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南站山水城市 概念性规划设计

合集下载

南京铁路南站综合规划

南京铁路南站综合规划

铁路南京南站地区综合规划阿特金斯顾问有限公司南京市交通规划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7.11阿特金斯顾问有限公司南京交通规划研究所有限公司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铁路南京南站地区综合规划项目组成员主编单位:阿特金斯顾问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倪桂明交通部副董事专家咨询组:Mark Harrison 首席城市规划师陈海潮资深顾问Jacky Yueng 首席交通工程师C. MacDonald 行人设施专家项目主管人:赵童主任交通规划师Andrew Lee 主任交通工程师项目组成员:李晓东 主任规划师邱嘉宁 高级城市规划师荀扬 规划师历宏威交通工程师、规划师洪于亮交通工程师杜学松交通工程师廖建宁 高级咨询顾问洪维 高级咨询顾问参编单位:南京市交通规划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项目负责人:杨涛董事长、教授项目组成员:何宁总经理、教授级高工孙俊副总工、高工诰俊成交通工程师施小静交通工程师施泉交通工程师阿特金斯顾问有限公司南京交通规划研究所有限公司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参编单位: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首席负责人:段进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导、总规划师、东南大学城市空间研究所所长第二负责人:季松注册规划师、讲师、博士项目组成员:李亮规划师胡旭明建筑师戴国雯助理规划师杨杰助理规划师阿特金斯顾问有限公司南京交通规划研究所有限公司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目录前言 (1)1项目概述 (2)1.1 规划范围 (2)1.2 主要工作 (3)1.3 规划依据 (3)1.4 报告简介 (4)1.4.1 报告分册 (4)1.4.2 第一册 综合规划报告主要内容 (4)2基本背景 (6)2.1 铁路南京南站 (6)2.2 铁路南京南站站房规划设计 (6)2.2.1 南京南站主要设计内容 (6)2.2.2 南京南站站房设计方案 (7)2.2.3 南京南站站房经济技术指标 (9)2.3 宏观区域发展背景研究 (9)2.3.1 城市群层面 –– 环渤海与长三角的战略节点 (9)2.3.2 长三角层面–– 长三角层面促进沪宁杭一体化..10 2.3.3 城市圈层面 –– 提高南京都市圈竞争力 (11)2.4 南京南站区位研究及相关规划回顾 (11)2.4.1 南京市区域格局及功能结构 (11)2.4.2 南京南站周边地区现状与规划分析 (13)2.5 基地现状分析 (18)2.5.1 地形及地质条件 (18)2.5.2 土地利用现状 (18)2.5.3 现状建设状况 (19)2.5.4 现状道路分析 (20)2.5.5 绿化及水体条件分析 (22)2.5.6 基础设施现状 (23)阿特金斯顾问有限公司南京交通规划研究所有限公司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5.7 基地现状分析总结 (24)2.6 SWOT分析 (24)3关键问题与工作框架 (26)3.1 关键问题 (26)3.2 工作框架 (26)4定位与目标 (28)4.1 发展定位 (28)4.2 规划目标 (28)4.2.1 近期目标:长三角综合交通枢纽 (29)4.2.2 中期目标:综合型商业商务中心“南站商圈”.294.2.3 远期目标:南部城市副中心 (30)4.3 规划理念 (31)4.3.1 交通高效理念 (31)4.3.2 TOD 发展模式 (31)4.3.3 多元功能理念 (32)4.3.4 混合用地理念 (32)4.3.5 生态网络理念 (33)5功能策划 (34)5.1 南京南站地区四大功能板块 (34)5.2 功能发展策略 (34)5.3 功能板块发展规模建议 (35)5.3.1 居住板块规模建议 (35)5.3.2 商务功能板块规模建议 (35)5.3.3 商业商贸功能板块规模建议 (36)5.4 产业发展建议 (39)5.4.1 产业的选择原则 (39)5.4.2 产业合适度分析 (39)5.5 项目建议 (41)5.5.1 商务功能板块可考虑项目 (41)5.5.2 商业商贸功能板块可考虑项目 (42)阿特金斯顾问有限公司南京交通规划研究所有限公司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5.5.3 居住功能板块可考虑项目 (42)5.5.4 旅游文化功能板块可考虑项目 (43)6土地利用规划 (44)6.1 空间结构 (44)6.2 规划要素 (45)6.3 功能分区 (46)6.4 土地利用 (47)6.4.1 土地利用方案推导程序解析 (47)6.4.2 用地布局原则 (47)6.4.3 土地利用方案 (49)6.4.4 用地平衡表 (49)6.5 开发强度 (49)6.6 用地编号 (50)6.7 用地细则 (51)7枢纽地区综合交通规划 (52)7.1 综合交通规划的总体结论 (52)7.2 南站地区的交通发展战略 (53)7.3 未来交通需求 (53)7.4 枢纽核心区及周边区域道路系统调整 (54)7.5 枢纽核心区内轨道交通系统的调整 (54)7.6 公共交通调整和规划 (54)7.7 停车规划 (55)7.8 枢纽体综合交通设计 (55)7.9 地区道路系统、枢纽体设施布局及站前高架方案 (56)8城市设计 (58)8.1 目标与愿景 (58)8.2 城市空间意向 (58)8.3 问题与对策 (59)8.4 城市设计总平面 (59)8.5 空间意向 (60)阿特金斯顾问有限公司南京交通规划研究所有限公司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9配套设施规划 (61)9.1 公共配套设施 (61)9.2 市政公用设施 (62)10其他专项规划 (64)10.1 竖向设计 (64)10.2 管线综合规划 (64)10.3 防洪规划 (65)10.3.1 防洪设计原则 (65)10.3.2 秦淮新河防洪设计标准 (65)10.3.3 堤防设施规划 (66)10.4 地下空间规划 (67)10.4.1 地下空间规划原则 (67)10.4.2 地下空间开发模式 (67)10.4.3 人防设施要求 (68)10.4.4 地下空间规划可借鉴功能要素及开发建议 (68)10.4.5 公共空间开发示意 (69)10.4.6 站房下方立体空间利用 (70)11开发策略 (71)12总结及下一步工作建议 (73)12.1 总结 (73)12.2 下一步工作建议 (73)附件 (74)附件1 会议纪要 (74)1.概念规划评选会 (74)2. 铁路南京南站站房规划设计专家咨询会咨询报告 (75)3、铁路南京南站综合规划交通专题咨询会咨询报告 (84)附件2 六方案分析 (86)方案1 日本中央复件工程咨询株式会社 (86)方案2 英国Atkins顾问(深圳)有限公司 (88)方案3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90)阿特金斯顾问有限公司南京交通规划研究所有限公司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方案4 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91)方案5 德国杜罗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暨南京城里人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体 (93)方案6 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暨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联合体 (95)六家方案分析总结 (98)附件3规划方案比选 (99)附件4 用地冲突 (104)1、 用地影响的处理原则 (104)2、 南京市工程高等职业学校 (104)3、 岔路口中学 (105)4、 规划宁溧路接口对现状周边用地的影响 (105)5、 规划路网与秦淮新河对岸路网对接的可能性分析.1066、 景观廊道对居民楼及海尔用地的影响 (107)7、 中驰汽车城 (108)8、 南京市税务干部学校.........................108 附件5 案例研究——地下空间.. (109)案例1 名古屋“荣”交通枢纽地下空间开发 (109)案例2 上海南站广场地下空间 (110)阿特金斯顾问有限公司南京交通规划研究所有限公司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图目录图1.1 铁路南京南站地区规划范围 (2)图2.1 南京南站铁路线网构成图 (6)图2.2 南京南站建筑效果图 (7)图2.3 南京南站站房鸟瞰图 (7)图2.4 南京南站站房剖面图 (8)图2.5 站房内部空间布局示意图 (8)图2.6 南京区位分析 (9)图2.7 南京在“长三角”中的区位分析 (10)图2.8 南京在南京都市圈中的分析 (11)图2.9 南京城市结构布局 (13)图2.10 南京南站区位图 (14)图2.11 南京南站周边地区功能布局图 (14)图3.12 东山新市区总体规划图........................15 图3.13 红花机场片区规划. (17)图2.16 南京南站现状建设状况图 (19)图2.17 周边道路交通条件 (20)图2.18 基地道路情况 (21)图2.19 绿化、水体系统 (22)图2.20 基础设施现状 (23)图 3.1 工作框架 (26)图4.1 发展目标 (28)图4.2 轨道交通功能辐射 (32)图4.3 城市文化生态轴线 (33)图5.1 居住板块预测 (35)图6.1 空间结构 (44)图6.2 功能分区 (47)图6.3 土地利用 (49)图6.7 开发强度 (50)阿特金斯顾问有限公司南京交通规划研究所有限公司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图6.6 用地编号 (50)图6.8 用地细则 (51)图7.1 48 平方公里路网规划 (56)图7.2 6平方公里道路系统规划 (56)图7.3 枢纽体内交通设施布局图 (57)图7.4 站前高架推荐方案 (57)图8.1 城市空间意向图 (58)图8.2 城市设计总平面图 (59)图8.3 鸟瞰图1 (60)图8.4 鸟瞰图2 (60)图9.1 居住板块布局 (61)图9.2 公共服务设施 (62)图9.3 市政公用设施 (63)图10.1 竖向设计 (64)图10.2 管线综合....................................65 图10.3 防洪规划. (67)图10.4 地下空间开发模式 (68)图10.5 地下空间开发建议 (69)图10.6 地下一层 (69)图10.7 地下二层 (70)图10.8 站房下方空间示意 (70)图11.1 一期开发 (72)图11.2 二期开发 (72)图11.3 三期开发 (72)图11.3 四期开发 (72)附图1 方案1––土地利用规划图 (87)附图2 方案2––土地利用规划图 (89)附图3 方案3––土地利用规划图 (91)附图4 方案4––土地利用规划图 (93)附图5 方案5––土地利用规划图 (95)阿特金斯顾问有限公司南京交通规划研究所有限公司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附图6 方案6––土地利用规划图 (97)附图 7 规划方案1 –– 土地利用 (99)附图 8 规划方案1 –– 道路交通 (99)附图 9 规划方案1 –– 景观系统 (100)附图 10 方案1 空间示意 (100)附图 11 规划方案2 –– 土地利用 (101)附图 12 规划方案2 –– 道路交通 (101)附图 13 规划方案2 –– 景观系统 (102)附图 14 方案2 空间示意 (102)附图 15 现状建设状况 (104)阿特金斯顾问有限公司南京交通规划研究所有限公司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表目录表2.1 交通设施面积结算 (9)表2.2 南京市分区功能布局 (12)表5.1 南站地区人口预测表 (35)表5.2 大阪地区商务功能规模 (36)表5.3 里尔、九龙地区商务功能规模 (36)表5.4法国 Paris Rive Gauche地区商务功能规模 (36)表5.5商贸商业规模预测方法1——消费客流总量预测 (37)表5.6商贸商业规模预测方法1——规模测算 (38)表5.7商贸商业规模预测方法2——消费人口吸发量 (38)表5.8商贸商业规模预测方法2——规模测算 (39)表5.9业合适度分析 (40)表5.10业筛选分析 (40)表5.11商务功能产业细化建议.........................41 表5.12商业商贸功能产业细化建议 (42)表5.13居住功能产业细化建议 (42)表5.14旅游文化功能产业细化建议 (43)表6.1 用地布局原则 (48)表6.2 用地平衡表 (49)表6.3 分区统计 (51)表8.1 问题与对策 (59)附表 1 规划方案对比 (103)阿特金斯顾问有限公司南京交通规划研究所有限公司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前言根据南京铁路枢纽布局规划,南京将建设形成京沪高速铁路、沪汉蓉铁路、沪宁城际铁路、津浦铁路等十线汇集的环形铁路枢纽,并新建铁路南京南站,与既有南京站一并形成南京两大主要铁路客运站。

【作品推介】铁路南京南站地区综合规划

【作品推介】铁路南京南站地区综合规划

【作品推介】铁路南京南站地区综合规划编者按:本项目是江苏省首个特大型铁路综合客运枢纽及周边地区综合规划项目,南站枢纽的复杂程度和建设规模位居全国同类枢纽前列,在长江三角洲地区乃至全国客运枢纽规划建设中具有先导和示范意义。

另一方面,南京南站地区将发展成为与新街口、河西并立的三大市级中心之一,南京南站枢纽周边地区的规划建设对未来南京大都市格局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本项目在协调枢纽与周边地区发展、促进不同运输方式一体化衔接、优化综合运输体系等方面具有开创性,现实指导作用重大。

规划背景南京南站枢纽是全国规模最大的综合客运枢纽之一,汇集铁路、公路、城市轨道、公交、出租车等多种交通方式,京沪高速铁路、沪汉蓉铁路、宁杭城际铁路、宁安城际铁路等多条铁路干线交汇于此,站场规模达到“三场十五台二十八线”,是长江三角洲地区铁路客运枢纽中心。

为建设现代化的无缝换乘综合枢纽,完善周边地区功能,打造南京的标志性门户和城市中心,有必要对南站枢纽及周边地区进行综合性的统筹规划和设计。

南京市规划局于2007年6月委托南京市交通规划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阿特金斯顾问有限公司、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院共同编制《铁路南京南站地区综合规划》,内容包括概念规划方案整合、地区综合交通规划设计、地区城市设计和站房设计反馈,并明确先行开展综合交通规划设计,以综合交通引导枢纽规划设计,以综合交通引领地区开发发展。

▼图一:南站用地规划图规划构思《铁路南京南站地区综合规划》以目标为导向,以城市规划理论、城市设计理论、交通规划理论和枢纽设计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枢纽地区用地与路网规划技术、枢纽规划设计技术、交通仿真等技术,开展了规划研究区域(48平方公里)、规划设计区域(6平方公里)、枢纽体三个层次的规划设计工作,用地规划、交通规划和城市设计三个专业,明确了南站枢纽和枢纽地区的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制定了枢纽地区空间布局和土地利用规划方案,开展了地下空间规划、配套设施规划;提出了南站枢纽和枢纽地区的交通发展战略,制定了枢纽体和枢纽地区的综合交通布局规划方案和交通组织方案;并以用地和交通规划布局方案为基础,进行了地区城市设计。

浅谈南京南站北广场景观提升改造设计

浅谈南京南站北广场景观提升改造设计

浅谈南京南站北广场景观提升改造设计随着国内高铁交通的普及化程度越来越高,人们出行选择高铁的机会越发频繁,对高铁站点的使用要求也相应提高,不能只局限于候车乘车的功能。

文章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在综合性交通枢纽的环境下阐述和分析站前广场的设计特点和应用对策,为后续高铁项目站点的设计提供有益探讨依据。

标签:高铁站;广场;台地景观;空间组合;人性化设计1 概述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高速发展,各城市兴建的车站站房不再是单一的候车、乘车和达到等基本功能,而是集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人流集散和换乘、商业和文化相结合,及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景观的地标性多功能综合体。

2 项目概述南京南站位于六朝古都南京市南部新城核心区,占地近70万平方米,包括主体辅助站房及其配套大型景观广场、快速交通道路、商业、地上和地下综合换乘枢纽、及周边附属用房和商业居住地块。

其中主站房面积28.15万平方米,建筑风格采用“天圆地方”的设计造型,反映人与天地的融洽、和谐。

3 现状分析本项目属于改造类型项目,位于南京南站北广场的外围区域,沿广场中轴对称布置,共分为两块:一块在场地外围,沿玉兰路相接的弧形主干道分布,呈弧形条带状,满植灌木模纹和弧形乔木树阵,面积约19000平方米;与其一条弧形主通道之隔,主要改造地块呈发散性的半圆扇形,中间有数条纵向小型通道分割,也呈发散型,面积约13000平方米。

本项目区域与主体站房通过面积约5.5万平方米的矩形集散广场过渡,场地整体地势平坦,绿化种植上除简单的乔木树阵和草坪外没有其他景观元素,整体空旷、枯燥,空间处理上缺乏变化。

在宏观和微观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3.1 宏观上(1)由交通枢纽向枢纽型人行尺度空间的转化不够明显,过于简洁;(2)城市空间公共性、连续性、参与性不足;(3)缺少高质量“立体网络化”空间环境,与地下商业空间、交通换乘休息候车等静态空间连接脱节,无法实现空间高效、混合、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与南京南站打造建立的开放空间及“公共空间精细化”的空间场所价值不相符,无法强化体现南站门户的重点特性。

南京山水城林讲解词

南京山水城林讲解词

南京山水城林讲解词南京山水城林是指南京市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注重山水和绿地的布局和保护,以营造宜居、宜人的城市环境为目标的城市发展理念。

下面将从历史沿革、规划设计、建设成果和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讲解。

一、历史沿革南京作为中国的古都之一,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有丰富的山水资源。

尤其是明清时期,南京曾被誉为“天下第一山水”,山川秀丽、水系纵横。

然而,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山水资源逐渐受到破坏和破碎化。

为了保护和利用这些宝贵的山水资源,南京市开始了山水城林的规划和建设。

二、规划设计南京山水城林的规划设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城市整体规划中注重山水布局,将山水元素融入城市空间结构中;二是在具体的建设项目中注重绿地和景观的设置,营造宜居环境。

在城市整体规划中,南京市采用了“山水之城、城中有林、林中有城”的设计理念。

即在城市规划中尽量保留和利用现有的山水资源,将山水元素贯穿于城市各个部分,同时在城市内部设置大面积的绿地和公园,使得城市中有丰富的植被和景观元素。

这样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还可以提升城市形象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在具体的建设项目中,南京市注重绿地和景观的设置。

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将绿地和景观融入到城市建设中,使得城市中的建筑与自然环境相互呼应,形成和谐统一的整体效果。

例如,在城市的主要道路两侧设置绿化带和景观带,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还提供了休闲和娱乐的场所。

三、建设成果南京山水城林的建设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城市绿化水平大幅提升。

通过大规模的绿化工程,南京市的植被覆盖率明显提高,城市的空气质量得到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得到提升。

2.城市景观更加丰富多样。

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南京市的城市景观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提升。

无论是古建筑、公园还是河流湖泊,都呈现出独特的风貌,成为城市的亮点和特色。

3.城市生态系统得到保护和修复。

南京山水城林的建设还注重保护和修复城市的生态系统,通过湿地保护、水质治理等措施,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高铁南京南站地区概念规划

高铁南京南站地区概念规划

高铁南京南站地区概念规划1、项目背景;根据南京铁路枢纽布局规划,铁路南京南站将成为汇集3场28线、对于提升南京都市圈功能与辐射力具有重要意义的大型铁路客运站。

除铁路客运站外,南京南站还将集中城市轨道、长途汽车、常规公交、出租车以及小汽车等多样化的交通方式,统筹布局邮政等配套设施,形成现代化综合性客运交通枢纽。

借助交通枢纽建设的带动作用,铁路南京南站地区(以下简称南站地区)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为了高起点、高标准、高品质地对南站地区进行综合一体化开发,必须充分借鉴国内外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地区规划建设的成功经验,以南站功能保障与发挥为前提、以交通枢纽与城市的互动发展为核心,探讨与论证南站地区未来发展的功能定位、形态结构、交通网络布局与运行组织、空间形象与景观意向等主要内容,广泛征集有创意、有特色的发展理念,寻求该地区合理的发展模式与思路。

2、研究范围与年限;(一)规划设计范围:北至绕城公路,南至秦淮新河,东至宁溧路,西至机场高速,总面积约6平方公里。

(二)规划研究范围:北至纬七路,南至胜太路,东至红花机场—秦淮河一线,西至宁丹路,总面积48多平方公里,在此范围内考虑功能、交通、景观与规划设计范围相互协调。

(三)规划年限:2030年3、主要内容:规划目标:南站地区发展对增强南京市及南京都市圈区域辐射力与影响力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规划应从综合交通枢纽与所在地区一体化开发的要求出发,结合地区发展条件与国内外同类地区发展经验,在处理好大规模客流交通集散需求的前提下,通过合理规划,全面提升地区活力,构建国际先进水平的布局合理、换乘便捷、运行高效、生态环保并具有高品质城市空间环境的城市地区。

本次规划为概念规划。

要求确定规划区域主要功能、提出空间结构、开发规模、交通组织等的概念方案。

技术路线:通过对国内外城市高铁枢纽周边地区的功能定位、土地使用、开发强度、交通设施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确定南京南站地区的功能定位、土地使用、开发强度和交通网络布局;结合基地周边现有的自然地貌特征和景观要素,创造地区景观特色和有机联系的公共空间网络。

南京南站山水城市

南京南站山水城市
集文化创意产业、商业酒店服务业、商务商贸会展产业、 医疗养生产业与一体
项目定位
新时尚、新生活文化商业综合体
综合商业: 项目活力核心,吸纳年轻人的磁场,为本 项目及周边提供商业服务 特色酒店: 项目标志性物业,定义项目整体品质 商务办公: 项目价值标杆,树立项目整体形象,保证 开发企业现金流 酒店公寓: 保证开发企业现金流,满足中长期居住需 求
建筑密度
规划用地 性质
40%
C21商业用地 C23商业办公用地
45%
C21商业用地 C23商业办公用地
40%
C21商业用地 C23商业办公用地
45%
C21商业用地 C23商业办公用地
40%
C2商业金融业 用地
45%
C2商业金融业 用地
规划理念
设计理念
传承南京历史文化 ——挖掘南京六朝古都灿烂的历史文化,秉承“证大建筑 艺术生活” 的开发理念,从建筑形态、环境营造、业态安排、活动策划等多层面注入人文艺术内涵, 创新性继承弘扬传统文化,演绎新南京人文艺术生活。
项目经验
2013201220122011 2011 2010-2013 2010-2011 2009-2015 2009-2014 2009-2013 2009-2013 2009 2008-2013 2008-2012 2008-2009 2008 2006-2015 2006-2012 2006-2012 2006 2005-2011 2004
公司地址 联系方式 公司成立
上海市静安区北京西路1701号静安中华大厦1406室 TEL:021-6288-6770 FAX:021-6288-6771 2006年
首席建筑师简历 金 光贤 (Guangxian Jin) 1994年赴日留学,日本九州艺术工科大学(现九州大学) 艺术工学硕士 日本建筑学会会员,曾任黑川纪章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主任建筑师 2006年创立(日资)上海铂意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南京最新城市规划出炉!将重点打造南部新城和江北两个板块!

南京最新城市规划出炉!将重点打造南部新城和江北两个板块!

南京最新城市规划出炉!将重点打造南部新城和江北两个板块!近日,南京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

未来,南京将加快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影响力的中心城市。

《意见》明确指出了两点:“将大力开发南部新城”以及“举全市之力把江北新区建设成新南京发展龙头”。

《意见》明确,南京将全面对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按照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对南京的特大城市定位,进一步完善“多心开敞、轴向组团、拥江发展”的城市空间布局,加快构建以主城为核心,以江北新区、东山(空港)、仙林(汤山)为重点的南京都市区格局。

未来,南京将高标准建成河西现代化国际性城市新中心,大力开发南部新城,举全市之力把江北新区建设成为新南京发展龙头,提升东山、仙林、溧水、高淳副城城市功能,城市布局更加优化。

加快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影响力的中心城市。

江北新区有人说,限购来了,影响最大的区域就是江北新区。

去年6月份,整个江北均价也才12262元/㎡!而如今江北均价已全面跑到两万以上。

房价涨的过快,而利好又没有兑现,这分明是有“泡沫”!不过,泡沫总会随时间的流失而越来越少。

如今,江北新区各方面都迎来重重利好,并在不断兑现。

一交通:未来全面开挂南京北站最近有新闻报道,江苏13市都要建中央火车站,其中就包括江北新区的高铁北站!南京北站,将和现在的南京南站、南京站一起,成为南京的三大交通枢纽站,未来将衔接18条铁路、7个方向、3桥1隧8线越江。

铁路北站规划区内共计轨道3号线、4号线、15号线三条地铁线,加上宁滁南线、宁滁北线,共计5条轨道线。

一经开建,又是一个全新的居住板块的崛起!多条过江通道开建已经建成的道路过江通道是长江大桥、长江二桥、长江三桥、长江四桥和纬七路长江隧道。

长江五桥已获批复,还规划了另外6条过江通道,分别是锦文路、汉中西路、建宁西路、和燕路、仙新路、七乡河等。

南京长江五桥上个月长江五桥被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长江五桥经绕城公路直接连接河西地区,可以说是江北、河西间的一条快速通道。

南京南站交通综合体规划和设计

南京南站交通综合体规划和设计

南京南站交通综合体规划与设计摘要:本文以南京南站交通综合体为例,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对客站综合体的规划、设计和工程建设方面进行阐述和思考。

对如何建设好我国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的铁路客站综合体,使之在规划设计、功能布局、交通组织方面与城市融为一体,实现交通功能和城市功能的和谐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南京南站综合体规划设计我国铁路建设正处于迅猛发展的时期,根据规划,我国到2020年将形成以客运专线高速网为核心、快速线路为基础、城际轨道交通为补充的铁路快速客运网络,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万km以上。

高速铁路的便捷性将为城市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同时必将在各大城市催生出一批集各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综合性交通枢纽。

随着京沪高速铁路的建成通车,必将对沿线城市的交通、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南京南站作为京沪高速铁路五大始发站之一,是京沪高速铁路引入南京后形成的一个集铁路客运、长途汽车、城市轨道交通、城市常规交通于一体的特大型交通枢纽综合体。

南京南站交通综合体建筑设计南京南站(图1)的铁路交通由京沪高速铁路、沪汉蓉宁杭、宁安城际三个线路汇集组成,车站站场采用高架式,总设计规模28台28线,主要办理京沪高速铁路、沪汉蓉通道、宁杭城际、宁安城际线的始发、通过客车。

预测近期枢纽体旅客发送量4413万人/年,远期5822万人/年,最高聚集人数8000人,枢纽综合体总建筑面积达66.7万m2,其中主站房28.1万m2,无柱雨棚10.6万m2,地铁5.4万m2,城市配套市政工程22.6万m2。

南京南站是一个立体化的交通枢纽综合体,主要由地上三层(局部设有夹层),地下二层组成,地面三层标高为22.400m,为铁路高架候车层,铁路与城市共同投资的高架落客平台在该层的南侧、与铁路站房对接:地面二层(标高12.400m)为铁路站台层,功能空间由铁路进站厅、售票厅,贵宾候车室和站台组成,铁路与城市共同投资的高架落客平台在该层的北侧、与铁路站房对接;地面一层(标高±0.000m)位于高架站场与铁路桥梁的下方,中间240m范围为铁路出站厅,铁路出站厅两侧为城市配套的长途汽车站、公交车站、出租车和社会车停车场;地下一层中间部分为地铁的站厅层,站厅层两侧除布置部分铁路设备用房外,其余为城市配套的商业开发用房、换乘通道及社会车停车场;地下二层(标高-16.600m)为地铁站台层(图2~图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服务中枢:南部新城区将成为区域服务经济中枢
• 客流:预计会形成每年约6000万人次的客流。
• 铁路:京沪高速铁路、宁杭铁路、沪汉蓉城际铁路、宁安城际铁路4条国家、区域铁路线。
• 轨道交通:地铁1号线南延线、3号线、6号线及机场轻轨线。
• 长途客运站:一级客运南站,设计发送能力为每年30万人次,班线发送苏南、皖南和浙北等地。
探索绿色低碳模型 ——设计应充分考虑低碳规划的可能性,因地制宜的利用场地现有条件, 进行科学的总体布局并尽可能设置立体绿化系统。
构筑复合建筑空间——形成“办公和居住的复合、商业和娱乐的复合、室内和室外的复合” 的多功能复合空间。
大拇指广场品牌
产品模式:
城市会客厅:大拇指广场既满足人们的物质消费需求,也为人们提供社会交往、聚 会的场所,满足人们的文化精神需求,成为城市的“会客厅”。 创新消费模式:实现“一站购物、一家休闲、一天逛街”的新消费方式。 规划格局:开放式空间组合,内聚式中心广场,相融的室内外空间,独特的建筑景 观环境,体验式消费场所。
证大集团 MAD Architects BOYI
项目概述
项目区位
项目区位
位于南京南部新城核心区,南部新城位于南京老城以南、中华门外,处于秦淮区、江宁区和雨台 区三区交界,作为南京规划建设中的三个市级商业中心之一,与新街口主城、河西新城共同构大 南京现代都市新中心。
南部新城
总共164平方公里,以培育高端服务业、商务、会展和创意产业为主。南部新城核心启动区共32方 公里,规划为:一心(南部新中心)两轴(雨花-机场轴、南站中心轴)三大板块(南站枢纽区雨 花软件园、红花-机场地区三大功能板块)。
• 公交线路:纬八路、纬九路、将军路、宁溧路以及玉兰路,都有可能实施公交专用道。将有20条
公交线路汇聚到南站,其中15条线路开往主城,南站内高峰小时公交车辆将达到300辆。
南京上来自海• 道路交通系统:四通八达,形成多样化的立体交通网络。 • 基地:位于南京南站南广场东侧。地面和地下均可直接联通南站枢纽,构成便捷的立体交通网络。
文化内涵:秉承证大集团“建筑、艺术、生活”的理念,将证大企业文化和项目地 域文化相结合,打造文化休闲中心。
大拇指广场品牌
核心功能:
主题商业:项目活力核心,吸纳人流的磁场 文化创意:文化标杆,定义项目的思想高度 星级酒店:项目标志性物业,定义项目整体档次 商务办公:价值标杆,可树立项目整体形象 生态居住:保证开发企业现金流,满足中长期居住需求
杭州
项目区位
高铁站的建成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放眼世界,相同属性的项目已凭借其高铁效应成为了城市之巅,为城市带来巨大经 济效益及大幅提升城市形象,创造社会价值。
促进城市发展: “极大地促进社会、经济、文化 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塑造崭新且富有个性的城市景 南京1小时都市圈 观形象, 在城市规划界和建筑界引发一场“建筑风 暴”。
• 南站地区规划强化了南站枢纽地下换乘空间与站前广场和站前商业空间的地下联系;并充 分利用地铁站点,大力发展地下空间;
项目区位
南京南站
南京南站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交通枢纽,亚洲最大的火车站之一:
铁路枢纽:京沪高铁五大始发站之一,四条国家区域干线、3场15台28线 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轨道、城市公交、长途汽车、出租车、私家车多种交通方式的零换乘
14727.4 (22.05亩)
≤4.2
63432
15858 (23.85亩)
≤4.0
61857.6 57444 383378.02
14728 (22.05亩)
≤4.2
14361 (21.6亩)
≤4.0
93597.9(140亩)
建筑高度 (米) H≤120 H≤100 H≤120 H≤100 H≤120 H≤100
拓展大拇指广场品牌 ——坚持“以综合消费为主调,以文化时尚流行为特色,以餐饮 休闲娱乐为亮点”的商业规划原则,营造“一站式体验购物中心”,以生活方式体验为 核心动力,发挥区域级商业中心的辐射作用及影响力。
设计理念
营造文化休闲公园 ——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空间相结合,将自然景观与人文设施相结合,营造 高山流水的建筑盛境,成为南京的时尚休闲乐园。
项目 站中七路8号地块 站中七路9号地块 站中七路16号地块 站中七路17号地块 站中七路24号地块 站中七路25号地块
小计
地上 建筑面积 (平米)
65002.14
地块面积 (平米)
15476.7 (23.25亩)
容积率 ≤4.2
73787.2
18446.8 (27.75亩)
≤4.0
61855.08
基地范围
• 项目基地位于高铁南站南广场以东,北侧紧邻南京南站站房,东侧与万科项目一路 之隔,西侧为南站商务景观轴及主要商务办公区,南侧为小幅商业办公用地及城市 绿地。基地地下可直接联通南站,形成便捷的一体化地下空间。
规划指标
• 项目基地西至站中七路、东至站东路、南至规划道路、北至站前路。 • 基地由6个地块组成,具体指标见下表:
河西奥体 中心
新街口 城市中心
南部新城
南部新城核心区
直线距 离
10KM
南部新城核心区 的启动区
南部新城中心
项目区位
南京南站枢纽区
• 南京南站枢纽区是南部新城核心区的启动区,总面积603公顷,规划以高铁南站为中心,商 务商贸区、公共服务设施区、混合建设区和住宅区围绕四周。
• 规划最终形成“一个公建发展带、一个对外交通设施区、两个居住社区、两个混合建设区” 的总体布局结构。
建筑密度
规划用地 性质
40%
C21商业用地 C23商业办公用地
45%
C21商业用地 C23商业办公用地
40%
C21商业用地 C23商业办公用地
45%
C21商业用地 C23商业办公用地
40%
C2商业金融业 用地
45%
C2商业金融业 用地
规划理念
设计理念
传承南京历史文化 ——挖掘南京六朝古都灿烂的历史文化,秉承“证大建筑 艺术生活” 的开发理念,从建筑形态、环境营造、业态安排、活动策划等多层面注入人文艺术内涵, 创新性继承弘扬传统文化,演绎新南京人文艺术生活。
巨大经济效益:高铁缩短了城市间的距离,形成了 以南京南站为中心的1小时经济圈,各类公司及企业 总部的进驻,将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商业、 酒店每年将吸引接待众多的商务客流及附近居民, 成为具有充沛活力、强大辐射力的城中城。
崭新城市形象:独树一帜的建筑造型,鲜明的风格 与个性,成为南部新城的新景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