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鲁教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16最后一分钟优质课教案 (2)
小学语文课《最后一分钟》优秀教案教学反思优秀教案

《一分钟》优秀教案教学反思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表达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种阅读形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诗歌的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文中表达的情感。
2.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句,把握诗歌的意境。
三、教学过程1.课前导入(1)同学们,你们知道1997年7月1日是什么日子吗?(香港回归祖国)(2)同学们对香港回归有什么了解?(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3)说说你从诗中知道了什么。
3.精读课文,体会情感(1)诗的第一小节描绘了怎样的场景?(紧急的时刻,人们等待着回归的时刻到来。
)(3)诗的中间部分描绘了什么?(描绘了回归的时刻到来时人们的喜悦心情。
)(5)诗的部分表达了什么?(表达了人们对香港回归祖国的美好祝愿。
)4.朗读课文,感悟情感(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边听边思考。
(2)分组朗读,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个人朗读,展示自己的朗读水平。
5.小结通过学习这首诗,我们知道了香港回归祖国是中华民族的一件大事,我们要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自豪,为祖国的和平统一而奋斗。
四、作业设计1.抄写课文,注意书写规范。
2.课外搜集有关香港回归的资料,进行交流分享。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朗读课文有感情,对课文内容有较深的理解。
2.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较好,但在理解诗歌意境方面还有待提高。
3.在课堂小结环节,学生对香港回归祖国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激发了他们的爱国情怀。
4.不足之处:(1)对诗歌的讲解还不够深入,有些地方没有讲清楚。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6《最后一分钟》-

课题
16※.最后一分钟
课时安排
1
主备人
教学
目标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会认“叩、刹”等4个字。
2.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容,体会诗歌所传达的情感。
3.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诗句。
4.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培养学习诗歌、理解诗歌的能力,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点
教学策略
拓展点
1.词语
易错音:骨髓(三声)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二、课文主要内容
1.自由读课文,思考:文中四小节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2.使用学过的方法“时代背景+事情发展顺序+情感表达”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阅读教学
1.核心问题:默读课文第三小节,把作者看到的用横线画出,想到的用曲线画出,写写自己的体会。
(1)自学
(2)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体会,形成小组的观点准备全班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补充:展开联想。
2.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几次提到“最后一分钟”,写出自己的体会。
“反复”修辞的使用,体会到当时那种期盼、激动、自豪的心情。
3.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进行朗读。
拓展阅读:
语文读本《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将随机抽取进行逐段展示读。
板书设计:
16.最后一分钟
激动、自豪
3. 阅读
(1)核心问题引领,体会“展开联想”这样的写作方法。
(2)“三分诗,七分读”。
通过每个小节当中的关键词来把握文章基调,通过朗读体会当时那种“期盼、激动、自豪”的心情。
一、检查预习
1.资料补充,理解课文内容。
香港回归的资料(旧条约)、虎门销烟、紫荆
2.利用课前自主预习,针对性地指导易错音。
【语文教案】《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

【语文教案】《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
《最后一分钟》设计
【目标】
1、重新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
3、认知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抒发的思想感情,唤起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认知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抒发的思想感情,唤起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难点】
认知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抒发的思想感情,唤起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我们在三年级学习过《东方之蛛》,对香港有所了解了。
谈谈你所了解的香港。
二、交流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
学生从“香港回归之后的繁荣”、“香港回归历程”、“香港被割让的历史”等,从
而加深对香港的了解。
三、书法展课
1、通读全,全写了几节,每节主要写了什么?
2、再念课,鼓励学生体会诗歌抒发的情感:
⑴抓住作者直抒胸臆的诗句体会情感:如,“听所有中国人的心跳和叩问”;“是万
众欢腾中刹那的寂静”;“是谁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喊着那个名字/香港,香港,我们的心灵”;“然后去奔跑,去拥抱/去迎接……”。
学生通过反反复复背诵,把那种兴奋、自豪的感情与期盼之情溢于言表。
教师尽早的
展开指点。
⑵联系所收集的资料理解诗句,体会情感:
教师播出自鸦片战争以那一段耻辱的历史。
多年的耻辱终于挥之而去,“并使大海欢声笑语”的那种场面。
使学生认知“并使大海欢声笑语”的意思。
四、指导学生朗读
“三分诗,七分念”。
融合诗歌内容鼓励学生特别注意朗诵时的抑扬顿挫:特别注意节与节之间以及每一节之内诗词句间的停滞。
《最后一分钟》教案

《最后一分钟》教案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并运用"最后一分钟"这个概念。
2. 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和决策能力。
3.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步骤:引入:1. 为学生提供一个问题:你有一个重要的任务要在一小时内完成,但是你在最后一分钟才开始准备,你会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选择一位代表分享自己的思路。
2. 引导学生思考这种情况下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讲解:3. 解释"最后一分钟"是指人们在某个重要时刻才开始做事情的情况,这种行为常常会增加压力,降低效率,并可能导致失败。
4. 演示一个关于"最后一分钟"的短故事或视频,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概念。
实践:5.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场景(如备考、课堂作业、项目报告等),设计一个关于"最后一分钟"的案例。
6. 学生讨论在这种情况下会遇到的挑战,并提供解决方案。
每组选择一位代表展示他们的案例,并讲解他们的解决方案。
讨论:7. 引导学生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避免"最后一分钟"的情况,并如何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时间。
8. 学生分享他们想到的解决方案,并讨论彼此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总结:9. 提醒学生重要事情需要提前准备和安排,避免在最后一分钟才开始。
10. 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提高工作效率和成功的机会。
拓展活动:- 学生自行寻找与"最后一分钟"相关的新闻报道或个人故事,并写一篇小论文或进行口头汇报。
- 学生可以申请一个日程管理应用程序,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时间和任务。
拓展活动(续):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并避免"最后一分钟"的情况发生,我们可以进行以下拓展活动:1. 时间管理课程:组织一些时间管理课程或工作坊,向学生介绍一些时间管理技巧和方法。
例如,学生可以学习如何制定日程表、设置优先级、利用番茄工作法等。
四年级语文《最后一分钟》教案

(一)等待回归
1、引入:午夜,世界的目光聚集香港,无数颗心都在期待着最后一分钟的到来,一分钟,最后一分钟,香港这位历经沧伤的孩子就要回到祖国的怀抱了。此时人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就让我们走进第一小节。(板书:等待)
教师提醒学生读书要留有痕迹,一边读一边想,动笔划一划,可以抓住一些词语来体会当时人们的心情。
1、同学们,你们认识这尊雕塑吗?看到它你马上想起了哪里?(盛开的紫荆花,联想到香港。)1997年的7月1日,当第一朵新鲜的、含露的、芳香的紫荆花即将扎根在深深的祖国大地上的时候,13亿中国人民的心沸腾了。这节课我们学习24课《最后一分钟》,重温那激动人心的一刻。(板书课题)
2、通过预习同学们知道这“最后一分钟”具体指哪一分钟?
2、、“虎门硝烟、发黄的旧条约、深入骨髓的伤痕”怎样理解?交流:
“发黄的旧条约”指什么?(《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那深入骨髓的伤痛”指什么?(“那深入骨髓的伤痛”是说列强的侵略耻辱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的伤痛。)
“当一纸发黄的旧条约悄然落地,长城的脸上,黄皮肤的脸上,为什么有泪珠在缓缓地流淌?”“使大海沸腾”怎样理解?(曾经的屈辱和痛苦让我们痛楚,而此时香港回归之际,压在中华儿女心头百年的耻辱终于雪洗。中国人民的心情是复杂的,酸楚、激动、自豪,喜悦所有有泪珠在缓缓地流淌;“使大海沸腾”是说人们期盼已久的愿望终于实现之时喷涌而出的爱国热情,非常强烈,非常深厚,仿佛能使大海沸腾似的。)
从“沸腾”这个词中你仅仅看到欢乐吗?是什么在沸腾?指导学生说出无论是痛苦的回忆还是快乐,都化作了一个字,那就是对祖国深深的爱。
3、引读:这段历史是沧桑的一百年,也是屈辱的一百年,我们地心不仅有愤慨,还有酸楚,激动、自豪,喜悦,带着你的体会读此段;(指名读)
推荐精品语文鲁教版(五四制)小学四年级下册《最后一分钟》优质课学案一课时

《最后一分钟》一课时学案一、学习目标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学习过程(一)预习字词1.用心地把诗歌读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流利。
搜集有关资料,与全班同学分享。
2.我要把课文中的生字词圈出来,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3.自己想办法解决不懂词语的意思。
4.我会给文中的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悄()()刹()()()()()()(二)梳理课文1.请你再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小组内选出组内读的最好的在全班展示)2.你们读的这么好,课文内容理解了吗?试试看。
(1)共有几个小节?(2)每个小节讲了什么内容?(三)先组内讨论,再展示交流1.文中四次提到“最后一分钟”,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到的?每一次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这一刻,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香港上空迎风飘扬,这一刻,中华民族圆了一个期待了一百多年的团聚梦,也是我们十多亿中华儿女无比激动振奋的日子。
这是怎样的一分钟啊!我想结合文中的语句,与大家交流一下。
3.所有的屈辱在这一刻烟消云散,积压在中华儿女心头一百多年来的耻辱终于被雪洗了。
我们激动,我们自豪,香港从此掀开了历史的新篇章。
从第四小节中我又体会到了许多,我想与大家一起分享。
4.我体会到诗歌表达的情感。
通过诵读感悟我知道:这是一首充满()的诗歌。
作者倾诉了1997年7月1日()回到祖国怀抱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的思绪,表达了全中国人民的强烈的()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
5.指导学生朗读,总结升华。
读了这首诗,我感受深刻,我想说给同学们听:(四)达标测评1.香港、澳门、台湾都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让我们牢记国耻,激励自身香港于()年()月()日,回归祖国的怀抱。
香港特别行政区区花是()。
2.根据意思写词语(1)真诚热切地询问。
()(2)即脊背,人或动物背上中间的骨头。
常被比喻为气节、骨气。
小学年级语文《最后一分钟》教案

教案题目:《最后一分钟》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词语,学习识别和解释课文中的比喻手法,培养对语文的兴趣。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和对集体协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梳理课文,选取重点词汇进行解释,并引导学生进行理解。
2.教学难点:解释和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手法。
三、教具准备:
1.教学课件
2.学生课本和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
Step 1:课前导入(15分钟)
1.教师和学生互相问好,营造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
2.回顾上节课对语文理解的讨论,复习与本课内容相关的知识,让学生熟悉与本课相关的背景知识。
Step 2:新课呈现(20分钟)。
最新整理四年级语文四年级语文最后一分钟教案学案.docx

最新整理四年级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最后一分钟教案学案实验小学四年级语文学科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课型新授课题《最后一分钟》课时1设计教师教学目标设计1、认识5个生字。
2、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设计以读代讲,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同桌间互相检查,或教师指名读。
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不懂的诗句提出来,和小组同学一起讨论讨论。
教学程序设计教材处理设计师生活动设计一、导入新课二、初读感知,交流预习课文中搜集的关于香港回归的有关资料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归还给中国,开设了特别行政区。
1997年7月1日这一天,已作为值得人们永远纪念的日子载入史册。
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香港同胞从此成为了祖国这块土地上的真正主人,香港的发展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中国政府坚定不移地执行了“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基本方针。
紫荆花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区花,已成为香港的标志之一。
三、讨论交流◆指名读诗,读后评价是否正确流利。
◆相互交流:了解了些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文中四次提到“最后一分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四、体会诗歌内容五、总结升华◆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什么?(中国强大了,祖国领土更完整了,中国人是爱自己的祖国的,盼望祖国早日实现和平统一大业。
)◆观看香港回归时的图片或影视资料,感受那令人振奋的一刻。
布置作业六、阅读有关回归的资料,了解香港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了解香港的过去与现在。
1.课文简说。
这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
作者倾述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的思绪,表达了全中国人民积蓄心中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
整首诗语言凝练,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挚热烈,作者那沸腾的热血与奔涌的豪情都融入在诗句的每一个词句之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后一分钟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在诵读诗歌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香港及香港回归的资料如:“香港被割让的历史”、“香港回归历程”、“香港回归之后的繁荣”等。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香港回归时的图片(文中插图)。
同学们,请仔细观察这幅图,这是一个特殊的地方,特殊的时刻,有谁知道?
2.据生回答随机追问:你是根据图中的哪些景物判断出来的?引导学生结合课外搜集的资料说说对香港的一些了解。
3.揭示课题。
这幅画面就是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交接仪式的情景。
这一刻,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香港上空迎风飘扬,这一刻,中华民族圆了一个期待了一百多年的团聚梦,也是我们十多亿中华儿女无比激动振奋的日子。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重温这让人心潮澎湃的《最后一分钟》。
(板书课题:最后一分钟)
4.有感情地读课题。
二、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是诗句。
想一想:你觉得这是怎样的最后一分钟?
2.扫清字词障碍。
认读生字词,注意多音字“悄然落地”的“悄”字。
3.指名分小节读诗,读后师生评价。
4.交流讨论:你觉得这是“的最后一分钟”?
学生根据初读感知,发表各自的见解,如:令人难忘、欢欣鼓舞、振奋人心等。
三、品读诗歌1、2小节,激发情感。
1.还有最后一分钟,香港这位历经沧桑的儿子就要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这一刻是多少代人热切期盼的时刻啊!
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1、2节,从中你了解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反馈交流各自的感受,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点拨一:第一小节作者把香港当作久别重逢的亲人,用拟人的写法表现出香港就要回归祖国时所有中国人都在满怀激情地迎接这一时刻的到来。
点拨二:通过第二小节中“微微颤抖的嘴唇”,“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地呼喊”等镜头,描绘了当时人们看着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缓缓上升时无比激动自豪的心情。
3.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指名读,评议,男女对读,齐读。
四、小结。
1997年7月1日,这是值得我们中国人永远铭记的日子。
这一刻,香港成为了中国这块土地上真正的主人,是对所有炎黄子孙的巨大激励与鼓舞。
在这一刻,无数华夏儿女流下了激动的热泪,这是多少年,多少代人热切期盼的时刻啊!
第二课时
一、回顾引入,铺垫情感。
1997年7月1日,香港终于回归祖国的怀抱,人们那激动、自豪的感情与热切欢迎之情溢于言表。
让我们齐读第1、2小节,再来回顾这令人热血沸腾的时刻。
二、品读第3小节,回顾历史。
1.香港曾是烙在我们中华民族身上无法忘怀的痛苦和屈辱。
请同学们读一读这段资料:(出示)
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国门。
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于签订《南京条约》,永久割让香港岛。
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英国迫使清政府缔结《北京条约》,永久割让九龙半岛尖端。
1898年英国又乘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之机,逼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九龙半岛大片土地以及附近二百多个岛屿(后统称“新界”),租期99年,1997年6月30日期满。
2.从这段资料中你了解到了什么?(通过资料了解香港自从鸦片战争以来的那一段屈辱历史,为学生理解第3小节作铺垫。
)
3.如今,看着缓缓上升的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听着耳边传来的国歌声和人们轻轻的呼喊声,作者想到了什么?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3小节。
4.据生答师随机点拨:
(点拨一)生:联想到了虎门销烟和英国殖民主义者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
出示诗句:我看见,虎门上空的最后一缕硝烟,在百年后的最后一分钟终于散尽;
(一百多年前,英国侵略者靠鸦片加洋枪、洋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些已成为所有中国人的耻辱和心头之恨。
如今香港回归,这百年的屈辱在这一刻终于挥之而去,中国人可以扬眉吐气,怎不让人欢欣鼓舞呢?)
指导有感情朗读。
点拨(二)生:感受到香港回归是人们期盼已久的愿望,现在终于实现了,多么让人激动。
出示诗句:当一纸发黄的旧条约悄然落地,烟尘中浮现出来的长城的脸上,黄皮肤的脸上,是什么在缓缓地流淌——百年的痛苦和欢乐,都穿过这一滴泪珠,使大海沸腾。
生再自由朗读,生交流各自的体会(从“使大海沸腾”中感受人们喷涌而出,非常强烈深厚的爱国热情)随机指导朗读。
5.有感情地朗读第3小节。
男女分读,齐读。
三、品读第4小节,展望未来
1.所有的屈辱在这一刻烟消云散,积压在中华儿女心头一百多年来的耻辱终于被雪洗了。
我们激动,我们自豪,香港从此掀开了历史的新篇章。
请同学门自由朗读第4小节,从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2.据生答随机点拨:
“崭新的日出”,“世纪的钟声”,说明香港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去奔跑,去拥抱,去迎接那新鲜的,含露的,芳香的扎根在深深大地上的第一朵紫荆”。
“紫荆花”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花,是香港的标志。
说明香港将和自己的同胞一起去开创美好的明天。
3.香港历经百年沧桑,终于回归祖国怀抱,让我们永远记住这最后一分钟。
齐读诗歌。
四、拓展升华
1.香港的回归历经坎坷,中华儿女可以挺直脊梁了。
作者把自己那沸腾的热血与深深的爱国深情融入到了诗句的字里行间中。
(出示图片)如果你能亲眼目睹这一激动人心的场面,你有什么话想说,请把它写下来。
2.交流写话,师点评。
3.香港能如期回归祖国,离不开祖国的日益强大,繁荣。
继香港回归后,澳门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现在还有台湾牵动着亿万中国人的心,我们祝愿祖国能早日实现和平统一大业,让我们一起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