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比喻句教学设计(新)
认识比喻句教学设计

认识比喻句教学设计认识比喻句设计理念:通过情境让学生进入快乐的研究乐园,层层引导学生从形象、图文到句子,逐步认识比喻句。
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通过“认识比喻句”、“说说比喻句”、“辨辨比喻句”三个阶梯训练,让学生学会比喻句。
教学目标:初步了解什么是比喻句,由图到句,由浅入深,并研究说一说、辨一辨比喻句。
教学重点:认识比喻句。
教学难点:研究说一说比喻句。
教学过程:一、认识“比喻句”1.情境导入:出示情境图:今天天气真热,太阳就像个大火球。
出示句子:太阳像个火球。
引导学生感受到句子的意境和趣味。
2.找一找:在生活中寻找相似的事物,如蜻蜓像飞机、树叶像大扇子、蘑菇像雨伞等,培养学生对比喻句的感知能力。
3.复课文中学过的比喻句:如“春雨像春姑娘纺出的线,轻轻地落在地上,沙沙沙,沙沙沙……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湖水像一面镜子。
山石像一只正要跳起的青蛙。
”等,加深学生对比喻句的理解。
二、明确“比喻句”的定义:比喻句是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通过打比方的方式进行表达。
它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喻词和喻体。
通过例句,让学生理解比喻句的构成。
三、看图说比喻句: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说出图中的比喻句,如“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的像一颗颗闪闪发光的宝石。
”等,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分辨比喻句:通过给出句子让学生判断是否为比喻句,如“树上的柿子像个大灯笼。
”等,提高学生对比喻句的辨识能力。
比喻句教学设计[全文5篇]
![比喻句教学设计[全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a99fd00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9f.png)
比喻句教学设计[全文5篇]第一篇:比喻句教学设计比喻句教学设计范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比喻句教学设计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比喻句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了解比喻句的作用,认识比喻句的特点。
2、初步判断一句话是不是比喻句。
3、培养学生写比喻句的兴趣,从而乐于表达,乐于写话。
二、教学准备:一年级《小池塘》中一段优美的比喻句。
几组形状、颜色相似物体的图片。
三、重难点:1、了解比喻句的表达特点。
2、初步学写比喻句。
四、教学过程:1、欣赏优美的比喻句。
首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小学一年级下册《小池塘》中这样一段话:白云倒映在池塘里,像一群白鹅。
太阳倒映在池塘里,像一只鲜红的气球。
月牙倒映在池塘里,像一只弯弯的小船。
星星倒映在池塘里,像许多闪亮的珍珠。
写得美吗?它呀!美就美在用了四个比喻句。
那么什么是比喻句呢?2、观察句子,找出比喻句的特点。
就拿白云倒映在池塘里,像一群白鹅一句来说,句子中出现了两个不同的事物,白云和白鹅。
它们具有相似之处,颜色相同、都是白色,并且形状也类似。
像这样,把两个具有相似点的不同类别的事物放在一起做比较,这样的句子就叫比喻句,也叫作打比方。
简单点说,就是把一个物体或人比喻成另一个物体。
下面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句子:弯弯的月儿像小小的船。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句子写了哪两样事物,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呢?恩。
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弯弯的月儿像小小的船这句话中的月儿和小船是不同种类的事物,但他们有共同之处,都是弯弯的,而且两头尖。
所以这个句子呀就是我们刚才所说的比喻句。
一般来说,一个比喻句包括三个部分:本体、喻体和比喻词。
通常把被比的'事物叫作“本体”,把拿来作比的事物叫作“喻体”,把联系两者的关键词叫作“比喻词”。
3、巩固练习。
那同学们,弯弯的月儿像小小的船。
这个比喻句中,本体、喻体、比喻词各是什么?请开动脑筋找一找吧!恩,真厉害!这么快就找到了。
微课认识比喻句教学设计

微课认识比喻句教学设计第一篇:微课认识比喻句教学设计认识比喻句教学目标:1、学习得体、贴切地说好比喻句。
2、在活动中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比喻句的基本知识,明确比喻句的基本结构,作用及应注意的问题。
3、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觉性,培养学生的思维与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比喻句的基本知识,学会说好比喻句。
教学难点:掌握比喻句的基本知识,学会说好比喻句。
教学过程:一、提问导入1、美丽的彩虹就像一座七彩的桥高挂在雨后的天空。
2、彩虹挂在雨后的天空。
同学们,这两个句子,你喜欢哪一句呢?为什么?二、深入探究1、是的,像第一句这样的句子可以更好的表达思想感情,使语言准确、鲜明、生动,具有更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我们将这样的句子称为比喻句。
比喻,俗称打比方。
简单点说,就是把一个物体或人比喻成另一个物体。
它是利用两种不同种类的事物之间的某种相似来进行说明或描写。
2、练习:弯弯的月儿像小船。
这个句子写了哪两样事物?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寻找共同点:月儿和小船是两种不同的事物,但它们有共同之处,都是弯弯的,而且两头尖。
所以这个句子是比喻句。
3、一般来说,一个比喻句包括三个部分:本体、喻体、比喻词。
通常把被比的事物叫作本体,把拿来作比的事物叫作喻体,把用来联系本体和喻体之间的词叫作比喻词。
4、练习:(1)弯弯的月儿像小船。
这个句子中的本体、喻体、比喻词各是什么?这个句子中的本体是弯弯的月儿,喻体是小船,比喻词是像。
(2)孔雀那美丽的尾巴抖动着,像一把五彩洒金的大扇子。
这句话中的本体是(),喻体是(),比喻词是()。
(3)判断下面两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并说出理由。
a、妹妹急得像要哭了。
b、小女孩像她妈妈一样美。
分析:妹妹急得像要哭了。
这个句子的比喻词是像,本体是妹妹,但没有喻体,所以不是比喻句。
分析:小女孩像她妈妈一样美。
比喻句中本体和喻体应该是不同类别的,而这个句子中小女孩和妈妈是同一个类别的,都是人,不构成比喻句。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认识比喻句》微课教学设计

《认识比喻句》微课教学设计
赵县沙河店镇中心小学张立哲
设计意图:1、使学生了解比喻句的特点,知道什么是比喻句
2、会判断一些简单的比喻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微课的题目是----认识比喻句。
二、新授
(一)我们先来看两组句子
1、蒲公英的花可以张开、合上。
2、蒲公英的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1、一棵高大的橡树挺立在路旁。
2、一棵高大的橡树像草原的哨兵挺立在路旁。
我们发现第二个句子比第一个句更形象更生动更能感染人,我们把这样的句子成为比喻句。
(二)出示比喻句的定义
比喻句就是打比方,两种不同类的事物有相似点,便用甲事物比方乙事物。
例如:弯弯的月亮像小船
月亮和小船是不同类的事物,而且有相似点。
前面的两组句子中“蒲公英的花”和“我们的手掌”,“橡树”和“哨兵”都是此种情况。
(三)了解比喻词
常用的比喻词好像、如、犹如、似乎、仿佛 ......它们都是像字的好朋友,都是常用的比喻词。
(四)判断比喻句
1、树上的苹果仿佛一个个的红灯笼。
2、树叶上的露珠仿佛一颗颗宝石。
3、小明长得像他爸爸。
4、妹妹急得像要哭了。
第一句和第二句苹果和红灯笼,露珠和宝石都是不同类的事物,而且有相似之处,是比喻句。
第三句小明和爸爸是同类,虽然有比喻词,但不是比喻句。
第四句虽然有像,但是没有相似的事物,所以也不是比喻句。
(五)判断比喻句的方法
为了便于大家判断比喻句,老师编了一个顺口溜
判断比喻看仔细
别被像字所蒙蔽
定要甲物比乙物
同类事物不可比。
认识比喻句教学设计

认识比喻句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教材:《语文》第三册,第十章“比喻句”。
内容:让学生理解比喻句的定义、类型和作用,学会识别和运用比喻句。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比喻句的概念,掌握比喻句的构成要素。
2. 学生能够识别不同类型的比喻句,并理解其表达效果。
3. 学生能够运用比喻句进行写作,提高表达效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比喻句的类型和作用,比喻句在写作中的运用。
重点:比喻句的定义,比喻句的构成要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事物,从而引入比喻句的概念。
2. 讲解:在黑板上写出比喻句的定义,并通过PPT展示不同类型的比喻句,讲解其构成要素和作用。
3. 举例:通过PPT展示一些比喻句的例子,让学生识别并理解其表达效果。
4. 练习:让学生分组,每组编写一个比喻句,并解释其含义。
然后互相交流,评选出最有创意的比喻句。
5. 应用:让学生运用比喻句进行写作,可以是造句、写段落或写短文。
六、板书设计比喻句的定义构成要素:本体、喻体、比喻词类型:明喻、暗喻、借喻作用:增强表达效果、形象生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编写一个比喻句,并解释其含义。
答案:示例:时间就像一把利刃,能够切割一切。
2. 作业题目:运用比喻句描述一个人物或事物的特点。
答案:示例:他像一只勤劳的蜜蜂,不断地努力工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比喻句的概念和作用,并能识别和运用不同类型的比喻句。
但在实践中,学生可能对比喻句的运用还不够灵活,需要进一步的练习和指导。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尝试创作比喻句的诗歌或故事,提高他们对比喻句的运用能力。
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比喻句在日常生活和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引入环节在引入环节,通过展示一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事物,从而引入比喻句的概念。
认识比喻句教学设计

认识比喻句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认识比喻句》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第四单元(句群)中的教学内容。
这部分知识是前一节课“认识比喻”的延续和发展,它对以后正确认识事物,理解词句的意思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比喻句的特点,即本体和喻体之间具有相似点的特点,并学会恰当地使用比喻句。
2、在愉快、轻松的学习环境中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三、重点难点重点: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比喻句的特点,并学会恰当地使用比喻句。
难点:学会恰当地使用比喻句。
四、教学准备小黑析若干块。
五、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了比喻,有关比喻的特点你们都掌握了吗?那老师来检查一下。
(出示小黑板)请同学们读一读,看看这些句子是不是比喻句,是比喻句的请在括号里打上“√”,不是的打上“×”。
(1)漓江的水真绿啊!()(2)弯弯的月亮像小船。
()(3)她的头发像缕稻。
()(4)索马里海盗真可恶。
()(5)他好像睡着了呢!()2、学习新课。
第一块:认识明喻句。
老师已经把这几句话作了分类,请同学们再读读第一类句子,并告诉老师这一类句子有什么共同点?(板书:明喻句)明喻句有什么特点?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来概括?那么这个“像”或“好像”就是明喻句的什么?(板书:比喻词)明喻句除了用“像”或“好像”作比喻词外,还常用哪些词作比喻词?谁能说几个?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了,我说一个明喻句,你们说出它的本体和喻体,并说说它们的相似点。
(出示小黑板)如:狼急得在树林里团团转。
本体是“狼”,喻体是“团团转”,相似点是“无目的的着急”。
第二块:认识暗喻句和借喻句。
学习第二类句子:弯弯的月亮像小船。
为什么说月亮像小船?这里有什么相似点?(板书:形状)除了形状外,还可以从哪些方面来作比喻?谁能说几个?如:他的脸红得像个红苹果。
这里是从哪个方面来作比喻的?(板书:颜色)第二类句子除了用“像”外,还常用哪些词来作比喻词?谁能说几个?如:(开得)像个火红的云朵。
比喻句教案

比喻句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比喻句的定义和特点;
2.掌握比喻句的构成方法;
3.能够运用比喻句进行表达。
二、教学重点
1.比喻句的构成方法;
2.比喻句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
1.比喻句的运用;
2.比喻句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出示一幅画,让学生描述画中的景象。
引导学生发现画中的一些特点,如颜色、形状、大小等等。
2. 讲解
1.定义比喻句:比喻句是一种修辞手法,用一个事物来比喻另一个事物,以便更生动地表达出来。
2.比喻句的构成方法:比喻句由比喻体和被比喻体两部分组成。
比喻体是用来比喻的事物,被比喻体是被比喻的事物。
比喻体和被比喻体之间用“像”、“如同”、“好像”等词语连接。
3.比喻句的特点:比喻句能够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事物的特点,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3. 练习
1.学生自己编写比喻句,如“他的笑声像春天的小溪一样清脆”。
2.学生阅读一篇文章,找出其中的比喻句,并解释比喻的意义。
4. 总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比喻句的构成方法和特点,并强调比喻句的运用要符合语境,不能过度使用。
五、教学评价
1.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比喻句的定义和特点;
2.学生能够掌握比喻句的构成方法;
3.学生能够运用比喻句进行表达。
比喻句的教案

比喻句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什么是比喻句,能够辨别比喻句中的比喻成分;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比喻句表达和理解含义;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联想能力,增强学生对语言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比喻句的定义和特点,学会辨析比喻句的比喻成分;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辨析比喻句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视频或展示一些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目标:比喻句。
2. 提出问题(5分钟)老师提示学生,让学生思考,比喻句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
3. 讲解比喻句的定义和特点(10分钟)老师给出比喻句的定义:"比喻句是用一个事物或概念来描写另一个事物或概念的句子。
"然后讲解比喻句的特点,如形象、夸张、简练等。
4. 辨析比喻成分(15分钟)让学生观察一些比喻句,找出其中的比喻成分。
老师提供几个例子,如“她的眼睛像明亮的星星”,让学生找出比喻成分是“明亮的星星”。
通过多个例子辨析比喻成分,确保学生能够理解。
5. 练习比喻句(15分钟)老师提供一些句子,要求学生判断是否为比喻句,并辨析其中的比喻成分。
例如:“他是一个小太阳。
”学生需要判断这句话是否为比喻句,然后找出其中的比喻成分。
“小太阳”就是比喻成分。
6. 制作比喻句(15分钟)让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每个小组选一个物品或概念,然后制作一个比喻句来描写它。
学生可以运用刚刚学到的知识,通过比喻句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7. 展示与评价(10分钟)每个小组轮流展示他们制作的比喻句,其他同学可以对其进行评价和讨论,从中互相学习。
四、课堂小结(5分钟)老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确保学生能够确切地理解和掌握比喻句。
五、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句子,判断其中是否有比喻句,并找出比喻成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比喻句》微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比喻句的作用,认识比喻句的特点。
2、初步判断一句话是不是比喻句。
3、培养学生写比喻句的兴趣,从而乐于表达,乐于写话。
二、教学准备:
一年级《小池塘》中一段优美的比喻句。
几组形状、颜色相似物体的图片。
三、重难点:
1、了解比喻句的表达特点。
2、初步学写比喻句。
四、教学过程:
1、欣赏优美的比喻句。
首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小学一年级下册《小池塘》中这样一段话:
白云倒映在池塘里,像一群白鹅。
太阳倒映在池塘里,像一只鲜红的气球。
月牙倒映在池塘里,像一只弯弯的小船。
星星倒映在池塘里,像许多闪亮的珍珠。
写得美吗?它呀!美就美在用了四个比喻句。
那么什么是比喻句呢?
2、观察句子,找出比喻句的特点。
就拿白云倒映在池塘里,像一群白鹅一句来说,句子中出现了两个不同的事物,白云和白鹅。
它们具有相似之处,颜色相同、都是白色,并且形状也类似。
像这样,把两个具有相似点的不同类别的事物放在一起做比较,这样的句子就叫比喻句,也叫作打比方。
简单点说,就是把一个物体或人比喻成另一个物体。
下面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句子:弯弯的月儿像小小的船。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句子写了哪两样事物,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呢?恩。
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弯弯的月儿像小小的船这句话中的月儿和小船是不同种类的事物,但他们有共同之处,都是弯弯的,而且两头尖。
所以这个句子呀就是我们刚才所说的比喻句。
一般来说,一个比喻句包括三个部分:本体、喻体和比喻词。
通常把被比的事物叫作“本体”,把拿来作比的事物叫作“喻体”,把联系两者的关键词叫作“比喻词”。
3、巩固练习。
那同学们,弯弯的月儿像小小的船。
这个比喻句中,本体、喻体、比喻词各是什么?请开动脑筋找一找吧!恩,真厉害!这么快就找到了。
在这个比喻句中,月儿是本体,船是喻体,像是比喻词。
同学们,刚才通过对比喻句中本体、喻体、比喻词的学习,你们学会了吗?下面老师要考考你呦!孔雀那美丽的尾巴抖动着,像一把五彩洒金的大扇子。
这个比喻句中,本体是();喻体是();比喻词又是()?赶快写下来吧!同学们又答出来了,真
棒啊!这个比喻句中,本体是(孔雀);喻体是(大扇子);比喻词是(像)大家学得真快啊!
我再出两道题考考大家!要认真思考哦!。
请同学们判断一下,这两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吗?
(1)妹妹急得像要哭了。
(2)小女孩像她妈妈一样美。
我们先来看:妹妹急得像要哭了。
这个句子的本体是妹妹,比喻词是“像”,但没有喻体,所以不是比喻句。
再来看第二句:小女孩像她妈妈一样美。
我们都知道
比喻句中本体和喻体应是不同类别的事物,而这个句子中小女孩和妈妈是同一类别的,都是人,所以不能构成比喻句。
五、鼓励总结,激发写“比喻句”的兴趣。
通过比较,我们更清楚地明确比喻句具备以下两个特点:
(1)比喻句一般有本体、喻体、比喻词三个部分构成。
(2)句中本体、喻体必须是两种不同种类的事物,而且有相似之处,存在着比喻关系。
看到同学们能正确地把握比喻句,老师真的非常高兴。
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不仅能辨别比喻句,还能将它们运用到自己的文章当中去,令人赏心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