要求教师特别注意生字、新词与学生首次见面时教学的准确、深刻。
首先是文中动词的使用,“扎”“折”“抓”是本课出现的三个和手有关的动作,特别是“扎”“抓”是本课既要求会认又要求会写的生字。
对于这些动词,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语境中读和品,并通过进一步的拓展和搭配体会用词的准确性;“漂”和“飘”是同音字,在文中不止出现一次,教师也很有必要结合语境引导学生从偏旁上加以区分。
此外,本文还要重点关注描写心情的生词,如“乐坏了”“受不了”等,每一个词语都饱含着强烈的情感,准确、生动地描述了松鼠和小熊的心情。
2011年版课标指出,第一学段学生要“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既指明了词语教学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也给出了符合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的词语教学基本策略。
因此,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看文中精美、形象的插图感知词意,结合课文内容入境想象、入情朗读,联系生活运用等方法逐步加深理解,通过学词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体会小熊和松鼠之间的深情。
3.关注句段形式
故事以第三者的角度叙述,文本镜头在小熊和松鼠之间不断切换,很多地方以相同的句式和段落结构叙述。
如这头“纸船漂啊漂,漂到了小熊家门口”,那头“风筝乘着风,飘啊飘,飘到了松鼠家门口”;这头“小熊拿起纸船一看,乐坏了”,那头“松鼠一把抓住风筝的线一看,也乐坏了”……这样的对应叙述,读起来朗朗上口。
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感受语言表达的形式美。
这样简单、有特色的句段,是低年级学生学习表达的范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纸船漂啊漂,漂到了小熊家门口”的句式造句,甚至让学生模仿“松鼠受不了”一段的表达编一编“小熊也受不了”的情节。
需要注意的是,对相同结构的句式和段落,教师在教学时不必面面俱到,可做详略处理或整合教学。
比如小熊“乐坏了”细教,松鼠“也乐坏了”便以读带过。
小熊和松鼠都“很难过、很不好意思”,闹别扭时的相同心情可以一起想象感受。
4.关注文本空白
仔细阅读本文,我们发现,除了纸船和风筝上写的几句话,全文没有一句对话。
虽然如此,文本带给我们的却是波澜起伏的情感冲击。
对于其中的每一个心情点,都可以大胆展开想象:他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低年级学生富有想象力,类似的情感想必也有过。
因此,教师要特别重视情境创设,借助多媒体,通过言语渲染,引导学生走进角色,设身处地体会小熊和松鼠的心情变化。
特别是对“受不了”前的“难过”生活的描述,连课文插图也唯独缺失这一部分。
为了真正读懂文中角色的“受不了”,建议教师把原文中被删掉的“难过的时间”补充呈现:小熊和松鼠足足难过了七七四十九天。
难怪松鼠再也“受不了”啦。
在这七七四十九天里,松鼠在做什么小熊会不会也
受不了在这些日子里,他们的思想发生着怎样的变化这些都是教师可以重点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想象的场景。
5.关注情感价值
学完这篇课文,我们被小熊和松鼠之间的情谊所感动。
感动之余,我们可以让学生懂得什么呢我想,通过对小熊和松鼠心情的深入挖掘、品读,特别是对“受不了”一词的学习,当今孩童身上缺失的“宽容别人、谅解别人”的优秀品质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了。
“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风筝吧”,对小熊来说,对所有因矛盾吵架而渴望和好的伙伴来说,是多么动听的语言!好朋友吵架后第一个主动伸出手来的那个人是多么值得称赞!我们都应该向松鼠和小熊学习宽容别人、谅解别人的好品质,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亦是文本的情感价值所在。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领悟友好相处、宽容待人的真谛,课的最后,教师可布置关于友情故事的拓展阅读活动。
综上所述,本课教学核心价值至少应有以下几项:①在文本语言环境中学习生字,体会用词准确和生动;②抓住描写心情的词,在看图说话、想象补白、有感情地朗读等实践活动中理解词意、把握情感主线,感悟文本的人文内涵(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③积累特色句式,在多种形式的读和说中感受文本表达的形式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