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烈推荐】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必考知识点汇总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下册数学1~8单元知识点

三年级下册数学1~8单元知识点

三年级下册数学1~8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1、口诀要牢记: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东北对西南,东南对西北)东→南→西→北,是按顺时针方向转。

3、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一共有8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和西南。

南与北相对,东与西相对,西北与东南相对,东北与西南相对。

4、知道其中一个方向,可以通过顺时针方向按东、南、西、北的顺序确定其它的方向。

5、判断一个地方在什么方向,先要找到一个物体为观察点,再进行判断。

6、判断方向我们一般使用:指南针和借助身边的事物。

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就发明了指示方向的——司南。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口算时要注意:(1)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2)0乘以任何数都得0;(3)0加任何数都得原数;(4)任何数减0都得原数。

(5)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先用0前面的数除以一位数,再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得数的末尾加上几个0。

2、验算除法:(1)被除数÷除数=商(2)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3、笔算除法的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4、笔算除法时,那一位上不够商1,就用0占位。

(最高位不够除,就向后退一位写商。

)5、计算除法时,记住每一次减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第三单元统计1、有两组或两组以上统计项目的统计表,叫做复式统计表。

2、复式统计表的优点是更有利于数据的观察、比较和分析。

3、复式统计表的制作步骤:1、确定统计表的名称。

2、确定统计表的行列内容和行数、列数。

3、制作表头(一般分为三栏)。

4、填写数据并核对。

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1、口算乘法:整十、整百的数相乘,先把0前面数字相乘,再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就在结果后面添上几个0。

比如:30×500=15000 可以这样想,3×5=15,两个因数一共有3个0,在所得结果15后面添上3个0就得到30×500=150002、笔算乘法:先把第一个因数同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相乘,再与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相乘。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整理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整理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整理
以下是三年级数学下册的主要知识点整理:
1. 加法和减法计算:
- 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符号
- 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和性质
- 两位数和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计算
- 三位数和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计算
2. 乘法和除法计算:
- 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和符号
- 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则和性质
- 乘法口诀表的背诵和运用
- 两位数和一位数的乘法和除法计算
3. 分数:
- 分数的基本概念和符号
- 分数的大小比较和相等判断
- 分数的化简和约分
-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计算
- 分数和整数的转换
4. 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 平面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等)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 立体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锥体等)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 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
5. 时、分和秒的换算:
- 时、分和秒的概念和符号
- 时、分和秒之间的换算
- 时钟和日历的使用和解读
6. 金钱和货币兑换:
- 金钱和货币的基本概念和符号
- 美元和人民币之间的兑换
- 金钱的加减法计算
- 金钱的比较和换算
7. 数据的收集和统计:
- 数据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 数据的图表表示(如柱状图、折线图等)
- 数据的分析和解读
以上是三年级数学下册的主要知识点整理,希望对你有帮助!。

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重点

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重点

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重点
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重点包括以下内容:
1.三位数的认识和运算:了解三位数的构成和意义,能够进行三位数的加减法运算。

2.分数的认识和初步运算:认识分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学习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3.长度的测量:学习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能够进行米、厘米、分米的换算。

4.时间的认识和测量:认识钟表的各个部分和表示方法,学习读取时间和计算时间间隔。

5.二维图形的认识和分类:认识常见的二维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能够进行二维图形的分类和辨认。

6.三维图形的认识和分类:认识常见的三维图形,如立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能够进行三维图形的分类和辨认。

7.数据的处理:学习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表示数据的方法,初步了解统计的概念和方法。

8.问题解决能力: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应用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一)认识东、南、西、北与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八个方向。

【1】确定方向(或约定方向)的方法:①.早上太阳升起的方向是东方;②.傍晚太阳落下的地方是西方;③.指南针所指的方向是北方;④.北斗星所指的方向是北方;⑤.一般情况下,地图(或图纸上)规定向上为北。

【2】根据确定一个方向后,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或南北相对,东西相对”绘制“十字叉”,确定其它七个方向。

(P3【1】)知道:南←→北,西←→东;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这些方向是相对的。

【3】绘制简单示意图的方法:先确定好观察点【观察点就是我们所站在的位置的地方】,把选好的观察点画在平面图的中心位置,再确定好各物体相对于观察点的方向。

在纸上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十字叉”,用箭头“↑”标出北方(没有特别说明时,一般向上为北)。

(P4【2】)【4】看懂地图。

先要确定好自己所处的位置,以自己所处的位置为中心,再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来确定目的地和周围事物所处的方向:谁在谁的什么方向等。

如①:“甲在乙的……方”,是指:以乙为观察点,也就是以乙所处的位置为中心,再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绘制出“十字叉”,来确定甲的方向和周围事物所处的方向. (P5【3】、7【3】)如②:“甲的……方是……”,是指:以甲为观察点,也就是以甲所处的位置为中心,再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绘制出“十字叉”,来确定甲的什么方向的事物.(二)看简单的路线图描述行走路线。

【1】【看简单路线图的方法】:先要确定好自己所处的位置,以自己所处的位置为中心,再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绘制出“十字叉”来确定目的地和周围事物所处的方向,最后根据目的地的方向和路程确定所要行走的路线。

(P8【4】)【2】【描述行走路线的方法】:以出发点为基准,再看哪一条路通向目的地,最后把行走路线描述出来(先向哪走,再向哪走)。

有时还要说明路程有多远。

三年级下册数学重点知识点

三年级下册数学重点知识点

三年级下册数学重点知识点三年级下册数学的重点知识点如下:一、整数加减法1.整数的概念:正整数、负整数、零。

2.整数的比较。

3.整数的加法和减法。

4.整数加减法的运算法则。

5.计算混合运算式。

例如:计算3 + (-5)、7 - (-8)、(-2) - 9、(-6) + (-7),以及应用整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分数的认识和比较1.分数的概念:分子、分母。

2.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3.相等的分数。

4.分数的大小比较。

5.画图比较分数大小。

例如:比较分数大小:1/3与1/4、2/5与3/10,以及应用分数比较解决实际问题。

三、分数的加减法1.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2.分母相同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3.分母不同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4.零的概念和性质。

5.零的运算。

例如: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和减法:2/3 + 1/3、4/5 - 1/5,以及计算分母不同分数的加法和减法:1/4 + 1/3、5/6 - 1/3。

四、时间的认识和表示1.时间的概念:时、分。

2.日常生活中的时间。

3.时间的读写。

4.小时的计算。

例如:读写时间:9:45、2:30,以及计算经过的时间:7:45到11:30。

五、长度的认识和估算1.长度的概念:米、分米、厘米、毫米。

2.长度的比较。

3.读写长度。

4.估算长度。

例如:比较长度:12cm与15mm、5dm与50cm,以及估算长度:一张纸的大致长度为__,一根铅笔的大致长度为__。

六、面积的认识和估算1.面积的概念:平方厘米。

2.对物体进行面积估算。

例如:估算物体的面积:书桌面的面积约为__平方厘米、一本书的面积约为__平方厘米。

七、乘法和除法1.乘法的概念:因数、积。

2.乘法的计算:列式乘法、竖式乘法。

3.乘法的运算性质: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分配律。

4.除法的概念: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5.除法的计算:简便除法、竖式除法。

例如:计算2 × 3、5 × 7,求反例说明乘法不满足交换律,计算12 ÷ 3、20 ÷ 5,求反例说明除法不满足交换律。

数学知识清单,三年级下册

数学知识清单,三年级下册

数学知识清单,三年级下册
数学知识清单,三年级下册,主要包含以下知识点:
1. 除法:除法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被除数、除数和商是除法的基本部分。

除法可以用乘法进行验算。

2. 方位:方位是东、南、西、北等方向。

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东南与西北相对,东北与西南相对。

指南针用来指示方向,其一个指针指向南方,另一个指针指向北方。

3. 生活中的方位知识:例如,北斗星永远在北方;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对;早上太阳在东方,傍晚在西方;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相反。

4. 地图的绘制方向: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5. 数学基本规则:例如,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0与任何数相乘,都得0。

这些知识点都是基础知识,对于后续的数学学习非常重要。

同时,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需要大量的练习和巩固。

如有需要,建议查阅三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或咨询专业教师。

三年级下册所有知识点数学

三年级下册所有知识点数学

以下是三年级下册数学的一些常见知识点:
1. 分数
- 识别分数
- 分数的大小比较
- 分数的简化和扩展
- 分数与整数的转换
- 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2. 小数
- 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 小数的大小比较
- 小数与分数的转换
- 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3. 计数与运算
- 计算加减法算式
- 计算乘法算式
- 计算除法算式
- 运用竖式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4.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 数据的分类和排序
- 制作简单的图表(例如柱状图、折线图等)
5. 几何图形
- 识别并绘制不同的几何图形(例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 认识图形的性质(例如边长、角度等)
- 进行简单的图形变换(例如平移、旋转、对称等)
6. 时间与日历
- 计算时间的过去与未来
- 识别并使用日历
7. 金钱与购物
- 识别并计算金额的加减法
- 进行简单的购物运算
这只是一部分三年级下册数学的知识点,实际课程可能会根据教材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建议参考相关教材和课程大纲,以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知识点内容。

儿童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儿童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儿童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三年级数学下册是孩子们数学学习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个阶段的知识点对于孩子们的数学基础有着重要影响。

以下是一些三年级数学下册的主要知识点:一、数的认识- 认识千以内的数,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

- 学习数的比较大小,掌握比较的方法。

二、数的运算- 熟练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 学习简单的乘法,包括1到9的乘法表。

- 学习简单的除法,理解除法的意义。

三、长度单位- 认识长度单位,如米、厘米等,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 学习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四、时间单位- 学习时间的基本概念,如小时、分钟、秒。

- 学会看钟表,理解时间的计算。

五、几何图形- 认识基本的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等。

- 学习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六、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学习如何收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类和整理。

- 初步了解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数据分析。

七、应用题- 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购物问题、时间问题等。

- 培养孩子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八、数学思维- 培养孩子们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 通过数学游戏和趣味题目,激发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

九、数学实践活动- 通过实践活动,让孩子们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

- 鼓励孩子们动手操作,增强实践能力。

结尾:三年级数学下册的学习不仅仅是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家长和老师应该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数学活动,通过多种方式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数学思维,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公式大全
1、0乘任何数都等于0。

2、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都等于0。

3、任何数除以0都“无意义”。

4、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

5、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

6、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

7、在生活中,我们常用千克、克和吨来做物体质量的单位。

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

8、用字母表示,千克记作k g,克记作g,吨记作t。

9、1千克=1000克1k g=1000g
10、1吨=1000千克1t=1000k g
11、一个三位数乘最大一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12、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18、要想从一张长方形的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必须以长方形的宽边为边长。

19、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等于0。

20、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可能是三位数,可能是二位数。

21、被除数末尾有0的除法,商末尾不一定有0。

22、被除数中间有0的除法,商中间不一定有0。

23、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等于商乘除数加余数。

48、一个乘数扩大几倍,另一个乘数不变,积就扩大几倍。

例:一个乘数扩大2倍,另一个乘数不变,积扩大2倍。

49、一个乘数扩大几倍,另一个乘数扩大几倍,积就扩大两个扩大倍数的积。

例:一个乘数扩大2倍,另一个乘数扩大3倍,积就扩大2×3=6倍。

50、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51、在乘法里,两个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积的末尾至少就有几个0。

52、乘数的末尾有0,积的末尾也一定有0。

53、用4个数字组合成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其中积最大的算式组合方法是:把数字从小到大排列,用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组成一个两位数,中间的两个数字组成一个两位数。

这样的算式是“积最大的”。

54、当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相等时,周长不一定相等。

55、当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相等时,正方形的面积一定大于长方形面积。

56、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57、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58、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59、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60、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61、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62、周长相等时长方形的长和宽越接近其面积会越大。

63、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64、长度单位换算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1千米=1000米
65、面积公式
长方形面积=长×宽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长方形长=面积÷宽
长方形宽=面积÷长
正方形边长=面积÷边长
66、周长公式:
长方形周长=(长+宽)×2
正方形周长=边长×4
长方形长=周长÷2-宽
长方形宽=周长÷2-长
正方形边长=周长÷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