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天膜设计导则

合集下载

江苏省建筑玻璃贴膜标准化规范

江苏省建筑玻璃贴膜标准化规范

建筑玻璃贴膜标准化规范前言为适应市场需要,规范玻璃贴膜技术的应用和施工要求,由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站,江苏省建筑幕墙门窗设计研究所,江苏省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有限公司等单位组成编制组,编制了《建筑玻璃贴膜工程技术规程》.编制组本着技术先进,安全有效,节能适用,经济合理的原则,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国内国外玻璃贴膜工程实践经验,参考国家和其它省市标准,在反复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先后完成了《建筑玻璃贴膜工程技术规程》初稿,征求意见稿,送审稿,经建设厅组织审查,最终完成了本规程的编制.本规程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分类与标记,材料,设计,施工,验收,使用和维护共八章和4个附录及条文说明.基于我省建筑玻璃贴膜工程刚刚起步,工程实践经验不足,本规程内容不尽完善,望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并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函告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站(地址:南京市虎踞北路12号,邮编:210013),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本规程主编单位: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站江苏省建筑幕墙门窗设计研究所江苏省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有限公司本规程参编单位:CPFilms Inc.(美国首诺科特玻璃功能膜公司)南京久久建筑玻璃膜有限公司加拿大ACE安全膜公司江苏煜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张云龙孙晓文姜美琴刘顺立杨晶卓国勇陈军目次总则……………………………………………………………………………术语……………………………………………………………………………分类与标记……………………………………………………………………材料…………………………………………………………………………设计……………………………………………………………………………施工……………………………………………………………………………验收……………………………………………………………………………使用和维护………………………………………………………………………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条文说明…………………………………………………………………………目录1.总则 (1)2.术语 (1)3.分类与标记 (1)3.1分类 (1)3.2标记 (2)4.材料 (2)4.1玻璃贴膜 (2)4.2 玻璃 (3)5.设计 (3)5.1设计原则 (3)5.2建筑玻璃安全膜 (4)5.3建筑玻璃节能膜 (4)5.4使用寿命 (4)6.施工 (4)6.1一般规定 (4)6.2贴膜的施工 (4)6.3贴膜的拼接与边部固定 (5)7.验收 (5)7.1一般规定 (5)7.2验收时应提供的资料 (6)7.3主控项目 (6)7.4 一般项目 (6)8.使用和维护 (7)9.附录 (7)10.条文说明 (7)1.总则1.0.1 为规范建筑玻璃贴膜技术的应用和施工安装,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制定本规程.1.0.2 本规程适用于江苏省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的工业和民用建筑中玻璃贴膜的设计,施工和验收.1.0.3 在玻璃贴膜工程中,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规范和标准的规定.2.术语2.0.1贴膜玻璃技术(filmed glass technology)贴膜玻璃技术是在建筑玻璃表面复合不同的功能膜以增加建筑玻璃的使用功能.2.0.2玻璃贴膜(filmed glass)本规程所指的玻璃贴膜为经过深加工并赋予多种功能,表面必须具有防划伤涂层并带有安装胶层的复合聚酯薄膜,分为建筑玻璃安全膜,建筑玻璃节能膜两种系列.2.0.3建筑安全贴膜玻璃(architectural safety filmed glass)表面粘贴了安全膜的建筑玻璃.2.0.4建筑节能贴膜玻璃(architectural energy efficiency filmed glass)表面粘贴了节能膜的建筑玻璃.2.0.5可见光透射比(visible light transmittance)透过玻璃的可见光光通量与投射在其表面上的可见光光通量之比.单位:%.2.0.6紫外线阻隔率(ultra-violet rejected)玻璃吸收加反射的紫外线光通量与太阳光的入射紫外线光通量之比.单位:%.2.0.7遮阳系数(shading coefficient)通过某一种玻璃进入室内的太阳能辐射量与通过厚度3mm的普通无色玻璃的太阳能辐射量之比.2.0.8传热系数U值(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U value)表示热量通过玻璃中心部位而不考虑边缘效应,稳态条件下,玻璃两面单位环境温度差,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传热系数U值的单位:W/(m2.K).2.0.9断裂强度(break strength)单位宽度薄膜在拉伸断裂时的拉力.单位: N/25mm.2.0.10 剥离强度(peel strength)单位宽度薄膜从玻璃表面成180度剥离时所需的力.单位:N/25mm.2.0.11断裂延伸率(elongation at break)当进行拉伸试验时,薄膜样品断裂时薄膜长度增加的百分率.单位:%.3.分类与标记3.1分类本规程建筑玻璃贴膜按用途分为建筑玻璃安全膜和建筑玻璃节能膜两类.按使用方式分为内用膜和外用膜两类.3.2标记在玻璃贴膜的外包装上必须有包含以下内容的产品标记:膜的分类,膜的厚度,膜的主要性能指标,膜的颜色.注:膜的厚度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单位为mil(英制单位)或mm.1mil≈0.0254mm.4.材料4.1玻璃贴膜4.1.1建筑玻璃安全膜1 建筑玻璃安全膜的外观质量应符合表4.1.1-1的规定.2 建筑玻璃安全膜的光学性能和物理性能应符合表4.1.1-2的规定.表4.1.1-2 建筑玻璃安全膜的性能性能透明型建筑玻璃安全膜隔热型建筑玻璃安全膜光学性能可见光透射比(%)≥85/紫外线阻隔率(%)≥95≥99物理性能断裂强度(N/25mm)≥250断裂延伸率(%)≥100剥离强度(N/25mm)≥25建筑玻璃安全膜的膜厚不得小于4mil (0.1016 mm).建筑玻璃安全膜的耐划伤程度应符合:采用超精细000级不锈钢丝绒擦拭后,表面无划伤现象.4.1.2建筑玻璃节能膜1 建筑玻璃节能膜的外观质量应符合表4.1.1-1的规定.2建筑玻璃节能膜的光学性能和物理性能应符合表4.1.2-2的规定.表4.1.2-2 建筑玻璃节能膜的性能光学性能建筑玻璃节能膜可见光透射比(%)/紫外线阻隔率(%)≥993当窗(包括透明幕墙)墙面积比小于0.40时,所选玻璃膜必须保证贴膜后玻璃的可见光透射比不小于40%.4建筑玻璃节能膜的耐划伤程度应符合:采用超精细000级不锈钢丝绒擦拭后,表面无划伤现象.4.2 玻璃4.2.1安装贴膜的玻璃,其外观质量和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玻璃形状宜采用平面或单曲面.4.2.2贴膜不应安装在磨砂玻璃的磨砂面和已有蚀刻图案的蚀刻面上.4.2.3有机玻璃或聚碳板上应采用专用玻璃贴膜.5.设计5.1设计原则5.1.1应根据工程设计需要,选用不同类型的玻璃膜.5.1.2选用玻璃膜时,应计算贴膜后贴膜玻璃的热应力.贴膜玻璃热应力积分允许值见表5.1.2,热应力积分计算方法见附录B.表5.1.2 贴膜玻璃热应力积分允许值玻璃状态浮法玻璃半钢化玻璃钢化玻璃热应力积分≤10≤14≤185.1.3选用玻璃膜后,贴膜玻璃的耐燃烧性应达到《贴膜玻璃》JC846的要求.5.2建筑玻璃安全膜5.2.1选用建筑玻璃安全膜时,除应计算5.1.2规定的热应力,还必须使贴膜后玻璃的落球冲击性能达到《夹层玻璃》GB9962中规定的落球冲击性能要求;霰弹袋冲击性能达到《夹层玻璃》GB9962中规定的不低于Ⅲ类夹层玻璃的霰弹冲击性能要求.5.2.2一般情况下,应根据工程设计需要及"安全防爆膜选择表"选择不同厚度的安全膜,安全防爆膜选择表见附录C.但是当玻璃的厚度≥10mm或玻璃的面积≥1.5m2时,安全膜厚度应比原设计厚度增厚1~2个级别.5.3建筑玻璃节能膜选用建筑玻璃节能膜时,除应计算5.1.2规定的热应力,还必须计算贴膜后玻璃的传热系数和遮阳系数,以保证其符合相应节能规范的要求..5.4使用寿命玻璃膜的使用寿命应≥15年.6.施工6.1一般规定6.1.1贴膜施工时必须有确保施工顺利进行的各类工具,原辅材料及施工场地.6.1.2宜在自然气候条件下安装玻璃膜,应尽量避免在过热和过冷的气候条件下安装玻璃膜. 6.1.3不同的玻璃对贴膜有一定限制,在贴膜之前应详细查阅"应力积分表".6.1.4大多数玻璃膜适用于室内,如外贴时应使用外用膜.6.1.5粘贴外用膜必须使用与之配套的安装胶,内用膜安装胶不得用于外用膜.6.1.6玻璃,玻璃膜使用时必须提供同批次产品的具有中文标识的出厂质量合格证,产品出厂的质量证明书,有效期内的型式检验报告(包括耐候性试验)等.6.1.7清洗液,安装胶,润滑剂等辅助材料应提供同批次产品的质量证明书.6.1.8贴膜施工所使用的清洗液,安装胶,施工工具和贴膜清洗养护用品均应采用该膜配套的产品.6.1.9贴膜施工的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6.2贴膜的施工6.2.1贴膜根据工程需要,分为在既有建筑的玻璃上贴膜和未安装的建筑玻璃贴膜两种.6.2.2在既有建筑的玻璃上安装贴膜时,应将有碍施工物件拆除移去.现场施工场所应保持清洁,并采用防水帆布或塑料膜等保护贴膜玻璃不被污染.6.2.3在玻璃深加工工场贴膜时,应保持贴膜工场干净整洁,防止灰尘等在玻璃表面粘附.6.2.4在贴膜之前,应用专用刀具将玻璃上的泥尘,油漆,硅酮胶等粘着物清除,用柔软无屑棉布擦去窗框周围的尘埃,所有窗角,槽口及附件均应擦拭干净.6.2.5玻璃表面污物清除后,用专用清洗液充分润湿玻璃表面,均匀擦洗整个表面,洗去玻璃表面的油迹和浮尘.6.2.6在玻璃表面清除之前,不可用清洗液擦洗砂粒严重污染的玻璃表面;在刮铲玻璃表面粘着物时应用专用工具,不得损伤玻璃,窗框及密封条等附件.6.2.7应防止灰尘与污水沿窗框边缘渗入粘污窗框与玻璃表面,在施工前应先用美纹胶带将边框贴封.6.2.8清洗后,用安装胶首次均匀地润湿整面玻璃,再用普通橡胶刮擦板刮去玻璃表面的安装胶,彻底去除玻璃上留下的尘埃和粘污物.6.2.9在整个玻璃表面再次均匀地喷上安装胶后,立即把贴膜浮铺到玻璃面上,滑向正确的位置.6.2.10采用专用刮板工具将膜下的大部分安装胶小心均匀刮除,并防止贴膜边部的水分及空气再次渗入膜下.同时,应确保玻璃或窗户的边缘留有空隙.6.2.11当玻璃完成贴膜施工后,可用不含氨离子的窗膜清洁剂清洗贴膜表面和窗框.6.2.12施工过程中,不得使玻璃局部升温.6.2.13贴膜一个月后,才可施工与膜配套的密封胶.6.2.14玻璃膜外贴施工后要有防水措施,以免雨水影响安装胶和密封胶的干燥.6.3贴膜的拼接与边部固定6.3.1在玻璃上拼接玻璃膜时,应使接缝对称,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两片膜之间应无可视色差.拼接方法为:1 重叠法:重叠宽度不应大于1.5mm;2 拼缝法:拼缝宽度应小于0.5mm.6.3.2建筑安全膜边缘应与边框固定,固定材料应采用中性硅酮密封胶将边框与膜牢固连接,连接宽度不得小于12mm.7.验收7.1一般规定7.1.1玻璃贴膜作为一个分项工程,应进行该项工程的验收.7.1.2贴膜玻璃的检验批应按下列规定划分:同一品种,类型,规格的膜和玻璃,在同一工艺条件粘贴的产品,每1000m2划分为一个检验批,总量不足1000m2时作为一个检验批,1000m2以上作为两个检验批.7.1.3 每一检验批质量验收的抽查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 建筑安全贴膜玻璃的安全性能验收时,每检验批抽取12块规格为610mm×610mm的试样(含备样6块)检验落球冲击性能,4块规格为1930 mm×864mm的试样检验霰弹袋冲击性能. 2建筑节能贴膜玻璃的热工性能验收时,每检验批抽取1组(樘)检验贴膜前后门窗或幕墙的热工性能.当无最终产成品时允许每检验批抽取不应少于5%并不得少于3块的贴膜玻璃复验玻璃贴膜前后的可见光透射比,紫外线阻隔率等,低于3块时全数检查.3 贴膜玻璃的外观质量验收时,每检验批抽取不少于5%并不得少于6块样品检验外观质量,低于6块时全数检查.4 贴膜玻璃的耐划伤程度验收时,每检验批抽取不少于5%并不得少于6块样品检验耐划伤程度,低于6块时全数检查.7.1.4 抽查验收不合格时的复验:当贴膜玻璃的检验项目抽查验收不合格时,再从同批次产品中抽查2倍上述数量的贴膜玻璃进行不合格项目的复验.如复验合格则判该批产品合格;如主控项目复验不合格则判该批产品不合格,如一般项目复验不合格则判该批产品的该项目不合格.7.2验收时应提供的资料7.2.1膜和玻璃的出厂合格证,质量证明书,有效期内的型式检验报告(包括耐候性试验),进口膜应提供进口报关单,原产地证书,经销商授权书.辅助材料的质量证明书.7.2.2每一检验批的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的验收报告.7.2.3贴膜施工过程中的记录资料.7.3主控项目7.3.1建筑安全贴膜玻璃的验收建筑安全贴膜玻璃必须在施工时准备相同制作条件,制作工艺的贴膜玻璃试样,进行落球冲击,霰弹袋冲击性能试验,以检验建筑安全膜与玻璃复合后的安全性能.检验方法:按照《夹层玻璃》GB9962中的规定进行.7.3.2建筑节能贴膜玻璃的验收建筑节能贴膜玻璃必须在施工时准备相同制作条件,制作工艺的贴膜玻璃试样,检查传热系数,遮阳系数,以检验建筑节能膜与玻璃复合后的热工性能.检验方法:采用同一构件,将其玻璃贴膜前后的热工性能进行比对测试,贴膜后的构件应达到工程设计要求.或对贴膜后的玻璃检查可见光透射比,紫外线阻隔率.7.4 一般项目7.4.1耐划伤性的验收贴膜的耐划伤程度可采用超精细000级不锈钢丝绒擦拭后,视其表面有无划伤现象为依据.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测量检查,检查时必须有监理在场.7.4.2外观质量的验收1 贴膜玻璃的外观质量应符合表7.4.2的规定.表7.4.2 贴膜玻璃的外观质量缺陷名称说明优等品合格品斑点(尘埃,颗粒,胶斑,指印,气泡)直径2.5mm不允许不允许折痕边部翘起戳破不允许不允许不允许头发与纤维2.5mm<长度≤10 mm每平方米允许个数不允许2划伤0.1mm0.3mm每平方米允许个数不允许宽度<0.8 mm且长度≤100 mm22 节能膜边部与边框间间隙应控制在0.8~1.5 mm,膜间拼缝应小于0.5 mm,但透明贴膜边部与边框间隙可控制在1~2mm.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测量检查,并作隐蔽工程记录,检查时必须有监理在场.8.使用和维护8.0.1 贴膜施工后3天内,不应移动贴膜玻璃.8.0.2 贴膜施工后15天内,不得用水擦洗贴膜玻璃.8.0.3 在贴膜玻璃的膜面上不可用吸盘悬挂或黏胶固定任何物品.8.0.4 可用丙酮或无水乙醇清除粘附在贴膜上的黏胶等污物.8.0.5在贴膜施工15天后,可用玻璃清洗剂及软性橡胶刮板擦洗玻璃贴膜.8.0.6不得使用百洁布,金属回丝,刷子及含沙粒的擦布清洗贴膜玻璃.9.附录9.1附录A 部分玻璃贴膜的性能规格列表9.2附录B 热应力积分计算方法9.3附录C 安全防爆膜选择表9.3附录D 《规程》的用词说明10.条文说明。

天津膜天膜技术参数

天津膜天膜技术参数

帘式膜组件使用说明膜天膜工程技术2005年版目录一.设计指南1.原水条件2.活性污泥条件3.膜生物反应池的配置4.出水方法5.曝气方法6.预处理7.药液清洗设备二. 运转指南1.运转管理项目2.反冲洗3.系统外浸渍清洗4.中空纤维膜丝的评价5.膜组件的保存方法三. 注意事项一设计指南1.原水条件:FP系列中空纤维膜组件为浸渍式膜组件,用于膜分离活性污泥法处理生活排水即常说的MBR。

处理工业排水使用时,事先需要充分进行运转确认。

原水中的有机物污染物的去除与传统活性污泥法一样,都是通过微生物分解。

纤维膜主要起到分离生化后水和污泥的作用。

能代替常规的二沉池,节约大量的土建占地面积。

原水为工业排水,溶有微生物很难分解的高分子物质时,应事先咨询.1.1中空纤维膜使用环境对油脂的要求一般情况下超滤膜上附有油脂时,油脂成分会广泛覆盖膜表面,从而有可能堵塞微细孔,因此原水最好不要含有过多的油脂,在N-HEX值(正已烷提取物)超过50MG/L的情况下要进行气浮除油,降到50MG/L以下。

在含有矿物质油的情况下,有可能对膜产生更恶劣的影响,此时N-HEX值降到3MG/L以下后方可用膜分离活性污泥法1.2中空纤维膜使用环境对消泡剂的要求使用消泡剂时务必使用高级乙醇消泡剂,不可使用硅胶系列消泡剂。

运转初期,污泥起泡时,有时需加入消泡剂,此时请使用高级乙醇系列消泡剂。

因硅胶系列消泡剂被吸附到膜表面时,会加快膜间压差的上升,而且硅胶引起的压差上升,属不可逆的膜污染,无法恢复,所以严格杜绝使用硅胶系列消泡剂。

1.3其它溶解在原水里的未处理有机物被吸附到膜表面,加快压差的上升,因此有时会防碍稳定运转。

末凝聚的凝聚剂(如PAM)有时同样会妨碍稳定运转,注意不要流入膜生物反应池中。

对于一般工业排水中的物质,每次都需要事先进行充分的运转确认,并研究膜分离活性污泥法是否合适。

需要确认的事项主要如下所示:.处理原水时,膜的压差上升是否急剧。

膜系统设计导则

膜系统设计导则

5-9.1 陶氏 FILMTEC™8英寸膜元件系统设计导则使用FILMTEC TM 8 英寸膜元件设计RO/NF 系统时,根据进水类型推荐设计导则如下:表5-4:8 英寸FILMTEC TM 元件在水处理应用中的设计导则反渗透产水废水海水(过滤后的市政污水)给水类型作进水井水地表水MF1 传统过滤沉井/MF1 表面取水给水 SDI SDI<1SDI<3SDI<3SDI<5SDI<3SDI<5SDI<3SDI<5平均系统gfd21-2516-2013-1712-1610-148-128-127-10通量l/m2h36-4327-3422-2920-2717-2414-2013-2011-17元件最大回收率% 30 19 17 15 14 12 15 13有限膜面积最大产水流量,gpd(m³/d)320ft²元件9,000(34)7,500(28)6,500(25)5,900(22)5,300(20)4,700(18)6,700(25)6,100(23) 365ft²元件10000(38)8,300(31)7,200(27)6,500(25)5,900(22)5,200(20)380ft²元件10,600(40)8,600(33)7,500(28)6,800(26)5,900(22)5,200(20)7,900(30)7,200(27) 390ft²元件10,600(40)8,900(34)7,700(29)7,000(26)6,300(24)5,500(21)400ft²元件11,000(42)9,100(34)7,900(30)7,200(27)6,400(24)5,700(22)440ft²元件12,000(45)10,000(38)8,700(33)7,900(30)7,100(27)6,300(24)元件类型最小浓水流量²,gpm(m³/h)BW(365ft²)元件10(2.3)13(3.0)13(3.0)15(3.4)16(3.6)18(4.1)BW(400ft²和 440ft²)10(2.3)13(3.0)13(3.0)15(3.4)18(4.1)20(4.6)NF 元件10(2.3)13(3.0)13(3.0)15(3.4)18(4.1)18(4.1)Full-Fit 元件25(5.7)25(5.7)25(5.7)25(5.7)25(5.7)25(5.7)SW 元件10(2.3)13(3.0)13(3.0)15(3.4)16(3.6)18(4.1)13(3.0)15(3.4)有效面积元件类型ft²(m²) 最大给水流量²,gpm(m³/h)BW 元件365(33.9)65(15)65(15)63(14)58(13)52(12)52(12)BW/NF 元件400(37.2)75(17)75(17)73(16.6)67(15)61(14)61(14)BW 元件440(40.9)75(17)75(17)73(16.6)67(15)61(14)61(14)Full-Fit 元件390(36.2)85(19)75(17)73(16.6)67(15)61(14)61(14)SW 元件320(29.7)65(15)65(15)63(14)58(13)52(12)52(12)63(14)56(13) SW 元件380(35.3)72(16)72(16)70(16)64(15)58(13)58(13)70(16)62(14) SW 元件400(37.2)72(16)72(16)70(16)64(15)58(13)58(13)70(16)62(14) 1MF:连续微滤工艺,膜孔径< 0.5 m。

膜天帘式膜手册 MBR

膜天帘式膜手册 MBR
帘式膜代号
2.2 技术要求
2.2.1 中空纤维帘式膜组件性能见表 1。
中空纤维帘式膜组件
Operation Manual Ver.04/01
Page 2
MOTIMO FP MEMBRANE MODULE
表1
型号
外型尺寸 a×b×c(mm)
纤维 内⁄外径 (mm)
膜面积 m2⁄片
产水量 m3⁄d 片
3.3 膜生物反应池内的配置
3.3.1 旋回流 在膜分离活性污泥法中,利用生物处理所必需的供给微生物氧的曝气形成
旋回流,同时进行膜清洗。在此过程中由曝气管中供给的空气均匀吹向纤维膜, 使膜丝产生摆动,利用曝气形成的活性污泥流进行膜清洗,如下图所示
(1) 膜下部产生的曝气,在膜组件内部发生上向流。使用上向流和空气气泡来 清洗膜;
Operation Manual Ver.04/01
Page 7
MOTIMO FP MEMBRANE MODULE
一般说来此种布局目的是为了确保形成均匀的旋回流空间。布置时请确保膜组件 的上部和下部有足够的空间,使膜区内部的上向流和膜区外部的下向流处形成均 匀的旋回流。
3.4 产水方法
3.4.1 产水量设定
瞬间的膜过滤通量会比此值大。 3.4.2 产水泵的设定 (1) 产水时出水管路中的吸引压力(负压)很低,一般在 5~30 kpa 左右,因
此出水泵通常设定为自吸泵。 (2) 在产水泵的出水侧设置流量传感器,通过变频控制流量,使出水泵的流量
Operation Manual Ver.04/01
Page 8
2.5.1 产品应放置在通风干燥、有遮掩物、防潮清洁和无腐蚀性气体的场所贮存。
Operation Manual Ver.04/01

帘式膜组件使用导则

帘式膜组件使用导则
(2) 膜单元中,建议每片膜组件之间距离不少于 80mm; (3) 采用多个单元时,每个膜单元之间都必须保证上述空间。 3)断面布局
以通常运转时最低水位为准,设计本组件的断面布局,以确保上下空间。 对于膜组件的上下部,确保以下空间:(1)膜组件的上面至水面(最低水位)的 距离,最低 500mm。(2)曝气管与组件下部之间的距离最低不能小于 180 mm。 (3)曝气管与曝气池(箱)底面之间的距离 150-250 mm 之间,最低不能小于 150 mm。断面布局建议如下图所示。
FMAX: 最大膜通量 0.36 (m3/(m2/帘)
表 1-2 原水水量
m3/d
m3/h
日平均污水量
Q
Q/24
m3/min Q/1440
日最大污水量
Qmax
------
-------
时最大污水量
------
3 Q/24
3 Q/1440
② 工业废水处理的场合
膜的使用数量 n(帘)=Qmax ÷ S ÷ F
图 1-7 有曝气池或脱氮池的场合 ② 过滤池内膜单元的布置 1) 旋回流 在膜分离活性污泥法中,利用生物处理所必需的供给微生物氧的曝气形成 旋回流,同时进行膜清洗。在此过程中由曝气管中供给的空气均匀吹向纤维膜, 使膜丝产生摆动,利用曝气形成的活性污泥流进行膜清洗,如下图所示
图 1-8 膜区曝气时的流体情况 (1) 膜下部产生的曝气,在膜组件内部发生上向流。使用上向流和空气气泡来
2) 膜组件和膜单元框架之间的固定,要便于拆卸,更换或维护膜组件。 3) 产水集合管的选择根据单个膜单元的大小进行设计,出于节约材料费
用的考虑,膜单元集成膜组件的数量在 5~15 帘的情况下,可以采用 膜安装架作为产水集合管。(见图纸 1-5)超出此范围的膜单元采用另 配产水集合管的方式。 4) 曝气管路一般独立设计,曝气干管和曝气支管都集成到膜单元内固 定,如图 1-2,1-3。也可以将膜支架的曝气管支撑梁作为曝气干管, 如图 1-5。曝气管路的材质一般以 UPVC 管材为主。 5) 所有的接口要密封良好,便于拆装。

天津膜天膜技术参数

天津膜天膜技术参数

帘式膜组件使用说明天津膜天膜工程技术有限公司2005年版目录一.设计指南1.原水条件2.活性污泥条件3.膜生物反应池内的配置4.出水方法5.曝气方法6.预处理7.药液清洗设备二. 运转指南1.运转管理项目2.反冲洗3.系统外浸渍清洗4.中空纤维膜丝的评价5.膜组件的保存方法三. 注意事项一设计指南1.原水条件:FP系列中空纤维膜组件为浸渍式膜组件,用于膜分离活性污泥法处理生活排水即常说的MBR。

处理工业排水使用时,事先需要充分进行运转确认。

原水中的有机物污染物的去除与传统活性污泥法一样,都是通过微生物分解。

纤维膜主要起到分离生化后水和污泥的作用。

能代替常规的二沉池,节约大量的土建占地面积。

原水为工业排水,溶有微生物很难分解的高分子物质时,应事先咨询.1.1中空纤维膜使用环境对油脂的要求一般情况下超滤膜上附有油脂时,油脂成分会广泛覆盖膜表面,从而有可能堵塞微细孔,因此原水最好不要含有过多的油脂,在N-HEX值(正已烷提取物)超过50MG/L的情况下要进行气浮除油,降到50MG/L以下。

在含有矿物质油的情况下,有可能对膜产生更恶劣的影响,此时N-HEX值降到3MG/L以下后方可用膜分离活性污泥法1.2中空纤维膜使用环境对消泡剂的要求使用消泡剂时务必使用高级乙醇消泡剂,不可使用硅胶系列消泡剂。

运转初期,污泥起泡时,有时需加入消泡剂,此时请使用高级乙醇系列消泡剂。

因硅胶系列消泡剂被吸附到膜表面时,会加快膜间压差的上升,而且硅胶引起的压差上升,属不可逆的膜污染,无法恢复,所以严格杜绝使用硅胶系列消泡剂。

1.3其它溶解在原水里的未处理有机物被吸附到膜表面,加快压差的上升,因此有时会防碍稳定运转。

末凝聚的凝聚剂(如PAM)有时同样会妨碍稳定运转,注意不要流入膜生物反应池中。

对于一般工业排水中的物质,每次都需要事先进行充分的运转确认,并研究膜分离活性污泥法是否合适。

需要确认的事项主要如下所示:.处理原水时,膜的压差上升是否急剧。

膜结构设计规范

膜结构设计规范

第一章总则一、为了在膜结构的设计与施工中,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根据我公司多年来设计、施工经验及技术经济的发展要求,特制定本规程。

二、本规程适用于一般永久性、临时性民用建筑屋盖及构筑物,除开合式和充气膜结构之外的膜结构设计、施工与验收。

三、对超过本规程规定的建筑膜结构参照使用本规程时,除应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规范、规程或标准的规定。

对超过本规程规定的膜材、配件等应参照相关的规定进行试验。

四、设计膜结构时,必须根据设计条件进行计算分析,严禁盲目套用其他膜结构的设计或计算结果。

五、膜结构的设计、施工和验收,除应执行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术语和符号第一节术语一、膜材membrane material由高强度的织物基材和聚合物涂层构成的复合材料。

涂层对基材起保护作用,并形成膜材料的密封性能。

二、膜片membrane sheet膜材的裁剪片。

三、膜体membrane field由膜片连接加工而成的膜区域。

四、膜面membrane surface张拉并安装就位于支承结构上的膜体。

五、膜结构membrane structure由膜面和支承结构共同组成的属于建筑物或构筑物的一部分或整个结构称为膜结构。

六、充气膜结构air-supported membrane structure利用充气方式使膜面内外产生压力差,从而保持稳定的膜面形态的膜结构。

七、开合式膜结构retractable membrane structure利用机械方式使膜在开启和闭合的膜结构。

八、张力膜结构tensile membrane structure由膜面与索通过施加预张力形成具有一定刚度的稳定曲面,从而能够承受一定外荷载的空间结构形式。

九、索cable是钢丝索以及平行线绞合钢丝束的总称,有时也指数根据绳索或平行线绞合钢丝束构成的集束体。

十、形状设计form finding根据建筑要求,寻找膜结构在预张力状态下的初始平衡形状的过程。

膜结构设计理念

膜结构设计理念

膜结构设计理念
膜结构设计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创新性:膜结构是一种新型的建筑形式,其设计需要打破传统的
建筑观念,寻求更加具有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这种创新性可以体现在结构形式、材料选择、施工工艺等多个方面。

2.功能性:膜结构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其使用功能,包括承受的荷
载、所需的空间、美学要求等。

设计时需要结合实际需求,确保结构的实用性和舒适性。

3.可持续性:膜结构设计应考虑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选择环
保材料、优化结构设计、降低能耗等方面都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4.艺术性:膜结构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形式,其设计也需要注重美
学和艺术性。

通过独特的造型和色彩设计,使膜结构成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

5.安全性:膜结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安全因素,包括结构强度、稳
定性、耐久性等方面。

设计时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确保结构的安全可靠性。

6.经济性:膜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到经济因素,包括工程预算、施工
成本、维护费用等。

在保证功能和安全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地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膜结构设计理念是多方面的,需要综合考虑创新性、功能
性、可持续性、艺术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等多个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OTIMO膜过滤系统的设计
1、膜组件设计选型原则
1)设计进水水质时,建议以20~25℃为设计进水温度
2)设计通量依据表1、性能参数表初步选定,再根据具体水源、水质或中试情况确定最佳的运行通量。

2、超滤系统设计流程
3、膜组件温度与通量校正曲线
因液体的黏度会随温度发生变化,因此对于任何超滤膜组件,在任意工作压力下,过滤流量将会随温度而发生变化。

图1 为MOTIMO膜组件通量在同一透膜压差下膜透水量随温度变化曲线。

图1中以液体温度为25℃为基准设定校正系数为1,按运行实际温度从表中读出校正系数。

则实际温度下的膜通量=标准状态下的膜通量×校正系数示例1:通过表1并结合实际水源水质情况,确定25℃下的设计通量为87.5L/m2·h,实际运行温度为15℃时,通过图1查得修正系数,计算在同等透膜压差不变的情况下膜通量。

则15℃下的通量=87.5×0.8=70L/m2·h
4、MOTIMO中空纤维膜组件应用导则
表1膜组件应用导则
注:表中测试温度为25℃,数据仅供参考。

5 、UOF Ⅳ/MOF Ⅳ膜组件性能参数表
6、超滤的反洗与清洗
由于膜应用范围广泛,处理介质复杂,在处理料液过程中,膜表面会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

原则上清洗周期越短,膜性能恢复越好,使用寿命越长。

用户可根据自己的工艺,选择合适的清洗剂和清洗周期。

清洗方式主要分为物理清洗和化学清洗:
6.1物理清洗:
正洗,即用清水将组件内残余料液清洗干净,用清水以一定流速通过纤维原液侧,将污染物洗出,可采取循环或边洗边排的方式。

此时,浓水阀门全开(等压清洗),产水口阀门全闭,清洗时间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10~30分
钟(非在线清洗时间)。


反洗,施以低压(一般略大于工作压力),使清水(自来水或膜过滤水)由
纤维滤出液侧向纤维原液侧渗透,
膜原液侧的污染物及渗入微孔中的阻塞物即被洗出,在反洗过程中,透过液不要回到清洗罐(建议排放)以防造成膜净水侧的
污染,清洗时间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
10~20
分钟(非在线清洗时间)。


浸泡,膜经正洗、反洗后,效果欠佳时,可用清水或药液浸泡,使污染物疏
松,一定时间的浸泡往往是去除污染的有效方法。

● 气、水双洗,在膜组件反洗的同时,从进水口通入一定量压缩空气,气泡在
组件内上升振荡,使污染物脱落,从排污口排出。

此法可实现工艺过程自动化和连续化。

注:用MOF ⅣB/UOF Ⅳ 膜组件配装的系统,可采用气、水双洗设计,使系统连续
稳定运行。

6.2化学清洗
由于PVDF 具有优良的抗污染性,一般用物理清洗即可达到较好的效果,如物
理清洗不理想,可进行化学清洗。


在连续膜过滤设备系统中,一般3~12周进行化学清洗一次,去除有机物
正洗示意图
反洗示意图
污染,恢复膜通量。

化学清洗时,可采用杀菌性能优异的常用水处理药剂如次氯酸钠、二氧化氯等进行系统杀菌处理;采用NaOH溶液去除膜系统的有机物污染;采用HCL或EDTA钠盐溶液去除膜系统的无机盐结垢污染。

●碱清洗:用400~10000ppm 氢氧化钠水溶液,在膜系统内部低压(<
0.1MPa)循环20 分钟,浸泡20~120分钟后,循环20~120分钟,用水
清洗至中性。

此清洗剂适用于有机物物污染。

注意:固体碱必须充分溶解后,再进行配制。

●次氯酸钠清洗,用500-3000ppm次氯酸钠水溶液,在膜系统内部低压(<
0.1MPa)循环20 分钟,浸泡20~120分钟后,循环20~120分钟,用水
清洗至中性。

此清洗剂适用于微生物污染。

(一般工业品次氯酸钠为10wt%有效氯)。

●酸清洗,用浓度为0.3~1wt%的盐酸水溶液,在膜系统内部低压(<
0.1MPa)循环20 分钟,浸泡20~120分钟后,循环20~120分钟,用水
清洗至中性。

此清洗剂适用于无机污染,如:高硬度水质。

(一般工业品盐酸浓度按30wt%计)。

●除了使用盐酸(盐酸产品浓度30wt%),还可以使用草酸(0.3wt%)、柠檬
酸(0.05mol/L)、硝酸(0.1mol/L)等进行清洗。

●表面活性剂清洗,可采用十二烷基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
苯磺酸钠等,一般浓度为200~1000ppm。

●EDTA钠盐,可采用二钠盐、四钠盐,一般浓度为0.5~2 wt%。

●根据市场销售的药剂浓度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另外,浓度随季节的转换
有所变动。

建议使用药物前,采用实验等方法进行确认以后再使用。

●标准药液温度为20-30℃。

6.3化学清洗系统与反洗系统
为保证超滤系统的稳定长期运行,需要配置反洗系统、化学清洗系统、压缩空气等辅助系统。

图1超滤反洗及化学清洗示意图
6.3.1反洗系统
反洗系统包括反洗水箱、反洗水泵及次氯酸钠加药装置。

1)反洗水箱
超滤反洗用水采用超滤产水,一般设置独立反洗水箱,反洗水保持一定的余氯,保障反洗系统不受二次污染。

2)反洗水泵
水泵流量:膜组件数量×2~2.5吨/小时计算流量。

水泵扬程:一般取15~20m。

水泵过流部件为不锈钢材质。

3)次氯酸钠加药装置
为了抑制膜组件内细菌滋生,单独设置加药系统。

加药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进水中连续加入0.5~5mg/L NaOCl,另一种是在反洗水中加入0.5~5 mg/L
NaOCl。

加药系统:
加药箱:一般按24小时以上配置。

加药箱配置低液位开关,报警等功能
计量泵:按加入反洗水中次氯酸钠浓度0.5~5 mg/L或按进水中加入0.5~5 mg/L 浓度来确定计量泵的流量,压力大于0.3Mpa.
4)化学增强反洗
杀菌剂浓度:100~300mg/L。

酸浓度:500~3000mg/L。

NaOH浓度:400~800mg/L。

6.3.2化学清洗系统
原水进口与产水出口压差≥ 0.1 Mpa.时;产水量低于设计值或进口压力接近设计最高值,且通过反洗不能恢复时就应对超滤装置进行清洗。

清洗系统包括清洗溶液箱、清洗水泵及清洗过滤器,清洗过程通常采用手动配药方式,且需将待清洗装置停机后进行。

①清洗溶液箱:
清洗溶液箱,一般按满足每组单元膜组件及其管路容积计算溶液箱的体积。

②清洗水泵:
1)流量:按膜数量×1.5吨/小时流量计算
2)扬程:一般取15~20m。

3)泵的过滤部件应为不锈钢
7、超滤装置程控步序表(见附表)
超滤装置为自动运行,每20~60分钟需反洗一次。

因超滤系统进水水质差异较大,具体的运行及清洗参数、程序控制等宜根据现场调试情况最终确定。

当水质较差时,需增加反洗和化学清洗的频率。

8、MOTIMO膜组件的保存
未使用的膜组件应置于阴凉处,避免阳光直射,严禁排放膜组件内部的保护液。

短期停机的情况下:停机1~3天以内,需在膜组件内部充水的状态下停机;如果停机3~7天左右,需注入浓度为20~50mg/L的次氯酸钠或二氧化氯溶液。

长期停机的情况下:膜组件要先经过次氯酸钠药洗后,再注入浓度为1%的亚硫酸氢钠溶液,其pH值应在3~6之间,保存一段时间后,应重新添加保护液。

9、MOTIMO系列超滤膜装置运行程控步序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