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和降水
中国气候(气温和降水)

气候变化对生态的影响
气候变化导致物种分布改变
气候变化可能导致一些物种的分布区域发生变化,影响生物多样 性。
气候变化加剧生态脆弱性
气候变化可能加剧一些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使其更容易受到干扰和 破坏。
气候变化影响生态服务功能
气候变化可能影响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如碳储存、水源涵养等。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降水对农业灌溉的影响
降水量的多少和分布可能影响农业灌溉的需求和方式。
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
1 2
气候变化对农业种植结构的影响
气候变化可能导致适宜种植的作物种类和种植区 域发生变化。
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成本的影响
气候变化可能导致农业生产的成本增加,例如增 加灌溉、施肥、防治病虫害等方面的投入。
3
气候变化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
气温变化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02
气温升高可能导致土壤水分蒸发加快,影响土壤的肥力和保水
能力。
气温变化对病虫害发生的影响
03
气温升高可能有利于病虫害的繁的影响
降水分布不均可能影响作物的种植区域和种植方式。
降水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降水不足可能导致土壤缺水,影响作物的生长;而降水过多可能导 致土壤过湿,引发作物病害。
干旱、半干旱和湿润气候
中国境内还有干旱、半干旱和湿润气候的分布,这些气候 类型在中国的生态系统和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高原气候和高山气候
青藏高原等高山地区形成了独特的高原和高山气候,这些 地区的气候特点与周围地区截然不同,对当地的生态环境 和人类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
季风气候显著
季风气候的特点
中国季风气候显著,表现为冬夏季风交替控 制。冬季受冷空气影响,夏季受暖湿气流影 响,这种气候特点对中国的降水分布和温度 变化有重要影响。
地理气温和降水知识点

地理气温和降水知识点
1. 气温的分布:气温在地球上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
温带和热带地区的气温较高,极地和高山地区的气温较低。
同时,海洋和大陆的气温也有差异,海洋的气温变化相对较小。
2. 气温的控制因素:气温受到多种因素的控制,包括纬度、海拔、地形、海洋暖流等。
纬度越低,气温一般越高;海拔越高,气温一般越低;地形的影响可以使某些地区的气温比周围地区更高或更低;海洋暖流可以增加沿岸地区的气温。
3. 气候带:气温的分布也与地球的不同气候带有关。
地球上按纬度划分为寒带、温带和热带三个气候带。
寒带气温低,温带气温适中,热带气温高。
4. 降水的分布:降水也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
通常,赤道地区和副热带地区降水较多,而极地和一些高山地区降水较少。
5. 降水的控制因素:降水的控制因素包括纬度、地形、风向、海洋暖流等。
纬度较低的地区降水较多,纬度较高的地区降水较少;地形可以影响降水分布,如山脉能引发降水,形成雨影效应;风向可影响降水分布,例如季风带来了亚洲南部和非洲北部的降水;海洋暖流能够增加沿岸地区的降水。
6. 降水类型:降水可以以不同形式出现,包括雨、雪、冰雹等。
降水类型与气温和地形等因素有关。
低纬度地区一般以雨为主,高纬度地区则可能出现雪和冰雹。
而山区由于海拔较高,常常出现降水形式的多样性。
气温和降水 第二课时降水

• 3、下列地带降水量最多的是( ) A、北极地区 B、 南极圈附近地区 C、赤道附近地区 D、 南回归线附近地区 4、乞拉朋齐是位于喜马拉雅山南坡,被称为世界 的雨极,其降水类型是 ( ) A、锋面雨 B、对流雨 C、 台风雨 D、 地形雨 5.降水的形式包括( ) A雾、霜、云 B雨、雪、霜 C雨、雪、冰雹 D霜、冰雹、雪
月 份
气温 º C 降水 mm
7
22.5 0
8
91011来自1222.7 21.7 19.2 16.7 14.1 1 7 13 26 79
降水 气温 (º C) 50 40 30 20 10 (毫米) 160 140 120 100 80
0
10 20 30 1 2 3 4 5 6 7 8
60
40 20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
第二讲:降水
学习目标
• 1.了解降水量的测定方法。 • 2.理解降水的形成条件,掌握降水 的类型。 • 3.理解等降水量线的概念及降水的 分布规律。
自我找寻
• 1.降水量用什么仪器测定? • 2.降水的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是什么? • 3.降水主要分为哪几种类型?分别作 一下描述。 • 4.实际应用中,人们常常将气候资料 用什么方式表示?
C
D
C
课后习题答案(answers)
(1)乌兰巴托的最高温是19°C左右,最低 温是-23 ° C左右,出现在7月和1月 昆明的最高温是28 ° C左右,最低温是 17 ° C左右,出现在7月和1月
乌兰巴托的年温差约为42 ° C,
昆明的年温差约为11 ° C
答案(answers)
(2)乌兰巴托年降水量约为300mm, 昆明约为960mm
气温和降水

⑤海拔高度,高海拔日较差大,低海拔日较 差小。 ⑥下垫面,海洋日较差小,大陆日较差大。
2、气温的日变化与年变化
(2)气温的年变化
北半球大陆最热月7月,海洋8月;最冷 月大陆1月,海洋2月;南半球则反之。
气温年较差主要受到以下四个因子影响: ①纬度,高纬度年较差大,低纬度年较差小; ②距海远近,近海年较差小,远海年较差大; ③海拔高度与地形,高海拔比低海拔年较差 小,凸地比凹地年较差小;④云和降水,雨 季年较差小,干季年较差大。
3、降水的类型及特点
①对流雨:强度大、历时短、范围小。
②锋面雨: 冷锋降雨:锋后及附近降水,影响我国的 锋面主要是冷锋。 暧锋降雨:降水多在锋前,多连续性降水。 准静止锋降水:多阴雨连绵天气。
③地形雨: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 (雨影效应、焚风效应)。
④台风雨:强度大、狂风暴雨、历时短。
类别 对流雨
5、影响降水多少的因素
(2)大气环流因素
——决定降水多少的因素
西风带降水多,信风带降水少。季风 控制区夏秋季多,冬春季少;副高控制区 降水稀少,如江淮7~8月伏旱,回归线附 近的热带沙漠气候区,地中海气候的夏干; 赤道低压带控制区降水丰沛。
5、影响降水多少的因素
(3)天气系统因素
低压中心和低压槽部位降水多,高压 中心和高压脊部位降水少;锋面控制降水 多,如夏季江淮梅雨、贵阳冬雨、北方夏 季暴雨;气旋过境降水多,如西欧冬季、 东北和江南春季;反气旋过境降水少,如 江淮7—8月伏旱;台风过境降水多,如我 国东南沿海夏秋台风。
2、近地气层的凝结物:当近地气层的温 度降到零点以下时,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水 滴或凝华成冰晶漂浮在空中,形成乳白状, 使人的视远能力不到1000m的现象,称雾。
《气温和降水》 讲义

《气温和降水》讲义一、气温(一)气温的概念气温,简单来说,就是空气的冷热程度。
我们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气温的高低。
想象一下,在炎热的夏天,我们会感到空气很热,气温就比较高;而在寒冷的冬天,空气让人感觉寒冷,气温就比较低。
(二)影响气温的因素1、纬度位置纬度是影响气温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纬度越低,太阳高度角越大,接受的太阳辐射越多,气温就越高;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角越小,接受的太阳辐射越少,气温就越低。
所以,在赤道附近的地区,常年都比较炎热,而在两极地区,则非常寒冷。
2、海陆位置海洋和陆地的热力性质不同,这也会影响气温。
在夏季,陆地升温快,气温高;海洋升温慢,气温低。
在冬季,情况则相反,陆地降温快,气温低;海洋降温慢,气温高。
比如,沿海地区的气温变化相对内陆地区来说就比较温和。
3、地形地势的高低对气温也有很大的影响。
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会逐渐降低。
这是因为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的保温作用就越弱。
比如,山上的气温通常比山下要低,所以在爬山的时候,我们会感觉到越往上爬越冷。
4、洋流洋流就像海洋中的“河流”,会带来不同温度的海水。
暖流会使流经地区的气温升高,而寒流则会使流经地区的气温降低。
比如,北大西洋暖流使得欧洲西部的冬季气温相对较高。
(三)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1、日变化一天当中,气温最高值通常出现在午后 2 点左右,这是因为在这之前,太阳辐射不断加热地面和大气,使得气温持续上升;而气温最低值一般出现在日出前后,此时没有太阳辐射,地面散热使得气温达到最低。
2、年变化在一年中,北半球陆地气温最高值出现在 7 月,最低值出现在 1 月;海洋上的气温最高值出现在8 月,最低值出现在2 月。
南半球则相反。
(四)气温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对农业生产气温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不同的农作物对气温有不同的要求,如果气温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
2、对居民生活气温影响着我们的穿着、饮食和居住环境。
中国的气候——气温和降水ppt课件

冬季风对北方影响大 冬季风对南方影响小
加剧南北温差
中国的气温分布和温度带
1.冬季气温的分布
(2)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的原因 ③极值点
冬季最低气温出现 在黑龙江省的漠河
冬季最高气温的区域 则在台湾岛的南部和 海南岛等地
中国的气温分布和温度带
2.夏季气温的分布
(1)分布特点
中国的降水分布和干湿地带
3.中国的干湿地区
(2)干湿地区的分布范围
半干旱地区 干湿情况:200毫米<年降水量<400毫米, 降水量<蒸发量
主要分布地区:内蒙古高原东部、黄土高 原一部分、青藏高原大部分、天山山地等
中国的降水分布和干湿地带
3.中国的干湿地区
(2)干湿地区的分布范围
干旱地区 干湿情况:年降水量<200毫米,降水量 <蒸发量
读图可知,“劝君穿着棉裤走,寒冷来袭不会抖”对应的主要是 我国的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对应的主要气候类型有 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①②③正确; 不包括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④⑤错误。综上所述, A正确。故选A。
⑤亚热带季风气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2)主要温度带
寒温带 活动积温:<1600℃
分布范围:大兴安岭北段及其两侧地区
作物熟制:一年一熟
主要作物:春小麦、马铃薯等。
中国的气温分布和温度带
3.温度带
(2)主要温度带
中温带 活动积温:1600~3400℃
分布范围:东北平原、内蒙古高原和准噶 尔盆地
作物熟制:一年一熟
主要作物:春小麦、玉米、大豆、甜菜等。
分布地区 青藏高原
横断山区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气温和降水

气温(℃)
33 31 29 27 25
23 21
某地气温日变化曲线
29.7
24.5
24
气 温(℃) 时 刻(时)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时
最高值
最低值
最高值与最低 值的差
29.7 午后2时
24.5 日出前后
5.2
日较差(定义) 一天中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
北半球某地气温年变化曲线
会看吗?
气温(℃)
30 20
10
平均气温
(℃)
最热月
27
月份
7
0
最冷月
-2
1
-10
气温年
-20
较差
29
-3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月)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五.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 气温(ºC) 12. 13. 14. 16. 18. 19. 22. 22. 21. 19. 16. 14. 86949 9 5 7 7 2 7 1
气降全温水年(温m地m和)中,60海夏8气6季6候0降3水0 7多,2 冬0 季1降7水少1316。02降6 水 79
----形成?
对流雨
对流雨的形成
对流雨
地面空气受热.膨胀对流上升.形成降 水
低
锋面雨
1、锋面及锋面附近天气
冷气团
暖气团
冷暖气团的交界面叫锋面 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雪、大风 以及沙尘暴等天气
课外地理搞懂天气之降水与气温

课外地理搞懂天⽓之降⽔与⽓温本⽂由地理蹊倾情⾸发编辑整理制作,虽免费交流使⽤,但保留谴责直接拿过去作为⾃⼰成果的部分使⽤者的权利。
1、降⽔1⽓象学上,降⽔是个⽐较复杂的概念,⾬、雪、霰雹、⾬淞、霜、露、雾和雾淞等都属于降⽔的范畴。
在天⽓预报中,降⽔⼀般只指降⾬和降雪。
我们脑海中对⼩⾬、⼤⾬、暴⾬(雪)各⾃“长什么样”都会形成⼀个⼤致的印象和概念。
但天⽓预报显然没这么简单,是不能凭差不多的感觉来决定。
降⽔的等级有明确的标准和规范。
2012,国家标准《降⽔量等级》,如下表所⽰。
降⾬(雪)量降⾬(雪)量指的是12或24⼩时内降⾬(雪)量的总和。
打个⽐⽅,假使24⼩时中降⽔不间断,且保持⼀个节奏,⼀个频率,那么50毫⽶的降⾬分配到每个⼩时也就2毫⽶多⼀点,视觉上只是细细绵绵。
11.影响降⽔的因素降⽔量影响因素常考分析语句海陆位置①深居内陆,⼤陆性强,降⽔少②位于沿海,受夏季风影响,降⽔丰富⼤⽓环流①终年受西风带控制,降⽔丰富,季节变化⼩;西风带控制时间长,降⽔多②终年受⾚道低⽓压带控制,降⽔丰富,季节变化⼩③夏季受副热带⾼⽓压带控制,降⽔少;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降⽔多④夏季受东南季风、西南季风影响,降⽔丰富;冬季受冬季风(西北季风,东北季风)影响,降⽔少⑤受信风影响,降⽔少;沿海地区,信风的迎风坡,降⽔丰富地形①迎风坡,降⽔多,背风坡,降⽔少②⾼⼤地形阻挡⽔汽进⼊,降⽔少③⾚道附近地势⾼的地区,对流减弱,降⽔少洋流①暖流增湿,降⽔较多②寒流减湿,降⽔较少植被植被覆盖率⾼(低),降⽔多(少)⽔⽂⽔域⼴,降⽔多,反之少⼈类活动①城市湿岛、⾬岛效应,多上升⽓流,降⽔多②植被破坏,地⾯缺乏保护,⽓候⼲旱③兴修⽔库,降⽔增多④围湖造⽥,降⽔减少2.降⽔形成条件降⽔形成的条件常考分析语句充⾜的⽔汽①临海;②⾬季;③多河湖⽔域降温条件①逆温;②寒流降温;③夜间降温幅度⼤(⼭上冷空⽓沿坡下沉,⽓温⽇较差⼤等)凝结核⼯业排放粉尘多相对封闭的地形地表相对封闭,风⼒较弱,⽔汽不易扩散,多⾬3.分布规律⾚道地区降⽔多;两极地区降⽔少;中纬度地区沿海降⽔多,内陆降⽔少,南北回归线附近的⼤陆东岸降⽔多,西岸和内陆降⽔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结:高压,盛行下沉气流,空气干燥少雨。 低压,盛行上升气流,水汽凝结,成云致雨。
2、六个风带
风从海洋吹来,湿润多雨。 风从陆地吹来,干燥少雨。
• (1)信风带 • ①如非洲撒哈拉沙漠,当地的东北信风来
自亚欧大陆内部,干燥少雨。 • ②如中美洲墨西哥湾沿岸,当地的东北信
4、森林,水域(如湖泊,河流等)等下垫面网校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带
副极地低压带
西风带
副热带高压带
东北信风带
赤道低压带
东南信风带
副热带高压带
西风带
副极地低压带
极地东风带
极地高压带
600N 300N 00 300S
600S
• 3、副热带高压带 • 盛行下沉气流,空气干燥。 • 形成副热带少雨带。
• 4、副极地低压带 • 极地东风和盛行西风在此相遇,形成锋面
第二章 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
一、世界的气温和降水
• 气候由气温、降水、气压、风等多种 要素构成。
• 气温和降水是最主要的两个要素。
(一)气温
• 1、全球气温总体分布规律: • 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降低。
• 原因:低纬度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能比高
•
纬度地区多。
• 2、影响气温的因素:
• 除太阳辐射外,还受到大气运动、下垫面 (海陆、洋流、地形)的影响
风来自海洋,湿润多雨。
• (2)西风带
• ①西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当地的西风来 自海洋,湿润多雨。
3、季风
• (1)东亚季风 • 冬季:西北风,来自陆地,少雨。 • 夏季:东南风,来自海洋,多雨。
• (2)南亚季风 • 冬季:东北风,来自陆地,少雨。 • 夏季:西南风,来自海洋,多雨。
2、给出陆地和海洋, 判断季节。
方法一: 方法二: 北半球: 用“高高低低”原则: T气A>温18高℃,,等T温B<线1向8℃高 所纬温以凸线T出 向A>; 低TB气 纬。温 凸低 出, 。等 即陆地气温高于海洋。 北半球: 说明:北半球的夏季。 即陆地气温高于海洋。 南半球同理:为南半球 的说冬明季为。北半球夏季。
南半球同理。
陆地
海洋
甲
乙
3、给出季节, 判断陆地和海洋。
16℃
18℃ 20℃
00
20℃ 18℃ 16℃
(1)假设是7月等温 线图,问甲乙分别是 陆地还是海洋?
解:①利用刚刚讲的那 两种方法之一,来判 断出甲乙的气温高低。
②7月,北半球(夏季) 气温高的是陆地,气 温低的是海洋。南半 球(冬季)相反。
A
B
• 3、北半球等温线弯曲。
•
原因: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
• 南半球等温线平直。
•
原因:南半球绝大部分是海洋。
分析等温线弯曲情况(重点)
16℃ 18℃ 20℃
1、判断南北半球: 根据等温线:气温 分布规律来判断。
00
20℃
18℃
16℃
陆地
A C
海洋
B D
16℃
18℃ 20℃
00
20℃ 18℃ 16℃
(2)若为1月,同理
(二)降水
• 气温:由太阳辐射(纬度因素)决定。 • 降水:由大气环流决定。
• 影响降水的因素: (重点)
• 1、大气环流: 三圈环流(7个气压带、6个风带)、季风。
• 2、地形: ①山地迎风坡多雨(地形雨),背风坡少雨。 ②山区比平原多雨。 3、洋流: ①暖流经过,有增温增湿的作用。 ②寒流经过,有降温减湿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