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厂设计计算说明书介绍

合集下载

给水厂设计说明书-计算书要点

给水厂设计说明书-计算书要点

设 计 说 明 与 计 算 书一、设计项目某城市给水厂给水处理工艺初步设计二、给水处理工艺流程混凝剂 消毒剂原水 混凝池 沉淀池 滤池 清水池 二级泵房 用户脱水机房 污泥处理三、设计水量水处理构筑物的生产能力,应以最高日供水量加水厂自用水量进行设计,并以水质最不利情况进行校核。

水厂自用水量主要用于滤池冲洗和澄清池排泥等方面。

城镇水厂只用水量一般采用供水量的5%—10%,本设计取8%,则设计处理量为;d m Q /12247211340008.1a)Q 1(3d =⨯=+=dm Q /1134006300183d =⨯=式中 Q ——水厂日处理量;a ——水厂自用水量系数,一般采用供水量的5%—10%,本设计取8%;Q d ——设计供水量(m 3/d ),为115668m 3/d.四、给水处理厂工艺计算1、加药间设计计算已知计算水量Q=122472m 3/d=5103m 3/h 。

根据原水水质及水温,参考有关净水厂的运行经验,选碱式氯化铝为混凝剂,混凝剂的最大投药量a=51.4mg/L ,药容积的浓度b=15%,混凝剂每日配制次数n=2次。

4.1.2. 设计计算1 溶液池容积1W m 9.201524175103x 4.51417b 1=⨯⨯==n aQ V ,取21m 3式中:a —混凝剂(碱式氯化铝)的最大投加量(mg/L ),本设计取30mg/L; Q —设计处理的水量,3600m 3/h;B —溶液浓度(按商品固体重量计),一般采用5%-20%,本设计取15%; n —每日调制次数,一般不超过3次,本设计取2次。

溶液池采用矩形钢筋混凝土结构,设置2个,每个容积为W 1(一备一用),以便交替使用,保证连续投药。

单池尺寸为1m .35m .20m .3⨯⨯=⨯⨯H B L 高度中包括超高0.3m ,置于室内地面上.溶液池实际有效容积: m 1.28.25.20.3=⨯⨯=W 满足要求。

池旁设工作台,宽1.0-1.5m ,池底坡度为0.02。

给水厂设计计算说明书

给水厂设计计算说明书

设计说明与计算书第1章设计水质水量与工艺流程的确定1.1 设计水质水量1.1.1原水水质及水文地质资料ss最高/(mg/L) 700最大时变化系数1.251原水水质情况序号名称最高数平均数备注1 色度40 152 pH值7.8 7.23 DO溶解氧11.2 6.384 BOD5 2.5 1.15 COD 4.2 2.46 其余均符合国家地面水水源Ⅰ级标准2河流水文特征最高水位----------m,最低水位----------m,常年水位-----------m气象资料历年平均气温-----------,年最高平均气温--------,年最低平均气温-----------。

年平均降水量:-----------,年最高降水量----------,年最低降水量-----------。

常年风向-----------,频率--------。

历年最大冰冻深度20cm3 地质资料第一层:回填、松土层,承载力8 kg/cm2,深1~1.5m;第二层:粘土层,承载力10kg/cm2,深3~4m;第三层:粉土层,承载力8kg/cm2,深3~4m;地下水位平均在粘土层下0.5m。

1.1.2、设计水量设计人口6.1万人均用水量标准(最高日)200L/d工厂A(万立方米/d)0.4工厂B(万立方米/d)0.7工厂C(万立方米/d)0.9工厂D(万立方米/d)1.4一般工业用水占生活用水% 195第三产业用水占生活用水%90Qd=1.067×﹝(200×6.1×(1+1.95+0.9)/1000+0.4+0.7+0.9+1.4﹞=86400立方米/d1.1.3、分析原水水质显著特点为ss含量较高,水量变化较小,故在后续工艺设计中会针对上述两个特点做出设计,以求实现工艺的优化。

1. 2 给水处理流程确定1.2.1 给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给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与原水水质和处理后的水质要求有关。

一般来讲,地下水只需要经消毒处理即可,对含有铁、锰、氟的地下水,则需采用除铁、除锰、除氟的处理工艺。

水厂设计计算说明书2500t

水厂设计计算说明书2500t

姓名:*** 班级:*** 学号:***目录第一章前言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研究或设计的目的和意义1.1.1 总体目标1.1.2 具体目标第二章本论2.1用水量计算2.2 水处理构筑物设计2.2.1 反应设备(絮凝池)的计算2.2.2 沉淀(澄清池)设备的设计2.2.3 曝气装置的设计与计算2.2.4 滤池工艺设计与计算2.2.5 反冲洗泵房工艺设计与计算2.2.6 加药间及药库2.2.7 清水池工艺设计与计算2.2.8 配水井布置2.2.9 送水泵站工艺设计与计算2.3 水厂平面布置2.3.1 一般要求2.3.2 布置原则2.3.3 水厂的平面布置2.3.4 水厂高程布置第三章结论参考文献第一章前言1.1.1 总体目标按照工程实际的具体要求完成设计规模为2500m3/d的乡村给水处理厂的工艺设计,包括工艺计算和图纸绘制两部分工作,计算成果达到扩大初步设计要求。

工艺选择和设计要能满足现行国家规范和标准的要求,经构筑物处理后的水即要保证城市用水量要求,又要满足出厂水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具体标准值。

1.1.2 具体目标1.完成设计说明书1份内容完整、方案合理、格式规范、论证合理、章节设置合理、层次分明、计算正确、文字通顺、图表清晰;2.完成工艺专业图2份图纸深度基本上达到初步设计要求、图面整洁、表达正确、布局合理、线条分明、尺寸标注规范;3.意义通过对水厂的设计,能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有效的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在对水厂处理工艺和处理流程进行计算设计的同时,进一步掌握并熟练运用城镇给水处理厂工艺设计的相关理论知识和设计方法、程序、技巧等,并学会充分利用现今发达的网络资源进行辅助设计和资料查询,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能够胜任工作打下基础。

第二章本论2.1. 用水量计算城市用水量包括居民生活用水、工业企业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消防用水、浇洒道路和绿化用水、未预见水量、管网漏失水量。

水厂设计说明与计算书给水课程设计报告书

水厂设计说明与计算书给水课程设计报告书

水厂设计说明与计算书第1章设计水质水量与工艺流程的确定1.1 设计水质水量1.1.1 设计水质本设计给水处理工程设计水质满足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处理的目的是去除原水中悬浮物质,胶体物质、细菌、病毒以及其他有害万分,使净化后水质满足生活饮用水的要求。

生活饮用水水质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1)水中不得含有病原微生物。

(2)水中所含化学物质及放射性物质不得危害人体健康。

(3)水的感官性状良好。

基础资料:1.厂区地形平坦无高差。

2.原水水质分析表原水水质分析表3.滤砂筛分资料(请改组成所需d10=0.5mm,K80=1.8的滤料)。

4.该水厂所在地区常年主导风向为东风。

1.1.2 设计水量水处理构筑物的生产能力,应以最高日供水量加水厂自用水量进行设计,并以水质最不利情况进行校核。

Q d=Q a*K d=60000×1.5=90000m3/d水厂自用水量主要用于滤池冲洗和澄清池排泥等方面。

城镇水厂只用水量一般采用供水量的5%—10%,本设计取8%,则设计处理量为:Q=(1+a)Q d =1.08×90000=97200m3/d式中Q——水厂日处理量;a——水厂自用水量系数,一般采用供水量的5%—10%,本设计取8%;Q a——平均日设计供水量(m3/d),为6万m3/d;Q d——最高日设计供水量(m3/d);K d——供水量日变化系数,取1.5。

1. 2 给水处理流程确定1.2.1 给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给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与原水水质和处理后的水质要求有关。

一般来讲,地下水只需要经消毒处理即可,对含有铁、锰、氟的地下水,则需采用除铁、除锰、除氟的处理工艺。

地表水为水源时,生活饮用水通常采用混合、絮凝、沉淀、过滤、消毒的处理工艺。

如果是微污染原水,则需要进行特殊处理。

一般净水工艺流程选择:1.原水→简单处理(如用筛网隔虑)适用条件:水质要求不高,如某些工业冷却用水,只要求去除粗大杂质时2.原水→混凝、沉淀或澄清适用条件:一般进水悬浮物含量应小于2000-3000mg/L,短时间允许到5000-10000mg/L,出水浊度约为10-20度,一般用于水质要求不高的工业用水。

给水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给水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目录1总论 (2)设计任务及要求 (2)大体资料 (2)2整体设计 (3)工艺流程的肯定 (3)处置构筑物及设备型式的选择 (4)3取配水构筑物设计计算 (4)菱形箱式取水头设计计算 (4)一泵站设计计算 (5)配水井设计计算 (5)4混凝构筑物和设备设计计算 (5)药剂调配池设计计算 (5)药剂投配设备设计 (6)混合设备的设计计算 (6)反映构筑物的设计计算 (7)5沉淀池设计计算 (9)平流式沉淀池平面尺寸的肯定 (10)穿孔花墙设计计算 (10)集水槽、放空管、排泥设备设计计算 (10)水力条件校核 (11)6滤池设计计算 (11)滤池平面尺寸的肯定 (11)滤池反冲洗系统设计 (12)滤池高度的肯定 (12)7消毒设备设计计算 (12)8清水池设计计算 (13)9水厂整体布置 (13)水厂平面布置 (13)水厂管线布置 (14)水厂高程布置 (14)10参考文献 (15)1总论设计任务及要求四川某县城自来水厂初步设计,要求进行初步方案设计,简要写出一份设计计算说明书,对主要处置构筑物的工艺尺寸进行设计计算。

肯定水厂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绘出水厂平面布置图、高程布置图、管线布置图、各个单体处置构筑物的平面图、剖面图并对所用设备进行选型。

应做到设计合理、计算准确、图面清楚、语言精练、字体端正。

大体资料(1)现用水量:5×104m3/d(2)给水水源:桃河(3)水质资料:原不为穿城河流,取水口在城镇上游,水质较好,含砂量较低(平均含砂量0.4kg/m3),上游无工业污染和集中生活污水污染。

表格1原水水质资料A.拟建水厂区域工程地质钻探资料通过工程地质钻探,地层构造为:表层为~0.7m厚的耕土,以下均为密实压粘土,地下12m处才有基岩露头。

地下水位在地表8m以下,地下水无浸蚀性。

地基耐压力为15T/㎡。

B.该城镇地震资料据记载,该地域未发生过破坏性地震,据地震监测总的记录,该地域最大震级为6级,地震裂度为6度。

给水厂课程设计计算书

给水厂课程设计计算书

给水厂课程设计计算书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给水厂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和运行方式,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给水厂进行分析和计算。

具体目标如下:1.了解给水厂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

2.掌握给水厂的主要设备和工作原理。

3.理解给水厂的运行方式和调节方法。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给水厂进行分析和计算。

5.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和处理给水厂相关数据。

6.能够进行给水厂的运行管理和故障排除。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使学生认识到给水厂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参与、互相帮助。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给水厂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介绍给水厂的工作原理、主要设备及其功能。

2.给水厂的运行方式和调节方法:讲解给水厂的运行方式、调节方法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3.给水厂的分析和计算: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给水厂进行分析和计算,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给水厂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和运行方式,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给水厂进行分析和计算。

3.实验法:学生进行给水厂实验,使学生能够亲身参与、加深对给水厂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符合课程标准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资料,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4.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给水厂实验所需的设备,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将采用多元化、全过程的评价体系,以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具体评估方式如下: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实际运用能力。

给水工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给水工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摘要本设计为华北地区E2县县城给水工程设计。

该工程设计规模为30000m3/d,其中净水厂设计规模为20000 m3/d,配水厂的设计规模为10000 m3/d。

整个工程包括三大部分:取水工程、输配水工程和净水工程。

取水工程主要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取工程。

地表水取水工程的设计内容包括地表取水位置的选择、取水型式的确定及取水泵站的设计;地下水取水工程的设计内容包括取水位置及型式的确定、单井的设计计算及井群的水力平衡计算。

输配水工程主要指管网的定线和管网的水力平衡计算。

净水工程的设计主要包括配水厂的设计计算和净水厂的设计计算。

净水厂的设计是指净水厂的位置选择、水处理工艺流程的确定、处理构筑物的设计计算以及水厂的平面和高程布置。

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净水厂的工艺流程选用方案一:原水—→管道混合—→机械搅拌澄清池—→普通快滤池—→消毒—→清水池—→管网。

关键词:取水工程;输配水工程;净水工程;机械搅拌澄清池;普通快滤池AbstractThe design is water supply project for E2 city with the total volume of 30 thousand cubic meters. Of them, 20 thousand cubic meters are supplied by surface water treatment plant and the rest by ground water proportioning plant.The whole project consists of three parts which is watet diversion project,water arrangement and clarification project and water treatment project.The surface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consists of the selection of water source location, the form of water diversion and the design of pump station. And so does the ground water diversion project.This paper also demonstrates the detail process of design for each construction or apparatus in the water treatment plant.In this paper, the water power balance of gang of wells system has been completely caculated which help make this paper more accurate.The water allocation and clarification projects are the major parts in this paper. The former contains the arrangement of pipelines, the determination of pipe caliber as well as pump lifts. And the latter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water treatment plant design and water proportioning plant design.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about quality of ground raw water, the raw water can be transmitted to the user only through simple disinfection (add chlorine).Two sets of programme have been compared both technologically and economically. And the first programme is preferred. The whole process is as follows: raw wate r→pipe-shaped→mixing apparatus→mechanical stirring→high speed filter cell→disinfection(add chlorine)→municipal pipe network.Key words: water diversion projects; water allocation and clarification projects; water treatment project; mechanical stirring; high speed filter cell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第1章给水工程设计任务书 (1)设计题目 (1)设计原始资料 (1)设计任务与内容 (3)毕业设计计算说明书的格式与内容 (4)设计依据 (4)第2章设计用水量及规模计算 (5)管网设计用水量的计算 (5)最高日用水量Q d计算 (5)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Q h计算 (6)消防用水量Q x计算 (6)水厂设计规模计算 (6)净水厂设计规模计算 (6)配水厂设计规模计算 (6)第3章取水工程 (7)地表水取水工程 (7)取水构筑物位置选择 (7)取水构筑物型式的确定 (7)进水室和吸水室的计算 (7)取水泵房的设计计算 (8)地下水取水工程 (14)取水位置确定 (14)取水构筑物型式的确定 (14)单井设计 (15)井群设计 (17)单井抽水设备的选用 (20)第4章输配水工程 (21)输水工程 (21)输水线路选择 (21)输水管渠布置 (21)配水工程 (21)配水管网定线与布置 (21)配水管网水力计算(方案一) (22)配水管网水力计算(方案二) (33)第5章净水厂工程 (44)净水厂位置选择 (44)净水工艺(方案一) (45)配水井设计 (45)混合器设计 (45)澄清池设计 (46)滤池设计 (53)消毒设施设计 (56)清水池设计 (57)吸水井设计 (58)送水泵站设计 (58)辅助建筑物设计 (63)净水工艺(方案二) (64)混凝设计 (64)沉淀池设计 (67)滤池设计 (71)其它设备设计 (75)方案比选 (75)净水厂平面与高程布置 (75)净水厂平面布置 (75)净水厂高程布置 (76)第6章配水厂工程 (77)清水池设计 (77)消毒设计 (77)送水泵站设计 (78)配水厂平面布置 (78)配水厂高程布置 (79)第7章工程估算及经济评价 (80)基本资料 (80)成本分析 (80)财务评价 (81)参考文献 (103)致谢 (104)附图 (104)第1章给水工程设计任务书1.1设计题目华北地区E2县县城给水工程设计。

给水处理厂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给水处理厂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设计计算说明书设计计算说明书 (1)一、供水量计算 (2)1、最高日综合生活用水量 (2)二、处理工艺流程的确定 (2)三、配水井的计算 (3)1. 设计参数 (3)2. 设计计算 (3)四、混合工艺 (4)1、混合方式的选择比较 (4)2、管式混合器的计算 (5)3、投药工艺及投药间的设计计算 (6)五、絮凝池 (7)1、絮凝池的比较与选择 (7)2、折板絮凝池的计算 (8)六、沉淀工艺设计 (10)1.沉淀池的比较选择: (10)2、设计计算: (11)七、过滤工艺 (14)1、滤池的比较选择 (14)2、设计计算 (15)八、清水池 (21)1.清水池容积 (21)2、清水池面积 (21)3、进水管 (22)4、出水管 (22)5、溢水管 (22)6、排水管 (22)九、加氯工艺及加氯间设计计算 (23)1.设计参数: (23)2. 设计计算 (23)十、净水厂总体布置设计原则 (24)1、工艺流程布置 (24)2、平面布置设计 (24)3、水厂管线设计 (25)十一、参考文献 (25)一、供水量计算1、最高日综合生活用水量73170000210 1.4710/14700/Q L d m d =⨯=⨯=2、工业用水量3235011038500/Q m d =⨯= 3、总供水量33312Q =Q +Q 1+20%=63840/70000/m d m d ⨯<()() 故选择工程供水规模为7万m 3/d 4、设计水量43s 3Q =Q 1+0.06=70000 1.06=7.4210m /d ⨯⨯⨯() 二、处理工艺流程的确定为使出厂水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按照技术合理、经济合算、 运行可靠的指导思想,设计水处理工艺流程。

水厂采用的处理工艺流程为:一级泵站↓ 配水井 ↓管式静态混合器←投加混凝剂(硫酸铝)↓ 折板絮凝池↓ 平流沉淀池↓ V 型滤池↓ ←投加消毒剂(液氯)清水池 ↓ 吸水井 ↓ 二级泵站三、配水井的计算1. 设计参数配水井设计规模为74200÷24=3092m 3/h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说明与计算书第1章设计水质水量与工艺流程的确定1.1 设计水质水量1.1.1原水水质及水文地质资料ss最高/(mg/L) 700最大时变化系数 1.2512水文地质及气象资料河流水文特征最高水位----------m,最低水位----------m,常年水位-----------m气象资料历年平均气温-----------,年最高平均气温--------,年最低平均气温-----------。

年平均降水量:-----------,年最高降水量----------,年最低降水量-----------。

常年风向-----------,频率--------。

历年最大冰冻深度20cm3 地质资料第一层:回填、松土层,承载力8 kg/cm2,深1~1.5m;第二层:粘土层,承载力10kg/cm2,深3~4m;第三层:粉土层,承载力 8kg/cm2,深3~4m;地下水位平均在粘土层下0.5m。

1.1.2、设计水量设计人口6.1万人均用水量标准(最高日)200L/d工厂A(万立方米/d)0.4工厂B(万立方米/d)0.7工厂C(万立方米/d)0.9工厂D(万立方米/d)1.4一般工业用水占生活用水% 195第三产业用水占生活用水%90Qd=1.067×﹝(200×6.1×(1+1.95+0.9)/1000+0.4+0.7+0.9+1.4﹞=86400立方米/d1.1.3、分析原水水质显著特点为ss含量较高,水量变化较小,故在后续工艺设计中会针对上述两个特点做出设计,以求实现工艺的优化。

1. 2 给水处理流程确定1.2.1 给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给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与原水水质和处理后的水质要求有关。

一般来讲,地下水只需要经消毒处理即可,对含有铁、锰、氟的地下水,则需采用除铁、除锰、除氟的处理工艺。

地表水为水源时,生活饮用水通常采用混合、絮凝、沉淀、过滤、消毒的处理工艺。

如果是微污染原水,则需要进行特殊处理。

给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与原水水质和处理后的水质要求有关。

一般来讲,地下水只需要经消毒处理即可,对含有铁、锰、氟的地下水,则需采用除铁、除锰、除氟的处理工艺。

地表水为水源时,生活饮用水通常采用混合、絮凝、沉淀、过滤、消毒的处理工艺。

如果是微污染原水,则需要进行特殊处理。

一般净水工艺流程选择:1.原水→混凝、沉淀或澄清适用条件:一般进水悬浮物含量应小于2000-3000mg/L,短时间内允许到5000-10000mg/L,出水浊度约为10-20度,一般用于水质要求不高的工业用水。

2.原水→混凝沉淀或澄清→过滤→消毒一般地表水广泛采用的常规流程,进水悬浮物允许含量同上,出水浊度小于2NTU。

3.原水→接触过滤→消毒1)一般可用于浊度和色度低的湖泊水或水库水处理。

2)进水悬浮物含量一般小于100mg/L,水质稳定、变化较小且无藻类繁殖。

4.原水→调蓄预沉、自然预沉或混凝预沉→混凝沉淀或澄清→过滤→消毒高浊度水二级沉淀(澄清),适用于含砂量大,砂峰持续时间较长时,预沉后原水含砂量可降低到1000mg/L以下。

本设计采用一般常规的净水处理工艺,其净水工艺流程如下:、第2章给水处理构筑物与设备型式选择2.1、加药间2.1.1药剂溶解池设计药剂溶解池时,为便于投置药剂,溶解池的设计高度一般以在地平面以下或半地下为宜,池顶宜高出地面0.20m左右,以减轻劳动强度,改善操作条件。

溶解池的底坡不小于0.02,池底应有直径不小于100mm的排渣管,池壁需设超高,防止搅拌溶液时溢出。

由于药液一般都具有腐蚀性,所以盛放药液的池子和管道及配件都应采取防腐措施。

溶解池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池体,若其容量较小,可用耐酸陶土缸作溶解池。

2.1.2 混凝剂药剂的选用与投加(1). 混凝剂药剂的选用混凝剂选用:碱式氯化铝[Al n(OH)m CL3n-m]简写PAC. 碱式氯化铝在我国从七十年代初开始研制应用,因效果显著,发展较快,目前应用较普遍,具用使胶粒吸附电性中和和吸附架桥的作用。

本设计水厂混凝剂最大投药量为30mg/l。

其特点为:1)净化效率高,耗药量少除水浊度低,色度小、过滤性能好,原水高浊度时尤为显著。

2)温度适应性高:PH值适用范围宽(可在PH=5~9的范围内,而不投加碱剂)3)使用时操作方便,腐蚀性小,劳动条件好。

4)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成本较三氯化铁低。

5)无机高分子化合物。

(2). 混凝剂的投加混凝剂的湿投方式分为重力投加和压力投加两种类型,重力投加方式有泵前投加和高位溶液池重力投加;压力投加方式有水射投加和计量泵投加。

计量设备有孔口计量,浮杯计量,定量投药箱和转子流量计。

本设计采用耐酸泵和转子流量计配合投加。

耐酸泵型号25FYS-20选用2台,一备一用.2.1.3 加氯间1、靠近加氯点,以缩短加氯管线的长度。

水和氯应充分混合,接触时间不少于30min。

为管理方便,和氯库合建。

加氯间和氯库应布置在水厂的下风向。

2、加氯间的氯水管线应敷设在地沟内,直通加氯点,地沟应有排水设施以防积水。

氯气管用紫铜管或无缝钢管,氯水管用橡胶管或塑料管,给水管用镀锌钢管,加氨管不能用铜管。

3、加氯间和其他工作间隔开,加氯间应有直接通向外部、且向外开的门,加氯间和值班室之间应有观察窗,以便在加氯间外观察工作情况。

4、加氯机的间距约0.7m,一般高于地面1.5m左右,以便于操作,加氯机(包括管道)不少于两套,以保证连续工作。

称量氯瓶重量的地磅秤,放在磅秤坑内,磅秤面和地面齐平,使氯瓶上下搬运方便。

有每小时换气8-12次的通风设备。

加氯间的给水管应保证不断水,并且保持水压稳定。

加氯间外应有防毒面具、抢救材料和工具箱。

防毒面具应防止失效,照明和通风设备应有室外开关。

设计加氯间时,均按以上要求进行设计。

2.2、混合设备在给排水处理过程中原水与混凝剂,助凝剂等药剂的充分混合是使反应完善,从而使得后处理流程取得良好效果的最基本条件。

混合是取得良好絮凝效果的重要前提,影响混合效果的因素很多,如药剂的品种、浓度、原水温度、水中颗粒的性质、大小等。

混合设备的基本要求是药剂与水的混合快速均匀。

同时只有原水与药剂的充分混合,才能有效提高药剂使用率,从而节约用药量,降低运行成本。

混合的方式主要有管式混合、水力混合、水泵混合以及机械混合等。

由于水力混合难以适应水量和水温等条件变化,且占地大,基建投资高;水泵混合设备复杂,管理麻烦;机械混合耗能大,维护管理复杂;相比之下,管式静态混合器是处理水与混凝剂、助凝剂、消毒剂实行瞬间混合的理想设备,管式混合具有占地极小、投资省、设备简单、混合效果好和管理方便等优点而具有较大的优越性。

它是有二个一组的混合单元件组成,在不需外动力情况下,水流通过混合器产生对分流、交叉混合和反向旋流三个作用,混合效益达90-95%,本设计采用管式静态混合器对药剂与水进行混合。

2.3、絮凝池絮凝过程就是在外力作用下,使具有絮凝性能的微絮粒相互接触碰撞,而形成更大具有良好沉淀性能的大的絮凝体。

目前国内使用较多的是各种形式的水力絮凝及其各种组合形式,主要有隔板絮凝、折板絮凝、栅条(网格)絮凝、和穿孔旋流絮凝。

表2-1 絮凝池的类型及特点表根据以上各种絮凝池的特点以及实际情况并进行比较,本设计选用往复式隔板絮凝池。

2.4、沉淀池常见各种形式沉淀池的性能特点及适用条件见如下的各种形式沉淀池性能特点和适用条件。

表2-2 各种形式沉淀池性能特点和适用条件表、沉淀效果高;原水经投药、混合与絮凝后,水中悬浮杂质已形成粗大的絮凝体,要在沉淀池中分离出来以完成澄清的作用。

设计采用斜管沉淀池。

相比之下,平流式沉淀池虽然具有适应性强、处理效果稳定和排泥效果好等特点,但是,平流式占地面积大。

而且斜管沉淀池因采用斜管组件,使沉淀效率大大提高,处理效果比平流沉淀池要好。

2、可采用较大的流速;、有成熟的运行经验运行可靠具有截污能力强,、采用粗粒、均质单层石英砂滤料,保证滤根据设计资料,综合比较选用目前较广泛使用的V型滤池。

2.6 消毒方法水的消毒处理是生活饮用水处理工艺中的最后一道工序,其目的在于杀灭水中的有害病原微生物(病原菌、病毒等),防止水致传染病的危害。

其方法分化学法与物理法两大类,前者系水中投家药剂,如氯、臭氧、重金属、其他氧化剂等;后者在水中不加药剂,而进行加热消毒、紫外线消毒等。

经比较,采用液氯消毒。

氯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的消毒剂,除消毒外还起氧化作用。

加氯操作简单,价格较低,且在管网中有持续消毒杀菌作用。

原水水质较好时,一般为滤后消毒,虽然二氧化氯,消毒能力较氯强而且能在管网中保持很长时间,但是由于二氧化氯价格昂贵,且其主要原料亚氯酸钠易爆炸,国内目前在净水处理方面应用尚不多。

第3章水厂平面布置3.1、布置说明水厂占地面积24000m²,因地制宜并考虑到远期发展,工艺采用水厂现行布置,流程力求简短,适当增加绿地,使水厂里面丰满。

当各构筑物和建筑物的个数和面积确定之后,根据工艺流程和构筑物的功能要求,结合地质和地形条件,进行平面布置,布置时应考虑以下几点:(1)布置紧凑,以减少水厂占地面积和连接管渠的长度,并便于操作管理。

但各构筑物之间应留处必要的施工和检修间距和管道地位;(2)充分利用地形,力求挖填土方平衡以减少填、挖土方量和施工费用;(3)各构筑物之间连接管应简单、短捷,尽量避免立体交叉,并考虑施工、检修方便。

此外,有时也需要设置必要的超越管道,以便某一构筑物停产检修时,为保证必须供应的水量采取应急措施;(4)建筑物布置应注意朝向和风向;(5)有条件时最好把生产区和生活区分开,尽量避免非生产人员在生产区通行和逗留,以确保生产安全;(6)对分期建造的工程,既要考虑近期的完整性,又要考虑远期工程建成后整体布局的合理性。

还应该考虑分期施工方便。

3.2、生产管线设计水厂工艺流程中的主要管线有生产管线、超越管线、加药管线、(ABS塑料管)、加氯管线、自用水管线、排水管线;具体布置详见总平面布置图。

第4章给水处理厂工艺计算4.1 加药间设计计算4.1.1. 设计参数已知计算水量Q=86400m3/d=3600m3/h。

根据原水水质及水温,参考有关净水厂的运行经验,选碱式氯化铝为混凝剂,混凝剂的最大投药量a=30mg/L,药容积的浓度b=15%,混凝剂每日配制次数n=2次。

4.1.2. 设计计算1 溶液池容积1W 313036008.63417417215aQ W m bn ⨯===⨯⨯,取9m 3式中:a —混凝剂(碱式氯化铝)的最大投加量(mg/L ),本设计取30mg/L; Q —设计处理的水量,3600m 3/h;B —溶液浓度(按商品固体重量计),一般采用5%-20%,本设计取15%; n —每日调制次数,一般不超过3次,本设计取2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