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厂计算说明书要点
给水厂设计说明书-计算书要点

设 计 说 明 与 计 算 书一、设计项目某城市给水厂给水处理工艺初步设计二、给水处理工艺流程混凝剂 消毒剂原水 混凝池 沉淀池 滤池 清水池 二级泵房 用户脱水机房 污泥处理三、设计水量水处理构筑物的生产能力,应以最高日供水量加水厂自用水量进行设计,并以水质最不利情况进行校核。
水厂自用水量主要用于滤池冲洗和澄清池排泥等方面。
城镇水厂只用水量一般采用供水量的5%—10%,本设计取8%,则设计处理量为;d m Q /12247211340008.1a)Q 1(3d =⨯=+=dm Q /1134006300183d =⨯=式中 Q ——水厂日处理量;a ——水厂自用水量系数,一般采用供水量的5%—10%,本设计取8%;Q d ——设计供水量(m 3/d ),为115668m 3/d.四、给水处理厂工艺计算1、加药间设计计算已知计算水量Q=122472m 3/d=5103m 3/h 。
根据原水水质及水温,参考有关净水厂的运行经验,选碱式氯化铝为混凝剂,混凝剂的最大投药量a=51.4mg/L ,药容积的浓度b=15%,混凝剂每日配制次数n=2次。
4.1.2. 设计计算1 溶液池容积1W m 9.201524175103x 4.51417b 1=⨯⨯==n aQ V ,取21m 3式中:a —混凝剂(碱式氯化铝)的最大投加量(mg/L ),本设计取30mg/L; Q —设计处理的水量,3600m 3/h;B —溶液浓度(按商品固体重量计),一般采用5%-20%,本设计取15%; n —每日调制次数,一般不超过3次,本设计取2次。
溶液池采用矩形钢筋混凝土结构,设置2个,每个容积为W 1(一备一用),以便交替使用,保证连续投药。
单池尺寸为1m .35m .20m .3⨯⨯=⨯⨯H B L 高度中包括超高0.3m ,置于室内地面上.溶液池实际有效容积: m 1.28.25.20.3=⨯⨯=W 满足要求。
池旁设工作台,宽1.0-1.5m ,池底坡度为0.02。
给水厂设计计算说明书

设计说明与计算书第1章设计水质水量与工艺流程的确定1.1 设计水质水量1.1.1原水水质及水文地质资料ss最高/(mg/L) 700最大时变化系数1.251原水水质情况序号名称最高数平均数备注1 色度40 152 pH值7.8 7.23 DO溶解氧11.2 6.384 BOD5 2.5 1.15 COD 4.2 2.46 其余均符合国家地面水水源Ⅰ级标准2河流水文特征最高水位----------m,最低水位----------m,常年水位-----------m气象资料历年平均气温-----------,年最高平均气温--------,年最低平均气温-----------。
年平均降水量:-----------,年最高降水量----------,年最低降水量-----------。
常年风向-----------,频率--------。
历年最大冰冻深度20cm3 地质资料第一层:回填、松土层,承载力8 kg/cm2,深1~1.5m;第二层:粘土层,承载力10kg/cm2,深3~4m;第三层:粉土层,承载力8kg/cm2,深3~4m;地下水位平均在粘土层下0.5m。
1.1.2、设计水量设计人口6.1万人均用水量标准(最高日)200L/d工厂A(万立方米/d)0.4工厂B(万立方米/d)0.7工厂C(万立方米/d)0.9工厂D(万立方米/d)1.4一般工业用水占生活用水% 195第三产业用水占生活用水%90Qd=1.067×﹝(200×6.1×(1+1.95+0.9)/1000+0.4+0.7+0.9+1.4﹞=86400立方米/d1.1.3、分析原水水质显著特点为ss含量较高,水量变化较小,故在后续工艺设计中会针对上述两个特点做出设计,以求实现工艺的优化。
1. 2 给水处理流程确定1.2.1 给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给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与原水水质和处理后的水质要求有关。
一般来讲,地下水只需要经消毒处理即可,对含有铁、锰、氟的地下水,则需采用除铁、除锰、除氟的处理工艺。
给水水力计算说明书

1.计算各建筑物的流量;例如,Q教工=63×250/24×3600=0.18 L/s,Q昆=0.2×1.8×n=0.2×1.8×132⨯=1.84 L/s ,其余各建筑物流量结果在表1—1中.2.确定各管段的计算流量;按q i+∑q ij=0的条件,从管线终点(包括各支管)开始,同时向供水起点方向诼个节点推算,即可得到各管段的计算流量,由节点9可得:q9—8=q9=0.36 L/S由节点8可得: q8—7=q9+q8=3.04 L/s同理可得其余各段计算流量.3.自由水压的计算公式=4(n-2)+12=28 m4.支管的水力计算;(1)由各管段的计算流量,查塑料管水力计算表,确定各管段的管径和相应的1000i及流速.管段9—8的计算流量0.36L/s,由塑料管水力计算表参照塑料管经济流速,可得1000i=18.26 , v=0.6 m/s同理可确定其余的管径和相应的1000i和流速,其结果见表1—4(2)根据h=il计算出各管段的水头损失,h9—8=(18.26/1000)×26=0.47m同理可得其他各管段的水头损失,计算结果见表1—4中(3)计算各管各节点的水压标高和自由水压;因管段起端水压标高Hi和终端水压标高Hj与该管段的水头损失h ij存在下列关系: Hi=Hj+h ij节点水压标高Hi和自由水压Hoi与该处地形标高Zi存在下列关系;Hoi=Hi-Zi由于控制点9节点要求的水压标高已知,H9=Z9+H09=27.25+28=55.25 m从节点9开始,按上面两个公式诼个向供水起点推算,H8=H9-H98=55.25-0.47=54.78mH08=H8-Z8=54.78-21.96=32.82m同理可得出干管上各节点的水压标高和自由水压计算结果见表1—4 中5.计算干管水压标高和自由水压;1000i和Hi同上得出节点0’的水压标高和自由水压H0’=Z0’+H01=7.78+28=35.58m由节点0’的水压标高即可计算节点1的水压标高和自由水压H1=H0’+H1-0’=35.58+0.26=35.84mH0-1=H1-Z1=35.84-7.69=28.15m同理可得其他节点的水压标高和自由水压计算结果见表1—3。
给水厂设计计算说明书介绍

设计说明与计算书第1章设计水质水量与工艺流程的确定1.1 设计水质水量1.1.1原水水质及水文地质资料ss最高/(mg/L) 700最大时变化系数 1.2512水文地质及气象资料河流水文特征最高水位----------m,最低水位----------m,常年水位-----------m气象资料历年平均气温-----------,年最高平均气温--------,年最低平均气温-----------。
年平均降水量:-----------,年最高降水量----------,年最低降水量-----------。
常年风向-----------,频率--------。
历年最大冰冻深度20cm3 地质资料第一层:回填、松土层,承载力8 kg/cm2,深1~1.5m;第二层:粘土层,承载力10kg/cm2,深3~4m;第三层:粉土层,承载力 8kg/cm2,深3~4m;地下水位平均在粘土层下0.5m。
1.1.2、设计水量设计人口6.1万人均用水量标准(最高日)200L/d工厂A(万立方米/d)0.4工厂B(万立方米/d)0.7工厂C(万立方米/d)0.9工厂D(万立方米/d)1.4一般工业用水占生活用水% 195第三产业用水占生活用水%90Qd=1.067×﹝(200×6.1×(1+1.95+0.9)/1000+0.4+0.7+0.9+1.4﹞=86400立方米/d1.1.3、分析原水水质显著特点为ss含量较高,水量变化较小,故在后续工艺设计中会针对上述两个特点做出设计,以求实现工艺的优化。
1. 2 给水处理流程确定1.2.1 给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给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与原水水质和处理后的水质要求有关。
一般来讲,地下水只需要经消毒处理即可,对含有铁、锰、氟的地下水,则需采用除铁、除锰、除氟的处理工艺。
地表水为水源时,生活饮用水通常采用混合、絮凝、沉淀、过滤、消毒的处理工艺。
如果是微污染原水,则需要进行特殊处理。
水厂设计计算说明书2500t

姓名:*** 班级:*** 学号:***目录第一章前言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研究或设计的目的和意义1.1.1 总体目标1.1.2 具体目标第二章本论2.1用水量计算2.2 水处理构筑物设计2.2.1 反应设备(絮凝池)的计算2.2.2 沉淀(澄清池)设备的设计2.2.3 曝气装置的设计与计算2.2.4 滤池工艺设计与计算2.2.5 反冲洗泵房工艺设计与计算2.2.6 加药间及药库2.2.7 清水池工艺设计与计算2.2.8 配水井布置2.2.9 送水泵站工艺设计与计算2.3 水厂平面布置2.3.1 一般要求2.3.2 布置原则2.3.3 水厂的平面布置2.3.4 水厂高程布置第三章结论参考文献第一章前言1.1.1 总体目标按照工程实际的具体要求完成设计规模为2500m3/d的乡村给水处理厂的工艺设计,包括工艺计算和图纸绘制两部分工作,计算成果达到扩大初步设计要求。
工艺选择和设计要能满足现行国家规范和标准的要求,经构筑物处理后的水即要保证城市用水量要求,又要满足出厂水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具体标准值。
1.1.2 具体目标1.完成设计说明书1份内容完整、方案合理、格式规范、论证合理、章节设置合理、层次分明、计算正确、文字通顺、图表清晰;2.完成工艺专业图2份图纸深度基本上达到初步设计要求、图面整洁、表达正确、布局合理、线条分明、尺寸标注规范;3.意义通过对水厂的设计,能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有效的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在对水厂处理工艺和处理流程进行计算设计的同时,进一步掌握并熟练运用城镇给水处理厂工艺设计的相关理论知识和设计方法、程序、技巧等,并学会充分利用现今发达的网络资源进行辅助设计和资料查询,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能够胜任工作打下基础。
第二章本论2.1. 用水量计算城市用水量包括居民生活用水、工业企业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消防用水、浇洒道路和绿化用水、未预见水量、管网漏失水量。
水厂设计说明与计算书给水课程设计报告书

水厂设计说明与计算书第1章设计水质水量与工艺流程的确定1.1 设计水质水量1.1.1 设计水质本设计给水处理工程设计水质满足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处理的目的是去除原水中悬浮物质,胶体物质、细菌、病毒以及其他有害万分,使净化后水质满足生活饮用水的要求。
生活饮用水水质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1)水中不得含有病原微生物。
(2)水中所含化学物质及放射性物质不得危害人体健康。
(3)水的感官性状良好。
基础资料:1.厂区地形平坦无高差。
2.原水水质分析表原水水质分析表3.滤砂筛分资料(请改组成所需d10=0.5mm,K80=1.8的滤料)。
4.该水厂所在地区常年主导风向为东风。
1.1.2 设计水量水处理构筑物的生产能力,应以最高日供水量加水厂自用水量进行设计,并以水质最不利情况进行校核。
Q d=Q a*K d=60000×1.5=90000m3/d水厂自用水量主要用于滤池冲洗和澄清池排泥等方面。
城镇水厂只用水量一般采用供水量的5%—10%,本设计取8%,则设计处理量为:Q=(1+a)Q d =1.08×90000=97200m3/d式中Q——水厂日处理量;a——水厂自用水量系数,一般采用供水量的5%—10%,本设计取8%;Q a——平均日设计供水量(m3/d),为6万m3/d;Q d——最高日设计供水量(m3/d);K d——供水量日变化系数,取1.5。
1. 2 给水处理流程确定1.2.1 给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给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与原水水质和处理后的水质要求有关。
一般来讲,地下水只需要经消毒处理即可,对含有铁、锰、氟的地下水,则需采用除铁、除锰、除氟的处理工艺。
地表水为水源时,生活饮用水通常采用混合、絮凝、沉淀、过滤、消毒的处理工艺。
如果是微污染原水,则需要进行特殊处理。
一般净水工艺流程选择:1.原水→简单处理(如用筛网隔虑)适用条件:水质要求不高,如某些工业冷却用水,只要求去除粗大杂质时2.原水→混凝、沉淀或澄清适用条件:一般进水悬浮物含量应小于2000-3000mg/L,短时间允许到5000-10000mg/L,出水浊度约为10-20度,一般用于水质要求不高的工业用水。
水厂部分构筑物计算说明书

平流沉淀池设计(1)设水厂自用水量为5%,则设计水量为1.05d Q =1.05⨯18556.8=19484.643m /d =811.863m /d2)沉淀池停留时间取 1.5T h =,单池容积Qt W=n = 811.86 1.5=608.8952⨯mm/h 3)沉淀池水平流速取10v =。
沉淀池长为: 3.6 3.610 1.554L v T m =⨯⨯=⨯⨯=4)有效水深取H=3m ,沉淀池表面积: 2T 811.86 1.5405.93H 3Q A m ⨯===; 5)沉淀池宽为:405.93=7.5254A B m L ==,两个滤池:B 7.52b===3.76m 22 6)沉淀池有效水深为H +h H =有效超高=3+0.3=3.3m ,(取超高为0.3 m )滤料选用双层滤料:石英砂和无烟煤1)滤池面积及尺寸滤池工作时间为24h ,冲洗周期为12h , 滤池实际工作时间为0.124T=24--0.62=23.8-1.2=22.6h 12⨯⨯ 设滤池的正常滤速1v =9m/h 。
滤池面积2119484.64==95.79m T 922.6Q F v =⨯ 每组滤池单格数为N=4,布置成单行排列。
每个滤池面积95.7923.954F f N === 采用滤池长宽比为7:3,滤池设计尺寸为7⨯3 实际滤速19484.6410.26/73422.6Q v m h FT ===⨯⨯⨯ 校核强制流速410.2613.68/13Nv v m h N ⨯===- 2)滤池高度承托层高度:1450H mm =滤料层高度:2750H mm =(其中无烟煤350mm ,石英砂400mm ) 滤层最大水深:31700H mm =保护高度(超高):4300H mm =故滤池总高度:123445075017003003200 3.2H H H H H mm m =+++=+++==3)配水系统①. 干管取冲洗强度214/()q L s m =⋅干管流量2114294/g q f q L s =⋅=⨯=查阅资料,采用管径600g d mm =,(干管应埋入池底,顶部设滤头或开孔布置) 干管始端流速 1.05/g v m s =②. 支管支管中心距离,采用0.25m 每池支管数:22756()0.25j L n a ⨯===根 每根支管入口流量:gj j q 294q ===5.25/n 56L s 采用管径60j d mm =,支管始端流速 1.75/j v m s =③. 孔眼布置支管孔眼总面积与滤池面积之比K 采用0.25%孔眼总面积220.25%210.052552500k F K f m mm =⋅=⨯== 采用孔眼直径:10k d mm = 每个孔眼面积2220.7851078.54k k f d mm π==⨯= 孔眼总数:52500668.79670()78.5k k k F N f ===≈个 每个支管孔眼数k 670n =12.4113()54k j N n ==≈个 每根支管孔眼布置成两排,与垂线呈45︒夹角向下交错排列 每根支管长度:()()1130.6 1.222j g l B d m =-=-= 每排孔眼中心距 1.20.185111322j k k l a m n ===⨯ ④. 孔眼水头损失支管壁厚采用5mm δ=流量系数0.67μ=水头损失221114 3.5621029.8100.670.25k q h m g K μ⎛⎫⎛⎫==⨯= ⎪ ⎪⨯⨯⨯⎝⎭⎝⎭ ⑤. 配水系统校核支管长度与直径之比应不大于60,1.220600.06jj l d ==< 孔眼总面积与支管总横截面积之比应小于0.520.05250.330.5560.7850.06k j j F n f ==<⨯⨯ 干管横截面积与支管总横截面积之比一般为1.75~2.0220.7850.6 1.786560.7850.06gj j f n f ⨯==⨯⨯,在范围之内。
(完整word版)自来水厂设计—计算书

目录第一部分说明书3第一章净水厂厂址选择3第二章处理流程选择及说明 4第一节岸边式取水构筑物8第二节药剂投配设备10第三节机械搅拌澄清池10第四节普通快滤池11第五节消毒间12第六节清水池14第七节送水泵站14第三章水厂的平面布置16第一节水厂的平面布置要求 16第二节基本设计标准16第三节水厂管线16第四节水厂的高程布置17第四章排泥水处理20第一节处理对象20第二节处理工序20第二部分计算书21第一章岸边式取水构筑物21第一节设计主要资料21第二节集水间计算21第三节泵站计算22第二章混凝设施26第一节药剂配制投加设备26第三章机械搅拌澄清池计算 35第一节第二反应室35第二节导流室35第三节分离室36第四节池深计算37第五节配水三角槽38第六节第一反应室39第七节容积计算40第八节进水系统40第九节集水系统41第十节污泥浓缩斗42第十一节机械搅拌澄清池,搅拌机计算43第四章普通快滤池计算48第一节设计参数48第二节冲洗强度48第三节滤池面积及尺寸49第五节配水系统49第六节洗砂排水槽50第七节滤池各种管渠计算51第八节冲洗水泵52第五章消毒处理54第一节加氯设计54第二节加滤量计算54第三节加氯间和氯库54第六章清水池计算56第一节清水池有效容积56第二节清水池的平面尺寸56第三节管道系统56第四节清水池布置56第七章送水泵站58第一节流量计算58第二节扬程计算58第三节选泵58第四节二级泵房的布置59第五节起重设备选择59第六节泵房高度计算60第七节管道计算60第八章给水处理厂的总体布置61第一节平面布置61第九章泥路计算64第一节泥、水平衡计污泥处理系统设计规模64第二节排泥水处理构筑物设计计算67结束语73致谢74参考文献75第一部分说明书第一章净水厂厂址选择净水厂一般应设在工程地质条件较好、地下水位底、承载力较大、湿陷性等不高、岩石较少的地层,以降低工程造价和便于施工.水厂还应考虑防洪措施,同时尽量把水厂设在交通方便、靠近电源的地方,以利于施工管理和降低输电线路的造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给水处理厂课程设计任务书一、目的和内容净水厂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加深理解所学专业理论,培养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设计问题的初步能力,在设计、运算、绘图、查阅资料和设计手册以及使用设计规范等基本技能上得到初步训练和提高。
课程设计的内容是根据所给资料,设计一座城市净水厂,要求对主要处理构筑物的工艺尺寸进行计算,确定水厂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最后绘出水厂平面布置图、高程布置图和某个单项处理构筑物(絮凝沉淀池、澄清池或滤池)的工艺设计图(应达到初步设计的深度),并简要写出一份设计计算说明书。
设计题目: 某市自来水厂工艺设计二、原始资料(1)水厂规模:11.6万m3/d(2)水源为河流地面水,原水水质分析资料如下:(3)厂区地形:(比例1:500, 按平坦地形和平整后的设计地面高程32.00m设计), 水源取水口位于水厂东北方向150m,水厂位于城市北面1 km。
(4)工程地质资料1)地质钻探资料土壤承载力:20 t/m2.2)地震计算强度为186.2kPa。
3)地震烈度为9度以下。
4)地下水质对各类水泥均无侵蚀作用。
(5)水文及水文地质资料10 历年三小时最大水m/3h 1.04位涨落地下水位:在地面以下1.8m(6)气象资料该市位于亚热带,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5.90C,七月极端最高温度达390C,一月极端最低温度-15.30C,年平均降雨量954.1mm,年平均降雨日数117.6天,历年最大日量降雨量328.4mm。
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偏北(NNE),静风频率为12%,年平均风速为3.4m/s。
土壤冰冻深度:0.4m。
风向玫瑰图2 水厂选址厂址选择应在整个给水系统设计方案中全面规划,综合考虑,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在选择厂址时,一般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⑴厂址应选择在工程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
一般选在地下水位低、承载力较大、湿陷性等级不高、岩石较少的地层,以降低工程造价和便于施工。
⑵水厂应尽可能选择在不受洪水威胁的地方。
否则应考虑防洪措施。
⑶ 水厂应尽量设置在交通方便、靠近电源的地方,以利于施工管理和降低输电线路的造价。
并考虑沉淀池排泥及滤池冲洗水排除方便。
⑷ 当取水地点距离用水区较近时,水厂一般设置在取水构筑物附近,通常与取水构筑物建在一起;当取水地点距离用水区较远时,厂址选择有两种方案,一是将水厂设置在取水构筑物附近;另一是将水厂设置在离用水区较近的地方。
根据综合因素考虑,将水厂设置在取水构筑物附近,水厂和构筑物可集中管理,节省水厂自用水的输水费用并便于沉淀池排泥和滤池冲洗水排除。
3 水厂规模及水量确定设计水量为11.6万m 3/d ,自用水5%,则Q=11.6*10^4*(1+0.05)=12.18万m 3/dQ 一泵=αQ d /T=1.05×116000/24=5075m 3/h=1.41m 3/sQ 二泵=αK h Q d /86.4=1.05×1.3×116000/86.4=1832.6L/s4 净水方案的确定水厂以地表水作为水源,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原水混 合絮凝沉淀池滤 池混凝剂消毒剂清水池二级泵房用户图1 水处理工艺流程 现拟定两个净水工艺方案,进行比较分析: 方案一:原水 ——→ 一级泵房 ——→ 往复式隔板絮凝池 ——→平流沉淀池——→普通快滤池——→清水池——→二级泵房方案二:原水——→一级泵房——→折板絮凝池——→斜管沉淀池——→V型滤池或移动罩滤池——→清水池——→二级泵房(1)絮凝池对比表2-4 各种絮凝池的比较综上所述,由于水量比较大,选用往复式隔板絮凝池。
(2) 沉淀池的比较表2-5 各种沉淀池的比较综上所述,虽然斜管式沉淀池出水量较大,但是池底易淤积,且费用较贵,而竖流式沉淀池不适用于大型水厂,水的浊度比较低,也不需要采用辐流式沉淀池。
所以采用经济费用较低的平流式沉淀池。
(3) 过滤池的比较结果比较:两种滤池都适用于大型水厂,V型滤池的造价比较高,所以采用普快滤池。
5 单体构筑物计算5.1 混凝剂投配设备的设计水质的混凝处理,是向水中加入混凝剂(或絮凝剂),通过混凝剂水解产物压缩胶体颗粒的扩散层,达到胶粒脱稳而相互聚结;或者通过混凝剂的水解和缩聚反应而形成的高聚物的强烈吸附架桥作用,使胶粒被吸附粘结。
混凝剂的投加分为干投法和湿投法两种,干投法指混凝剂为粉末固体直接投加,湿投法是将混凝剂配制成一定浓度溶液投加。
我国多采用后者,采用湿投法时,投加方式为高位溶液池重力投加,混凝处理工艺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湿投法混凝处理工艺流程本应根据原水水质分析资料,用不同的药剂作混凝试验,并根据货源供应等条件,确定合理的混凝剂品种及投药量。
由于缺少必要的条件,所以参考相似水源有关水厂的药剂投加资料。
聚合铝,包括聚合氯化铝(PAC)和聚合硫酸铝(PAS)等,具有混凝效果好、对人体健康无害、使用方便、货源充足和价格低廉等优点,因而使用聚合铝作为水处理的混凝剂。
取混凝剂最大投加量为42.0mg/L。
当单独使用混凝剂不能取得预期效果时,需投加某种助凝剂以提高混凝效果,通常选用聚丙烯酰胺及其水解产物,当进水浊度较高时,可通过试验确定其用量后投加。
5.1.1溶液池设计计算溶液池一般以高架式设置,以便能依靠重力投加药剂。
池周围应有工作台,底部应设置放空管。
必要时设溢流装置。
溶液池容积按下式计算:2417aQ W cn =式中 2W -溶液池容积,3m ;Q -处理水量,Q=50753/mh ;a -混凝剂最大投加量,a=40mg/L ; c -溶液浓度,取10%; n -每日调制次数,取n =2。
代入数据得:W2= aQ/417cn=40*5075/(417*10*2)=24.343m 溶液池设计两个,每个容积为2W ,以便交替使用,保证连续投药。
有效水深取H 1=1.0m ,总深H =H 1+H 2+H 3(式中H 2为保护高,取0.3m ;H 3为贮渣深度,取0.1m )=1.0+0.3+0.1=1.4m 。
溶液池形状采用矩形,尺寸为长×宽×高=4.5m*4.4m*1.4m 5.1.2 溶解池设计计算溶解池容积 W1=0.3*W2=0.3*24.34=7.33m 溶解池一般取正方形,有效水深H 1=1.0m ,则: 面积 F =W 1/H 1=7.3m 边长 a F =1/2=2.7m ;溶解池深度 H =H 1+H 2+H 3 (式中H 2为保护高,取0.2m ;H 3为贮渣深度,取0.1m )=1.0+0.2+0.1=1.3m 和溶液池一样,溶解池设置2个,一用一备。
溶解池的放水时间采用t =15min ,则放水流量q0=W2/60t=24.34*1000/(60*15)=27.04L/s查水力计算表得放水管管径0d =150mm ,相应流速V o=1.53m/s溶解池底部设管径d =150mm 的排渣管一根。
溶解池搅拌装置采用机械搅拌:以电动机驱动浆板或涡轮搅动溶液。
5.1.3 投药管设计计算投药管流量q=2*1000*W2/(24*60*60)=2*1000*24.34/(24*60*60)=0.5634查水力计算表得投药管管径d =15mm 。
5.1.4 投加泵的选择计量泵每小时投加药量:q =122W =24.43/12= 2.04 m 3/h 式中:W 2——溶液池容积(m 3)计量泵型号J-D2500/1.6选用2台,一备一用。
5.1.5 加药间及药库的设计药剂仓库与加药间应连在一起,储存量一般按最大投药期间1-2个月用量计算。
仓库内应设有磅秤,并留有1.5m 的过道,尽可能考虑汽车运输的方便。
混凝剂选用聚合氯化铝,每袋质量是40kg ,每袋的体积为0.5×0.4×0.2m 3,药剂储存期为30d ,药剂的堆放高度取2.0m 。
聚合氯化铝的袋数:240.0241000Q u t QutN W W⨯⨯⨯==⨯⨯; 式中: Q -水厂设计水量,3/m h ;u -混凝剂最大投加量,/mg L ; t -药剂的最大储存期,d ; W -每袋药剂的质量,kg ;将相关数据代入上式得, N=Q*24*u*t/1000*W=5846袋。
有效堆放面积A :()1NVA H e =-;式中:H -药剂得堆放高度,m ;V -每袋药剂得体积,3m ; e -堆放孔隙率,袋堆时20%e = 代入数据得:A=5846*0.5*0.4*0.2/(2*(1-0.2))=146.2考虑目前使用及日后扩容,可按远期设计及,适当增加面积,取A=200m 2。
5.2 混合设备的设计在给排水处理过程中原水与混凝剂,助凝剂等药剂的充分混合是使反应完善,从而使得后处理流程取得良好效果的最基本条件,同时只有原水与药剂的充分混合,才能有效提高药剂使用率,从而节约用药量,降低运行成本。
管式静态混合器是处理水与混凝剂、助凝剂、消毒剂实行瞬间混合的理想设备:具有高效混合、节约用药、设备小等特点,缺点是水头损失稍大,流量过小时效果下降。
它是有二个一组的混合单元件组成,在不需外动力情况下,水流通过混合器产生对分流、交叉混合和反向旋流三个作用,混合效益达90-95%,构造如图3所示。
图3 管式静态混合器5.2.1 设计流量m/3Q=12.18*10000/24/3600=1.41s5.2.2 设计流速静态混合器设在絮凝池进水管中,设计流速v=1.6m/s,则管径为:D^2=4*1.41/3.14*1.6=1.075m^2,D=1.06m采用D=1000mm,则实际流速v=1.80m/s5.2.3 混合单元数按下式计算N≥2.36*v^-0.5*D^-0.3=2.36*1.80^-0.6*1.0^-0.3=1.66 取N=2,则混合器的混合长度为:1.1 1.12 1.02.2==⨯⨯=L ND m5.2.4 混合时间T=L/v=2.2/1.8=1.22s5.2.5 水头损失h=1.43*1.8^2*2/(1.0^0.4*2*9.8)=0.47m5.2.6 校核GT值G=1820s-1GT=1820*1.22=2220(2000≥,水力条件符合要求)6 絮凝池与沉淀池计算 6.1 絮凝池与沉淀池布置本设计中采用的往复式隔板絮凝池将与平流沉淀池合建,它们的宽B 相同。
已知条件: 设计水量Q=50753/m h ,分两池, Q ‘=Q/2=2537.53/m h =0.705s m /3采用数据: 沉淀时间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絮凝时间: 220min T沉淀池平均水流流速: 15.8/mm s 絮凝池采用变流速: 0.50.2m/s6.2絮凝池与沉淀池面积尺寸沉淀池边长 L1=3.6v*T1=3.6*15.8*1.5=85.3m 沉淀池容积 W1=Q*T1=2537.5*1.5=3806 絮凝池容积 W2=Q*T2=2537.5*20/60=854.8沉淀池宽取有效水深H1=3.0m ,超高取0.3m ,则池深为3.3mB=W1/H1*L1=14.9m采用轨距为14.87/2+1.5/2-0.1+0.1-0.3=7.9m 的机械吸泥机,每池设置两部,考虑到走道宽度和隔墙尺寸,每隔净距为 14.9/2+1.5/2-0.1=8.1m 絮凝池长取平均水深H2=2.1m,超高取0.3m,则池深为2.4mL2=W2/H2*B=27.4m沉淀池放空排泥管直径d=(0.7*B*L1*H^0.5/T)^0.5=(0.7*14.9*85.3*3^0.5/1.5*3600)^0.5=0.534m取d=600mm水池平面尺寸: 絮凝池长27.4m沉淀池长85.3m出水井长3m池宽14.9m6.3 絮凝池水力条件复核絮凝池双排,廊内流速分为6档v1=0.5m/s v2=0.4m/s v3=0.35m/sv4=0.3m/s v5=0.25m/s v6=0.2m/sa1=Q/(3600*n*v1*H)=5075/(3600*2*0.5*2.1)=0.671m 取a1=0.70则v1=0.48m/sa2=Q/(3600*n*v2*H)=5075/(3600*2*0.4*2.1)=0.85m取a2=0.85m 则v2=0.4m/s按上法计算得,a3=1m v3=0.34m/sa4= 1.1m v4=0.305m/sa5=1.35m v5=0.25m/sa6=1.6m v6=0.21m/s间隔分别为4 4 5 4 4 4 条,则廊道总数为25条,水流转弯次数为24次,池子长度(隔板间隔之和)L=4*(a1+a2+a4+a5+a6)+5*a=27.4m隔板厚度按0.2m计,池子总长L=27.4+0.2*(25-1)=32.2m按廊道内不同流速分成6段,分别计算水头损失,第一段:水力半径错误!未找到引用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