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一化学苏教版必修1专题1综合训练 Word版含解析.doc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全册综合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全册综合测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每小题3.0分,共45分)1.下列物质可用于干燥氨气的是()A.浓硫酸B.碱石灰C.过氧化钠D.活性炭2.下列图示所表示的分类法,属于交叉分类法的是()3.足量铜与一定量的浓硝酸反应,得到硝酸铜溶液和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的混合气体2.24 L(标准状况),这些气体与一定体积(标准状况)氧气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
若向所得硝酸铜溶液中加入4mol·L-1氢氧化钠溶液至铜离子恰好完全沉淀,则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是50 m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混合气体中含二氧化氮1.12 LB.消耗氧气的体积为1.68 LC.此反应过程中转移的电子为0.3 molD.参加反应的硝酸是0.4mol4.过量的CO2通入下列溶液中,最终出现浑浊的是()A . 氯化钙溶液B . 石灰水C . 饱和亚硫酸钠溶液D . 水玻璃5.对于反应CaH 2+2H 2O===Ca(OH)2+2H 2↑,有下列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①氢气只是氧化产物 ②氢气只是还原产物 ③水是氧化剂 ④氢化钙中的氢元素被还原 ⑤此反应中的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1A . ①④B . ②③⑤C . ①D . ③⑤6.在淀粉碘化钾溶液中加入少量次氯酸钠溶液,并加入少量的稀硫酸,溶液立即变蓝,在上述溶液中加入足量的亚硫酸钠溶液,蓝色逐渐消失。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 氧化性:ClO ->I 2>SO 42−B . 漂白粉溶液可使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C . 向氯水中加入亚硫酸钠溶液,氯水褪色D . 次氯酸钠与亚硫酸钠在酸性条件下可以共存7.等体积的硫酸铝、硫酸锌、硫酸钠溶液分别与足量氯化钡溶液反应,若生成硫酸钡沉淀的质量比为1∶2∶3,则三种硫酸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A . 1∶2∶3B . 1∶6∶9C . 1∶3∶3D . 1∶3∶68.高纯度单晶硅是典型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又称“平导体”材料,它的发现和使用曾引起计算机的一场“革命”。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练习题第一专题.doc

专题一《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单元测试可能需要的原子量:H-l C-12 N-14 0-16 Ne-20 Na-23 S-32Cl-35.5 Cu-64第一卷(选择题共43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我国的“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已发射成功,“嫦娥”探月工程已正式启动。
据科学家预测,月球的土壤中吸附着数百万吨的^He,每觎「He核聚变所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目前人类一年消耗的能量。
在地球上,氮元素主要以42He的形式存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42He原子核内含有4个质子B. 32He和役氐互为同位素C.「He原子核内含有3个中子D.42He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所以°2He具有较强的金属性2.气体的体积主要由以下什么因素决定的:①气体分子的直径②气体物质的量的多少③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④气体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A.①②B.①③C.②③ D .②④3.“纳米材料”是当今材料科学研究的前沿,1纳米(nm)=10-9m,其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催化及军事科学中,“纳米材料”是指研究、开发出的直径从几纳米至几十纳米的材料,如将“纳米材料”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所得混合物可能具有的性质是()A.有丁达尔效应B.能全部透过半透膜C.不能透过滤纸D.所得分散系不稳定4.每次实验焰色反应后都要用试剂清洗钳丝,这种清洗试剂是()A. NazCCh溶液B. NaOH溶液C.硫酸D.盐酸5.(2002上海高考题)199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科恩(美)和波普尔(英),以表彰他们在理论化学领域作出的重大贡献。
他们的工作使实验和理论能够共同协力探讨分子体系的性质,引起整个化学领域正在经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不再是纯实验科学B.化学不再需要实验C.化学不做实验,就什么都不知道D.未来化学的方向还是经验化二、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题4分,共28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高中化学(苏教版) 必修一:专题1单元测试与答案

专题1 单元练习 班级: 姓名:一、单选题1.下面是人们对于化学科学的各种常见的认识,其中错误的是 ( ) A .化学将为环境、能源、资源等问题的解决提供有力保障 B .化学正发展成为一门实验与理论互相结合、互相渗透的科学 C .化学是一门具有极强实用性的自然科学D .化学是一门纯实验的自然科学,实验是探究化学过程的唯一途径2.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是 ( )A .CuO + H 2 ==== Cu + H 2OB .2KMnO 4 ==== K 2MnO 4 + MnO 2 + O 2↑C .Fe 2O 3 + 3CO ==== 2Fe + 2CO 2D .NaOH + HCl ==== NaCl + H 2O3.甲、乙、丙、丁分别是Na 2CO 3、AgNO 3、BaCl 2、盐酸四种无色溶液中的一种,它们两两反应后的现象如下:甲 + 乙 → 沉淀;甲 + 丙 → 沉淀;乙 + 丙 → 沉淀;丙 + 丁 → 沉淀;乙 + 丁 → 无色无味气体。
则甲、乙、丙、丁四种溶液依次是 ( ) A .BaCl 2、Na 2CO 3、AgNO 3、盐酸 B .BaCl 2、Na 2CO 3、盐酸、AgNO 3 C .Na 2CO 3、盐酸、AgNO 3、BaCl 2 D .AgNO 3、盐酸、BaCl 2、Na 2CO 34.加入稀盐酸后,溶液中下列离子数目不减少的是 ( ) A .CO 32— B .SO 42— C .Ag + D .SO 32—5.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该物质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 A .CO 2 B .Cl 2 C .H 2SO 4 D .Na 2O6.下列实验操作中,一般情况下不能相互接触的是 ( ) A .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滴管与试管壁 B .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下端管口与烧杯内壁 C .过滤操作时,漏斗下端管口与烧杯内壁D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过程中,用玻璃棒引流时,玻璃棒下端与容量瓶内壁 7.欲配制500mL 0.1mol/L HCl 溶液,需标准状况下HCl 气体体积 ( ) A .22.4L B .11.2L C .5.6L D .1.12L8.下列物质的分离方法中,是根据微粒大小确定的分离方法是 ( ) A .萃取 B .结晶 C .过滤 D .蒸馏9.用10mL 0.1mol/L BaCl 2溶液恰好可使相同体积的硫酸铁、硫酸锌(ZnSO 4)和硫酸铝钾三种溶液中的硫酸根离子完全转化为硫酸钡沉淀,则三种硫酸盐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是 ( )A .3 : 2 : 2B .1 : 2 : 3C .1 : 3 : 3D .2 : 6 : 310.以Mg 、MgO 、Mg(OH)2、MgCO 3、MgSO 4、BaCl 2溶液和盐酸为原料,直接制取MgCl 2可有多种方法,其中运用复分解反应的有 ( ) A .二种 B .三种 C .四种 D .五种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摩尔是物质的质量单位 B .氢气的摩尔质量是2gC .1mol OH —的质量是17gD .1mol 氢气所占体积约为22.4L12.据科学家预测,月球的土壤中吸附着数百万吨32He ,100t 32He 核聚变所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目前人类一年消耗的能量。
最新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单元测试题全套及答案解析

最新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单元测试题全套及答案解析专题综合测评(一)(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洁净的空气B.纯净的盐水C.石油D.冰水【解析】纯净物的组成是固定的,冰水的成分是H2O,所以是纯净物。
【答案】 D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丁达尔效应不是胶体特有的现象,溶液与浊液也有B.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有丁达尔效应,而其他分散系没有C.胶体粒子的直径小于1 nmD.丁达尔效应可用于鉴别胶体和溶液【解析】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 nm~100 nm之间;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特有的现象,故选D。
【答案】 D3.从2 L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的NaOH溶液中取出100 mL溶液,下面关于这100 mL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①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1②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③含100 mL水④含0.1 mol氢氧化钠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解析】从2 L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的NaOH溶液中取出100 m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不变,含有NaOH的物质的量为0.1 L×1 mol·L-1=0.1 mol,其质量为0.1 mol×40 g·mol-1=4 g,但溶剂水不一定是100 mL。
【答案】 B4.(2016·北京市朝阳区高一期末)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Fe(OH)3胶体是纯净物B.Fe(OH)3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 nm之间C.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有丁达尔效应D .胶体具有吸附性,可以杀菌消毒【解析】 A 项,胶体为混合物;C 项,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粒直径为10-9~10-7 m ;D 项,胶体的吸附性表现为吸附悬浮物而净水。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专题一测试卷.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专题一测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S 32 Cl 35.5 K 39 Ca 40 Cu 64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ClO2是生产饮用水的新一代消毒剂,从物质的分类角度看,ClO2属于( )A.氧化物B.酸C.碱 D.盐答案:A解析:ClO2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A项正确。
2.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元素与氩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A. B. C. D.答案:D解析:D项中表示的元素为Ne元素,属于惰性气体元素,性质与氩元素相似,D项正确。
3.下列仪器:①普通漏斗②容量瓶③长颈漏斗④洗气瓶⑤量筒⑥蒸馏烧瓶。
常用于物质分离的是( )A.①④⑥ B.②⑤⑥C.①②③ D.②③⑥答案:A解析:普通漏斗用于过滤,洗气瓶用于气体分离,蒸馏烧瓶用于蒸馏分离,A项符合题意。
4.将4 g NaOH固体溶解于10 mL水中,再稀释至1 L,从中取出10 mL,则这10 mL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1 mol·L-1 B.0.1 mol·L-1C.0.01 mol·L-1 D.10 mol·L-1答案:B解析:将4 g NaOH固体溶解于10 mL水中,再稀释至1 L,其浓度为0.1 mol·L-1,从中取出10 mL,浓度不变,B项正确。
5.某阳离子M n+核外有x个电子,核内有y个中子,则M的质量数为( )A.x+y B.x-n+yC.x+n+y D.x+n-y答案:C解析:M n+的质子数为x+n,质量数为x+n+y,C项正确。
6.Fe(OH)3胶体区别于FeCl3溶液最本质的特征是( )A.外观颜色的不同B.胶体粒子直径在10-9~10-7 m之间C.稳定性不同D.胶体有丁达尔现象答案:B解析: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最本质的特征是胶粒直径的大小,B项正确。
(通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化学苏教版必修1综合复习参考+综合练习题含解析(6份)必修1期末 综合练习2

期末综合练习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Fe:56 Mg:24 Al:27 N:14 O:16 H:1 S:32 Cl:35.5 Ag:108第I卷(选择题共72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人们把食品分为“绿色食品”、“蓝色食品”、“白色食品”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转化的食品叫做“绿色食品”,海洋提供的食品叫做“蓝色食品”,通过微生物发酵制得的食品叫做“白色食品”。
下列物质属于“白色食品”的是 ( ) A.面粉B.食醋C.海带D.菜油2.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给纽约带来了一场严重的环境灾难——石棉污染,易使吸人石棉纤维者患肺癌,已知石棉是硅酸盐矿物,某种石棉的化学式可表示为Ca2MgxSiyO22(OH)2,则x、y的值分别为 ( )A.8,3 B.5,8 C.3,8 D.5,53.下列反应产生的气体,通过Na2SO3溶液不反应的是 ( )①Na2O2和CO2②Al和NaOH溶液③MnO2和浓盐酸④浓硝酸和铜片⑤铜片和浓硫酸共热⑥固体NaCl和浓H2SO4⑦FeS和稀硝酸A..①②B.② C.①②⑤D.全部反应4.(2002年江苏高考题)铁屑溶于过量的稀硫酸,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硝酸,再加入过量的氨水,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过滤,加热沉淀物至质量不再发生变化,得到红棕色的残渣。
上述沉淀和残渣分别为 ( )A.Fe(OH)3 ;Fe2O3B.Fe(OH)2;FeOC.Fe(OH)2、Fe(OH)3;Fe3O4D.Fe2O3;Fe(OH)35.比较合成氨工业与接触法制硫酸中SO2催化氧化的生产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都使用了合适的催化剂B.都选择了较高的温度C.都采用了原料循环使用以提高原料利用率的方法D.都采用了高压的生产条件6.最近,科学家用一种称为“超酸”的化合物H(CB11H6Cl6)和C60反应,使C60获得一个质子,得到一种新型离子化合物[HC 60]+[CB 11H 6Cl 6]-。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统练.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鼎尚图文收集整理杜桥中学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统练化 学 试题命题:金玲莉 审题:丁月琴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相对原子质量:H: 1 He:4 C:12 N: 14 O:16 Na:23 Mg:24 S: 32 Cl: 35.5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1.隐形眼镜越来越受到年青人的喜爱,在使用隐形眼镜时,常用的护理药水中含有过氧化氢(H 2O 2)。
下列有关过氧化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过氧化氢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B .它是由2个氢元素和2个氧元素组成的C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用下能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D .每个过氧化氢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2.关于盐酸、硫酸、硝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都是含氧酸B .都是一元酸C .都易挥发D .都能发生中和反应 3.下列关于物质的分类组合正确的是( )分类组合酸 碱 盐 酸性氧 化物 碱性氧化物 A盐酸 苏打 K 2CO 3 CO 2 CaO B硝酸 Ca(OH)2 NaHSO 4 MgO CO C硫酸 烧碱 小苏打 P 2O 5 Na 2O D H 2CO 3 纯碱 CaCO 3 SO 2 CuO4.以下表示的是碳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C ――→CuO 高温CO 2――→H 2O H 2CO 3−−−→−2)(OH Ca CaCO 3――→高温CO 2 其中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依次为( )A .置换、化合、分解、复分解B .置换、化合、复分解、分解C.化合、置换、分解、复分解D.化合、置换、复分解、分解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B.能电离出氢离子的化合物一定为酸C.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D.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酸性氧化物6.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醋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B.硫酸铜晶体受热变成白色粉末C.二氧化硫溶于水D.铁在潮湿空气中缓慢氧化7.近来我国某些城市将市区汽车排气管装上催化转化器,目的是使碳氢化合物迅速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氮的氧化物转化为氮气,使汽车尾气得到净化。
(通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化学苏教版必修1综合复习参考+综合练习题含解析(6份)必修1 综合复习1

必修1 综合复习【知识建构】一、物质的分类及其转化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化学物质化学反应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溶液 胶体浊液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二、化学实验方法三、原子结构原子原子核核素 同位素核外电子排布元素性质与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 X )AZ【专题应用】专题1 正确理解物质的量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符号是mol ,“物质的量”是以摩尔为单位来计量物质所含结构微粒数的物理量。
摩尔只是“物质的量”的单位,不能说“摩尔比”,可以说“物质的量比”例1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A .1 mol H 2中含有的质子数为2N AB .1 mol Fe 在足量稀盐酸中反应,反应完毕时Fe 失去的电子数为3N AC .在常温下,把10 gCaCO 3加到18 g 水中,所得溶液里的Ca 2+数等于0.1N AD .相同质量的KHCO 3和CaCO 3中含氧原子数相等 [解题思路]A :1个H 2分子中含2个质子,1 mol H 2分子中所含质子数为2N AB :Fe 在与盐酸反应时,1molFe 在足量的盐酸中完全反应,Fe 失去的电子数为2N AC :10 gCaCO 3的物质的量为0.1 mol ,它含有Ca 2+的数为0.1N A ,但CaCO 3难溶于水,溶液里Ca 2+数小于0.1N AD :CaCO 3与KClO 3的摩尔质量相等,相同质量下的物质的量也相等。
[参考答案] BC专题2 气体摩尔体积的涵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气体摩尔体积,气体摩尔体积的符号为Vm,,其单位为L·mol-1或m3·mol-1气体摩尔体积的研究对象是气体而不是固体或液体。
为什么在相同状况下,1摩尔固体、液体物质的体积各不相同,而1摩尔气体物质的体积基本相同;我们知道,物质体积的大小取决于构成这种物质的粒子数日、粒子、大小和粒子之间的距离、在微粒数目相同的情况下,物质体积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构成物质的微粒的本身的大小和微粒之间的距离,对于固体、液体而言,它们结合紧密,微粒间的距离很小,体积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微粒的直径,由于固体、液体物质的微粒大小是不相同的,因此在微粒数相同的情况下,固体物质或液体物质的体积是不相同的,对气体物质而言,一般来说在通常情况下,微粒的直径约为0.4nm,而分子之间的距离约为4nm,即分子之间的距离约为分子微粒直径的10倍,在相同状况下,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又甚本相同,所以等物质的量的气体在相同状况下所占的体积基本相等;研究气体体积时离开温度和压强就没有意义.在0℃,101 kPa情况下,1 mol气体体积约是22.4 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1综合训练基础巩固一、选择题1.氢气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
某氢氧燃料电池轿车,每行驶100 km仅耗氢气1 kg左右,同时消耗氧气约为()A.100 molB.250 molC.500 molD.1 000 mol解析:n(H2)==500mol,由化学方程式2H2+O22H2O可知,同时可消耗O2250mol。
答案:B2.用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 A个N2分子与N A个CO分子的质量比为1∶1B.水的摩尔质量等于N A个水分子的相对质量之和C.在常温常压下,11.2 L N2含有的分子数为0.5N AD.1 mol·L-1 NaCl溶液含有N A个Na+答案:A3.下列实验装置、试剂选用或操作正确的是()解析:I2易升华,A正确;干燥管干燥气体应“大口进,小口出”,B不正确;浓硫酸稀释不能直接在容量瓶中进行,C不正确;溴、CCl4能互溶,不可用分液法分离,D不正确。
答案:A4.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A.NaOH溶液B.O2C.Na2CO3D.乙醇解析: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酸、碱、盐及金属氧化物都属于电解质,只有C符合要求。
答案:C5.做焰色反应实验时所用的铂丝,每次用完后都要()A.用水多洗几次B.先用稀盐酸洗,再用水洗C.用稀盐酸洗,再在火焰上灼烧到没有什么颜色为止D.放在火焰上灼烧,直到铂丝发红为止解析:做焰色反应实验所用的铂丝,用完后先用稀盐酸洗,因为蘸取盐酸后灼烧,可生成金属氯化物,金属氯化物在高温时可挥发,从而除去金属离子。
答案:C6.从物质类别的通性角度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金属单质可以与非金属单质反应B.酸性氧化物可以与碱反应C.非金属单质一定能与酸反应D.碱性氧化物可以与水反应解析:根据相关类别物质的通性可以较容易做出判断。
其中金属单质可以分别与非金属单质、酸、盐反应;酸性氧化物可以分别与水、碱、碱性氧化物反应;非金属单质可以分别与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反应(与酸反应不是其通性);碱性氧化物可以分别与水、酸、酸性氧化物反应。
答案:C7.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A.K2CO32K++CB.Ca(OH)2Ca2++2OH-C.H2SO42H++SD.KClO3K++Cl5++3O2-解析:K2CO3和KClO3是盐,它们电离后的产物是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二者对应的酸根阴离子分别是C和Cl;Ca(OH)2和H2SO4分别是碱和酸,A、B、C项均符合电解质的电离原理及电离方程式的书写要求,均正确;D项,Cl是一个整体,在水中不能进一步电离成Cl5+和O2-,正确的电离方程式为KClO3K++Cl。
答案:D8.下列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正确的是()A.用蒸馏的方法制取蒸馏水B.用过滤的方法除去NaCl溶液中含有的少量Na2SO4C.用溶解、过滤的方法提纯含有少量BaSO4的BaCO3D.用加热、蒸发的方法可以除去NaCl中CaCl2、MgCl2等杂质解析:制取蒸馏水可用蒸馏的方法,A正确;NaCl、Na2SO4均溶于水,B错误;BaSO4、BaCO3均难溶于水,C错误;除去NaCl中的MgCl2、CaCl2等杂质,应加入相应的试剂,把Ca2+、Mg2+等除去才行,D错误。
答案:A9.I是常规核裂变产物之一,可以通过测定大气或水中I的含量变化来监测核电站是否发生放射性物质泄漏。
下列有关I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I的化学性质与I相同B I的原子序数为53C I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78D I的原子核内中子数多于质子数解析:同位素化学性质相同,A正确;碘的原子序数为53,B正确;原子核外电子数等于核电荷数I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53,C不正确I的中子数等于131-53=78>53,D正确。
答案:C10.下列各项中的物质,能满足如图中阴影部分关系的是()选①②③④项解析:C项中Na2SO4、K2SO4分别属于钠盐、钾盐,根据阴离子判断都属于硫酸盐;KCl和NH4Cl 分别属于钾盐和铵盐,根据阴离子判断,都属于盐酸盐;A、B、D项中的NaCl属于钠盐或盐酸盐,(NH4)2SO4属于铵盐或硫酸盐,都不符合图示关系。
答案:C11.下列各物质所含原子个数,按照由多到少顺序排列的是()①0.5 mol NH3②标准状况下22.4 L He③4 ℃时,9 mL H2O④0.2 mol H3PO4A.①④③②B.④③②①C.②③④①D.①④②③解析:各物质中含有的原子数分别为①2mol,②1mol,③1.5mol,④1.6mol。
答案:A二、非选择题12.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杂质不要求回收),把适当的试剂、操作方法的序号写在相应的括号内。
a.加适量盐酸、过滤b.加适量水、过滤、蒸发c.加适量水、过滤d.加热(高温或灼烧)e.加适量盐酸、蒸发f.冷却热的饱和溶液、过滤(1)碳酸钙中混有少量的碳酸钠()(2)氯化钾粉末中混有碳酸钾()(3)氧化钙中混有少量的碳酸钙()(4)二氧化锰中混有少量的炭粉()(5)硝酸钾中混有少量的食盐()解析:(1)中利用CaCO3不溶于水,Na2CO3易溶于水,加水,过滤干燥即可除杂。
(2)中KCl和K2CO3均易溶于水,故不能用过滤法分离;可用盐酸,反应后,再将溶液蒸发即得到氯化钾晶体。
(3)中利用高温分解法,使CaCO3分解除去并生成CaO。
(4)中二者均不溶于水,可利用炭粉易燃方法,选用d。
(5)中利用二者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差异,采用结晶法分离除杂。
答案:(1)c(2)e(3)d(4)d(5)f13.某学校实验室从化学试剂商店买回18.4 mol·L-1的硫酸。
现用该浓硫酸配制100 mL 1 mol·L-1的稀硫酸。
可供选用的仪器有:①胶头滴管②烧瓶③烧杯④药匙⑤量筒⑥托盘天平请回答下列问题:(1)配制稀硫酸时,上述仪器中不需要使用的有(选填序号),还缺少的仪器有(写仪器名称)。
(2)配制100 mL 1 mol·L-1的稀硫酸需要用量筒量取上述浓硫酸的体积为mL(保留一位小数)。
量取浓硫酸时应选用(选填①10 mL、②50 mL、③100 mL)规格的量筒。
(3)实验中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原因可能是。
A.容量瓶中原来含有少量蒸馏水B.未经冷却,立即转移至容量瓶并洗涤烧杯,定容C.烧杯没有洗涤D.向容量瓶中加水定容时眼睛一直仰视刻度线解析:(1)用浓硫酸配制稀硫酸,无需烧瓶、药匙、托盘天平,还缺少100mL容量瓶、玻璃棒。
(2)根据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可得0.1L×1mol·L-1=18.4mol·L-1×V,V≈0.0054L,即5.4mL,应选用10mL量筒。
(3)A项无影响;B项未冷却,所加水偏少,浓度偏高;C项,造成溶质减少,浓度偏低;D项,仰视读数,会造成所加水偏多,浓度偏低。
答案:(1)②④⑥100 mL容量瓶、玻璃棒(2)5.4①(3)B14.A、B两种常见金属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是8∶9。
将两种金属单质按物质的量之比为3∶2组成1.26 g混合物。
将此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反应,放出1.344 L(标准状况)氢气。
若这两种金属单质在反应中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相等,求A、B两金属的摩尔质量各为多少? 解析:M A∶M B=8∶9,n(A)∶n(B)=3∶2,n(H2)==0.06mol金属与酸反应关系式:R~H2(n为金属的化合价),当物质的量之比n(A)∶n(B)=3∶2时,它们生成的氢气物质的量相等,则它们的化合价之比为2∶3。
常见金属中,A的化合价应为+2,B 的化合价为+3。
根据金属总量得关系式:M A×n(A)+M B×n(B)=1.26g根据产生的氢气总量得关系式:n(A)×+n(B)×=0.06mol由题给条件可知:n(A)∶n(B)=3∶2,解得:M A=24g·mol-1,M B=27g·mol-1。
答案:24 g·mol-127 g·mol-1能力提升一、选择题1.用固体样品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经过称量、溶解、转移溶液、定容等操作。
下列图示对应的操作规范的是()解析:A中应左物右码;B正确;C中转移溶液要用玻璃棒引流;D中定容时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容量瓶口。
答案:B2.230Th和232Th是钍的两种同位素,232Th可以转化成233U。
下列有关Th的说法正确的是()A.Th元素的质量数是232B.Th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31C.232Th转化成233U是化学变化D.230Th和232Th的化学性质相同解析:元素无质量数,A选项错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及各同位素的丰度有关,B选项错误;C选项的相互转化原子核发生变化,由化学变化的最小微粒是原子可知错误;原子的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排布均相同,所以化学性质相同,D选项正确。
答案:D3.下列实验设计方案或判断中,正确的是()A.加入足量铜粉后,搅拌、过滤可除去Cu(NO3)2溶液中混有的AgNO3B.通过装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来除去CO2中混有的HCl气体C.某无色未知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可推断溶液中一定含有SD.未知溶液中加入盐酸,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溶液中一定大量含C解析:Cu与AgNO3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Cu(NO3)2,过滤多余的Cu和生成的Ag,可得到Cu(NO3)2溶液,A正确;CO2也与NaOH溶液反应,B不正确;与BaCl2反应生成沉淀还可能是溶液中含有Ag+或C等离子,C不正确;D中也可能含大量HC等,D不正确。
答案:A4.下列粒子中核外电子数相同的是()①Al3+②○+9③Cl-④F-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分别计算出每种粒子中的电子数:①13-3=10,②2+8=10,③17+1=18,④9+1=10。
故选C。
答案:C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用丁达尔效应区分溶液与胶体B.生石灰与水混合的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C.从物质分类看纯碱既是碱又是盐D.CuSO4·5H2O是一种混合物解析:生石灰为CaO,与水发生化学反应,B不正确;纯碱为Na2CO3,属于盐类,C不正确;CuSO4·5H2O为硫酸铜晶体,属纯净物,D不正确。
答案:A6.用10 mL 0.1 mol·L-1的BaCl2溶液可分别使相同体积的Fe2(SO4)3、ZnSO4和K2SO4三种溶液中的S完全转化为BaSO4沉淀,则三种硫酸盐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是() A.1∶3∶3 B.1∶2∶3C.3∶2∶2D.3∶1∶1解析:由关系式:Fe2(SO4)3~S、ZnSO4~S、K2SO4~S,可知A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