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河源市中英文实验学校九年级语文《成语运用》讲学稿.doc
广东省河源市中英文实验学校中考语文 文言文复习讲学稿2(无答案)

文言文复习讲学稿学习目标与要求:1.掌握掌握文言文中的词语理解、句子翻译和课文内容的理解。
2.熟悉中考的题型。
模块一:温故知新完成《赢在中考》P48真题快递模块二:自主学习(独立进行)学习内容摘记1.认真默读《赢在中考》P88-95“规律技巧“和“备考建议”2.完成《赢在中考》P50-P88的“课本复习”七上六的文言文的题目。
模块三:交流研讨(小组合作、展示、精讲)研讨内容摘记请三人小组长组织讨论下面问题,并把讨论的结果在讲学稿上进行记录。
(一)(补充原文最后一段)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其.真不知马也 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蒙乃始就.学C.卒.之为众人卒.获有所闻 D.得.为众人而已耶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3)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3.本文借事说理。
叙事部分按照顺序,依次写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个阶段;说理部分点明了方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是“”,表明了作者的观点。
4.请结合方仲永这一事例,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天资和后天学习的关系的认识。
(二)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②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⑤子曰:“默而识之。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⑥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给下列划线词注音,并解释其含义。
⑴不亦说.乎()⑵人不知而不愠.()⑶学而不思则罔.()⑷思而不学则殆.()⑸默而识.之()2.指出下列语句中“之”的用法。
广东省河源中国教育学会中英文实验学校中考语文 九全 古诗文默写讲学稿(无答案) 语文版

古诗文默写学习目的:1.明确九年级全册考纲内的重点古诗文篇目;2.通过再次的朗读复习、背诵、默写,进一步理解经典诗句、重点文言句段,并能在今后的学习中熟练运用;3.通过完成近四年中考题能梳理中考古诗文默写的考点、题型,探究解决此题的方法与技巧。
相关链接:1、九年级古诗词复习重点:上册《使至塞上》《泊秦淮》《无题》《浣溪沙》《水调歌头》《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滁州西涧》《约客》《如梦令》;下册《关雎》《蒹葭》《黄鹤楼》《钱塘湖春行》《相见欢》《行路难》《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虞美人》《破阵子》重点文言文背诵上册:《愚公移山《捕蛇者说》《论语》《鱼我所欲也》《马说》;下册:《与朱元思书》《送东阳马生序》《出师表》2、近4年广东省中考试题链接:2011年(1)子日:“口口口口口,可以为师矣。
”(《论语》)(1分)(2)了却君王天下事,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辛弃疾《破阵子》)(2分)(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周敦颐《爱莲说》)(1分)(4)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诗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2分)(5)默写韦应物的《滁州西涧》。
(4分)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2012年(1)子曰:“,思而不学则殆”.(《论语》)(2分)(2)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
(3)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4)看待别人的进步,我们要有发展的眼光。
正如《孙权劝学》中所说的“,”。
(2分)(5)把李白的《渡荆门送别》默写完整。
(4分)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
,。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2013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0分)(1)角声满天秋色里,。
《雁门太守行》(1分)(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2分)(3),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
(《醉翁亭记》)(2分)(4)现在人们常用李煜的《相见欢》中的诗句“,。
广东省河源市中英文实验学校2021届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讲学稿

广东省河源市中英文实验学校2021届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讲学稿执笔曾少娟审核教研组长授课日期班级姓名主题:单词应用的课堂类型:复习课的学习目标和要求:1.正确理解和运用常见词语(包括成语、关联词语)。
2.熟悉中考的题型。
单元一:复习旧知识,了解新知识规律技巧1.依次填写单词。
首先分析词本身的意义,根据语境进行判断和选择,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句子中成分搭配的关系,修饰语与中心词的关系。
你可以使用排除法,先看所有项目,掌握一个意思相对简单的单词并与句子进行比较,先排除明显的错误,从而缩小判断范围,降低判断难度。
2.关联词语的运用,整体感知语句,分析语句之间的关系,然后选择正确的关联词语连接起来。
选好之后,还要读一读,看语意是否通顺,如果不通顺就要再检查一下,是哪个地方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加以修改。
句与句之间一般有递进关系、并列关系、选择关系、因果关系等。
3.了解成语,不仅要知道其含义,还要了解其用法。
成语,有一个使用对象的问题,一定要注意句子的前后联系及使用对象。
模块二:自主学习(独立)学习内容1.认真默读上面的“规律技巧”。
2.完成下面题目。
(1)下面语段空格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在于要保持对自然的:敬畏自然,遵循规律;人与人的和谐在于人要有一种的心态:待长辈、待平辈、对晚辈谦逊,心胸似海,志存高远。
a、谦卑谦和谦让谦恭c、谦卑谦和谦恭谦让b、谦让谦恭谦卑谦和d、谦恭谦让谦和谦卑摘记(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多么优秀的孩子,是大人,每天都生活在“你根本不行”“你真是个傻瓜”一类的批评中,以此以往,也许会真的变成一个没用的傻瓜了。
a.不管或者倘若就b.倘若不管就或者c.或者不管倘若就d.不管倘若或者就(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在危急时刻鞠躬尽瘁,她舍己救人的感人事迹激发了社会各....界的爱心传递。
b.亚马逊雨林遭破坏的数据已经引起了科学家和环保主义者的极大担忧,巴西人民多年来保护热带雨林的努力很有可能会化为乌有。
广东省河源市中英文实验学校中考语文 文言文复习讲学

文言文复习讲学稿学习目标与要求:1、快速的背诵并默写《邹忌讽齐王纳谏》《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公输》2、识记并总结单元重点实词及虚词的用法,熟练的翻译重点句子。
能梳理本册书中的文言知识。
3、掌握《邹忌讽齐王纳谏》《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公输》主要内容及写法。
模块一:温故知新1、根据课文填空(1)《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分析齐王受蒙蔽原因的句子是:,。
描述齐威王纳谏令初下时的大好局面的句子是:,。
(2)《桃花源记》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语句是:,。
表现桃花源环境优美的语句:,,。
村人“不知有汉何论魏晋”的原因是:,。
(3)《岳阳楼记》中描写岳阳楼之全景的句子是:,,,,,,。
运用对偶和比喻来写月光及月影的句子是:,。
(4)《醉翁亭记》中描写早晚景色句子是:,。
描写四季景象的句子是:,,,。
主旨句是:,。
(5)《湖心亭看雪》写雪景的句子是:,,,,,,。
(6)《公输》中墨子与公输盘一见面,就向他提出的请求是:,。
为了让公输盘答应他的请求,墨子所采取的措施是:。
墨子认为公输盘不该攻打宋国的理由是:,。
2、选择题(1)下面两组句中划线词的用法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分别是()A.吾孰与徐公美 B. 吾妻之美我者 C. 君美甚 D. 皆以美于徐公( ) A. 私我也 B. 公而忘私 C.曹操绕寨私行 D. 不宜偏私(2)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山有小口,彷佛..邑人来此绝境..若有光 B.率妻子C.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不.足.为外人道也(3)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前人之述备矣众妙毕备 B.南极潇湘初极狭C.薄暮冥冥不宜妄自菲薄D.而或长烟一空一食或尽粟一石(4)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吾从北方闻子为梯 B.不可谓知类为与此同类C.虽杀臣,不能绝也虽人有百手D.于是见公输盘胡不见我与王(5)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夫子何命焉为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B.公输盘不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C.吾义固不杀人汝心之固,固不可彻D.愿借子杀之每假借与藏书之家(6)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人恒过,然后能改 B.吾妻之美我者皆以美于徐公C.臣诚知不如徐公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D.闻寡人之耳者阡陌交通,鸡犬相闻(7)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忌不自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B.朝服衣冠有时朝发白帝C.孰视之我孰与城北徐公美D.由是观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8)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寻向所志向为身死而不受 B.欲穷其林所识穷乏者得我与C.便扶向路出郭相扶将D.不足为外人道也得道者多助(9)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寻向所志寻病终 B.便舍船屋舍俨然C.中无杂树中间力拉崩倒之声D.处处志之寻向所志(10)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惟长堤一痕惟吾德馨 B.余拏一小舟荆国有余地而不足C.拥毳衣炉火以衾拥覆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结友而别(11)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及下船及郡下 B.上下一白长烟一空C.是日更定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D.客此旦日,客从外来,与座谈(12)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往来而不绝者佛印绝类弥勒 B.游人去而禽鸟乐乃记之而去C.而不知人之乐不知为不知,是知也D.射中者,弈者胜中道崩殂(13)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云归而岩穴暝吾谁与归 B.而乐亦无穷也欲穷其林C.名之者谁有仙则名D. 山水之乐人不知从太守游而乐模块二:自主学习(独立进行)学习内容摘记1、小组内自由背诵2、完成温故知新的内容。
广东省河源市中国教育学会中英文实验学校九年级语文下

作文指导(四)--结构课型:复习学习目的:1.了解中考作文在“结构”方面的具体要求。
2.分析作文在“结构”方面失分的原因。
3.复习文章结构类型,掌握优化文章结构的方法。
模块一:自主学习模块二:交流研讨学习内容摘记一、组长带领组员自主学习如何掌握优化文章结构的方法。
一线贯穿。
面对复杂的事情、繁多的内容,最有效的莫过于用一条线索把有关的材料贯穿起来,使之浑然一体。
这个线索可以是人,可以是事、可以是物,还可以是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化等。
总分相映。
包括先总后分、先分后总、总分总等方式,其最大好处是总提分明,分述到位,各得其所。
抑扬转换。
欲说其美,先写其不美;欲说其不美,先写其美,这种以进为退的结构方式叫抑扬转换。
运用得当,情节因此跌宕起伏,人物因此形象丰满,主题因此深刻突出。
亦问亦答。
以提问和作答来构建文章的结构,新颖别致。
其中的“问”,实际上是作者的设问,组成文章的纲目;其中的“答”,就是文章的主体。
可以设计成互问互答,也可以设计成自问自答。
回环往复。
以一个与文章主题表达密切相关的句子作为基本结构素材,然后采用相似句型或段落的不断反复,形成全文的主体框架。
这种方法多用于散文、议论文、诗歌之中。
首尾出彩。
设计一个亮丽的开头,可以锁定靶心,开门见山;可以聚焦环境,写景渐入;可以设置矛盾,悬念引入;可以用熟语拉近距离;还可以采用欲扬先抑、妙言感悟、直抒胸臆等方法。
精彩的结尾,可以是亮出高见,尽展哲思美可以是敞开心扉,尽展真情美;可以是欲言又止,尽展韵味美;可以是陡转立止,尽展新奇美;可以是呼应开头,尽展结构美。
注意:作文结构失误的几种情况:一是撇开中心,横生枝节。
这样的文章,从内容上看,多数表现为离题;从结构上看,则是线索分散,笔力分散。
二是恣意妄为,逻辑混乱。
三是层次不清,分段失当。
四是缺乏过渡,忽视照应。
五是首尾失当,影响表达。
研讨内容摘记内容一:学生结合自己的作文,分析自己作文结构失误的原因。
内容二、小组合作研讨:根据下面的题目,拟一份提纲。
广东省河源市中英文实验学校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复习讲学稿 语文版

第六单元复习
模块一:自主学习(独立进行)
学习目标与要求:朗读背诵本单元古诗词和文言文,完成文言字词的识记!
模块二:交流研讨(小组合作、展示、精讲)
学习目标与要求:通过分析典型例题,把握文言字词的解释及句子的翻译,巩固本单元课文内容。
1 / 3
模块三:练习训练学习目标与要求: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文言文阅读的要点和方法!
2 / 3
答案:1、C 2、B 3、通过上联想告诫自己要广泛听取各种意见,集思广益,把事情办好;通过下联勉励自己杜绝私欲,光明磊落,刚正不阿。
1、(1)苦于(2)顽固
2、略。
意思表达符合原意,能准确表达言者的语气即可。
3、嘲讽、怀疑语言、动作
19.使……生(存)一天天怨恨(3分,每词1分)20.(假使)从前我不当这个差,就早已困苦不堪了。
(共3分,意思对即可,错漏字词,改变句意酌情扣分)21.C(3分) 22.共3分,选段中有三处对比:①乡邻“十室九空”与蒋氏“以捕蛇独存”形成对比;②悍吏扰民鸡犬不宁的情形与蒋氏“驰然而卧”、“熙熙而乐”形成对比;③乡邻“旦旦有是”与蒋氏“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形成对比。
(考生答出任意一处对比,给2分)作用:突出(衬托)了“赋”的不幸甚于“役”或突出(衬托)了“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答出其中一种作用给1分)。
3 / 3。
九年级下册语文复习专题《成语运用》教学课件PPT

聚焦战场
错误类型四:不合语境
成语有一定的使用范围,有些成语的误用正是由于 分不清范围的大小。而命题者设置干扰项时常常故意忽 视语境,不分范围,造成错误判断。有些成语在运用中, 它自身的意义与句子其他部分表达的语意不是一回事, 或风马牛不相及,或前后矛盾而造成误用。
.
聚焦战场
错误类型四:不合语境
今年,《中国诗词大会》卷土重来,再次带领大家感 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成语误用类型归纳
♦1.望文生义 ♦2.用错对象 ♦3.不辨色彩 ♦4.不合语境 ♦5.用错谦敬 ♦6.语意重复 ♦7.搭配不当 ♦8.不合逻辑
解题方法
• 辨词义 • 明对象 • 分褒贬 • 看语境
研究战术
要解答好词语考查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不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凡是你见到的词语都应在掌握之内 ,不论是课内的还是课外阅读中的。
我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做到了 海纳百川、虚怀若谷。
“虚怀若谷”形容非常谦虚,表示对人的敬意, 只能对别人。句中却. 把它用在“我”身上,犯了敬词 谦用的错误。
聚焦战场
错误类型六:语意重复
这种类型的误用主要表现在句子中已含有该成 语的部分意思的词语,造成整个句子表意重复的毛 病,如不加细辨,就会发生误判。
C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D 各有千秋:指各有各的存在的价值,各有所长,各有特色。
聚焦战场
错误类型一:望文生义
不懂某一词句的正确意义,只从字面上去 附会,做出错误的解释。(误解词义)
.
聚焦战场
错误类型一:望文生义
一场暴雨把我困在了公交站台,正在我无可奈何之时, 朋友齐鑫拖泥带水的出现在我的面前。
广东省河源市中国教育学会中英文实验学校九年级语文(语文版)下册复习学案作文指导(二)--内容

河源中英文实验学校两段五环导学稿(九下语文)课题:作文指导(二)--内容课型:复习学习目的:1. 掌握让“内容充实”方法和技巧,并运用于写作之中。
2. 分析作文“内容空洞”的原因。
模块一:自主学习学习内容一、组长带领组员自主学习“内容具体”的招式。
招式一:联想、想象,丰富内容。
写作时要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使自己的文章内容更加丰富。
片段示例:人生鼎沸的罗马广场上,教徒们举着火把,声嘶力竭地喊着:“烧死他!烧死他!”广场中心竖着一个十字架,一个青年被绑在上面,脚下是成堆的柴火,眼睛跳动着火苗。
“说!地球才是宇宙的中心!”一个身着黑长衫的教徒朝他威胁道。
“不!太阳才是中心!”青年没有丝毫畏惧。
“点火!”那黑长衫教徒气急败坏,一声令下。
火焰顿时在青年的脚下燃起,广场上一片欢呼。
烈火中青年的目光始终是坚定的,他在烈火中永生。
他,就是布鲁诺,一个坚守真理的人,他为历史增添了一道火红的风景。
上面的文章运用了布鲁诺为真理而献身这个素材,加上自己的想象和描写之后,布鲁诺的形象生动起来了,内容显得具体而充实。
招式二:叠加同类。
这种方法适用于议论文、议论性散文的写作。
一个材料总是单薄的,所以我们不防把同类的几个材料叠加在一起,形成集团效应,内容就自然充实起来。
片段示例:君不见,李白不齿阿谀奉承之徒,抬头挺胸夺门而出,高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能开心颜”,面带微笑挺胸游于山水之间:君不见,文天祥不要高官厚禄,抬头挺胸作正气歌,引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视死如归挺胸走向刑场:君不见,司马迁受宫刑挺胸而成“无韵之离骚”,吉鸿昌面对敌人的枪口慷慨就义……他们的骨气,他们的坚定,响彻云霄,万古长青。
上面文段,作者以学会挺胸为中心,联想到李白、文天祥、司马迁、吉鸿昌四个具有同样品质的任务。
这些同类的事例集中起来就有了巨大的说理效果,文章的内容就显得更充实。
模块二:交流研讨模块三:巩固内化研讨内容摘记内容一:小组成员将自己收集起来的内容不充实的习作,分析造成内容空洞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源中英文学校两段五环长课讲学稿(语文学科)
执笔刘俊蓉审核____________ 教研组长__________ 授课日期2012-4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课题:成语运用课型:复习
模块一:自主学习(独立进行)
学习FI标与要求:了解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现象。
学法指导学习内容精讲点拨
读解题指要,认真解读成语误用原因分析。
实例一: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
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开
• • •
X.0 (“巧夺开工”用于描述人工制作的东西,对象错)
成语误用原因分析之一:每个成语都有适用范围和对象,若使用不当,张冠李戴。
实例二: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儿乎力•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
• • • •
的。
(“刀人空巷”是说人们都从巷子里出来到大街上,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本句从语
势上看,要表述的是人们闭门不出在家里欣赏电视剧)
成语误用原因分析之二:望文生义,对一些成语,想当然地确定其意义,导致误用。
实例三看到黄宏表演的小品,一向严肃的父亲也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忍俊不禁”就
• • • •
是“笑起来”)
成语误用原因分析之三:重复赘余、与成语相同的意思在句子的上下文中已有表述,导致
语意重复。
实例四:他对工作一向毡程怕卑,勇挑重担。
(前后语意矛盾)
成语误用原因分析之四:自相矛盾,有些成语在运用中,它自身的意义与句子其他部分表达
的语意不是一回事,前后矛盾。
实例五:刚一起跑,初三(2)班的夏丰就滑倒了,他爬起来奋力追赶,离终点20米时终于成
为后起Z秀,夺得3000米跑的第一名。
(“后起之秀”指后出现或新成长起来的优秀
• • • •
人物,此大词小用)
成语误用原因分析之五:不分轻重,句中的成语与上下文描述的情景相比,夸大其词,轻重
失调,大词小用,言过其实。
实例六: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白然的奥秘。
• • • •
(“无所不为”是指“什么坏事都敢干”,此误将贬义词作褒义词用)
成语误用原因分析之六:不辨色彩,不辨色彩主要表现在褒贬误用、语体色彩不当等方面。
实例七这位责任编辑敢对文字部分负责任,书籍的其他环节,如插图装订等,他就望尘莫
• •
•
歿了。
(“望尘莫及”比喻远远落后,与上文不构成转折关系)
成语误用原因分析之七:不合逻辑,有些成语从意义上看似乎符合句意,但从逻辑推理角
常见词语误
用的现象和
原因。
模块二:交流研讨(小组合作、展示、精讲)
学习目标与要求:通过分析典型例题,把握词语误用常见的原因。
学法指导研讨内容精讲点拨
1、对-T合作完成问题。
2、小组合作讨论,根据第一版块的知识把它归类。
学会词语正
确运用主要
还是止确理
解词语在具
体语言环境
中的意思! 1使用我厂生产的涂料装饰您的居室,保您蓬華生辉。
• • • •
2公园里摆放的各种盆栽菊花,姊紫嫣红,微风一吹,更是风姿绰约。
• • • •
3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徳国展开了潜艇战,于是使用水声设备来寻找潜艇,成为同盟国要解决的首
4层分鸟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
• • • •
5夜深人静,王小东独H孑然一身地匆匆穿过小巷,闪进了巷口的一个漆黑的大门。
• • • •
6为了让分别多年的老同学不期而遇,我们精心组织了这次同学会。
• • • •
7这所学校的学生来白不同的家庭,生活态度、文化索养、举止言谈祁显得格格不入。
• • • •
8洪水冲垮了李老汉的房了,全村人都很难过,村前村后,哀鸿遍野。
• • • •
9敌人被打跑了,但我们知道,他们不会廿心失败,一定会重報旗鼓,卷土重来。
• • • •
10他出狱后,仍不思悔改,和一个盗车犯同心同徳,半年Z内偷了三辆摩托车。
• • • •
11的学说不仅内容充实,而且闪烁其辞,全场观众无不为之动容。
• • • •
12弟俩原来关系亲密,好得不可开交,但是白从弟弟结了婚,不知怎的,两兄弟渐渐形同路人。
• • • •
模块三:练习训练学习目标与要求:通过练习,进一步加强成语的运用
学法指导训练内容精讲点拨
自生完成右边屮考题,遇到困难可在小组内探讨,然后交流。
10分钟下列旬了屮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其屮有一批被穷苦的村民扣留了,他怒不口J遏。
B.他踽踽独行,走了一程又一程,涉过了冷永滩,又趟过了冰凌湖。
C.邓稼九作为一个在国内外崭露头角的优秀青年物理学家,在公开场合便销声匿迹了。
D.走在上学的路上,我经常萍永和逢一吐老朋友。
2、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二顶是()
A.李东真的别出心裁,•制作的航船模型与众不同,令人叫绝。
B.春节晩会上残痰人表演的《T手观音》,令人叹为观止。
c.这些豆蔻年华的小伙了,也许在没有喝酒前想•也•不•敢•想能干出这此伤天害理的事。
D. “神舟';六守载人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和顺利返冋,是2005年举世瞩目的大事。
3、下列句了屮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
A.大洪山的溶洞是大自然的造化,无不巧夺天工,令人赞叹不已。
B.一时间,满天的大雾把什么都遮没了,•就是选处的电线杆也躲得杳无音信。
C.正因为他具有自命不凡的崇高理想,才在工作屮取得了出色的成绩o*
D.这里山清水秀,鸟谱龙香,宛若世外桃源,令人流连忘返。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好一个安塞腰鼓!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沉醉在浓烈的艺术享受屮,使人叹为观止。
B.托尔斯泰的作品不会放过小巧玲珑的生活细节,同样也能全面关注社会变命的现实。
C.十六岁是人生的花季,我们左在走进五彩缤纷、朝气蓬勃的青春花季。
D.好的书需要多读,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让你觉得开卷有益。
5、下瓯句了屮成语运用准确的一项是()• • • •
A、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真是巧夺天工。
B.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木耻卞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C、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了竟鹽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
D.想不到昔口的“浪了”今天却成了英雄,这就不得木令人刮目相看。
• • • •
针对答题
中出现的
问题针对
性的讲
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