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上册 《乡间的小路》教学设计
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5课《乡间的小路》教学设计

《乡间的小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用轻快、明亮的声音,完整准确地演唱歌曲《乡间的小路》,并能背唱歌曲其中一段歌词。
2.通过学唱歌曲《乡间的小路》,初步了解台湾校园民谣,表达心中对生活、对乡村、对家乡的热爱。
3.引导学生创编节奏,用喜欢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体会创编成功的快乐。
二、教学内容:学唱歌曲《乡间的小路》三、教材分析:歌曲《乡间的小路》是一首颇为流行的台湾校园歌曲。
歌中明快流畅的曲调和形象生动的歌词,编织了一幅农村的风情画,表现了农村青年淡泊、宁静的心态和热爱生活的乐观精神。
歌曲为带再现的三段体结构。
四、教学重难点:1.学唱歌曲《乡间的小路》,引导学生唱好A乐段中的休止符、三连音以及切分节奏。
2.边唱边做自然行走的动作,感受歌曲情绪3.在理解歌曲的基础上,能对歌曲的演唱表演形式进行多种探索。
4.引导学生自选打击乐器歌曲伴奏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欢迎同学们来到我的音乐课堂聆听音乐,猜歌名(谁不说俺家乡好)谁不说俺家乡好是一首爱家乡、赞美家乡的歌曲。
聆听音乐,随老师做自然行走的动作,欣赏感受我们的家乡马鞍山美景,配以乡间的小路为背景音乐。
(课前酝酿“乡间小路”的气氛)学生说出自己看了图片后内心的感受(二)学习《乡间的小路》介绍歌曲《乡间的小路》,是一首台湾校园歌曲,介绍作曲家叶佳修初听歌曲,歌声中描绘了什么画面?说说你看到或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有节奏的朗读歌词,老师读前半句,学生接后半句。
再次聆听歌曲,整首歌曲的旋律是不是都是一样?有什么变化吗?引导学生说出乐段(分3个乐段)第三个乐段和哪个乐段的旋律、歌词是相同的呢?和第一个乐段的旋律和歌词都是一样的,是第一乐段的再现下面一起来学唱第一乐段请同学们跟音乐做无声模唱把歌词加进去和老师一起唱一唱老师唱第一句有休止符和没有休止符让学生对比(有休止符更能感觉到走在乡间小路上的愉快、欢快)完整演唱歌曲第一乐段出示打击乐器双响筒和铃鼓老师演奏,请选择哪个适合为第一乐段伴奏?(双响筒)请同学们拿出自制打击乐器跟老师一起演奏下面一起来学习第二乐段请同学们跟音乐做无声模唱把歌词加进去和老师一起唱一唱完整演唱歌曲第二乐段老师演奏,请选择哪个适合为第二乐段伴奏?(铃鼓)请同学们拿出自制打击乐器跟老师一起演奏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再现,跟音乐小声演唱,看看歌曲最后从第几乐段开始反复。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5课《故乡的小路》教案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5课《故乡的小路》教案一. 教材分析《故乡的小路》是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5课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旋律优美、抒情,歌词描绘了故乡的美好景象,让人感受到对故乡的眷恋和热爱。
歌曲的节奏较为简单,适合五年级学生学习。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培养对故乡的感情。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故乡的概念较为模糊,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
此外,学生对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演唱技巧方面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故乡的小路》的旋律和歌词。
2.培养学生对故乡的感情,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演唱技巧,表达歌曲的情感。
4.增强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培养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旋律和歌词的掌握。
2.运用合适的演唱技巧,表达歌曲情感。
3.培养学生对故乡的感情。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感受故乡的美好。
2.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从歌曲中体会故乡的情感,培养对故乡的热爱。
3.合唱教学法:分组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六. 教学准备1.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钢琴或其他伴奏乐器。
3.录音机、音响等播放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展示故乡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同时,提问学生对故乡的认识和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歌曲《故乡的小路》,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随后,展示歌谱,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3.操练(10分钟)学生跟唱歌曲,教师纠正发音和演唱技巧。
分组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针对歌曲中的难点,进行针对性辅导。
4.巩固(5分钟)学生自主练习演唱歌曲,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进行演唱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讨论:歌曲中的故乡美景有哪些特点?让学生从歌曲中汲取灵感,表达对故乡的情感。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5课《乡间的小路》教案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5课《乡间的小路》教案一. 教材分析《乡间的小路》是一首富有田园气息的台湾歌曲,歌曲旋律优美,歌词朴实,表达了作者对乡间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歌曲为四二拍,结构简单,适合五年级学生学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田园风光的美丽,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同时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和歌唱技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掌握了基本的乐理知识和歌唱技巧。
他们对歌曲的理解和表现力逐渐提高,但仍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在学习《乡间的小路》这首歌曲时,学生需要关注歌曲的节奏、音准和情感表达,以更好地表现歌曲的美感。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演唱《乡间的小路》,把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2.理解歌曲的主题和情感,体会歌曲的美感。
3.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歌唱技巧。
4.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环境保护。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2.歌曲的情感表达。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音乐素养。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2.讲解法:教师讲解歌曲的节奏、音准和情感表达。
3.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教师指导。
4.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
5.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歌曲的美感。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歌曲《乡间的小路》音频、歌词、图片等。
2.乐器:钢琴、吉他等。
3.教学用具:乐谱、歌词卡片、评分表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乡间的小路》,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引导学生讨论歌曲的主题和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歌曲乐谱,讲解歌曲的节奏、音准和情感表达。
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演唱歌曲,注意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个别辅导,确保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比赛,演唱《乡间的小路》。
评选出最佳演唱小组,给予表扬和奖励。
人音版五年级上册音乐-5.2乡间的小路【教案】

乡间的小路一、教材分析:《乡间的小路》是台湾著名音乐人叶佳修的代表作品,由内地首席女歌手朱逢博和我国美声唱法代表性歌唱家施鸿鄂先生引入大陆并唱响。
《乡间的小路》是一首上世纪70年代流传甚广的台湾校园民谣,原作为叶佳修词曲兼演唱。
当时“乡居岁月”是台湾校园民歌的一大主题,叶佳修是这一主题的领军人物。
他以简约的曲调和歌词,歌咏乡间自然小景。
在他的歌中涌动着欢乐与童真,他的嗓音,清澈透亮,全无做作,一派天真率性,如童真明晰清纯。
《乡间的小路》曲调轻松活泼,描绘了一幅浪漫惬意的夕阳牧归图,如诗如画,令人沉醉。
二、教学目标:1、聆听和演唱歌曲《乡间的小路》,探索、体验不同风格的家,根据《乡间的小路》进行创编,体会创编成功的快乐。
2、能清晰正确的演唱歌曲,并能边打拍子边唱歌曲,表达自己对农村的爱。
三、教学重点:较熟练的演唱歌曲《乡间的小路》四、教学难点:理解、表现《乡间的小路》的情感内涵五、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双向筒、碰钟、沙锤等六、教学过程:课堂导入:(一)播放歌曲:《外婆的澎湖湾》,复习,全班一起合唱。
师:这首歌曲是我们本学期课本上第四课《可爱的家》里面的歌曲,歌曲的名字是《外婆的澎湖湾》,那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歌曲的词曲作者是谁吗?生:叶佳修(叶佳修出生于台湾花莲,是校园歌曲创作歌手,台湾校园民谣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代表作非常多,《外婆的澎湖湾》就是其一)师:刚才播放的图片同学们想到了什么?(回忆家乡,你回忆起了家乡的什么呢?)生:家乡的小路,家乡的山,家乡的水.......师: 老师也回忆起了自己的家乡,在老师的记忆里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家乡的小路,每当夕阳西下,我们一群小伙伴儿背着书包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嬉笑打闹,路旁有美丽的小花,有牧归的老牛......,那不知道叶佳修先生是怎样描绘他家乡的小路的呢?)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叶佳修先生的另一首代表作《乡间的小路》。
新课教授:(一)、初次听歌曲:思考: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歌曲中描绘了哪些景象?生:轻松、甜美,悠然自得,高兴......晚霞,晚风,小草,老牛、漂亮的野花......师:老师也在路旁采了一些野花,哇,真的好香,我们一起来闻一闻吧。
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上册 《乡间的小路》教学设计

《乡间的小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用轻松活泼的情绪演唱《乡间的小路》,初步了解台湾校园民谣,表达心中对生活、对祖国的热爱。
2、通过欣赏《赤足走在田埂上》,感受无伴奏合唱的意境。
3、通过我的创造,能用自己的音乐方式开展采集与创造活动。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发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但音乐欣赏课还是缺乏耐心的倾听,学生最喜欢律动与音乐活动,在这两方面表现非常好,乐谱知识的学习部分学生仍不是很感兴趣。
两个班的学生情况大同小异,每班大约有25%--30%左右的学生唱歌时,五音不全,模仿能力又比较差。
其中主要原因是性格内向,也不敢表现自己,因此在今后在学习中,应加强对这些学生的培养,利用生动活泼、富于艺术魅力的形式,鼓励他们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以此来激发、培养、发展他们的兴趣。
对于五音不全的学生,可多鼓励他们参与用课堂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以此来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重点难点1、在理解歌曲的基础上能对歌曲的演唱形式进行多种探索。
2、歌曲意境的理解与表现。
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乡间的小路(多媒体)欣赏乡间小路风景图片,配以乡间的小路伴奏为背景音乐。
师:这是什么地方?看到这些图片你想说些什么?生:(说出自己看了图片后内心的感受)师:同学们的心情我很理解,让我们带着这份心情一起跟着音乐到乡间的小路上去走一走吧。
活动2【讲授】乡间的小路介绍作者叶佳修。
新歌教学(1)教师跟伴奏范唱歌曲《乡间的小路》,请学生听完后说说歌曲的情绪。
(前、后部分欢快、跳跃,中间部分优美连贯)(2)用多媒体出示歌谱,请学生再听,注意歌曲的演唱顺序。
(3)给乐曲分段,说一说每个乐段给你的情绪感受一样吗?每一乐段的旋律、节奏有什么不同?(4)请学生说说歌曲的演唱顺序,教师指导认识“反复记号”、“三连音”、“切分音”。
(5)学唱歌曲活动3【活动】乡间的小路A、生跟《乡间的小路》的音乐以律动的形式表演,体会其中的乐趣。
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乡间的小路》教案[精选多篇]
![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乡间的小路》教案[精选多篇]](https://img.taocdn.com/s3/m/25f09941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43.png)
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乡间的小路》教案[精选多篇]第一篇: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乡间的小路》教案《乡间的小路》教案教学理念:本教案设计以音乐新课程标准为根据;以审美为核心,教师以情感为切入口,教学注重情感的交流与体验;以兴趣为动力,打破以钢琴为主要伴奏器乐的传统,给音乐伴奏注入新血液,新元素;突出强调“以学生为本”,面对全体学生,重视实践与鼓励创编,人人动手搞创编,为歌曲伴奏,鼓注重个性发展,以个人形式进行表演唱,其中更是包括的学科的综合,突出了学生的本位,强调音乐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基本理念。
教学内容:《乡间的小路》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初步了解带气息的歌唱和头声。
2、技能目标:尝试头声的练习和带气息的歌唱,学唱《乡间的小路》。
学会看指挥歌唱。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多元文化,走进八十年代台湾校园歌曲,并充满喜爱之情。
教学用具:课件,打击乐,电子琴。
教学过程:一、情境练声中训练呼吸音高师:听着美妙的音乐感觉不错,如果在一个有晚霞的傍晚,走在乡间的小路更是一种美妙的享受。
同学们细想一下,如果是你离开喧闹的城市,来到了乡间的小路上,会看到些什么,有什么感觉?生:晚霞,晚风,小草,漂亮的野花…… 师:让我们来吻一吻小草的清香吧。
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吸气和呼气。
(师示范,生一起做,深吸一口气慢慢呼出来)师:在你的左脚边有一朵漂亮的野花,我们来吻一吻。
师:在你的右前方还有一朵更漂亮的小花,我们再来吻一吻。
生:吻花。
师:同学们,唱歌需要有气息的支撑,没有气息的唱歌,声音会显得非常的苍白无力。
而带气息唱歌,就要有正确的呼吸。
吸的要深,呼的要慢而均匀。
师:让我们带上气息来唱一唱这条练声曲吧。
3ˇ|2--|| lu lu lu二、学习歌曲1、初听歌曲。
师合钢琴伴奏范唱《乡间的小路》。
设置疑问:“歌曲所表达的内容?情绪如何?” 提问:“这首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生回答)师总结:“同学们找的非常对!共三个部分,一三部分旋律相同。
小学音乐人音五年级上册第课 故乡乡间的小路教案

《乡间的小路》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歌曲的学唱,用甜美、愉悦的声音演唱歌曲。
2、在体态律动、师生合作等体验活动中感受歌曲的节拍、乐句、旋律等音乐要素的特点。
3、唱好歌曲的断和连,对比歌唱歌曲的两个乐段,用不用的情绪表现歌曲的美好意境。
教学重难点:重点:感受歌曲特点,学唱歌曲。
难点:体会歌曲演唱中的断与连,用不同的情绪表现歌曲段落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师生听音乐进教室2、师生问好,节奏热身师:同学们,轻快的旋律带我们走进了今天的音乐课,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玩一个节奏游戏,请你仔细听好了!2/4X X |X X | X X |X O|走走走的节奏加上身势动作拍手+拍左肩|拍手+拍右肩|拍手+双肩|拍手-|2/4O X X|O X X|O X | X O||拍腿+拍手|拍腿+拍手|拍腿拍手|拍手0||师分组,男生第一条节奏,女生第二条节奏。
②师边走边哼唱旋律,生拍二声部节奏。
设计意图:感受歌曲的节拍,培养恒拍感。
熟悉歌曲的旋律。
在音乐活动中感受歌曲的乐句,情绪,在听音乐行走中培养聆听音乐的习惯为学唱歌曲做好准备。
二、新课①介绍校园民谣师:同学们,谢谢你们的合作。
刚才听到的这段旋律就是我今天带给大家的歌曲《乡间的小路》。
他是一首非常好听的台湾校园民谣,由著名音乐人叶佳修词曲兼演唱。
校园民谣出现在上世纪70年代后期,祖国宝岛台湾的大学生在“乡土文学”影响下,出现一股“唱自己的歌”的热潮。
这些青年作者所创作的一些表达他们思想感情的歌,被称为“校园民谣”。
现在呢校园民谣就是广受学生喜爱,流行于学校,体现校园生活和学子心境或感受的创作。
你们听过的校园民谣有哪些呢?例如:我们比较熟悉的:《外婆的澎湖湾》《歌声与微笑》《让我们荡起双桨》《童年》《同桌的你》等②学唱歌曲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歌曲吧,欣赏歌曲《乡间的小路》,说说你看到,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生:看见乡间的小路、暮归的老牛、蓝天、夕阳、云彩,听见牧童的歌声、笛声,这一切都是那么的安详惬意,不管我们有多少的烦恼惆怅,只要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它们都会随风飘散,消失得无影无踪。
人音小学音乐五上《5乡间的小路》word教案

《乡间的小路》教学设计南苑学校石丽萍一、教学内容1.初步学唱歌曲《乡间的小路》。
2.欣赏几首校园歌曲。
二、教学目的1.通过学唱歌曲《乡间的小路》,指导学生用不同的声音、不同的情绪演唱歌曲,表现出乡间田园风光的优美。
2.通过欣赏校园歌曲、学唱《乡间的小路》,让学生了解校园民谣的发展及基本特点。
三、教学重点1.能够较准确地演唱歌曲《乡间的小路》,并表现好歌曲的情绪。
2.通过分析校园歌曲的旋律、情绪等要素,让学生了解校园民谣的一些特点。
四、教学难点1.《乡间的小路》中休止符及三连音的表现。
唱准“x x x”和“x x x”的节奏。
2.通过聆听、分析音乐作品,学生能够自己总结出校园民谣的一些特点。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赤足走在田埂上》、《外婆的澎湖湾》片段,学生聆听并感受歌曲的情绪。
2.提问:刚才播放的歌曲听过吗?它们的歌名是什么?谁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听后的感受?3.这两首歌曲在上个世纪70年代的台湾可是十分流行的。
当时台湾的大学生兴起了一股“唱自己的歌”的热潮,那些被青年作者们所创作的表现他们思想情感的歌曲被称为校园民谣。
说到校园民谣,我们不能不提到校园民谣的奠基人之一“叶佳修”先生,他创作了大量的校园歌曲,除了刚才我们所听到的《赤足走在田埂上》、《外婆的澎湖湾》外,还有《踏着夕阳归去》、《早安太阳》、《乡间的小路》等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由他创作的歌曲《乡间的小路》,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恬静简朴的田园风光之中,到那里去感受平静安宁的心境和发乎自然的喜悦。
(二)学习《乡间的小路》1.播放歌曲,提问:请同学们用心去感受歌曲的意境,听过后用几句话描述内心的感受。
2.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3.歌词里所描写的景色多么迷人啊!你看“乡间的小路、暮归的老牛、蓝天、夕阳、云彩,”还有“牧童的歌声、笛声”,这一切都是那么的安详惬意,不管我们有多少的烦恼惆怅,只要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它们都会随风飘散,消失得无影无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间的小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用轻松活泼的情绪演唱《乡间的小路》,初步了解台湾校园民谣,表达心中对生活、对祖国的热爱。
2、通过欣赏《赤足走在田埂上》,感受无伴奏合唱的意境。
3、通过我的创造,能用自己的音乐方式开展采集与创造活动。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发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但音乐欣赏课还是缺乏耐心的倾听,学生最喜欢律动与音乐活动,在这两方面表现非常好,乐谱知识的学习部分学生仍不是很感兴趣。
两个班的学生情况大同小异,每班大约有25%--30%左右的学生唱歌时,五音不全,模仿能力又比较差。
其中主要原因是性格内向,也不敢表现自己,因此在今后在学习中,应加强对这些学生的培养,利用生动活泼、富于艺术魅力的形式,鼓励他们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以此来激发、培养、发展他们的兴趣。
对于五音不全的学生,可多鼓励他们参与用课堂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以此来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重点难点
1、在理解歌曲的基础上能对歌曲的演唱形式进行多种探索。
2、歌曲意境的理解与表现。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乡间的小路
(多媒体)欣赏乡间小路风景图片,配以乡间的小路伴奏为背景音乐。
师:这是什么地方?看到这些图片你想说些什么?
生:(说出自己看了图片后内心的感受)
师:同学们的心情我很理解,让我们带着这份心情一起跟着音乐到乡间的小路上去走一走吧。
活动2【讲授】乡间的小路
介绍作者叶佳修。
新歌教学
(1)教师跟伴奏范唱歌曲《乡间的小路》,请学生听完后说说歌曲的情绪。
(前、后部分欢快、跳跃,中间部分优美连贯)(2)用多媒体出示歌谱,请学生再听,注意歌曲的演唱顺序。
(3)给乐曲分段,说一说每个乐段给你的情绪感受一样吗?每一乐段的旋律、节奏有什么不同?
(4)请学生说说歌曲的演唱顺序,教师指导认识“反复记号”、“三连音”、“切分音”。
(5)学唱歌曲
活动3【活动】乡间的小路
A、生跟《乡间的小路》的音乐以律动的形式表演,体会其中的乐趣。
B、请学生以XX X节奏为歌曲伴奏。
请生用其他伴奏为歌曲伴奏(踏步、拍手等)
活动4【练习】乡间的小路
歌曲处理
师:用什么样的声音唱最合适?
让学生通过欣赏多媒体出示的“乡间”与“城市”两种不同风格的图片,对比其环境氛围的不同,从而引导学生用轻松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
用轻快、明亮的声音完整地跟伴奏演唱歌曲
活动5【测试】乡间的小路
1、分组表演并创编
学生分成四组,用不同的演唱形式处理歌曲。
如:对唱、表演唱、小合唱等。
教师对每组的表现做鼓励性评价。
2、欣赏教学
师:《乡间的小路》是一首非常好听的台湾校园民谣,由著名音乐人叶佳修词曲兼演唱。
除了这首台湾校园民谣以外,音乐人叶佳修还创作了其他一些校园歌曲,其中有一首在祖国大陆也广为流传,那就是《赤足走在田埂上》。
(1)学生欣赏歌曲。
(2)师:有没有觉得这首歌的演唱形式有什么特别之处?
师生讨论,了解无伴奏合唱。
(3)师:歌词也很美,轻轻的读一读吧。
(4)再听,跟录音轻声哼唱旋律。
活动6【作业】乡间的小路
1、拓展:简单介绍校园民谣。
校园民谣出现在上世纪70年代后期,祖国宝岛台湾的大学生在“乡土文学”影响下,出现一股“唱自己的歌”的热潮。
这些青年作者所创作的一些表达他们思想感情的歌,被称为“校园民谣”。
2、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唱、欣赏了几首好听的歌曲,我想问问同学们,是不是校园歌曲就只适合在校园内演唱呢?那么再想一想,这些二三十年前的歌曲为什么到现在仍然流传甚广?台湾、大陆两地的校园歌曲还有很多,同学们课外可以自己去搜集这些歌曲
的音响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