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气温和降水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1《世界的气温和降水》教学设计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1《世界的气温和降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世界的气温和降水》是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旨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世界气温和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以及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气候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气温和降水这两个要素分布的复杂性和影响因素的多样性,使得学生理解和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表,分析气温和降水分布的规律,以及影响因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2.掌握影响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因素;3.培养读图、析图能力以及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表,分析气温和降水分布的规律,以及影响因素。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2.使用图解法,通过展示世界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气温和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3.利用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实例,让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世界气温和降水分布图;2.准备相关案例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世界各地的气候景观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气温和降水这两个要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世界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气温和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
3.操练(15分钟)分析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
引导学生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方面分析世界气温和降水分布的规律。
4.巩固(10分钟)选取典型的案例,让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如:为什么赤道地区气温高?为什么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极端气候事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等。
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全一册课件-第二章-世界气候

互动课堂理解
如何阅读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1)纵坐标表示气温,单位是℃;横坐标表示时间。 (2)图中为一年中不同月份的平均气温。 (3)气温变化曲线图的功能:估计一年中最高月均温和最低月均温, 计算气温的年较差;判断气温季节变化大小,气温曲线弯曲程度的 大小,反映了气温变化的幅度。
东 部多雨。
4.中纬度地区,一般 沿海 多雨, 内陆 少雨。
5.两极地区纬度高,终年寒冷, 蒸发微弱 ,降水 少 。
6.山地迎风坡一侧,因气流抬升,气温 降低 ,易凝云致雨;而
背风坡一侧,降水 少 。
7.降水的时间差异大致可分为四种情况:全年各月降水多
且 均匀 、全年各月降水稀少、夏季多雨
和 冬季多雨 。
12
【例2】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互动课堂理解
(1)该地哪几个月降水较多? (2)该地哪几个月降水较少? 解析:从降水柱状图中可以看出,该地10、11两个月降水多,6、7、 8三个月降水少。 答案:(1)10、11月降水多。 (2)6、7、8月降水少。
轻松尝试应用
1234
1.有关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沿海地区降水一定十分充沛,内陆地区降水一定十分稀少 B.世界各地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 C.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部降水少,西部降水多 D.一般而言,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半球,B地在
半球。
关闭
(1)7 (2)7 (3)南 北
解析 答案
第二课时 世界的降水
快乐预习感知
1.降水的地区差异是由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洋流
和 地形 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的。
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

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所谓世界气候分布规律,直接体现在各气候型排列组合上。
形成气候的主导因素,即太阳光热在地球表面的不均衡分布所引起的热力差异和由此产生的全球性气压带、风带及其季节位移,导致各气候型普遍具有按纬度更替的趋向,这是世界气候分布的基本规律――纬向地带性。
按得到的太阳光热的多寡,地球表面被分为五个基本气候带:热带、南温带和北温带、南寒带和北寒带。
一、世界气温的分布等温线特征: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北半球:等温线较曲折。
1月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海洋上则向北(高纬)凸出,7月份正好相反南半球:等温线较平直气温分布规律:无论7月或1月,气温都是从低纬向两极递减北半球:在同一纬度上,冬季大陆比海洋冷,夏季大陆比海洋热南半球:同一纬度气温差异较小。
在各大陆的赤道两侧,向南、北延伸5°―10°左右,如南美亚马孙平原、非洲刚果盆地、亚洲东南部的一些群岛等,为赤道多雨气候(也称赤道雨林气候)分布地区,它以终年高温多雨为特征,没有季节变化,各月平均气温为25―28,日较差比年较差稍大。
在赤道多雨气候区的两侧,大致到南、北纬15°的地带,属热带干湿季气候(也称热带草原气候),非洲、南美洲和澳大利亚有大面积分布。
这一气候类型的形成同气压带与风带的季节位移有密切关系。
以北半球为例,冬季阳光直射在南半球,这里处于东北信风带,盛行热带大陆气团,气候干燥;夏季阳光直射在北半球,信风带相应北移,这里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盛吹来自赤道海面的西南风,降水显著增加。
因此,本带仍具有低纬地带高温的特色,但气温年较差已稍大于赤道多雨气候。
热带干湿季气候区以外,大致在南、北回归线两侧的大陆内部直到大陆西岸,平均位置约在南、北纬15°―30°间,属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也称热带荒漠气候),以非洲北部、西南亚和澳大利亚中西部分布最广。
热带干旱气候分布地区常年处于副热带高压和信风控制下,盛行热带大陆气团,气流下沉,所以气候的主要特征为炎热、干燥。
世界的气候类型特征及其气温和降水图[清晰归纳)

世界的气候类型特征及其气温和降水图
气候类型气候特点分布规律自然景观
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赤道附近热带雨林
热带草原气候终年高温,分干湿两季热带雨林的南北两侧热带草原
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北回归线附近大陆的内部和西岸热带荒漠
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分旱雨两季亚洲南部、东南部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南北纬30°~40°大陆东岸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亚洲东部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降水和气温年际
变化小
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温带落叶阔叶林
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全年降水稀少,气温
年较差大。
亚欧大陆、北美大陆内部亚寒带针叶林、温带草原、
温带荒漠
寒带气候终年寒冷,降水稀少南北极圈以内地区苔原、冰原气候。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1《世界的气温和降水》课件

4、找出世界”干极”,沿海地区一定湿润多雨吗?
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3、洋流因素
暖流经过的地方降水偏多,寒流经过的地方降水偏少。
洋流的作用: 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4、地形因素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中
火烧寮
国 “
雨
极
”
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降水
纬度位置 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陆地(比热容小,升温快降温快) 海洋(比热容大,升温慢降温慢)
南半球等温线较平直; 北半球等温线较弯曲。
影响因素三:洋流
同纬度地区,有 暖流经过的地区气温 较高,有寒流经过的 地区气温较低。
摩尔曼斯克
符拉迪沃斯托克 (海参崴)
读下图,观察亚洲大陆上10℃等温线穿过的地方,出现了0℃ 等温线,这是为什么?
海陆位置
同纬度地区,距海近,降水多;距海远,降水少。 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部及内部少雨,东部多雨
洋流因素 暖流经过降水偏多,寒流经过降水偏少
地形因素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降水的时间差异
• 全年各月降水多且均匀 • 全年各月降水稀少 • 夏季多雨 • 冬季多雨
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
<0 ℃ 亚洲东北部最冷
<0 ℃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0 ℃
读图判断南北半球的等温线哪一个稀疏,哪一个密集,这说明了 什么问题?
北回归线
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北半球等温线密集,南北温差大;南半球 等温线稀疏,南北温差小。
南回归线
活动探究2——世界7月平均气温分布规律
读P34图C,回答下列问题: 1、对照图例,在图中找出气温在20℃以上地区的分布范围。气温在 30℃以上的地区分布的纬度范围。 2、找出气温在0℃以下的地区。 3、读图判断南北半球的等温线疏密程度,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2024年湘教版七年级地理第五章 世界的气候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

气温和降水第1课时气温世界气温的分布设计说明等值线图的阅读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在前面的章节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因此,本节课设置“温故知新”环节,调动学生的旧知,迁移协助理解核心概念、读图方法。
借助“世界1月平均气温分布”“世界7月平均气温分布”“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引导学生分别描述1月平均气温、7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的分布特征,进而归纳出世界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
学习目标1.知道气候最基本的两个要素是气温和降水。
(区域认知)2.说出气温的含义及测定方法。
(地理实践力)3.说出等温线的含义,掌握阅读等温线分布图的方法。
(地理实践力)4.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描述和简要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重点难点重点:1.等温线分布图的阅读。
2.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难点: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自主学习法、读图法、问题分析法、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完成《七彩作业》知识梳理部分的内容。
二、学习任务一教学模块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师:出示教材第86页两幅景观图,你们能否说出这两个地区1月的气温有什么特点?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地区的景观差异?学生:是由于气温和降水量不同造成的。
教师:世界各地的气温和降水有什么分布特点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部分内容。
观察景观图片,明确气温和降水的差异造成世界各地不同的景观。
教师:新疆流传着一句话,那就是“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思考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
教师:自学教材87页内容和“活动”,回答下列问题。
(1)概念:气温指的温度,常用(℃)表示。
(2)气温的测定①测量工具:。
②测量时间:一般在北京时间、、、。
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气温的概念和单位、气温的测定。
③阅读教材第87页图5-8“百叶箱与某天4次气温观测记录”是。
学生:(1)空气摄氏度(2)①温度计②2时8时14时20时③9.5℃教师:思考当地气温在一天中、一年中是如何变化的。
世界的气温和降水

等降水量线
思考
等高线与等温线的定义?
如何定义等降水量线? ▪ 定义:在地图上,将同一时间内降水量相同的各点连成的线。
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
读图M,思考: 1、赤道附近地区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上?两极地 区的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下? 2、在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年降水量有什么变化? 3、了解世界的雨极、湿极、干极是什么。
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1、气温从低纬向两极有什么变化规律?为什么? 2、30°N纬线是否完全与等温线平行? 3、为什么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
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 赤道及其附近地区气温最高,由赤道向两极,气 温逐渐降低。
▪ 年平均气温高于20℃ 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南北回 归线之间,低于-10 ℃ 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南北极 圈以内。
思考: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很多)
1、纬度位置
纬度 越高,太 阳高度越 小,单位 面积地面 获取的热 量越少。
2、海陆位置 冬季,同纬度地区陆地气温比海洋低;夏季相反。
3、洋流
寒流流经的地区温度降低暖流流经的地方温度升高。
4、地形(海拔)
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 0.6°C。
26℃ (最高值) - 2℃ (最低值) = 24℃
▪ 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
气温的年变化
思考 最高月平均气温及月份? 最低月平均气温及月份? 气温的年较差? 该地气温的年变化规律?
夏热冬凉,年较差 大,四季分明。
气温的年变化 不同地区,气温的年变化不同。
热带地区的气温年变化小,温带 和寒带地区的气温年变化大。
2、海陆位置
中纬度地区,一般沿海多雨(沿海 水汽多),内陆少雨(内陆水汽少)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1《世界的气温和降水》教案

河北省邯郸市魏县德政镇中学中图版八年级上第二章世界气候第一节世界和气温和降水第1课时张艳芳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世界1月气温分布的特点,2、过程与方法:通过气温分布图找出1月气温分布的规律,学习判读气温分布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了解世界1月气温分布的规律。
二、教学重点:1月气温分布的规律三、教学难点:判读气温分布图四、教学方法:阅读法观察法习题法对比法分析法五、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世界的气温世界1月平均气温1、一个地区的气候特征通常用和等状况来表示,气候的基本要素是和。
2、世界1月平均气温分布的几个特点:南北回归线之间的为地区,气温多在以上。
南回归线向南和北回归线向北,气温逐渐。
南极洲、北美洲北部和亚欧大陆大部分地区在以下,亚洲东北部部分地区甚至低于。
等温线大致于平行,北半球等温线,说明北半球南北温差,南半球等温线,说明南半球南北温差。
3、1月代表四季中的季,从气温分布图上可以看出,冬季在同一纬度上大陆地区的气温比海洋地区。
4、南半球的海洋面积远大于陆地面积,等温线比较,北半球的陆地面积较大,等温线比南半球。
(二)、读图引导1、读课本第33页图B,注意图右下角的图例,在图上找到赤道,分出南北半球,从图上的颜色来看,南半球的颜色是什么颜色?北半球的颜色是什么颜色?这种颜色的差异说明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这个时北半球是什么季节?南半球是什么季节?北半球的冬季是用几月平均气温图来表示的?2、在图上找到等温线,在同一等温线上不同地点的气温有怎样的特点?相临两条等温线间的等温距有何特点?3、除极圈地区之外全球1月的温差约是多少?30……-10度。
4、等温线的排列的疏密程度与气温的变化有何关系?等温线排列越稀疏代表这个地区的气温变化程度小,不太明显;等温线排列越密集代表这个地区的气温变化程度大,比较明显。
4、南北回归线之间的颜色说明什么?是热带地区,气温较高,没有冬季。
在20度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