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参考答案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参考答案:
1.(1)tún (2)zhě (3)xī (4)jié (5)sù (6)hài 2.(1)遗体、遗骨(2)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
(3)灾难、灾祸(4)细致精密(5)比喻事物多指诗文浑然天成,没有一点雕琢的痕迹。
也比喻事物完美自然,没有一点破绽或缺点。
(6).停止(7)都,全(8)漂浮(9)逆流而上
3.(1)美国科普作家阿西莫夫科普作品(2)自贡4.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
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5.可从恐龙的种类和其他的灭绝说法来谈,答案略。
6.略(例子切合要求,语言畅达即可)
7.(1)列数字(2)摹状貌(3)举例子。
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同步精练(含解析)

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一、单选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斯石英也应该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ké)深处。
B.希望将来一旦面临这种事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yìng)急措施。
C.这些地区曾经受到巨大陨.(yǔn)石的撞击。
D.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fèng)。
2.下列语句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A.他们确实检侧到了在斯石英中存在的一种原子排列。
B.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夕大浪。
C.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希望将来一但面临这种事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急措施。
D.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不能用括号内词语替换的一组是()A.特朗普对美国新冠疫情的应对方式,对平民来说是一场无法躲过的劫难..(灾难)。
B.大约经历..(经过)了一亿年。
C.这些生物的命运比其他同类要悲惨..(悲壮)得多。
D.随着时间的流逝..(消失),北美又与亚洲和欧洲分开。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
B.在火山活动地区至今没发现过斯石英的事实,可以证明斯石英出现的地方肯定没有发生过火山活动。
C.斯石英原子间结合得极为致密,不会转化为普通的沙子。
D.“泛大陆”是指板块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的这个大陆。
5.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所有陆地________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②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________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
③如果你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就________使这种变化加快。
④似乎可以肯定地说,斯石英也________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这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灭绝,但选用的材料不同,所说明的主要问题也不同。
试结合课文做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这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第一篇短文谈到恐龙的化石无处不有,是为了证明另一科学理论(“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而在第二篇短文中,恐龙的灭绝成为探讨的主题,“被压扁的沙子”则成了证据。
由此可见作者具有多角度、多侧面看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
二、这两篇短文都是从某一现象出发,通过分析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得出规律性的认识。
试任选其中一篇,分析其思路。
参考答案:【示例一】《恐龙无处不有》开篇提出“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这一观点,以引起读者的兴趣,然后举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例子,提出寒冷的气候不适合恐龙生活,恐龙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问题。
围绕这个问题,引出“板块构造”理论,说明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得出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这一事件为“板块构造”理论的成立提供了有力的证据的结论。
【示例二】《被压扁的沙子》开篇提出科学家们对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引起读者对恐龙突然灭绝的原因的兴趣,然后说明科学家们研究的目的在于“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希望将来一旦面临这种事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急措施”,接着用地质学的发现证明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应该是星体撞击。
三、下列语句是作者在行文中放在括号里的补充说明文字。
试结合上下文,说说它们各自的作用。
1.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
2.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
3.即非常纯的沙子。
4.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参考答案:1.这一句补充说明了大陆漂移学说的一个最显而易见的证据,即南美洲与非洲海岸线惊人的吻合,这不是能用巧合来解释的,只能说明它们原来在一起。
2.这是俏皮话,但也并非无稽之谈。
【初二语文】课外阅读《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练习及答案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练习一、基础知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随着时间的流誓,北美又与亚洲和欧洲分开,南美也与非洲相离。
(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
)印度向北移动,并且大约在5 000万年前与亚洲相碰撞,形成巨大的喜马拉雅山脉。
两个陆块在那里聚合并缓慢地褶皱变形。
南极和澳大利亚也已相互分离。
当大陆相互分离时,每一个大陆都xié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xié( )带碰撞( )褶皱(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3)选文中“天衣无缝”的意思是:。
(4)画线的句子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迁移漂移移动)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2)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割分裂分离)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
(3)然而,由于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严密周密致密),所以这种反弹变化进行得非常缓慢,从而使斯石英可保持数百万年。
3.填空。
本文作者阿西莫夫是国家、家,代表作有《》《》等。
4.“低碳”成了人们耳熟能详的词汇,“低碳生活”正日益为更多的人所接受。
八年级某班级将要举办一次展览宣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阅读下列调查表,说说在学生中开展“低碳生活方式”宣传的意义。
关于对学生对“低碳生活方式”了解程度的调查结果答:(2)该班准备在全校开展宣传“低碳生活”的活动,请你以学生代表的身份,写一段倡议学生低碳生活的开场白,在全校大会上发言。
40字左右。
答:(3)李沁为了让同学们更加了解什么是“低碳生活”,特意在网上找了一则资料,但是其中有几处错误,请你按要求帮她修改。
低碳意指较低的温室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排放,低碳生活可以理解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练习题(附答案)

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1.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给加点的字注音。
(1)海水的潮汐(cháo xī)与月亮的引力有关。
(2)经过12天运行,这批货物才抵达(dǐ dá)石家庄车站。
(3)沙漠上,一队骆驼驮.(tuó)着各种材料安静有序地走着。
(4)近几年,复古的褶皱..(zhě zhòu)长裙非常流行,一年四季都能看到。
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神奇的自然界里,动物的易容技术真可谓大师级别。
它们的身体与周围的环境融合在一起,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破绽和毛病。
实际上,动物伪装术是一种很好的自我保护方式,能避免一些大自然的劼难,提高它们的生存概率。
(1)文段中有一个词书写有误,请找出并加以改正。
“劼难”应改为“劫难”(2)根据语境,用成语替换语段中画横线部分。
天衣无缝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C)A.一个人只有真正明白自己需要什么?才算是向成功迈出第一步。
B.“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C.扬州境内湖泊众多,宝应湖、高邮湖、邵伯湖自北向南依次沿运河排列。
D.我一听,心里一动,立刻说:“我们那边最喜欢唱的台湾歌曲是‘高山青’。
”(解析:A项问号应改为逗号;B项第一个逗号应该放在引号外;D项中“高山青”为歌曲名,应该用书名号。
)4.(2017·广西四市同城模拟)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A.受“萨德”事件的影响,今年三月中国人到韩国旅游的人数同比减少了一倍。
B.能否搞好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是落实均衡教育政策、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C.引力波的发现开启了观测宇宙的一个新窗口,将成为二十一世纪的天文学。
D.今年“两会”欺间,代表们就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
(解析:A项不合逻辑,“减少”不能用倍数表示;B项两面对一面,去掉“能否”;C 项成分残缺,应在“将成为”之前加上“引力波天文学”。
)5.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A)①由于用来运送乘客和运输货物的空间状若密封的胶囊,因此也被形象地称为胶囊列车。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习题一种叫自养。
绿色植物都属于这一类。
它们自己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的食物,满足生长的需要。
绿色开花的植物有庞大得惊人的根系,每条根的尖端都有很多根毛。
每一个根毛就是一个最基层的原料采集站,大力地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等原料,经过运输干线──茎,源源送入叶子里。
叶子就是一个食品工厂。
叶子上面有着许多气孔。
在阳光下,这些气孔一面排出氧气和蒸腾水分,一面还吸入大量的二氧化碳。
有时,一个气孔在一秒钟内能吸进25000亿个二氧化碳分子。
采集站送来的水和气孔吸进来的二氧化碳,就是合成有机物的两种最基本的原料。
也许有人怀疑,这莫不是要制造汽水了?的确,汽水厂就是利用压力把二氧化碳压在水里,再加上些果汁香料之类,制成清凉可口的汽水的。
然而植物不能靠喝汽水过日子,它们需要的是含有高能的食物。
二氧化碳和水在合成车间──叶绿体里,发生奇妙的变化。
叶绿体是叶绿素和蛋白质等组成的小颗粒,一个肉细胞里,一般会有20至100个。
叶子的绿色就是它们的颜色。
叶绿体吸收了太阳的光能,就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含有高能的有机物质(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同时放出废气──氧,由气孔排出。
这就是赫赫有名的光合作用。
看来很简单,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植物合成了这些食物,大部分都用来组成躯体和贮藏在种子或块根、块茎中,小部分经呼吸作用又被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同时,放出能量,供给生命活动之用。
1、这些文字说明的内容是什么?2、文段中“叶子的绿色就是它们的颜色”一句中的“它们”所指代的是:。
3、“采集站送来的水和气孔吸进来的二氧化碳,就是合成有机物的两种最基本的原料。
”这一句的主干是:。
4、“光合作用”的定义是( )A、二氧化碳和水在合成车间──叶绿体里发生变化的结果。
B、叶绿体吸收了太阳光,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高能的有机物质的作用。
C、叶绿体和蛋白质组成的小颗粒和水以及二氧化碳转化成有机物并放出废气──氧的过程。
第1课时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习题含答案(部编版)

第1课时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一、积累和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鸟臀.(tún)褶.皱(zhě)两栖.(xī)岛屿.(yǔ)B、潮汐.(xī)劫.难(jié)衍.射(yǎn)骨骼.(gé)C、追溯.(sù)遗骸.(hái)陨.石(xǔn)熔.化(róng)D、蟾蜍.(yú)携.带(xié)膨胀.(zhàng)地壳.(qiào)【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
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可以归纳整理,分别列出不同词语下的不同读音,系统性地复习。
B项正确。
其他各项错误的应更正为:A项“栖”应读“qī”。
C 项“陨”应读“yǔn”。
D项“蜍”应读“c hú”。
2、下列字形全对的一组是()A、骨骼蟾蜍飘移深渊B、驮着汇聚分裂爆发C、措施致蜜趋势膨胀D、携带悲残舒适流逝【答案】B【解析】考查字形的识记。
A项,“飘移”应为“漂移”;C项,“致蜜”应为“致密”;D项,“悲残”应为“悲惨”。
故答案为B。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所有陆地________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②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________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
③如果你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就________使这种变化加快。
④似乎可以肯定地说,斯石英也________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
A、似乎常常可肯定B、似乎一直可应该C、几乎常常可能应该D、几乎一直可能肯定【答案】B【解析】似乎:大多数情况下为副词,表示揣测,有仿佛、好像的意思。
几乎:①将近于;接近于于。
②差点儿(儿化)。
恐龙时期的生活环境离现在太远,只能推测,不能确定,故用“似乎”。
常常:指时常,经常。
2019年《阿西莫夫短文两篇》.doc

2019年《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篇一:《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参考答案《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参考答案:1.(1)tún(2)zhě(3)xī(4)jié(5)sù(6)hài2.(1)遗体、遗骨(2)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
(3)灾难、灾祸(4)细致精密(5)比喻事物多指诗文浑然天成,没有一点雕琢的痕迹。
也比喻事物完美自然,没有一点破绽或缺点。
(6).停止(7)都,全(8)漂浮(9)逆流而上3.(1)美国科普作家阿西莫夫科普作品(2)自贡4.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
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5.可从恐龙的种类和其他的灭绝说法来谈,答案略。
6.略(例子切合要求,语言畅达即可)7.(1)列数字(2)摹状貌(3)举例子篇二:八年级语文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案沙河中学梁雪梅篇三:《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案江苏江陈中学江上雪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积累词语,掌握“遗骸、褶皱、劫难、追溯”等词的读音,理解“劫难、致密、追溯、天衣无缝”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3、短文的行文顺序及说明方法、语言特色。
4、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采用比较阅读,比较分析每篇各自的说明对象和说明角度,懂得写作文章可根据情况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写作角度,培养学生善于多角度、多侧面看问题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科学需要大胆的推测,合理的想像,合乎逻辑的分析、求证。
2、学会从不同角度对所观察到的自然现象进行思考。
3、广泛阅读科普文章,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二、重点难点重点:了解两篇短文所说明的事理,说明的顺序、方法。
难点: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6500万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1.6亿年的恐龙突然灭绝了,这成了生物史上最大的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积累与运用1、.给加粗的字注音。
遗骸()褶皱()()追溯()鸟臀目()两栖动物()2、《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一篇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佐证了;一篇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反思,证明。
这表明,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也不同。
3、在下面的横线处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
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原子之间靠得太近以至于它们又出现相互排斥的趋势,最后又变为普通沙子。
,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致密,这种反弹变化进行得非常缓慢,使斯石英可保持数百万年。
4、.一小吃店打出广告:“好吃,告诉大家;不好吃,告诉我们。
”但由于广告内容不是很自信,效果并不好。
后经人指点,将广告内容稍作改动,便十分自信,顾客盈门。
请问,是怎样改动的?二、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完成文后各题。
(一)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一直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这个问题最终也许会得到解决。
1980年,曾经有报道说,在一个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它的含量异常丰富。
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由于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的结果。
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
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
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毫无疑问,6500万年前地球上曾有过一次“大灭绝”,发生过一次“大劫难”。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这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
例如,1987年就有人指出,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
因此,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
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因为我们将来也许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大灾难(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
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希望将来一旦面临这种事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急措施。
5、给加粗的字注音。
潮汐()大劫难()6、.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什么?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7、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①②③④⑤8、.②③④段文字说明了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有两条:①;②,其依据分别是什么?9、.第④段文字中引号的作用是,第⑤段文字中括号的作用是。
10、第②段文字中加点的“可能”“也许”能否删去?为什么?11、第③段文字运用了说明方法,主要是说明。
三、写作12、“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
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
他领域产生影响。
”这段话对你有什么启发?你能从自己的学习或生活经验中举一两个例子来阐述这一观点吗?写一篇300字的短文。
参考答案:一、1、háizhězhòusùtúnqī2、大陆漂移假说外星撞击导致恐龙灭绝得出的结论3、然而由于所以从而4、好吃,告诉我们;不好吃,告诉大家。
二、(一)5、xījié6、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逻辑顺序
7、.①‖②③④‖⑤层意略8、①由于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的撞击②地球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大火山同时喷发造成恐龙灭绝撞击说火山说9、特定称谓解释说明10、不能删去。
这两个词表示推测,在没有确凿的事实进行科学的说明之前,只能用“可能”、“也许”。
11、举例子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以为恐龙的灭绝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三、12、举例要紧扣这句话且有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