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师范大学681历史学基础(中国史)2016年考研专业课真题试卷

安徽师范大学681历史学基础(中国史)2016年考研专业课真题试卷

安徽师范大学考研数学分析题库习题库题集

数学分析思考题集

第一章 函数 思考题: 1.何谓函数,函数关系,函数值? 2.函数y=f(x)与方程y=f(x)在概念上有何区别? 3.怎样确定函数的定义域? 4.怎样才算完全确定了一个函数?应该如何规定两个函数相等?下面各对函数是否相等? (1)f(x)=x , )2; (2)f(x)=x -1,g(x)=2x 1 x 1 -+; (3)f(x)= | x | , , (5)f(x)=2x 1,x 1 1, x 1-≥??? ,{1 g(x)|1x ||1x |}2 =+--. 5.若函数y=f(x)的反函数就是它本身,试问此函数的图象有什么样的特点? 6.下列函数是否是初等函数?说明理由. (1)f(x)= | x | ; (2)xcosx f (x)(x sin x)=+; (3)f(x)=x 0 0, x 0>≤?, (4)f(x)=c,x c x, c x c c,x c -<-?? -≤≤??>? . 7.设f(u)与u=(x)?能复合为f((x)?), (1)若f(u)递增(递减),(x)?递减,试研究f((x)?)的单调性. (2)若f(u)为奇(偶)函数,(x)?为偶(奇)函数,试研究f((x)?)的奇偶性. (3)若f(u)为任意函数,(x)?为偶函数,试研究f((x)?)的奇偶性.

(4)若f(u)为有界函数,(x)?为任意函数,试问f((x)?)是否一定是有界函数? (5)若f(u)为任意函数,(x)?为周期函数,试问f((x)?)是否一定是周期函数? 8.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为什么? (1)若f(x)在],[βα?(a,b)?上有界,则f(x)在(a, b)上有界. (2)设f(x)在[a, b]上有定义,且在(,)[a,b]?αβ?上有界,则f(x)在[a, b]上有界. 9.适合下列条件的函数存在吗?为什么? (1)在R=(-∞, + ∞)上严格递增的有界函数. (2)在R=(-∞, + ∞)上严格递增的偶函数. (3)在R=(-∞, + ∞)上严格递减的奇函数. (4)在(-,)内为偶函数,且在R=(-∞, + ∞)上又为奇函数. (5)在R 上严格递增的周期函数. 10.设f(x)在R 上有定义,且满足f(x)≠0,f(x·y)=f(x)·f(y),试求f(1990). 11.用肯定语气叙述:在(-∞, + ∞)上 (1)f(x)不是偶函数; (2)f(x)不是周期函数; (3)f(x)不是单增函数; (4)f(x)不是单调函数. 12.用肯定语气叙述: (1)f(x)在[a, b]上无下界; (2)f(x)在[a,b)上没有零点; (3)f(x)在(a, b)上没有比中点函数值大的点. 13.若f(x)是一一对应的奇函数,试证其反函数也是奇函数. 14.设f(x)满足关系式2f(x)+ 1k f ()x x =(k 为常数),证明:f(x)为奇函数. 15.设f(x)为(-∞, + ∞)上的奇函数,且在[0,)+∞上严格增,求证:f(x)在(-∞, +∞)上严格增. 16.设0a 1≤≤,函数f(x)及g(x)对任意的12x ,x 分别满足 1212f[ax (1a)x ]af (x )(1a)f (x )+-≥+-及 1212g[ax (1a)x ]ag(x )(1a)g(x )+-≤+- 且g(x)为单减函数,试证:

中国哲学史考研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白虎通义》: 中国汉代讲论五经同异,统一今文经义的一部重要著作。又称《白虎通》、《白虎通德论》。班固等人根据东汉章帝建初四年(公元79)白虎观会议上进行经学辩论的结果纂辑而成,计4卷。该书以神秘化了的阴阳、五行为基础,解释自然、社会、伦理、人生和日常生活的种种现象;其所列门目,对社会生活、国家制度和伦理原则等作了基本规定,实际是一部以今文经义为依据的国家法规。主要注本有清陈立撰《白虎通疏证》等。 2、【仁】指一种高尚的美好品德。孔子以仁为最高的道德原则,以仁为核心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仁的核心是爱人,主张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提出“忠恕”之道。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宗法制度的礼制,并把仁爱的原则推广到政治之中。在此基础上,孟子进一步提出了仁政的学说。道家老庄则主张“绝仁弃义”,认为“大道废,有仁义”。汉以后,仁成为五德(仁、义、礼、智、信)之首。宋代学者更以天理说仁,仁具有了万物本原的意义。近代学者接受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并以之改造仁的学说,仁便从封建宗法血缘道德转变为近代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 3、【天人合一】中国古代关于天与人、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为相通、相合与统一的观点。天人合一不等于天人等同。中国哲学侧重强调天人之间的统一,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与自然界有着同样的本质和规律,追求天人之间的和谐,反对把天与人相互割裂、相互对立,具有合理的因素。 4、【无为】道家哲学思想。老子认为,道生万物而自然而然,不受任何意志支配的。就“道”听任自然而言,是“无为”,而就其生长万物言,又是“无不为”,所以“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人的行为也应该效法天道,顺应自然,不要任意妄为。执政者更应该以“无为”治国,才能“无败”、“无失”,达到“无不为”。老子“无为”论所含的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消极因素,后来被庄子所发展,而其要求人们不要任意妄为的思想,则为《淮南子》发展成“因物之所为”、“循理而举事”,从而有所作为的思想。 5、【白马非马】中国先秦名家公孙龙的命题。它是揭示个别与一般辩证关系的命题,触及到了概念的同一性自身包含着差异性的思想。另外,这一命题也触及到了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关系问题,强调了概念之间的差异性和独立性。 6、【太极】太即大,极指极至。语出《周易?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认为太极是天地万物的本原,由太极产生阴阳,由阴阳生出四象,由四象生出八卦。近代孙中山吸收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用太极翻译西文“以太”,仍视为宇宙的本原:“元始之时,太极(此用以译西名以太也)动而生电子,电子凝而成元素,元素合而成物质,物质聚而成地球,此世界进化之第一时期也。”表达了物质进化论观点。 7、【天人感应】中国古代关于天人关系的一种神秘学说。认为天和人相类相通,天具有意志,能干预人事,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战国时学阴阳家者有持此说。西汉董仲舒加以系统化、哲理化。后导致谶纬神学的出现,故受到王充的批判。 8、【知行合一】明王守仁的重要哲学思想王守仁吸收前人思想,针对程朱“知先行后”导致的知行脱节的不良风气,大力提倡知行合一。对反对知行脱离有一定积极作用,但混淆了知与行的本质区别,有以知取代行的倾向,故受到明清之际的王夫之的批判。 9、【经世致用】中国古代哲学的一种思潮。指学问必须能治国安民,有益于国计民生,取得实际的功效。又称经世致用之学,与空疏无用之学相对。最初导源于南宋的浙东事功学派。到明清之际,经世致用成为一股学术思潮。 10、【中体西用】中国近代中西文化之争中洋务派的主张。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意为以中国传统文化即纲常名教为立国之根本,以西方科学技术和具体文化措施为强国之作用。这一观点表明西方文化对中国社会和文化带来极大的冲击,要使中国富强必须向西方学习。但它主张维护传统社会的根本制度和纲常名教,希企用西方的“富强之术”使封建社会恢复生机。成为洋务运动、反对维新变法的思想纲领。在晚清有较大的社会影响。 11、【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之总称。近代孙中山提出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思想学说和理论纲领。是中国民

中国哲学史考研试题汇总分析

中国哲学史考研试题汇总分析 【名解1】 白马非马(人大97);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南开00);浩然之气(武大00);绝地天通(厦大99);否极泰来(厦大99);温故知新(厦大99);道法自然(厦大99、南开01、浙大99/00);虚壹而静(厦大99、人大98);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武大00);三表(人大97、复旦99、浙大98);效验(人大99);无为(人大00);中庸(吉大00);有无(复旦97);离坚白(吉大00);道统论(复旦97);抱法处势(南开00);五德始终(复旦97);化性起伪(复旦97、浙大98);天人相分(复旦99);仁(北师大01);不忍人之心(北师大01);和而不同(北师大01);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厦大01);涤除玄览(厦大01);克己复礼为仁(厦大01);尽心知性知天(浙大98);参验(浙大98);制天命而用之(浙大98);兼爱(浙大99);天人合一(浙大00);有待无待(人大01);名实(浙大01);三玄(浙大01) 【简答1】 评述孟子的性善论思想(人大97) 简述庄子的相对主义认识论思想(人大98) 简述庄子的相对主义哲学(复旦99) 简述孟子的仁政学说(人大00) 《易经》的性质及其三大原则(厦大99) 试分析先秦儒家的义利观(人大99) 简论道家的无为而无不为思想(人大99) 《孙子兵法》中的哲理思维(南开01) 《齐物论》的逻辑思路(南开01) 墨子的兼爱思想(厦大01) 《老子》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有什么特色(浙大00) 庄子的是非观(浙大01) 【论述1】 试述阴阳五行思想及其相互关系(厦大99) 战国“百家争鸣”述论(复旦97) 庄子道论述评(吉大00)

安徽师范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小学教育专业考研经验——三本三跨安徽师大

安徽师范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小学教育专业考研经验——三本三跨 安徽师大 文|刘XJ/凯程网课学员 安徽师范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小学教育专业 一、自我介绍 首先做下自我介绍,我本科就读一所三本院校,专业是药品经营与管理。当我决定考研时就有了跨考念头,一是本专业考研我觉得我考不上(要考一些化学和数学之类的),二是我对教育领域很感兴趣,所以选了目标院校安徽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选目标院校要选自己能够的到的)。 在经历了六个月的备考后,我完成了从药学到教育学的转变。初试总分405,政治67分,英语二79分,333教育综合142分,826小学教育概论117分,初试排名并列第五,复试后拟录取专业排名第二,回顾我的考研经历,我有些考研忠告及备考复习建议与二零考研的宝宝们分享,以期能对学弟学妹们有所帮助。 二、考研忠告 第一是坚持,我最想对大家说的就是坚持。选择考研就是选择一条风雨兼程,披荆斩棘的道路,坚持下去了你就是自己的英雄,无论什么时候开始准备,永远不要轻言放弃自我否定。 第二是不要自己感动自己,考研是花费更多时间重要,还是学习效率重要?毫无疑问,大家都会认为是学习效率重要,可怎样获得较高的学习效率,这是每个考研er需要自己摸索的。 学习时间不和学习效率成正比,我见过周围的考研人,每天五点半起床,直到晚11点半还在看书,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我很服气这样的学习毅力,可当明明已经花费较多时间在学习上,学习结果还是不理想时,你有没有想过你是不是陷入了自我感动的死胡同? 考研学习的过程应该是获得知识精神充盈的过程,而不是一场选修的劫难。我想大家在学习中应尽可能多的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寻求较高的学习效率,无论什么时候低成本高效率

安徽师范大学研究生担任兼职辅导员聘用协议书(仅供参考)

附件4: 安徽师范大学兼职辅导员聘用协议书 (仅供参考) 甲方:(学院,以下简称甲方) 乙方:(受聘人,以下简称乙方) 甲方根据工作需要聘用乙方担任学生兼职辅导员。现甲乙双方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下,依据《安徽师范大学兼职辅导员聘任办法(试行)》等文件精神,签订以下协议,由双方共同遵守、执行: 第一条聘用时间 年月日至年月日。 第二条甲方的义务与权利 1.根据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和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科学合理安排乙方辅导员工作内容。 2.对乙方予以积极有效的工作指导、业务培训和管理考核。 3.负责落实乙方经济待遇,并根据工作需要和有关规定为乙方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4.每学年对乙方进行聘期工作考评,并将考核结果报学校审核。 5.聘任后如因故提出辞聘,须提前一个月当面告知乙方本人。 第三条乙方的义务与权利 1.根据辅导员工作要求,积极改进和完善工作方式方法,努力提升自身实践能力和理论素质。 2.根据辅导员工作职责,认真履职、服从安排,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学校和学院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3. 接任后如无特殊原因,应至期满才可卸任;如因故提出辞职,须提前

一个月递交书面申请,待学院同意后方可离任。 4.乙方每年累计请假时间不得超过20天,每次请假时间不超过一周。 5.妥善处理好辅导员工作与专业学习等方面的关系,不得以专业学习等因素为由影响辅导员工作。 第四条乙方工作考核不合格的,甲方可以予以解聘;乙方不能有效履职、学生意见强烈的,甲方可以随时予以解聘。 第五条本协议未尽事宜,按照《安徽师范大学兼职辅导员聘任办法(试行)》(学工部[2014年]6号)执行。 第六条本协议一式三份,经盖章、签字后生效,有效期为年,甲方、乙方分别留存一份,并报学生工作部留存一份。 甲方:(签字、盖章) 年月日 乙方:(签字) 年月日 年月日

2018安徽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参考书汇总

2018安徽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参考书汇总 本内容凯程崔老师有重要贡献 很多考安徽师范大学教育学的同学,不太了解安徽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的参考书目,这里凯程老师为同学们整理出来,如果同学们安徽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咨询凯程的老师。 一丶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简介 安徽师范大学是安徽建校最早的高等学府。学校坐落在具有“徽风皖韵、千湖之城”美誉的国家级开放城市——芜湖,濒临浩瀚长江,傍依灵秀赭山,集江南自然之神秀、汇安徽人文之灵杰,是安徽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的省属重点大学、安徽省委省政府优先建设的综合性大学和安徽省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 二、安徽师范大学参考书籍 安师大教育学考研参考书很多人都不清楚,这里凯程老师给大家整理出来了 2014年教育学考研不少院校推出统考,改为自主命题,自主命题有学校一般会有指定的参考书,但是对于报考统考院校的16年的考生来说,参考书就成为了大家备考过程中的第一个障碍,教育学考研统考的院校,教育学考研的科目有:政治、外国语、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涵盖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中外教育史、教育研究方法等四门基础科目。对于没有参考书,根据历年的统考的和大纲,向参加教育学考研统考的同学推荐以下书籍: 一、教育学原理 《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十二所重点师范合编 《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王道俊、郭文安 二、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刘儒德、陈琦 三、中外教育史 《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孙培青 《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吴式颖 四、教育研究方法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裴娣娜 推荐的以上教育学考研(学术型)参考书主要几点原因: 1、与考试大纲的基本吻合。以上所推荐的教育学考研参考书基本上与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基本吻合,包含了考试大纲所规定的考试内容,对大纲所规定的知识点进行了全面,准确的阐述,以加深对概念和理论等重点内容的理解与应用,比如中国教育史当中“封建国家教育体制的完善——隋唐时期教育体系的完备——中央和地方官学体系的完备”这个知识点,可以在推荐的《中国教育史》这本书的P161和P167找到解析,有详细的介绍。 2、参考书结构清晰,条理清楚,内容详细。从这几本书的编写来看,推荐的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参考书,知识点结构清晰,条理清楚,内容详细,比如考试大纲“课程”这一章内容,从课程与课程理论、课程类型、课程编制、课程改革等阐述课程这个问题,在《教育学基础》P15 3、P161、P16 4、P176都可以找到想对应的内容,同时在这本参考书中,增加了很多实例,比如在讲课程类型的时候,引用了美国国家课程标准的例子,这样理论与事实

中国哲学史期末考试试题

中国哲学史期末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 1、五行:构成自然界的五种元素,金木水火土,在《上书*五行》中记载。具有朴素唯物 主义的思想萌芽 2、仁 3、中庸:不走极端,稳定不变,是一切事物的道,是维护孔子的道的方法,要求不偏不倚。 4、小国寡民:政治理想,国要小,民要少,使人民重视生命,老死不相往来,鸡犬相闻 5、玄览:老子哲学中的一种直觉方法。《老子》第十章曰:“涤除玄览,能无疵乎?”河上 公注:“心居玄冥之处,览知万物,故谓之玄览”。 6、老子的辩证法思想:他把事物看成彼此对立的两个方面,而这两个方面又互相联系、互 相依存。他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他还进一步提出一切事物都要向它的反面转化的观点。“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曲则全,枉则直”,“物壮则老”等。但是,老子的辩证法思想也有很大局限性。一是他认为对立面的转化不需任何条件,二是把对立面转化看成是循环往复的过程,看不到事物不断向前发展,结果使他的辩证法思想陷入形而上学的泥潭。 7、非攻:墨子的思想,不应该发动侵略战争,这是墨子的一种战争论 8、四端:孟子的思想,他认为人性本善,人的四心:是非之心,羞恶之心,是非之心,恻 隐之心人人都有,与生俱来 9、坐忘:这是庄子体道的一种方法,也就是要彻底忘掉精神和肉体,就能达到一种忘我的 境界 10、“性三品”说:董仲舒的性三品说是讲人分为上中下三等,每种又包含不同的人,人通过教化可以向善,不教化便会向恶。韩愈也有过这样的说法 11、谶:为政治斗争服务的一种预言 12、纬:儒生用阴阳五行直说解释儒家经典 13、得意忘相:王弼用来解释周易的说法,意思是说理解了意思,卦象也可以忘记 14、涅槃: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无私无欲,不拖累生命 15、不真空:显示中并非是没有,而是一种虚幻的存在,存在于关系之中,没有关系就什么都没了,是一种不真实的有。 16、重玄:对有和无进行排斥,二者皆不执著,还不能执著这种执著 17、唐佛的中道:三论宗的思想,世间万物在世俗人眼中和在佛眼中看到的不一样 18、一心三观:一心能观中假空三谛。 19、华岩中的“四法界说”:世事无外法界,礼法界、世法界???? 20、顿悟成佛“禅宗体会佛法的一种境界。通过突然顿悟感悟佛法 21、周敦颐“太极图说”:宇宙生成理论,无极——太极——阴阳五行 22、理——分殊:朱熹的思想,太极包含外物之内,万物分别体现太极 23、“格物穷现”:朱熹的观点,格物,对事物的真理性认识。格物致知 24、陆九渊“心即理”:理在人心中,主观主义认识论 25、王守仁“致良知”:只需发现本心中的良知 26、王夫之“天下唯器”:唯物主义的观点,天下只有具体的事物 27、庄周梦蝶:典出《庄子·齐物论》,不知是庄周梦中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见自己变成庄周呢 28、忠恕: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29、兼爱:中国战国时期墨子的主要思想,对待别人要如同对待自己,爱护别人如同爱护自己,彼此之间相亲相爱,不受等级地位、家族地域的限制

《应用统计》专业硕士培养方案-安徽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安徽师范大学 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 (一) 培养目标 为政府部门、大中型企业、咨询和研究机构培养高层次、应用型统计专门人才。 (二) 基本要求 1. 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 2. 掌握统计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并熟练应用统计分析软件,具备从事统计数据收集、整理、分析、预测和应用的基本技能; 3. 能够独立从事实际领域的应用统计工作; 4. 掌握一门外语的实际应用。 二、招生对象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 全日制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非全日制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其中累计在校学习时间不少于1年。 四、培养方式 应用统计专业硕士下设三个方向:多元统计分析及应用、金融统计分析及应用、经济统计及应用。

应用统计专业硕士人才培养采取导师制。采用在校学习与到实际部门的专业实习相结合的方式,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重视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 五、课程设置及必修环节 1.课程与必修环节设置 实行学分制,总学分39学分。其中公共课4学分,专业基础课18学分,专业方向课12学分,专业选修课2学分,专业实习4学分。

2、必修环节要求 (1)开题报告是学位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学生必须在导师指导下认真查阅文献资料,撰写开题报告,并经专家组公开论证。开题报告主要介绍选题意义、技术路线、实施方案、预期成果和计划安排等。 (2)在学位论文工作中期,导师组对研究生的论文进展及工作态度等情况进行一次集中检查,学生应提供学位论文中期检查报告供检查。对出现问题较多的学生,限期改正并重新进行检查。 (3)研究生在校外导师的指导下参加专业实习实践,时间不少于6个月。专业实习结束后需撰写实习报告,考核通过者取得学分,专业实践环节学分为4学分。 六、学位论文与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内容应与实际问题、实际数据和实践案例紧密结合,可以是与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相关的调查报告,数据分析报告,应用统计方法的实证研究等。

安徽师范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安徽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安徽师范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专业英语方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英语学科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工作能力,能够从事基础教育领域教学和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素质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此类人才的基本规格如下: 1、熟悉国家有关基础教育的方针与政策,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职业和教学工作,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 2、具有宽厚的文化基础与英语专业基础,具有较高的教育学和教学论的素养,在英语学科教学方面视野开阔、现代意识强,熟练地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与方法,具有较强的学科教学研究能力并能写出有一定质量的教学研究与改革的科研论文。 3、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科学素养,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最新进展,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4、掌握一到两门外语,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学科专业的外文资料。 5、具有健康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学习方式及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为1年,应在第一、二学期完成;实践教学时间不少1年,可结合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工作进行,集中安排的实践教学活动须确保半年以上,一般安排在第三学期;学位论文时间不少于1年,应在第二学期期末进行论文开题,第三学期进行论文的研究与撰写,第四学期进行论文定稿、送审和论文答辩。 三、课程设置 课程教学安排在第一学年。课程设置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分为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教学四个模块。具体为:学位基础课程6门,共12学分;专业必修课程4门,共10学分;专业选修课程3门,共6学分;实践教学8学分,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 学位基础课教学由学校研究生学院统一组织开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

[全]中国哲学史-马工程-考研真题详解

中国哲学史-马工程-考研真题详解 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武汉大学2015研] 答:“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指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时,先不要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里明白却又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时,也不要去启发他。语出《论语·述而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愤”是指心里想求通而又未通,“悱”是指想说而又不知道怎么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经常用来说明对学生要求严格,先让学生积极思考,再进行适时启发,孔子还要求学生能举一反三,这些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仍具有借鉴意义。 2“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武汉大学2015研] 答:“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是指天地不会偏爱任何事物,在天地眼中,万物与刍狗没有分别,即世界上万事万物其实都是平等的,出自老子《道德经》。刍狗是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河上公对这句有注:“天施地化,不以仁恩,任自然也。”其意是指天地不讲仁恩,只是任其自然,将万物看作刍狗。“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也是庄子齐物论思想的滥觞,对后世具有重大的启迪意义。3“性者,本始材朴”[武汉大学2015研] 答:“性者,本始材朴”是战国时期荀子的哲学用语,出自《荀子·礼论》。“本始”是指原始,本初。“材朴”是指资质朴素。人的本性其本质是没有经过雕饰的,是自然的,换言之,人的本性是无所谓善恶的“本始材朴”的自然之性,它

既有转化为恶的可能,也有发展为善的机会。荀子主张性恶论,他认为,人性中本无善端。非但无善端,且有恶端。虽然他认为人性本恶,但荀子认为人具有接受道德教育的聪明才力,积学既久,成为习惯,圣即可积而致也。这与注重道德修养自觉性的性善论既相对立,又相辅相成,对后世的人性学说产生了重大影响。4“尚贤”“尚同”[武汉大学2015研] 答:“尚贤”“尚同”是墨子在政治方面的主张,二者的结合反映了墨子独特的治国理念。①“尚贤”是指任用人才,不计出身贵贱,一切以能力为准。墨子认为,尚贤是政治根本。这种思想直接冲击了宗法世袭制,为战国时期平民阶层的广泛崛起奠定了理论基础;②“尚同”是指一切有关善恶、是非的意见及行动上都必须统一、服从于上级。墨子独到地揭示出国家这种变化的客观必然性,但“尚同”说的专制色彩太浓厚,会引起暴政和集权。这一思想经过法家的吸收和改造,成为中国古代极为盛行的专制主义思想的理论源头之一。 5竹林七贤[武汉大学2015研] 答:竹林七贤是嵇康、阮籍、山涛、向秀、王戎、刘伶、阮咸七位名士,因他们七人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所以世称“竹林七贤”。在哲学思想上,竹林七贤以嵇康、阮籍为代表,其哲学主张是“越名教而任自然”。在文学上,这七人的作品基本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竹林七贤的生平遭遇,不仅向后人指出了从事文学艺术活动要保持精神和思想上一定的自由的必要性,更促使后来的文人认真思考自己的文学艺

各所重点大学中西哲学史考研真题集锦

1996年北京大学中国哲学史考研试题 名解六府三事、天爵、四法界、德性之知、俱分进化 问答(五选三) 1、荀子对礼义和人性的看法 2、王弼对自然名教的看法 3、慧能“本性是佛”说 4、王夫之能所关系的论述 5、严复的认识论 1998北京大学西方哲学史(中国哲学方向) 1、费希特的自我发展的三个阶段:—— 2、——最早提出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 3、单子的预定和谐是——(国名)哲学家——提出的命题 4、培根提出的四假象是—— 5、——(哲学家)在——(著作)提出主奴意识 6——(哲学家)认为知识即是美德 7、芝诺否定运动的四个论证是—— 8、思想和广延都是神的属性是——(哲学家)提出的命题 9思想是最大的优点,智慧在于说出真理,并且按照自然行事,听自然的话。是——(哲学家)提出的命题 简要解释下列概念或命题 5分 1、巴门尼德的存在 2、原子和虚空 3、四因说 4、流溢说 5、唯实论 6、我思故我在 7、物是观念的集合 8、第一性的质和第二性的质 分析题4选3 15分 1、柏拉图理念论的分有说及其困难 2、休谟的因果学说及其理论基础 3、康德的先天综合判断学说及其作用 4、黑格尔主体即实体的思想 2000年北京大学中国哲学史考研试题 名词解释 1、《礼记》 2、谶纬 3、崇本举末 4、习及性成 5、体用一 简答1、郭象及支遁逍遥义的比较2、华严宗的“四法界”说3、戴震论理和欲的关系4、郭店楚简的发现及其意义 论述1、《易传》关于道的看法2、王阳明及朱熹格物学说的比较 2001年北京大学中国哲学史

一、解释下列哲学命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2、以心原物 3、圣人体无 4、一故神两故化 5、物莫非指而指非指 二、把下面一段文字标点今译并给以分析评论(25分) 求向物于向未尝无责向物于今于今未尝有于今未尝有以明物不来于向未尝无故知物不去复而求今今亦不往是谓昔物自在昔不从今以至昔今物自在今不从昔以至今 2002年北京大学中国哲学史考研试题 名词解释[不全]1 离坚白 2 淮南格物 3 万理具于一心 4 通为天下第一要义 《今年和去年都考了一段给原文标点,翻译和评述》先秦的 2005北大中国哲学 名解是者(巴门尼德);理念(柏拉图);唯名论;启蒙运动;单子...... 简答及论述毕达哥拉斯的数本原;亚里士多德第一实体及第二实体;笛卡尔的普遍怀疑;斯宾诺莎事物的次序即观念的次序;洛克第一性的质及第二性的质(为何提出此种区分);休谟的因果观;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康德的哥白尼革命;黑格尔的实体即主体 2005北大中国哲学 名解及简答中庸;离坚白;以说出故;六理;四法界;能必副其所;四几论述 (选二共70分)比较孟子及告子的人性论(仅供留学生);比较韩非及老子的 道论;比较朱熹及罗钦顺的理一分殊;比较王守仁及王夫之的知行观标点翻译 (共20分)原文为《中庸章句序》文首至“必如是而后可庶几也” 2005年北京大学中国哲学 名词解释 20中庸,四法界,六理,四几二简答40离坚白,以说出故,崇本举末, 一物两体,能必副其所三问答70 国内考生前3题选2,外国考生4选2 1老子 及韩非道论异同 2罗钦顺及朱熹理一分殊3王守仁及王夫之知行观异同4孟子及告子人性论比较 四标点并翻译古文 20分中庸何为而作也?子思子忧道学之失其传而作也 。盖自上古圣神继天立极,而道统之传有自来矣。其见于经,则“允执厥中”者 ,尧之所以授舜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者,舜之所 以授禹也。尧之一言,至矣,尽矣!而舜复益之以三言者,则所以明夫尧之一言, 必如是而后可庶几也 2007年北京大学 中国哲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三表四端虚一静因内籀外籀人副天数神灭论太虚即气理一分殊四句教 二、论述题 试述朱熹、王阳明、王艮及颜元的格物思想。 现代西方哲学部分 二、论述题 1、论述柏拉图关于可见世界和可知世界的区分 2、从方法论角度分析笛卡儿的怀疑 3、分析洛克关于第一性的质和第二性的质的思想 4、分析黑格尔的哲学起点。2001年中山大学中国哲学试题 一、释词心斋;人副天数;独化;道统;格物;三世说;二、翻译(略)三、简答

2015年武汉大学844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5年武汉大学844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 二、名词、命题解释(8选6,60分) 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答:“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指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时,先不要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里明白却又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时,也不要去启发他。语出《论语·述而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愤”是指心里想求通而又未通,“悱”是指想说而又不知道怎么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经常用来说明对学生要求严格,先让学生积极思考,再进行适时启发,孔子还要求学生能举一反三,这些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仍具有借鉴意义。 2.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答:“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是指天地不会偏爱任何事物,在天地眼中,万物与刍狗没有分别,即世界上万事万物其实都是平等的,出自老子《道德经》。刍狗是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河上公对这句有注:“天施地化,不以仁恩,任自然也。”其意是指天地不讲仁恩,只是任其自然,将万物看作刍狗。“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也是庄子齐物论思想的滥觞,对后世具有重大的启迪意义。 3.性者,本始材朴 答:“性者,本始材朴”是战国时期荀子的哲学用语,出自《荀子·礼论》。“本始”是指原始,本初。“材朴”是指资质朴素。人的本性其本质是没有经过雕饰的,是自然的,换言之,人的本性是无所谓善恶的“本始材朴”的自然之性,它既有转化为恶的可能,也有发展

为善的机会。荀子主张性恶论,他认为,人性中本无善端。非但无善端,且有恶端。虽然他认为人性本恶,但荀子认为人具有接受道德教育的聪明才力,积学既久,成为习惯,圣即可积而致也。这与注重道德修养自觉性的性善论既相对立,又相辅相成,对后世的人性学说产生了重大影响。 4.尚贤·尚同 答:“尚贤”、“尚同”是墨子在政治方面的主张,二者的结合反映了墨子独特的治国理念。①“尚贤”是指任用人才,不计出身贵贱,一切以能力为准。墨子认为,尚贤是政治根本。这种思想直接冲击了宗法世袭制,为战国时期平民阶层的广泛崛起奠定了理论基础;②“尚同”是指一切有关善恶、是非的意见及行动上都必须统一、服从于上级。墨子独到地揭示出国家这种变化的客观必然性,但“尚同”说的专制色彩太浓厚,会引起暴政和集权。这一思想经过法家的吸收和改造,成为中国古代极为盛行的专制主义思想的理论源头之一。 5.竹林七贤 答:竹林七贤是嵇康、阮籍、山涛、向秀、王戎、刘伶、阮咸七位名士,因他们七人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所以世称“竹林七贤”。在哲学思想上,竹林七贤以嵇康、阮籍为代表,其哲学主张是“越名教而任自然”。在文学上,这七人的作品基本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竹林七贤的生平遭遇,不仅向后人指出了从事文学艺术活动要保持精神和思想上一定的自由的必要性,更促使后来的文人认真思考自己的文学艺术创作和政治的关系,从而自觉慎重地摆正自己的社会位置,有所选择、有一定目的的去进行创作,且后者更为重要和深远。

培养方案-安徽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学习资料

安徽师范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学科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能力,能够从事基础教育领域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专业人员,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素质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此类人才的基本规格如下: 1、熟悉国家有关基础教育的方针与政策,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职业和教学工作,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 2、具有宽厚的文化基础与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基础,具有较高的教育学和教学论的素养及信息素养,在信息技术教学方面视野开阔、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可持续专业发展能力,能胜任教学业务骨干的任务,具有较强的学科教学研究能力,并能写出有一定质量的教学研究与改革的科研论文。 3、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科学素养,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最新进展,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4、掌握一门外语,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学科专业的外文资料。 5、具有健康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学习方式及年限 1、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为1年,在第一、二学期完成。 2、实践教学时间不少1年,可结合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工作进行,集中安排的实践教学活动须确保半年以上,一般安排在第三学期。 3、学位论文安排在第二学期期末进行论文开题,第三学期进行论文的研究与撰写,第四学期进行论文定稿、送审和论文答辩,时间不少于1年。 三、课程设置 课程教学安排在第一学年。课程设置以宽、新、实为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程分为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教学四个模块。其中,学位基础课程6门,共12学分;专业必修课程4门,共10学分;专业选修课程3门,共6学分;实践教学8学分,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

2018年安徽师范大学心理学考研招生简章

报考指导 2018年安徽师范大学心理学考研大纲,招生简章,专业目录,参考书目每年变动都很小,力比多学院小编建议招生简章关注报考条件、专业信息、时间流程、奖学金及联系方式,专业目录关注招生人数,推免人数及各方向注意事项。 力比多学院教研组为各位心理学考研人整理出2017安徽师范大学心理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希望能帮到准备考研的同学。 院校介绍 安徽师范大学是安徽建校最早的高等学府。学校坐落在具有“徽风皖韵、千湖之城”美誉的国家级开放城市——芜湖,濒临浩瀚长江,傍依灵秀赭山,集江南自然之神秀、汇安徽人文之灵杰,是安徽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的省属重点大学、安徽省委省政府优先建设的综合性大学和安徽省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 学校前身是1928年创建于安庆市的省立安徽大学,1946年更名为国立安徽大学,1949年12月成建制迁至芜湖。后又经历安徽师范学院、合肥师范学院、皖南大学(刘少奇同志题写校名)、安徽工农大学等几个办学阶段。1972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定名为

安徽师范大学(郭沫若同志题写校名)。2005年,芜湖师范专科学校整体并入安徽师范大学。 专业目录/研究方向 2017安徽师范大学心理学研究生招生,研究方向,具体如下: 招生简章 一、培养目标

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学术型专门人才以及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学习及就业方式 我校硕士研究生按其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两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是指符合国家研究生招生规定,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被我校录取,在学校规定修业年限内,全脱产在校学习的硕士研究生;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指符合国家研究生招生规定,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被我校录取,在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内,在从事其他职业或者社会实践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时间安排进行非脱产学习的研究生(有关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详细情况见教育部《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有关工作答记者问》,网址: https://www.360docs.net/doc/186735488.html,/kyzx/zcdh/201609/20160914/15541199 22.html)。

安徽师范大学 学科教育复试流程

12号,复试报名。 地点:新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 时间:早8:00到晚17:00(建议最好下午去,早上排队排死人) 携带材料:身份证原件,学历证书原件或学生证原件,一寸照片一张 领取材料:复试报到证(里面会有之后几天的复试安排)体检表格 缴费:100元 13号,体检。 地点:芜湖中医院 时间:早8:00到12:00(建议要么七点前到,要么10点半以后去,不然你懂得。) 体检项目:抽血,胸透,眼科、耳鼻口腔、血压、身高体重(先排队做前两项,后面的都是走形式) 缴费:40元 下午可以上网完成心理健康测试。网址见报到证。 一共566道题好像,全是是否题,允许少量的无法回答。答题会在结束后自动保存。查结果的时候可能会有一两个不正常(超过70分会有红会箭头)不用担心,不会影响你的复试录取。 14号,英语口语听力测试 听力和口语是同步测试的。 进入备考教室给你一篇文章,四级难度,文章下面会有两个问题。五分钟的准备时间。 读文章然后回答问题。 不需要自我介绍。(因为名字是不能告诉老师的)但是可以稍作准备。 这个不用担心,基本没问题。 15号专业复试 上午笔试,下午面试。这是整个复试中的重头戏。 笔试内容和王蔷的书联系非常大,所以复试准备的时候要看王蔷的书,而且是重点看。 面试形式和14号的口语差不多,只能文章难度要大一些,文章下有四个问题。 16号加试:两个小时好像(听力40分钟) 大专或者是跨专业的都需要加试。 加试内容是听力和阅读写作。 个人觉得官网上提供的加试参考书实用性不强。主要还是自己分块锻炼。 今年听力题型:dictation (40分)客观题型(abcd选项的60分) 阅读和写作:两篇阅读理解(10题20分),一篇英译汉(10分),两篇作文(20+50分)一篇120字左右,一篇300字 今年复试人数39,最后只刷了两个人。所以只要能进去复试,基本没太大问题。 16号晚上录取信息就出来了 17号就可以领取调档函,签署协议(针对专硕自筹经费) 复试报名还需要带政审材料。

安徽师范大学(2010-2016)考研真题

2016年安徽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试题 一、解释下列概念(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实验教育学 2.潜在课程 3.意义学习 4.元认知策略 5.苏格拉底法 6.生活准备说 二、简答题(6小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 1.教育活动中如何处理智力活动和非智力活动的关系? 2.简述德育与其他各育之间的关系。 3.学校管理过程包括哪些基本环节? 4.卢梭自然教育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有何积极意义? 5.简述我国隋唐时期教育制度的特点。 6.简述张之洞的“中体西用”教育思想。 三、论述题(3小题,每题20分,共60分) 1.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做中学”的教育信条,中国教育陶行知倡导“教学做合一”的主张,请在分析两种观点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论述它们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2.运用多元智力理论论述学习方式的多样性。 3.运用教育社会功能理论论述教育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作用。

2015年安徽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教育目的(狭义) 2.长善救失原则 3.活动课程 4.生活教育 5.癸卯学制 6.教育模式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 1.简述蔡元培关于教育改革方针的基本理论 2.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措施有哪些? 3.为什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4.简述朱熹的“朱子读书法”。 5.洛克道德教育方法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6.简述教师角色的冲突及其解决措施。 三、分析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 1.试述夸美纽斯学校改革思想及其对近代教育的影响。 2.联系教育实际论述人格发展理论及其教育含义。 3.结合我国当前教育发展与改革实际论述依法治教的意义及其途径。

中国哲学史考试题

中国哲学史试题 一.选择题 1.下面------------不属于周初所提出的天命观的内容。C A、天命靡常 B、以德配天 C、绝地天通 D、敬德保民 2、五行思想是在---------中首次明确提出的。B A、《诗经·大雅》 B、《尚书·洪范》 C、《易传·系辞》 D、《礼记·礼运》 3、庄子人生哲学中最具代表性的思想是--------------。C A、“拔一毛以里天下不为也” B、齐物论 C、逍遥游 D、“合同异” 4、荀子在认识论问题上的基本思想可概括为----------。A A、“虚壹而静” B、“静观玄览” C、“静因之道” D、格物致知 5、法、术、势相结合的政治理论是由-----------明确提出的。D A、商鞅 B、慎到 C、申不害 D、韩非子 6、下列命题中----------是由董仲舒提出的。A A、“天不变道亦不变” 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C、“天地合气,物偶自生” D、“明于天人之分” 7、“天下无独燃之火,世间安得有无体独知之精”是--------------的基本命题。C A、扬雄 B、桓谭 C、王充 D、范缜 8、下列命题中----------不属于僧肇的思想体系。D A、物不迁论 B、不真空论 C、般若无知论 D、明报应论 9、《沙门不敬王者论》的作者是------------。A A、慧远 B、僧肇 C、道生 D、慧能 10、“一心三观”是-------------提出的。C A、唯识宗 B、华严宗 C、天台宗 D、禅宗 11、范缜的“刃利”之喻是直接反对-----------而提出的。C A、形亡神灭 B、形神相即 C、形亡神不灭 D、形质神用 12、----------不是先秦时期名辩思潮的主要代表。C A、公孙龙 B、惠施 C、墨子 D、后期墨家 13、------------不属于“六家七宗”的范围。D A、本无宗 B、即色宗 C、幻化宗 D、菏泽宗 14、“元气自然”是----------提出的。B A、《管子》 B、王充 C、桓谭 D、范缜 15、“烛无,火亦不能独行于虚空”是-----------提出的命题。B A、扬雄 B、桓谭 C、王充 D、范缜 16、“精之所舍,而知之所生”是---------在形神关系问题上的基本观点。A A、《管子》 B、荀子 C、王充 D、范缜 17、“天道远,人道迩”在天人关系问题上所主要反映出来的观点是---------。B A、天人合一 B、天人相分 C、天人相胜 D、天人相制 18、“参验”的认识方法是---------提出的。C A、孟子 B、荀子 C、韩非子 D、董仲舒 19、------------在人性问题上坚持了人性的同一性。D A、性善论 B、性恶论 C、自然人性论 D、性三品说 20、下列著作中对于“三纲五常”给予详细而明确论述的是------------。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