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南段早二叠世两类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内蒙古巴润布拉格地区早二叠世黑云母碱长花岗岩岩石地质特征及其时代成因

内蒙古巴润布拉格地区早二叠世黑云母碱长花岗岩岩石地质特征及其时代成因作者:赵建国李彬郭文军李磊来源:《西部资源》2024年第02期[关键词]花岗岩;巴润布拉格;锆石U-Pb;早二叠世巴润布拉格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北东部,西与蒙古国接壤。
古生代地层属北疆—兴安地层大区、兴安地层区、东乌—呼玛地层分区,中—新生界为滨太平洋地层区、大兴安岭—燕山地层分区、博克图—二连浩特地层小区。
侵入岩隶属于西伯利亚板块东南缘二连—东乌旗北东向岩浆岩带。
大地构造位于西伯利亚板块东南缘晚古生代增生带上,二连—东乌旗泥盆纪陆缘,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沉积岛弧系[1]。
早二叠世黑云母碱长花岗岩根据粒度可解体为中细粒碱长花岗岩、中(粗)粒碱长花岗岩。
其中前者分布面积不足2 km2,侵入泥鳅河组、宝力高庙组;后者主要分布于查干敖包庙萨音乌苏一带,面积大于18 km2。
岩体侵入泥鳅河组、晚石炭世—早二叠世中粒斑状二长花岗岩(图1)、正长花岗岩等。
岩石风化较强,具球形风化外貌,被下白垩统玛尼吐组不整合覆盖。
1 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1.1 岩石学特征中细粒黑云母碱长花岗岩:中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
岩石由正长条纹长石、斜长石、石英,少量黑云母组成。
正长条纹长石呈1~3 mm,板状,具钠长石分解条纹,格状双晶发育,轻泥化,内部具细粒斜长石包体。
斜长石呈1~2 mm半自形板状,轻度绢云母化。
石英1~2 mm他形粒状,少量黑云母0.5 mm细片状。
正长条纹长石60%~65%,斜长石5%~10%,石英20%~25%,黑云母4%~6%,磁铁矿少量。
中(粗)粒黑云母碱长花岗岩:中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
岩石由钾长石、斜长石、石英、少量黑云母组成,钾长石为正长石和微斜长石,呈2~7 mm板状,轻泥化,斜长石呈1~2 mm半自形板状,轻度绢云母化,石英他形细粒状,少量黑云母0.5 mm细片状。
钾长石55%~65%,斜长石5%~15%,石英25%,黑云母5%,部分绿泥石化,磁铁矿少量,岩石中偶见花岗质同源包体,包体呈椭圆形,长轴4 cm左右。
中国中_新生代含油气盆地成因类型_构造体系及地球动力学模式

现 代 地 质第11卷 第4期1997年12月GEOSCIENCE Journal of Graduate School,China Universi ty of Geosciences Vol 111 No 14 Dec.1997中国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成因类型、构造体系及地球动力学模式收稿日期:1997)06)10 第一作者简介:陈发景,男,教授,博士导师,1927年出生,石油地质学专业。
陈发景(能源系 北京 100083)汪新文(地矿系 北京 100083)摘 要 讨论了中国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的成因类型、构造体系和地球动力学模式:(1)按照地球动力学背景,将中国中、新生代盆地划分成伸展、缩短挠曲和走滑3种成因类型;(2)提出了含油气盆地构造体系的概念,并按照盆地成因类型、板块构造背景和构造演化讨论了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构造体系的分布;(3)根据构造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基底和岩石圈结构以及地温场等特征,建立了有关大陆内伸展盆地和前陆盆地的地球动力学模式。
关键词 含油气盆地成因类型 盆地构造体系 伸展盆地 缩短挠曲盆地 走滑盆地分类号 P541;P618113近年来,地球动力学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Turcotte 和Schubert [1]曾将地球动力学与板块构造联系起来,认为地球动力学研究的基本内容是认识板块构造和一系列地质现象所必需的基本过程。
随着板块构造学说的兴起与发展,建立了现代岩石圈的概念,并提出了岩石圈动力学。
丁国瑜[2]曾认为岩石圈动力学主要是指现代岩石圈的运动变形及其与深部过程的联系。
造山带和沉积盆地的岩石圈动力学是大陆动力学的两大基本领域。
沉积盆地岩石圈动力学的研究范畴是了解沉积盆地的形成、演化过程及其与周缘板块活动和深部过程的联系。
尽管近30年来地学理论和方法技术的迅速发展,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资料的大量积累,沉积盆地地球动力学取得了巨大进展,但由于深部过程十分复杂,所以仍然存在着很多未解决的难题。
小兴安岭石头山酸性火山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

116管理及其他M anagement and other小兴安岭石头山酸性火山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田恒川摘要:通过对黑龙江省绥棱地区石头山流纹质凝灰岩的岩石学、岩相学、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研究了岩体的形成年龄、地球化学特征。
结果表明石头山流纹质凝灰岩的锆石U-Pb年龄为193.2Ma,表明该流纹岩的喷出时代为早侏罗世。
岩石富硅、富铝,SiO2含量(74.06%~5.22%之间,平均74.51%)及Al2O3含量(14.01%~14.34%,平均14.17%);A/CNK值从1.27~1.32,A/NK值为1.29~1.34,属富钾钙碱性、过铝质系列岩石。
REE配分模式右倾,相对富集LREE,亏损HREE,较明显的负Eu异常。
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亏损高场强元素(Nb、Ti),相对亏损Ba、Sr、P等。
与区域内同时期岩浆有着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可能形成于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碰撞引起的弧后伸展构造环境中。
关键词:锆石U-Pb年代学;流纹质凝灰岩;石头山;小兴安岭我国东北地区的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地区分布有大量中生代花岗岩,构成了我国大陆东部极为醒目的地质景观———中生代“花岗岩海”。
该区域中生代岩浆活动强烈,是濒太平洋构造-岩浆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重要的贵金属、有色金属成矿集中区。
小兴安岭地区由于岩浆活动、地质构造、植被覆盖等原因,导致区域内岩浆岩、火山岩时代及层序均较为混乱。
因此本文以小兴安岭洞东南部出露的中生代酸性火山岩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精确的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及详细的地球化学研究,为火山岩地层的厘定及区域构造演化提供重要依据。
1 地质背景及样品描述研究区位于小兴安岭东南部,是伊春—延寿岩浆构造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兴蒙造山带东部,古亚洲洋构造域和滨太平洋构造域的交接复合部位(图1)。
黑龙江省柴河-五林林场-带晚二叠世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成因及构造意义

著 , 本 期 中 细 粒 花 岗 闪 长 岩 为 渐 径 05 18 与 .— .mm。 长 石 为 它 形 填 隙 粒 101 10 之 间 , U无 异 常 或 略 具 钾 . — .4 E 变 过 渡 关 糸 ( 变 ) 岩 石 为 中 细 粒 状 , 粒 。 石 英 为 它 形 粒 状 , 均 匀 正 异 常 。详 细 的 岩 相 学 观 察 表 明 两 相 , 几 不 花 岗 结 构 , 鲜 面 为 灰 白 色 , 化 分 布 , 含 斜 长 石 、 闪 石 , 波 状 种 类 型 花 岗 岩 的 稀 土 曲 线 是 由 于 新 风 包 角 具 后 为 灰 褐 色 , 主 要 矿 物 有 斜 长 石 消 光 , 径 03 2 粒 .— mm。副 矿 物 见 磷 灰 岩 石 中 钾 长 石 和 斜 长 石 含 量 比 例 ( 2 ) 石 英 (5 8 ) 钾 长 石 石 、 石 。, 长 石 比例 越 大 的 岩 6% 、 1 —1 % 、 榍 柱 钾 空 榍 ( 0 ) 暗 色 矿 物 ( 0% ) 成 。 岩 和 针 状 , 心 , 石 为 它 形 粒 状 。 岩 石 其 K2 含 量 就 越 高 , O 含 量 就 1% 、 1 组 0 Ca 石 裂 隙较 发 育 。 石 中矿 物 具 明显 流动 , 向排 列 , 定 以 越 低 , u负 异 常 越 大 。 反 之 , 长 E 斜 中 细 粒 花 岗 闪 长 岩 :为 本 期 侵 及 针 状 磷 灰 石 发 育 。 说 明 了 岩 浆 混 石 比 例 越 大 的 岩 石 就 基 本 上 无 E u 入 岩 主 要 岩 石 类 型 , 主 要 出 露 于 柴 合 特 点 。 河 、 林 林 场 、 十 二林 场 一 带 , 五 二 岩
维普资讯
景省一l带蓄岗璃牯 因造 】柴 ̄l喊世岩化征 及意 { 河l-二花地学、 构义 江 l i 成
西准噶尔白杨河地区早二叠世闪长岩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岩石成因和构造意义

A bs t r a c t :Ar - Ar d  ̄i n g o n Mo h e t a i x i b e i d i o r i t i c r o c k c h i p s f r o m Ba i ya n g h e r e g i o n w e s t e HI J u n g g a r ,h a s yi e l d e d a
1 L a b o r a t o r y fI o s o t o p e T h e r mo c h r o n o l o g y , S t a t e K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C o n t i n e n t a l T e c t o n i c s a n d D y n a mi c s , I n s t i t u t e f Ge o o l o g y , C h i n e s e Ac a d e m y f Ge o o l o g i c a l S c i e n c e s , B e i j i n g 1 0 0 0 3 7 , Ch i n a ; 2 S t a t e Ke y L a b o r a t o r y f o I s o t o p e Ge o c h e mi s t r y ,Gu a n g z h o u I n s t i t u t e f o G e o c h e mi s t r y ,C h i n e s e Ac a d e m y f o S c i e n c e s ,Gu a n g z h o u
( 1 中国地质科 学院 地质研究所 大 陆构造 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同位素热年代学 实验室,北京 1 0 0 0 3 7 ;2 中国科学院
大兴安岭南段北大山岩体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对岩石成因及成矿潜力的指示

JiaL,WuCZ,JiaoJG,QianZZ andLeiRX2024GeochronologyandgeochemistryoftheBeidashanplutoninthe southernGreatXinganRange,NortheastChina:Implicationforitspetrogenesisandmetallogenicpotential.ActaPetrologica Sinica,40(3):961-986,doi:10.18654/10000569/2024.03.16
962 ActaPetrologicaSinica 岩石学报 2024,40(3)
大兴安岭第四纪火山地质与地球化学研究

大兴安岭第四纪火山地质与地球化学研究赵勇伟【摘要】前言中国东部中-新生代以来火山活动频繁,造就了绵延5 000公里、宽达数百公里的陆相火山岩带,新生代玄武岩主要沿中国东部大陆边缘一系列北东向、北北东向的裂谷和断陷盆地分布,东北火山岩区位于其北端,是我国重要的新生代火山分布区.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在中国东部火山岩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但迄今为止,大兴安岭地区因森林覆盖,交通不便,其中隐藏的新生代火山(主要是第四纪火山)鲜为人知,调查研究工作进展缓慢.【期刊名称】《国际地震动态》【年(卷),期】2011(000)008【总页数】6页(P37-42)【关键词】大兴安岭;第四纪火山;活动历史;火山地质;地球化学【作者】赵勇伟【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 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7.2中国东部中-新生代以来火山活动频繁,造就了绵延5000公里、宽达数百公里的陆相火山岩带,新生代玄武岩主要沿中国东部大陆边缘一系列北东向、北北东向的裂谷和断陷盆地分布,东北火山岩区位于其北端,是我国重要的新生代火山分布区。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在中国东部火山岩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但迄今为止,大兴安岭地区因森林覆盖,交通不便,其中隐藏的新生代火山(主要是第四纪火山)鲜为人知,调查研究工作进展缓慢。
当今火山学科已经成为集火山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灾害等学科于一体的综合性交叉学科。
本文以火山学理论为指导,运用地质学、火山物理学和地球化学综合研究方法,透视东北大兴安岭第四纪以来大陆板内火山活动的基本特征和规律。
论文主要研究以下科学问题:①火山活动的时空演化规律;②火山地质特征反映出什么样的活动特点;③火山岩浆来源及其深部地球化学制约。
大兴安岭第四纪火山区在区域上分为南区和北区两个组成部分。
南区的哈拉哈河-绰尔河火山区位于大兴安岭中段,横跨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兴安盟阿尔山市和呼伦贝尔市交界处。
内蒙古边家大院锡多金属矿床成矿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潜力评价

矿床地质MINERAL DEPOSITS2024年4月April ,2024第43卷第2期43(2):429~442*本文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92062218)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编号:41672095)联合资助第一作者简介张雪旎,女,1989年生,博士,从事矿床地球化学研究及实验地球化学研究。
Email:******************.cn **通讯作者王佳新,男,1988年生,博士,研究员,从事矿床学及矿床地球化学研究。
Email:*******************.cn 收稿日期2024-01-05;改回日期2024-03-14。
孟秋熠编辑。
文章编号:0258-7106(2024)02-0429-14Doi:10.16111/j.0258-7106.2024.02.012内蒙古边家大院锡多金属矿床成矿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潜力评价*张雪旎1,王佳新2**,张阳阳3,袁顺达1(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2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3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院(湖北省富硒产业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00)摘要内蒙古边家大院锡多金属矿床是大兴安岭南段多金属成矿带的代表性矿床之一,其西矿区主要发育斑岩型Sn-Cu-Mo 矿体,矿体发育于石英斑岩体内。
文章通过对石英斑岩开展全岩地球化学、锆石Hf 同位素以及锆石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研究,确定了该含矿岩体岩浆性质、来源及演化历史,探讨了成岩成矿关系,并进一步评估了该岩体成锡、铜矿潜力。
研究表明,边家大院石英斑岩为准铝质-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花岗岩。
稀土元素具有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Eu 负异常明显的特征。
微量元素具有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的特征。
结合其较低的Zr/Hf 和Nb/Ta 比值以及较高的Rb/Sr 比值判断其经历了高分异结晶演化。
根据锆石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确定边家大院石英斑岩源于还原性(ΔFMQ -0.15)、高温贫水(>750o C )岩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玄武岩进行化学分析。主元素在中国科学院地球 化学研究所采用常规湿法分析,微量元素在中国科 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 ( 分析。分析时另加标样 :;$# 和 30<$! 作 678$09) 为质量监控。 稀土元素的分析精度优于 (= , 其他微 表 ! 列出了两类火山 量元素的分析精度优于 !>= 。 岩的主元素和微量元素分析结果。
,但主要是针对该套岩石
对成矿的效应,而对其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等方面仍 缺乏系统的、 详细的研究, 特别是两类火山岩的成因 及其形成时的古构造环境还没有明确的结论。鉴于 此, 我们在详细的野外工作基础上, 对二叠系大石寨 组两类火山岩系列中的基性火山岩进行了较为系统 的岩石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研究,以确定两类不同火 山岩的成因及其形成时的古构造环境,为解决大石 寨裂陷槽的演化历史提供依据。 $" ! 岩石特征与分类 细碧岩主要以层状为主, 亦见有呈薄层状或透镜 体状产出。 岩石呈灰绿、 深灰和灰黑等色调。 无斑或少 斑结构。基质具间粒、 间片、 间隐及似交织结构, 枕状 构造在部分地段甚为发育, 普遍见有杏仁构造。 具有斑状构造的岩石, 其斑晶含量在 "= ) *= 之间,主要为半自型—自型板状钠长石或更长石, 粒 径 >- , ?? @ >- * ?? ) >- ( ?? @ !- " ??, 具 卡斯巴双晶或卡钠复合双晶,个别晶体见有净边。 偶见暗色矿物辉石,晶体测得 AB " C D ,!E ) ,#E, % F & "G D ,,E ) (/E。 其基质与具无斑隐晶结构的细碧 岩类型相同, 钠长石或更长石含量一般在 ,>= ) 呈条状或针柱状, 粒径一般变化在 >- ! ) (>= 之间, 少量可达到 >- / ) >- * ??, 晶体近乎 >- ( ?? 之间, 杂乱或呈网格状分布, 钠长石晶体表面较干净, 有的 呈舒缓弯曲及波状消光,费氏台测得 3H D ( ) !>, % F & "G D *>E ) *,E或 % I & "G D **E ) *.E,有序度 属中低温型钠长石, 斜长石牌号随粒度 9 D >- . ) !, 加大而加大。在钠长石晶体间充填分布有较多量的 暗色矿物及玻质, 含量为 "(= ) ,>= , 除主要为普通 辉石外,亦见有少量角闪石,其 AB " C D !(E ) !*E, % I & "G D .,E ) /*E,暗色矿物强烈蚀变为绿色角闪 石、绿泥石、绿帘石及碳酸盐矿物等,少量薄片中 可见到普通辉石的交代残留。磁铁矿含量一般为 呈星散状或不规则状充填在钠长石晶隙间。 (= ) /= , 由于二叠系火山岩普遍遭受低绿片岩相的区域 变质作用, 2 和 A1 等活动性较强的元素可能会有一 定程度的变化, 因而, 以活动性较弱的高场强元素为 基础的岩石类型判别图解比全岩的硅碱图 % J39 & 更 能反映岩石的本质特征。在 KLHCMNOPN4 !" #$- ’ Q + 的 本区细碧岩投影 R4 S JL:" $AT S U 分类图解 % 图 " & 中, 于亚碱性岩石系列的拉斑玄武岩区。在 V30 图解 % 图 # & 中, 该火山岩为拉斑玄武岩。
第 ,# 卷 第 / 期 !""! 年 ( 月
地
球
化
学
QBC0 ,#. 2B0 / VWCX. !""!
@R4STU3US8
文章编号:",(’ $ #(!- & !""! * "/ $ ",,) $ "’
大兴安岭南段早二叠世两类火山岩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吕志成 #. !,郝立波 !,段国正 !,李殿超 !, 潘
9/;
,上述
=>?0 #
图#
二叠系大石寨组火山岩分布图
地层完整地记录了大石寨裂陷槽的发 育和演化历史。其中,大石寨组厚 构成了该地层序列的 # %"" : ! )"" <,
@ABCB?>DEC FGAHDI <EJ BK LBCDEM>D NBDGF KNB< OEFI>PIE> =BN<EH>BM
7 #’ 8 7 #’ 8
D\= 6%3JK3R QWK VXW T0K%0T WQ 2W1U35%U KWUYT
!" #
主元素
本 区 细 碧 岩 $%&’ 的 质 量 分 数 为 !() !*+ , 变化范围较窄, 与我国甘肃老虎山、 西藏雅 (’) ""+ , 鲁藏布江、 山西恒曲- 西班牙 ./0123 地区 - 印度孟美 及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 4/5610 等地区出现的细碧 岩 7 ## 8 较 为 一 致 。 而 细 碧 岩 9%& ’ 的 质 量 分 数 为 略高于上述地区的细碧岩, 与洋中 #) #:+ , #) *’+ , 脊玄武岩 ; 4<=&>? @ 相似, 而明显地区别于岛弧拉斑 玄武岩低 9%&’ 的特点 ( 9%&’ 的质量分数为 A) #B+ , 。 与正常洋中脊玄武岩 ; 4<=&>? @ 主元素 A) BA+ 7 #’ 8 ) ( 的 平均成分相比较 7 #" 8 , 细碧岩除 C’&、 D0& E D0’ &" ) 质量分数较高外,其余组分基本上与 4<=&>? 的主
本区细碧岩 4% 的质量分数为 ’*) B , ":) ’ !J G J, IK 的质量分数为 !B) ! , *() ( !J G J,明显低于洋中 7 #’ 8 脊玄武岩 ( 4% :A , #"A !J G J, IK ’(# , !## !J G J) 和 板 内 玄 武 岩 ; 4% :A , #"A !J G J, IK "(’ , ("* 而与岛弧钙碱性玄武岩 ( !J G J @ 7 #’ 8 , 4% (A !J G J, IK 7 #’ 8 暗示岩浆在上升过程中曾经 #*A !J G J) 相接近, 历了橄榄石、尖晶石和单斜辉石的分离结晶作用。 >L、 $K、 C、 ?3 和 9M 等大阳离子不相容元素的质量分 数明显较高,与岛弧拉斑玄武岩或钙碱性玄武岩相 近, 而明显地区别于 4<=&>?, 暗示在岩浆的形成过 程中曾有俯冲洋壳板片由于脱水作用所形成的流体 的加入,是岛弧构造环境玄武岩的特有成分特征。 细碧岩的 $K 相对亏损而 >L 相对富集,同样也反映 了大洋沉积物可能通过俯冲作用而加入地幔源区, 从而导致地幔源区富 >L。高场强元素 ( 活动 .D$N)
图’
D%J) ’
微量元素
大石寨组两类火山岩 PK G 9%&’ <4L G S 分类图
PK G 9%&’ <4L G S 6%TUK%R%53V%W5 6%3JK3R QWK VXW T0K%0T WQ 2W1U35%U KWUYT QKWR Z3TM%[M3% DWKR3V%W5 安山岩类;’) 细碧岩类。 #) 玄武岩、
"
样品及分析方法
研究样品采自两类岩石发育的大石寨 $ 黄合吐 火山岩带的林西和大石寨两地 % 图 ! & 。样品经磨片 观察和鉴定后, 挑选蚀变较弱的细碧岩、 玄武岩及安
!"#
地
球
化
学
$##$ 年
第!期
吕志成等:大兴安岭南段早二叠世两类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
元素成分变化范围相一致。 C’ & 的质量分数的偏高 可能与岩石的细碧岩化过程有关,而 ( D0& E D0’ &" ) 的质量分数较高的特点与太平洋洋中脊玄武岩和产 于太古宙和元古宙绿岩带中的基性火山岩高铁的成 分特点相一致,可能反映了较高程度的部分熔融作 用。 此外, 本区细碧岩 43’ & 的质量分数较高, 平均值 为 ") ’F+ , 且 43’& # C’ &, 同 时 大 多 数 样 品 的 43’& G C’ & H !, I3& G 43’ & 平均值为 ") A’。总之, 本区 细 碧 岩 总 体 上 反 映 了 高 铁 4<=&>? 的 成 分 特点。 !" !
第,期
吕志成等:大兴安岭南段早二叠世两类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Q
主体。 呈北东向带状展布, 依次形成五岔沟 $ 火龙沟、 大石寨 $ 黄合吐和天山 $ 鲁北三条火山喷发岩带 % 图 ! & 。大石寨组发育两套岩石性质迥然不同的火 山岩系列,即属于拉斑玄武岩岩石系列的细碧角斑 岩类和属于钙碱性岩石系列的玄武岩、玄武安山岩 及安山岩类。多年来,虽然对二叠纪大石寨组地层 已做了不少研究工作
图"
D%J) "
大石寨组两类火山岩 D\= 图解
QKWR Z3TM%[M3% DWKR3V%W5 图例同图 ’ 。
性较小,是研究岩浆源区特征及成因和演化的可靠 指标。本区细碧岩 I0、 O、 PK、 .Q、 $R、 SL 和 S 等元素 的质量分数与 4<=&>? 相接近,而明显低于海岛玄 武岩和板内碱性玄武岩,暗示岩浆形成于与 4<=&>? 相似的亏损源区的部分熔融,从而使这些 元素继承了源区的成分特点。本区细碧岩 4L 的质 量分数为 #) #A , #) (( !J G J,与岛弧拉斑玄武岩 4L 7 #’ 8 的质量分数 ( 相当, 而明显地低于板内 A) B !J G J) 拉斑玄武岩 ( #’ !J G J) 7 #’ 8 和洋中脊拉斑玄武岩 7 #’ 8 ( 。 类 ") # !J G J) 93 的质量分数为 A) AF , A) #F !J G J, 似于岛弧拉斑玄武岩 别于板内拉斑玄武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