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系统安全性要求与其主要功能

合集下载

系统安全性要求与其主要功能(正式版)

系统安全性要求与其主要功能(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6477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示范文本)编订: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系统安全性要求与其主要功能(正式版)系统安全性要求与其主要功能(正式版)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

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1、系统安全性要求系统安全性要求是指对整个系统(包括系统硬件、软件、使用、保障及有关人员)和系统全寿命期的各阶段(包括论证、设计、研制、使用、维护及报废)的所有活动,都要贯彻安全方面的需求,逐项、全面地识别系统中存在的危害,采取保证安全的工程和管理措施,达到消防风险或者将风险控制到可以接受的水平,以防止事故的发生。

2、系统安全的主要功能系统安全的主要功能,是采取科学和工程的方法进行符合任务要求的系统安全性分析与设计,使系统安全性的要求,从设计的源头就作为重要指标,按预先计划和措施,逐项落实到系统总体工程中去,一方面保证系统安全性;另一方面,为系统在寿命期的各个阶段的安全评估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为了做好系统安全性设计与分析工作,应考虑如下要求:(1)吸收已有的或类似系统及分系统的安全性运行经验、教训、数据和信息,特别是相关的行业规范、技术标准,作为安全性设计和分析的根据。

系统安全性要求与其主要功能

系统安全性要求与其主要功能

行业资料:________ 系统安全性要求与其主要功能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第1 页共5 页系统安全性要求与其主要功能1、系统安全性要求系统安全性要求是指对整个系统(包括系统硬件、软件、使用、保障及有关人员)和系统全寿命期的各阶段(包括论证、设计、研制、使用、维护及报废)的所有活动,都要贯彻安全方面的需求,逐项、全面地识别系统中存在的危害,采取保证安全的工程和管理措施,达到消防风险或者将风险控制到可以接受的水平,以防止事故的发生。

2、系统安全的主要功能系统安全的主要功能,是采取科学和工程的方法进行符合任务要求的系统安全性分析与设计,使系统安全性的要求,从设计的源头就作为重要指标,按预先计划和措施,逐项落实到系统总体工程中去,一方面保证系统安全性;另一方面,为系统在寿命期的各个阶段的安全评估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为了做好系统安全性设计与分析工作,应考虑如下要求:(1)吸收已有的或类似系统及分系统的安全性运行经验、教训、数据和信息,特别是相关的行业规范、技术标准,作为安全性设计和分析的根据。

(2)识别系统在寿命周期内的各种状态下,尤其是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危害,并消除和控制与之相关危险。

此项工作要有专门的文字记录,并且要让有关人员知道,这种文件可以是规范或手册、说明书。

(3)当采用新的设计方法、新工艺、新材料和新技术,或者进行技术改造时,应寻求其在安全性方面具有最小的风险。

(4)在论证、研制及订购系统及其分系统时,要充分考虑其安全第 2 页共 5 页性指标,同时要避免在使用或运行时,为改善安全性而进行改装、改造,还必须考虑到系统报废时的回收及处理主法,做到简便、无害、经济。

(5)在设计时,要尽最大努力将安全方面的需求与其他方面的需求作整体考虑,从而达到设计上的优化。

系统安全评价方法的确定准则随着安全评价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评价方法被人们应用于安全评价,众多的安全评价方法出现也引起了对评价方法选择的重视,选择适合的方法是评价过程的重要环节,应该在认真分析并熟悉被评价系统的前提下,了解各种评价方法的特点选择适合的安全评价方法。

了解电脑操作系统的安全设置

了解电脑操作系统的安全设置

了解电脑操作系统的安全设置电脑操作系统的安全设置是保护个人信息和确保系统运行正常的重要环节。

在网络空间日益复杂和恶意攻击频繁的今天,了解电脑操作系统的安全设置并加以正确配置是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电脑操作系统安全设置的基本原则以及常见的安全设置选项。

一、基本原则保护个人信息是安全设置的首要考虑因素。

个人信息,如身份证号码、银行账户、登录密码等,常被黑客攻击的目标,因此保护个人信息是最基本的安全设置。

其次是确保系统运行正常,包括防止恶意程序的入侵、病毒的传播以及网络攻击的跟踪等。

二、密码设置密码是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一个强大的密码应具备足够的长度和复杂性。

一般来说,密码长度应不少于8个字符,并且包含数字、大小写字母以及特殊符号。

此外,密码还应定期更换,避免使用相同的密码在多个网站或应用中。

三、用户账户管理电脑操作系统通常支持多个用户账户。

为了提高系统安全性,首先要建立一个有管理员权限的账户,并设置强密码。

在平时使用电脑时,应使用普通权限的账户进行操作,避免给潜在的攻击者提供不必要的权限。

同时,及时关闭不再使用的用户账户,以防止被黑客滥用。

四、防火墙设置防火墙是电脑操作系统内置的一种网络安全措施。

它通过监控网络数据流量并根据设定的规则进行过滤和阻止,从而保护系统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

在设置防火墙时,应根据个人使用需求配置适当的规则,确保在保护系统安全的同时不影响正常的网络连接。

五、更新系统和软件及时更新操作系统和软件是保护系统安全的重要一环。

操作系统和软件厂商在发现漏洞或系统缺陷后,会发布更新补丁以修复这些问题。

因此,用户应保持对更新的关注并及时安装推送的补丁,以确保系统始终处于最新和最安全的状态。

六、安全浏览和下载网络上存在各种恶意软件和病毒,安全浏览和下载是保护系统安全的关键环节。

用户在浏览网页时,应注意不要随意点击不明链接,尽量访问正规和可信的网站。

此外,在下载和安装软件时,应只从官方网站或可信的软件平台下载,并检查下载的文件是否被篡改。

系统安全系统管理系统要求规范

系统安全系统管理系统要求规范

系统安全系统管理系统要求规范系统安全系统管理系统要求规范⒈引言系统安全是任何组织的重要关注点,尤其是涉及敏感数据和信息的系统。

本文档旨在为系统安全系统管理提供一套完整的要求规范,以确保系统能够提供安全可靠的服务。

⒉概述⑴系统安全管理目标⑵术语和定义⒊系统安全策略与规划⑴安全策略⒊⑴安全目标⒊⑵安全策略制定流程⑵安全规划⒊⑴安全需求分析⒊⑵安全设计⒊⑶安全实施计划⒊⑷安全测试计划⒋用户管理及权限控制⑴用户管理⒋⑴用户注册与注销⒋⑵用户认证与授权⑵权限控制⒋⑴角色管理⒋⑵权限分配与维护⒌访问控制与身份认证⑴访问控制策略⒌⑴强化密码策略⒌⑵双因素认证⒌⑶审计日志管理⑵身份认证⒌⑴单一身份认证⒌⑵统一身份认证⒌⑶多因素身份认证⑴安全漏洞管理⒍⑴安全漏洞扫描与评估⒍⑵安全漏洞处理流程⑵安全事件管理⒍⑴安全事件监测与报告⒍⑵安全事件响应与处置⑶安全培训与意识⒍⑴安全培训计划⒍⑵安全意识活动⒎系统备份与恢复⑴数据备份策略⒎⑴定期备份⒎⑵数据备份存储与恢复测试⑵系统恢复⒎⑴灾难恢复计划⒎⑵灾难恢复测试⑴机房安全管理⒏⑴门禁控制⒏⑵机房温度与湿度控制⒏⑶火灾防护设施⒏⑷主机服务器安全⑵硬件设备安全⒏⑴设备管理与标识⒏⑵设备维护与监控附件:附件一:安全策略制定流程图附件二:用户管理与权限控制流程图附件三: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示意图附件四:安全漏洞处理流程图附件五:安全事件响应与处置流程图附件六:系统备份与恢复流程图附件七:机房安全管理示意图法律名词及注释:⒈《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于2016年11月7日通过并将于2017年6月1日施行,涉及网络安全的法律规范。

⒉《个人信息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于2021年10月1日正式施行,旨在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权益。

操作系统中的安全性与权限管理

操作系统中的安全性与权限管理

操作系统中的安全性与权限管理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负责管理硬件和软件资源的核心组件,安全性与权限管理是操作系统中至关重要的方面。

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中,安全性与权限管理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因此,了解和掌握操作系统中的安全性与权限管理原则和方法对于保障系统的稳定和数据的安全至关重要。

一、操作系统中的安全性安全性是指保障操作系统和系统资源不受到未经授权的访问、损坏、篡改和破坏的能力。

操作系统中的安全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认证与授权:认证是指验证用户身份的过程,授权是指确定用户在系统中可以访问和操作哪些资源。

在操作系统中,必须通过认证来确保用户身份的合法性,并根据用户的身份和权限来进行授权,以限制用户的访问和操作范围。

2. 数据保护:数据是操作系统中最重要的资产之一。

操作系统必须确保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为了保护数据的保密性,操作系统需要提供加密和解密的功能;为了保护数据的完整性,操作系统需要提供数据校验和完整性检查的机制;为了保证数据的可用性,操作系统需要提供数据备份和恢复的功能。

3. 安全策略:操作系统中的安全策略是指一系列规则和措施,用于保护系统资源免受恶意攻击和未经授权的访问。

安全策略可以包括密码策略、访问控制策略、防火墙策略等。

合理制定和实施安全策略可以有效减少系统遭受攻击的风险。

二、权限管理权限管理是操作系统中的一项重要功能,用于控制用户对系统资源的访问和操作权限。

权限管理的目的是确保系统资源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权限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用户权限分配:在操作系统中,管理员可以为每个用户分配不同的权限。

用户可以拥有的权限包括读取、写入、执行等。

通过合理分配权限,可以确保用户只能访问和操作其需要的资源,从而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2. 文件和文件夹权限管理:在操作系统中,每个文件和文件夹都有一套权限设置。

管理员可以设置文件和文件夹的访问权限、读写权限和执行权限,并可以按需设置不同用户组的权限。

系统功能要求和主要技术参数

系统功能要求和主要技术参数

附件:一、系统功能要求和主要技术参数:(一) 、临床检验信息系统(LIS):通过与各种检验设备进行连接,实现检验数据的自动采集、自动控制及自动分析,实现检验结果的及时获取与传送。

检验系统能从HIS系统取出各科室医生发送的检验申请单,并能将检验报告直接发送到HIS系统和体检系统。

具体功能如下:1.生成检验申请单(1) 检验科录入检验申请单(2) 打印样本工作清单(3) 记录采样者、采样日期、采样时间等(4) 将HIS 系统中的检验信息转为检验申请单(5) 将体检系统中的申请转换为检验申单2.结果处理(1) 支持键盘录入、修改检验结果,包括单个和成批方式(2) 支持自动生成计算项目,判定结果高低状态并标示(3) 支持区别常规报告、急诊报告、打印报告、未打印报告(4) 可以单个报告审核,也可以批量报告审核(5) 可以用当前结果与历史结果的比对并图形显示(6) 可以查询当前医嘱中所有项目结果的比对和图形显示(7) 可以查询当前患者的所有历史医嘱,并可浏览其中任何医嘱结果(8) 可以对符合警戒或荒谬范围值的结果进行提示和处理说明(9) 提供最近一次结果的显示(10) 可以进行检验图形的处理(11) 能单个或成批打印各专业检验报告,供临床部门使用(12) 支持撤销已审定检验报告,并记录撤销人和时间(13)支持检查结果合并,不同类别检查合并打印3.标本管理(1)对分析完的标本原始数据进行存储(2)根据指定的标本可以定位标本的存储位置4.仪器连接(1) 双向通讯,支持单机连多个仪器(2) 实现数据安全传输(3) 实现仪器和终端机的分开,改善工作环境注:要包括软、硬件的与仪器连接。

6.系统管理(1)操作人员权限分级管理(2)系统参数设置(二)、体检系统(PEIS):1、预约登记提前预约登记、能完成摄像、打印有照片的体检指引单、打印带相片的体检报告,报告格式可由医院定制。

2、登记管理可进行个人和团体的登记;可人工输入相关资料,同时支持将预先准备好的体检文件导入数据库(一般为Excel文件)。

教务系统的详细技术性能与功能要求

教务系统的详细技术性能与功能要求

教务系统的详细技术性能与功能要求一、总体性能要求1、软件系统应能满足国家教育信息化建设规范及相关数据接口要求,应具有良好的伸缩性,系统支持学年制、学年学分制、完全学分制的管理模式。

2、软件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可根据学校的不断发展引出的各类新需求,通过对软件的重新配置、改进,满足学校长期发展的需求。

3、软件系统实施前应提供科学、合理、完善的数据编码规范与标准。

软件系统应保证完成学校老教务系统数据无缝迁移,有详细完善的数据迁移方案,并提供相应的成功案例做参考,支持以后修改、升级的新功能能够智能升级。

4、系统可采用多层结构的B/S、C/S模式,能满足所有用户群体需求,运行稳定,效率高;系统应采用先进的、开放性的架构,以便能够和学校现有和以后配置的其它软件进行良好的集成。

5、系统运行应支持校园网、互联网(包括无线互联)等网络环境,服务器端程序应能跨平台使用,所有数据都能通过网络进行传递,充分实现教学资源的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共享。

6、系统数据库应采用可跨平台的数据库解决方案,如:Oracle数据库等,数据库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兼容性。

7、符合国家相关信息系统工程标准或规范,数据接口等要向用户全面开放。

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兼容性与开放性,所有数据应可以常用格式.DBF、.TXT、EXCEL 电子表格等格式导入导出。

8、系统应具有足够的安全性、可靠性,保障教务系统及其数据的具有较高的安全级别;完善的用户及用户组权限管理,配合多种数据备份策略以保证数据的安全;及用户身份认证策略(如基于用户、IP)以防非法用户入侵等;对系统进行管理,尤其应能提供成绩数据、选课数据等敏感操作有详细系统操作日志。

日志内容包括修改时间、使用人、操作模块、操作SQL语句等。

9、软件系统应具有完备的、涉及教学及管理各环节的各类用户及群体的角色定义、授权与操作审计功能。

重视为不同角色的教师和学生提供各类教务信息的设计,能够提供教师、学生、院系领导、校领导等不同角色的教学综合信息服务界面。

一、系统总体及功能要求

一、系统总体及功能要求

一、系统总体及功能要求1.1信息化应用系统基础支撑平台基础支撑平台实现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各业务系统间单点登录及数据共享及运行监控,有效地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和标准不统一的问题。

基础支撑平台包括统一认证系统、统一数据系统。

1.1.1统一认证系统总体要求:该系统实现用户一次登录后即可使用系统中所提供的各项授权服务功能,保证各系统间的统一登录登出、用户统一管理及访问安全控制。

功能要求:1、认证过程采用CAS2.0协议,保证认证安全性及通用性。

并支持分布式认证SAML2协议,保证认证的互信性和可扩展性。

2、提供单点登录及登出功能,实现接入系统的统一登录,便可以访问授权的各个应用系统,并支持各系统分别设定跳转返回页面地址。

3、提供对多语言整合的支持,包括java,.net,asp,php等多种语言的支持。

将系统集成工作简单化,减轻系统集成人员的工作负担。

4、应提供多种业务系统登录界面接入方式,包括远程接口调用、iFrame窗口嵌入及ajax调用等。

保证各系统接入的简便性及提供多种用户登录体验。

5、提供对接入系统管理功能,实现对外部系统的接入统一认证的管理。

维护项包括系统名称、访问URL地址等信息设置。

6、提供各个系统登录用户集中管理功能。

提供用户实名注册、用户批量导入及密码找回功能。

7、支持用户分级管理功能,不同级别管理员可以管理和审核本机构下注册用户实名信息,确认后通过审核或停用无效账户。

8、提供IP地址控制、会话有效期控制、密码找回机制等多种安全策略。

并对各类身份访问系统进行权限控制管理。

2.1.2统一数据系统总体要求:该系统能够建立符合教育部标准的基础数据库,实现各应用系统之间数据的统一规范、管理,实现数据变化的一致性控制。

功能要求:1、基于教育部标准建立基础数据库,对平台的用户、机构、专业等基础信息统一维护管理功能,为当前教育信息化业务系统整合及未来发展提供基础数据。

2、平台数据源连接支持主流的数据库,如Oracle、SQL Server、mysql等,支持异构数据库间的数据集成与协同,并保证多数据库(异构或同构)之间同步数据的一致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统安全性要求与其主要功能
1、系统安全性要求
系统安全性要求是指对整个系统(包括系统硬件、软件、使用、保障及有关人员)和系统全寿命期的各阶段(包括论证、设计、研制、使用、维护及报废)的所有活动,都要贯彻安全方面的需求,逐项、全面地识别系统中存在的危害,采取保证安全的工程和管理措施,达到消防风险或者将风险控制到可以接受的水平,以防止事故的发生。

2、系统安全的主要功能
系统安全的主要功能,是采取科学和工程的方法进行符合任务要求的系统安全性分析与设计,使系统安全性的要求,从设计的源头就作为重要指标,按预先计划和措施,逐项落实到系统总体工程中去,一方面保证系统安全性;另一方面,为系统在寿命期的各个阶段的安全评估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为了做好系统安全性设计与分析工作,应考虑如下要求:
(1)吸收已有的或类似系统及分系统的安全性运行经验、教训、数据和信息,特别是相关的行业规范、技术标准,作为安全性设计和分析的根据。

(2)识别系统在寿命周期内的各种状态下,尤其是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危害,并消除和控制与之相关危险。

此项工作要有专门的文字记录,并且要让有关人员知道,这种文件可以是规范或手册、说明书。

(3)当采用新的设计方法、新工艺、新材料和新技术,或者进行技术改造时,应寻求其在安全性方面具有最小的风险。

(4)在论证、研制及订购系统及其分系统时,要充分考虑其安全性指标,同时要避免在使用或运行时,为改善安全性而进行改装、改造,还必须考虑到系统报废时的回收及处理主法,做到简便、无害、经济。

(5)在设计时,要尽最大努力将安全方面的需求与其他方面的需求作整体考虑,从而达到设计上的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