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质量评价复习

合集下载

环评师复习资料

环评师复习资料

环评师复习资料环评师复习资料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环评师成为了一个备受瞩目的职业。

环评师的主要工作是对各类工程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建议。

为了胜任这一职业,环评师需要具备广泛的知识和技能。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为大家提供一些环评师复习资料,帮助大家更好地准备环评师考试。

一、环评法律法规环评法律法规是环评师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等。

这些法律法规规定了环评的基本原则、程序和要求,对环评师的工作具有指导作用。

环评师需要熟悉这些法律法规的内容,理解其背后的环境保护理念,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

二、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环评师需要具备扎实的环境科学和生态学知识。

环境科学研究的是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而生态学研究的是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了解环境科学和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助于环评师更好地评估工程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建议。

三、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环评师需要熟悉各类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常用的方法包括定性评价、定量评价、生态风险评价等。

定性评价是根据环境质量目标和环境影响因素的特征,对环境影响进行描述和评价。

定量评价是通过分析环境影响因素的数量和质量,对环境影响进行量化和评价。

生态风险评价是对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和敏感性进行评估,从而确定工程项目对生态环境的风险程度。

环评师需要根据具体的项目特点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并进行准确的评估。

四、环境保护技术环评师需要了解各类环境保护技术。

环境保护技术包括大气污染治理技术、水污染治理技术、固体废物处理技术等。

环评师需要了解这些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范围,以便在评价工程项目时提出有效的环境保护建议。

五、环境监测与评估环评师需要具备环境监测与评估的技能。

环境监测是对环境质量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以了解环境污染状况和变化趋势。

环评师需要了解常用的环境监测方法和仪器设备,能够准确地进行环境监测。

环境评估是对环境影响进行综合评价,包括环境质量评估、生态风险评估等。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重点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1.等标污染负荷:把某种污染物的排放浓度稀释到相应的排放标准时所需的介质量,用以评价各污染源和各污染物的相对危害程度。

2.环境质量标准:环境质量标准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对各种环境介质(如大气、水、土壤等)中的有害物质和因素所规定的容许容量和要求,是衡量环境是否受到污染的尺度,以及有关部门进行环境管理,制定污染排放标准的依据。

3.环境容量:某环境单元所允许承纳污染物的最大数量。

4.等效连续A声级:考虑了某一段时间内的噪声随时间变化的特性,用能量平均的方法并以一个A声级值去表示该段时间内的噪声大小。

5.环境风险评价:针对建设项目在建设和运行期间发生的可预测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或突发事件产生的新的有毒有害物质,所造成的对人身安全与环境的影响和损害,进行评估,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建设项目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水平。

6.清洁生产:是指采取不断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7.区域环评:在一定区域内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从整体上综合考虑区域内拟开展的各种社会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并据此制定和选择维护区域良性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佳行动规划或方案,同时也为区域开发规划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8.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根据不同区域不同时期的环境质量要求,推算出的达到该目标的污染物最大允许排放量。

二、填空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于2.土壤环境影响识别类型:按影响结果划分为土壤污染型、土壤退化/破坏型;按影响时段划分为建设阶段影响、运行阶段影响、服务期满后的影响;按影响方式划分为直接影响、间接影响;按影响性质划分为可逆影响、不可逆影响、积累影响、协同影响;按污染的成因划分为水体污染型、大气污染型、农业污染型、生物污染型和固体废物污染型。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资料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资料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资料环评一、名词解析1、环境影响评价: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2、改扩建项目的三本帐:现有工程(改扩建前)排放量+扩建项目最终排放量-“以新带老”消减量=技改工程完成后排放量。

其中“以新带老”消减量:老污染源通过改扩建的削减量。

三本帐:现有污染物实际排放量A;改、扩建或技改项目按计划实施的自身污染物排放量B;实施治理措施和评价规定措施后能够实现的污染物削减量C;即(A+B-C=D,且D新建项目两本帐;产生量-治理消减量=最终排放量;改扩建项目的三本帐;现有工程(改扩建前)排放量+扩建项目最终排放量-“以新带老”消减量=技改工程完成后排放量(“以新带老”消减量:老污染源通过改扩建的削减量)4、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从整体上综合考虑区域内拟开展的各种社会经济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并据此制定和选择维护区域良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佳行动或方案,同时也为区域开发规划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5、区域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和一定区域范围内,在维持区域环境系统结构不发生质的改变,区域环境功能不朝恶性方向转变的条件下,区域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即区域环境系统结构与区域社会经济活动的适宜程度。

6、环境容量(Environmental Capacity)是指人类和自然环境不致受害的情况下,其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这里是指在保证不超出环境目标值的前提下,区域环境能够容许的污染物的最大允许排放量。

7、水体污染:水的感官性状、物理化学性质、水生物组成、底部沉积物的数量和组分等发生恶化,破坏水体原有功能的现象。

8、风频:吹某一风向的风的次数占总的观测统计次数的百分比。

风向指风的来向。

气象台站风向资料通常用16个风向或风向角来表达,即北风N、东北偏北风NNE、东北风NE、东北偏东风ENE、东风E、东南偏东风ESE、东南风SE、东南偏南风SSE、南风S、西南偏南风SSW、西南风SW、西南偏西风WSW、西风W、西北偏西风WNW、西北风NW、西北偏北风NNW,静风的风向用C表示。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提纲(带答案)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提纲(带答案)

环境质量评价考试复习提纲其中23、24、25、29、31、32、33、35、38未做出具体答案,答案在书上对应页码,需理解记忆。

1 什么是环境质量和环境评价?如何分类。

P2~6环境质量是指环境对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适宜性。

•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生物环境质量环境评价是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评估质量的优劣,预测环境质量的发展趋势和评价人类活动的环境影响的学科。

1、环境质量回顾评价:对某一区域某一历史阶段的环境质量的历史变化的评价,评价的资料为历史数据,可以预测环境质量的变化发展趋势。

2、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利用近期的环境监测数据,反映区域环境质量的现状,是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和区域环境规划的基础3、环境影响评价:对拟议中的重要决策或开发活动可能对环境产生的物理性、化学性或生物性的作用,及其造成的环境变化和对人类健康和福利的可能影响,进行的系统分析和评估,并提出减免这些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2 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P6目的:在开发活动或决策之前,全面地评估人类活动给环境造成的显著变化,并提出减免措施,从而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基本要求是:1、基本上适应所有可能给环境造成显著影响的项目,并且应当识别和评估这些影响。

2、对各种替代方案、管理技术及减免措施进行比较。

3、编写出清楚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使专家和非专家都可以了解影响的特征及重要性。

4、应有广泛的公众参与和严格的行政审查。

5、能够为决策提供信息。

意义:环境影响评价是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代替预知功能、导向作用和调控作用。

对开发项目而言,它可以保证建设项目的选址和布局的合理性,同时也可以提出各种减免措施和评价各种减免措施的经济技术可行性,从而为污染治理工程提供依据。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和公共政策的环境影响,可以在更好层次上保证区域开发和公共决策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少或人们可以接受的程度。

3 什么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点是什么?7~8用法律的形式规定环境影响评价是一个必须遵守的制度,叫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重点小结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重点小结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重点小结环境影响评价复习重点环境影响评价概念第一节:基本概念环境问题是指自然变化或是人类活动而引起的环境破坏和环境质量变化,以及由此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

环境问题基本分为两类:原生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

环境:以人类社会为外部世界的全体。

这里所说的外部世界主要指:人类已经认识到的、直接或者是间接影响人类生存与社会发展的外围事物,它既包括未经人类改造过的自然界,如高山、大海、江河、湖泊、天然森林以及野生动植物等,又包括经人类社会加工改造过的自然界,如街道、水库、园林等。

世界八大公害事件:马斯河谷事件、多诺拉事件、洛杉矶光化学污染事件、伦敦烟雾事件、四日市哮喘事件、米糠油事件、水俣病事件、痛痛病事件。

环境影响是指人类活动(包括经济、政治和社会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人类社会的效应。

包括: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环境对人的反作用。

环境影响的分类:根据影响的来源: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和累积影响。

根据影响效果分类:有利影响、不利影响。

根据影响程度分为:可恢复影响和不可恢复影响、长期影响和短期影响、暂时影响和连续影响、可逆影响和不可逆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对拟议中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规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或后果)进行的系统性识别、预测和评估。

根本目的在于鼓励和决策中考虑环境因素、使人类的活动更具环境相容性。

第二节:环境影响评价的分层体系四层体系:政策、计划、规划和项目。

(P6:图1-1)三层体系:政策、规划及计划、项目战略环境评价(SEA)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PEIA)第三节: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1.保证开发活动选址与布局的合理性2.指导环境保护措施的设计、强化环境管理3.为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导向4.推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进程5.促进相关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第二章: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第一节: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由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指把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以法律、法规或行政规章的形式确定下来从而必须遵守的制度,是法律关于在进行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和开发活动时,应当事先对该活动可能对周围环境带来的影响,进行科学的预测和评估,制定防止或减少环境损坏的措施,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或填写环境影响报告表,报经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批后再进行设计和建设的各项规定的总称。

环境影响评价评价复习题及其答案

环境影响评价评价复习题及其答案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题及其答案、名词解释1.环境影响评价(P2)是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和制度。

2.环境质量参数为表示环境质量的优劣程度和变化趋势的对环境中各种物质的测定值或评定值。

根据环境的客观属性提出的,用以表现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的指示性变量。

3.熏烟型烟羽即漫烟型烟羽,多出现在日出后辐射逆温被破坏时。

此时,烟轴之上有逆温层,而烟轴之下至地面间气层不稳定,因而烟羽上升扩散到一定程度就受到逆温层的阻挡,使垂直扩散空间仅局限于地面至逆温层底之间。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低层风小,则大气稀释能力就更低,高浓度的烟羽会迅速扩展到地面,造成地面的严重污染。

烟雾事件大都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

4.氧亏亦称“缺氧量”,指水体中饱和溶解氧和现存溶解氧之差,计量单位mg/L。

耗氧愈多,氧亏愈大,同时由大气补充水中的氧量也愈多。

5.土壤环境容量土壤环境容量又称土壤负载容量,是一定土壤环境单元在一定时限内遵循环境质量标准,既维持土壤生态系统的正常结构与功能,保证农产品的生物学产量与质量,又不使环境系统污染超过土壤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6.环境质量(P1)环境状态品质优劣(程度)的表示,是在某个具体的环境中,环境的总体或其中的某些要素对人群健康、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的量化表达,是因人对环境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评定环境的一种概念。

7.环境容量(P1)指在一定行政区域内,未达到环境目标值,在特定的产业结构和污染源分布条件下,根据该区域的自然净化能力,所能承受的污染物最大排放量。

8.辐射逆温由于地面辐射冷却而形成的逆温。

9.土壤背景值(P131)指一定时期内某一指定区域中未受污染破坏的土壤中有关评价指标的平均含量。

10.城市热岛效应指城市温度高于郊野温度的现象。

由于城市地区水泥、沥青等所构成的下垫面导热率高,加之空气污染物多,能吸收较多的太阳能,有大量的人为热进入空气;另一方面又因建筑物密集,不利于热量扩散,形成高温中心,并由此向外围递减。

环境影响评价课后题及复习资料

环境影响评价课后题及复习资料

环境影响评价课后题及复习资料⼀、名解环境:是指⼈类以外的整个外部世界的总和。

具体地说,环境是指围绕着⼈群的空间以及其中直接、间接影响⼈类⽣活和发展的各种⾃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体。

环境影响:指⼈类活动导致的环境变以及由此引起的对⼈类社会的效应。

环境影响概念包括⼈类活动动对环境的作⽤和环境对⼈类的反作⽤两个层次。

环境影响评价:指对拟建中的建设项⽬、区域开发计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的影响进⾏的系统性识别、预测和评估。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指把环境影响评价⼯作以法律、法规或⾏政规章的形式确定下来从⽽必须遵守的制度。

环境标准: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各种标准的总称,为了保护⼈群健康、社会物质财富和促进⽣态良性循环,对环境结构和状态,在综合考虑⾃然环境特征、科学技术⽔平和经济条件的基础上,由国家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和批准的技术规范,是国家环境政策在技术⽅⾯的具体体现,也是执⾏各项环境法规的基本依据。

环境影响评价程序:是指按照⼀定的顺序或步骤指导完成环境影响评价⼯作的过程。

其过程可分为管理程序和⼯作程序,经常⽤流程图来表⽰。

环境影响识别:找出所有受影响(特别是不利影响)的环境因素,以使环境影响预测减少盲⽬性,环境影响综合分析增加可靠性,污染防治对策具有针对性。

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按照⼀定的评价⽬的,把⼈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从总体上综合起来,对环境影响进⾏定性或定量的评定。

环境质量:在⼀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群的⽣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

环境质量评价:对环境要素优劣进⾏的定量描述即按照⼀定评价标准和评价⽅法对⼀定范围的环境质量进⾏定量的判定和预测。

环境质量标准:在⼀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对各种环境介质中的有害物质和因素所规定的容许容量和要求,是衡量环境是否受到污染的尺度,以及有关部门进⾏环境管理,制定污染排放标准的依据。

环境保护标准分为: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基础和⽅法标准。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资料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资料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资料第一部分环评概述1、环境的基本特点是什么?怎样理解?环境的基本特点是:(1)整体性和区域性:环境要素或环境各组成之间,因有其相互确定的数量及空间位置,并以特定的相互作用而构成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系统。

而环境的区域性则是由于地理位置或空间范围的差异,出现不同的特征。

(2)变动性和稳定系性:在自然或认为或两者的共同作用下,环境处在不断的变化中。

但环境具有自我调节功能,当认为或自然作用不超过一定的限度,环境就能通过自我调节让这些变化逐渐消失,回复到变化前的稳定状态。

(3)资源性和价值性:环境就是资源。

人类生存发展都离不开环境。

环境具有资源当然就具有价值,环境为人类提供了存在和发展的空间以及物资和能量。

2、了解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强制性)及其功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把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以法律、法规或行政规章的形式确定下来从而必须遵守的制度。

其基本功能有:判断功能、预测功能、选择功能和向导功能。

3、现行环境标准体系及相互关系。

按照环境标准的性质、功能和内在联系进行分级、分类,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称为环境标准体系。

分为两级,7种类型。

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4、何谓环境影响评价?何谓环境质量评价?两者之间有何区别?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拟议众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后果)进行的系统性识别、预测和评估。

目的是:鼓励在规划和决策中考虑环境因素,最终达到更具环境相容性的人类活动。

环境质量评价是指;:确定具体的环境质量要素进行环境质量评价,用评价结果表征环境质量;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质量评价区别:前者是指某活动对未来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预先估计;后者则是对现有的环境状态进行评定和预测,主要为环境规划与环境质量管理服务。

5、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分为三个阶段:(1)准备阶段:研究有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重点评价项目,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及范围,编制评价工作大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环境影响评价是我国最早实施的一项_环境保护制度。
17.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划分__重大影响,轻度影响和很小或没有3类。
18、环境噪声主要由厂界噪声、交通噪声和_社会噪声等叠加组成。
(4)解释题
1.环境影响评价
2.环境标准
3.工程分析
4.环评大纲
5.环境质量
6.环境容量
7.逆温层
8.气温直减率
1)燃油1所需的理论空气量和产生的理论氧气量
2)干烟气中so2的浓度和co2的那0浓度
2.已知某焦化厂1995年的焦炭产量是20万吨,平均生产每吨焦炭排放so2是400克,2000年的焦炭生产量是25万吨,平均生产每吨焦炭排放so2是340克,若该厂2010年的焦炭产量要达到40万吨,求到2010年时so2的总排放量。
⑴是研究河流溶解氧与bod关系的最早的、最简单的耦合模型
⑵其基本假设为氧化和复氧都是一级反应
⑶可以用于计算河流的最大允许排放量
⑷河流中的溶解氧不只是来源于大气复氧
6、高斯模式的理论依据为(2)
⑴梯度输送理论
⑵湍流统计理论
⑶相似理论
⑷相对论
7、下列哪些条件会造成烟气的抬升高度的增加(3)
⑴风速、排气速率增加,烟气温度降低
⑶容易量化、既考虑到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
⑷数据易得
3、影响地面水环境的污染物按排放方式可划分为(4)
⑴持久性污染物
⑵非持久性污染物
⑶水体酸碱度
⑷点源和面源
4、核实污染源污染物排放量的方法通常有(3)——
⑴实测法、类比法和经验估计法
⑵物料平衡法
⑶实测法、物料平衡法和经验估算法
⑷现场调查与实测法
5、关于S~P模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4)
环境质量评价复习与练习
练习及参考答案
(一)综合练习
(1)选择题
1、相比较其他方法,资料复用法的特点是(2)
⑴所得结果偏小,应用时应修正
⑵较为方便,但数据的准确性很难保证
⑶计算工作量较大
⑷能够在评价工作等级较高的建设项目中广泛应用
2、清洁生产指标选取原则不确切的是(1)
⑴从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考虑
⑵体现污染治理思想,主要反应出建设项目建成后所使用的资源量及产生的废弃物量
10、下列选项不属于工程分析工作内容的是(4)
⑴工艺流程和产污环节分析
⑵污染物分析
⑶清洁生产分析
⑷人员编制安排
(2)判断题
1.环境影响评价法中规定的环境影响的评价类型仅有建设项目、区域开发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X)
2.建设项目可划分为以污染为主和以非污染环境影响为主两大类(X)
3.环境评价是否就是环境质量评价(X)
14.按照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要求,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单位必须有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环境影响评价任务承接由业主直接委托或通过_招标或委托获得。
15.主要污染源的确定是按调查区域污染源的等标污染负荷的大小排列,分别计算百分比和累计百分比,将累计百分比大于_80%左右的污染物列为该区域的主要污染物。
3.已知某地区造纸厂其污水排放量和污染物监测结果见表,试利用等标污染负荷法确定该造纸厂的主要污染物
项目
排放标准
造纸厂
污水量(m3/s)
0.42挥发酚0.50.57Codcr
100
758
ss
70
636
s
1.0
2.我国环境标准中主要的标准至少包括有_环境质量标准,_和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_两大类标准
3.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应该在_可行性研究阶段编写,由_有资质的环境影响评价单位来编写
4.环境质量评价主要是为_环境监控,环境管理与保护,和环境规划与服务。
5.环境质量评价中,统计指数法确定的环境指数又可分为_单因子环境指数,单要素环境指数和综合(多要素)环境指数
9.确定环境影响预测的范围和内容取决于评价的等级(√)
10.由于存在大气不稳定气象条件,不利于大气污染的扩散,故易造成污染(X)
11.主导风向主要指拟建工程项目所在地点多年统计结果中出现风频率最大的风向(√)
12.风向就是风矢量箭头所指的方向(X)
(3)填空题
1.按照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规范化管理要求,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必须遵循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要求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
(5)简答题
1.简述地面水污染源的两种分类方法
2.一般工程分析的方法有哪几种,并讲述其含义。
3.简述工程分析的工作内容
4.简述环境容量的含义
5.简述水质评价方法
6.如何确定混合层高度简述大气污染评价因子的筛选
(5)论述题
1.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何在?
2.如何看待非污染性质的环境影响
(6)计算题
1.已知重油元素分析结果如下:C:85.5% H:11.3% O:2% N:0.2% S: 1.0%,试计算:
4.环境质量就是指环境的优劣程度(X)
5.环境影响评价程序中不包括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6.环境质量评价就是评价环境质量自身的好坏(√)
7.工程分析就是对建设项目的影响环境的因素分析(√)
8.非污染环境影响评价主要是针对拟建项目建成后可能造成非污染性质的环境影响的分析与评价,如:主要对生态破坏、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及珍稀物种灭绝、流行病和地方病的传播等问题的预测分析(X)
11.在判定大气是否稳定,常用_气温垂直递减率和干绝热递减率来加以判别
12.环境质量标准是国家根据_人群健康,生态平衡和社会经济发展对环境结构状态,的要求,在综合考虑本国自然环境特征、科学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的基础上,对环境要素间的配比、布局环境要素间的组成所规定的技术规范。
13.环境评价主要分为_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质量评价那两大类.
6.按环境要素划分,环境质量评价可分为_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水环境质量评价,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和噪声评价等评价
7.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有_针对性,政策性,科学性和公正性原则
8.环境的基本特性有整体性与区域性,变动性与稳定性和资源性与价值性
9.环境资源的特性有__生产性,消费性等特性
10.污染源分类主要有_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交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
⑵风速增加,排气速率降低,烟气温度增加
⑶风速减低,排气速率增加,烟气温度增加
⑷风速减低,排气速率减低,烟气温度减低
8、目前常用的污水处理活性污泥法属于(3)
⑴物理法
⑵化学法
⑶生物法
⑷物理化学法
9、对下列固体废弃物的处置原则,哪个实际上就是解决固体废弃物的最终归宿问题(2)
⑴资源化
⑵无害化
⑶减量化
⑷清洁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