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2018届江西省赣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精品

2018届江西省赣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精品

江西省赣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18年2月本试题分第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炭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共45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近年来,非虚构写作成为一种颇受关注的文学现象,尤其是《人民文学》从2010年开始设置“非虚构”栏目,先后发表了《中国在梁庄》《拆楼记》《女工记》等一大批作品。

与此同时,不少批评家也开始关注这一问题,有的甚至认为非虚构写作“已经在打破传统文学思维乃至文学秩序的‘新的生机、力量和资源’的意义上,成为一种新的文学可能性”。

在我看来,提倡非虚构写作,对于纠正当代文学中出现的虚构之无根性、虚构文学与生活世界的隔膜越来越深等问题是有益的,却也不宜过分放大其作用与意义。

我们无法给“非虚构”一个相对确切的、有效的界定。

非虚构强调“非”,即所写的不是虚构的,而是真实存在的。

不少非虚构的实践者与提倡者又强调,非虚构中可以有变形,甚至可以在某些方面大胆虚构。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种模糊感觉的指引下,非虚构写作内部出现了许多陷阱。

比如说,非虚构写作强调直接经验的呈现,强调对现实的直面,这就使得经验与现实压倒一切,从而构成对写作者和文学自身的束缚。

不少非虚构作品均以自述或旁观的形式讲述农民入城打工的经历,借以呈现乡土中国与城市中国的变迁。

这些作品中的人物在一个工业化或后工业化的时代,除了努力改变自我,别无他法。

安徽省滁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安徽省滁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卷2018 .2考生注意:1 本卷分150 分,考150 分。

2.回答題,出每小答案后,用笔把答卡上目的答案号涂黑。

如需改,用橡皮擦干后,再涂其余答案号。

回答非,将答案写在答卡上。

写在本卷上无效。

考束后,将本卷和答卡一并交回。

3.本卷命范国:高考范。

一、代文(35 分)(一)述文本(本共 3 小, 9 分)下边的文字,达成1~3 。

意,是所有秀的共同特点。

凡是好的文学作品,无小、散文、等,其本都是,或许,都是充意的。

完莫美的小小集——《印象》,我的种感就更为明。

我相信,美在作每一篇小小的候,必定是作一首首在写的;否,是以这样意盎然的。

种意,最直接的感是来自他的言。

莫美小小的言,以朴、真生、自然流,不雕、不造作、不晦,娓娓道来,在舒散淡的表达中,使作品体出一种化的特点,呈出一种特的境界,展現出一种自然天成之美。

如《牛不知道自己的力气有多大》中的“斜阳西沉,霞天”“山脚下,小河旁,水田里,一牛,一个人,似乎未,其在” “ 耙泥″“抽了老黄牛一鞭”等句频频出,好像《》的“一三唱”,神韵实足。

有的自己就是一首,如《温海垂》中温海迷人风景的描绘:“湖周青山,丛林茂盛,空气清爽,一不染。

湖水自然澄澈,色多,春湛,夏碧,秋斑,冬翠⋯⋯”就是一首山川。

种意,骨子里来自于作者史、社会、生活的深刻思虑。

中国作原副主席:“莫美先生不以亦步亦趋、芸芸众生眼中的‘美’ 美准,种‘莫美’的文学价追求,得称道。

”像典名篇《牛不知道自己的力气有多大》就含着作者“三” 、人的自我和醒等主的追和哲学思索,不只深刻,并且示出“多多解的篇气象”。

像《温海垂》《老客》等,在看似散淡的表达中,寄寓政治、社会、人生等的深度思虑和表达。

比那种着重情起伏波折的写法更功力。

莫美善于在小小中奇妙运用象征种极易生意的手法,如《路》《子》等,完好能够当成充象征意味和真理思虑的散文来。

种意,受益于人物的生塑造。

一些小小作者,受小小文体限制,常常着重故事的出奇出新,表达的千回百,而忽视人物的塑造。

深圳市翠园中学2018届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深圳市翠园中学2018届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③应继续改造和重塑国民性。小说中的民众猎奇逐利,进而发展到利欲 熏心,疯狂破坏,这揭示出国民性中卑劣的一面。(答出一点给1分,答 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5分。如果有其他思考,只要结合作品,言之 有理即可)
文学类文本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
实用类文本阅读
• 7.(3分)B(“无印量限制、制作成本低”不属于传播优势) • 8.(5分)A、D(B项,“首度超越传统报刊”错,在2014年就已超越。
出民乐创作“本土化”的形式相对薄弱的原因。 • C.作者引用费孝通的观点,以经济全球化做对比,指出多样化才是文
化全球化的特征,论证了民乐创作形式“本土化”的必要性。 • D.作者在结尾对中国民乐创作形式“本土化”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具体
的步骤,期望中国民乐将来也可以被模仿并走向世界。【“提出了具体 的步骤”错,文章只是提出期望,并没有具体步骤】
(不能不这样做),即使是死也毫无遗憾。(5分。大意2分,“从”“ 虽”“恨”各1分)
文言文阅读
• (2)璟乃退归东都私第,屏绝人事,以就医 药。
• 宋就退休回到东都私人府第,杜绝人事交往, 来(专心)求医问药(保养身体)(5分。大 意2分,“私第”“屏绝”“就”各1分)
古代诗歌阅读
古代诗歌阅读
朝隐知顿/使王怡并失于部伍/上令黜其官爵/ • D.其秋/驾幸东都/次永宁之崤谷/驰道隘/狭车骑停拥/河南尹李
朝隐/知顿使王怡/并失于部伍/上令黜其官爵/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 (1)臣必知言出祸从,然义激于心,虽死不恨。 • 我一定知道说了这样的话,祸患紧跟着就会来到,然而内心被正义激励
文言文阅读
•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其秋/驾幸东都/次永宁/之崤谷/驰道隘狭/车骑停拥/河南尹

山东省潍坊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

山东省潍坊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

山东省潍坊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2018.1注意事项:1.本试题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回答非选择题时,用黑色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尽管有很多人希望自己能够创作出超越时代、具有永恒意义的作品,但一个基本的问题是,人无论如何都难以脱离自己生活的土地而飞翔。

创作也同样如此,企图漠视、回避、拒绝现实都是不可能的。

任何一个时代的优秀文艺都是这个时代现实精神及其发展必然性的表现。

它们或者呼唤新的社会理想出现,或者表现特定现实中人们的生活与努力,或者揭示出这一时代现实生活中人们的精神世界与情感追求。

有一种观点认为,表现现实,就不能回避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所以必须以批判的眼光来揭露现实中的负面现象。

对这样的观点需要进一步分析。

一种立场是为批判而批判,为揭露而揭露,看不到战胜这些困难、挑战的强大力量。

这样的作品与现实不符,难免片面、浅薄,会消损其思想深度与艺术魅力。

另一种立场是,在直面问题的同时,表现社会生活中的爱、正义、理想,并给人以未来与希望。

对这些负面现象,不是不要反映,而是要解决好如何反映的问题。

而真正具有强大艺术魅力的作品总是要给人以前行的力量。

还有的人认为,创作最关键的是要写出超越时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命状态,至于是不是表现了现实生活,并不重要。

这种观点当然是有问题的。

我们提倡艺术表达的百花齐放,也倡导表现各种各样的题材。

但是,不论什么样的题材与手法,都难以脱离作家艺术家生活的现实。

即使是那些历史题材、魔幻题材也是现实生活的某种反映。

它们并不一定表现现实生活中的人与事,但依然彰显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精神与智慧,依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情怀。

山东省滨州市2018年届高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试题及答案

山东省滨州市2018年届高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试题及答案

山东省滨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语文试题试卷种类:A2018.1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势必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毎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变动,用橡皮擦洁净后,再选涂其余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此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1?3题。

目前,兼顾推动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任务。

统筹推动“双一流”建设,需要对中华优异传统文化中的教育思想进行创立性转变、创新性发展。

我国古代书院的优异传统特别是此中的“成人”教育理念,对此刻教育很有启迪意义。

书院“成人”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去功利化。

宋朝大儒朱熹以前严苛责备当时的官学已成为学生追求富贵荣华之所,不过培养学生在科举考试中获得成功,这种教课只会“促其嗜利苟得、唐突无耻之心,殊非国家之因此立学教人之本义也”。

以前主持中兴岳麓书院的张栻也明确反对功利化教育,以为书院教育“岂特使子群居佚谈,但为决科利禄计乎?”他和朱熹相同主张经过创立书院恢复孔子的“成人”教育理念。

古代教育家责备的功利化教育,相同存在于今世教育中。

比如,片面鼓励学生以考上重点大学为独一目标,大学不过着重于知识技术的教育培训,使得学校教育不可以突出以人为中心,不可以很好地培育学生的人品、能力、综合素质,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古代书院重申人品教育的重要性。

南宋期间的《白鹿洞书院揭露》综合了初期儒家“成人之教”的教育理念,特别重申人品教育的重要性,要修业生“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悔过”“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从自我修身、待人接物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引。

南宋理学代表人物陆九渊明确反对片面的知识教育,重申念书多少其实不是权衡一个人质量高低的独一标准;念书不多的一般人,只需心地纯正,也能够成为君子。

河北省定州中学2018届高三(高补班)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

河北省定州中学2018届高三(高补班)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

河北定州中学高四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 经过十多年的艰辛拼搏,他总算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成功忝列世界一流运动员,成为国人的骄傲。

B. 南京出差期间,我顺道去阔别多年的恩师府上拜访,并请他指点我新近完成的一篇作品,受益匪浅。

C. 两袖清风是老杨的为官之道,对于下属朋友的不情之请,他总是一概拒绝,反倒赢得了大家的尊重。

D. 今年的全球互联高峰论坛上,几位后学的演讲引起了大咖们的浓厚兴趣,真可谓江山代有才人出。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伦理观念、价值准则和行事方式,海峡两岸在家风、家训方面同根同源,一脉相承。

B. 中国的结构性改革不但取得了巨大成果,而且改革任重道远,中国还需在前期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结构性改革。

C. 老百姓对一个政党的评价的好坏,最大的因素就是腐败。

对病人来说,治不好肿瘤保不住性命;对政党而言,治不了腐败保不住政权。

D. 高新科技园区以智力密集为依托,以开拓新产业和高科技成果为目标,不断促进科研教育与生产相结合。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选自《水浒》,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章回体小说,金圣叹推荐它为“六才子书”之首。

B. 沈从文,现代小说家。

其作品熔生动丰富的社会风俗画和优美清新的风情风景画于一炉,展示人性的真善美,民俗的淳厚善良,充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返璞归真的牧歌情调,小说《边城》是其代表作。

C. 契诃夫是19世纪后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以短篇小说和戏剧著称于世。

代表作品《小公务员之死》《凡卡》《变色龙》《第六病室》,戏剧《万尼亚舅舅》。

他与美国的欧·亨利、法国的巴尔扎克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D. 《归去来兮辞》的“辞”,属于赋的一种;《滕王阁序》是王勃南下探亲即席赋诗并写下的序;《陈情表》是李密写给晋武帝的一篇文书,古人有“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的评价。

安徽省滁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安徽省滁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意,是所有优秀艺术的共同特征。

凡是好的文学作品,无论小说、散文、戏剧等,其本质都是诗,或者说,都是充满诗意的。

读完莫美的小小说集——《印象》,我的这种感觉就更加鲜明。

我相信,荚美在创作每一篇小小说的时候,一定是作为一首首诗在写的;否则,是难以如此诗意盎然的。

这种诗意,最直接的感觉是来自他的语言。

莫美小小说的语言,以质朴简洁、真实生动、自然流畅见长,不雕饰、不做作、不隐晦,娓娓道来,在舒缓散淡的叙述中,使作品体现出一种诗化的特色,呈现出一种特别的意境,展現出一种自然天成之美。

如《牛不知道自己的力气有多大》中的‚夕阳西沉,红霞满天‛‚山脚下,小河旁,水田里,一头牛,一个人,似乎未动,其实在动‛‚压耙带泥″‚抽了老黄牛一鞭‛等语句反复出现,如同《诗经》的‚一叹三唱‛,韵味十足。

有的本身就是一首诗,如《温海垂钓》中对温海迷人景色的描写:‚湖周青山环绕,森林茂密,空气清新,一尘不染。

湖水自然澄澈,颜色多变,春湛蓝,夏碧绿,秋斑驳,冬苍翠……‛就是一首山水诗。

这种诗意,骨子里来自于作者对历史、社会、生活的深刻思考。

中国作协原副主席谭谈说:‚莫美先生不以人云亦云、芸芸众生眼中的‘美’为审美标准,这种‘莫美’的文学价值追求,值得称道。

‛像经典名篇《牛不知道自己的力气有多大》就饱含着作者对‚三农‛问题、人的自我认识和觉醒等主题的现实追问和哲学思量,不但深刻,而且显示出‚多义多解的长篇气象‛。

像《温海垂钓》《赵老请客》等,在看似散淡的叙述中,寄寓对政治、社会、人生等的深度思考和表达。

这比那种注重情节起伏曲折的写法更见功力。

莫美还善于在小小说中巧妙运用象征这种极易产生诗意的手法,如《路》《汉子》等,完全可以当做充满象征意味和哲理思考的散文诗来读。

这种诗意,得益于对人物的生动塑造。

一些小小说作者,受小小说文体限制,往往注重故事的出奇出新,叙述的千回百转,而忽略对人物的塑造。

江西省赣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江西省赣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赣州市2017~2018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期末试题2018 年2月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时使用0.5 毫米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炭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第Ⅰ卷阅读题(共70 分)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文化交流的整体态势上看,近年来,我国的文化贸易渠道得到了扩展,但这一扩展在戏曲领域并不明显。

戏曲出口作品结构仍然单一,多以海外旅居华人为主要消费群体。

从交流路径上看,目前我国的戏曲院团大多仍然沿用文化交流的出口渠道,而非纯粹的商业运作模式进入外国文化市场。

从品牌建设上看,我国现在还没有能占领国际市场的戏曲文化产品,尤其是被人们广为接受的品牌性戏曲产品。

对于传统艺术来说,我们不能片面地以贸易中的经济数据来评价。

作为公共品或准公共品,文化艺术产品本身就有超越物质以外的影响和作用。

传统艺术是一个国家文化的符号性象征,积淀体现着国家民族的历史与文化。

不可否认的是,文化产品的贸易水平也可以是衡量一种文化产品在世界范围内被观众接受的直接标准。

从文化贸易的内容来说,戏曲艺术是一种现场表演艺术,不同于影视文化这样的大众文化产品,现场表演艺术很难进行规模化的生产和大众化的复制传播。

从文化经济学角度看,作为现场表演艺术,它又存在“成本疾病”,其创作成本并没有因为技术的发展而降低。

最重要的是,文化经济学认为,在文化贸易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文化贴现。

文化贴现,指因文化背景差异,国际市场中的文化产品不被其它地区受众认同或理解而导致其价值的降低。

相对于大众文化产品,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在对外传播活动中的文化贴现更加明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当前,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任务。

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需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教育思想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我国古代书院的优秀传统尤其是其中的“成人”教育理念,对当今教育颇有启发意义。

书院“成人”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去功利化。

宋代大儒朱熹曾经严厉批评当时的官学已成为学生追求功名利禄之所,仅仅培养学生在科举考试中取得成功,这种教学只会“促其嗜利苟得、冒昧无耻之心,殊非国家之所以立学教人之本意也”。

曾经主持复兴岳麓书院的张栻也明确反对功利化教育,认为书院教育“岂特使子群居佚谈,但为决科利禄计乎?”他和朱熹一样主张通过创办书院恢复孔子的“成人”教育理念。

古代教育家批评的功利化教育,同样存在于当代教育中。

例如,片面鼓励学生以考上重点大学为唯一目标,大学只是偏重于知识技能的教育培训,使得学校教育不能突出以人为核心,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格、能力、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古代书院强调人格教育的重要性。

南宋时期的《白鹿洞书院揭示》综合了早期儒家“成人之教”的教育理念,特别强调人格教育的重要性,要求学生“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从自我修身、待人接物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

南宋理学代表人物陆九渊明确反对片面的知识教育,强调读书多少并不是衡量一个人品质高下的唯一标准;读书不多的普通人,只要心地纯正,也可以成为君子。

他创建象山精舍讲学,就是为了实践其教育理念。

当代教育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忽视人格教育的问题,出现了片面知识化、商业化的倾向。

这实际上也是一个世界性问题。

当今中国教育可以吸收古代书院重视人格教育的优良传统,努力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古代书院还将“成人之教”引向家国情怀培养。

书院教育的“成人”并不是“独善其身”的自我人格完善,而是要求将自我人格的完善与家国天下的事业结合起来。

史书记载:“长沙之陷,岳麓诸生,荷戈登陴,死者十九,惜乎姓名多无考。

”宋末岳麓书院学生参加抗元斗争,大都壮烈牺牲,这正是“见危授命”的“成人”作为。

201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主持召开教育面向21世纪国际研讨会,将“学会关心”作为本世纪教育的基本方向,与会专家学者希望教育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和国家、关心人类的生存条件,等等。

这正与我国人文教育传统相呼应。

(朱汉民《书院“成人”教育理念的当代启示》)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强调古代书院教育的启发意义,旨在引起人们对我国高等教育所存在问题的关注。

B.宋代的官学成了学生追求功名利禄之所,大儒朱熹曾经对此提出过严厉的批评。

C.陆九渊反对片面的知识教育,强调从自我修身、待人接物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

D.不只在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当代教育部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忽视人格教育的问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义章从去功利化、强调人格教育和培养家国情怀三个方面阐述了书院“成人”教育对当今教育的启发意义。

B.文章二至四段在论述书院“成人”教育的启发意义时,都采用了古今对比的论证方法,使文章有较强的说服力。

C.文章末段以宋末岳麓书院学生参加抗元斗争,勇于“见危授命”为例,有力地证明了书院“成人”教育的成效。

D.文章全文运用了由总到分的论证结构,首先提出中心论点,然沿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论证,结构严谨完整。

3.报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国古代的书院教育具有优良的传统,巳经形成了一整套系统成熟的“成人”教育理念和方法。

B.不只是现在,在古代,中国同样存在着教育功利化的问题,一些有识之士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

C.学校教育不能只强调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培养学生的人格、能力、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D.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这是我国人文教育的传统,也是当今部分中外教育专家学者的共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限期拆迁袁省梅土尘轰隆隆呼啸着来了,又呼啸着跑了。

婆婆坐在尘雾里,坐在修鞋箱子后,一动不动。

土尘小下去时,工程队的胖子队长奓着浑圆的胳膊,踩着砖块瓦砾,粗短的腿一跳一跳的,像个孩子般蹦跳着来了。

胖子叫婆婆让开,推土机挖掘机可不长眼,砖头水泥疙瘩可不长眼,伤了您,我可赔不起。

婆婆伸出三个手指,说,三天,缓上三天等不上我的八哥,我保准离开。

胖子说,十天前,您就说缓三天。

要是活儿不催得紧,就是缓上三十天三百天,我也一点意见没有,谁家没个难心事。

婆婆指着她身后的房子,说,八哥认得房子还有这墙上的画,我老了,八哥再见我,她肯定不认得了。

婆婆说着,脸上就滚下两行清泪,黄灰的脸上犁开了般黑湿了两道。

婆婆说,她就是从这条街上走丢的,你再缓我三天,说不定她就回来了,她要是回来了,看不见这墙上的画,又会走丢的。

婆婆扭头给胖子看身后墙上的画。

是一副小孩子的手印画。

婆婆说,是八哥的手印。

八哥小时候发烧给烧坏了,没法上学,可你看她这手印画,像是一个脑子不好的孩子画的吗?八哥印下这手印画后,就高兴得不得了,天天都要在这画前玩,晚上睡觉了,还要光着脚出来看一遍,就担心谁把她的画给偷走。

胖子不看那画,也不听她说,急得嚷,那您不让拆了?不能因为您一家,影响了大家啊。

胖子跟婆婆说话,却把脸扭向站在推土机铲车旁边的人。

都是这个街上的人。

很明显,胖子的话是说给婆婆的,也是说给他们听的。

那些人果然急了。

怎么会不急呢?楼房还在纸上,房子已经拆了,他们在外租房子住。

人们叽叽喳喳地吵嚷比树上的鸟儿还要欢实,话语里全是不满和气愤。

人们都认为,婆婆的孙女都丢了五年了,一时半刻的哪能回来?婆婆挡住不让拆,就是故意地想多要点钱。

有的说,啥钱啊,就是想多要一套房子。

婆婆听见了,脸胀得青紫黄黑,双手紧紧地抓握着平车的横杆,忽地站起,想去跟那些人理论,又想起她要是离开了,没准胖子就会叫推土机推倒房子,又忽地坐下,双手在车杆上攥了又攥,好像那铁的车杆是毛巾,她要拧出水来。

邻居老张来了。

老张说,你不能这么自私,大家在外面租房借房住,拖家带口的,锅碗瓢盆的,容易?都不容易,照我说,你把鞋摊摆到街口,等八哥,也能挣俩钱,照我说,街口的生意肯定比你在这好。

婆婆说不是这么回事,你记得吧,八哥就喜欢这幅画,画要是没了,八哥就是回来了,该有多伤心。

婆婆恳求老张去给胖子说说宽限几天,婆婆说,没准这几天,我的八哥就回来了。

婆婆说,你还记得吧,那天,我就趴在箱子上打个盹,就一眨眼的功夫啊,睁开眼八哥就不见了。

老张说我知道,问题是你再不让开,人家就给你儿子儿媳打电话,叫他们回来做你的工作。

婆婆听老张说叫她儿子儿媳回来,她一下就软了。

八哥丢了后,她一直不敢给儿子儿媳说。

他们打电话问八哥,她就说睡觉了,或者是,出去玩了。

现在,要是儿子儿媳回来,她咋说呢?婆婆扑在墙上,把头抵在手印上,嚎啕大哭,我的八哥啊。

婆婆哭着说,我来拆吧。

机器的轰鸣声没了。

人们吵吵嚷嚷的声音没了。

只有尘埃还在乱纷纷地跳出一团黑白灰黄的雾,腾腾地滚着,飘升,散开……看上去也喧嚣,也嘈杂。

婆婆先是顺着手印用她的修鞋刀子划开一条缝,然后,一只手塞在墙皮下,一只手按在墙皮上,墙皮下的手往上掀,墙皮上的手紧紧紧紧地跟着按,她小心地揭下一片手印,放在修鞋箱子上,又小心翼翼地顺着手印划缝,然后,一只手塞在墙皮下,一只手按在墙皮上,小心地揭下一片手印,放在箱子上。

婆婆揭着墙上的手印,就像她抱着八哥,给八哥喂奶,给八哥洗澡,仔细,认真,缓慢而忧伤。

老张站在一边担心地看着婆婆,叫她小心点,不要伤了手。

胖子不耐烦了,说你这样子到啥时候才能弄完啊?他又对一旁的人说,她有个傻孙子,她也跟着傻了吧。

人们哗地大笑,笑声肆意,嘹亮,没心没肺。

老张的脸黑了,他捡起一块瓦片,指着胖子,你再说一句,你再说一句老子放你的血。

老张在废墟上捡来一本杂志,走到婆婆身边,把书打开,两手捧着,说,放这里吧。

婆婆忧伤地看了一眼老张,看了一眼他手里的书,眼圈红了。

婆婆小心地揭下一片小手印,放到老张手上的书里;揭下一片小手印,放到老张手上的书里。

婆婆的动作轻柔,缓慢,就像是从床上抱起一个婴儿。

刚出生的八哥,那么小,那么小。

粉粉嫩嫩的一团,眼睛却大。

黑的眼睛看着她。

那些红的绿的小手印,就像一枚枚书签,安静地整齐地夹在了书里。

【注】①奓zhà,张开。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头描写了拆迁时尘土飞扬的场面,为人物的出场和故事的开展创设了背景。

B.老张“抢瓦片训斥胖子”“捡杂志放手印画”的细节,表现了他的仗义和对婆婆的同情。

C.小说的结尾意味深长.含蓄地表现了婆婆对孙女的思念以及对孙女归来的期待。

D.小说运用了顺叙、倒叙等多种叙述方式,使得情节更加完整,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5.小说在描写婆婆这一形象时运用了哪些方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5分)6.小说借“拆迁房子”这事件,反映了当前的一些社会问题,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公共图书馆是由国家中央或地方政府管理、资助和支持的免费为社会公众服务的图书馆。

与专业图书馆不同,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可以针对儿童到成人,即所有的普通居民,提供非专业的图书(包括通俗读物、期刊杂志和参考书籍)、公共信息、互联网的连接及图书馆教育。

这类的图书馆也会收集与当地地方特色有关的书籍和资讯,并提供社区活动的场所。

(摘自《百度百科》)材料二目前中国已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图书馆服务网络,但从全国来看,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仍比较突出,特别是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效能不高的问题还普遍存在。

数据显示,2016年,东中西部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量分别为0.86册、0.43册和0.49册,特别是中西部边远贫困地区普及水平偏低。

对此,中国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司长张永新指出,《公共图书馆法》的施行,为贫困地区图书馆普及“不掉队”给予了保障,“法律还要求建立从国家到省、市、县、乡、村六级的公共图书馆设施网络。

法律要求,要充分地利用好图书馆的现有设施,实行免费开放,向公众提供文献信息查询、借阅服务,开展公益性讲座、阅读推广、培训和展览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提出要建立县级图书馆总分馆制,加强与学校、科研机构等领域图书馆交流合作的方式,促进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向城乡基层延伸,提高服务效能。

”(王洹星《〈公共图书馆法〉将于2018年1月1日起实施助力健全完善文化法律制度》)材料三材料四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建设和管理,各级政府责无旁贷,法律在这方面也作了明确的规定,《公共图书馆法》对接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各级人民政府是承担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建设和管理的责任主体,规定了政府在公共图书馆设设施建设监督考核制度保障的职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