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幽门螺旋杆菌”

合集下载

幽门螺旋杆菌

幽门螺旋杆菌

幽门螺旋杆菌是人类胃肠道的一种常见细菌。

它是一种螺旋状的革兰氏阴性菌,能在人类胃黏膜上生长繁殖,是导致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

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胃癌和胃肠道疾病的患病率也在不断上升,因此,了解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对于控制和预防该类疾病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一、的发现和结构最初是由澳大利亚的两位科学家独立发现的。

在1982年,澳大利亚研究人员罗宾·沃伦发现在许多患有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患者胃内均存在这种细菌,随后,在同一年,澳大利亚的马歇尔也发现了类似的情况,并通过自己吞食了培养细菌的试管证明了细菌导致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的关系,从而赢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的结构和特性也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

的外壳是由多种不同结构的蛋白质和糖类分子形成的。

其中,血型抗原是其最重要的成分之一。

通过这些抗原在胃黏膜上形成稳定的结构,以抵抗胃液和黏液的侵蚀,从而生存和繁殖。

同时,的细胞壁还含有大量的脂质DNA,这些脂质DNA可以与宿主胃黏膜细胞的核酸结合,并将致癌物质注入宿主细胞内,引发细胞发生癌变。

二、的发病机制会释放毒素和炎症因子,引发宿主胃黏膜发生炎性反应,造成慢性胃炎。

长期的胃炎可以导致胃黏膜萎缩和溃疡形成。

除此之外,还可以刺激宿主产生大量的胃酸,进一步破坏胃黏膜,加速病情的恶化。

而且,慢性胃炎的高风险人群和长期患病者有患胃癌的风险。

三、的检测方法感染并不一定引起症状,因此,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感染了。

对于有感染风险的人群,如长期使用类固醇或非甾体类药物、曾经患有胃病、胃肠道手术史以及家族中有慢性胃炎或胃癌患者等人群,应该定期进行的检测。

的检测方法包括呼气试验、血清学检测和胃镜检查等。

其中,呼气试验是一种安全、无痛和非创伤性的检测方法,可用于初步筛查感染。

血清学检测通过检测血液中存在的特异性抗体水平来诊断感染。

胃镜检查是一种准确、可靠的检测方法,能够直接观察胃粘膜的病理改变,并采用组织学等方法进行的检测。

幽门螺旋杆菌科普推文

幽门螺旋杆菌科普推文
02 胃溃疡 这是胃部的慢性开放性伤口,可能导致胃痛、恶心和呕 吐
03 胃癌 这是消化系统的恶性疾病,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但随 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胃痛、消瘦、食欲不振等症状
Chapter 4
幽门螺旋杆菌 的诊断与治疗
11
幽门螺旋杆菌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方法包括血清 学检查、呼气试验、大便抗原试验等
如何预防幽门螺旋杆菌?
定期进行体 检
特别是针对那些有慢性消化 系统疾病的人
如果需要手 术治疗
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大医院进 行治疗。以免造成手术意外 及术后感染等不必要的麻烦
Chapter 6
幽门螺旋杆菌 与胃癌
幽门螺旋杆菌与胃癌
1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胃癌的一个主要风险因素
虽然感染并不一定会导致胃癌,但长期、持续的感染
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简称HP)是一种螺旋形的微需氧菌,对 生长条件要求非常严格
它是一种存在于胃肠道的细菌,特别是 在胃部和十二指肠部位
这种细菌与许多消化系统疾病有关,包 括胃炎、胃溃疡,甚至胃癌
Chapter 2
幽门螺旋杆菌 的传播途径
幽门螺旋杆菌的传播途径
幽门螺旋杆菌主要通过口口传播和口-粪传播
Chapter 8
结论
结论
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 它与许多消化系统疾病有关,包括胃炎、
胃溃疡,甚至胃癌
因此,我们需要了解这种细菌的基本知识, 注意卫生习惯,避免感染
同时,对于已经感染的患者,也需要积极配合医生 进行治疗,以避免病情恶化
-
THANKS
x
在日常生活中,不卫生的饮食习惯,如共享餐具、亲 吻,或者接触了被污染的水源都可能导致感染

你所不知道的幽门螺旋杆菌

你所不知道的幽门螺旋杆菌

你所不知道的幽门螺旋杆菌一、什么是幽门螺旋杆菌?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p。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单极、多鞭毛、末端钝圆、螺旋形弯曲的细菌。

长2.5~4.0μm,宽0.5~1.0μm。

在胃粘膜上皮细胞外表常呈典型的螺旋状或弧形。

幽门螺杆菌在微生物学中是一种呈S形或弧形弯曲的革兰阴性杆菌,主要寄生在胃幽门、胃窦等附近的黏膜上,是人类至21世纪发现的唯一一种的胃部细菌。

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WHO/IARC〕将幽门螺旋杆菌定为Ⅰ类致癌原。

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何病症?幽门螺杆菌已被证实为*些胃病的原因之一,如活动性胃炎、消化性胃溃疡、胃黏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淋巴瘤,同时,幽门螺杆菌也可能是胃癌的发病因素之一,感染幽门螺杆菌的病症表现有以下:1、泛酸:幽门螺杆菌会导致胃酸过多,最直接的反响就是会出现泛酸和烧心,可表现为腹痛、腹胀、晨起恶心、反酸、嗳气、饥饿感,重者出现呕吐。

2、胃痛:胃痛是溃疡病的最典型的病症,它显示了胃和十二指肠粘膜正在被消化,常见上腹部疼痛、不适、饱胀、嗳气等上消化道病症。

3、口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导致顽固性口臭的重要原因,由于HP可以在牙菌斑中生存,口腔感染后,会直接产生有臭味的碳化物,无论如何清洁都无法去除。

三、幽门螺旋杆菌如何传染/传播?据研究发现,目前我国有超过50%,约7亿人感染了此病菌。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具有可传染性,主要通过唾液、粪便传染、接吻、共餐、共用牙具等都有可能中招。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和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

在中国,青壮年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30%左右,50岁以上的人群中感染率为50%-80%,在胃溃疡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检出率高达几乎为80%;萎缩性胃炎患者检出率更高达90%。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使患胃癌的危险增加了2.7—12倍,如果没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至少有35%—89%的胃癌不会发生。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研究现状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研究现状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研究现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是一种能够寄生在胃黏膜上的螺旋形细菌,是人类胃部最常见的感染源之一。

多年以来,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许多胃疾病如胃溃疡、慢性胃炎和胃癌等密切相关。

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重要发现,本文将就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研究现状进行探讨。

一、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传播途径根据广泛临床观察和实验室研究,人类主要通过口-口接触和食物-口接触途径感染幽门螺杆菌。

这意味着亲密接触(如家庭成员之间)、不洁食品及水源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此外,虫媒也被认为是其中一种可能的传播途径。

母体传播也是导致婴儿和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常见原因。

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致病机制幽门螺杆菌感染主要通过其特有的致病因子引起。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尿素酶(urease)和细胞毒素(cytotoxin-associated gene A,简称CagA)。

尿素酶可以将胃内尿素分解为氨和二氧化碳,从而中和胃酸,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给细菌。

CagA则可以通过进入寄主上皮细胞并与其相互作用来引发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并介导肠上皮细胞炎症反应。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致病因子如细菌表面黏附分子(adhesins)、组蛋白变构酶等也参与了幽门螺杆菌感染过程。

这些致病因子协同作用引发的产物,如氧化应激、促炎性因子和错过免疫反应等,均对宿主组织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损害。

三、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消化系统疾病1. 胃溃疡:多数胃溃疡患者(超过80%)被证实为幽门螺杆菌感染。

细菌通过破坏胃粘膜抵御感染,引起黏膜屏障功能紊乱,从而导致胃酸和消化酶对黏膜产生直接损害。

2. 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引起的慢性胃炎是最常见的胃部疾病之一。

感染后,机体会产生炎性细胞浸润和局部免疫反应,释放大量促炎因子和氧自由基等,导致黏膜组织发生变性、坏死以及纤维化。

3. 胃癌: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发展的重要诱导因素之一。

细菌引起的持久慢性肠上皮炎症可导致DNA突变、细胞增殖异常以及凋亡抑制等,从而增加了癌前期阶段及早期癌变的风险。

硕士毕业论文浅谈幽门螺旋杆菌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硕士毕业论文浅谈幽门螺旋杆菌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浅谈幽门螺旋杆菌的危害和预防措施幽门螺杆菌或幽门螺旋菌,英文名Helicobacterpylori,简称Hp。

是革兰氏阴性、微需氧的细菌,生存于胃部及十二指肠的各区域内。

它会引起胃黏膜轻微的慢性发炎,甚或导致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与胃癌。

由巴里・马歇尔(BarryJ.Marshall)和罗宾・沃伦(J.RobinWarren)二人发现,是一种单极、多鞭毛、末端钝圆、螺旋形弯曲的细菌。

长2.5~4.0 μm,宽0.5~1.0 μm。

幽门螺杆菌是微需氧菌,环境氧要求5~8%,在大气或绝对厌氧环境下不能生长[1-4]。

幽门螺杆菌在人群中的感染率非常高,达40%~90%,通常在儿童期感染,而且一经感染,若不根除治疗,将终生携带,携带者是幽门螺杆菌的传染源。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有侵入性方法如细菌培养、快速脲酶试验等,亦有非侵入性方法如脲呼吸试验、抗体检测等。

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胃-十二指肠疾病的机制涉及细菌本身毒力因子、细菌黏附与定植、宿主炎症/免疫反应、氧化应激、细胞的增殖与凋亡等,情况复杂。

幽门螺杆菌相关疾病的治疗普遍采用根除细菌的抗菌疗法。

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以及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疾病的疫苗正在研究中。

一、幽门螺杆菌的危害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为幽门螺旋杆菌往往是导致胃肠道疾病的元凶.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可导致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MALT淋巴瘤和胃癌,部分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根除HP后症状可获得较显着改善。

据全国HP科研协作组的成员单位负责人叶教授介绍,长期HP感染可触发一系列胃黏膜的改变,导致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加上宿主自身的因素,有些人最终可导致胃癌的发生[5]。

二、幽门螺杆菌的检查方法2.1呼气检测仪检查这是幽门螺杆菌检测的最先进设备之一,不需插管,只须轻轻吹一口气,就能查出胃病致病"元凶"幽门螺旋杆菌(HP)的感染例。

关于幽门螺杆菌(Hp),这是一篇最全最好的科普!

关于幽门螺杆菌(Hp),这是一篇最全最好的科普!

关于幽门螺杆菌(Hp),这是一篇最全最好的科普!导读幽门螺杆菌是世界上人群感染率最高的细菌之一,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患胃癌的危险性与正常人群相比可增加4-6倍左右。

到底什么是幽门螺杆菌(简称:Hp)?Hp怎样传染?感染Hp一定会致癌吗?您是不是经常对路边摊的小吃嘴馋,或者随便订个外卖几分钟吃掉?您是不是时常感到胃痛、不消化、反酸、烧心、腹胀、嗝气?您是不是在自己的体检报告上见到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的诊断后惊慌失措?你是不是担心会得胃癌?今天一起了解一下这个糟心的HP!1、什么是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通常说的Hp)是一种寄生在胃内的细菌,粘附于胃黏膜以及细胞间隙,即可引起炎症。

Hp感染是最常见的细菌感染之一,目前我国感染率约50%。

2、幽门螺杆菌从何而来?人是幽门螺杆菌的唯一传染源,传播途径是消化道幽门螺杆菌通过以下途径传播:儿童高感染现象与家族聚集性是Hp感染的显著特征,家庭内传播可能是Hp感染的主要途径3、这些场景下,可能感染幽门螺杆菌4、各年龄段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统计显示,在我国20—50岁的人群中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呈递增趋势,50岁以上高达69%。

5、幽门螺杆菌感染后可能出现哪些症状?6、哪些人需要检查Hp?7、幽门螺杆菌的检查:胃镜检查法在胃镜检查时取一小块胃组织,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检查。

①培养法在幽门螺杆菌能生长的环境下培养幽门螺杆菌,进行检测。

②快速尿素酶法使用试剂,检测是否有尿素酶。

③组织学镜检法在显微镜下观察组织,直接确认是否有幽门螺杆菌的存在。

8、幽门螺杆菌的检查:不使用胃镜检查的方法①13C-或14C-尿素呼气试法让患者服用诊断药,对比服药前后的呼气进行检测。

②抗体测定法检查血液和尿液中是否有抗体。

③抗原测定法检查粪便中是否有幽门螺杆菌抗原。

9、13C呼气试验是检测Hp的常用方法简单来说,吹两口气就可以检测胃内是否有Hp?吹气试验有以下三步骤:那么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哪些危害?根除有什么益处?10、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一系列胃部疾病的罪魁祸首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的发病密切相关11、感染了Hp一定会得胃溃疡吗?并非一定会得溃疡病。

幽门螺旋杆菌对人体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幽门螺旋杆菌对人体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幽门螺旋杆菌对人体的危害和预防措施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对身体健康的关注度持续提高。

其中幽门螺旋杆菌对人体的危害较大,不仅会影响人体的胃肠道功能,还会导致出现MALT淋巴瘤等疾病,对人们的健康有着极大的威胁。

如何预防这一疾病已经成为现阶段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研究课题。

本文就以此为例,展开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幽门螺旋杆菌;人体危害;预防措施引言部分幽门螺旋杆菌又称为Hp,是革兰氏阴性、微需氧的细菌,其主要会影响人们的胃肠道系统,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一疾病的感染率显著提升,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

并且结合临床的治疗发现,这一疾病若在儿童时期感染,不能进行根除治疗将会终生携带,不仅影响患者自身的身体健康,还会成为该疾病的携带者,对其日常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不利的影响。

本文就针对这一主题进行分析和论述,了解这一疾病的具体干预措施。

一、幽门螺旋杆菌对人体的危害结合上述观点的分析和论述能够发现,这一病菌会是导致胃肠道疾病的主要因素。

即结合临床的治疗能够发现,这一病菌的感染会导致感染者出现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以及MALT淋巴瘤,甚至部分患者会出现胃癌等,严重威胁感染者的身体健康。

部分感染者在进行治疗后其症状会有所减轻,但是在长期感染下感染者的胃肠道系统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如在这一病菌的长期影响下,感染者的胃黏膜会受到损伤,继而就会导致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等现象,或者在感染者自身因素的影响下,最终还会演变成胃癌[1]。

二、幽门螺旋杆菌的传播途径结合临床治疗的分析和观察能够发现,这一病菌主要存在于感染者的唾液、牙菌斑等,一旦周边的人们接触到感染者的唾液以及共同使用食物等都会造成感染。

具体来说,家庭中有一名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者,家庭中的共用餐具或者分享同一食物等都会造成传播。

因此在发现这一病菌的感染后,不仅感染者自身需要接受治疗,其家人以及相关的接触人员也要进行检查,一旦证实家人患有被感染,也要及时治疗。

您了解幽门螺旋杆菌吗

您了解幽门螺旋杆菌吗

34保 健医学科普Health Protection and Promotion June 2021 Vol.21 No.111982年,澳大利亚学者发现了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

Hp呈螺旋形,菌体带有2~6条鞭毛,定居于胃黏膜下和胃黏膜上皮之间,能活跃的侵入黏膜上皮细胞,破坏黏膜完整性,并产生多种物质如脂多糖,细胞毒素和多种酶类,导致细胞炎症变性坏死。

幽门螺旋杆菌是唯一能够在胃的强酸环境下生存下来的细菌。

与幽门螺旋杆菌相关的疾病包括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淋巴瘤、胃癌等。

研究发现,约60%~80%的胃溃疡患者和95%以上的指肠球部溃疡患者同时合并有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

如果消化性溃疡的患者,未彻底根除幽门螺旋杆菌,那么溃疡就会反复发作,时间长了就会并发梗阻、穿孔、出血甚至癌变。

世界卫生组织已将Hp定为I类致癌因子,明确指出Hp是诱发胃癌的重要元凶。

另外,Hp还可能引起其它疾病,如心血管疾病、贫血以及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据统计,我国Hp感染率约40%~70%,高于发达国家,胃病患者中Hp检出率远高于普通人群,约80%~90%。

Hp是如何传播的Hp的主要传播途径有口口传播、粪口传播、密切接触传播及医源性传播等,Hp感染有家庭聚集性,家庭成员中有一个人感染,其他人也可能会被感染,情侣之间接吻及家长将食物咀嚼后喂食小孩都可传播Hp。

卫生条件差、共用餐具等都是Hp感染的高危因素,Hp的防治关键是重视饮食卫生,经常在外就餐的人受感染的机会更多。

怎样知道是否感染了Hp呢?一般来说,大多数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没有症状,多是在进行健康检查时发现。

感染幽门螺杆菌后90%以上患者会出现慢性胃炎,临床上可有腹胀、腹痛、腹部不适等症状,10%~15%会出现消化性溃疡,表现为典型的腹痛症状,出现节律性腹痛,进食后疼痛,空腹后缓解。

约10%会出现消化不良症状,只有1%患者会出现胃癌,表现为上腹痛、纳差、腹胀、早饱、消瘦、贫血等消化道和全身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精选课件
HP发生率
城市发生率比农村低 35岁以上人发病率高,青壮年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
30%,>50岁人群感染率为50%~80% 小孩复发率高 全世界自然人群HP感染率高达50% 中国自然人群HP感染率约54.7% 血清学阳性范围40-90%(平均59%) 现症感染率42%-64% (平均55%)
8
精选课件
HP感染和胃癌
HP感染
慢性胃炎
萎缩型胃炎
肠上皮化生
不典型增生
9


精选课件
HP感染的肠外疾病
缺铁性贫血(IDA)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10
精选课件
HP危害性
1% 胃癌 8% 不典型增生
28% 肠化
30% 慢性萎缩性胃炎
60% 慢性胃炎
70% 胃溃疡
90% 十二指肠溃疡
5
精选课件
HP感染特点
传染性 普遍性 隐蔽性
幽门螺杆菌能在人体内生长、繁殖,又能通过粪便及唾液排出体外, 人是幽门螺杆菌的传染源
我国是一个幽门螺杆菌感染高发国家,无症状人群普查,HP感染率4060%。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和胃癌患者约90%
幽门螺杆菌传染力很强,可通过手、不洁餐具、粪便等途径传染
通过口-口传播、粪-口传播、内窥镜传播或密切接触传播等 饮食方面:嗜辣会刺激胃粘膜,并降低其抵抗力,从而导致HP的入侵 ;
呼气试验具有准确、特异、灵敏和安全的特点。13C 无放射性,对环境无影响。尿素是人体内正常的代谢 产物,此项试验对人体无任何副作用。适用于孕妇、 乳母和婴幼儿,并可在短期内多次重复检查。
对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病因诊断,药物治 疗的疗效观察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18
精选课件
呼气试验注意事项
黏膜的自我保护机制,幽门螺杆菌能够突破胃酸、蛋白酶的、不溶性与可溶性粘液层的保护作用,破坏
胃黏膜,引发胃炎。)
消化性溃疡 2.
由于幽门螺旋杆菌寄生在胃部破坏了胃黏膜的天然保护屏障和修复功能,致使胃
黏膜、十二指肠黏膜、食道黏膜很容易受到胃酸、胆汁等物质的腐蚀却不能够有效修复,从而引发消化
性溃疡。
3. 胃癌及胃粘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样恶性淋巴瘤 (
16
精选课件
呼气试验的阳性标准
测定结果以超基准值DOB表示
( Delta Over Baseline)
诊断标准
幽门螺杆菌诊断阳性:DOB值>4.4 幽门螺杆菌诊断阴性:DOB值<3.6
17
精选课件
呼气试验的优点
呼气试验具有诊断HP无需胃镜,无需抽血,无交叉感 染、无痛苦、无损伤和操作方便等优点。
1、测前 常规检测:停抗生素2周,停胃药(抑酸药) 2周 根治检测:停抗生素4周,停胃药(抑酸药)2周 检测当天必须空腹
2、整个检查过程中保持安静坐位状态 3、检查等候30分钟期间不喝水不吃任何食物
幽门螺旋杆菌的代谢产物直接毒害黏膜引起炎症反应,本身也具有基因毒性作用从而引发 胃黏膜的恶性转化,引发胃癌。)
冠心病 4.
(1.幽门螺旋杆菌能引起血液中脂肪代谢紊乱,引起低密度脂蛋白的增多,从而易于导致冠
状动脉硬化。
2.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引起血中纤维蛋白原与C反应蛋白的增多,从而诱发冠心病。)
缺铁性贫血 1.
15
精选课件
13碳尿素呼气试验的原理
13C标记的尿素在尿素酶作用下,分解成13CO2, 13CO2从胃肠道吸收经血液循环到达肺随呼气排出。
收集呼出的气体,测定其中的12CO2和 13CO2, 并与本底比较,就可间接判断有无HP感染。 正常人没有HP,13C-尿素不分解,13C-尿素经泌尿系统排出, 呼出的气体中就没有13CO2。
11
100% 慢性浅表性胃炎
精选课件
HP的症状表现
1.泛酸——幽门螺杆菌会诱发胃泌素大量分泌,导致 胃酸过多,表现为泛酸和烧心;
2.腹痛——因胃和十二指肠粘膜损伤,有些病人还可 出现反复发作性剧烈腹痛、上消化道少量出血等症状 ;
3.口臭——幽门螺杆菌在牙菌斑中生存,在口腔内发 生感染,可能导致口气重,严重者往往还有一种特殊 口腔异味,无论如何清洁,都无法去除。幽门螺杆菌 是引起口腔异味的最直接病菌之一
致病原因是由于该菌感染引起的消化性溃疡与胃癌常合并消化道出血,而且该菌
引起的萎缩性胃炎可使胃酸分泌减少,进而影响铁的吸收与转运,从而导致贫血。该菌这也会造成铁的相对不足
精选课件
HP感染的致癌性
目前已证实HP感染与胃腺癌、胃粘膜相 关性淋巴瘤有着密切的联系。
世界卫生组织已把HP列为第一类致癌因 子,并明确为胃癌的危险因子。
浅谈“幽门螺旋杆菌”
1
精选课件
目录:
幽门螺杆菌概述(定义、发生率、感染特点) 幽门螺杆菌的相关疾病 幽门螺杆菌的症状表现 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 幽门螺杆防治方法
2
精选课件
HP 概述
1982年,澳大利亚学者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
发现了“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 它是一种单极、多鞭毛、末端钝圆、弯曲、微需氧 的革兰氏阴性杆菌。 并证明该细菌感染胃部会导致胃炎、胃溃疡和 十二指肠溃疡。由此于2005年诺贝尔医学奖。
大量研究表明,超过90%的十二指肠溃疡 和80%左右的胃溃疡,都是由幽门螺旋杆菌感 染所导致的。 HP寄居在人体胃部表面。 全世界约50%的人胃部“藏”有HP。
3
精选课件
HP概述
HP的发生率 美国/加拿大3040%
西欧30-50%
东欧7090%
亚洲7080%
拉丁美洲
70-90%
非洲7090%
澳大利亚20%
脾虚使胃粘膜局部的防御功能存在缺陷,容易被HP侵入;
HP有“家庭聚集现象”:
①父母或祖父母对婴幼儿的口-口喂食导致HP垂直传播
②母子、同胞之间,家庭内人与人之间是最重要的传
6
播途径
精选课件
HP感染与消化系统疾病密切相关
慢性胃炎 1.
(患者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后,其在胃上皮细胞表面定居, 幽门螺旋杆菌能破坏了胃
12
精选课件
Hp感染的检测方法
侵入性方法 非侵入性方法
13
精选课件
侵入性方法(依赖于胃镜活检)
快速尿素酶试验(RUT) 胃黏膜直接涂片染色镜检 胃黏膜组织切片染色镜检 细菌培养 基因检测方法(如PCR、寡核苷酸探针杂交等)
14
精选课件
非侵入性方法(不依赖内镜检查)
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UBT) 粪便Hp抗原检测(HpSA) 血清Hp抗体检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