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施工工艺第九篇
古建筑施工工艺

古建筑施工工艺
古建筑施工工艺是指在修建古建筑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
由于古建筑具有特殊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其施工工艺也较为独特。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建筑施工工艺:
1. 原材料选择:古建筑通常使用传统的建筑材料,如木材、石材、青砖等。
在选材时,需要考虑材料的质量和可持续性。
2. 建筑结构:古建筑的结构多样,常见的包括梁柱结构、斗拱结构、榫卯结构等。
在施工时,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搭建和连接。
3. 施工工具:古建筑施工常使用传统工具,如斧子、锤子、刨子等手工工具。
这些工具能够更好地保留古建筑的原始风貌。
4. 技艺传承:古建筑施工工艺往往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才能掌握。
因此,传承技艺非常重要,以确保施工过程的质量和准确性。
5. 保护与修复:古建筑施工不仅包括新建,还涉及到古建筑的保护和修复。
在保护和修复古建筑时,需要尊重原始结构和材料,同时使用合适的修复技术。
总之,古建筑施工工艺强调传统技术、艺术价值和文化传承。
通过合理选择材料,熟练掌握施工技巧,以及注重保护和修复,可以确保古建筑的质量和保存价值。
中国古建筑修建施工工艺

本书简介本书由11篇84章组成,内容涵盖了中国古建筑修建工程各个分部分项工程。
在编写方式上,没有冗长的叙述语言,抓住施工工艺中7个关键要素,即材料要求、主要机具、作业条件、操作工艺、质量标准、成品保护和应注意的问题,直接切入主题,脉络清楚,通俗易懂。
本书适用于以清代官式作法为主的新建、改建、修缮古建筑工程。
对面临失传的一些技艺作法,本着严谨、求实的精神作了详细地归纳总结。
因此本书不仅是一部实用性很强的工具书,也是一部重要的文献资料,具有传承中国古建筑文化遗产的意义和作用。
目录第1篇 砍砖 1 干摆、丝缝及细墁地面用砖 2 淌白砖 3 杂料子砖第2篇 砌墙 1 干摆、丝缝墙 2 淌白墙 3 砌糙砖墙 4 砌异形砌体 5 琉璃砌体 6 砌石料 7 摆砌花瓦 8 墙帽第3篇 抹灰与贴面砖 1 外墙抹麻刀灰 2 镶贴仿古面砖第4篇 屋面 1 苫背 2 琉璃屋面 3 筒瓦屋面 4 合瓦屋面第5篇 墁地 1 细墁地面 2 糙墁地面 3 墁石子地第6篇 石作 1 石料加工 2 石活安装第7篇 大木作 1 柱子制作 2 梁(柁)类构件制作 3 枋类构件制作 4 檩(桁)类构件制作 5 板类构件制作 6 椽望类(木基层)构件制作 7 角云、燕尾枋等其他构件制作 8 大木立架安装第8篇 斗棋作 1 昂翘斗棋制作与安装 2 溜金斗棋制作与安装 3 品字斗拱制作与安装 4 平坐斗棋的制作与安装 5 一斗三升与麻叶类斗棋的制作与安装 6 牌楼斗棋制作与安装 7 隔架斗棋的制作与安装第9篇 装修木作(小木作) 1 大门制作与安装 2 隔扇、门类的制作与安装 3 槛窗、支摘窗等的制作与安装 4 栏杆类的制作与安装(寻仗栏杆、花栏杆) 5 楣子及其他类的制作与安装(坐凳楣子、倒挂楣子、雀替、挂檐板) 6 花罩、博古架的制作与安装 7 天花类的制作与安装(井口天花、海墁天花、藻井) 8 建筑内外檐装修常见木雕种类尺寸、技法及雕刻技术要求第10篇 油漆作 1 熬灰油 2 熬光油 3 熬金胶油 4 打油满 5 发血料 6 颜料光油配制 7 梳麻 8 地仗 9 油皮 10 贴金 11 泥金……第11篇 彩画作下载后 点击此处查看完整内容。
古建筑修缮的技术和方法

古建筑修缮的技术和方法中国素有“万里长城”、“四大发明”等诸多著名的文化符号,古建筑则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
古建筑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风格、结构、材料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特点,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精髓。
然而,古建筑也需要修缮与保护,这就需要我们了解古建筑修缮的技术和方法。
一、修缮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古建筑修缮之前,需要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包括对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现状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了解建筑的结构、材料、损伤情况等方面的信息。
同时,要对修缮的方案进行综合论证,确定修缮的目标、内容、方法和材料等,以确保修缮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二、古建筑修缮的材料选择古建筑修缮中,材料的选择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
一般来说,重要的古建筑修缮应优先使用原材料进行修缮,保持建筑的原貌,同时也能体现出古建筑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如果原材料无法采用,可使用传统材料进行替代,这样可以在保持古建筑的传统文化的同时,增加修缮作品的习惯感和艺术味道。
三、古建筑修缮的施工工艺古建筑修缮的施工工艺也是十分复杂的。
要保证修缮的质量,需要遵循传统的工艺标准,同时综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来保证施工的精度和安全性。
具体而言,古建筑修缮的施工工艺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拆除、修缮和复原。
在拆除阶段,需要尽可能地将建筑原貌保留下来,同时将古建筑的结构部分进行标记记录,以便在修缮时进行对应。
在修缮阶段,需要保持修缮的方法和材料与原建筑保持一致,因此需要与原修缮人员进行交流获取方法和资料。
同时,进行修缮的人员应该具备一定的传统建筑修缮工艺专业知识,以确保修缮质量。
在复原阶段,需要对修缮后的建筑进行还原,让其呈现出原本的状态和魅力。
复原过程相对简单,注意匹配颜色,以达到复原后颜色统一、协调,美观舒适。
四、注意事项在古建筑修缮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首先,应该尽可能避免运用不同古建筑之间的互相配件,保证其原貌和完整性。
其次,古建筑修缮需要严格执行施工流程,并在修缮过程中仔细检查中间产物。
古建筑施工工艺

首先将墙面等基层上起皮、松动及鼓包等清除凿平,将残留在基层表面上的灰尘、污垢、溅沫和砂浆流痕等杂物清除扫净5、施涂第一遍乳胶漆:先将墙面清扫干净,再用布将墙面粉尘擦净。
乳胶漆一般用排笔涂刷,使用新排笔时,注意将活动的排笔毛理掉。
乳胶漆使用前应搅拌均匀,适当加水稀释,防止头遍涂料施涂不开。
干燥后复补腻子,待复补腻子干燥后用砂纸磨光,并清扫干净。
6、施涂第二遍乳胶漆:操作要求同第一遍,使用前要充分搅拌,如不很稠,不宜加水或尽量少加水,以防露底。
漆膜干燥后,用细砂纸将墙面小疙瘩和排笔毛打磨掉,磨光滑后清扫干净。
7、施涂第三遍乳胶漆:操作要求同第二遍乳胶漆。
由于乳胶漆膜干燥较快,应连续迅速操作,涂刷时从一头开始,逐渐涂刷向另一头,要注意上下顺刷互相衔接,后一排笔紧接前一排笔,避免出现干燥后再处理接头。
椽子安装安装包括檐椽、飞椽、花架椽、脑椽、翼角椽、翘飞椽以及大连檐、小连檐等。
安装之前,全部预制构件必须符合质量要求,在搬动、运输、储存过程中无损坏。
在椽斗端部拉通线,尺量控制檐椽,飞椽椽头平齐。
用尺量控制椽档均匀,拉通线,用尺量控制正身大连檐平直度、正身小连檐平直度。
檐口处屋面板安装:按椽距摆放椽子,割锯水泥压力板,此板当做望砖用,固定好椽子、望砖,这部分的屋面板的模板就是椽子加望砖,作好其以下的支撑加固即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地仗程序须按基层处理、捉缝灰、通灰、糊布、压布灰、中灰、细灰、磨细钻生桐油处理仔细尺量控制檐椽,飞椽椽头平齐。
用尺量控制椽档均匀,拉通线控制平直度,翼角的冲出起翘一致,曲线优美要求找平层随屋面坡度的起翘曲线圆滑顺直,表面平整。
基层处理首先进行斩砍见木:就是要用专用的小斧子砍出斧痕。
砍活时要斜向砍,斧痕间距 10~18mm左右,深度以 2~3mm左右为宜。
斧痕间距、深浅应一致,不得损伤木骨。
用铁板将油灰刮入木缝内,横掖竖划,使缝内油灰饱满,不得有蒙头灰。
木件有缺陷者,要分层用铁板衬平借圆,线口和秧角处要用铁板贴齐,然后满刮靠骨灰一道,干后用砂石磨平,水布掸净。
古建框架主体工程施工方法

古建框架主体工程施工方法
一、基础施工:
1.开挖基坑:根据设计要求,在地面上挖掘出适当的基坑,清除表土,确保基坑的平整和均匀。
2.布置钢筋: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在基坑内铺设和绑扎钢筋,确保基
础的牢固和稳定。
3.浇筑混凝土:在钢筋布置完成后,进行混凝土的浇筑,确保基础的
强度和耐久性。
二、梁柱施工:
1.梁柱模板制作: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制作适当的梁柱模板,确保模
板的平整和牢固。
2.浇筑混凝土:将混凝土按照设计要求浇注到梁柱模板中,确保混凝
土充分填充模板,以达到梁柱的强度和稳定性。
3.梁柱的维护: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及时进行梁柱的养护,确保混
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三、屋面施工:
1.屋面结构搭建:根据设计要求,搭建适当的屋面结构,包括梁、柱、檩、椽等,在施工过程中保证结构的牢固和稳定。
2.封边材料安装: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安装适当的封边材料,确保屋
面的防水和密封效果。
3.屋面材料覆盖:根据设计要求,将屋面材料覆盖在屋面结构上,如瓦片、石板等,确保屋面的美观和耐久性。
四、装饰施工:
1.外墙装饰: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外墙的装饰,包括涂刷、贴砖、雕刻等,确保外墙的美观和保护作用。
2.内部装饰: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内部装饰,包括地板铺设、墙面涂料、天花板装饰等,确保内部空间的舒适和美观。
3.门窗安装:根据设计要求,安装适当的门窗,确保门窗的开启和关闭灵活,以及密封效果。
以上就是古建框架主体工程施工方法的基本步骤,通过合理的施工,可以确保古建框架主体工程的质量和稳定性。
当然,在施工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以实现更好的施工效果。
古建筑屋面施工工艺

古建筑屋面施工工艺古建筑屋面作为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保护建筑和美化建筑的双重功能。
在古代,人们采用了多种工艺来完成古建筑屋面的施工,这些工艺不仅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和技艺,也为今人研究古建筑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一、建筑材料的选择在古代,古建筑屋面的材料主要有瓦片、青石板、琉璃瓦等。
在选择材料时,古人通常会考虑材料的质地、耐久性和装饰效果等因素。
比如,瓦片被广泛用于寺庙和宫殿等建筑中,其优点是制作工艺简单,且颜色丰富多样,可以进行各种图案的装饰。
而青石板则常常用于寺庙的屋面,其质地坚硬,耐久性较好,能够有效抵御风雨的侵蚀。
琉璃瓦则多用于皇宫和贵族宅邸等建筑,其釉色艳丽,能够增添建筑的华丽感。
二、屋面结构的设计古建筑屋面的结构设计也是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古人通常会考虑到屋面的承重能力和排水能力等因素,以确保屋面的稳定和防水效果。
在结构设计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单坡屋面、平顶屋面、抬梁屋面和拱券屋面等。
单坡屋面适用于建筑物的单侧,能够有效排水;平顶屋面适用于建筑物较大的屋面面积,但需要考虑防水问题;抬梁屋面则常用于寺庙建筑,能够提高屋顶的高度;拱券屋面则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形式,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三、屋面施工的工艺古建筑屋面的施工工艺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是基础工程的施工,包括修建梁柱和设置砖石基座等;然后是屋面结构的搭建,包括设置屋梁、屋架和屋面支撑等;接着是屋面材料的安装,包括瓦片、青石板和琉璃瓦等的铺设;最后是屋面的装饰,包括彩绘、雕刻和砖雕等艺术处理。
在施工过程中,古人注重细节,追求工艺的精湛和装饰的美观,使古建筑屋面呈现出独特的艺术效果。
四、屋面的维护和修复古建筑屋面的维护和修复是保持古建筑完整性和延长使用寿命的重要环节。
在维护过程中,需要定期清理屋面的杂物和积水,防止屋面渗漏和损坏。
同时,古建筑屋面的修复也需要专业的技术和方法,以保持原有的风貌和特色。
在修复过程中,需要对古建筑屋面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采用合适的修复材料和工艺,确保修复效果符合古建筑的要求。
古建筑木制品油漆施工工艺技术措施

古建筑木制品油漆施工工艺技术措施
古建筑木制品油漆施工工艺及技术措施
基层处理:施工前应清除表面的尘土和油污,并打磨砂纸,要求磨光、磨平,并清理干净。
满刮腻子:刮腻子要刮到、收净,不应漏刷。
打磨砂纸:待腻子干透后用1 号砂纸打磨平整,磨后用干布擦抹干净。
在用同样的腻子满刮第二遍,同第一遍。
刮后用同种腻子将钉眼和缺棱掉角处补刮腻子,要求饱满平整。
然后进行打磨砂纸,要求打磨平整,不得磨破棱角,磨光后清扫并用湿布擦净,晾干。
刷漆:采用硝基瓷器,大面积油漆采用喷涂,薄厚均匀,不流坠,小面采用涂刷,操作时要横平竖直,刷纹通顺,不许漏刷。
干后用 1 号砂纸打磨,并用湿布擦净晾干。
以后每道清漆间隔时间约6h ,干后用280 号~320号砂纸打磨,要求磨光、磨平并清理干净。
成品保护措施:涂刷前将相临面用纸胶带粘贴,五金部分保护好,防止污染。
涂刷前,将地面浮尘清扫干净。
油漆未干前,派人看管,防止人为污染。
油漆成活后,严禁人为破坏。
感谢您的阅读!。
古建筑施工总结(精品5篇)

古建筑施工总结(精品5篇)古建筑施工总结(精品5篇)古建筑施工总结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古建筑施工总结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古建筑施工总结(精品5篇)】相关方法经验,供你参考借鉴。
古建筑施工总结篇1古建筑施工总结:细致入微的工艺瑰宝在过去的几个月中,我们于历史悠久的古都西安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古建筑施工。
作为此次施工的主要负责人,我将对此次经历进行总结。
此次施工的主要任务是修复和改建一座历史悠久的宫殿。
由于年久失修,宫殿的许多部分已经破损,需要进行大规模的修复。
同时,由于城市规划的变化,宫殿的部分建筑也需要进行改建。
我们首先对破损的部分进行了修复。
其中,檐口的修复过程尤为令人印象深刻。
我们采用传统的手工技艺,将褪色的部分进行翻新,并调整了檐口的结构,使其看起来既古朴又新颖。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传统技艺的独特魅力和高超水平。
在对宫殿进行改建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许多挑战。
例如,如何在保留宫殿历史风貌的同时,满足现代城市规划的需求。
我们通过仔细的研究和精确的设计,成功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我们采用了新型建筑材料和工艺,确保了宫殿的改建既满足了功能需求,又保留了其原有的历史风貌。
此次古建筑施工,我们不仅修复了宫殿的破损部分,也学习到了许多传统技艺。
我深感古建筑施工不仅是一门技艺,更是一种对历史的尊重和传承。
每一次修复,都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古建筑的魅力,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对传统技艺的敬仰和传承的决心。
总的来说,此次古建筑施工是一次细致入微的工艺瑰宝。
我们通过精细的修复和改建,使这座历史悠久的宫殿重新焕发出生机。
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许多传统技艺,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古建筑的价值和意义。
我相信,这次的古建筑施工经历将会对我未来的工作和人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古建筑施工总结篇2古建筑施工总结:北京故宫的维修与保护引言: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北京故宫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篇装修木作(小木作)1 大门制作与安装本章适用于清官式作法的实榻大门、攒边门、撒带门、屏门及其槛框的制作与安装。
1.1.材料要求1.1.1.大门用材采用天然生长的优质木材为制作原材料,根据不同构件对材质的不同要求,木材标准应符合表1.1.1.的规定。
大门构件用材标准表1.1.1略……l.l.2.大门所有构件一律使用风于木材,不得使用烘干料;无雕刻余塞板可酌情使用烘干料,大门槛框用材一般为红、白松,大门门扇用材一般为红松。
1.1.3.大门构件榫卯处对木节要求如下:1.槛框榫卯处同门边抹用材标准,死节不允许。
2.门边抹榫卯处的活节宽度小于或等于榫卯本身宽的l / 5 ,死节不允许。
1.2.主要机具1.2.1.电动工具类:圆盘锯、带锯、曲线锯、平刨、压刨、手提刨、打眼机、立铣、磨光机。
1.2.2. 手动工具类:直线锯、曲线锯、手推平刨、手推净刨、曲线刨、扁铲、平凿、圆凿、雕刻刀、木锉、斧子、钉锤、砂纸、红、黑铅笔、墨斗、线坠、水平尺、盒尺、方尺、角尺、活动角尺、尺板、工具袋。
1.3.作业条件1.3.1.大门在制作与安装前必须保证施工人员熟悉图纸,熟悉作法,并有一定数量比例的高级技工掌线、带班。
1.3.2.进行制作工序的场地要求遮风挡雨、光线良好、通风宽敞,并有尺度适中的工作台及防雨通风的存放场所。
1.3.3.安装现场的架子支搭必须保证施工人员有足够的活动空间;架子的支搭高度必须满足使用要求;脚手板不得花铺;在安装部位不得有妨碍安装的横、竖架管等。
1.3.4.制作好的装修预先进行“核尺编号”工序,经“集中运输”到达安装现场后,分栋号、分种类码放。
1.3.5.安装前须详细向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使施工人员熟悉每类构件的名称、安装位置、操作工艺及要点。
1.4.操作工艺1.4.1.大门制安工艺流程:l.4.2.熟悉图纸:通过熟悉图纸及技术交底详细了解建筑物的功能特点、设计意图及装修所在位置、细部作法、安装及固定的方法并熟知各类榫卯在制作安装中法,完整体现“古建筑木装修榫卯连接及可移动性”的特点。
1.4.3.定尺寸定作法:根据施工图纸或文物建筑原有构件确定各分件的尺寸及作法,如无明确要求,应按以下规制确定。
1.大门尺寸、作法通用规定:1.1凡槛框、大门及附件的模数尺寸均根据“柱径”而定。
(“柱径”——檐柱柱根的直径)1.2.凡槛框与木柱、槛与框及大门附件与槛框之间的连接,必须使孙卯连接的方式(可根据设计要求适当装铁钉、铁螺栓等来辅助加固)。
1.2.1.槛框榫卯的种类:倒退榫卯、溜梢榫卯、单直半透榫卯、销子榫卯(捋子榫)、直肩、实肩(小割角)。
1.2.2.槛框榫卯的规洛:a.倒退榫卯——通常厚≤槛框厚的1/4(15-25㎜)宽同槛框,两端榫长度不同,长桦长1/4柱径,短榫长1/8柱径。
b.溜销榫卯——通常厚≤槛框厚的l/3(20-30㎜)宽同槛框,长度通常为30㎜。
c.单直半透榫卯——通常厚≤槛框厚的l/3(20-30㎜)宽同槛框,长度通常为30㎜。
d.销子榫卯(掳子榫)——通常宽、厚落槛框厚的l/2。
掳1.3 .外檐槛框安装的依据为外檐弹在柱子侧面的升线(槛框中线对柱子升线),槛框垂直于地面。
1.4.凡槛框里口的净装修位置,必须方正平直,误差部分在槛框的外口(与木柱、檩枋、地面相接处)找齐。
15.槛框向装修或门洞口一侧均做线角。
外檐槛框向室外一面(外檐下槛门口部位不做)做抱框线(或八字线);内檐槛框做根据需要可做双面抱框线(或八字线)。
1.6.门扇的边抹必须榫接;门心板拼接必须榫接。
1.6.1.门扇榫卯的种类:单直通透(半透、减榫)榫卯、龙凤榫卯、企口(头缝)榫卯、银锭榫卯、燕尾榫卯、直肩、割(斜)角肩、合角肩、飘肩。
1.6.2.门扇榫卯的使用部位及要求:a.单直通透(半透、减榫)榫卯——用于大门门扇边抹,其榫宽、长同边抹(或带)宽,榫厚小于边抹厚的1/3、大于边抹厚的l/4,半透榫长为1/2边抹宽,减榫留置部分不小于2/3边抹宽。
b.龙凤榫卯、企口榫卯——用于门心(裙)板之间的拼接。
龙凤榫卯宽、厚为门心板厚的1/3;企口榫卯厚为门心板厚的1/2,长度通常为10-15mm。
c.银锭、燕尾榫卯——用于门心板之间的连接及穿带。
银锭榫卯最宽处通常为50-80㎜,厚度为门心板厚的l/4 –l/3;燕尾榫卯最宽处通常为30-60 mm ,厚度为门心饭厚的l/3。
d.头缝(企口)榫卯——用于门心板与边抹之间的连接。
规格同企口榫卯。
e.直肩、割(斜)角肩、合角肩、实肩(小割角)——用于边抹及穿带。
1.7.7大门门扇必须在槛框位置留“掩缝”。
门口上部及两侧“掩缝”宽22㎜,下部“掩缝”宽25㎜。
1.8.凡活动开启的门扇与框、门扇与门扇之间必须留出“缝路”,“缝路”的宽度除门扇自身开启需要外,还应根据油漆地仗作法及施工季节不同留出所需的厚度(油漆地仗的厚度通常在3-5㎜左右),以保证门扇开启自如。
1.9.按传统安装方式安装的大门门扇必须保证在关闭的情况下不能从室外将其摘除。
2.大门槛框尺寸及作法:2.1.大门下槛:2.1.1.尺寸:大门下槛通常高为柱径8/10,厚为柱径3 /10 或本身高1/2(以上尺寸可据实际情况酌减),长按面宽减柱径;圆柱做溜销榫的加抱肩两即可。
,做倒退榫的另加柱径1/4榫长,2.1.2.两端榫头:如下槛所处位置有门枕石的,则下槛两端做做溜销卯口; 无门枕石做倒退榫(也可做溜销卯口)。
各种榫卯宽、厚详见1.4.3通用规定。
2.1.3.抱肩:如所处位置为圆柱,又是溜销卯口作法的,则两端头依柱径弧度做抱肩;方柱则做直肩。
2.1.4.抱框、门框卯眼:在下槛向上一面两端头凿出抱框卯眼;如有门框,则在此面依门框分位凿出门框卯眼。
2.1.5.门枕刻口:如所处位置有门枕石,则下槛向下一面做出门枕石刻口,刻口两面剔“袖”。
2.1.6.余塞板裁口:如所处位置有余塞板,则下槛向上一面的内侧做出裁口。
2.1.7.起线成形:大门余塞部分的下槛向余塞板一侧起抱框线(或八字线),其余部分不起;在向下一面的两端头依柱顶鼓径外形锯出缺口。
2.1.8.金刚墙卯口:如做活动大门下槛,则下槛分为三段,两侧余塞部位下槛向大门一端做金刚墙,并剔出卯口,卯口肩膀按下槛高的1/5向门两侧方向出“柳”。
2.1.9.活动大门下槛榫销:中段活动下槛两端做单直榫头。
2.1.10.活动大门下槛穿带:中段活动下槛内侧在门扇中的位置呈斜向各穿带一根。
2.2.大门中槛(中枋):2.2.1.尺寸:大门中槛高通常为柱径2/3,厚为柱径3/10(以上尺寸可根据实际情况酌减),长按面宽减柱径另加柱径1/4榫长。
2.2.2.两端榫头:大门中槛两端头做倒退榫。
2.2.3. 抱框、短抱框、门框、间柱卯眼:在大门中槛向下一面两端头凿出抱框卯眼;向上一面依短抱框或间柱分位凿出相应的卯眼。
2.2.4.短抱框、间柱溜销:在大门中槛向上一面两端头钉短抱框溜销;如有间柱,则在此面依间框分位钉出间柱溜销。
2.2.5.余塞板、走马板裁口:如所处位置有余塞板、需裁口安装的隔扇、横披及走马板,则大门中槛向下一面的内侧做出余塞板裁口;向上一面的内侧做出走马板裁口。
2.2.6.门簪卯眼、袖窝:如所处位置有门簪,则大门中槛凿出门簪卯眼;同时,向外一面依门簪外形剔袖窝。
2.2.7. 起线成形:在大门中槛向上、向下一面的外侧起抱框线(或八字线。
2.3.大门上槛:2.3.1.尺寸:大门上槛高通常为柱径l/2,厚为柱径3/10(以上尺寸可据实际情况酌减),长按面宽减柱径另加柱径1/4榫长。
2.3.2.两端榫头:大门上槛两端头做倒退榫。
2.3.3.抱框、短抱框、间柱卯眼:在大门上槛向下一面两端头凿出抱框卯眼;如有短抱框及间柱,则在此面依短抱框、间柱分位凿出相应的卯眼。
2.3.4.走马板裁口:如所处位置有走马板则上槛向下一面的内侧做出走马板裁口。
2.3.5.门簪卯眼、袖窝:如所处位置有门簪,则上槛凿出门簪卯眼;同时,向外一面依门簪外形剔出袖窝。
2.3.6.起线成形:在大门上槛向下一面的外侧起抱框线(或八字线)。
2.4.大门长抱框:2.4.1尺寸:大门长抱框宽为柱径2/3 ,厚为柱径3/10(以上尺寸可根据实际情况酌减),长按大门下槛上皮至大门中槛中皮高另加榫长。
2.4.2.两端榫头、卯口:大门长抱框有中槛的上下端头出单直半透榫头,无中槛的上端出单直半透榫头,下端出溜销卯口。
2.4.3. 飘肩:大门长抱框上下端头外侧做飘肩,飘肩尺寸同下、中槛抱框线宽。
2.4.4.抱豁:大门长抱框贴柱一侧做出抱豁,贴圆柱抱豁呈内弧形,贴方柱抱豁呈平面。
2.4.5.溜销卯口:大门长抱框贴柱一侧做出销子(掳子榫)卯口,每根抱框做2-3 个。
2.4.6.余塞、绦环板裁口:如所处位置有余塞板,则大门长抱框向门一面的内侧做出余塞板裁口。
2.4.7.起线成形:在大门长抱框向门一面的外侧起抱框线(或八字线)。
2.5.大门短抱框、间柱:2.5.1.尺寸:大门短抱框、间柱宽、厚同大门长抱框,长按大门中槛上皮至大门上槛下皮高另加榫长。
2.5.2 榫头:大门短抱框、间柱上端头出单直半透桦头。
2.5.3.溜销卯口:大门短抱框、间柱下端头出溜销卯口。
2.5.4.飘肩:大门短抱框、间柱上下端头外侧做飘肩,飘肩尺寸同中、上槛抱框线。
2.5.5.抱豁:大门短抱框贴柱一侧做出抱豁,贴圆柱抱豁呈内弧形,贴方柱抱豁呈平面。
2.5.6.走马板裁口:如所处位置有需裁口安装的走马板,则短抱框、间柱向走马板一面的内侧做出裁口。
2.5.7.起线成形:在短抱框、间柱向走马板一面的外侧起抱框线(或八字线)。
2.6.大门门框:2.6.1.尺寸:大门门框宽、厚、长同外檐长抱框。
2.6.2.两端榫头:大门门框上下端头出单作。
26.3.飘肩:大门门框上下端头外侧做飘肩,飘肩尺寸同下、中槛抱框线。
2.6.4.余塞、绦环板裁口:如所处位置有余塞板,则大门门框向余塞板一面的内侧做出余塞板裁口。
2.6.5.起线成形:在大门门框的两侧起抱框线(或八字线)。
2.7.大门腰枋:2.7.1.尺寸:大门腰放宽、厚同大门长抱柱,长按大门长抱框至大门门框净尺寸加榫长。
2.7.2.榫头:大门腰枋两端头出单榫。
2.7.3. 飘肩:大门腰枋两端头外侧做飘肩,飘肩尺寸同抱框线。
2.7.4.余塞、缘环板裁口:大门腰枋向余塞、绦环板一侧做出裁口。
2.7.5.起线成形:在大门腰枋向余塞、绦环板一侧起抱框线(或八字线)。
2.8.大门余塞板、绦环板:2.8.1.尺寸:长、宽、高按净空尺寸加裁量,厚20- 30㎜(以设计尺寸为准)。
2.8.2.起地、雕刻成形:如设计有要求的,则根据要求起地、雕刻花饰。
2.9.走马板:2.91.尺寸:长、宽、高按净空尺寸加槛框裁口量,厚25-35m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