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古代汉语知识提纲

古代汉语知识提纲

古代汉语知识提纲
引言
-对古代汉语的理解和研究的重要性
-为什么学习古代汉语对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文献具有重要意义
一、古代汉语的发展和演变
A.古汉语的起源
1.汉字的起源和演变
2.古代汉语的语法特点
B.汉语的发展历程
1.古汉语的时期分段
2.各时期的语法和词汇变化
C.汉字的形体演变
1.甲骨文、金文、篆文的发展
2.汉字形体的变化和繁简之间的演变
二、古代汉语的文献和典籍
A.中国古代文献的分类
1.经典文献
2.史书
3.文言文学作品
B.古代汉语在经典文献中的运用
1.《论语》、《孟子》等经典的语言特点
2.儒家思想在古代汉语中的表达
C.古代汉语在史书中的使用
1.《史记》、《资治通鉴》等史书的语言特点
2.历史事件的记载和描述
D.古代汉语在文言文学作品中的表现
1.《红楼梦》、《西游记》等文言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
2.古代文人的修辞手法和思想表达
三、古代汉语的研究方法和工具
A.古代汉语的语法研究方法
1.逐字逐句的分析方法
2.对比研究和语境分析方法
B.古代汉语的词汇研究方法
1.演义法和造字法的应用
2.对古代汉语词汇的考证和释义
C.古代汉语的研究工具
1.古文字典和字书
2.古代汉语语法书和词汇表
结论
-古代汉语作为中华民族的语言和文化遗产,在中国传统文化和文献中占有重要地位
-学习和研究古代汉语不仅能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还能够加深对汉字和汉语的理解
-在全球中华文化传承和跨文化交流中。

汉语言文字学复习提纲

汉语言文字学复习提纲

汉语言文字学复习提纲第一部分《古代汉语》一、古代汉语复习提纲上册第一单元文选重点篇目:《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蜗补天》《螟蜥》《巫山、巫峡》《岳阳楼记》其他的篇目略做了解重点:汉字的结构和发展;古今词义的异同;词的本意和引申义词义分析举例熟记字的古义、引申义、例子文选重点篇目:《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塞之战》《晏婴论季世》《勾践灭吴》《触龙说赵太后》《孙膑》《韩信破赵之战》《张骞传》《华佗传》古代汉语常识重点:词类的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用作动词古代汉语的词序:宾语前置古代汉语的判断句,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副词;代词;介词;语气词和词头词尾词义分析举例:词的本义要熟记第二单元文选重点篇目:《谏逐客书》《论贵粟蔬》《报任安书》《出师表》《答李翊书》《封建论》《神灭论》《原臣》第三单元古代汉语常识重点:古代的历法,古汉语常用工具书词义分析举例熟记字的古义、引申义、例子下册第四单元文选重点篇目:《季氏将伐颛臾》《逍遥游》《齐桓晋文之事》《许行》古代汉语常识重点:古书的注解词义分析举例:词的本义要熟记第五单元古代汉语常识重点:古代汉语的修辞方式二、模拟试题《古代汉语》(一)(50分)一、单项选择(10分,每小题1分)①下列各组字,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A.鱼、末B.牧、逐C.江、莫D.上、须②“汤”的本意是()A.专指温泉B.煮东西的汁液C.热水D.中药的剂型③“报”的本意是()A.告诉B.报恩C报仇 D.判决罪人④下列个组字,共为异体字的一组是()A.凭懑B.蚤早C.娶圣D.酷沽⑤下面列举的词义变化的例子,其变化类型属词义缩小的一例是()A.响:回声一声音B.色:脸色一颜色C.狱:案件一监狱D坟:土堆一坟墓⑥下列各句中,不是判断句的是:()A.南阳刘子骥,高尚土也B.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C.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D.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

⑦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为使动用法的是()A.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B.晋侯饮赵盾酒C.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D.范增数目项王⑧下列句中的“而”字表示顺接关系的意思的是(A.水浅而舟大也B.子产而死,谁其嗣之?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D.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

古代汉语复习提纲

古代汉语复习提纲

古代汉语复习一、填空题:1、什么叫文言?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中。

2、什么叫古、近代汉语?古代汉语分两大系统:一个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文言;另一个是六朝以后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古代白话。

(或者是在“五四”以前的悠久的历史时期内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都可以称为古代汉语)近代汉语指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之间以早期白话文献为代表的汉语。

3、许慎是怎么解释象形、会意的?象形: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会意: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伪,武信是也。

4、什么是古文字?今文字?分水岭是什么书?(1)古代文字:商--金文、甲骨文。

周金文。

战国西方周秦的“籀文”属大篆文字。

东方六国系统的文字是“古文”。

秦小篆、秦隶。

(2)今文字:汉隶、魏晋真书(楷书)。

分水岭:隶书5、词义古今的演练?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6、说文解字P546页作者许慎、9353字头?540部首?P548页:《经籍籑诂》清代阮元平水韵106韵.7、古代注音方法?古书中,直音:即用同音字注音。

用两个汉字合注一个汉字的读音的方法叫反切.叶音法.8、什么是字的本义?就是字的本来意义,造字之初在字形上及文献上可以得到反映的词的意义。

二、名词解释:(5小题)1、六书:汉代学者把汉字的构成和使用方式归纳成六种类型,总称六书。

六书指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反映的是汉字形意联系。

2、反切:用两个汉字合起来为一个汉字注音的方法。

是中国传统的注音方法。

有时单称反或切。

3、异体字:异体字:(1)狭义的异体字指读音相同,意义相同,而形体不同的文字。

(2)广义的异体字除包括狭义异体字外,还包括文献中通用的假借字和古今字。

本教材讨论的是前者。

4、宾语前置:古代汉语特有的动宾结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置于动词前面。

5、词类活用:汉语的词类划分,在上古就已奠定了基础。

古代汉语复习提纲

古代汉语复习提纲

古代汉语复习提纲中文系2013级本科用一、文字1.何谓“六书”?辨析常用汉字的造字法。

①象形,画成其物,随体诘詘(弯弯曲曲),日月是也;即依样画葫芦,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

一般是表示具体实物的名词。

如:鸟、鱼、鹿、羊、耳、门、马、禾、鼎、壶、网、手、象。

②指事--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用记号指出事物特点。

如:亦(腋)、本(树根)、末(树梢)、寸、丹、十、刃、甘、二。

③会意,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由两个以上的形体组成,把它们的意义组合成一个新的意义,一般是表示抽象的概念。

如:步(两只脚)、逐(猪和脚印)、斗(两个人手打手)、莫(日落草中、天黑)、牧(牛和棍子)、涉、既、旦、粪、伐、采、春、朝。

④形声,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意符和声符两部分组成,意符表示意义范畴,声符表示读音类别。

如:杞、物(杂色牛)、江、里(从衣里声)、旌、歌、悲、视、疆、闻、诚、指、问、础、载、防、帛、都、徒。

⑤转注,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⑥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用字方法,如难,鸟名-难易。

权,树名-权力。

而,胡须-连词。

亦声字形声兼会意如忘。

许慎的名称,班固的次序,四体二用。

表意字和形声字两种。

2.汉字的形体变化有哪些表现?分为笔势(字体风格变化)和结构的变化。

3.隶书的产生在汉字发展史上有何影响?隶书是汉字演变史上重要的转折点,是古今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岭。

(1)把小篆不规则的曲线或匀圆的线条变成方折的笔画,使字形变得平直方正;汉字的象形意味大部分丧失。

(2)改变了少数偏旁的形体,是一次重要的简化。

4.异体字的类别、形体分歧以及异体字的判定。

异体字分为两大类:一种是两个字并驾齐驱,都是常见的字。

另一种是一个字常见,一个字罕见。

形体上的分歧:(1)造字法不同,會意字和形聲字的差異(2)同是形聲字A、形旁不同B、聲旁不同C、形旁、聲旁均不同D、形旁、聲旁相同,但偏旁位置不同异体字的判定——音义皆同,但字形不同。

古代汉语复习提纲

古代汉语复习提纲

古代汉语复习提纲古代汉语复习提纲1、古代汉语:古代汉语是古代汉民族的共同语言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大致说来它有两个系统:一个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也就是通常所谓的文言;一个是唐宋以来以北方话为基础而形成的古白话。

2、汉语字典辞书编排的方式:(1)按音序排列:在拼音方案公布前按注音字母顺序排列,在古代则大多数按平水韵106韵排列(2)按部首和笔画排列:把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画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笔画少的列前,笔画多的列后。

(3)按编码排序:把汉字按照一定的原则分别编出号码,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

四个角的顺序是先左上角;次右上角;再次左下角,最后是右下角。

3、康熙字典:《康熙字典》是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奉敕编纂的,它是在明代梅膺祚的《字汇》和张自烈的《正字通》的基础上编写的。

分成214部,部首又按十二地支,分成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集,每集又各分上、中、下三卷。

全书共收字47035个,这部字典的释字体例是先音后义。

4、说文解字:《说文解字》的作者是东汉许慎,这是中国文字学的奠基之作,也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它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1163个。

许慎所说解的字义是他认定的本义,许慎在分析小篆的形体结构时,从中概括五百四十个偏旁作为部首,然后把所收集的九千多个字列入这五百四十个部首中去,这是他的一大创造,对后世的检字法有很深的影响。

5、经籍纂诂:《经籍纂诂》是清代阮元主编的,这是一部专门收集唐代以前各种古书注解的字典。

它在编排上用的是韵母排列法,按平水韵106韵编次被释的字;以一韵为一卷,全书106卷,每字之下,罗列唐以前各种古书注解对这个字的解释,这对我们阅读唐以前的古书很有帮助。

6、经传释词:《经传释词》是清代学者王引之所著,全书共解释虚词160个,编排次序是按照古声母的顺序排列的。

这本书在虚词的特殊用法上,引证丰富的材料,分析排比,作出了许多精彩的结论,纠正了前人的失误。

古代汉语复习提纲

古代汉语复习提纲

古代汉语题型:1.解释2.填空3.简答4.短剧、标点(问、句、逗)5.翻译(古文翻白话)解释:一、初次诗经-名词解释(要求语言准确)邂逅二、六书(象形、指示...复习现代汉语)六种造字方法和造义方法象形:用线条画出事物的形象指事:用抽象符号表示字义会意:几个物体的图形组合出字义形声:形旁加声旁,类别加读音假借:只表音不表意转注:转注出来的字和本字属于同一个部首:“同意相授”是说,转注字和本字意义相同转注字和本字声音相近。

形似、义同、音近三、六义:诗经风雅颂赋比兴四、“六艺“士人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开车、算账、礼节、射箭、书法、乐舞马氏文通——中国第一本字书是我国第一部用现代语言学理论研究中国语法的著作,在我国语言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这部著名的语法著作写于1898年,由于是开创之作,历来难读难用。

中国关于六的史、古书9九多字《修辞学发凡》陈望道《修辞学发凡》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修辞学巨著,作者陈望道先生,初版由大江书铺于1932年分上下两册正式出版。

全书12篇,创立了中国第一个科学的修辞学体系,开拓了修辞研究的新境界。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苏轼,苏洵,苏辙父子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曾经拜过欧阳修为师)。

(分为唐二家,宋六家)。

明初朱右最初将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八个作家的散文作品编选在一起刊行的《八先生文集》,后唐顺之在《文编》一书中也选录了这八个唐宋作家的作品。

明朝中叶古文家茅坤在前基础上加以整理和编选,取名《八大家文钞》,共160卷。

“唐宋八大家”从此得名。

五、唐格律诗——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押韵对仗两两相对平仄填空:《说文解字》许慎(作者)《六书》内容、造字方法简答:诗经“七月流火”是什么意思夏天的七月,七月火星向西落,表示天气转凉一至日:夏历11月二至日:夏历12月三至日:夏历1月(正月)(“日”是“月”的意思)孙子兵法《庄子》是南方文化代表作——百越(粤)之地,富有想象力,浪漫主义的特色追求自由,反对束缚《心由目想》南朝梁萧统《<文选>序》:“历观文囿,泛鉴辞林,未尝不心游目想,移晷忘倦。

古代汉语复习提纲

古代汉语复习提纲

一、词语解释(1)甲骨卜辞(P37 土方【口癶】)癸巳卜,贞(叙辞):旬(十天)亡(通无)咎(灾咎)?伐木于阪。

酾酒有衍。

笾豆有践,兄弟无远。

民之失德,乾餱以愆。

有酒湑我,无酒酤我。

坎坎鼓我,蹲蹲舞我。

迨我暇矣,饮此湑矣。

[注释]1、丁丁(争zhēng):砍伐树木的声音。

(命辞)王占曰:“有祟(灾祸),其(其,语气助词,这里表揣度语气)有来艰(来艰,未来的灾祸)。

”(占辞) 2、嘤嘤(莺yīng):鸟鸣声。

幽谷:深谷乔木:高大乞(迄)至五日丁酉,允(果然)有来艰自西。

沚聝告曰:的树木。

嘤其:与嘤嘤意思相同。

“土方【口癶】(bó,攻打)于我东鄙(鄙,边鄙,边疆), 3、相:看。

犹:尚且裁(zāi,毁坏)二邑;工方亦侵我西鄙田。

”(验辞)甲骨卜辞结构:叙辞(课本作前辞)+ 命辞 + 占辞 + 验辞(2)芣苢(P97)采采芣苢①,薄言采之②。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③。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④。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⑤。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⑥。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⑦。

采采:繁盛的样子②薄、言:语助词,无实义。

③有:采得,取得。

④掇(duō):拾取⑤捋(luō):用手掌成把地脱取东西。

⑥袺(jié):用手提着衣襟兜着。

⑦襭(xié):把衣襟掖在腰带上兜着。

(3)摽有梅(P97)摽有梅,其实七兮。

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

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

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梅子2、七:七成。

后文中的三指三成。

意思是梅子坠落,只剩下七成、三成了。

3、庶士:本指一般掌事者,这里指女子所思慕的青年男子。

(一说庶为多的意思)4、迨(dài):通“”逮,及,趁着。

吉:良辰吉日。

今:今日5、顷筐:斜口的筐子。

塈(jì):取。

6、谓:课本做讲,说之义。

(另有人说通“归”,指女子出嫁。

)(4)伐木(P111)伐木丁丁。

鸟鸣嘤嘤。

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嘤其鸣矣,听之,终和且平。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复习题纲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复习题纲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复习题纲一、古代汉语概述1. 古代汉语的定义与特点2. 古代汉语的发展历程3. 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联系与区别二、古代汉语的语音系统1. 声母、韵母和声调的概念2. 古代汉语的声母演变3. 古代汉语的韵母演变4. 古代汉语的声调变化三、古代汉语的词汇1. 古代汉语词汇的特点2. 古汉语词汇的分类3. 古汉语词汇的构成方式4. 古汉语词汇的演变四、古代汉语的语法1. 古代汉语的基本句型2. 古代汉语的词类3. 古代汉语的句法结构4. 古代汉语的语法特点五、古代汉语的修辞手法1. 比喻2. 拟人3. 排比4. 对偶5. 反问六、古代汉语的文体1. 诗歌2. 散文3. 小说4. 戏剧七、古代汉语的文献1. 经典文献的分类与特点2. 经典文献的阅读与理解3. 经典文献的翻译与注释八、古代汉语的学习和研究方法1. 古代汉语的学习技巧2. 古代汉语的研究方法3. 古代汉语的学术资源九、古代汉语的现代应用1. 古代汉语在现代汉语教学中的应用2. 古代汉语在文学创作中的应用3. 古代汉语在文化传播中的应用十、古代汉语期末考试复习建议1. 重点内容的回顾与总结2. 疑难问题的解决策略3. 考试技巧与答题方法4. 复习计划的制定与执行结束语:通过本复习题纲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对古代汉语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期末考试做好充分的准备。

同时,也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古代汉语的魅力,培养对古代汉语的兴趣和热爱,为今后的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承打下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一、古代汉语的性质:1、古代汉语是古代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是和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

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续和发展。

2、汉语有两种书面语形式:(1)文言文(2)古白话3、文言文是在先秦语言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书面语。

它在发展中日益与口语相脱离,并不断从历代口语中吸取营养,与时俱新。

4、、5、古代汉语课的学习对象是文言文。

文字部分汉字的形体构造一、汉字的表意性质:汉字具有“因形示义”的特点。

二、传统的“六书”说:-1“六书”的由来与次第。

2许慎对“六书”说的发展。

3“六书”说的贡献与局限。

三、汉字的形体构造与古代词义:(一)不带标音成分的纯表意字1、象形字构造与词义;2、指事字构造与词义;3、会意字构造与词义。

(二)带标音成分的形声字}1、形符与声符的位置。

2、形符与词义的判断。

形符具有标示义类的作用。

形符具有判断词义的辅助作用。

汉字形体的变异古今字:古代常常一字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音词或同源词,后代为了表达明确,便为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词另造新字,于是这种新体与原字之间便成为古今字。

古今字的两个来源:>同音假借而形成的古今字;本字为借方所夺,于是在本字上加形符以示区别。

同源分化而形成的古今字。

词的孳乳分化,要求专字表达,于是在原字上增加或更改形符以示区别。

对待古今字的正确态度:—了解古今字的关系,以掌握古今词义;认识汉字发展的事实,不可是古非今。

异体字:两个或两个以上音、义完全相同,只是字形不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替代的字,称为异体字。

异体字的产生,是由于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人们采用不同的造字素材和方法而记同一个词的结果。

异体字的类别:造字异体;繁简异体。

繁简字:由繁趋简是汉字发展的总趋势,繁简字实质上也是一种异体字。

;迄今多数古籍仍是繁体字,读古书要掌握繁体字。

繁简字间的几种关系:繁简字间的对应关系;意义相通的归并关系;声音相同的替代关系。

汉字的通假一、通假是指在古汉语的书面语里,把已有的字作为音节符号,记录与之音同或音近的词的方法。

1、先秦古籍通假现象较为普遍。

2、汉以后汉字通假逐渐减少。

二、汉字通假的两种情况:…1、本无其字的假借;2、本有其字的通假。

三、汉字通假的条件:1、必须是音同或音近。

2、音同或音近是以上古音为标准的。

四、通假字与古今字的区别与关联。

词汇部分词的古义和今义#一、汉语词汇的新陈代谢,形成了古今词汇。

词汇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产生新词,也不断地淘汰旧词;词汇的发展,不单是数量的增减,也表现为词义的发展演变,从而形成了古今词义。

二、古今词义异同的一般情况。

(一)古今词义基本相同的:1、这类词多属基本词汇。

2、基本相同不是绝对相同,在一些次要属性上存在差异。

】(1)客观对象起了变化的;(2)对客观对象的认识深化的。

(二)古今词义基本不同的:这类词数量多,可以从不同角度考察古今词义的差异。

1、词义程度上的差异:(1)词义变化显著的;(2)词义变化微殊的。

词义范围上的差异:(1)词义扩大;(2)词义缩小;(3)词义转移。

[2、词义感情色彩上的差异:(1)词义褒贬的差异。

(2)词义轻重的差异。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一、词义的不断发展,形成了一词多义:有关联的义项间的关系构成了词义系统。

在词义系统中有一个义项是本义,其它义项是由本义派生的引申义。

二、词的本义和引申义:·1、本义:指词的本来的意义,指有字形可考、有文献资料参证的最古的意义。

2、引申义:指在词义发展中,由本义通过多种途径直接或间接派生的意义。

可以分为:(1)直接引申义(近引申义):由本义直接派生出来的意义;(2)间接引申义(远引申义):由引申义再引申出来的意义。

本义是引申义的根据,引申义是本义的延伸。

;三、本义的推求及其意义:1、推求本义可以根据汉字初形;也可以根据词义发展规律,从多义归纳比较中求得。

两者都需要有文献上的参证。

2、把握本义有以简驭繁、提纲挈领的作用。

四、词义引申的途径:1、延展引申。

2、条件引申。

3、比喻引申。

4、关联引申。

:单音词和复音词一、古代汉语单音词1古代汉语单音节词居多数,复音节词居少数。

2古代汉语单音词与现代汉语复音词的比较。

二、古代汉语复音词<(一)单纯词1、迭音词(重言词):是由两个相同音节重迭而成的。

迭音词不同于用词上的重迭。

2、联绵词(1)联绵词是单纯的双音词,在语音上两字有双声、迭韵或双声兼迭韵的关系,也有非双声迭韵的关系。

(2)联绵词的字只起音标作用,字形与词义无关,切忌望文生训。

~(3)联绵词在诠释上具有不可分性和书写形式多样性。

3、音译外来词(二)复合词1、同义复词:是由两个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单音词凝结而成的。

2、偏义副词:是由两个意义相对或相互对举的词所组成,只取其中一个词的意义,另一个只起陪衬作用。

其他类型的复合词。

3、判定复合词时要防止两种偏向(1)不能以今拟古,将貌似现代汉语复合词的词组或相邻成分误为复合词。

(2)也不能以今拟古,将已经凝结成词的复合词还原为词组。

语法%(一)虚词部分一、文言虚词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

二、常用虚词(一)之、其、者、所;是、或、莫。

(二)曾、且、乃、非、勿、毋、弗。

(三)于(於)、以、为、与、因;诸。

(四)而、则、虽、然。

(五)唯(惟)、盖、夫;也、矣、乎、焉、哉;欤(与)、邪(耶)、耳。

}(二)实词部分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

古今汉语实词用法基本相同。

古代汉语一些实词在句中可以临时具有其它词类的语法功能,词类活用现象比较突出。

古代汉语常见的词类活用:(一)名词等活用为动词~1、名词和名词性词组活用为动词;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3、数量词活用为动词。

辨别实词是否活用为动词,要依据该词在句中所处的地位及其是否具有动词的语法特点来判定。

(二)使动用法1、动词的使动用法;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3、名词的使动用法。

(三)意动用法】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2、名词的意动用法。

区分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要把结构分析和句意结合起来。

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是古代汉语的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

使动用法通常表现为客观行动,动词对宾语具有“使他(它)怎么样”的意思;意动用法则表现为主观意念,动词和宾语之间具有“认为他(它)怎么样”的意思。

三、名词用作状语:(一)普通名词用作状语1表示行为的状态;2表示行为的处所;%3表示行为的凭依;4表示行为的身份或态度。

(二)方位名词用作状语:1表示行为的处所;2表示行为的方向。

(三)时间名词用作状语“日”、“月”、“岁”等时间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动作的频数和时间的持续等。

(三)句法部分)古代汉语判断句一、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基本特点,主语与谓语之间一般不用判断词。

二、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常用格式:1."......者,......也"2."......,......也"3."......者,....."4."......,......")主语后用语气助词“者”表示提顿,谓语后用语气助词“也”加强判断。

有的主语后面不用“者”,谓语后面不用“也”,或“者”、“也”全不用,也可以表示判断。

其中以第一种格式为判断句的典型结构。

三、判断句谓语之前加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四、指示代词“是”用作判断句主语,不要误认为判断词。

五、判断词“是”的出现。

*古代汉语被动词一、主语和谓语的关系是被动关系,即句子的主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不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施事者,而是受事者。

二、古代汉语被动句的结构形式,同现代汉语比较,有共同之处,也有它自己的特点。

以主动的形式表示被动的内容,即所谓意念上的被动,这是古今汉语共同的表达方式。

三、古代汉语几种常见的被动表示法;#1、动词后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

2、动词前面用“见”,动词后再用“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表示被动;或只用“见”表示被动。

3、动词前面用“为”引进行为的主动者;或“为”后所引进的行为的主动者不出现。

4、动词前用“为”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在动词前面又加“所”,组成“为......多”句式表示被动;“为”后行为的主动者有时不出现,成为“为所”的句式,表示被动。

5、谓语动词前用“被”字表示被动。

…宾语前置一、古今汉语的语序基本相同,但在特定结构中宾语常常置于谓语动词前。

二、几种常见的宾语前置句式:1、疑问代词用作宾语,宾语一般置于谓语被动词前;2、疑问代词用作介词宾语,宾语置于介词前;&3、否定句代词用作宾语时,宾语多置于谓语动词前;4、为了强调宾语而前置,并用“是”、“之”复指前置宾语。

“(唯)宾语+是+动词”“(唯)宾语+之+动词”习惯句式、成分省略一、习惯句式是古代经过长期使用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相对凝固的机构。

{二、几种常见的习惯句式:1.“如(奈、若)......何”2.“......孰与(孰若)......”3.“何(何以)......为”4.“无乃......乎”、“得无......乎”、“不亦......乎”。

三、句子成分省略的原因。

四、几种常见的成分省略:"1、主语承前、蒙后和对话省略;2、宾语承前省略;3、兼语省略;4、介词和介词宾语的省略。

综合运用部分工具书和工具书使用(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一)字词类工具书1、说文解字。

2、康熙字典。

3、辞源。

4、辞海。

5、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二)虚词类工具书1、助字辨略。

2、经传释词。

3、词诠。

4、古汉语虚词通释。

古书的注解一、古书注解的意义:古书注解是沟通古今的桥梁。

古人创造了多种注解体列与方法,为今注解提供借鉴。

二、古书注解的体列:(一)传注体。

(二)义疏体。

(三)集解体。

三、古书注解的方法:(一)释词。

(二)通句。

(三)疏释全章大意。

(四)评说。

四、古书注解的常用术语:(一)释义术语。

(二)声训术语。

(三)注音术语。

五、古书注解的局限。

古文的标点一、标点古书的意义;标点古书是学习古文的基本功之一。

二、标点错误的类型。

三、标点错误的原因及危害。

四、怎样正确地进行标点:1、要注意文章的整体关系;2、要注意语言分析;3、要依据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判断。

古代的文体一、姚鼐文体的分类。

二、今天按语言形式的分类:1散文2韵文3骈文古文今译一、古文今译的方法1、直译和意译;2、注意对文言词语的保留、增补、替换和调整。

二、古文今译的标准――信、达、雅。

诗律一、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二、诗律的基本内容。

(一)句数的规定:1、律诗2、绝句3、排律(二)押韵的要求(三)平仄的格式1、平仄的句式与规则2、平仄的变通与*救(四)对仗的安排1、工对2、邻对3、宽对词律一、词调、词牌、词谱:二、词的字数与分段:(一)依据字数,词可分为:1、小令2、中调3、长调(二)依据段数,词可称为:1、一段叫“一片”或“阙”2、不分段的词称作“单调”3、分两段的词称作“双调”4、分三段、四段的词称作“三叠”、“四叠”三、词的用韵四、词的平仄五、词的对仗常用虚词:要掌握教材中所重点讲授的常用虚词,约30余个,并熟悉相关的句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