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四平战役
四战四平

战争起因
四平地处东北松辽平原腹地,在沈阳、长春 之间,是连接东西南北铁路和公路的交通枢纽, 又是粮谷集散地,所以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东北解放战争期间,四平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 1946年1月8日,国民党接收大员刘翰东率近百 名官员到四平,成立了国民党辽北省政府和四 平市政府,刘翰东任辽北省政府主席。上任后, 他四处网罗伪满残余武装和土匪、地主武装, 做接应国民党主力部队并长期统治四平的打算。 1946年1月13日,由于驻东北苏联军队北撤 归国,使东北之争失去了外交制衡,国共军队 爆发了新一轮更大规模的军事冲突,战火由南 向北终于蔓延到扼守着东北腹心的咽喉要地四 平街,并在这里缠绕成战争的死结。
这次进攻,林彪计划以民主联军1纵、6纵和西 满纵队为攻城部队,命1纵司令员李天佑、政委万 毅负责攻城指挥。
第三次四平作战,虽以民主联军失败而告终, 却给野战部队的城市攻坚战积累了丰富经验,为 后来作战创造了条件。此后无论是民主联军还是 之后的第四野战军,再也没有在城市攻坚中出现 过如此巨大的伤亡。
四战四平
三战四平
第三次四平争夺战发生于1947年6月。当时的 东北民主联军已经成功阻挡住了国民党的进攻, 并展开夏季攻势,先后占领长春、吉林市及四平 周围数十个中小城市。为进一步扩大战果,占领 东北交通枢纽,切断国民党军南、北满间的联系, 林彪经请示中共中央同意,开始筹划四平攻坚战, 使四平的攻守双方再次更换了角色。
民党军东北行辕主任熊式辉和保安司令 坏停战协议,集中5个军11个师的兵力 (自哈尔滨西至满洲里,东至绥芬河, (安至沈阳)向南满和北满发动大规
大举进攻,迫使中共中央不得不迅速开 根据毛泽东的一系列命令,林彪主持东 门召开会议研究四平保卫战方案。为实 ,林彪决定迅速从东满、南满和西满调 结,准备同杜聿明集团在四平地区开展 卫战一触即发。 民党新一军三十师,开始向四平南郊的 湖泡等阵地发起正面进攻,东北民主联
东北解放战争四战四平感悟心得体会范文

东北解放战争四战四平感悟心得体会范文在翻开历史的画卷,我们会发现东北解放战争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四平战役则是东北解放战争中最为惨烈的一次战役。
在这次战役中,数十万解放军和国民党军队在四平城外激烈交战,最终解放军取得了胜利。
在探究这场战争的历史背景和前因后果的同时,我深感其意义和价值的深远。
以下是我的感悟和心得体会。
1.深入了解历史,深刻认识斗争的艰苦性通过对东北解放战争以及四平战役的学习,我对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有了更深入和全面的认识,也认识到这场战争的艰苦性和复杂性,更加感受到中国人民曾经为了自己和国家的独立和自由所经历的艰辛历程。
2.研究历史背景,认识中心思想在深入研究东北解放战争背景的基础上,我认识到这次战争体现着中国人民追求和平、民主、自由、幸福的精神。
同时,我也深刻体会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以及人民群众是解放战争的主力军,他们奋勇向前,英勇抗敌,保卫家园。
3.突出重点,重视战争精神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我发现在东北解放战争四平战役中,人民军队始终坚持的战争精神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人民军队指战员胸怀祖国、笃信正义、壮志凌云、不屈不挠的英雄气概,横扫敌军,取得了胜利。
无论身处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传承和发扬这种英雄气概,这种民族精神。
4.思辨发散,深入分析历史背景和实际问题随着深入思考,我发现历史背景和实际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非常密切。
因此,我们需要发挥思辨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当前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现实,找到我们的符合国情的未来发展之路。
要有创新的思维方式,在思考和实践中,保持开放、包容和谦虚的态度。
5.恰当运用语言,准确而简练地表达想法在表达时,我们需要恰当地运用语言,准确而简练地表达想法,利用语言准确地传递我们的态度和思想。
同时,审慎运用最适合表达思想的语言和语言风格,强调一个形象、生动、具有信息量的语言表达方式。
6.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在写作时,我们要注意结构严谨,条理清晰,让读者能一目了然地理解我们的思想内容。
1947年6月解放军四平攻坚战失败的原因

1947年6月,东北民主联军在夏季攻势中的最后一战--四平战役中没有取得预想的战果,为夏季攻势的胜利蒙上了一层阴影。
战役失利的原因,既有中级指挥在攻坚作战中的战术失误因素,也有民主联军总部(林彪)的战役指挥失误因素。
四平攻坚战役的发起,是夏季攻势的第二阶段。
依照夏季攻势的构想,第二阶段的作战目的是集中兵力机动作战,相机夺取中等城市,并求得歼灭敌军部分主力。
在这一预想的背景下,东总为进一步孤立长春、吉林之敌,决定攻占四平这一重要战略枢纽,集中24个师的强大兵力进行攻坚和阻援作战。
其中以1纵队全部、辽吉纵队全部、6纵队17师附加东总直属炮兵5个营共7个师以上的兵力组成攻城集团,由1纵司令李天佑统一指挥,围攻四平,歼灭敌71军;由2纵队全部、3纵队全部、4纵队(欠第11师)、6纵队(欠第17师)、独立1、2、3、4师、东满独立师、骑兵1、2师共17个师的兵力,由东总(林彪)直接指挥,进行阻援作战。
从6月4日至11日,攻城集团陆续集中到四平城外。
打援集团的部署是:3纵队、4纵队位于清原、山城镇、西丰地区,任务是阻击沈阳出援之敌军沿沈吉线自东向西迂回增援四平;6纵队、独立2师位于中长路以东莲花街、叶赫站一线,阻击由沈阳出援之敌军沿中长路东侧北援四平;2纵队占领四平以南、昌图以北的泉头、三十里堡一线,担任正面防御,阻击由沈阳沿中长路正面北援四平之敌军;以独立1、3、4师、东满独立师、骑兵1、2师位于四平以北,阻击由长春南援四平之敌军。
林彪直接指挥的17个师,战役计划是阻援的部署而非打援的部署,重点作战方向是四平以南,这个方向是敌军出援四平的主要方向。
在战役计划中,阻援主力2纵队没有机动任务,6纵队和独立2师是保护阻援主阵地(2纵)的中长路左翼。
3、4纵队的任务是阻击援敌向东迂回,以机动防御的态势侧击可能沿中长路东侧出援之敌以及由本溪向四平以东迂回运动之敌,没有预设打援的作战区域。
因为整个战役预想的核心目的是攻克四平,歼灭敌71军,而不是围点以吸引敌军出援,在运动中求歼援敌,所以在战役的外线部署上就是阻援而非打援。
四战四平的内容

四战四平的内容
四战四平是东北解放战争期间,1946年3月至1948年3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同国民党军队在四平街(今吉林省四平市)的四次作战。
第一次作战为四平解放战,是东北民主联军为了夺取战略要地四平,同驻守在四平的国民党军队展开的战斗。
第二次作战为四平保卫战,是国民党新一军全面进攻四平,东北民主联军守城部队奋起还击,打响的四平城区保卫战。
第三次作战为四平攻坚战,是东北民主联军与国民党军决战于四平外围的战斗。
第四次作战为四平收复战,是东北人民解放军集中力量肃清四平国民党守军的战斗。
在四平四次作战中,国共双方累计投入兵力达94万余人次,总计作战时间长达63天。
四平各次作战的得失都直接或间接地关系着国共在东北的全局性战略得失,因此,双方不惜投入精兵良将,鼎力相夺,攻守进退,互有胜负。
四平几易其手。
四平战役的结果是什么

四平战役的结果是什么四平战役是指1946年4月至5月,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民主联军在辽北省四平地区,抗击国民党军进攻的一次防御战役。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四平战役的结果是什么,希望大家喜欢!四平战役结果四平战役是解放战争期间共产党为了抗击国民党的进攻于1946年在东北四平地区(今吉林省四平市)打的一场防御战,而这场四平战役结果是怎么样的呢?到底是国民党胜利还是共产党方面胜利呢?四平战役最终其实应该算是共产党胜利了,虽然这场战役一共有四个阶段,根据这四次作战的结果来看,双方二胜二败,其实应该是实力相当,但是最后一战中,共产党完全用炮兵重击国民党,直到国民党的工事完全摧毁后,再进行了多路突破,整个战役的战况一目了然,仅二十四小时,就占领了全城,全歼守军。
这场战役一共经历了四个阶段,由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民主联军获得最后胜利,国军北进的计划被彻底打破。
其实四平战役可以说是东北较量的开局,国共两党都派出了较强的统帅,这两人都是抗日名将,可以说是家喻户晓。
共产党林彪表示:‘四平是决战之城,我们要与国民党军决一死战!’而国民党方面杜聿明用大炮说话:专门用炮弹说话,平均每分钟落弹30多发。
最终稿是共产党更胜一筹,但这也只能说明东北民主联军将士奋起反击。
且东北民主联军的作战能力有了很高的体现。
也可以说,这一次的四平战役是一场人民之间的较量,最重要的事得民心者得天下,作战也是如此,东北民主联军的英勇作战,推迟了敌人的北进计划,达成了最终的作战目标。
四平战役简介四平战役简介是什么样的呢?四平战役其实就是指1946年4月到5月之间,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民主联军在辽北省四平地区,抗击国民党军进攻的一次防御战役。
四平战役的参战方主要就是东北民主联军和国民党军,而作战双方的指挥官也是著名的林彪和杜聿明。
由秦皇岛登陆进军东北的国民党军,3月13日从苏联红军手中接收了沈阳防务后,相继占领抚顺,铁岭和辽阳。
1946年四平战役

1946年四平战役近代爆发的战争有很多,你知道在1946年爆发的四平战役吗?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1946年四平战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四平战役背景1945年9月9日,日本正式投降。
10月30日,蒋介石任命杜聿明为东北国军统帅,并陆续调来经过对日作战的中国远征军及其它国军精锐进军东北,这些国军大部分美式装备,经过美军训练。
31日,来到东北的中共部队和当地的东北抗日联军等整编为东北人民自治军(后称东北民主联军),已经6年半没带过兵的林彪任司令。
10月23日,中共中央指示东北局:“总之,竭尽全力霸占全东北,万一不成,亦造成对抗力量,以利将来谈判。
”[1] 高岗说:“‘勾子(屁股)’靠着苏联,只要把脸面前海上陆上几个口子一堵,东北就是我们的了!”11月21日,林彪表示“应准备放弃锦州以及以北二三百里让敌拉长分散后,再选弱点突击”。
但毛坚持“死守四平,寸土必争”“化四平为马德里”,林回电表示执行中央决定“进行大规模的歼灭战”。
四平战役过程四平地区之战1946 年1月初,国共两党签订了停战协定。
然而,墨迹未干,蒋介石就出尔反尔,大举向东北增兵,进攻东北民主联军。
蒋介石同时电令原东北军第一〇七师师长刘翰东,要他赶快派兵进入四平,并任命他为辽北省主席,省府设在四平城。
蒋介石还特别告诉刘翰东,东北很重要,国民党的命运在东北;而要控制东北,就必须夺取战略要地四平。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民主联军在吉林四平与蒋军激战30余天,伤亡8000余人。
时间过去近60年,史学界对此战却一直争论不休。
四平保卫战所体现的这些精神,在以后其他地区的战役和战斗中,也常常得到体现。
耿飚的上述说法,基本为四平保卫战作了定论。
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4月至5月,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东北民主联军在辽北省(今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各一部)四平地区,抗击国民党军进攻的一次防御战役。
由秦皇岛登陆进军东北的国民党军,于3月13日从苏联红军手中接收了沈阳防务后,相继占领抚顺,铁岭和辽阳。
【林彪与四平之战】 血战四平电影完整版

【林彪与四平之战】血战四平电影完整版四平地处松辽平原中部,横亘于沈阳、长春之间,是中长、四梅、四洮三条铁路的交叉点,加上又是著名的粮食集散地,因而具有相当重要的战略地位。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国共双方都把东北作为争夺的重点,而四平又成为争夺重点中的重点。
事实上。
国共双方在四平前后共打了4次,后来就有了“四平四平,不打四次不太平”的说法。
<br/> <br/> 前两次四平之战 <br/> <br/> 第一次四平之战是在1946年3月。
当时,苏军准备撤出四平,国民党于1946年1月7日以中央政府名义派其辽北省主席刘翰东来接收。
3月初,刘与北上的国民党军相互策应,趁苏军撤退之际,勾结伪军一举占领了四平,并大力修建防御工事,准备固守,等待国民党中央军的到来。
<br/> 为占领四平这条交通干线,东北局决定从法库调黄克诚的第3师主力赶往四平。
3月18日,黄克诚指挥他的两个旅和邓华的辽西军区保1旅攻入城内,缴获轻重机枪69挺,大小炮32门,步枪20__余支,外加大批军事物资。
<br/> 第二次四平之战发生在1946年4月。
当四平被我军占领之后,国民党东北行辕主任熊式辉生怕共产党占据主动,遂以沈阳为基地,向辽阳、抚顺等地发起进攻。
由于国民党军装备精良,我军装备落后。
不利于大城市作战,抚顺、鞍山、营口等大城市接连被攻陷。
<br/> 随着战局的发展,国民党军逐渐进攻到中长路、康平和法库地区。
这种情况下,国共双方在四平就难免一战了。
不过林彪并不想刻意防守四平。
他在4月11日给中央的电报说:“在蒋介石继续增兵东北的情况下,我固守四平和夺取长春的可能性和东北和平迅速实现的可能性均不大,因此我军方针似应以消灭敌人为主,而不以保卫城市为主,以免被迫作战。
其结果既不能保卫城市又损失了力量……。
故我想目前方针似应脱离被迫作战,采取主动进攻。
”不过由于四平战略地位相当重要,毛泽东指示东北局要坚守四平。
最新四平保卫战:颇有争议的战史

四平保卫战:颇有争议的战史四平保卫战:颇有争议的战史1946 年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民主联军在吉林四平与蒋军激战30 余天,伤亡8000 余人,此战在党史、军史上被称为四平保卫战。
时间过去近60 年,史学界对此战却一直争论不休。
前些年,笔者为写林彪的书,曾到吉林四平作过深入的采访,搜集到许多有关资料。
现将此战的经过及战后有关的争论作一细述。
蒋介石一手挑起了东北内战,毛主席电令林彪坚决还击1946 年l 月初,国共两党签订了停战协定。
然而,墨迹未干,蒋介石就出尔反尔,大举向东北增兵,进攻东北民主联军。
蒋介石同时电令原东北军第一O 七师师长刘翰东,要他赶快派兵进入四平,并任命他为辽北省主席,省府设在四平城。
蒋介石还特别告诉刘翰东,东北很重要,国民党的命运在东北;而要控制东北,就必须夺取战略要地四平。
四平位于京哈、平齐、四梅铁路的交叉点,为东北交通枢纽,是东北的工业重镇;其东北郊山峦重叠,西南郊河流纵横,形势险要,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刘翰东立即带领大批人马进入四平。
这样,国民党在占领四平方面抢先了一步。
l 月13 日,毛主席致电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林彪、东北局书记兼民主联军第一政委彭真,指出:润民党拒绝与我谈判东北问题。
国民党军队进入东北后,要向我们进攻是不可避免的。
望东北局立即布置一切,在顽军进入东北向我进攻时,坚决击破其进攻。
国共两党都将东北看得极为重要,东北内战一触即发。
为了避免内战的爆发,国共两党就东北问题举行过数次谈判,但毫无进展。
至3 月中旬,进入沈阳一带的国民党军队达20 余万人。
他们以沈阳为基地,同时分两路向本溪、四平方向大举进攻,沿途占领了许多城镇。
蒋军的多路进攻,给东北民主联军造成相当大的压力。
3 月14 日,林彪以东北民主联军总部的名义向中央军委发电,建议夺取四平。
中央军委考虑到四平的战略地位特别重要,回电同意了林彪的建议。
林彪接到党中央及毛主席的指示后,立即下令辽西、辽北军区组织6000 人的兵力展开攻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主联军奉命于拂晓全部撤离四平战场。四平攻坚战结束。
①填写表中空格内容。
②根据表中内容画一画四平攻坚战示意图。
四平保卫战
四平保卫战从1946年4月18日开始至5月18日止,东北民主联军与使用美械装备的国民党军浴血奋战31昼夜,打退敌人数百次进攻,在取得歼敌一万余人的战果后,主动撤出四平。
四平保卫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一次较大规模的城市防御战,四平保卫战迟滞了因民党军队的进攻,为巩固和建设后方根据地赢得了时间。
②在“四战四平”中,牺牲的战士有的留下了姓名,有的连姓名都没有留下。他们为了人民的解放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缅怀英烈,你有何感悟?
缅怀英烈精神永存
四平市烈士陵园位于四平市北郊,1989年被国家列为重点烈士纪念保护单位,1995年被国家列为100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陵园的主轴线正中是一座由四把尖刀组成的“四战四平”主体纪念碑,在纪念碑底座上,镌刻着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彭真题写的“四平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纪念碑后面是无名烈士墓,安葬着四战四平英勇牺牲的一万多名烈士。这是国内最大的烈士合葬墓之一。无名墓的墓铭由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四平攻坚战主要指挥者洪学智题写。无名墓四周有208座有名的烈士墓,呈四个方队形排列。无名墓与有名墓呈花盆状,寓意为陶铸的著名诗章:“成仁有志花应碧,杀敌留红土亦香。”陵园内还设有四平英烈事迹展览馆、“四战四平”万名烈士英名录碑廊等。
如果你是小小军事家,请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四平保卫战采取的战略战术。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两年时间里,在四平四次与国民党军队鏖兵城下,英勇顽强,谱写出一曲曲英勇悲壮的凯歌。“四战四平”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战争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在东北解放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思考与练习:
①查找相关资料,客观评价林彪在四平战役中的作用,做到论从史出。
西满纵队
西郊
6月13日
第一纵队二师四团二营攻占国民党军新立屯据点。东北民主联军攻城部队决定铁路西市区重点突破。
6月14日
东北民主联军攻城部队发起总攻。
6月15日
一纵队第一师从海丰方向突破防线。15日晨突入市区的一纵队第一师、第二师并肩作战,开始了纵深战斗。
6月16日
民主联军、西满纵队从四平西北面突破国民党军二麦路防线。
授课内容
第12课四平战役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四战四平;
掌握四平保卫战的过程与意义。
过程与方法
阅读分析、填表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追忆历史、缅怀英烈
重点
难点
掌握四平保卫战的过程与意义
教学
步骤
教学设计
学生活动
组织教学
导入
新授
练习
拓展阅读
想一想:
四平市地处东北平原中部,是东北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军事重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四平有“英雄城”之称,也被列为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你知道“英雄城”名称的来历吗?为什么把四平作为红色旅游的重要景点呢?
思考
阅读
活动:阅读材料并完成表格
填表
阅读
活动:阅读材料并讨论
交流、讨论
阅读
活动:
下面是四平攻坚战的有关资料。
四平攻坚战是一场毛泽东和蒋介石都十分关注的争夺战,是一场解放军历史上第一次对有坚国设防的中等城市的攻坚战。捣毀了国民党军数百个集团工事、上千个碉堡,是一场东北民主联军以十万主力反复争夺未能获胜的城市恶战。
时间
经过
我军部队
地点
6月11日
外围战斗打响,西满纵队一师攻占四平西郊飞机场,全歼国民党七十一军运输营和保安团一个营共600余人。
6月23日
西满纵队一二两师奉命撤出战斗,准备南下救援。东北民主联军第六纵队十六师、十八师投入四平攻坚战。西满纵队一师师长马仁兴牺牲。
6月25日
一纵队三师攻占国民党军重要据点天主教堂。国民党军残部顽抗,路东市区一半以上被民主联军占领。
6月28日
国民党东北保安司令部调集了9个师增援四平部队,解四平之围,并与民主联军决战于四平外围。
第12课四平战役
如果要考察四平市的历史,一定要参观四平战役纪念馆、四平战役革命烈士陵网。解放战争期间,四平战役名闻中外,被外因记者称为“东方马德里”。为什么有这样的比喻呢?让我们追忆历史,缅怀那些在战争中牺牲的先烈们!
四战四平
1946年3月到1948年3月,国共双方先后调动了大量兵力,在四平展开四次大战役:第一次是四平解放战;第二次是四平保卫战;第三次是四平攻坚战;第四次是四平战役。战争中我军牺牲了3万多人,因此,四平又被誉为“英雄城”。“四战四平”不仅解放了四平,对全国解放也具有重大意义。
6月17日
攻城预备队投入市区作战,进城后采取一个营打一个街的办法。
6月19日
第一纵队一师因伤亡过大,撤出四平。
6月20日
民主联军攻破国民党军核心守备区,指挥官陈明信被俘;占领国民党军部,城防总指挥陈明仁逃至路东,四平铁路以西市区全部为东北民主联军占领。
6月21日
六纵队十七师同一纵三师配合,从四平市南桥洞一带突入,攻破路东市区国民党军重要支撑点天主教堂外围据点。民主联军西满纵队从天桥北侧向康德火磨方向突击严重受阻,伤亡甚重,多次突击均未成功。
活动:
四平保卫战的三个阶段:
从4月18日至4月26日,为第一阶段,主要是城郊作战。敌军伤亡惨重,无力进攻。我军后备不足,无力进行反击,战斗成对峙状态。
4月27日至5月13日,是四平城防的第二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敌我相持,战局呈对峙局面。
5月14日至18日是城防战斗的第三阶段。从5月14日开始,敌军向四平发起全面进攻。因进攻的敌军兵力、火力过强,我军伤亡过大,为使我军摆脱被动与不利的地位,遂于5月18日迅速秘密地撤出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