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学复习

合集下载

农田水利复习资料

农田水利复习资料
33.渠系水利用系数:灌溉渠系的净流量与毛流量的比值。
34.田间水利用系数:实际灌入田间的有效水量和末级固定渠道放出水量的比值。
35.灌溉水利用系数:实际灌入农田的有效水量和渠首引入水量的比值。
36.轮灌:同一级渠道在一次灌水延续时间内轮流输水的工作方式,实行轮灌的渠道称为轮灌渠道。
37.渠道最小流量:在设计标准条件下,渠道在正常工作中输送的最小流量。
14.径流总量:某段时间通过某一断面的总流量。
15.径流深:将径流总量均匀分布在流域集上的水层深度。
16.径流模数:单位流域面积的径流量。
17.作物需水规律:作物生长过程中,日需水量及阶段需水量的变化规律。
18.灌溉渠道系统:从水源取水、通过渠道及其附属建筑物向农田供水、经由田间工程进行农田灌水的工程系统,包括渠首工程、输配水工程和田间工程三大部分。
9.确定灌溉制度的方法有:总结群众生产灌水经验 根据灌溉试验资料制定灌溉制度 按水量平衡原理分析制定作物灌溉制度。
10.降水历时:一次降水至始至终所经历的时间。
11.降水时间:相当于某一降水量所经历的时间。
12.降水量:在一段时间内降落在某一面积上的储水量。
13.降水强度:单位时间内的降水量。
19.原材料系数:局部原材料比重与制成品材料总数之比。
20.斗、农渠上的分水闸叫斗门、农门。
21.渡槽:过水桥,是用明槽代替渠道穿越障碍的一种交叉建筑物。
22.倒虹吸:用敷设在地面或地下的压力管道输送渠道水流穿越障碍的一种交叉建筑物。
23.涵洞:横穿渠堤、路堤、路基,具有封闭断面的输水或泄水建筑物。
1.径流:流域的降水,由地面与地下汇入河网,流出流域出口断面的水流。

农田水利学复习5篇

农田水利学复习5篇

农田水利学复习5篇第一篇:农田水利学复习灌溉用水量一、名词解释 1.吸湿系数吸湿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率称为吸湿系数。

2.凋萎系数植物开始发生永久凋萎时的土壤含水率,也称凋萎含水率或萎蔫点。

3.田间持水率农田土壤某一深度内保持吸湿水、膜状水和毛管悬着水的最大含水量。

4.作物需水量指生长在大面积上的无病虫害作物,土壤水分和肥力适宜时,在给定的生长环境中能取得高产潜力的条件下为满足植株蒸腾、土壤蒸发及组成植株体所需的水量。

5.灌溉制度按作物需水要求和不同灌水方法制定的灌水次数、每次灌水的灌水时间和灌水定额以及灌溉定额的总称。

6.灌水定额一次灌水在单位灌溉面积上的灌水量。

7.灌溉定额各次灌水定额之和。

8.灌水率(灌水模数)单位灌溉面积上的灌溉净流量q净。

9.灌溉设计保证率是指灌区灌溉用水量在多年期间能够得到充分满足的机率,一般以正常供水的年数或供水不破坏的年数占总年数的百分比表示。

二、简答1.简述农田土壤水分的存在形式。

按农田土壤水分存在的三种基本形式为地面水、土壤水和地下水。

其中土壤水是与作物生长关系最密切的水分存在形式,按形态可分为气态水、吸着水、毛管水和重力水。

2.土壤含水量的表示方法有哪几种?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怎样?主要有四种:质量百分数,以水分质量占干土质量的百分数表示;体积百分数,以土壤水分体积占土壤体积的百分数表示,或以土壤水分体积占土壤孔隙体积的百分数表示;相对含水率,以土壤实际含水率占田间持水率的百分数表示;水层厚度,将某一土层所含的水量折算成水层厚度,以mm计。

3.简述土壤水的有效性。

土壤水按是否能被作物利用而划分为无效水、过剩水和有效水。

其中无效水是指低于土壤吸着水(最大分子持水率)的水分,过剩水是指重力水,有效水是指重力水和无效水之间的毛管水。

4.何谓旱灾、洪灾、涝灾和渍害?农田水分不足引起作物产量减少或绝收的灾害称为旱灾。

洪灾主要是指河、湖泛滥开形成的灾害。

涝灾是指旱田积水或水田淹水过深,导致农业减产的现象。

农田水利学期末复习题

农田水利学期末复习题

第一章农田水分与土壤水运动规律(一)名词解释1、吸湿水2、薄膜水3、吸湿系数4、凋萎系数5、田间持水率(二)选择题1、土壤水分中与作物关系最密切的是()A.膜状水B.毛管水C.重力水D.吸湿水2、作物因缺水而产生凋萎,当作物产生永久性凋萎时的土壤含水率称()A.吸湿系数B.田间持水率C.最大分子持水率D.凋萎系数3、吸湿水最大时的土壤含水率称之为()A.吸湿系数B.田间持水率C.毛管持水率D.凋萎系数4、悬着毛管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率称之为()A.最大分子持水率B.毛管持水量C.田间持水率D.饱和含水率5、土壤吸力小于( )的那部分称为可被作物吸收利用,称为有效水。

A.1.5MPaB.2MPaC.2.5MPaD.3MPa6、由于降雨过大或降雨连绵造成地下水位抬高、土壤含水量过大,形成的灾害称()A.洪灾B.涝灾C.渍灾D.洪涝灾害(三)问答题1、简述农田土壤水分的存在形式。

2、土壤含水量的表示方法有哪几种?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怎样?3、简述土壤水的有效性。

4、何谓旱灾、洪灾、涝灾和渍害?5、何谓凋萎系数和田间持水率?两者各有什么用途?6、何谓SPAC?第二章灌溉用水量与灌水方法(一)名词解释1、作物需水量2、作物系数3、灌溉制度4、灌水定额5、灌溉定额6、灌水率(灌水模数)(二)选择题1、影响作物田间需水量的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A.土壤B.气象C.作物D.农技措施2、作物需水量指()。

A.叶面蒸腾量B. 叶面蒸腾量+深层渗漏量C.叶面蒸腾量+棵间蒸发量D.叶面蒸腾量+棵间蒸发量+深层渗漏量3、以水面蒸发量为参数的需水系数法一般适用于()作物需水量的估算。

A.小麦B.玉米C.水稻D. 棉花4、灌区的灌水率是指灌区()过程线。

A.单位面积用水量B.单位面积灌水定额C.单位面积上的净灌水流量D.净灌水流量5、()宜采用畦灌。

A.水稻B.小麦C.玉米D.棉花(三)问答题1、农田水分消耗的途径有哪些?2、什么是作物需水临界期?了解作物需水临界期有何意义?3、影响作物需水量的因素有哪些,其中哪一个因素是最主要的因素?4、何谓需水模系数?有何作用?5、什么是灌溉制度?制定灌溉制度有容有哪些?5、制定灌溉制度有哪些方法?7、为什么要对初拟灌水模数图作必要的修正?如何修正?8、什么叫地面灌溉?地面灌溉有哪些基本类型?第三章灌溉水源与灌溉工程水利计算(一)名词解释1、水资源2、地下水3、灌溉设计保证率3、抗旱天数4、无坝取水(二)问答题1、灌溉水源包括哪几种类型?2、灌溉水质包括哪几方面容?3、灌溉设计标准有哪两种表示方式,各适用于什么情况?4、简述以河流为水源的取水方式类型。

农田水利复习资料

农田水利复习资料

农田水利自我知识整理·绪论【农田水利】为防治干旱、渍、涝和盐碱灾害,对农田实施灌溉、排水等人工措施的总称【我国古代4大灌溉工程】夏商时期,黄河流域就出现了“沟洫”,即兼作灌溉排水的渠道。

---现在的“水渠”公元前六世纪,楚国人民兴建了芍陂,利用洼地建筑了长约100里的水库。

---楚国孙叔敖修建的大型陂塘蓄水工程公元前四世纪,魏国西门豹治邺时,创建了引漳十二渠。

-----河南安阳邺西12道拦河低溢流堰公元前三世纪,李冰在四川兴建了我国古代最大的灌溉工程——都江堰仍然发挥作用的是:都江堰、郑国渠(现在改为陕西泾惠渠是中国最古老的灌溉工程,由单一的渠道灌溉发展为渠井双灌、灌排结合、旱涝保收的大型灌区)【我国农田水利目前存在的问题】1、防洪能力低,洪涝灾害严重。

2、干旱缺水严重,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

3、水土流失严重,水环境不断恶化。

【发展农田水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1)中国水资源的主要特点总量并不丰富,人均占有量更低;地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不相匹配;年内年际分配不匀,旱涝灾害频繁;城市地下水超采与水资源污染严重;江河水资源高泥沙含量,水土流失问题严重(2)干旱:我国每年因干旱缺水少产粮食1000亿公斤。

(3)灌溉水资源短缺: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2200m3,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

工业和城市发展将进一步的挤占农业用水;灌溉水源的污染性使农业灌溉形式更严峻;农业内部的用水矛盾加剧:农业、造林、人工草场、水产都需要。

(4)农业用水浪费现象十分严重:灌溉水利用系数低,我国灌溉水利用系数0.4左右(总饮水量5000多亿m3 ),先进国家0.8-0.9,如提高0.1-0.2,每年可节约水量400-800亿m3农田水利利用效率低【目前解决农业用水危机的途径】渠道防渗技术;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改进地面灌溉技术;喷灌技术;围观技术;雨水汇集利用技术【简述农田水利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㈠调节农田水分状况:调节农田水分状况的水利措施一般有:(1)灌溉措施:补充水分不足(2)排水措施:控水,排盐调节农田水分状况需要研究的内容:(1)农田水盐运动规律(2)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3)灌排系统布置(4)灌排系统管理㈡改变和调节地区水情:改变和调节地区水情的措施有:(1)蓄水保水措施:水库等(2)调水排水措施:渠道等改变和调节地区水情需要研究的内容:(1)制定水土资源规划(2)水资源合理配置(3)洪涝规律【为必备问题】(为自主选择问题)·第一章、农田水分状况和土壤水分运动【农田水分存在的形式】农田水分有地面水、土壤水(是一种稀薄的溶液,吸附于土壤颗粒表面和土粒间孔隙中的水分,土壤的重要组成;土壤肥力主要因素;作物需水的基本来源;)和地下水三种形式,土壤水又可分为汽态水吸着水毛管水和重力水,其中对农作物有效的主要是毛管水;液态水根据其受力和运动特征可分三种形态,分子引力、毛管力和重力作用毛管水是土壤对水分子的吸附力水分子之间的粘着力以及水的表面张力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作物有效的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率与凋萎系数之差(一) 土壤水存在的形式(按形态分)(1)汽态水:存在于土壤空隙中的水汽(2)吸着水:吸湿水(被紧束于土粒表面,不能在重力和毛管力作用下自由移动的吸着水)&薄膜水(吸附于吸湿水外部,只能沿土粒表面进行速度极小的移动的吸着水)(3)毛管水:悬着毛管水&上升毛管水)(4)重力水:超出毛管含水率的部分(二)土壤水存在的形式(按有效性分)---【简述土壤的有效性】(1)无效水:=吸着水(2)有效水:=田间持水量(注意:不等于毛管水0.01-0.03MPa)-凋萎系数(1.5MPa)(3)过剩水:=重力水不同的土壤质地,吸力特性不同【土壤水吸力】为土壤颗粒对水分的吸附力,是基质势与溶质势之和的负数。

《农田水利学》复习题

《农田水利学》复习题
5、调节农田水分状况的水利措施一般有灌溉措施和排水措施;改变和调节地区水情的措施,一般可分为两种,即:蓄水保水措施和调水、排水措施。
6、农田水分状况系指地面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的多少及其在时间上的变化。
7灌溉管道系统由首部枢纽、输配水管网和灌水器组成。
8、灌溉渠道系统由渠首工程、输配水工程和田间工程。。
C、灌溉水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系数 D、渠系水利用系数
6.什么叫雨水径流集蓄灌溉工程? ( )
A、导引、收集雨水径流,并把它蓄存起来加以有效灌溉利用的工程技术措施。
B、田面、坡面、路面及屋面庭院等各类集水工程。
C、各类形式的水窖、水窑窖等蓄水工程。
D、各类最为有效节水的灌溉方式。
7.集流面的处理主要包括哪三类方法? ( )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地面灌溉按水流湿润土壤的方法,可以分为畦灌、沟灌、淹灌和漫灌。
2、土壤含水率的表示方法有重量含水率、体积含水率和空隙含水率等。
3、灌溉水利用系数是灌溉净流量与灌溉毛流量之比。
4、为了更好的解决农田水分运动问题,通常将土壤、作物和大气看作一个连续体统一考虑,即SPAC系统。这个系统中,水分运动的驱动力是水势梯度,水流总是从水势高的地方向水势低的地方流动。
A、采用混凝土、水泥土、三七灰土进行表面处理。
B、采用塑料薄膜、或塑膜复沥青、复草泥。
C、植被管理;地表处理;化学处理。
D、采用钠盐、硅有机树脂及粗石蜡等化学处理方法。
8.蓄水工程有哪几种主要的类型? ( )
A、引水渠沟或管道、入水口、拦污栅、沉沙槽、蓄水设施以及放水装置等。
B、涝池、旱井、田间蓄水池、水窖、水窑窖等。
C、排涝模数 D、日常排水设计流量

农田水利学复习重点

农田水利学复习重点

农田水利复习资料:第一章1.农田水分状况:农田中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的状态、变化规律及对作物生长影响的总称。

第二章1.土壤水的形态(分类):●吸着水:吸湿水&薄膜水(吸湿系数、最大分子持水率)●毛管水:毛管力作用下能保持在土壤细小孔隙中的水(土壤水分悬着毛管水和上升毛管水;田间持水率、最大毛管持水率)●重力水:超出毛管含水率的部分(饱和含水率)2.【凋萎系数】植物开始发生永久凋萎时的土壤含水率,也称凋萎含水率或萎蔫点。

3.【田间持水量】农田土壤某一深度内保持吸湿水、膜状水和毛管悬着水的最大含水量。

4.区别涝灾和渍害涝灾:涝是指降水过多形成田面积水并危害作物正常生长的灾害。

渍害:地下水位过高、土壤过湿而危害作物生长的灾害。

5.农田水分消耗的三个途径及三个方程式途径:植株蒸腾、株间蒸发、深层(田间)渗漏腾发量、需水量和耗水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植株蒸腾量+株间蒸发量=腾发量=作物需水量水田:作物需水量+渗漏量=田间耗水量旱地:作物需水量=田间耗水量6.需水临界期:作物全生育期中因需水得不到满足时最易影响生长发育并导致最大减产的时期。

7.“a ”值法和“K ”值法的适用条件及应用作物需水量的计算(一)经验公式法◆“a”值法基本公式:ET=αE0或ET=aE0+b式中:ET ——某时段内作物田间需水量,mm;E0 ——与ET同时段的水面蒸发量,mm;α——需水系数或称蒸发系数。

a,b——经验常数。

◆“K”值法基本公式:ET=KY 或ET=KYn+c式中:ET——作物全生育期内的总需水量,m3/亩Y——作物单位面积产量,kg/亩;K——以产量为指标的需水系数,m3/kg;n、c ——分别为经验指数和常数。

8.三个概念【灌溉制度】按作物需水要求和不同灌水方法制定的灌水次数、每次灌水的灌水时间和灌水定额以及灌溉定额的总称。

【灌水定额】:一次灌水在单位面积上的灌水量。

【灌溉定额】:各次灌水定额之和。

以上两者的单位:水田可以用mm,旱地可以用m3/亩。

农田水利学题库

农田水利学题库

农田水利学题库一、选择题1、农田水分存在的形式不包括()A 吸湿水B 毛管水C 重力水D 土壤水2、作物需水量的计算方法不包括()A 经验公式法B 蒸腾系数法C 水量平衡法D 加权平均法3、灌溉制度的内容不包括()A 灌水定额B 灌溉定额C 灌水时间D 施肥时间4、渠道纵断面设计的任务不包括()A 确定渠道纵坡B 确定渠道水深C 确定渠道堤顶高程D 确定渠道边坡5、以下不属于田间排水方式的是()A 明沟排水B 暗管排水C 竖井排水D 滴灌排水6、农田水利工程中,最常用的水泵类型是()A 离心泵B 轴流泵C 混流泵D 潜水泵7、灌溉渠道的设计流量包括()A 净流量B 毛流量C 损失流量D 以上都是8、影响渠道输水能力的因素不包括()A 渠道断面尺寸B 渠道纵坡C 渠道糙率D 渠道水质9、以下不属于农田水利工程建筑物的是()A 渡槽B 倒虹吸C 水闸D 桥梁10、地面灌溉的方法不包括()A 畦灌B 沟灌C 淹灌D 喷灌二、填空题1、农田水分消耗的途径主要有()、()和()。

2、常见的灌溉水源有()、()、()和()。

3、渠道横断面的形状主要有()、()和()。

4、农田排水的任务是()和()。

5、喷灌系统的组成包括()、()、()和()。

6、微灌系统通常由()、()、()和()四部分组成。

7、灌溉渠道系统由()和()两部分组成。

8、渠道的工作制度分为()和()。

9、农田水利学的研究对象是()。

10、土壤水的势能包括()、()、()和()。

三、简答题1、简述农田水利学的研究内容。

农田水利学是研究农田水分状况和地区水情变化规律及其调节措施,以消除旱涝灾害,利用水资源发展农业生产的一门科学。

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农田水分状况。

研究农田土壤水分、地下水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及它们与作物生长的关系。

(2)灌溉技术。

探讨各种灌溉方法的原理、适用条件和技术要求,如地面灌溉、喷灌、微灌等。

(3)排水技术。

农田水利学复习

农田水利学复习

《农田水利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灌溉制度:指特定作物在一定的气候、土壤、供水等自然条件和一定的农业技术措施下,为了获得高产或高效,所制订的向农田灌水的方案。

包括作物播前及全生育期内的灌水次数,每次灌水的灌水日期和灌水定额以及灌溉定额的总称。

灌水定额:指一次灌水单位面积上的灌水量。

灌溉定额:指作物全生育期各次灌水定额之和。

非充分灌溉:允许作物受一定程度的缺水和减产,但仍可使单位水量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非充分灌溉制度:是在有限灌溉水量条件下,为获取最佳的水分利用效率与产量目标,对作物灌水时间和灌水定额进行最优分配的优化灌溉制度。

渠道水利用系数:某渠道的净流量与毛流量的比值称为该渠道的渠道水利用系数。

渠系水利用系数:灌溉渠系的净流量与毛流量的比值。

田间水利用系数:实际灌入田间的有效水量(对旱作农田,指蓄存在计划湿润层中的灌溉水)和末级固定渠道(农渠)放出水量的比值。

有效降雨量:一般认为是设计降雨量减去地面径流量与深层渗漏量之后,保持在土壤计划湿润层内可为作物吸收利用的水量。

地下水补给量:指地下水借毛细管作用上升至作物根系活动层内而被作物利用的水量。

田间工程:田间工程通常指最末一级固定渠道(农渠)和固定沟道(农沟)之间的条件范围。

一般称为灌水地段或地块。

地面灌溉:是水从地表进入田间并借重力和毛管作用浸润土壤的一种灌溉方法。

可分为畦灌、沟灌和淹灌。

畦灌:是用田埂将灌溉土地分割成一系列狭长地块——畦田,水从输水沟或直接从毛渠引入畦田后,在畦田表面形成很薄的水层,沿畦长坡度方向均匀流动,边流边渗,润湿土壤。

在流动过程中主要借重力作用,以垂直下渗的方式逐渐湿润土壤。

畦灌适用于小麦,谷子等窄行距密播作物以及牧草和某些蔬菜。

沟灌:是在作物行间开挖灌水沟,使水在沟中边流动边渗透的一种灌水方法。

沟灌适用于宽行距中耕作物。

淹灌:先使水分饱和土壤,然后在土壤表面形成水层的一种灌水方法,仅适用于水田。

需水临界期:通常指作物在整个生育期中对缺水最敏感,需水最迫切以致对产量影响最大的生育期的时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灌溉用水量一、名词解释1.吸湿系数吸湿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率称为吸湿系数。

2.凋萎系数植物开始发生永久凋萎时的土壤含水率,也称凋萎含水率或萎蔫点。

3.田间持水率农田土壤某一深度内保持吸湿水、膜状水和毛管悬着水的最大含水量。

4.作物需水量指生长在大面积上的无病虫害作物,土壤水分和肥力适宜时,在给定的生长环境中能取得高产潜力的条件下为满足植株蒸腾、土壤蒸发及组成植株体所需的水量。

5.灌溉制度按作物需水要求和不同灌水方法制定的灌水次数、每次灌水的灌水时间和灌水定额以及灌溉定额的总称。

6.灌水定额一次灌水在单位灌溉面积上的灌水量。

7.灌溉定额各次灌水定额之和。

8.灌水率(灌水模数)单位灌溉面积上的灌溉净流量q净。

9.灌溉设计保证率是指灌区灌溉用水量在多年期间能够得到充分满足的机率,一般以正常供水的年数或供水不破坏的年数占总年数的百分比表示。

二、简答1.简述农田土壤水分的存在形式。

按农田土壤水分存在的三种基本形式为地面水、土壤水和地下水。

其中土壤水是与作物生长关系最密切的水分存在形式,按形态可分为气态水、吸着水、毛管水和重力水。

2.土壤含水量的表示方法有哪几种?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怎样?主要有四种:质量百分数,以水分质量占干土质量的百分数表示;体积百分数,以土壤水分体积占土壤体积的百分数表示,或以土壤水分体积占土壤孔隙体积的百分数表示;相对含水率,以土壤实际含水率占田间持水率的百分数表示;水层厚度,将某一土层所含的水量折算成水层厚度,以mm计。

3.简述土壤水的有效性。

土壤水按是否能被作物利用而划分为无效水、过剩水和有效水。

其中无效水是指低于土壤吸着水(最大分子持水率)的水分,过剩水是指重力水,有效水是指重力水和无效水之间的毛管水。

4.何谓旱灾、洪灾、涝灾和渍害?农田水分不足引起作物产量减少或绝收的灾害称为旱灾。

洪灾主要是指河、湖泛滥开形成的灾害。

涝灾是指旱田积水或水田淹水过深,导致农业减产的现象。

渍害是指由于地下水位过高或土壤上层滞水,因而土壤过湿,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导致农作物头疼或失收的现象。

5.何谓凋萎系数和田间持水率?两者各有什么用途?凋萎系数是指植物开始发生永久凋萎时的土壤含水率,也称凋萎含水率或萎蔫点。

田间持水率是指农田土壤某一深度内保持吸湿水、膜状水和毛管悬着水的最大含水量。

凋萎系数一般用于确定是否应当进行农田灌溉,而田间持水率一般作为重力水和毛管水以及有效水分和过剩水分的分界线,因此用于确定最大灌溉水量。

6.何谓SPAC?SPAC全称为Soil-Plant-Atmosphere Continum,是指将土壤-植物-大气看作一个连续体统一考虑,分析农田、作物及大气之间的水分运移的物质和能力连续的系统。

7.农田水分消耗的途径有哪些?主要有植株蒸腾、株间蒸发(棵间蒸发)、深层(田间)渗漏三种。

8.什么是作物需水临界期?了解作物需水临界期有何意义?作物全生育期中因需水得不到满足时最易影响生长发育并导致最大减产的时期。

掌握不同作物的需水临界期有助于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即何时必须保证作物的用水需求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证作物生长及产量。

9.影响作物需水量的因素有哪些,其中哪一个因素是最主要的因素?包括:气象条件(主要因素),气温、大气湿度、风速、日照时间、辐射强度;土壤条件,土壤含水量、土壤质地、地下水埋深等;作物条件,作物品种、叶面积指数(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片面积)、生育阶段;农业技术措施;灌溉排水措施。

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气象条件。

10.什么是灌溉制度?灌溉制度的内容有哪些?灌溉制度是指按作物需水要求和不同灌水方法制定的灌水次数、每次灌水的灌水时间和灌水定额以及灌溉定额的总称。

灌溉制度的内容包括灌水次数、灌水时间、灌水定额及灌溉定额。

11.制定灌溉制度有哪些方法?总结群众丰产灌水经验;进行灌溉试验;按水量平衡原理进行计算。

12.为什么要对初拟灌水模数图作必要的修正?如何修正?进行修正的原因:1.初始灌水模数图在不同时期的灌水率差异较大,若满足最大,则工程规模及投资大,利用率低,若满足较小者,则容易导致部分时期缺水。

2.初始灌水模数图不连续,不利于管理。

修正原则:1、尽量不改变主要作物关键用水期的灌水时间。

若必须调整,以前移为主,前后不超过三天。

即不影响作物需水要求。

2、调整后灌水率图均匀、连续,最小灌水率不小于最大灌水率的40%,即减少输水损失,使渠道工作制度比较平稳,灌水率过小(大)时可以缩短(延长)灌水时间进行调整。

3、消除短期停水,停水时间不少于5-7天。

可保留相对长时期停水,进行工程维护保养。

第2章灌溉水源和取水方式一、名词解释1.抗旱天数抗旱天数一般是指灌溉工程所提供的水量能够抗御干旱的天数,反映了灌溉工程的抗旱能力。

2.无坝取水灌区附近河流水位、流量均能满足灌溉要求时,可选择适宜的位置作为取水口修建进水闸引水自流灌溉的地表引水灌溉方式称为无坝取水。

二、简答1.灌溉水源主要有哪些类型?灌溉对水源有何要求?灌溉水源一般分为地面水和地下水两种大的类型。

又可细分为河川径流、当地地面径流、地下径流、及城市污水等。

灌溉对水源的要求包括水位、水量及水质要求。

2.简述地面灌溉取水类型及其适用条件?主要有无坝引水、有坝引水、蓄水取水、提水取水四种。

其中无坝引水适用于河流枯水期的水位和流量均能满足自流灌溉的要求。

有坝引水适用于河道的流量能满足灌溉要求,但水位略低于渠首的引水要求;或洪水季节流量、水位均能满足要求,但洪、枯季节变化较大,即枯水期水位或流量不满足要求。

蓄水取水适用于当河流的天然来水过程不能满足灌区的灌溉用水过程时,可在河流的适当地点修建水库等蓄水工程,调节河流的水位和流量,以解决来用水之间的矛盾。

提水取水适用于河道水量丰富,但灌区位置较高,且修建其它取水工程困难或不经济,可在灌区附近的河流岸边修建抽水站。

3灌溉渠系规划一、名词解释1.1灌溉水利用系数、田间水利用系数、渠道水利用系数及渠系水利用系数田间水利用系数是实际灌入田间的有效水量和末级固定渠道(农渠)放出水量的比值,用表示。

某渠道的净流量与毛流量的比值称为该渠道的渠道水利用系数,用表示。

灌溉渠系的净流量与毛流量的比值称为渠系水利用系数,用表示。

灌溉水利用系数是实际灌入农田的有效水量和渠首引入水量的比值,用符号表示。

1.2设计流量、最小流量及加大流量设计流量:在灌溉设计标准条件下,为满足灌溉用水要求,需要渠道输送的最大流量。

最小流量:在灌溉设计标准条件下,渠道工作过程中输送的最小流量。

加大流量:考虑到在灌溉工程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难以准确估计的附加流量,把设计流量适当放大后得到的安全流量。

1.3不冲流速与不淤流速不冲流速:为保证渠床不遭受水流冲刷的允许流速上限,称为不冲流速。

不淤流速:为保证含沙水流中挟带的泥沙不致在渠道中淤积的允许流速下限,称为渠道的不淤流速。

二、简答2.1渠系规划布置原则有哪些?自流灌溉、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方便管理、综合利用。

2.2干、支渠规划布置要点及各级渠道规划布置方式?布置方式:沿等高线布置、垂直等高线布置2.3简述渠系建筑物的类型与作用。

引水建筑物:引入干渠流量、壅高水位、冲淤、调节引水量等。

配水建筑物:控制和调节向下级渠道的配水流量、抬高上游渠道的水位或阻止渠水继续流向下游。

交叉建筑物:穿过山岗、河沟、道路、洼地等等。

衔接建筑物:当渠道通过坡度较大的地段时,防止渠道冲刷,对渠道进行分级,采用衔接建筑物来连接。

泄水建筑物:防止由于沿渠坡面径流汇入渠道或因下级(游)渠道事故停水而使渠道水位突然升高,威胁渠道的安全运行,从而泄放多余的水量。

量水建筑物:控制和量测水量。

2.4简述渠道设计流量、加大流量、最小流量在渠道设计中的作用。

设计流量——确定断面尺寸的主要依据最小流量——校核下级渠道的水位控制条件和渠道的不淤流速加大流量——确定渠道的堤顶高程及校核渠道的不冲流速2.5不同渠道工作制度的特点及其适用条件有哪些?续灌:在一次灌水延续时间内,自始至终连续输水的渠道称为续灌渠道,这种工作方式称为续灌。

一般灌溉面积较大的灌区,干、支渠多采用续灌。

轮灌:同一级渠道在一次灌水延续时间内轮流输水的工作方式叫做轮灌。

一般较大灌区,只在斗渠及以下实行轮灌。

2.6渠道纵断面图的绘制步骤。

(1)绘地面高程线(2)标绘分水口和建筑物的位置(3)绘渠道设计水位线(4)绘渠底高程线(5)绘制渠道最小水位线(6)绘堤顶高程线(7)标注桩号和高程(8)标注渠道比降4田间工程与灌水方法三、名词解释1.田间工程田间工程通常指最末一级固定渠道(农渠)和固定沟道(农沟)之间的条田范围内的临时渠道、排水小沟、田间道路、稻田的格田和田埂、旱地的灌水畦和灌水沟、小型建筑物以及土地平整等农田建设工程。

四、简答1.何为地面灌溉及其分类?地面灌溉(surface irrigation )是指利用沟、畦等地面设施对作物进行灌水,水流沿地面流动,边流动边入渗的灌溉方法。

一般分为漫灌、淹灌、畦灌和沟灌。

2.简述沟灌与畦灌的区别?畦灌(border irrigation)是用田埂将灌溉土地分割成一系列狭长地块——畦田(close-end border),水从输水沟或直接从毛渠引入畦田后,在畦田表面形成很薄的水层,沿畦长坡度方向均匀流动,边流边渗,润湿土壤。

在流动过程中主要借重力作用,以垂直下渗的方式逐渐湿润土壤。

沟灌(furrow irrigation)是在作物行间开挖灌水沟,灌溉水由输水沟或毛渠进入灌水沟后,在流动的过程中,主要借毛细管作用从沟底和沟壁向周围渗透而湿润土壤。

3.简述常用节水灌溉措施?常用节水灌溉措施包括地膜覆盖、波涌灌溉、喷灌、微灌、滴灌、渗灌等。

4.喷头的种类有哪些?其基本参数包括哪些?按压力分:低压喷头、中压喷头及高压喷头。

按喷头的结构形式与水流形状分:旋转式、固定式和孔管式三种。

按喷洒特征分:散水式、射流式。

喷头的几何参数有:进水口直径、喷嘴直径、喷射仰角。

喷头的工作参数有:压力、喷水量、射程。

5.喷灌技术的“三要素”是指什么?其概念定义为何?喷灌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喷洒在单位面积上的水量,一般用mm/h或mm/min表示。

又可细分为点喷灌强度、单喷头平均喷灌强度、系统组合平均喷灌强度、允许喷灌强度。

喷灌均匀度是指在喷灌面积上水量分布的均匀程度,它是衡量喷灌质量优劣的主要指标之一,直接关系到喷灌农作物的增产幅度。

水滴打击强度是指喷头喷洒范围内,单位受水面积上一定量的水滴对土壤或作物的打击动能,即单位时间内单位受水面积所获得的水滴撞击能量。

实践中一般常用水滴直径或雾化指标来间接反映水滴打击强度。

五、计算题1.某灌区种植小麦,灌水定额m=50m3/亩,土壤透水性中等。

由土壤渗吸试验资料得知:第1小时内平均渗吸速度i0=150mm/h,α=0.5,地面坡度(畦田坡方向)为0.0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