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纲-战略之道
王志纲策划思想体系梳理

王志纲策划思想体系梳理王志纲策划思想的核心就是方法论。
只有掌握了王志纲策划思想的方法论才能领会王志纲策划思想。
一、人的描述1、受制于人的人,灵魂是跪着的;欲制他人的人,灵魂是坐着的;具有独立人格的人,灵魂是站的。
2、未来的市场竞争除了钱以外,特别是智慧,特别是人才,特别是操作能力都是财富,市场和品牌是做出来的。
没有人才,有再多的钱都是没有用的。
整个社会重新站在新的基础上,进行重新的平衡、整合、摊牌。
我想,最终会公正地对智慧者、资产重新开一个清单的。
然后大家都会对知识、智慧产生新的认识。
3、文化人切入到经济运作中,以产业方式运作文化,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思想,体验复杂的人生,还可以把新的观念,新的信息带入现实中,以帮助那些因财富升值而文化品位相对欠缺的商界巨子。
4、分钱都存入银行。
5、把挣钱当作手段可以与天使共舞,把挣钱当作目的可以与魔鬼共眠。
6、性格决定命运,思路决定成败。
二、中国整体经济大形势的分析1、策划政府:一般说来,政府是经济法律、市场规范、企业行为准则等等的制定者、评判者、执行者,而不是商业行为的参与者。
正如体育比赛,政府是裁判员,而不是运动员。
政府不应该参与市场竞争,而只是履行法律赋予的规范和裁决市场的职能。
但是在中国社会经济转型期,在中国这种政府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转向地方分权、企业拥有更多地自主权的多元化经济体制的时期,在政企没有完全分开的条件下,在政府实际上既有裁判员又有运动员职能的条件下,市场策划就必须充分考虑政府行为,把政府行为作为“资源要素”或者“市场要素”策划进去。
2、当前中国市场的两大特点:(1)已经由“狂热化”向“理性化”转化。
原来靠“一招鲜、吃遍天”时代已经过去。
企业需要营造一种文化,去培养整整几代消费者。
这个工作的挑战性越来越强。
(2)中国的市场不仅从“地不分南北、人不分东西”,到收入差距拉大,不仅形成了东西南北的差距,而且出现了很多明确的阶梯式的消费群体。
已经形成“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格局,形成高、中、低不同的消费层,谁想一览天下已经不可能,三、关于策划业的分析(一)、什么是策划1、策划是整合:(1)策划不是神话,策划家也不是巫婆神汉。
生死抉择——王志纲纵论企业战略之道

生死抉择——王志纲纵论企业战略之道【编者按】中国企业数量众多,但企业的生命周期短,重复着“一年发家,二年发财,三年倒闭”之路。
据统计,中国企业平均寿命较短,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2.5年,与欧美企业平均寿命40年相比相距甚远。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浪潮中,作为最有活力、最为敏感、最能创新的主体,广大民营企业经常会面临生死抉择。
如何运用战略帮助企业起死回生?如何从偶然中寻找必然?如何帮助企业家们实现“惊险一跃”?作为战略咨询专家,近三十年来,王志纲先生深入观察了中国许多区域及企业发展的兴衰成败,助推了无数企业家起于草莽,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由偏于一隅继而走向全国。
受中山大学岭南学院EMBA教育中心邀请,于2013年10月19日在中山大学怀士堂做了《生死抉择——王志纲纵论战略之道》的主题演讲。
王志纲:各位下午好。
今天我站在台上,回想起来很有趣, 30年前开始登台时,坐在台下的人年龄多数比我大,今天往下一看,感慨万千,台下几乎所有人年龄都比我小,所以真是时间催人老,让我想起中国的古话:千金难买回头望;老马识途。
大家都是企业家,有很多人已经很有成就。
我常讲,有两种人是不可以培养的。
企业家,不是职业经理人,老板不能培养。
因为性格决定命运,当老板的人多数具备一些天生的特质。
再者,老板都是从战场中杀出来的,我不相信老板靠培养;再者,如何当爹和当妈,不可以培养,虽然有很多育子的书,但爹妈当得好坏,还得靠自己摸索。
通过教育,很多东西是可以领悟的,但是更多深层次的东西,需要身体力行才能感悟,甚至从中产生顿悟。
特别是老板,如何感悟和顿悟?作为我个人来说,也不是天生从事战略咨询的人,刚才院长已经讲过了,我一开始是新华社记者,干了10年,我的梦想是在记者的行业中当个无冕之王,在国家的发展上能有所推动。
干了10年,特别是伴随邓小平南巡,我写了一系列有关改革开放前沿的东西,影响不小,也算是达到了记者生涯的巅峰。
最后正想展翅高飞的时候,碰到意识形态的管控逐渐加强,一些深入的研究和报道变得不可行。
《王志纲论战略》凝聚人心

《王志纲论战略》凝聚人心
摘要:
1.介绍《王志纲论战略》
2.阐述凝聚人心的重要性
3.分析如何凝聚人心
4.总结全文
正文:
《王志纲论战略》是一本关于战略研究的著作,其中强调了凝聚人心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一个团队、企业或国家的成功,不仅取决于技术、资金或资源,更取决于人心的凝聚。
凝聚人心,就是将团队、企业或国家的成员紧密团结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这样的整体能够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形成强大的合力,共同应对并取得成功。
而如何凝聚人心,是一门深奥的学问。
首先,领导者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愿景,并且能够清晰地传达给团队的每一个成员。
只有当团队成员对目标有共同的认识,才能形成一致的方向,从而凝聚人心。
其次,领导者需要尊重和关心每一个团队成员,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鼓励。
团队成员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需要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这需要领导者的理解和支持。
最后,领导者需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让团队成员能够充分地交流和互动。
通过有效的沟通,团队成员可以更好地理解彼此,形成更紧密的联系。
总的来说,《王志纲论战略》提醒我们,凝聚人心是实现目标的关键。
《王志纲论战略》凝聚人心

《王志纲论战略》凝聚人心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引言:介绍《王志纲论战略》及其作者王志纲
2.主题:本书的核心观点——凝聚人心
3.内容概述:本书围绕凝聚人心展开的论述
4.凝聚人心的重要性:对于个人和企业成功的关键性
5.实现凝聚人心的方法:沟通、文化和领导力
6.结论:总结本书的价值和启示
正文
《王志纲论战略》是著名管理专家王志纲所著的一本关于战略管理的书籍。
本书的核心观点是“凝聚人心”,强调了在现代社会中,只有凝聚人心,才能取得成功。
凝聚人心对于个人和企业的成功至关重要。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团结众人,才能发挥出更大的力量。
同样,一个企业要想取得成功,也需要员工的齐心协力。
因此,凝聚人心是成功的关键。
那么,如何实现凝聚人心呢?本书从沟通、文化和领导力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首先,沟通是凝聚人心的基础。
有效的沟通可以消除误解,增进彼此的了解,从而形成共识。
其次,文化是凝聚人心的灵魂。
一个强大的企业文化,可以引领员工共同前进,形成强大的凝聚力。
最后,领导力是凝聚人心的关键。
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可以通过他的领导力,激发员工的潜能,带领团队取得成功。
总的来说,《王志纲论战略》是一本极具启发性的书籍。
它不仅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凝聚人心的重要性,而且提供了实现凝聚人心的具体方法。
第1页共1页。
“生死抉择——王志纲纵论企业战略之道”演讲对话实录

“生死抉择——王志纲纵论企业战略之道”演讲对话实录2013-11-07王志纲工作室【编者按】二十多年前,通过《珠江三角洲启示录》、《广东与浦东的对话》、《温州与“珠三角”的对话》等一系列代表作,在语言的交锋和互动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辨别出事物的趋势,王志纲也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新闻模式:对话体。
经过二十年战略策划生涯的探索与实践,王志纲与演讲听众的碰撞,又将产生怎样的思想火花?此次王志纲先生在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演讲后与主持人及观众互动的精彩过程,编者进行编辑整理后刊出,以馈读者。
一、提质增效,实业才是中国之根本问:我是做实业的,我现在觉得做实业难做,钱放在银行又贬值,您觉得钱应该往哪儿投呢?如果做服装,您觉得还可以走下去吗?王志纲:我建议你两句话。
第一句话,千万不要学一些温州佬。
现在好多温州佬,从实业里面跳出来,热衷搞金融,下一次洗牌的时候,他们就要前功尽弃。
第二句话,如果你的实业还有成长空间的话,一定要坚守。
实业才是中国的根本和基础,关键是我们不要再做粗放型的实业,下一步要提质增效。
服装大有用武之地,中国是全世界时装大国,但是经济的形态要分阶段。
服装大国发展分三阶段:第一阶段是出卖劳力,广东看起来做服装,但是其实是卖劳力,比如说生产一件衬衣,可能西方卖1000块钱,我们就赚了一块钱,这就是卖劳力;第二阶段是卖产品,现在全世界很多国家,比如说韩国,卖的是产品,占据了产业链的高端,回报率比较高;第三阶段卖的是品牌,卖的是生活方式,卖的是服务,卖的是时尚,比如法国。
我们的一个丝绸手巾,在中国100块钱,在法国卖一万块钱,还有人拼命抢。
中国现在奢侈品的消费市场非常大。
关键是我们今天没有到这个阶段,我们就简单放弃了,以为就没得做了。
其实不是这样的,未来空间大把。
但是我们要从数量往质量方面转变,从产业链的低端往产业链的高端走。
自古华山一条道,千万不要把你的钱乱投了,回过头好好搞你的实业。
(全场鼓掌)二、产业转型,为经济插上“移动互联网和金融”两个翅膀问:中国未来投资会趋向什么方向?王志纲:未来中国,我概括为一体两翼。
王志纲口述、王健林

王健林这种人,真是叫吃着碗里,盯着锅里,看着田的王志纲口述王志纲无疑是地产界一道耀眼的景观,在房地产发展变化的前沿,总看见王志纲的身影,与泛地产伴随而来的是“泛王志纲”:王志纲北至呼伦贝尔,西至成都,“指点江山,呼风唤雨”;王志纲的大作一本本出版;王志纲四处传道,成为各地产论坛的“主菜”。
从现在到未来10 年,中国的企业家如果做到1 亿、2 亿我不管你,如果做到10 亿以上,想要腾飞,必须要懂得跨界与整合,这一点最成功的例子就是王健林。
自打10 多年前,中国开始评首富以后,你方唱罢我登场,城头变幻大王旗,各种首富都有,但是很多都是不靠谱的,我认为真正比较靠谱的首富,杨国强算一个,还有今年评出来的首富算一个,就是王健林,王健林的净资产,按照福布斯的说法是860 多亿,还有的算法是1600 亿,还有人说如果上市的话,王健林应该亚洲首富了,两、三千亿都是有可能的。
大家看到突然冒出来一个新首富的时候,其实都是说不清楚万达,但是我作为他的战略合作者,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他是怎样在战略上抉择的,是怎样找到一个最适合他的发展方向,从而在短短时间里,从白手起家,成为中国乃至亚洲首富的,我把这一句话叫“跨界与整合”,这一点将会在中国10 年起作用,从现在到未来10 年,中国的企业家如果做到1 亿、2 亿我不管你,如果做到10 亿以上,想要腾飞,必须要懂得跨界与整合。
这一点最成功的例子就是王健林。
我讲一下和他参与合作的一件重要的事情,2008 年8 月份,王健林给我打了很多次电话,希望我在战略上参与他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他想开发万达发展史上的第二个模具,第一个模具就是你们看到的万达商业广场,万达商业广场分三代产品——初级、中级、高级。
高级就是所谓的城市综合体,50 万—100 万平方米的。
为了开发这个模具,王健林把自己定位为房地产运营综合定制商,开发的过程用了10 年,第一代产品是10 万平方米左右,那时候王健林发挥他的优势,把中国城市化过程当中,最急需大百货,比如说沃尔玛、家乐福整合在手里,然后他跟沃尔玛、家乐福说,你们不是想进入中国吗?你们对中国水土不服,我可以减少你进入中国的成本,让你一步到位,就直接落户你所需要的城市,这是其一。
著名城市策划人王志纲纵论佛山战略定位

烧饼”造成的。
今天这样定位,明天那样定位,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搞得大家都厌烦了,所以有些人觉得不需要定位。
这些情绪是可以理解的,我觉得关键是有没有一个科学的定位。
我们前些年出了一本书叫《找魂》,影响很大,为什么?其实书中就是我们为中国一些城市做策划的感受,这个过程如果用中国式的语言来总结应该叫“找魂”,就是城市定位,说实话就是“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该向哪里去?”如果不搞清楚这些问题,想到什么做什么,非出大问题不可。
人们有一句话,改革开放初期说的,叫“小船好调头,大船好冲浪”,这句话反过来说就是“小船难冲浪,大船难调头”。
比如佛山,改革开放初期,它就是一艘小船,那时是放手发动群众,怎么整都行,村村点火、户户冒烟,但是现在不一样了,佛山已经是一艘大船。
此时此刻,在新的时期、新的空间,必须要用新的眼光来回答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该向哪里去?这三个问题,就叫定位。
克服同质化关键在于定位在于“找魂”城市定位要有一套科学的方法、科学的坐标体系,要像庖丁解牛那样。
现在,佛山提出要寻找发展的战略问题,能够意识到这个问题,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
城市定位有两个关键词是离不开的,就是…错位经营‟和…差异竞争‟,因为城市化和城市发展最忌讳的是同质化。
由于没有原创性的思维,由于找不到自己城市的…魂‟,出去考察的结果是,到大连看到了一个大广场,就都去搞大广场,到宁波看到搞滨海区,就都搞滨海区,怎么能不同质化?我们这些年在四川成都和云南丽江做了很多探索,就是探索…错位经营、差异竞争‟。
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都在于方法上的突破,在于定位,在于…找魂‟。
记者:那么从普遍意义来说,考虑一个城市的定位,我们应该从哪些角度来观察和思考呢?王志纲:佛山怎么定位,我说不清楚,因为没有调查。
但是对于城市定位,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其中至少要包含几个元素和关键词。
第一,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其中一关键词是“城市化”。
目前的现状是整个中国正处于几千年来未遇的高速城市化,佛山的城市化早超过50%了,而且还在加速,直到70%之前,城市化都会非常快。
王志纲工作室首席策划师王志纲正在演讲

王志纲工作室首席策划师王志纲正在演讲。
演讲题目:地产困惑与解决方略由南方日报报业集团举办的《中国地产领袖年度峰会——2004中国地产分水岭高峰论坛》于3月26日―28日在广州广东大厦隆重举行。
论坛嘉宾将围绕地产话题畅所欲言,交流碰撞,探讨中国房地产战略发展方向。
以下是嘉宾王志纲的演讲实录:王志纲:现在我发现,中国的房地产已经到了乱花渐迷人眼的时候了。
现在已经91年、92年启动到现在是12、12年的时间,经过了几个的过程,第一个过程叫炒家的时代,91、92年到93年国家的宏观调控是一个标志,所有的人都在想进入房地产,这时培育了中国最早的一批房地产商,特别是一些人到海南进行投机拿到钱去到上海、北京,现在在中国的房地产界获得了话语权,而且是颇出风头的房地产商们。
中国房地产还有一个启蒙阶段,也是一个全民地产的阶段,是极其不正常的,但是也为中国后来的房地产走向正规和专业,积蓄了力量,培育了一批人马。
第二个阶段,93年到97年,基本上是一个调整的阶段,这个时候在整个中国,特别是除广东以外的整个中国的广大地区,基本上谈不上正规的房地产。
我记得那个时候我们做过一个统计,广州当时的房地产,民间的购买力是60%,深圳是70%,那么一个地区,它的市场结构,个人购买占的比重越大,说明市场化的程度越高,个人购买占的比重越小,说明市场化的程度越低。
98年为例,这个时候的北京尽管是一枝独秀,形势很好,出现了一批房地产界的大腕和企业,但是我开了一个玩笑,我说无非是建筑公司假冒化,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房地产开发商,只是象建筑公司盖房子,最后批发买给集团。
这时北京的房地产市场,98到02年是非常好做的,任何人只要拿到地会盖房子,只要明白部长、厅长、科长、司机住什么房子就可以了,这时培育了北京最早一批看起来很美很雄壮但是实际上弱不经风的一批发展商。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过程,南边以广东为代表的已经非常市场化了,但是北边以北京为代表的还在走批发的道路,两个市场绝对不一样,广东由于过早的市场化,所以在房地产的规划、设计、园林甚至一直到营销,最后到物业管理,都是走在中国的前列,这并不是广东人聪明,而是市场经济所使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志纲:战略之道
王志纲:战略之道作者:佚名
时间:2008-10-2
浏览量:
、什么是战略之道
〖解读:做复杂的事情需要策略;而涉及到竞争与合作,我们更需要战略〗
美国人纳什研究竞争与合作而开创划时代的博弈论,并提出了获得诺贝尔奖的”纳什均衡”。
博弈的本意是弈棋,高手下棋是一种智力竞技,不用战略是不可想象的;有意思的是,Game在英语中又是游戏的意思,在西方大行其道的战争游戏《Starcraft星际争霸》和经营游戏《Simcity3000模拟城市》都被归类为SLG。
这严肃科学和轻松娱乐之间的交结点,也正是吸引无数科学家和思考者的战略之”道”。
似乎有”卖弄”学术理论的意味。
王老师反复提醒我们,工作室做的事情不是学术理论,而是介于”学”与”术”之间的”道”。
我们一
直走在战略之道上。
2、战略无所不在,未来世界战略为王。
中国改革开放的二十年,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一个亚洲大国的崛起令世界为之震撼,但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还处于生产链的低端和消费链的末端;未来十年二十年,才是中国真正由大国走向强国的关键时期,中国正在一条通向未来的全球跑道上,由追赶转为超车,国与国之间在资源、技术、军事和政治等方面的竞争与合作、产业全球化和wTo、主权独立与区域联盟,文化冲突与融合等等方面,会有更多挑战和抉择,也更需要战略的把握。
像南水北调、青藏铁路、边贸和石油管道运输、韩国之窗、对台合作、上海世博会、北京奥运会这样的国家级和国际间的战略工程,也开始由行政主导慢慢开始引入战略咨询机构。
对于区域和城市也是一样的道理。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地区差距的拉大,东中西部城市的区域联合和竞争愈演愈烈,几个经济圈之间也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为了增强自身实力,各种区域战略纷纷出台,从大珠三角到泛珠三角,广佛一体化、深港一体化,长三角搞出15+1,
东北也不甘示弱,两会后武汉1+8经济圈借中部崛起之号召也开始名正言顺地亮出旗帜。
城市化达到一定比例后,城市也纷纷进入青春期,现代服务业、城市客厅区这样的第二性征开始出现,也有了更多少年维特的烦恼,以及脱胎换骨的需求。
我们去年在西部所做的成华区城市复兴战略报告,上海的奉贤战略,广州佛山地铁项目等等,已经开始涉足城市和区域发展战略。
企业也在呼唤战略。
正如那句着名的英格兰谚语所说:对于一艘没有方向的航船,任何方向的风都是逆风。
据悉全球500强都已相当重视和制订中国战略,而迈出国门的本土企业,例如中石化、联想、包括我们的企业客户红蜻蜓企业也在制订全球化战略,其他更多的企业,将在这个战略时代中艰难生存。
过去说落后就要挨打,今后的世界将是没有战略就要挨打。
在为外资企业制订中国战略和为中国企业制订全球战略方面,咨询机构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3、东方战略,本土机构
伟大的博弈论,发展到今天仍不成熟,其根源在于试图用模型和量化去解决均衡的课题。
但在复杂的现实世界中,却面临因方程式无穷大而无法求解的尴尬局面,只好期待发明更快的电脑来解决这一课题。
对于是否能发明出战略电脑我以为不然,再高的计算能力,也无法解决上述的战略课题。
理性的西方人在战略方面还得向东方人学习。
东方伟大的文化成就,首推老庄之道、韩墨之道和孔孟之道,他们几千年前早已破解了战略的密码和基因,阐述和解决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方方面面的课题,其秘诀就在于一个字”道”。
道,既是通往成功的捷径,也是万物圆通的环路,更是中庸和谐的正途。
道,是把握事物的关键,也是超越形而下的万物之魂。
道,是达尔文无法理解的兼容并蓄、竞合共生的自然法则。
中国是文化古国,过去战略行业并不发达,麦肯锡这些国外战略机构在中国也有很大市场,但涉及国情民生、文化渊源等深层次的内涵时,西方理论和经验往往难派用场,而深谙东方之道的中国本土战略咨询企业则大有可为。
工作室正是中国本土战略咨询机构中的一员,而且立志成为”中国的兰德”。
王老师是典型的东方思想家,在他的领导下,工作室的策划思路也是暗合了东方战略之道。
去年工作室做的项目黄山”云中仙境新黄山,梦里江南古徽州”、厦门瑞景新城”家住瑞景,拥有厦门”、宝鸡法门寺”当代佛教中心”、园博会”海天一色,两岸同根”乃至更早的99昆明世博会”万绿之宗,彩云之南”,武夷山”千载儒释道,万古山水茶”,在策划功能的同时,更抓住了文化的灵魂,也实现了从策划到王志纲:战略之道作者:佚名
时间:2008-10-2
浏览量:规划再到推广的一脉相承,一气呵成。
除了我们工作室之外,还有更多的本土战略咨询机构也在摸着石头过河。
我相信不远的将来,战略咨询行业将随着中国战略时代的到来
走向新的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