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郑州经济开发区整体概念性城市设计(231页)2010[]-1

合集下载

郑州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2010-2020年)

郑州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2010-2020年)

郑州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2010-2020年)环境影响跟踪评价公众参与第二次公示2010年12月郑州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2010-2020年)通过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审批,批复文号豫发改工业〔2010〕2087号。

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于2011年2月取得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审查意见(豫环审〔2011〕47号)。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等有关规定,实施五年以上的产业园区,应组织开展环境影响的跟踪评价,现对该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进行第二次公示:一、规划概况规划名称:郑州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2010-2020年)规划范围:郑州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位于郑州市城区西北部,规划范围东至郁香路、南至站北路、西至郑州市西环绕城高速东1000米、北至新龙路,规划面积。

规划期限:规划的时间段为2010-2020年,分近期、中期和远期三个开发建设阶段。

其中,近期为2010年-2012年,中期为2013年-2015年,远期为2016年-2020年。

主导产业:以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为主导产业;以超硬材料、文化创意产业为特色产业。

发展定位:国家级重点开发区,河南省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体制创新改革的综合试验区,郑州市科技创新城。

以产业集聚为核心,发挥项目集群效应,着力培育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等支柱产业;加强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引进和重点发展超硬材料、文化创意产业等形成集聚区的特色产业;依靠龙头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带动相关配套产业形成,延伸产业链条;逐步形成产业集群和特色产业;规划期末基本建成新型产业之城、自主创新之城、生态和人文之城。

二、发展规划及原规划环评执行情况截至2018年,集聚区规划用地布局与原规划布局基本一致,入区企业符合园区规划要求,规划环评报告及批复中所提到的环保要求大部分已得到落实,规划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已基本完成。

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

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

规划主要内容(一)城市发展目标把郑州建设成为彰显中华文化传统和中原城市特色、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和生态型、创新型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

1.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强化金融、物流、商贸、信息、旅游等区域功能,建设国家重要的航空、铁路、公路交通枢纽,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2.现代化城市: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推进社会事业建设,配套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实现经济繁荣、社会进步、人民富裕。

3.国际化城市:发挥交通优势,突出地方特色,扩大开放,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强化产业支撑,逐步形成国际性贸易城市、文化旅游城市的基本框架。

4.信息化城市: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社会领域信息化,建成高度完善的城市信息化体系。

5.生态型城市:保护生态资源与生物多样性,加强绿化建设;集约、节约利用资源、能源,优化产业结构;推广清洁能源与绿色消费,构筑完善的城乡生态格局;优化绿地与其他城市建设用地的空间结构;向外围疏解老城区人口,控制中心城区人口密度;创建宜人的城市环境。

6.创新型城市:大力发展教育、科研事业,积极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强科技、文化、管理等多方位、多层次创新。

(二)城市规划区范围城市规划区范围为郑州市行政辖区,总面积7446平方千米。

规划分为市域和中心城区两个层次。

市域范围:郑州市行政辖区。

中心城区范围:郑州市区行政辖区内的中原、金水、二七、管城、惠济五区,面积990平方千米。

(三)城市性质河南省省会,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通讯枢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四)城市规模与人口素质1.城市规模人口规模:至2020年,市域总人口1100万人,城镇人口880万人,城镇化水平80%左右;中心城区城市人口450万人。

建设用地规模:至2020年,市域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在836平方千米以内,人均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在95平方米以内;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400平方千米以内,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89平方米以内。

《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

《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

《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据中国政府网8月23日刊载的消息,国务院近日原则同意修订后的《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要求郑州市按照合理布局、集约发展的原则,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大力发展高新技术、科教、文化旅游产业,不断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城市功能。

《国务院关于郑州市总体规划的批复》要求郑州市重视城乡统筹发展:在《总体规划》确定的7446平方公里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合理定位老城区与郑东新区的功能,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对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带动能力。

《批复》要求郑州市合理控制城市规模:到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控制在450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400平方公里以内;根据《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空间布局,积极引导人口的合理分布;根据郑州市资源、环境的实际条件,坚持集中紧凑的发展模式,切实保护好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重视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

《批复》还就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重视历史文化和风貌特色保护、严格实施《总体规划》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连接:交通成网络铁路:郑州4个方向形成环形客运系统随着京广、徐兰客运专线的建设,郑州高速客运站也将建设。

在郑州4个方向设置与既有线的联络线,与郑州站形成两站东西并立,高速系统与普速系统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连通的环形客运系统,新建南北环线,分流铁路货运,减小铁路货运对城区的影响。

公路:郑洛间形成4条快速通道把国道310、207,省道314、323升级改造为一级公路,即双向8车道,中间有绿化隔离带,形成郑洛之间4条快速通道。

新建、改建10座公路客运站,对外客运能力达到每日26万人。

新建郑州国家干线公路物流港和4处货运站。

机场:新建一条快速路通机场规划新增商丘—新郑—新密高速公路,与郑少洛高速公路相连,加强新郑国际机场的区域辐射能力。

最新经济技术开发区概念性城市设计

最新经济技术开发区概念性城市设计

郑州区位 Zhengzhou Location
经济技术开发区区位 ETDD Location
城市肌理
Urban Texture
郑州中心城区的传统街区模式多为网格型街区,郑东新区CBD,龙湖副CBD,龙子湖高教园 区均为环路布局,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路网和街区在尊重郑州传统街区模式的同时也是对新 区城市肌理的延续。 Traditional road network in old city of Zhengzhou is grid block. Zhengzhou East New CBD, Dragon lake sub CBD and Longzi Lake Campus Park are all having ring roads. ETDD must respect both old and new urban texture at same time.
经济技术开发区概念性城市设计愿 景
Old CBD
中心城区
Greater Zhengzhou Industrial Area
ETDD
经开区
New CBD
大郑东产业区
郑东新区CBD
尊重与延续 Respect and Continuation
尊重既有城市肌理,延续新城发展模式。
Play
娱乐
High Quality Environment
高品质环境
Virtuous Circle
Industrial Park Upgrade
良性循环 机制
Knowledge Talents
产业区升级
高素质精英
知识型精英 Knowledge Talents
提供教育和培训设施,吸引并留住人才。满足其对空间的多种需求并享受这充满 活力的城市环境

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

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

规划主要内容(一)城市发展目标把郑州建设成为彰显中华文化传统和中原城市特色、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和生态型、创新型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

1.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强化金融、物流、商贸、信息、旅游等区域功能,建设国家重要的航空、铁路、公路交通枢纽,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2.现代化城市: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推进社会事业建设,配套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实现经济繁荣、社会进步、人民富裕。

3.国际化城市:发挥交通优势,突出地方特色,扩大开放,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强化产业支撑,逐步形成国际性贸易城市、文化旅游城市的基本框架。

4.信息化城市: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社会领域信息化,建成高度完善的城市信息化体系。

5.生态型城市:保护生态资源与生物多样性,加强绿化建设;集约、节约利用资源、能源,优化产业结构;推广清洁能源与绿色消费,构筑完善的城乡生态格局;优化绿地与其他城市建设用地的空间结构;向外围疏解老城区人口,控制中心城区人口密度;创建宜人的城市环境。

6.创新型城市:大力发展教育、科研事业,积极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强科技、文化、管理等多方位、多层次创新。

(二)城市规划区范围城市规划区范围为郑州市行政辖区,总面积7446平方千米。

规划分为市域和中心城区两个层次。

市域范围:郑州市行政辖区。

中心城区范围:郑州市区行政辖区内的中原、金水、二七、管城、惠济五区,面积990平方千米。

(三)城市性质河南省省会,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通讯枢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四)城市规模与人口素质1.城市规模人口规模:至2020年,市域总人口1100万人,城镇人口880万人,城镇化水平80%左右;中心城区城市人口450万人。

建设用地规模:至2020年,市域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在836平方千米以内,人均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在95平方米以内;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400平方千米以内,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89平方米以内。

郑州城市总体设计规划

郑州城市总体设计规划

市人民政府市城市总体规划〔2021-2021〕城市总体规划文本〔一〕〔 zzupb 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32649 更新时间:2005-12-31 文章录入:zzupb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 1984年国务院批准的市城市总体规划,通过十几年来的贯彻实施,市的经济、社会开展和城市建立取得了重大成就,1992年进入全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投资硬环境40优行列。

实践证明,原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根本原则是正确的,对市的建立和开展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

为了合理确定城市规模和开展方向,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把建立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商贸城市〞的指示精神,本次规划在原规划根底上,依据?中华人民国城市规划法?、?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立用地标准?等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及省、市经济社会开展战略,对原城市总体规划进展必要的修订。

第二条城市总体规划修订的重点是:1.调整城市开展规模,确定城市开展目标。

2.健全城市综合效劳功能,强化商贸金融设施建立。

3.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完善全市城镇体系。

4.建立综合交通体系,突出交通枢纽优势。

5.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展示古代商都风貌。

6.加快根底设施与绿化建立,提高环境质量。

第三条城市规划区围:市行政辖区7446.2平方公里为市城市规划区围。

包括中原、金水、二七、管城、邙山、上街六区和荥阳、巩义、新、新密、登封、中牟五市一县所辖围。

第四条修订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与根本原则1.以理论为指导,贯彻党的根本路线,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展。

2.围绕两个根本转变,突出区位优势,以科技为先导,以贸促工,以流通促开展,贯彻实施开放带动战略,优化产业构造布局,建立与完善市场体系,促进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快速开展。

3.贯彻国家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开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建立方针。

实行城乡统筹规划,严格控制市区规模,切实节约和合理利用土地,充分发挥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土地及空间资源的调控作用,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和可持续开展的能力。

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瞪羚产业园规划与建筑方案设计

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瞪羚产业园规划与建筑方案设计

经开区片区
基地分析 Analysis of Base
本次规划用地位于郑东新区、郑州东部新城区及 郑州国际物流院区之间,周边交通干线环绕,具有明 显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基地东北侧临近七里河绿 化带,环境良好。
业态分析 Analysis of Industry
“产业园区”是执行城市产业职能的重要空间形态,园区在改善区 域投资环境、引进外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经济等方面发挥积极 的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成为城市经济腾飞的助推器。
形体布局单一 高密度导致地块拥挤 建筑满铺,采光问题严重
? 如何 打破 & 变化
设计策略 Design strategy
1、倾斜
2、退台
3、错落
4、内庭
通过平面上的斜拉,给建 筑形体增添张力,产生多变 的建筑空间。
通过退台处理降低高密度 带来的压迫感,同时增加立 体绿化休闲空间。
通过建筑布局的跳跃式处 理,产生错落的空间形态, 给园区带来丰富的建筑形态 和空间体验。
智力资源密集、规模较小、信息网络化,决定了新 产业区的复合性,不是单纯的工业加工、科技产品制 造区,还包括配套服务的各种商业服务、金融信息服 务、管理服务、医疗服务、娱乐休憩服务等综合功能。
设计愿景 Design vision
塑造开放式中原硅谷 打造庭院式绿色办公
本次产业园规划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基础条件优良。 在此基础上我们融入庭院式办公、绿色生态办公理念,将 园区打造成既开放又保持一定私密性的理想办公环境。通 过丰富的建筑空间设计,为使用者提供优质的工作科研环 境。从而将产业园打造成我们中原地区的硅谷,成为中原 地区产业园建设的一流典范。
经开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紧邻郑州市区,即可充 分利用母城的基础设施、商业设施、生活服务设施,又为自 身未来发展留有广阔的空间。北部郑东新区与开发区一路之 隔,其现代化的商务、教育、文化、金融等设施,为经济开 发区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后防支撑。在河南省实施的“郑 汴一体化”发展战略中,经济开发区处于郑州市向东发展的 桥头堡地位。

郑州都市区总体规划(2012-2030)

郑州都市区总体规划(2012-2030)

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城市性质、职能与发展目标 (3)第三章城市规模 (5)第四章空间管制 (5)第五章空间发展与建设用地规划布局 (7)第六章非建设用地总体布局 (10)第七章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 (11)第八章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7)第九章文化特色与遗产保护 (20)第十章生态建设与绿地系统规划 (24)第十一章环境保护规划 (29)第十二章综合交通发展规划 (31)第十三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37)第十四章分阶段发展指引 (47)第十五章近期行动计划 (47)第十六章规划实施措施 (52)第十七章附则 (53)附表 (54)文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编制目的为实施中部崛起战略,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和《中原经济区规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引导城乡持续、健康发展,构建生态都市,郑州市政府组织进行了《郑州都市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的方案征集。

发展战略规划对郑州都市区的发展定位、战略目标、发展策略、空间结构以及近远期发展指引等方面均作了详尽的研究。

为进一步探索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大都市发展模式,优化郑州都市区空间格局,深化完善《郑州都市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指导郑州都市区的规划建设,引导都市区功能分区、交通导向、产业布局、人口分布、生态环境保护等协调发展。

2012年4月,郑州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郑州都市区总体规划2012-2030年》。

第二条指导思想贯彻十八大“坚持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确定本次规划的三大指导思想:1.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探索“两不三新”协调发展之路,突出“三化”协调发展,构建郑州都市区现代城镇体系。

2.统筹区域和城乡发展,突出全域规划理念,整合都市区内部发展要素,完善城市功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实现都市区内道路交通、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的全面均衡发展。

3.强化规定性和控制性内容,注重规划的实施性和可操作性,预留弹性发展空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加价值 高

劳动力投入 土地集约利用 职业培训投入
土地、交通 等基本要素
优势环节做大
要素支撑
“做长”的支撑 高品质,完善的 公共服务,时效 的市场信息支持 与高效的组织网 络。
附加价值 高
技术支持 专利保护 生活服务
中介服务 市场信息
低 要素支撑
价值链延伸
要素支撑
基于价值链竞争的产业发展支撑需求:
2.产业前提

经开区
价值链曲线
郑东新区
郑汴产业带 其他产业园
空港 大学城
CBD 国际物流区

核心资源支撑
空港 大学城
CBD 国际物流区
基于价值链竞争的产业发展支撑需求:
外部:担负完善区域产业价值网络核 心重任
三大自身需求:
(1)整体环境与服务品质提升 (2)引入2.5产业,引导“价值链” 延伸与互动整合 (3)建构发展平台,促进产业协作
(凤冠东路)
凤翔东路
彩 翼 路
概要
核心区城市设计 1.设计理念
筑巢 •家园,吸引集聚的热土 •孕育,孵化活力的源头 •群落,念恋栖居的温巢 NEST
2.功能主题 Neighborhood
多元服务与社区化空间组织
E cologic
地域特色的自然与人文生态
S ervices
综合、高效的公共服务核心
T echnology
1.3.1 基地现状概况 现状产业主要集中在潮河以西片区,以中心广场为核心,形
成了西部布局居住服务配套,东部以汽车、食品大型产业为主的 产业空间布局。在京珠高速两侧将集中主要的汽车生产功能。
土地利用现状图
24
现状产业类型分布图
1.3.2 优劣势分析
空间 资源优势突出,可建设空间连片,但受基础 设施切割,迫切需要整合; 目前经开区的主要发展空间位于东四环以西,发展空间较大,且 具有高尔夫、鸵鸟园等空间资源。
法云寺
1
鸵鸟园
曹古寺水库
金沙湖高尔夫
2
•机场高速沿线对金沙湖高尔夫、电视塔以及体育馆的视觉意象良好
沿路形象
沿线建设基础良好,但主要道路缺乏连续的 空间景观意象,活动、功能以及i街道特征有 待加强。
现状航海东路景观意象
现状已有电视塔,体育场,广场等景观形象标志,也有充 足丰富的景观资源,然而均呈现散点分布,彼此之间缺乏 关联,没有形成整体的景观形象系统
主要内容 一.区域-城市发展维度的认识与审视
1. 从中部崛起看郑州 •中原城市群在中部崛起的区域责任; •郑州在中原城市群的地位认识;
2. 从中原城市群看经开区 •推动郑州立准区域坐标中心的引擎; •郑州发展的新平台;
3. 对概念城市设计的要求 •结构开放,具有向东持续生长性 •南北整合,衔接主城
二.企业-产业发展维度的认识与审视
务实的设计理念: 功能联络及周边关系
整体设计
区段设计
概要
道路城市设计
1.设计理念
“整体设计+详细指引”
针对地区发展阶段较长,存在不确定 性的特点,提出相应的城市设计框架进行 引导;同时提出详细设计指引,积极应对 前期的建设管理并为后续的详细涉及工作 提供方向性的指导,保留详细设计的创造 空间。
新郑州站
经开区
郑汴产业带
龙湖镇
国际物流园
航空港
1.2 规划范围
CBD
陇海铁路 建成区
京 珠 高 速
23
机场高速
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面积:86.6平方公里 建成区面积:14.4平方公里
东 西 部边界在京珠高速以东; 临机场高速公路; 南 北 至绕城高速; 以陇海铁路为界。
1 概述
1.3 现状及优劣势分析
月,位于郑州市东南方,2000年2月13日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 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一个多功能、综合型的开发区、是河 南省目前唯一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经开区位于郑州中心城区东侧,京珠高速与京广铁路之 间,东临国际物流园区,北有龙湖高校园区以及郑东CBD, 南有空港新城,通过“四港联动大道”,107国道等道路与以 上城市重要功能区紧密联系互动。
2.系统性整体设计
•设计总平面与鸟瞰 •界面设计 •天际轮廓线设计
南三环-机场高速节点: “扬帆启航,时代之门” 节点设计
3.元素库建立:
道路空间元素
•断面形式 •道路界面
沿线建筑元素
•布局模式 •风格指引 •色彩指引
环境设施元素
•公共艺术 •街道家具
4.道路详细设计:
南三环 第八大街 凤冠东路 十七大街
2.策略
•筑巢引凤
提供优质生活环境与品质服务 提升投资魅力与吸引力
•筑巢孵凤
构建创新体系,促进产业提升与人才发展 培育高成长性产业
•筑巢栖凤
培育不可复制的企业发展土壤 增强企业根植性与人才归属感
3.总体结构特征
•以动力整合为导向的开放可生长结构 •功能联动,轴向生长的空间功能骨架 •整体开放的交通联系支撑 •可使用的生态环境价值资源网络 •“新城-社区-邻里”弹性空间模式 •基于价值链提升的产业层次与门类引导
管委会大楼
食品产业集中区 汽车零配件集中区
25
1 概述
1.3 现状及优劣势分析
整体景观
已有突出的景观形象标志与资源,但整体 系统尚待形成
现状已有电视塔,体育场,广场等景观形象标志,也有充足 丰富的景观资源,然而均呈现散点分布,彼此之间缺乏关联, 没有形成整体的景观形象系统
1 2
26
现状特色资源
潮河
43
1
2
实景照片:
现状八大街景观意象
1
现状三大街景观意象
2
27
3
4
实景照片:
OVERALL CONCEPT
第二部分:定位与总体目标
确立概念城市设计前提
从区域-城市维度以及产业发展维度对经开区的发展进 行多视角的审视,在明晰经开区发展责任与需求的基 础上,确立本次概念城市设计的前提,在定位与发展 目标之外,还包括区域结构、核心功能、产业导向等 基本前提。
目录
设计概要
第一部分:概述 ………………………20
1.区位 2.规划范围 3.现状及优劣势分析
第二部分:定位与总体目标 …………28
1.区域-城市发展维度的认识与审视 2.企业-产业发展维度的认识与审视 3.定位目标与策略
第三部分:整体设计 …………………49
1.基地分析与设计潜力 2.整体设计方案特征 3.规划指标
三.定位目标与策略
1. 定位 推动区域战略发展的持续引擎 提升价值链竞争优势的综合平台 体现“三化两型”理念,乐业宜居的现代新 城
2. 策略 •筑巢引凤 •筑巢孵凤 •筑巢栖凤
两个维度的认识与审视
认识与审视一: 发展动力整合导向的区域-城市发展维度
提升价值
•从区域城市与产业发展高 度重新定义区位价值; •整合提升价值空间;保证 空间价值均好,保障市场开 发投资吸引力。
特色营造
•地域文化特色 •产业活力特色 •景观活动特色
弹性引导
•空间拓展弹性 •产业发展弹性; •导控落实弹性;
发展动力整合导向的区域-城市发展维度
中原城市群承担引领中部崛 起的区域重任
二.规划范围
1. 规划范围面积 2. 建成区面积
三.现状及优劣势分析
1. 土地利用现状 2. 功能布局现状 3. 交通优势及不足 4. 空间现状特征 5. 现状产业发展概况及意向项目布局 6. 现状整体景观及主要道路沿线形象特征
1 概述
人文郑州:大河文明,孕育中华五千年 现代郑州:古今辉映,人文名城
功能 产业用地集中,比较较高,但局部功能混杂, 生产、生活服务有待补充提升; 现状用地大部分为工业用地以及基本的居住配套,生产、生活服 务功能如银行、商业、餐饮、娱乐等无论在总量还是层次上均有 待提高。
交通 对外交通便利,内部交通顺畅,但需要加强 与郑东新区等重要功能区的联系; 现状通过航海东路与主城区直接相连。通过三大街、八大街与郑 东新区相联系,现状陇海铁路以及机场高速的空间阻隔已经得到 较好的解决。需要在目前交通顺畅的基础上,加强与新郑州站、 高教区、龙湖生活区等重要城市功能区的联系。
“三化两型”建设的标杆城市
“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生态型、创新型”
21
郑州,位于河南省中部,黄河之畔,陇海铁
路与京广铁路交汇处,是世界重要的历史文明发 源地,也是中国中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区域中心 城市。郑州历史文化悠久,兼具中原文化、黄河 文化、佛教文化于一身。
1 概述
1.1 区位
国家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办于1993年4
1.3 现状土地利用与产业布局
产业
产业基础优势明显,但需要支撑平台以推动 产业层次提升。
现状产业主要集中在潮河以西片区,以中心广场为核心,形成了 西部布局居住服务配套,东部以汽车、食品大型产业为主的产业 空间布局。在京珠高速两侧将集中主要的汽车生产功能。
装备制造集中区
在建厂房
郑州日产大楼
中铝冷轧厂
内部:提供企业获取价值链竞争优势的发 展平台
经开区与郑东新区:打造区域坐标 中心的双核引擎前提
(1)结构开放,具有向东 持续生长性
结构开放:与郑东新区、主城区密切关联; 生长性:具有向东的持续拓展性。
(2)南北整合,衔接老城
受既有空间格局的影响,开发区与主城难以 形成轴向拓展的空间关系,开发区必须通过三大 街、八大街等南北向道路与郑东新区密切整合, 形成整体,然后与主城区形成密切的轴向拓展关 系。与郑东新区的整合也可将CBD、新郑州站、 高校区等城市新时期重要发展资源与经开区整合, 借力发展。
核心:满足企业与人的需求
(1)面向企业:生产性服务和生 活性服务的社区化组织 (2)面向人:营造居憩复合的多 彩生活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