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服饰
《魏晋南北朝服饰》课件

发饰与配饰
总结词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女子注重发饰与配饰 的搭配,以彰显身份地位和审美品味。
VS
详细描述
发饰包括发簪、发钗、发带等,材质多为 金银玉器。配饰则包括耳环、项链、手镯 等,材质有金、银、玉、珍珠等。这些配 饰不仅有装饰作用,还有象征意义,如耳 环的佩戴可表示已婚或订婚。
04
魏晋南北朝服饰的文化意义
详细描述
短裙一般以单层丝绸或麻布制成 ,长度在膝盖以上,有的款式甚 至短至大腿中部。颜色以浅色系 为主,也有一些鲜艳的颜色。
上衣与外套
总结词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女子上衣多为窄袖 紧身,外套则多为宽袖长袍。
详细描述
上衣通常为交领,紧贴身体,凸显女 性身材。外套多为广袖,长至膝盖以 下,有的甚至长至脚踝。材质多为丝 绸或棉布,色彩丰富,图案多样。
03
魏晋南北朝女装
长裙
总结词
长裙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女子的主要下 装,款式多样,色彩丰富。
详细描述
长裙通常由多层丝绸或棉布拼接而成 ,长度过膝,有的甚至拖地。颜色方 面,除了常见的素色,还有各种图案 和绣花装饰,如牡丹、莲花、凤凰等 。
短裙
总结词
短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女子的 休闲装束,轻便舒适,适合夏季 穿着。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在面料选择和搭配上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如丝绸、麻 布等面料的运用,为现代服饰的面料选择提供了借鉴。同时,这一时期服饰的色 彩搭配和图案设计也对现代服饰产生了影响,使得现代服饰更加丰富多彩。
05
魏晋南北朝服饰的影响
对后世服饰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风格和特点对 后世的唐、宋、明等朝代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如宽衣大袖、褒衣博带等元 素被继承和发展。
第五章魏晋南北朝服饰2

第二节、魏晋南北朝服饰
甘肃嘉峪关出土的砖画
第二节、魏晋南北朝服饰
甘肃嘉峪关出土的砖画
甘肃嘉峪关出土的砖画
甘肃嘉峪关出土的砖画
第二节、魏晋南北朝服饰
织文锦履
第三节、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式
第三节、魏晋南北朝发饰
出现了新的髻式——倭堕髻、
灵蛇髻
魏有灵蛇髻、反绾髻、百花 髻、芙蓉归云髻、涵烟髻、 十字髻; 晋有缬子髻、流苏髻、翠眉 髻、惊鹄髻、芙蓉髻; 南宋有飞天髻; 梁有回心髻、归真髻; 陈有凌云髻、随云髻; 北族室韦有叉手髻等
龙凤虎纹锦幡头
第四节、魏晋南北朝面料
联珠对孔雀纹锦
第、魏晋南北朝面料
“胡王”联珠纹锦
第四节、魏晋南北朝面料
联珠日神纹锦
第四节、魏晋南北朝面料
对 鸡 对 羊 灯 树 纹 锦
树纹锦
第四节、魏晋南北朝面料
蓝印花布
东晋《列女仁智图卷》 穿襦裙装 抱腰、腰采
东晋《列女仁智图卷》 穿襦裙装 抱腰、腰采
贵族及侍女图
第二节、魏晋南北朝服饰
北朝陶俑 宽袖对襟女衫、花纹长裙
第二节、魏晋南北朝服饰
北朝陶俑 宽袖对襟女衫、长裙
第二节、魏晋南北朝服饰
肩戴帔子的彩绘女俑 披帛
第二节、魏晋南北朝服饰
肩戴帔子的彩绘女俑
北魏螺髻
北魏大十字髻
双鬟髻
假髻:蔽髻
男子:束髻戴冠、巾(幅巾、 纶巾、缣巾)、帽等。
第三节、魏晋南北朝发饰
洛阳汉魏泥塑供养人
洛神赋图
贵妇出游画像砖
北魏彩绘女乐俑
第三节、魏晋南北朝发饰
金步摇
第四节、魏晋南北朝时期面料
第四节、魏晋南北朝面料
“ 五 星 出 东 方 利 中 国 ” 锦 护 膊
魏晋南北朝服饰 ppt课件

——————华丽的、生机丛生的时代
“竹林七贤”-中国魏晋时期嵇康、阮籍、山涛、向秀 、刘伶、王戎及阮咸7位名士的合称,7人常聚在当时的山阳 县(今河南修武一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 七贤.七人————华丽的、生机丛生的时代
魏晋风度指的是魏晋时期名士们所具有的那种率直任诞、 清俊通脱的行为风格。饮酒、服药、清谈和纵情山水是魏晋时 期名士所普遍崇尚的生活方式,一部《世说新语》可以说是魏 晋风度的集中记录。
魏晋是一个动乱的年代,也是一个思想活跃的时代。新兴 门阀士夫阶层社会生存处境极为险恶,同时其人格思想行为又 极为自信风流潇洒、不滞于物、不拘礼节。士人们多独立特行 ,又颇喜雅集。正是在这个时代,士夫们创造了影响后世的文 人书法标杆,奉献了令人模范景仰的书圣。“竹林七贤”,即阮 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在生活上不拘礼 法,常聚于林中喝酒纵歌,清静无为,洒脱倜傥,他们代表的 “魏晋风度”得到后来许多知识分子的赞赏。
漆纱笼冠
小贴士:漆纱笼冠影视剧复原
男子典型服饰— 首服
戴笼冠、穿大袖衫的舆夫
男子典型服饰— 首服
戴笼冠的骑马人物
男子典型服饰— 首服
帽子是南朝以后大为兴起的, 主要有以下几种:
白纱高屋帽:初唐阎立本 《历代帝王图》中陈文帝即戴 这种帽。样式为高顶无檐,通 常用于宴见朝会。
黑帽:以黑色布帛制成的 帽子,多为仪卫所戴。
时代特色:
分裂割据 频繁激烈的战争 大迁徙、大同化、大融合 佛教、玄学盛行
服装特色:
北方-汉族与北族服饰的融合-“短衣缚裤,腰 束革带,外加套衣,头戴风帽,足着短靴”。
北魏在服饰上推行汉制-“孝文改制”。
南方仍沿袭秦汉遗俗。
服装上受玄学的影响,形成的“魏晋风度”-大 袖宽衫,宽衣博带。
魏晋南北朝服装

1
第一节 概述
魏、蜀、吴——西晋——东晋——南朝——北朝
战争促使南北迁徙,民族错居,也加强了各民族之 间的交流与融合,对服饰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初期各族服饰自承旧制,后期因相互接触而渐趋融 合。
2
刺绣边饰(甘肃敦煌莫高窟出土实物)
3
刺绣佛像(甘肃敦煌莫高窟出土实物)
衣裳分制的服装。
裲裆:所谓裲裆,也就是我们说的背心或坎肩的意 思,其意在挡住前心后背,形制也与现在的背心相
似,是前后各一片,在肩部有两条带子相连,腰间
再以皮带系扎。
33
裤褶图
裤褶是以缚 裤及褶衣两 个部分组成 的一套服饰。
34
穿裤褶、缚 裤的男子 (北朝陶俑)
35
穿裤褶、缚 裤的男子
36
裆铠
37
戴兜鍪、穿裲裆铠的武士
38
戴兜鍪、穿筩袖铠的武士
39
本章重点、难点问题:
1.文人衣服为什么会形成褒衣博带之势?
2.说一说女服的美妙之处。
3.裤褶与裲裆在中国服装史上有何意义?
40
23
宽袖对襟女 衫、长裙穿 着展示图
24
穿宽袖对 襟衫、长 裙的妇女 (北朝陶 俑)
25
大袖衫 间色裙
26
女子大袖衫
27
穿上俭下丰服装的女子
28
妇女妆饰
29
北朝女子装扮
30
织文锦履
31
佩饰
金冠饰 南北朝
32
第四节 北方民族的裤褶与裲裆
裤褶:上衣叫褶,下衣叫裤,胡服的一种,是一种
穿履,不得着屐,否则会被认为是仪容轻慢,没
魏晋南北朝 (220~589) 服饰特点

魏晋南北朝 (220~589) 服饰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历史非常丰富,人们的生活和文化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这个时期,服饰也有很多特点,下面让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主,但佛教和道教的影响也逐渐加强。
这个时期的人们更加注重自己的内心修养,弘扬良好的道德品质,以此来追求精神上的幸福。
1、男装特点男子的服饰比较简单,通常包括衣、裤和帽子。
衣服的样式多以宽大为主,衣袖也非常长。
男子常常佩戴半罩面的巾帽,有的还穿上学士服装和五彩鱼袋。
女子着装更加细致,服装也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女子的裙子通常分为紧身裙和宽裙两种,还有一些由长裤和短上衣组成的女装。
女子的服饰上相对比较注重色彩的搭配,经常用五颜六色的布料来装饰。
此外,女子还佩戴各种发饰、珠宝等。
3、官服特点官员穿的服装比较特别,通常有明显的颜色和各种符号来显示自己的身份和权利。
在这个时期,各级官员的服饰都非常正规,并且有着许多规矩和约定俗成的要求。
魏晋南北朝时期,服饰的样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这个时期的服饰具有自然、舒适的基调,注重表达个性和精神追求,也更加注重服饰的美感和舒适感。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不仅在中国自己的服饰上产生了影响,同时也对外交往产生了影响。
当时的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交往非常频繁,中国的服饰和文化也逐渐传播到周边的国家和地区中。
同时,外来的服饰和文化也逐渐传播到中国。
这些交流和融合不仅丰富了中国的文化,也增加了中国的开放性和多样性。
总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特点非常丰富,它们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和文化,同时也为当时的文化交流和传播做出了贡献。
今天,我们仍然可以从中了解到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和服饰风俗。
《魏晋南北朝服装》PPT课件

魏晋时期的女子在深衣的下摆部分要接 上重重叠叠的三角形装饰布,又在腰上 系围裳,从围裳下面再伸出许多长长的 飘带。由于使用了轻柔飘逸的丝绸材料, 所以这两种装饰使女子在走动的时候, 更加富有动感和韵律感。后来,这两种 装饰逐渐合二为一,这就是杂裾垂髾 [shāo]服的造型。杂裾垂髾服使魏晋的女 子充满灵动、飘逸的气质。
对襟束腰衣袖宽大并在袖口衣襟下摆缀有不同色的缘饰下着条纹间色裙腰间用一块帛带系扎当时妇女的下152衫裙是魏晋女子的知识点
魏晋南北朝时期男子长衫流行的原 因,衫的特点以及衫与袍的区别; 男子的各种首服,漆纱笼冠的特点 和工艺;女子深衣和襦裙的特点, 披和履的特点和穿着方法,女子发 饰的特点;北方少数民族裤褶和 裆 的特点和穿着方法。
洛神赋图
列女仁智图 东晋 顾恺之
第二节: 汉族的男子服饰
• 1、长衫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有 两种形式:一为汉族服式, 承袭秦汉遗制;一为少数民 族服饰,袭北方习俗。汉族 男子的服饰,主要有衫,衫 和袍在样式上有明显的区别, 按照汉代习俗,凡称为袍的, 袖端应当收敛,并装有祛 qū 口。
魏晋男子服装以长衫为尚
学习目标
熟悉魏、晋、南北朝时期男子长衫流行的原因 ,衫的特点、衫与袍的区别;了解男子的各种 首服,尤其是熟知漆纱笼冠的特点和工艺;掌 握魏、晋、南北朝时期女子深衣和襦裙的特点 ,披和履的特点和穿着方法,女子发饰的特点 以及北方少数民族裤褶和裆的特点和穿着方法 。
章节结构
•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背景 • 第二节: 汉族的男子服饰 • 第三节: 汉族的女子服饰 • 第四节: 北方少数民族的服饰
魏晋时期的妇女服装, 都以宽博为主,其特 点为:对襟,束腰, 衣袖宽大,并在袖口 衣襟下摆缀有不同色 的缘饰,下着条纹间 色裙,腰间用一块帛 带系扎当时妇女的下 裳,除间色裙外,还 有其它裙式 。
魏晋南北朝服装.pptx

T H E E N D 17、一个人如果不到最高峰,他就没有片刻的安宁,他也就不会感到生命的恬静和光荣。上午9时14分33秒上午9时14分09:14:3320.10.21
谢谢观看
7
戴梁冠、穿大袖衫的文吏(顾恺之《列女图》局部)
8
戴卷梁冠、 穿袍服的男 子(顾恺之 《列女图》 局部)
9
戴笼冠、穿大袖衫的舆夫 10
梳丫髻或裹巾子、穿翻领袍服的士人(《北齐校书图》局部) 11
大袖衫
漆纱笼冠
12
男子首服有各种巾、冠、帽等。
幅巾 纶巾 小冠 高冠 漆纱笼冠
13
戴幅巾的人物
• 14、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aking me with you on that splendid outing to London.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I had seen the Tower or any of the other fam ous sights. If I'd gone alone, I couldn't have seen nearly as much, because I wouldn't have known my way about.
24
穿宽袖对 襟衫、长 裙的妇女 (北朝陶 俑)
25
大袖衫 间色裙
26
女子大袖衫
27
穿上俭下丰服装的女子
28
妇女妆饰
29
北朝女子装扮
30
织文锦履
31
佩饰
金冠饰 南北朝
32
第四节 北方民族的裤褶与裲裆
裤褶:上衣叫褶,下衣叫裤,胡服的一种,是一种 衣裳分制的服装。
知识点13:魏晋南北朝时期典型服饰

魏晋南北朝服饰中国历代服饰赏析知识点13:魏晋南北朝时期典型服饰教学目的:以图片资料比较分析南北朝服饰的变化以及对隋唐服饰的影响。
内容纲目:(一)北方服饰变化—摇摆式接受(二)南方服饰变化—选择式接受服饰变化的双向性,一方面,汉族发现胡服短小紧身,便于活动,实用性强;另一方面,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崇尚中原文化和舆服礼制管理国家的思想,推行汉化。
最后形成一种相互认可的服制新形制。
(一)北方服饰变化—摇摆式接受(1)北魏—全面汉化在南方汉族逐渐吸纳北方少数民族服饰元素的时候,北方鲜卑人政权却全面推行汉化政策。
公元495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下令禁止穿鲜卑服装,改穿汉式服装,禁止说鲜卑语,改说洛阳话。
第二年又下令改鲜卑姓为汉姓。
北魏官员头戴平巾帻,右衽袍,与魏晋时汉人官服十分相似。
女服的领子尤其夸张,女子爱穿裲裆,下身穿间色裙,外边还会再套一层单色裙子,由侍女帮忙提起。
女子则流行白色的圆领单衣,大袖衫上镶着颜色不同的贴袖,也不镶满整个袖口。
外套一件半臂,也是袖口领子镶边的,交领的开口也很低。
腰上围着一条短腰裙,北魏马金龙墓漆画2、北齐—否定汉化公元535年(永熙四年),宇文泰在长安立元宝炬为西魏文帝,北魏正式分裂为东﹑西魏。
进而为北齐和北周取代。
一东一西,出现了截然不同的服饰特点。
北齐全面否定汉化,坚持穿胡服,都是V领袍靴。
北齊徐顯秀墓壁畫宴饮北齊東安王婁睿墓壁畫《北齐校书图》局部3、北周—胡汉并举北周则是采用胡汉并举的方式,在朝会等正式场合采行汉魏衣冠,平时则穿着鲜卑装,并以此作为常服。
隋唐以汉魏衣冠为公服,圆领襕袍为常服,正是承行了周制。
在北朝晚期逐步形成的这一套复合服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产物,也是中古时代我国服制上的最大变化。
北周敦煌供养人壁画(贵妇与侍从)(二)南方服饰变化—选择式接受东晋存在约一百年后,公元420年进入宋齐梁陈的政权频繁更迭中;而北方北魏在公元439年统一各国,约一百年后分裂为西魏和东魏,又分别被北周和北齐替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魏晋南北朝服饰
魏晋
随着纺织也迅速发展,出现了大量新型品种,而此时也出现了一种能防火的“火浣布”,相当于今天的石棉布,这是纺织科技的一大成就。
一、魏晋时期,百官直至皇帝,都沿袭秦汉服制,以黄色为尊。
二、魏晋时期,男服以袍、衫为主,女服还保持深衣制。
上层男子如贵族、文吏等,一般都穿大袖翩翩的衫子。
其特点是交领,衣长袭地,微露脚,袖根收窄,袖口肥宽。
贵族妇女也是如此,肥衣大袖,衣长曳地,交领或圆领,腰束带,有线条美。
三、平民服饰则以短、瘦、窄为特点。
当时下层人民穿裤普遍。
南朝服饰
南朝服饰皆如魏晋之制。
其中男子的主要服饰是衫,官服为袍。
女式服装有衫、襦,为秦汉遗俗。
北朝服饰
褶皱为北朝主要服装。
其次为裲裆,裲裆男女通用,以帛为质,前后两片,一当胸一当背,肩部相连,腰间系皮带。
孝文帝改革时期,服饰汉化,吸收了汉袍严整、规范、中和的特点,也吸收了汉服中的等级差异性,以此来加强统治。
而女服主要吸取鲜卑族紧身上袄的优点,变宽袍曳地为衣裙合体。
这反映女性审美观的变化与社会意识的宽松。
影响魏晋南北朝服饰的因素:
一、哲学
哲学对服装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竹林七贤”得着装上。
“竹林七贤”的衣着多为汉代之衫,衣袖宽敞,裸露手臂,大袖自然下垂,有飘逸感。
是他们不拘形迹、不拘礼俗的思想和性格的外在表现。
他们在服装上的追求,是崇尚自然、任心任情、不受拘束的体现。
二、文学艺术
文学艺术与服饰是相互影响的。
文学作品中对服饰的描写既源自生活又影响人们的生活,受造型艺术的影响,服装造型还注意表现服装的层次和装饰,特别是领和袖等部位的装饰,领型多样,开口趋深,便于表现衣领的层次性。
三、社会风尚
在魏晋时期,形式美得到追捧。
这一时期,人们所崇尚的是近乎女性的美态,例如何晏“行步顾影”、“好服妇人之服”。
人们在崇拜之余,纷纷效仿。
且那一时期,以貌取人的现象普遍,因此形式美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图片:
魏晋服饰
男子服饰
女子服饰竹林七贤:
自由大胆的竹林七贤服饰
美丽的洛神:
何晏:
服妇人之服的何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