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西北地区复习教案(新人教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西北地区》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西北地区》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西北地区》主要介绍了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口和经济发展状况。
本章内容较为丰富,涉及西北地区的地形、气候、植被、动物等多个方面。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西北地区的特点,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对西北地区的认识较为模糊,对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等方面了解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了解西北地区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口和经济发展状况,提高学生对我国西北地区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口和经济发展状况。
2.难点:西北地区地形、气候、植被、动物等特征的形成原因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西北地区的特点。
2.案例分析法:以西北地区的典型实例为例,分析地形、气候等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讨论交流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涵盖地形、气候、植被、动物等内容的课件。
3.资料:收集关于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等方面的资料。
4.视频:准备关于西北地区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的视频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视频素材展示西北地区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引导学生关注西北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年级地理(人教版)会考复习教案:西北地区

八年级地理(人教版)会考复习教案:西北地区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人口分布特点。
(2)了解西北地区的地形、气候特点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掌握西北地区的主要农业、畜牧业生产特点。
(4)了解西北地区的民族团结、区域协调发展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图表等资料,分析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特点。
(2)运用实例说明西北地区的农业生产、畜牧业生产特点及影响因素。
(3)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探讨民族团结、区域协调发展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西北地区的认知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关注民族团结、区域协调发展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人口分布特点。
(2)西北地区的地形、气候特点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西北地区的主要农业、畜牧业生产特点。
(4)民族团结、区域协调发展问题。
2. 教学难点:(1)西北地区的地形、气候特点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西北地区的主要农业、畜牧业生产特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上一单元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我国地理位置、行政区划的基本情况。
(2)提问:同学们对我国的西北地区有什么了解?今天我们来学习西北地区。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人口分布特点。
(2)学生通过地图、图表等资料,分析西北地区的地形、气候特点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 课堂讲解:(1)讲解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人口分布特点。
(2)讲解西北地区的地形、气候特点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讲解西北地区的主要农业、畜牧业生产特点。
4. 实例分析:(1)选取典型实例,分析西北地区的农业生产、畜牧业生产特点及影响因素。
(2)引导学生关注民族团结、区域协调发展问题。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八年级地理(人教版)会考复习教案:西北地区

八年级地理(人教版)会考复习教案:西北地区一、教学目标:1. 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及特点。
2. 掌握西北地区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等自然特征。
3. 了解西北地区的农业、畜牧业、矿产资源等经济发展状况。
4. 认识西北地区的人口、民族、文化、历史等社会特点。
5.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区域认知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范围2. 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a. 地形特点b. 气候特点c. 河流与湖泊3. 西北地区的农业生产a. 农业分布特点b. 主要农作物与水果4. 西北地区的畜牧业发展a. 畜牧业特点b. 主要畜种5. 西北地区的矿产资源a. 矿产种类b. 开发与利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农业生产、畜牧业发展、矿产资源。
2. 难点:西北地区的地形、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西北地区的地理特点和现象。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实际案例解析西北地区的农业生产、畜牧业和矿产资源开发。
3. 利用图表、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
4.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引发学生对西北地区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3. 课堂讲解:讲解西北地区的地形、气候、河流与湖泊等自然环境特点。
4. 案例分析:分析西北地区的农业生产、畜牧业发展和矿产资源利用。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西北地区的农业生产、畜牧业发展和矿产资源利用的关联性。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西北地区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反思: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复习和掌握八年级地理(人教版)中关于西北地区的知识。
通过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农业生产、畜牧业发展和矿产资源利用。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西北地区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西北地区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课标要求】1.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2.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以某区域为例,说明我国西部开发的地理条件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学习目标】1.在地图上指出西北地区的范围,比较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差异。
2.用事例说明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塔里木盆地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举例说出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4.以塔里木盆地为例,说明我国西部开发的地理条件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评价任务】1.在地图上指出西北地区的范围及界线,并说出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差异。
2.对照地图,说出西北地区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等自然地理特征,并能进一步说明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学生能够根据地图归纳塔里木盆地人口城镇的分布特点,说出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意义。
4.学生能够以塔里木盆地为例,说明我国开发西北地区的有利条件及在开发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资源与建议】1.本单元为八年级下册的倒数第三章,前面南方地区合北方地区两章节的学习为本单元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和方法基础。
2.本单元的学习,可按照以下逻辑顺序进行:自然特征与农业(知道西北地区的位置与范围,从宏观上掌握西北地区的自然与农业概况)——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从微观的角度了解西北地区的开发条件与生态保护)——单元小结课(以单元小结的方式,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
单元小结【自主复习】1.在四大地理分区图中填写四大地理分区的名称,标出分界线对应的地理意义。
2.描画出西北地区的范围,在其边界线上填充主要山脉、地形区,写出西北地区的范围。
3.在图中填充西北地区的主要地形区、山脉,写出西北地区的地形特点。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第八章 西北地区复习

依据板书总结归纳知识要点..
六、巩固新知、学会运用
1、出示训练题、《基础训练》
2、检查完成情况
自主备课记录
教研活动记录
板书
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复习第八章西北地区.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西北地区的气候、土壤特点及种植的主要农作物.
(2)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工业分布特点及旅游资源..
(3)港澳的经济特点及港澳与祖国内地的联系
三、出示自学提纲
第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一)、草原和荒漠
1、地理位置
2、地形、气候、河流、景观
(二)牧区和灌溉农业区
1、牧区
①牧场类型②优良畜种
3、灌溉农业区
①发展条件②分布地区③著名农产品
第2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第二节干旱的宝地——体力木盆地
(一)沙漠和戈壁广布
1、位置
2、气候
3、绿洲的分布
(二)、油气资源的开发
1、、油气资源的状况
2、西气东输工程
四、疑难探究
.探究:港澳经济特点的形成条件.
第八章西北地区复习
时间
地点
召集人
课题
第八章复习
课时
课时
(总第课时)
科任教师
授课时间
三维
目标
1、了解西北地区的气候、土壤特点及种植的主要农作物.
2、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工业分布特点及旅游资源..
3、港澳的经济特点及港澳与祖国内地的联系.
重难点
重点:区域的自然环境特点.
难点:水田农业区的形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八年级地理(人教版)会考复习教案:西北地区

八年级地理(人教版)会考复习教案:西北地区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及特点;(2)掌握西北地区的地形、气候、植被、农业等地理特征;(3)了解西北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分析西北地区的地理特征;(2)利用实例,探讨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3)采用比较法,分析西北地区与我国其他地区的差异。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西北地区的热爱和尊重;(2)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3)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和谐共处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及特点;(2)西北地区的地形、气候、植被、农业等地理特征;(3)西北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特色。
2. 教学难点:(1)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2)西北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差异。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复习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2)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青藏地区,请大家回顾一下青藏地区的特点。
2. 新课导入:(1)介绍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及特点;(2)展示西北地区的地形、气候、植被、农业等地理特征;(3)讲解西北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特色。
3. 课堂讲解:(1)分析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2)通过实例,阐述西北地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3)比较西北地区与我国其他地区的差异。
4. 课堂互动:(1)学生提问、解答疑问;(2)小组讨论: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3)小组展示:西北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特色。
5. 总结与反思:(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梳理知识体系;(2)学生自我评价,反思学习过程;(3)布置作业:绘制西北地区地形图,并简要描述其特点。
四、课后作业:1. 绘制西北地区地形图,并简要描述其特点;2. 搜集有关西北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资料,下节课分享;3.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准备课堂提问。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西北地区复习课 说课稿

“地”承万物奥秘,“生”润人文精神地生研讨会教学设计(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西北地区复习课说课稿xx学校 xx教师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的内容,课时安排为一课时。
是学生在复习了中国地理差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复习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之后的探究学习。
通过本课的学习,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西北地区地域差异的认识和了解,有助于学生掌握不同的自然环境特征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为西北地区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增强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分析一个地区的地域特征,提高对比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西北地区地形图,找出西北地区的界线和范围,并说出西北地区的主要地形组成;2.了解西北地区干旱的表现、形成原因及降水和景观的变化规律。
3.能在地图上指出塔里木盆地的位置和范围,掌握塔里木盆地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4.能够根据地图归纳塔里木盆地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5.了解西气东输,并能够说出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意义;6.了解我国开发塔里木盆地的有利条件及在开发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1.读图确定范围、概括位置特点,分析归纳本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2.初步认识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团结合作意识。
2.初步树立人地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难点:1.运用相关地图和资料识别西北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简单评价西北地区位置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2.塔里木盆地的海陆位置,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3.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特征以及与人口、城镇、交通线分布的关系;4.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意义。
二、说学情八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地理知识积累,基本掌握了中国自然概况及中国的自然资源,经济发展状况。
学习区域地理具有初步的学习方法,认识某一区域,首先认识是地理位置,分析自然特征,然后是经济发展条件,在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最后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策略。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西北地区》复习课教学设计

第八章《西北地区》复习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区内的地形、山脉、河流等地理事物。
②掌握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特征,分析造成干旱的原因。
③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信息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由展示西北地区的景观图片导入新课,采用读图法,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方式,突出本节重点,突破难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和分工合作的意识,以及感于战胜困难的勇气。
教学重点:1、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山脉、河流等。
2、干旱的自然特征。
教学难点:造成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教学准备: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确认目标大屏幕播放西北地区的景观,由此引出本课复习目标:1.西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2.西北地区的地形、气候、河流、自然景观差异3.牧区及优良畜种4.主要农业区及特点5.塔里木盆地的位置6.塔里木盆地的自然和人文景观7.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的开发和环境保护二、自主预习、合作交流学生自主预习本章知识,并在组内交流、展示。
三、精讲点拔、拓展延伸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1.位置位置:西北地区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
2.范围范围:包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的大部分地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的北部。
3.地形主要地形区:地形特点:以高原、盆地为主10.以下对我国的西气东输工程说法错误的是:( D )A起于塔里木盆地,终于东部沿海地区B为缓解东部沿海地区油气资源紧张做出了贡献C促进了塔里木盆地的油气开发D在建设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了较大破坏五、反思总结、布置作业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本课。
课后作业:聚焦新中考本章做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西北地区的位置与地形。
三、出示自学提纲
第1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一)、草原和荒漠
1、地理位置
2、地形、气候、河流、景观
(二)牧区和灌溉农业区
1、牧区
①牧场类型②优良畜种
1、灌溉农业区
①发展条件②分布地区③著名农产品
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4据图分析新疆地形分布特点。
5记住新疆主要的农作物和著名的名优特色产品。
重难点
二、1、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环境和区域内部差异
2、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成因、危害与治理。
3、新疆的自然条件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西气东输工程队区际经济发展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三、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复习第八章西北地区。
四、出示学习目标
第八章西北地区复习教案
时间
地点
召集人
课题
第八章复习
课时
1课时
(总第1课时)
科任教师
授课时间
三维
目标
一、1能运用地图填注出西北地区位置、范围及主要地形区。
2理解西北地区的气候类型、自然环境特征、自然景观的变化规律。
3了解西北地区主要生产方式、灌溉农业区和牧区分布,土地荒漠化的原因、危害及其治理。
能运用地图和资料,描述新疆地区的人口、城市分布特点。
讲练结合有反馈有检查
板书
设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复习西北地区
一、位置自然环境
二、塔里木盆地位置自然环境
三、环境与发展
教学反思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既是对教学内容选择的要求,同时也是对教学方法的要求。如果在教学中,教师不注意联系实际,学生就会失去学习兴趣。用来自于学生身边的事物,创设引人入胜的问题情景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因此,在教学中积极充当学生的“向导” ——把学生引向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的向导,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在主动学习中,学生自能乐学、善学。通过本区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爱国情感和开发边疆的雄心壮志;教育学生保护珍稀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环境。
(一)沙漠和戈壁广布
1、位置
2、气候
3、绿洲的分布
(二)、油气资源的开发
1、、油气资源的状况
2、西气东输工程
四、疑难探究
.探究:环境与发展。
五、教师小结
依据板书总结归纳知识要点。。
六、巩固新知、学会运用
1、出示训练题、《基础训练》
2、检查完成情况
自主备课记录
教研活动记录
采用多媒体教学
发挥学生自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