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期传统服饰

合集下载

历史趣闻魏晋南北朝服饰纹样特点是怎样的?

历史趣闻魏晋南北朝服饰纹样特点是怎样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魏晋南北朝服饰纹样特点是怎样的?
导语:服装的款式和服饰纹样,是服饰文化面貌的标志,南北朝时期随着胡服盛行,服饰纹样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空前的变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
服装的款式和服饰纹样,是服饰文化面貌的标志,南北朝时期随着胡服盛行,服饰纹样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空前的变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纹样,见于文献记载的有大登高、小登高、大博山、小博山、大明光、小明光、大茱萸、小茱萸、大交龙、小交龙、蒲桃文锦、斑文锦、凤凰
锦、朱雀锦、韬文锦、核桃文锦(见陆刿《邺中记》)、云崑锦、列堞锦、杂珠锦、篆文锦、列明锦(见王子年《拾遗记》)、如意虎头连壁锦(见《太平御览》卷八一五)、绛地交龙锦、绀地句文锦(见《三国志·魏志·东夷传》)、联珠孔雀罗(见《北齐书·祖珽传》)等。

从这些锦名可知有一部分纹样是承袭了东汉的传统的,有一部分则是吸收了外来文化的结果,如联珠孔雀罗就是。

再据各地出土南北朝时期的纺织品实物和敦煌莫高窟壁画的纹样来看,大凡东汉式的传统纹样,此时画工和工艺技巧都已不及东汉精美,意味着东汉式动物云气纹已经衰退过时,代之而起的服饰纹样可归纳为如下各种类型:
1.传统的汉式山云动物纹
此类纹样盛行于东汉、紧凑流动的变体山脉云气间分列奔放写实的动物,并于间际嵌饰吉祥文字,如1995年在新疆民丰尼雅遗址出土的一批魏晋时期的衣物中,有一件“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铭文的山云动物纹锦护膊,保持了汉代传统风格,十分珍贵。

2.利用圆形、方格、菱形及对称的波状线组成几何骨骼,在几何骨骼内填充动物纹或花叶纹
生活常识分享。

《魏晋南北朝服饰》课件

《魏晋南北朝服饰》课件

发饰与配饰
总结词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女子注重发饰与配饰 的搭配,以彰显身份地位和审美品味。
VS
详细描述
发饰包括发簪、发钗、发带等,材质多为 金银玉器。配饰则包括耳环、项链、手镯 等,材质有金、银、玉、珍珠等。这些配 饰不仅有装饰作用,还有象征意义,如耳 环的佩戴可表示已婚或订婚。
04
魏晋南北朝服饰的文化意义
详细描述
短裙一般以单层丝绸或麻布制成 ,长度在膝盖以上,有的款式甚 至短至大腿中部。颜色以浅色系 为主,也有一些鲜艳的颜色。
上衣与外套
总结词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女子上衣多为窄袖 紧身,外套则多为宽袖长袍。
详细描述
上衣通常为交领,紧贴身体,凸显女 性身材。外套多为广袖,长至膝盖以 下,有的甚至长至脚踝。材质多为丝 绸或棉布,色彩丰富,图案多样。
03
魏晋南北朝女装
长裙
总结词
长裙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女子的主要下 装,款式多样,色彩丰富。
详细描述
长裙通常由多层丝绸或棉布拼接而成 ,长度过膝,有的甚至拖地。颜色方 面,除了常见的素色,还有各种图案 和绣花装饰,如牡丹、莲花、凤凰等 。
短裙
总结词
短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女子的 休闲装束,轻便舒适,适合夏季 穿着。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在面料选择和搭配上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如丝绸、麻 布等面料的运用,为现代服饰的面料选择提供了借鉴。同时,这一时期服饰的色 彩搭配和图案设计也对现代服饰产生了影响,使得现代服饰更加丰富多彩。
05
魏晋南北朝服饰的影响
对后世服饰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风格和特点对 后世的唐、宋、明等朝代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如宽衣大袖、褒衣博带等元 素被继承和发展。

简述中国古代服饰的演变过程

简述中国古代服饰的演变过程

简述中国古代服饰的演变过程
1. 原始社会时期
在中国古代,原始社会时期是人类开始利用兽皮、树皮等材料制作简单衣物的阶段。

这时的服饰以遮体为主,主要通过绑扎、缝合等方式完成。

2. 商代和西周
随着社会的发展,商代和西周时期的服饰逐渐丰富起来。

贵族开始着重强调服饰的华丽和装饰性,如华美的礼服、龙纹图案等。

此时期还出现了襦裙、对襟长袍等常见的服饰形式。

3. 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服饰风格多样化,各个国家的特色得以展现。

其中,齐国的袍褐、燕国的袍裘、楚国的襦裙等都属于典型代表。

此时期也开始有丝绸的使用,为服饰增加了华贵感。

4. 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服饰演变的重要阶段。

统一的中山装在这一时期逐渐形成,并成为后世的基本服饰模式。

同时,汉朝还对服饰进行了规范和区分等级的制度。

5.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服饰逐渐趋于宽松、舒适和简洁。

与此同时,由于外来民族文化的影响,胡服、胡骑等元素也开始融入到服饰中。

6. 唐宋元明清
唐宋元明清时期,服饰继续演变,丰富多样。

尤其是明清时期,宫廷服饰和士人服饰有了更加明显的区别,细节设计更加精致。

7. 近现代
到了近现代,西方服饰文化开始影响中国。

传统与时尚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同时,民族服饰也逐渐受到重视,展现出中国独特的文化魅力。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服饰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特点和风格。

这些服饰不仅反映了时代的变迁,也展示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审美意识。

中国传统服饰历史年鉴

中国传统服饰历史年鉴

中国传统服饰历史年鉴服饰是社会文化的一个符号,也是一个民族审美思想、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它不仅展现一个民族在一个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科技发展程度,更体现着这一历史时期人们的生活习俗、政治制度、礼制风俗、文化思维以及宗教观念等。

中国向来被称作“衣冠古国”,其服饰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蕴含着“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等级森严的社会秩序以及独到深远的文化结构。

通过对我国古代服饰的面料、款式、纹饰、配饰的研究,可以探求古代服饰与各时代思维方式、审美思想、风俗习惯、政治制度之间的重要联系。

一.商周、春秋战国时期1.商周贵族服饰这个时期的织物颜色,以暖色为多,尤其以黄红为主,间有棕色和褐色。

以朱砂和石黄制成的红黄二色,比其他颜色更鲜艳,渗透力也较强,所以经久不变并一直保存至今。

商周时期的染织方法往往染绘并用,尤其是红、黄等正色,常在织物织好之后,再用画笔添绘。

图为窄袖织纹衣、蔽膝穿戴展示2.东周男子服饰周代服饰大致沿袭商代服制,只是略有变化。

衣服的样式比商代略宽松。

衣袖有大小两式,领子通用矩领。

这个时期还没有纽扣,一般在腰间系带,有的在带上挂玉制饰物。

当时的腰带主要有两种:一种以丝织物制成,叫“大带”或“绅带”;另一种以皮革制成,叫“革带”。

图为矩领窄袖长衣展示图为窄袖织纹衣穿戴展示3.战国妇女服饰楚墓出土的战国中期服饰实物,有绢、罗、锦、纱、绦等各种衣着十余件。

锦袍前身、后身及两袖各为一片,每片宽度与衣料本身的幅度大体相等。

右衽、交领、直裾。

衣身、袖子及下摆等部位均平直。

领、袖、襟、裾均有一道缘边,袖端缘边较为奇特,通常用两种颜色的彩条纹锦镶沿。

图为楚国贵妇刺绣纹样曲裾深衣除了上衣下裳相连这一特点之外,还有一明显的不同之处,叫“续衽钩边”。

“衽”就是衣襟。

“续衽”就是将衣襟拉长。

“钩边”就是形容衣襟的样式。

它改变了过去服装多在下摆开衩的裁制方法,将左边衣襟的前后片缝合,并将后片衣襟加长,加长后的衣襟形成三角,穿时绕至背后,再用腰带系扎。

魏晋南北朝 (220~589) 服饰特点

魏晋南北朝 (220~589) 服饰特点

魏晋南北朝 (220~589) 服饰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历史非常丰富,人们的生活和文化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这个时期,服饰也有很多特点,下面让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主,但佛教和道教的影响也逐渐加强。

这个时期的人们更加注重自己的内心修养,弘扬良好的道德品质,以此来追求精神上的幸福。

1、男装特点男子的服饰比较简单,通常包括衣、裤和帽子。

衣服的样式多以宽大为主,衣袖也非常长。

男子常常佩戴半罩面的巾帽,有的还穿上学士服装和五彩鱼袋。

女子着装更加细致,服装也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女子的裙子通常分为紧身裙和宽裙两种,还有一些由长裤和短上衣组成的女装。

女子的服饰上相对比较注重色彩的搭配,经常用五颜六色的布料来装饰。

此外,女子还佩戴各种发饰、珠宝等。

3、官服特点官员穿的服装比较特别,通常有明显的颜色和各种符号来显示自己的身份和权利。

在这个时期,各级官员的服饰都非常正规,并且有着许多规矩和约定俗成的要求。

魏晋南北朝时期,服饰的样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这个时期的服饰具有自然、舒适的基调,注重表达个性和精神追求,也更加注重服饰的美感和舒适感。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不仅在中国自己的服饰上产生了影响,同时也对外交往产生了影响。

当时的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交往非常频繁,中国的服饰和文化也逐渐传播到周边的国家和地区中。

同时,外来的服饰和文化也逐渐传播到中国。

这些交流和融合不仅丰富了中国的文化,也增加了中国的开放性和多样性。

总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特点非常丰富,它们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和文化,同时也为当时的文化交流和传播做出了贡献。

今天,我们仍然可以从中了解到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和服饰风俗。

汉服朝代分类

汉服朝代分类

汉服朝代分类
汉服是中国传统服饰的一种,随着中国历史的演变,不同朝代的汉服也有所区别。

下面,我们来简单介绍一下汉服的朝代分类。

1. 先秦时期:先秦时期的汉服较为简单朴素,主要是以褐色、青色为主色调,衣服多为单衣、背心、褶裙等,没有华丽的装饰。

2. 秦汉时期:秦汉时期的汉服开始逐渐丰富起来,出现了长袍、长衫、对襟衫等,同时开始流行使用织锦、绣花等华丽装饰。

3. 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的汉服开始出现了更多的立领、合领、高腰等设计,同时也开始流行使用金银线、玉石等装饰。

4. 隋唐时期:隋唐时期的汉服达到了巅峰,出现了袖子宽大、裙摆膨胀、袍服长大等设计,同时还出现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汉服,如唐装、宫廷装等。

5. 五代十国时期:五代十国时期的汉服开始走向朴素,颜色偏向素净,装饰也逐渐减少,同时也开始流行使用襦裙、腰带等。

6. 宋金元时期:宋金元时期的汉服较为庄重大气,主要采用黑色、白色、青色等素净颜色,衣服的装饰以刺绣为主。

7. 明清时期:明清时期的汉服又回归华丽,出现了大袖子、翻领、褶裙等设计,同时也出现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汉服,如明装、清装等。

以上是汉服的朝代分类,不同的朝代汉服都有其特点和代表性的服饰,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

- 1 -。

从魏晋南北朝至明代霞帔的发展和演变

从魏晋南北朝至明代霞帔的发展和演变

魏晋南北朝至明代霞帔的发展和演变一、魏晋南北朝时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服饰文化开始呈现多样化和丰富化的趋势。

这一时期的服饰更加注重礼制和文化内涵,服饰款式开始多样化,注重轻薄、柔美,强调端庄和典雅。

1. 羽衣魏晋南北朝时期,羽衣是一种代表封建等级身份的服饰,由羽毛制成,主要供贵族使用。

在《晋书》中记录了许多关于羽衣的记载,如“天子宴群臣以天地之宝。

”可见当时羽衣在宴会和重要场合上的地位。

2. 云纹衣云纹衣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流行的一种服饰,它的图案源自云的形态,寓意着上升和变化。

云纹衣的出现,标志着服饰开始注重天然图案和寓意,为后来的服饰设计提供了灵感和启示。

3. 琉璃琉璃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流行的一种装饰品,也常常用于服饰上。

琉璃的出现丰富了服饰的色彩和文化内涵,成为当时服饰文化中的一大亮点。

二、隋唐时期在隋唐时期,服饰文化进入了一个繁荣期,各种新的款式和风格开始出现。

服饰的面料和工艺更加精细,服饰的设计也更加注重个性和时尚感。

1. 宫廷服饰在隋唐时期,宫廷服饰开始占据了服饰文化的主导地位,宫廷服饰的设计更加注重华丽和奢华,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荣和富裕。

2. 魏晋风在隋唐时期,魏晋风成为了一种流行的服饰风格,它的特点是简约、自然、优雅。

魏晋风的出现,使得服饰文化在复杂多变的时代中保持了一种恒久的美感。

3. 霞帔霞帔是在隋朝时期流行并发展起来的一种服饰,它的特点是色彩斑斓、绸缎华丽、图案繁复,代表了隋朝时期服饰文化的最高成就。

霞帔的出现丰富了隋朝时期的服饰风格,为后来的服饰设计提供了样板。

三、宋元明清时期在宋元明清时期,我国服饰文化达到了一个巅峰,服饰的款式更加多样化,风格更加开阔,服饰的文化内涵也更加丰富。

1. 龙袍龙袍是我国古代官服的一种,最早出现在宋代,成熟于明清时期。

龙袍的特点是色彩深沉、图案精美、工艺精湛,代表了我国古代服饰文化中的高端品质和社会地位。

2. 绣花鞋宋元明清时期,绣花鞋成为了一种时尚的鞋履,它的特点是色彩艳丽、图案繁复、工艺精巧,代表了当时社会对鞋履文化的关注和推崇。

东汉至魏晋南北朝传统服饰的变迁

东汉至魏晋南北朝传统服饰的变迁

东汉至魏晋南北朝传统服饰的变迁
东汉那时候啊,人们的衣服还挺传统的。

男的都喜欢穿那种长袍,显得特有气质。

女的呢,则是各种深衣、曲裾,显得特别端庄。

那时候的衣服都很注重细节,比如交领、右衽、胡袖,一看就知道
是东汉的风格。

可到了魏晋南北朝,社会动荡不安,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变了。

男的开始穿那种宽松的衣服,看起来特别自在。

女的嘛,上衣变短了,衣身也更贴身了,看起来特别时尚。

那时候的衣服还有很多漂
亮的纹样,比如“纤髾”之类的,真是让人眼前一亮。

其实啊,这些变化都是社会变迁的反映。

东汉时候社会比较稳定,人们更注重礼仪和传统。

但到了魏晋南北朝,社会动荡不安,
人们也开始追求自由和个性了。

所以衣服也就跟着变了,变得更自由、更时尚了。

总之啊,从东汉到魏晋南北朝,人们的衣服真是经历了不少变化。

这也说明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是多么丰富多彩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社会大动荡的时期,战乱频繁、社会经济萧条、文化惨遭破坏、人民生活流离失所。

魏晋南北朝服装与儒学禁锢下的秦汉袍服不同,变得越来越宽松,“褒衣博带”成为是魏晋时期的普遍服装形式,其中尤以文人雅士居多。

众所周知的竹林七贤,不仅喜欢穿着此装,还以蔑视朝廷、不入仕途为潇洒超脱之举。

表现在装束上,则是袒胸露臂,披发跣足,以示不拘礼法。

这种风格是由于当时政治动荡、经济衰退,文人欲实现政治理想又怯于宦海沉浮,为寻求自我超脱和精神释放,故采取宽衣大袖、袒胸露臂的着装形式,因此形成了“褒衣博带”的服装样式。

一、男子服饰
魏晋男子服装以长衫为尚。

衫与袍的区别在于袍有袪,而衫为宽大敞袖。

衫有单、夹二式,质料有纱、绢、布等,颜色多喜用白,喜庆婚礼亦服白,白衫不仅用作常服,也可权当礼服。

由于不受衣祛限制,魏晋服装日趋宽博。

上至王公名士,下及黎民百姓,均以宽衣大袖为尚,只是耕于田间或从事重体力劳动者仍为短衣长裤,下缠裹腿。

褒衣博带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服饰风格,其中尤以文人雅士最为喜好。

除大袖衫以外,男子也着袍、襦、裤、裙等。


分为幅巾、纶巾:原为幅巾中一种,传说为“诸葛巾”。

《三才图会·衣服一》记:“诸葛巾,一名纶巾。

诸葛武侯(亮)尝服纶巾,执羽扇,指挥军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也曾提到“羽扇纶巾”之服。


是集巾、冠之长而形成的一种首服。

它的制作方法是在冠上用经纬稀疏而轻薄的黑色丝纱,上面涂漆水,使之高高立起,里面的冠顶隐约可见。

东晋画家顾恺之《洛神赋图》中人物多着漆纱笼冠。

二、女子服饰
魏晋妇女服饰多承汉制,一般妇女日常所服,主要为衫、袄、襦、裙、深衣等。

多用对襟,领袖施彩绘,腰间着一围裳或抱腰,外束丝带。

妇女的服饰风格有窄衣和宽博之别,细裥多褶裙风尚。

衫裙是魏晋女子的常服,上衣的衫紧身合体,袖子宽肥;下边的裙子多折裥,裙长拖地,宽松舒展。

深衣:男子已不穿的深衣仍在妇女间流行,并有所发展,主要变化在下摆。

通常将下摆裁制成数个三角形,上宽下尖,层层相叠,因形似旌旗而名之曰“髾”。

围裳之中伸出两条或数条飘带,名为“襳”走起路来,随风飘起,如燕子轻舞,煞是迷人,故有“华带飞髾”的美妙形容。

《汉书?司马相如传》上记有“蜚垂臂”。

东晋大画家顾恺之《列女图》中更是留下了可贵的视觉形象(如图)。

南北朝时,有些将曳地飘带去掉,而加长尖角燕尾,使服式又为之一变。


用木料制成的鞋子,南朝时期非常流行,上至天子下至文人、士庶。

据《宋书·谢灵运传》载“登蹑常着木履,上山则去前齿,下山去其后齿”。

前后齿灵活拆取,具有多功能的作用首饰
发展到此时,突出表现为竞尚富丽。

其质料之华贵,名目之繁多,是前所未有的,显然与宫中姬妾成群,汉末出现的妓女这时以“营妓”形式出现等奢侈风气有关。

服饰也从点缀修饰的功用,进而形成以色相迎。

故而,首饰之光灿夺目,强调其与众不同,成为嫔妃营妓的热衷之处。

影响魏晋南北朝服饰的因素:
?一、哲学? ??哲学对服装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竹林七贤”得着装上。

“竹林七贤”的衣着多为汉代之衫,衣袖宽敞,裸露手臂,大袖自然下垂,有飘逸感。

是他们不拘形迹、不拘礼俗
的思想和性格的外在表现。

他们在服装上的追求,是崇尚自然、任心任情、不受拘束的体现。

?
二、文学艺术? ??文学艺术与服饰是相互影响的。

文学作品中对服饰的描写既源自生活又影响人们的生活,受造型艺术的影响,服装造型还注意表现服装的层次和装饰,特别是领和袖等部位的装饰,领型多样,开口趋深,便于表现衣领的层次性。

?三、社会风尚???在魏晋时期,形式美得到追捧。

这一时期,人们所崇尚的是近乎女性的美态,例如何晏“行步顾影”、“好服妇人之服”。

人们在崇拜之余,纷纷效仿。

且那一时期,以貌取人的现象普遍,因此形式美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四.战争促使南北迁徙,民族错居,也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初期各族服饰自承旧制,后期因相互接触而渐趋融合。

对服饰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五.佛教盛行亦与服饰发展有密切关系,一方面国人将当时服饰风尚加于佛像身上,这从敦煌壁画和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雕像中即可看出。

一方面随佛教而兴起的莲花、忍冬等纹饰大量出现在世人衣服面料或边缘装饰上,给服饰赋予了一定的时代气息。

再加上丝绸之路上的活跃往来,也传入中国一些异族风采。

如“兽王锦”、“串花纹毛织物”、“对鸟对兽纹绮”、“忍冬纹毛织物”等织绣图案,都是直接吸取了波斯萨桑朝及其他国家与民族的装饰风格的。

六、历史背景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争相对偏多,朝代更替频繁,各小国领土你进我退,你攻我守。

国换其君,城易其主,是为常事。

使得错杂迁居之中,各民族服饰风格屡屡发生变化。

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推行汉化教育,令群臣皆服汉魏衣冠的“孝文改制”史实,而且少数民族与汉族人民杂居对汉族服装改革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并从一定角度上使国人接触到服饰美学问题。

诸如新款式流行之始,当为“着者少,不着者多”等,对今日研究服饰心理学有一定参考价值
总之,除了政治、经济的原因外,魏晋南北朝服饰美学思想之所以大放异彩的一个重要原因还在于文化上的解放:争脱了汉儒那种把社会伦理放在至高无尚位置的思维模式,勇敢地把个人需要和意志推上了社会舞台的重要位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