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沉降1

合集下载

高考湘教版地理一轮复习第四章第一讲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案

高考湘教版地理一轮复习第四章第一讲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案

第一讲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考纲展示] 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97页[基础梳理]一、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1.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1)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2)环境变迁与生物灭绝: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

2.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1)表现:产业革命以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造成自然地理环境前所未有的显著变化,如温室效应增强。

(2)要求:人类必须尊重和顺应自然规律,防止过度的开发活动诱发和加剧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注重协调社会经济建设与环境生态保护的关系。

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自然地理环境是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人类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的有机整体。

(2)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3)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

特别提示描述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时应从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这五大组成要素展开。

自然地理要素对土壤的作用成土母质①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②影响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气候①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②通过影响岩石风化过程、外力地貌形态以及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等,间接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生物①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②与土壤肥力的产生密切相关地形海拔高度在山区,温度、降水和湿度随着地势升高的垂直变化,形成不同的垂直气候带和植被带,导致土壤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均发生显著的垂直变化坡度在陡峭的山坡上,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度较快,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在平坦的地方,地表疏松物质的侵蚀速率较慢,成土母质能够在较稳定的气候、生物条件下发育成深厚的土壤坡向阳坡接受太阳辐射能多于阴坡,温度状况比阴坡好;阳坡的蒸发量相对较大,水分状况比阴坡差特别提示我国南北方土壤肥力特性差异成因(1)北方纬度较高,气温较低,有机质分解较少,积累较多;北方雨水较少,水分蒸发较多,表层土壤盐分积累多,故呈碱性。

第四章颗粒流体力学 ppt课件

第四章颗粒流体力学 ppt课件

1.层流区 (Rep 1)
ut
Dp2(P )g 18
2. 过渡区 (1Rep 100) 0
ut 0.27Dp(P )gRte0.6
3.湍流区 (1130R ep1150 )
ut
1.74
Dp(P )g
球形颗粒的阻力系数与颗粒雷诺数关系曲线
4.2.2球形颗粒的离心沉降速度 层流状态下的离心沉降速度
粒具有不同的沉降速度。
在工业中的应用:
ut
4gdp(p
)
(m/s)
3C
1、同一种物料的不同大小颗粒进行分级,如生产中的沉 降室、沉降池,水力分级机等。
2、基本具有同一粒径的不同物料颗粒,在同一流体中因 颗粒密度不同,则不同的物料具有不同的沉降速度。
4.1.5阻力系数C和雷诺数
C是颗粒沉降时的阻力系数。并且C是颗粒对流体作相对运动的雷诺 数Ret的函数(利用因次分析方法)
CR2ep410.15R0pe.687
C 18 .5
Re
0.6 p
C 24 3 Rep 16
大致上100μm<dp <1000μm
(3) Rep﹥1000时,属湍流区。此时颗粒尾部产生的旋
涡迅速破裂,并形成新的涡流,以致达到完全湍动,
处于湍流状态。此时黏性阻力已变得不太重要,阻力
的大小主要决定于惯性阻力,因而阻力系数与Rep的
通常在温度20c一个大气压的空气中09取01msmc式中液体与流体性质有关的常数液体163气体09为分子平均自由行程msmcwadell球形度修正wadell用球形度作参数整理得出re与c的关系反映形状对沉降速度影响的球形度用下式定义即与粒子同体积的球表面积实际粒子表面积在计算re时dp采用等体积球当量径dv进行计算同一性质的固体颗粒非球形颗粒的沉降阻力比球形颗粒的大的多因此其沉降速度较球形颗粒的要小一些

红细胞沉降率测定(一)

红细胞沉降率测定(一)

红细胞沉降率测定(一)【关键词】红细胞沉降测定红细胞沉降率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的沉降速度,简称血沉,是反映红细胞聚集性的一项常用指标。

它以抗凝全血中红细胞的自然沉降速率表示结果。

由于红细胞含蛋白量比血浆高,比重大于血浆,因此在离体抗凝血中能自然下沉。

血沉的检测方法有多种,ICSH推荐魏氏法为血沉测定的标准方法。

传统手工法只能测定血沉某个时刻的最终结果,特异性差,不能为临床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参数,使其应用有很大的局限性。

自动血沉仪可动态记录整个血沉过程的变化,描绘出红细胞沉降的曲线,为临床分析血沉测定结果提供了新的手段。

下面介绍红细胞沉降率的仪器测定法。

一Westergren法将抗凝血置于特制的血沉管中,观察红细胞在一定时间内沉降的距离,称为红细胞沉降率,简称血沉(ErythrocyteSedimentationRata,ESR)。

红细胞沉降率测定有多种方法,WHO(LAB/86.3)推荐Westergren法,现将该法介绍如下。

(一)原理抗凝血置于特制的血沉管中,垂直竖立l小时,观察红细胞下沉的速度,用血浆段的高度(mm)来表示。

影响ESR的因素很多。

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红细胞缗钱状的形成。

因为红细胞形成缗钱状或成团后总面积减少,所承受的血浆阻力也减少,下降的速度要比单个分散的红细胞快得多。

影响缗钱状形成的主要因素有:1.血浆中各种蛋白的比例:一般认为,血沉加快主要是血浆中各种蛋白成分比例的改变,而与总蛋白浓度无关。

白蛋白带负电荷,球蛋白与纤维蛋白原带正电荷,正常情况下,血浆蛋白所带的正、负电荷呈平衡状态,而红细胞因细胞膜表面的唾液酸而带负电荷,彼此排斥间距约为25nm,较为稳定。

如血浆中纤维蛋白原或球蛋白含量增加或白蛋白含量减少,改变了电荷的平衡,致使红细胞表面的负电荷减少,容易使红细胞形成缗钱状而血沉加快。

相反,如血浆纤维蛋白原减少或白蛋白增加时,血沉减慢。

现已公认,血浆中带有正电荷的不对称的大分子物质纤维蛋白原是最强有力的促缗钱状聚集的物质,其次为γ球蛋白,再次为α、β球蛋白。

2019_2020学年高中生物第四章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实践第一节生物成分的分离与测定技术第1课时蛋白质的

2019_2020学年高中生物第四章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实践第一节生物成分的分离与测定技术第1课时蛋白质的

第1课时 蛋白质的分离与提取学习导航明目标、知重点难点掌握电泳法分离大分子的原理。

(重点) 运用常用的方法提取和分离蛋白质。

(重、难点)[学生用书P48]一、阅读教材P 71~72分析蛋白质的分离与纯化 1.生物细胞中的蛋白质提取(1)在提取蛋白质时,可以采用研磨与超声波结合的方法将生物组织或细胞完全破碎,使蛋白质从细胞中释放出来,并使其溶解在适当的抽提液中。

(2)抽提液的选择需要根据蛋白质的特性而定,一般酸性蛋白质用偏碱性溶液抽提,碱性蛋白质用偏酸性溶液抽提,脂蛋白等则可用有机溶剂抽提。

2.蛋白质的分离方法(1)离心沉降法:通过控制离心速度,使分子大小、密度不同的蛋白质发生沉降分层。

(2)薄膜透析法:利用蛋白质分子不能透过半透膜的特性,使蛋白质与其他小分子化合物分离的方法。

(3)凝胶色谱法①概念:根据蛋白质分子量的大小差异对其进行有效分离的方法。

②原理a .凝胶⎩⎪⎨⎪⎧形态:微小的多孔球体组成:大多由多糖类化合物构成结构:内部具有很细微的多孔网状结构b .分离的过程进入凝胶颗粒内 部的难易程度路程移动速度小分子 蛋白质 容易较长 较慢大分子 蛋白质无法进入 较短 较快二、阅读教材P73~77完成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及凝胶色谱法分离血红蛋白的操作1.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配制试剂→准备器材→架滤纸桥→浸泡薄膜→细心点样→平悬薄膜→实施电泳→染色→漂洗→脱色。

2.凝胶色谱法分离血红蛋白样品处理→血红蛋白的释放、分离和透析→凝胶的制备→色谱柱的装填→样品的加入→洗脱与收集。

判一判(1)酸性蛋白质用酸性溶液抽提,水溶性蛋白质用透析液抽提,脂溶性蛋白质用稀碱性溶液抽提。

(×)(2)电泳是指带电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向着与其电性相反的电极移动的过程。

(√)(3)电泳时泳动速度取决于带电颗粒的大小、形状、所带静电荷多少。

(√)(4)离心沉降法和薄膜透析法分离蛋白质的原理是一样的。

(×)(5)凝胶色谱法是根据蛋白质分子量的大小而对其进行有效分离的方法。

第四章 第一节-活性污泥法

第四章 第一节-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降解污水中有机物的过程
污水与污泥混合曝气后BOD的变化曲线
对活性污泥法曝气过程中污水中有机物的变化分析得到结论:
废 水 中 的 有 机 物
残留在废 水中的有 机物
微生物不能利用的有机物
微生物能利用的有机物
微生物能利用而尚未 利用的有机物 (吸附量) 从废水中 去除的有 机物 微生物不能利用的 有机物 微生物已利用的有机 物(氧化和合成) 增殖的微生物体
二是废水中的有机物,它是处理对象,也是 微生物的营养食料;
三是溶解氧,没有充足的溶解氧,好氧微生物 既不能生存,也不能发挥氧化分解作用。
城市污水处理工艺基本流程: 污水→格栅→沉砂池→初沉池
→活性污泥曝气池→二沉池→消毒
高碑店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图
活性污泥系统
高碑店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与平面布置
第一节 活性污泥法
一、基本概念与流程 二、活性污泥形态与微生物 三、活性污泥净化反应过程 四、活性污泥法主要影响因素与控制指标
第二节 生物膜法
一、生物膜法概述 二、生物膜的形成及净化过程 三、生物膜法载体 四、生物膜法特征 五、生物膜反应器
Your site here
二沉池 曝气池 初沉池
初沉池
二期 曝气池 二沉池
活 性 污 泥 法 的 基 本 流 程
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组成
1.曝气池: 2.二沉池:
微生物降解有机物的反应场所 泥水分离
3.污泥回流系统: 确保曝气池内生物量稳定 4.曝气系统: 为微生物提供溶解氧,同时起到 搅拌混合的作用。
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有效运行的基本条件
净化污水的主要的第一的承担者细菌净化污水的第二承担者原生动物指示性生物原生动物通过显微镜镜检是对活性污泥质量评价的重要手段之一原生动物在活性污泥中大约为103个ml01mm原生动物钟虫小口钟虫草履虫盖纤虫肾形虫变形虫后生动物线虫轮虫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复习适应期对数期平衡期衰老期培养时间微生物生长速率微生物生长速率微生物量的对数微生物量的对数培养时间总菌数活细菌数微生物生长曲线线死细菌数4

《基础工程》教案(四1——单桩承载力)

《基础工程》教案(四1——单桩承载力)

黏性土
1 软塑 0.75 I L 1 可塑、硬塑 0 I L 0.75 坚硬 I L 0
中密 密实 中密 密实 中密 密实 中密 密实 中密 密实 中密 密实
黑龙江工程学院
粉土 粉砂、细砂 中砂 粗砂、砾砂 圆砾、角砾 碎石、卵石 漂石、块石
本表采用。
基础工程
第四章 桩基础 之单桩承载力
表 4-2 修正系数 值
hd
桩端土情况 透水性土 不透水性土
4~20 0.70 0.65
20~25 0.70~0.85 0.65~0.72
>25 0.85 0.72
注: h 为桩的埋置深度,取值同式(4-4); d 为桩的设计直径。
表 4-3 清底系数 m0 值
黑龙江工程学院
23
基础工程
第四章 桩基础 之单桩承载力

S n 1 2 ,且24h未稳定 Sn
黑龙江工程学院
13
基础工程
第四章 桩基础 之单桩承载力
3、极限荷载和轴向容许承载力的确定 直接计算法 曲线分析法
黑龙江工程学院
14
基础工程
第四章 桩基础 之单桩承载力
①直接计算法——P-S曲线明显转折
破坏荷载
极限荷载 P j 容许荷载
黑龙江工程学院
4
基础工程
第四章 桩基础 之单桩承载力
单桩承载力之单桩轴向容许承载力的确定
计算目的: 1、确定桩长 2、验算桩长
黑龙江工程学院
5
基础工程
第四章 桩基础 之单桩承载力
4.1.1 单桩工作机理
(一) 荷载传递与土对桩的支承力 1、桩顶轴向位移(沉降)=桩身弹性压缩+桩底土层压缩 桩身弹性压缩桩与侧土的相对位移

化工传递过程原理4-1

化工传递过程原理4-1

z
0
对于无旋流动,流体的旋度为:
rotu
uy ux
x y
k 0
0 uy ux x y
该式表明两 个速度分量 之间存在某 种关联关系
速度势函数
令: 则有:
ux

( x,
x
y)
速度势函 数
ux 2 (x, y) u y
ux y y
ux ux z z
p
2ux 2ux 2ux
x
x2 y2 z2
u ux
u
x x
L
代表惯性力
u ux
u
x x
L2
代表粘性力
雷偌数的物理意义
根据雷偌数的定义及适度变换后有:
Re
uL

u 2
L
u
L2

惯性力 粘性力
雷偌数的物理意义在于;它实质上是两种力的 比值,雷偌数的大小实质放映的是两种力在流 动中所起的主导地位不同。
u z y y
uz uz z z
p
2uz
2uz
2uz
y
x2
y 2
z 2
如果将代表粘性力项目从方程中略去运动方程变为:
势流运动方程
不可压缩流体的奈维-斯托克斯方程为:
u u u X ux x x
ux y y
ux ux z z
普兰德边界层方程
对于不可压缩流体在一无限平辟面上的二维稳态流动:
ux uy 0

y x

u
y


0
引入流函数的目的 在于将两个速度变
量用一个变量 (流函数)来代替, 从而使方程求解简化

第四章--预压法(排水固结法)--第一二三节-概--述、加固机理、设计与计算备课讲稿

第四章--预压法(排水固结法)--第一二三节-概--述、加固机理、设计与计算备课讲稿

具体排水手段:设置竖向排水 体 ( 砂 井 、 塑 料 排 水 板 ( 袋 ))+ 水平排水体(砂垫层)
a 竖向双面排水
b 砂井地基排水
图4-2-2 排水法的原理
二、真空预压加固机理
真空预压法是在需要加固的软土地基表面:①先铺设砂 垫层;②然后埋设垂直排水管道; ③再用不透气的封闭膜 使其与大气隔绝,薄膜四周埋入土中; ④ 通 过 砂 垫 层 内 埋 设的吸水管道,用真空装置进行抽气,使其形成真空,增加 地基的有效应力,见图4-2-3 。
目标:加固期限尽量短;固结沉降快;强度增加充分;施工过程安全
由钻探及土工试验结果估算天然地基承载力
上部建筑物所要求的承载力与沉降量或稳定性的安全系数
确定砂井直径与深度,假定砂井有效间距
预压荷载的分级,固 结度及强度增大计算
预压荷载的设计
预压荷载引起的 沉降量计算

承载力或稳定性分析
验算工期
验算剩余沉降与沉降差
de与井间距l之关系为:
等边三角形排列:
de
2 3 l 1.05l
正方形排列:
de
4 l 1.13l
正三角形布置
正方形布置
图4-3-2 竖井排列形式
4) 井间距 l 的确定 l可根据地基土的固结特性和预定时间内所要求达到的固结度确定。
间距l可按井径比n 选用 (n=de/ dw ,de:有效排水直径;dw:竖井直径, 塑料排水带取dw=dp ,亦即取竖井直径dw为当量核算直径dp ).
具体步骤:
1) 利用地基的天然抗剪强度Cu 计算第一级容许施加的荷载P1。对 长条梯形填土,可根据Fellenius公式估算,即 P1 =5.52Cu/K。
2) 排水井的直径确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
2.受力分析 ①重力: 直径为d的球形颗粒受 到的重力为: 3 Fg=mg= d s g ; 6 其中ρs为颗粒密度。
• ②、浮力: • 当流体处于重力场中时,颗粒 • 受到的浮力等于:
3 Fb d g 6
• ③、阻力
d 2 u 2 • Fd= 4 2
4g 2 (s )2 ut d 3 225
• 3)湍流区
(500 Re 2 105 )
ζ=0.44
ut 4d s g 3
gd s
u t 1.74
牛顿公式
• (三)沉降速度的计算 • 1、已知颗粒直径d计算ut,用试差法; • 2、已知沉降速度ut求颗粒直径d; •
取等号,就是恰好能100%被分离出来的颗粒 直径。标准型Ne=5。
• 影响dc的因素: • ① 颗粒性质,②气体性质,③旋风分离 器的结构(如直径D),④处理量。 • 处理量越大(ui越大)、颗粒密度越大、进 口越窄、长径比越大(Ne越大),则临界 直径越小,或者说越容易分离。 旋风分离器 9B 进气口宽度 d
相当于重力,区别为:加速度 不同
• 2、向心力(类似于重力场中浮力,方向为 沿半径指向旋转中心): 2 • u
6 d 3
T
R
区别:加速度不同
• 3、阻力(方向为沿半径指向旋转中心):
d u 4 2
2
2 r
(ur为颗粒与流体在径 向上的相对速度,或法向 速度,m· s-1)
• 4、离心沉降速度
2 d 2 ( s ) u T ur 18 R
• 应用:小颗粒沉降。 • 小颗粒沉降一般位于斯托克斯区。
• 6、离心分离因素 • 同一颗粒在同一流体中的离心沉降 速度与重力沉降速度之比,称为离心分 离因素。 2 u r uT KC ( Kc=5~2500 ) u gR
t
离心分离因素
(Stokes)定律区),
24 Re
Re=dutρ/μ 斯托克斯公式
ut d 2 s g 18
ut
4d s g 3
• 2)、过渡区( 2 Re 500 , 称为Allen区)
10 0.5 Re
艾伦公式
开立方
ut
4d s g 3
2 T 2 T 2 r
ur
离心沉降速度
2 4d s u T
3R
加速度不同
ut 4d s g 3
重力沉降速度
• 5、阻力系数ζ (与重力沉降计算时相同): • 若为层流,则ζ=24/Re:
2 4d s u T
ur
3R
ζ=24/Re
分割粒径
• ④由d50计算粒级效率ηp:
颗粒直径,m
• ⑤总效率与粒级效率的关系:
O xi pi
某粒径的质量分数
• • • • •
⑥压降:p 2 引起原因: A.摩擦阻力, B.局部阻力, C.气体旋转运动所产生的能量损失。
u i2
对于标准型旋风分离器,ζ=8,Δp一般 为0.5~2kPa
2 2 2 3 uT 3 uT 2 ur 3 d s d d d s a 6 R 6 R 4 2 6
当a等于0时,颗粒在径向上相对于流 体的运动速度ur即为颗粒在该位置处 的离心沉降速度,即:
3 u 3 u 2 u d s d d 0 6 R 6 R 4 2
C
N e u i s
含尘气体的进 口气速,m/s
被分离出来的颗粒质量占进 入颗粒总质量的百分比
• ②分离效率 • A、总效率:
C1 C2 0 100% C1
出口气体中的颗 粒浓度,kg/m3
旋风分离器的 总效率
进口气体中的颗 粒浓度 缺点:不能表示旋风分离器对 于各种尺寸粒子的分离效果
• ②、旋风分离器工作 原理 • 适用范围:去除气流 中>5μm的颗粒
• (2)旋风分离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 ①临界粒径:能被完全分离除去的最小颗 粒直径,用于衡量旋风分离器的效率。 • 临界粒径可以粗略地用下式计算:旋风分离器
dC 9B N e u i s
进气口宽度
含尘气体的进口气 速,m/s
颗粒沉降速度 回收率 临界颗粒的沉降速度
3)、完全回收较小粒径的颗粒,可以用 多层降尘层,增加底面积,降低ut.

三、沉降槽
它是一个底部略呈锥 形的大直径浅槽,料 液由伸入液面以下 0.3~1m的进料管加 入,并迅速分散到整 个截面上,液体缓慢 向上流动,清液经溢 流堰流出,而颗粒则 沉于底部,由缓慢转 动的耙汇集于底部中 央的排渣口连续排出。
• 适用于:含固体颗粒较少,且处理量大的 悬浮液。
第二节 离心沉降 • 一、沉降速 度和分离因 素
离心沉降:在 离心力作用下 而发生的沉降 分离过程,称 为离心沉降。
• 在离心力场中颗粒将 与流体在离心力方向 上作相对运动: • 1、惯性离心力(类似 于重力):
2 3 3 uT d s a R d s 6 6 R
多层降尘器公式推导:
H h N
H=Nh
VS VS u Hb Nhb
τ
L H τ t u u t
设单层的生产能力为VS
L H Vs ut Nhb NhbLu NhbLu NbLu Vsn t t t Vs H N Nh N 设多层的生产能力V sn: Vsn NVs NbLu t 即单层的生产能力只有 分为N层时的N分之一 ,
• 2、旋液分离器(自学) • ①用途:旋液分离器是 利用离心力使悬浮液中 的固体颗粒增稠或使粒 径不同及密度不同的颗 粒分级设备。 • ②原理和构造:与旋风 分离器相似。
• ③特点:直径小,圆锥部分长。 • 目的:增大离心力,提高沉降速度,增大 液流行程,有利于分离。
• 3、沉降离心机(自学) • (1)管式离心机 • 构造:主要构件为内径 0.075~0.15m,长1.5m 管式转鼓,转速达 8000~50000r/min,离 心分离因素为15000~ 60000.
d 2 s g 18
dc
18utc g ( s )
18 VS g ( s ) bL
临界粒径
• • • •
(4)降尘器的优缺点 ①结构简单,阻力小; ②体积大,效率低; ③只能分离直径大于50μm的粒子,约为头 发丝直径的一半左右(一根头发丝的直径 平均约为80μm) 。
2 2 2 2 u u d u (h , p h ) , Fd pA 2 2 4 2
• 3、重力沉降速度 •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 重力-浮力-阻力=颗粒质量×加速度
3 d s g 6 3 u 2 d 2 d g - = 6 2 4 3 d s a 6
• 解题思路: • 1)、要求某颗粒能够被完全沉淀下来,理 论上必须满足τ=τt.而满足此条件的粒径 称为临界粒径,故可以用下式计算:
Vs u tc bL
dc
18utc g ( s )
18 VS g ( s ) bL
• 2)、对于小于临界粒径的颗粒,回收率等于:
第四章 沉降与过滤
混合物分离方法: 精馏 均相 混合物分离 多相 过滤
吸收 萃取… 沉降
第一节
重力沉降
• 重力沉降:在地球引力作用下而发生的沉 降分离过程称为重力沉降。 • 一、重力沉降速度 • (一)、球形颗粒的自由沉降
• 1.自由沉降 • 单个颗粒或互不接触和碰撞的颗粒群在 流体中的沉降过程称为自由沉降。 • 颗粒沉降的必要条件: • ①、ρs> ρ流体 • ② 、流体静止
因此,将高度较小的多个单层降尘室 重迭起来,构成多层降尘室,可以增加生 产能力。
• 4.临界粒径 • 某降尘器能够去除的最小颗粒直径即为临界 粒径,用dc表示。对于单层降尘器,临界沉 降速度为:
Vs u tc bL
降尘室的底面积
• 若颗粒沉降位于层流区,则有:
Vs u tc bL
ut
• (二)阻力系数 • 1.球形度Φ S P
S
与颗粒体积相等 的一个圆球的表 面积
颗粒的外表面积 • 2 .Re=dutρ/μ ζ=f(Re,Φ) ,Re的定义不变,但流速要用 沉降速度:
•阻力系数ζ=f(Re,Φ)
• 3、不同区域的ζ值和沉降速度计算式 4 (10 Re 2) 斯托克斯 • 1)层流区(
离心沉降速度是重力 沉降速度的5~2500倍
• 二、离心沉降设备 • 1、旋风分离器 • (1)构造与工作原理: • 旋风分离器是利 用离心沉降原理从气 流中分离出颗粒的设 备。人类是从自然界 的旋风得到的启示。
2011年四月,美国发生龙卷风图。
• ①构造 :对于标准形 旋风分离器,只要规定 出其中一个主要尺寸, 如圆筒直径D或进气口 宽度B,则其它各部分 的尺寸亦确定。
各种尺寸的颗粒被分 离出来的质量分率 B、粒级效率
C1i C2i pi 100% C1i
出口气体中粒径在第i 段的颗粒浓度
粒径在第i段的颗 粒的粒级效率
进口气体中粒径在第i小 段的颗粒浓度
• ③分割粒径(d50):若含尘气体中某直径 颗粒能够被去除50%,则该颗粒的直径称 为分割粒径,用 d50表示。对于标准型旋风 分离器 : D 旋风分离器的 d50 0.27 u i ( s ) 圆筒直径,m
• • 当加速度为零时颗粒便作均速运动,此时 的速度称为沉降速度,用ut表示。
3 3 u 2 d 2 d s g d g - 6 6 2 4
ut 4d s g 3
阻力系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